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梯度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梯度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质量检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梯度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梯度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达标测试
展开一、素养达标
1.(2023·广东河源)公元前3000年左右,尼日利亚地区的班图人进入西非森林地带;公元前2000年左右,他们开始东迁;到11世纪,班图人已成为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主要居民,其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这反映出( B )
A.非洲文明注重兼收并蓄
B.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发展
C.人类逐渐摆脱地域限制
D.非洲社会发展相对平衡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等信息可以看出,班图人经过漫长的迁徙,使生产技术得到传播,促进了非洲地区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班图人在迁徙过程中,班图人口增殖,农业扩散到其他地区,畜牧业成为重要经济活动,原始民族日趋瓦解,大部落联盟建立,一些地区出现了早期的国家组织,非洲文明获得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非洲地区对于其他区域文明的兼收并蓄,排除A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非居民班图人的活动区域逐渐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主要迁徙方向是东、西、南,不包括北非,未完全摆脱地域限制,排除C项;材料未对非洲各地区的社会发展程度进行比较,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3·辽宁抚顺)全盛时期的廷巴克图市人口有20万以上,所有街道都从津家里贝尔和桑科尔两个城市向外辐射,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双中心道路网,在这些蛛网般密布的街巷深处,有120座图书馆和十几所大学。大学里不但教授古兰经,还教授历史、天文以及逻辑学。据此可知,廷巴克图( D )
A.城市商业氛围较为浓厚
B.教育世俗化倾向明显
C.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
D.重视文化教育的发展
解析: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推断题。时空是中古时期(非洲)。据材料“有120座图书馆和十几所大学。大学里不但教授古兰经,还教授历史、天文以及逻辑学”,可以看出全盛时期的廷巴克图拥有较多的图书馆和大学,文化教育氛围较好,说明廷巴克图对文化教育的重视,D项正确;仅从材料,不能得出城市商业氛围状况,排除A项;材料体现对文化教育的重视,无法判定教育世俗化倾向,排除B项;此时,廷巴克图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3·山西阳泉)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个时期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据此推知,东非( D )
A.与外界没有任何交流
B.文明发展受地理环境影响
C.冶炼技术已基本成熟
D.文明具有独立发展的特征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论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根据“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个时期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可得出东非地区在与外界交流之前,已经有了自己的文明,并有一定的文明成果,说明东非文明具有独立发展的特征,D项正确;A项太绝对,东非与外界还是有交流的,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地理环境对非洲文明影响的信息,排除B项;非洲出现冶炼技术,但不能证明冶炼技术成熟,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3·云南楚雄)1350年,马里帝国达到鼎盛期,帝国疆域包括了整个塞内加尔河流域,长约1600公里,包括400多个城市,疆域面积仅次于当时的蒙古帝国。据此可推知,当时的马里帝国( A )
A.行政管理较为高效
B.重视海外贸易的发展
C.基本实现非洲统一
D.与元朝争夺世界霸权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50年的马里帝国。根据材料“1350年,马里帝国达到鼎盛期,帝国疆域包括了整个塞内加尔河流域,长约1600公里,包括400多个城市,疆域面积仅次于当时的蒙古帝国”可知,1350年的马里帝国控制了整个塞内加尔河流域,控制了400多个城市,其统辖范围之广从侧面反映出当时马里帝国行政管理较为高效,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的马里帝国重视海外贸易,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当时马里帝国控制整个塞内加尔河流域,并不是整个非洲,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马里帝国与元朝争夺世界霸权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3·广东统考)大津巴布韦是古津巴布韦国家都城的遗址,由石块垒砌而成,是一个大面积的复合体,有防御工程、塔状建筑和排水系统,占地达一万多亩,共有三组建筑。如图是其中建于4世纪的石塔,石块中没有使用灰浆。该遗址反映了南部非洲( C )
A.建筑物全部是石料
B.注重借鉴外来建筑经验
C.曾经拥有高度文明
D.影响了整个非洲的发展
解析:据题意可知材料核心信息是对石头城的介绍,说明大津巴布韦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超,体现了南部非洲文明的辉煌,C项正确;A项“全部”说法过于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本身无法体现古津巴布韦的对外交往,排除B项;材料本身无法体现南非文明与非洲其他地区文明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3·福建三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阿兹特克人是后来才进入墨西哥的,他们在特斯科科湖的一些岛屿定居下来。阿兹特克人通过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使阿兹特克人的人口和财富剧增。由此看出,“浮动园地”建造的主要原因在于( B )
A.岛屿众多不利于农业生产
B.人口增长造成耕地面积缩减
C.岛屿拥挤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D.肥沃的淤泥利于耕地增加
解析:时空是:古代(美洲),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为了缓解人口增长造成的耕地不足,阿兹特克人从特斯科科湖中捞起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B项正确;阿兹特克人的田地很多就在岛屿上,岛屿不利于农业生产的说法不恰当,排除A项;影响人口增减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特别是农业发展,岛屿导致人口减少的说法不恰当,排除C项;“浮动园地”建造的主要原因是耕地不足而非耕地增加,排除D项。故选B项。
7.(2023·辽宁期中)阿兹特克人的首都特诺奇蒂特兰的公共建筑物多以白石砌成,十分宏伟壮观。一般房屋的周围,在固定在水面的木排上种植花草,形成水上田园。城中心的主庙基部长100米、宽90米,四周有雉堞围墙环绕,塔顶建有供奉主神威济洛波特利和雨神特拉洛克的神殿,其祭坛周围有蛇头石雕,最大的直径近4米,重约120吨。这表明阿兹特克人( C )
A.农业经济极其发达
B.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
C.建筑艺术水平较高
D.以宗教信仰为生活中心
解析:根据材料的信息可以看出,首都的“公共建筑多以白石砌成”“城中心的主庙基部长100米,宽90米”“祭坛周围的蛇头石雕,最大的直径近4米,重约120吨”,该资料描述的主要是阿兹特克人的高超的建筑艺术,C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农业经济极其发达”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特诺奇蒂特兰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相关表述,排除B项;材料没有详细描述宗教生活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3·湖南联考)印加帝国时期印卡国王在全国各地建太阳神庙,神庙内不仅供奉太阳神,也供奉各地方的主神,有贵族出身的女子为之服务。太阳神庙是各地的主要神庙,还有其他地方性的神庙。由此可见,印加帝国( D )
A.神权干预政治发展
B.国君独揽行政大权
C.地方行政体系完备
D.借助神权维护统治
解析: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道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由材料可知印加国王将国家的主神太阳神的神庙建在各个地方,同时也维护当地的地方信仰,通过这一手段来笼络当地人,维护政权的统治,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宗教对政治的干预,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印加帝国借助神权维护统治,不能说明国君独揽行政大权,排除B项;在各地建立神庙并不表明地方行政体系完整,排除C项。故选D项。
9.(2023·江西赣州)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玛雅文明是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大陆上最古老的文明……他们独自发展了表意文字,用字母或符号作为表达思想的传统符号。为了计算时间、预言未来和为献祭及主要的丧葬事宜推算吉日,他们还研究了天体的运动。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祭司搜集的天文学知识非常广泛,与当时欧洲的天文学知识不相上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美洲印第安人对人类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些贡献中最重要的是,他们培育了如今已成为全世界日常饮食支柱的多种植物。最著名的是玉米、马铃薯、大豆(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南瓜、西红柿和巧克力。今天,美国50%的农产品都源于原先由印第安人培育的植物。由于美国是向世界市场提供食品的主要出口商,因此可以说,如果没有美洲印第安先驱者,今日世界的总人口实际上会低一些。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并结合所学指出除玛雅文明外古代美洲还有哪两个代表性的文明?
(2)根据材料二,说明印第安人对人类发展作出的贡献。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美洲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中的地位,想一想这反映了世界文明发展的什么特征?
答案:(1)成就:发明表意文字;研究天体的运动;积累了非常广泛的天文学知识。
代表性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
(2)贡献:培育了后来成为全世界日常饮食支柱的多种植物;为人类提供了食品,促进了世界人口的整体增长。
(3)地位:美洲文明是在与其他地区隔绝情况下独立创造的,是美洲古代居民印第安人独创的文明成果,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征:多样性与统一性(或答: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文明具有多元性,文明是在交流中发展的)。
解析:(1)成就:根据材料一中“他们独自发展了表意文字,用字母或符号作为表达思想的传统符号”可知,发明表意文字;根据“他们还研究了天体的运动”可知,研究天体的运动;根据“祭司搜集的天文学知识非常广泛”可知,积累了非常广泛的天文学知识。代表性文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除了玛雅文明外,古代美洲代表性文明还有,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
(2)贡献:根据材料二中“他们培育了如今已成为全世界日常饮食支柱的多种植物。最著名的是玉米、马铃薯、大豆、南瓜、西红柿和巧克力”可知,印第安人培育了后来成为全世界日常饮食支柱的多种植物;根据“今天,美国50%的农产品都源于原先由印第安人培育的植物”“没有美洲印第安先驱者,今日世界的总人口实际上会低一些”可知,为人类提供了食品,促进了世界人口的整体增长。
(3)地位:综合以上两则材料信息、相关问题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美洲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可知,美洲文明是在与其他地区隔绝情况下独立创造的,是美洲古代居民印第安人独创的文明成果,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征:根据材料一中“美洲大陆上最古老的文明”、材料二中“ 美洲印第安人对人类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反映了世界文明发展中具有多样性与统一性(或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文明具有多元性,文明是在交流中发展的)。
二、能力提升
10.(2023·重庆期中)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认为非洲本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很多学者认为,非洲人“吃饭靠大树”“财富看实物”等观念与现代化文明背道而驰,只有重建非洲文化才能使非洲摆脱边缘化的厄运。这些观点( A )
A.对非洲文明的认识存在偏见
B.粉饰了西方列强对非洲的侵略
C.辩证地看待非洲文明的特点
D.为非洲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解析: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非洲)。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黑格尔认为非洲本土是停滞的,这种观点是站在西方文化中心的视角审视非洲,很多学者认为非洲人的观念与现代化文明背道而驰,这些观点是对非洲历史演进的偏见,A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黑格尔的观点并未涉及西方列强对非洲的侵略,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黑格尔以及其他学者的观点不符合史实,是对非洲历史演进的偏见,不是辩证地看待非洲文明,排除C项;材料中的观点否定了非洲自身的文化,不会为非洲国家的发展指明方向,排除D项。故选A项。
11.(2023·河南洛阳)玛雅人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发明了“玛雅历”,还创造出了20进制;印加人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阿兹特克人制作的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都非常精美。这反映美洲的印第安人( A )
A.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B.其文化深受殖民者影响
C.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
D.已建立了近代科学体系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材料中所涉及的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所创造的一系列的文明成果,可得出美洲地区有自己独特的文化,A项正确;美洲文明的诞生与发明主要是自身独立发展起来的,只有到近代才受到西方文明的入侵,排除B项;美洲文明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并没有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排除C项;仅从材料中的内容不能说明美洲有科学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2.(2023·山东聊城)印加帝国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一个长官,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管辖;以都城为中心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统一宗教信仰;利用战争广泛吸取各民族优秀文化。上述举措旨在( D )
A.扩大国家的疆域面积
B.完善水陆的交通网络
C.吸取各民族优秀文化
D.提升国家治理的效率
解析:据题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中古美洲文明。据材料“印加帝国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一个长官,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管辖……”,可以看出印加帝国通过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来强化对地方的控制,提升了国家治理的效率,强化和巩固自身的统治,D项正确;此举是为了巩固统治,并不是扩大疆域,排除A项;完善水陆的交通网络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B项;吸取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目的同样是为了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
13.(2023·河南郑州)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材料说明美洲文明衰落的原因是( D )
A.西班牙人入侵
B.新航路尚未开辟
C.天灾与战争频繁
D.文明之间缺乏交流
解析:根据材料“在从形成(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可知,该学者认为美洲文明缺少内部的交流,这是衰落的原因,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西班牙人入侵,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新航路的开辟,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天灾与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伊斯兰教的征服给横贯撒哈拉沙漠的贸易带来了新的动力。最早与横贯撒哈拉沙漠的贸易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是加纳帝国,其名声远播到巴格达,它甚至被阿拉伯作家描述为“黄金之国”。由于宗教冲突和战争,12 世纪末,加纳帝国逐渐走向衰落。13世纪后,马里帝国迅速扩张,1324年,马里统治者曼萨·穆萨到麦加朝圣归来后,马里在政治、商业和教育上更是成就非凡。但也是由于内部政治和外来攻击,马里才开始衰落。14 世纪末,桑海帝国崛起并开始扩张,得益于贸易和伊斯兰教的发展,桑海成为西非霸主和经济文化中心,不过,桑海帝国也仅经历了一个世纪的辉煌,16 世纪末,因外敌入侵而走向衰落。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 21 世纪》
材料二 玛雅文明的辉煌正是建立在其较高的农业发展水平基础之上的,然而,印第安人创造农业奇迹竟依赖于极其简陋和落后的生产工具,其农业生产成就与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存在着巨大反差。印第安人在天文、历法和建筑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但社会形态进化过程却十分地缓慢,这在东半球文明体系中是十分罕见的。在印第安各文明中,凡是与宗教信仰、精神彼岸世界有关系的科学技术都过度发达,而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却十分落后。甚至在印第安文明中很多被称为“城市”的地方,既非“城”也非“市”,而是宗教活动的中心,亦即宗教城市,它们的长期延续性与东半球文明城市的迁移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摘编自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古代西非三大文明古国兴衰的共同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答案:(1)兴盛因素:伊斯兰教等外来文明的影响;繁荣的商业贸易的促进;积极的扩张政策;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重视文化教育;三大帝国文明先后传承的影响;等等。
衰落因素:内乱与战争;外来入侵;宗教冲突;等等。
(2)特点:生产工具落后,但农业成就突出;生产生活方面的科技落后;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社会发展缓慢;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城市是宗教活动中心,具有长期延续性。
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本题的主要时空是:古代西非。关于古代西非三大文明古国兴盛的因素,由材料一“伊斯兰教的征服给横贯撒哈拉沙漠的贸易带来了新的动力”“14 世纪末,桑海帝国崛起并开始扩张,得益于贸易和伊斯兰教的发展,桑海成为西非霸主和经济文化中心”可知,古代西非三大文明古国兴盛的共同因素之一是伊斯兰教等外来文明的影响;繁荣的商业贸易的促进;据所学可知,古代西非三大文明古国兴盛还离不开积极的扩张政策;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重视文化教育;三大帝国文明先后传承的影响。
关于古代西非三大文明古国衰落的共同因素,由材料一“因外敌入侵而走向衰落”“由于内部政治和外来攻击,马里才开始衰落”可知,内乱与战争;外来入侵;据所学可知,古代西非三大文明古国的衰落还和宗教冲突等有关。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本题的主要时空是古代美洲。关于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的特点,由材料二“ 玛雅文明的辉煌正是建立在其较高的农业发展水平基础之上”“印第安人创造农业奇迹竟依赖于极其简陋和落后的生产工具”可知,生产工具落后,但农业成就突出;由材料二“而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却十分落后”可知,生产生活方面的科技落后;由材料二“而是宗教活动的中心,亦即宗教城市”可知,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城市是宗教活动中心,具有长期延续性;据所学可知,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社会发展缓慢;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复习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素养达标,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课后复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素养达标,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精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素养达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