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地理
(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2023年二分二至日及2月初晨线位置示意图和二十四节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表示夏至日晨线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2. 下列传统节日中,其晨线位置与二月初最接近的节气是( )
A. 清明B. 芒种C. 寒露D. 立冬
3. ②至③期间,绵阳昼夜长短情况是( )
A. 昼短夜长,昼渐短,正午太阳高度减小
B. 昼短夜长,昼渐长,正午太阳高度减小
C. 昼长夜短,昼渐短,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D. 昼长夜短,昼渐长,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答案】1. A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四条线段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及2月初晨线位置示意图,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晨线以西为夜半球,夏至北半球各地昼达一年中最长,故根据晨线倾斜角度可以推测①为夏至晨线位置;冬至北半球各地昼达一年中最短,故③为冬至;2月初和春秋分相比,2月初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等分,故可以推测④为2月初晨线,②为春秋分晨线位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读图可知,太阳直射同一条纬线时,晨昏线倾斜角度一致,二月初大致在立春前后,结合二十四节气图可知,立冬和立春关于冬至日(即南回归线)对称,两个节气对应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大致相同,故其晨线位置也最为接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由分析可知,②为春秋分,③为冬至,②至③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不断向南移动,故绵阳昼短夜长,昼渐短,太阳直射点和绵阳两地之间的纬度差不断变大,其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减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那个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某日气温日变化及地面热量收支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4. 该日所处月份最可能为( )
A. 1月B. 3月C. 7月D. 9月
5. 该日( )
A. A时刻地面辐射最强
B. B时刻地面热量收入等于支出
C C时刻大气辐射最强
D. D时刻大气热量收入等于支出
【答案】4. C 5. D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太阳辐射从4点前后出现,到20点前后消失,而太阳辐射从日出出现到日落消失,因此该地昼长时间大于12小时,昼长夜短,我国该地为夏季,7月份最合适,C正确,排除ABD。故选C。
【5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时刻时地面辐射最低,气温最低,辐射最弱,排除A;B时刻太阳辐射达到一天中最大值,但地面辐射仍在增加,此时地面热量收入大于支出,排除B;C时刻地面辐射最强,大气辐射仍在增加,排除C;D时刻气温达到最高,在此以后气温降低,因此此时大气热量保持平衡,收入等于支出,D正确。故选D。
【点睛】地球公转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昼夜长短分布状况与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有关,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反映了昼夜长短变化趋势。
读“我国某地某月等压线形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6. 控制甲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A. 气旋B. 反气旋C. 高压脊D. 准静止锋
7. 图中
A. 甲地盛行下沉气流B. 乙地为高气压中心
C. 丙地风力最大D. 丁地降水在锋后
【答案】6. A 7. C
【解析】
【6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地区位于低气压中心,则控制甲地的天气系统为(低压)气旋,故A项正确。
【7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乙两地均位于低气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丙地等压线在四地中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丁地盛行偏南风,易形成暖锋,暖锋降水位于锋前,故C项正确。
下图示是某河流—观测站测得的不同年份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A. 地下水B. 湖泊水C. 降水D. 冰川积雪融水
9. 该河流若在我国,可能位于
A. 西北地区B. 东北地区C. 华北地区D. 长江中下游地区
10. ①流量曲线明显有别于②流量曲线,下列有关测得年份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早于②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B. ①晚于②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C. ①早于②流域内大面积植树造林D. ①晚于②流域内开荒种田面积扩大
【答案】8. C 9. D 10. B
【解析】
【8题详解】
结合降雨量与径流量的变化的关系判断最主要补给类型为降水。所以C正确。此图不能体现地下水、湖泊水、冰川积雪融补给,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结合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5月-10月),推断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河流,所以D正确。西北地区冬季一般会断流,华北地区雨季短,一般是7-8月,东北地区有春汛和夏汛,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①量曲线流量季节变化大,②曲线,流量季节变化小。结合选项,如果①流量曲线测得的时间早于②曲线,有可能是流域内大面积开荒种田,加剧了水土流失,使流量变化加剧。如果②早于①,有可能是上游修建水库或大面积植树造林,使流量得到调节。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对该地叙述可信的是( )
A. 以热带季雨林为主B. 夏季可能出现极昼现象
C. 大陆西岸气候干燥D. 降水多集中在冬季
12. 在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该地达到一年中极值的是( )
A. 白昼长度B. 正午影长C. 大气温度D. 降水量
13. 在B点所代表的时期内,最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 钱塘江涌潮达一年内最大B. 珠江下游易发生结冰现象
C 直布罗陀海峡多狂风暴雨和风暴潮D. 北印度洋出现顺时针洋流
【答案】11 C 12. B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由折线图可知,该地在冬至日前后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大,且该地一年有两次直射机会,且两次直射都靠近冬至日,说明该地位于南回归线偏北的地区。南半球没有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因此植被不可能为热带季雨林,A错误;该地地处低纬,不可能有极昼,B错误;南回归线偏北的地区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沿岸寒流的影响,气候干燥,C正确;南回归线偏北的地区气候多为热带沙漠气候或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降水少或多集中在当地夏季,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但还未到达南回归线,所以南半球虽然昼长大于夜长,但还未达到一年中的昼长最大值,A错误;这一天C处的正午太阳高度是90°,已经是最大值,正午影长最短,B正确;影响大气温度的因素较多,除直射因素外,还有天气、地形等多种因素,不能确定温度是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C错误;降水量的影响因素也较多,直射点移动可能影响到气压带、风带移动,但还有海陆位置、洋流等因素影响,也不能确定降水量状况,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由图可知,在B点所在的时期内,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在向南移动。钱塘江涌潮一年最大值在农历八月十五前后,应该对应在阳历9月15号前后,A错误;珠江下游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无结冰现象,B错误;风暴潮主要由台风、飓风引起,直布罗陀海峡的台风、飓风少,风暴潮较少,C错误;B点所在时间大致在7、8月前后,北印度洋出现顺时针洋流,D正确。故选D。
【点睛】台风源地,指经常发生台风的海区,全球台风主要发生于8个海区。其中北半球有北太平洋西部和东部、北大西洋西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5个海区,而南半球有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西部和东部3个海区。大洋西部发生的台风比大洋东部发生的台风多得多,其中以西北太平洋海区为最多,西北太平洋台风的源地又分三个相对集中区:菲律宾以东的洋面、关岛附近洋面和南海中部。
下图为太平洋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与洋流示意图,图中甲、乙两洋流的性质相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关于甲、乙两处的洋流流向及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向北流,是暖流B. 乙向北流,是暖流
C. 甲向南流,是暖流D. 乙向南流,是寒流
15. 图中a、b、c、d四处表层海水水温的高低排序是( )
A. a>b>c>dB. d>c>a>bC. b>a>d>cD. c>d>b>a
16. 图中洋流会导致( )
A. 甲处航船航速加快B. 乙处沿岸降水减少
C. 丙处形成著名渔场D. 甲处沿岸气温升高
【答案】14. B 15. D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解题关键是明确洋流流向与等温线之间的关系。海水等温线弯曲的方向与洋流的流向相同,该海域位于北半球,则甲处洋流向南流,是寒流;乙处洋流向北流,是暖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c处有暖流流经,水温较同纬度两侧高,因此c>d;a处有寒流流经,水温较同纬度两侧低,因此b>a;该海域位于北半球,c、d所处纬度较a、b低,因此水温较高。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图中甲处是寒流,乙处是暖流,丙处有寒暖流交汇。航船航行时只有航向与洋流的方向一致时航速才会加快;乙处是暖流,暖流流经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丙处有寒暖流交汇,往往形成大渔场;甲处是寒流,对沿岸地区起到降温减湿作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7. 图示区域夏季盛行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 南北温差大
C.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D. 大气受热膨胀上升
18. 甲海域渔获量较大的时间段是( )
A. 3月至5月B. 6月至8月C. 9月至11月D. 12月至次年2月
19. 甲海岸附近陆地,此时受甲风向的影响,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
A. 增温增湿B. 降温减湿C. 增温减湿D. 降温增湿
【答案】17. C 18. B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北印度洋夏季吹西南季风。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形成了西南季风,故图示区域夏季盛行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北温差大、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关系不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8题详解】
夏季索马里半岛的沿岸海域盛行西南风,把近岸处表层海水吹离海岸,引起深层海水因补偿而上升,形成强大的上升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为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此时的渔获量较大,因为6月至8月在夏季,其他均不是夏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9题详解】
甲海岸附近陆地,此时受甲风向的影响,索马里半岛的沿岸海域形成强大的上升流,洋流属于寒流,对沿岸气候降温减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夏季索马里半岛沿岸海域盛行西南风,把近岸处表层海水吹离海岸,引起深层海水因补偿而上升,形成强大的上升流,并使水温显著下降,洋流属于寒流。
夏威夷岛面积虽小,但岛上植被有着从热带雨林到热带荒漠的神奇变化。冒纳凯阿火山海拔4205米是该岛最高的位置,山顶有积雪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20. 荒漠主要分布在岛屿的( )
A. 东侧B. 西侧C. 南侧D. 北侧
21. 火山顶部气温低、有积雪的主要原因是( )
A. 获得太阳辐射少B. 副热带高压控制
C. 大气吸收辐射少D. 暖流增湿作用强
【答案】20. B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读图可知夏威夷岛位于20°N附近,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可知夏威夷岛位于东北信风带,东侧、北侧、南侧均会受来在海洋上的东北风的影响迎降水多,荒漠存在可能性小,A、C、D错;西侧位于东北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且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由此可以判断该岛的荒漠主要分布在西侧,B对。故选B。
【21题详解】
夏威夷岛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A错;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晴天,气温高,且难以降雪,与题意不符合,B错;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火山顶部海拔高,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少,气温低。导致东北信风带来的降水因气温低变成了降雪,C对;暖流对火山顶部的气温影响小,且暖流流经增温增湿,而不是降温,D错。故选C。
【点睛】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位于雨影区降水少。
下图中①、②分别表示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关于图中①—④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反映出该海域夏季洋流流向B. ②④洋流的性质都是寒流
C. ③洋流为受东南信风影响形成的洋流D. ④洋流使沿岸地区形成温带荒漠
23. 图中西北部海域洋流流向为①所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开普敦正值炎热多雨的季节B.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强盛
C. 夏威夷高压强盛D. 亚欧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答案】22. C 23. B
【解析】
【22题详解】
读图,图示区域陆地为东南亚部分地区,海洋部分主要是印度洋。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为季风洋流,流向有明显季节变化(夏顺冬逆)。图中①处洋流流向西北方向,则北印度洋洋流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应表示冬季洋流流向,A错误;②洋流所在海域水温高,属于暖流,④洋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为西澳大利亚寒流,B错误;图中显示,③洋流所在海域位于赤道南侧,当地盛行东南信风,在东南信风推动下,洋流自东向西流,形成南赤道暖流,因此该洋流为受东南信风影响形成的风海流,C正确;图中显示,④洋流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寒流的降湿作用使沿岸地区形成热带荒漠,D错误。故选C。
【23题详解】
图中西北部海域洋流流向为①所示时,北印度洋洋流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应是北印度洋海域盛行东北季风(冬季风)时,即北半球属于冬季。北半球冬季即南半球夏季,开普敦属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正值炎热干燥季节,A错误;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降温快、气温低,形成强大的冷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强盛,B正确;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夏威夷高压南移东缩,势力较弱,C错误;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比两侧海洋的气温低,则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D错误。故选B。
【点睛】印度洋北部的洋流随印度洋季风的更替而有季节性的流向转变。冬季盛行东北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夏季盛行西南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呈夏季沿顺时针方向,冬季沿逆时针方向流动。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率领探险队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探险队在10月到达南美大陆,沿着南纬 37°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依次途经图中的甲、乙、丙、丁四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探险队在途中可能遭遇到的自然灾害是( )
A. 甲—沙尘暴B. 乙—地震灾害
C. 丙—暴雨洪涝D. 丁—寒潮冻害
25. 小说里有如下描述:“10 月 30 日,太阳在热雾中升起,苦的是草原里没有可蔽荫的地方。”干渴的探险队终于找到一个有淡水河流汇入的盐湖但却发现“湖水完全干涸了”。这个盐湖可能位于( )
A. 甲B. 乙C. 丙D. 丁
26. 图中,甲地和丙地气候和景观迥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B. 半球位置C. 纬度位置D. 季风
【答案】24. B 25. C 26. A
【解析】
【分析】
【24题详解】
甲所在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冬春季节降水较多,不易有沙尘暴天气,A错误;乙地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B正确;丙处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C错误;丁处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且受巴西暖流增温增湿影响,不易受寒潮冻害影响,D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甲、丁两地降水较多,植被丰富;乙是高原山地气候,气温低,从"太阳在热雾中升起,苦的是草原里没有可蔽荫的地方"可以看出该地区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大,所以属于温带大陆性气 ,故C正确, ABD错误。
【26题详解】
读图可知, 甲地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西侧,属于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多。丙地位于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西风受山脉阻挡,不能进入,降水稀少,所以景观迥异,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故A正确, BCD错误。
【点睛】气候的影响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海拔、下垫面性质等。中纬度安第斯山的东西两侧表现出气候的差异,是由于地形阻挡了西风的深入,使得东侧降水多,西侧降水少。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花岗岩、侵蚀面、河谷、断层。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27. 图中①②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 ④①②③B. ④①③②C. ①④②③D. ①④③②
28. 侵蚀面形成后,该地区经历了( )
A. 外力侵蚀—地壳下沉—外力堆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
B. 地壳下沉—外力沉积—外力侵蚀—固结成岩—地壳抬升
C. 外力沉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地壳下沉
D. 地壳下沉—外力沉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答案】27. A 28. D
【解析】
【27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①②③④分别代表花岗岩、侵蚀面、河谷、断层。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花岗岩打断断层,说明花岗岩形成晚于断层;侵蚀面打断花岗岩和断层,说明侵蚀面形成晚于花岗岩和断层;河谷打断侵蚀面,说明河谷的形成晚于侵蚀面。所以其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④①②③,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28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侵蚀面之上有沉积岩分布,说明先经过了地壳下沉、外力沉积作用,沉积物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然后沉积岩被侵蚀形成河谷,说明经历了地壳抬升、外力侵蚀作用,所以其形成过程是地壳下沉—外力沉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点睛】岩层切割律又称穿插关系,就侵入岩与围岩的关系来说,总是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这就是切割率。这一原理还可被用来确定交切关系或包裹关系的任何两地质体或地质界面的新老关系,即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包裹者新,被包裹者老。如侵入岩中捕虏体的形成年代比侵入体的老;砾岩中的砾石本身形成年代比砾岩的老;被断层切割的地层或火成岩形成的年代比断层的年代老。
戈壁是指地表布满石块的荒漠。当地表物质膨胀时,砾石被抬升,表层尘土随之填满下部空隙,因此荒漠砾石层一般呈现“上砾下土”的结构。黑戈壁是戈壁中受干旱气候影响最充分的类型,砾石表面覆盖有黑色物质。下图为新疆某山前黑戈壁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图中黑戈壁景观中浅色区域的成因是( )
A. 流水侵蚀B. 流水堆积C. 风力侵蚀D. 风力搬运
30. 该地荒漠砾石层中砾石抬升明显的季节是( )
①春季②夏季③秋季④冬季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答案】29. A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根据材料分析,黑戈壁表层砾石呈黑色,下部有土覆盖颜色较浅,且图中景观位于山前,推测该地收到季节性洪水冲刷地表,黑色砾石被搬运,最终底部土层出露,形成浅色线条,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0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砾石被抬升的主要是地表物质膨胀时发生的,夏季气温高,地表物质易受热膨胀,冬季冰冻时地表物质受冻胀作用,此时砾石被抬升最明显,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冻胀是由于土中水的冻结和冰体(特别是凸镜状冰体)的增长引起土体膨胀、地表不均匀隆起的作用。冻胀一般会导致地面发生变形,形成冻胀垄岗。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4个小题,共55分。请按要求在答题卡规定范围内做答
31. 读某日某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日甲地气温日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每年冬季,常出现于丙地的昆明准静止锋并非“静止”,它有夜晚向南推进、而白天却向北移动的活动规律,试从大气受热状况角度分析其成因。
【答案】(1)气温日较差大(或“昼夜温差大”)。由于受高压的控制,天气晴朗,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迅速下降。
(2)白天太阳辐射强,大气增温快,暖气团势力增强,锋面向偏北一侧的冷气团移动;夜间由于没有太阳辐射,地面辐射降温有助于增强冷气团的势力,冷气团将锋面向偏南推进。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高压系统与天气,大气的受热过程,昆明准静止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图示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甲地气温日变化的特点及原因主要从当地的气压形势考虑。读图可知,甲处气压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为高压。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较低,所以昼夜温差大。
【小问2详解】
昆明准静止锋移动规律昼夜变化的原因要从大气受热状况角度考虑。白天,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大气增温,使得暖空气势力增强,暖气团推动冷气团向北推进,所以向北移动;夜晚,缺少太阳辐射,地面辐射降温,冷空气变强,北方冷气团又推动暖气团向南移动,所以锋面向南移动。
3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盆地内,其东部紧邻南北走向的日月山,湖区面积达4583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下图)。湟鱼是青海湖独有的鱼类,主要分布在青海湖中水域较浅的西北部。青海湖湖区盛行西北风,湖滨地带分布有广泛的风沙堆积地貌,其沙源主要来自西岸和北岸几条河流形成的河口三角洲,而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青海湖盐度高的原因。
(2)试分析青海湖湟鱼主要分布于湖泊西北部的自然原因。
(3)分析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而西岸少的原因。
【答案】(1)盆地地形,盐分随径流汇入湖泊,却无径流流出;湖面面积广,蒸发量大。
(2)西北部有较大河流注入﹐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多,饵料充足;西北部水域较浅,光照充足,水温较高,利于鱼类生长。
(3)湖区盛行西北风,风沙向东搬运、沉积;西岸湖滩的沙粒,在风力作用下,多会沉降于湖中,不易形成沙丘;受山地阻挡,湖泊东岸风力减弱,形成了广泛的风沙堆积。
【解析】
【分析】本题以青海湖相关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湖泊盐度特征的成因、鳇鱼生存环境、风沙地貌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青海湖是我国的内陆咸水湖,其盐度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其为盆地地形,不断有径流汇入湖泊带来盐分,但无径流流出,盐分无法通过径流排出;加上湖面面积广,气候干旱,降水少而蒸发旺盛,导致湖泊中盐分不断积累,使湖水盐度不断提高。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西北部有布哈河等较大河流注入﹐径流汇入湖泊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鳇鱼饵料充足;西岸和北岸几条河流形成的河口三角洲,西北部水域较浅,光照充足,水温较高,利于鱼类生长。
【小问3详解】
沙丘为典型的风沙堆积地貌。根据材料可知,青海湖湖区盛行西北风,风沙向东搬运、沉积,因此西岸湖滩的沙粒,在风力作用下,多会沉降于湖中,不易形成沙丘;其东部紧邻南北走向的日月山,风力搬运的沙粒受山地阻挡,风力减弱,形成了广泛的风沙堆积。
3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北方某群岛位于渤海和黄海交汇处,其中的北岛和南岛具有“夏季多雨气候凉,冬季风频寒潮多”的气候特征。岛上居民众多,大多从事种植业和水产品加工业。该岛地下水主要依靠降水补给,水位季节差异较大。岛屿沿岸地区曾有众多地下水井,后来逐渐被废弃。下图示意南岛、北岛的位置及其1月地下水水位分布。
(1)简述北岛、南岛“夏季多雨气候凉”的原因。
(2)判断图示季节南岛最容易遭受海水入侵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3)简析岛屿沿岸众多地下水井被废弃的原因。
(4)调查发现南岛周边海域夏季海水污染较严重,请从水循环角度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1)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四面环海,岛屿面积小,)受海洋的调节作用明显,夏季增温慢,气温较同纬度大陆低。
(2)位置:西(西南)部。理由:冬季降水少,地下水位较低;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易遭受海水入侵。
(3)长期开采地下水,水井水位下降甚至枯竭,开采成本上升;海水入侵使地下水水质变差,难以利用。
(4)夏季降水量大,通过地表径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多;地表水下渗量大,地下水污染大;地下水水位高于海平面,通过地下径流流入海洋的污染物多。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北方海岛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分布、水循环的类型及其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陆地水体之间的水源补给关系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通过岛屿的位置可推知,岛屿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由岛屿的海陆位置可知,四面环海,受海洋的调节作用明显,增温慢,气温较同纬度大陆低,气候凉爽。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和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容易遭受海水入侵的地点应该是岛屿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的地方,由图可知主要位于南岛西(西南)部。由于该季节受冬季风影响,降水较少,受降水补给的地下水量也较少,地下水位较低。低于Om海平面的地点容易遭受海水入侵。
【小问3详解】
本题从区域认知的角度,考查沿岸众多地下水井被废弃的原因。依据材料分析,沿岸地区曾有众多的地下水井,用以满足岛上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在没有其他新增水源的情况,水井被废弃,只可能是地下水井的水产生了问题被废弃。由上一问可知,南岛和北岛本身存在容易被海水入侵的风险,加之众多水井的大量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显著下降,开采成本变高。同时地下水位下降加剧了海水倒灌,使众多沿岸的地下水水质变差,难以利用。
【小问4详解】
本题从综合思维的角度,考查水循环原理的运用。由材料可知,污染源主要由岛上的生活、农业、工业活动排放。夏季降水量大,地下水位高,一方面可以通过地表径流污染岛屿周边海域,另一方面通过下渗污染地下水,再通过地下径流流入海洋。
3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左下图所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中部,年降水量70~150mm,四季景观差异显著。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量约22-32mm,是中国冬季唯一存在稳定积雪覆盖的沙漠。
材料二:每年1月~3月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常见一种天气现象——雾凇,雾凇是空气中过冷却的水汽在草木等地表物体上凝华(凝华指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反之,则为升华)形成的乳白色冰晶,它的形成与低温、较高的湿度和较小的风速等气象条件和植被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梭梭树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主要植物,冬季在其枝叶上常常形成针状叶片雾凇。
材料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物多样性较塔克拉玛干沙漠丰富。春季,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特有的短命植物迅速萌芽开花。这时,沙漠里一派草原景象。夏秋季节,沙漠中蒸发旺盛,沙丘上不同植被类型分布,如右下图所示。
(1)说出沙丘坡顶、坡中、坡脚1~2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
(2)分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春季出现“一派草原”景象的主要原因。
(3)说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冬季有利于雾凇出现的主要条件。
【答案】(1)坡脚大于坡中大于坡顶
(2)冬季有积雪,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使土壤中含水量增加。促使短生命植被生长,从而形成春季一派草原的景象。
(3)气温:地处中纬度大陆沙漠地区,冬季降温显著,盆地中央冷空气集聚,地表温度降低,有利于冷空气凝结;
湿度:盆地开口向西,有利于西风携带湿润气流进入,空气湿度增加。
风速:位于盆地中间,风速较小。
植被:植被覆盖率较高,当地梭梭林分布广泛,为雾凇的凝结提供了媒介。
【解析】
【分析】本题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被类型图、冬季雾凇、春季短命植物萌芽开花等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土壤湿度、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降水形式及其形成条件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本小题可从水量收入、支出、储存的角度进行分析。由材料“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可知,坡顶地势高、多流沙,缺少植被增加下渗和涵养水源的作用,水分不易存留,土层中1~2m表层土壤水分含量最少;坡中有坡顶积雪融水、山地降水补充,植被涵养水源作用,使部分地表径流下渗,转化为地下水,存储在土壤中,水分含量适中;坡脚地势低平,土层较厚,储存水分能力最强,坡顶、坡中土壤水流入,以及地表径流下渗使其土壤含水量最大。所以1~2m表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坡脚大于坡中大于坡顶。
【小问2详解】
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植被稀少,生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水分,故主要从水分的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由材料“沙漠里冬季有较多积雪,春季融雪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特有的短命植物迅速萌芽开花”可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处西北内陆沙漠腹地,冬季气温较低有稳定积雪;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下渗使土壤水分含量上升;促使短命植物生长,从而形成春季一派草原景象。
【小问3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雾凇的形成需要考虑低温、较高的湿度、较小的风速等气象条件和植被条件(雾凇的依附物)。气温方面,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处中纬度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降温显著,且盆地中央冷空气集聚,地表温度降低,有利于水汽遇冷凝结;湿度方面,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中部,冬季受西风的影响带来湿润水汽,增加了大气的湿度,有利于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雾凇;风速方面,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中部,冬季风风速较小,有利于雾凇的形成;植被方面,由材料“梭梭树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主要的建群种植物”可知,当地植被覆盖率较高,当地梭梭树分布广泛,为雾凇的凝结提供了媒介。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