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01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02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0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惩戒是具有教育意义的。
    首先,历史证明,在教育史上,惩戒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或教育方法是必要的。
    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当头棒喝”对人的警醒教育作用曾经得到特别强调。中国乡间私塾先生手中的“戒尺”,在一仰一俯之间,是惩戒,也让学生在“疼痛”中明白了学习的意义。少年邹韬奋在父亲面前背书,一想不起来就要挨一下打,身旁的母亲还要哭着说“打得好”。
    杜威是主张尊重儿童的教育家。但杜威仍然认为“儿童必须接受有关领导能力的教育,也必须接受有关服从的教育”。马克·吐温家里有一条规定:如果孩子犯错误,就必须受到应有的惩戒。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合理的惩戒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戒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尊严感,能培养学生抵抗并战胜引诱的能力。”
    其次,从文化形态上看,对教育中惩戒现象有文化性的解释。在传统文化,尤其是在中国等东方文化中,教师常被认为“只是执行父母的权力而已”,在这种文化形态中,惩戒产生的负面影响被降低到很低的程度。如果我们心平气和地审视整个人类的历史和我们自己的文化特点;对惩戒的教育性的认可可能就会容易得多。
    第三,从教育伦理上说,惩戒不一定意味着不尊重,而不惩戒也不一定意味着尊重。马卡连柯说:“如果没有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有了这一原则的存在,即使是采取严厉的惩戒措施,对那些可以提出更高要求的学生来说,即使是受处罚,他们也容易理解这一惩戒体现的尊重和教育意义。同样,不惩戒也不一定意味着尊重。最主要的理由:如果没有教育性的惩戒以制止某些错误行为,学生在许多事情上将只能通过成本更大的“自然惩戒”去学习。此外如果没有适当的惩戒,关系到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切身利益的教育秩序将难以有效维系。所以,“凡是需要惩戒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戒。在必须惩戒的情况下,惩戒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义务。”惩戒比那种无条件放任学生的“人道主义”更加“人道”。
    必要的惩戒有利于学生整体、健康地发展,比那种无条件放任学生的抽象的“人道主义”更加“人道”;而且最“现代”的国家如欧美诸国的教育实践也存在不同形式的惩戒。现代教育观意味着对惩戒实更多课件教案等低价滋源(一定远低于各大平台价格)请 家 威杏 MXSJ663 施的限制、规定,并未否定惩戒存在的必要性。合理的惩戒应被看作是教师对学生的善意和爱。
    (摘编自中国教育智库网)
    材料二: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立法方式规范教育惩戒权的行使,明确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教师对违规违纪、言行失范的学生进行制止、管束或用特定方式予以纠正。惩戒是为了教育,使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
    在征求意见稿中,根据程度轻重,教育惩戒分为三类。一般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轻微的学生,包括点名批评、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增加额外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等;较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较重或者经当场教育惩戒拒不改正的学生,包括德育工作负责人训导、承担校内公共服务、接受专门的校规校纪和行为规则教育、被暂停或者限制游览等集体活动等;严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影响恶劣,且必须是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包括停课停学、法治副校长或者法治辅导员训诚、专门人员辅导矫治、给予处分等。秩序是社会生活的前提条件,良好的秩序是良善生活的特征。若缺乏必要的秩序,教育活动将无法正常进行。因此,纪律的强化与秩序的维持是教育惩戒的直接诉求。
    当然,我们需要认识到秩序的维持并非教育惩戒的根本目的,仅具有工具性价值,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是惩戒的本体性价值。教育惩戒不是为了实现对学生的压迫与羞辱,而是为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创造一种良善的纪律与秩序。教育是以学生形成善良的人格为价值追求,惩戒的使用必然是出于善的目的,尊重学生的独特性,指向学生的成长,追求学生的自律与自觉。教育惩戒要体现其教育性,不是简单地给予消极的否定,而应以其人格发展为旨归,引导学生建立善恶、是非观念,形成健全的人格。
    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教育惩戒时,不能仅仅着眼于维持秩序这一工具性价值,而要时刻思考惩戒的本体性价值,惩戒到底是为了什么?教育惩戒要以正义为内在精神。缺失正义,惩戒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首先,给出惩戒理由且允许学生申辩。作出一个教育惩戒决定后,要明确向被惩戒学生陈述违规行为、具体原因与惩戒依据,使被惩戒的学生认识到惩戒行为出于公共理性,而非教师个人的主观好恶。同时,教育惩戒要允许学生申辩,倾听学生的意见。惩戒不是教师或学校的单方面的行为,学生享有为自己辩护、澄清事实与阐明动机的权利,必要时也需要听取家长的意见。
    其次,要一视同仁,惩戒不是“差生”的“专利”。“惩戒是所有犯错学生必然要承受的结果,没有学生(特别是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享有免于惩戒的特权。”教师不能因主观好恶或个人利益有意夸大或无视部分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这种主观的偏私不仅会使教师丧失公信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犯错学生及时改正过错、实现成长的机会。
    再次,完善教育惩戒中的权利救济。在推动教育惩戒依法实施的同时,通过完善的救济机制使教师与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是正义的重要体现。教师享有惩戒权,拥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但教师不能侵害学生的合法权益。一方面,面对现实中存在的由于教师滥用惩戒,导致学生权益受损的情况,应建立相应的救济机制,学生及其监护人可以通过学校内部的投诉,也可以寻求进一步的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来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权利的救济不限于学生,也要针对教师建立相应的权利救济机制,以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和职业尊严不受侵犯,确保教师行使惩戒权。
    (摘编自胡金木《教育惩戒的学问》)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教育惩戒被教育学家们认为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即使站在教育伦理的角度看,教育惩戒也是必要的。
    B. 教育惩戒中的权利救济,包括学生和教师双方,既要保障学生的权益,也要维护教师的权益和尊严,这是教育惩戒正义性的表现。
    C. 教育惩戒只是工具和手段,教育惩戒要体现其教育性,让学生自由、全面地发展,引导学生建立善恶、是非观念,形成健全人格。
    D. 《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对违规违纪情节较重的学生,可采用增加班级或校内公共服务等惩戒手段。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等东方文化形态中,教师常被认为“只是执行父母的权力而已”,这有助于我们对武惩戒的教育性的认可。
    B. 两则材料在内容上各有侧重:材料一强调教育惩戒的必要性,材料二强调教育惩戒的本体性价值及遵循的原则。
    C. 教师的所有惩戒都是必要的,这有利于学生整体、健康地发展,现代教育观并没有否定教育惩戒存在的必要性。
    D. 惩戒的使用应该出于善的目的,尊重学生的独特性,指向学生的成长;教育惩戒不是简单地给予消极的否定。
    3. 李老师任教于某高中,担任班主任。下列选项中,李老师运用教育惩戒恰当的一项是( )
    A. 学生蒋某上课玩手机,严重违纪,李老师请其家长来校协商,德育处给予蒋某记过处分。
    B. 自习课上,学生李某和江某说笑,因李某成绩较好,李老师只找了江某谈话,批评江某。
    C. 学生王某上学迟到,李老师觉得他一向学习不认真,没有询问原因,就严厉批评了他。
    D. 李老师安排学生成某参加演讲比赛,成某不愿意,李老师不听解释,让成某停课一天。
    4. 材料一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5. 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概括说明什么是“教育惩戒”,并简单谈谈“教育惩戒”的现实意义。
    【答案】1. D 2. C
    3. A 4. ①举例论证。第三、四段列举少年邹韬奋背书挨打和马克•吐温的家规,论证了“在教育史上,惩戒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或教育方法是必要的”观点。
    ②引用论证。如第六段引用马卡连柯的话论证了“从教育伦理上说,惩戒不一定意味着不尊重”的观点。
    5. (1)惩戒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基于教育的需要,对违规违纪、言行失范的学生进行制止、管束或用特定方式予以纠正,使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的履行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
    (2)良善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教育惩戒为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创造一种良善的纪律与秩序。教育惩戒的使用必然是出于善的目的,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引导学生建立善恶、是非观念,形成健全的人格。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对违规违纪情节较重的学生,可采用增加班级或校内公共服务等惩戒手段”错。根据材料二原文“一般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轻微的学生,包括点名批评、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增加额外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等”,可知“班级公益服务”属于“一般教育惩戒”,不属于“违规违纪情节较重”的惩戒手段。此处为张冠李戴。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教师的所有惩戒都是必要的,这有利于学生整体、健康地发展”错。结合材料一“并未否定惩戒存在的必要性。合理的惩戒应被看作是教师对学生的善意和爱”可知,合理的惩戒是必要的,并不是教师的所有惩戒都是必要的,选项表述过于绝对。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信息进行判断、推理能力。
    B.李老师的惩戒没有做到一视同仁。
    C.李老师的惩戒带有个人的主观好恶。
    D.李老师的惩戒轻重失当,并且没有倾听学生的解释。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
    ①运用举例论证,第三、四段“少年邹韬奋在父亲面前背书,一想不起来就要挨一下打,身旁的母亲还要哭着说‘打得好’”“马克·吐温家里有一条规定:如果孩子犯错误,就必须受到应有的惩戒”,列举少年邹韬奋背书挨打和马克·吐温的家规,论证了观点“在教育史上,惩戒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或教育方法是必要的”。
    ②运用引用论证,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合理的惩戒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戒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尊严感,能培养学生抵抗并战胜引诱的能力’”,论证教育惩戒的意义;“马卡连柯说:‘如果没有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论证了“从教育伦理上说,惩戒不一定意味着不尊重”的观点。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1)材料二第一段有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其中有“明确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由此可以确定“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再结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教师对违规违纪、言行失范的学生进行制止、管束或用特定方式予以纠正”,可知“教育惩戒”的实施者是教师,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对违规违纪、言行失范的学生进行制止、管束或用特定方式予以纠正”;最后看教育惩戒的目的,“惩戒是为了教育,使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这就说明教育惩戒是“基于教育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种措施,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由此可整理答案,即“教育惩戒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基于教育的需要,对违规违纪、言行失范的学生进行制止、管束或用特定方式予以纠正,使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的履行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
    (2)现实意义:由“秩序是社会生活的前提条件,良好的秩序是良善生活的特征。若缺乏必要的秩序,教育活动将无法正常进行。因此,纪律的强化与秩序的维持是教育惩戒的直接诉求”“教育惩戒不是为了实现对学生的压迫与羞辱,而是为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创造一种良善的纪律与秩序”可知,惩戒是良善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教育惩戒为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创造一种良善的纪律与秩序。
    由“教育是以学生形成善良的人格为价值追求,惩戒的使用必然是出于善的目的,尊重学生的独特性,指向学生的成长,追求学生的自律与自觉。教育惩戒要体现其教育性,不是简单地给予消极的否定,而应以其人格发展为旨归,引导学生建立善恶、是非观念,形成健全的人格”可知,教育惩戒的使用必然是出于善的目的,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引导学生建立善恶、是非观念,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难忘的生日
    (英)狄更斯
    在三月份我的生日到来之前,学校里发生的一切,我在这儿全都略过不提了。生日那天的事,我记得真是太清楚了。
    那是在早饭以后,原本在运动场上的我们被召进教室,夏普先生进来叫道:
    “大卫·科波菲尔,到小客厅去。”
    我心里想,一定是佩格蒂给我捎来一篮东西了,所以听到这叫喊声我高兴极了。当我匆匆忙忙从座位上离开时,周围的一些同学都要求我分东西时别忘了他们。
    “别急,大卫,”夏普先生说,“有的是时间,我的孩子,别急。”
    “大卫·科波菲尔,”克里克尔太太把我领到一张沙发跟前,在我旁边坐下后对我说,“我特意把你叫来,是要跟你谈谈。我有一件事要告诉你,我的孩子。”
    听了这话,不知为什么我全身都颤抖起来,只是依旧盯住她看着,不想回答。
    “因为,”她说,“说起来很难过,我得告诉你,今天早上我听说你妈妈病得很厉害。”
    一片迷雾突然在我和克里克尔太太之间升起,她的身影似乎在雾中摇晃了一会儿。接着我觉得烫人的热泪流淌到我的脸上,她的身影也静止了下来。
    “她病得很危险。”她补充说。现在我全明白了。
    “她死了。”
    用不着这样告诉我了。我伤心地痛哭起来,觉出我已成了这个大千世界上的一个孤儿了。
    第二天下午,我离开了萨伦学校。车走得很慢,整整走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九至十点钟,我们才到达亚茅斯。
    我还没走进屋门,便扑到在佩格蒂的怀里了。她把我领进家门。她刚一见到我时,伤心地哭起来了,不过很快就控制住了。她低声说话,轻轻走路,好像生怕会打扰死者似的。我发觉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上过床了,她晚上依旧坐在那儿守着她说,只要她这个可怜的、亲爱的宝贝还没下葬,她就决不离开她。
    即便葬礼是昨天举行的,我也不可能记得更清楚了。我们站在墓穴的四周。这一天,我觉得跟任何别的一天都不一样。那天的天色,跟往日也不相同——显得格外惨淡。这时,四周一片肃然的寂静,这寂静是我们和即将入土安息的人从家里带来的。当我们都光着头站在那儿时,我听到了牧师的声音,在露天之下,它好像从远处传来,但是清晰明白,他说:“主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接着我便听到了呜咽的声音。在离我站的地方一段距离的旁观者中,我看到呜咽的原来是那位善良忠诚的女仆。在世间所有的人中,她是我最爱的人。我这颗孩提的心完全相信,总有一天上帝会对她说“做得好”的。
    佩格蒂告诉我说:“在那最后的一夜,那天晚上,她吻了我,对我说:‘要是我的小婴儿也活不了的话,佩格蒂,请你告诉他们,要他们把他放在我的怀里,把我们埋在一起。’(他们这样办了,因为那可怜的小宝贝只比她多活了一天)‘让我那最亲爱的小宝贝跟我一起去我们的安息地方吧!’她说,‘你还要告诉他,说他的母亲躺在这儿时,为他祝福过,不是一次,而是上千次。’”
    说到这儿,佩格蒂默不作声了,她用手轻轻地拍着我的手。
    “一直到深夜的时候,”佩格蒂说,“她向我要水喝。喝了以后,她对我微微一笑,哎呀!——漂亮极了!”
    “后来天亮了,太阳正在升起。这时她对我说,科波菲尔先生待她总是那么和蔼可亲,温存体贴,对她总是那么宽容;每当她对自己信心不足时,他就对她说,一颗仁爱的心,比智慧更宝贵,更有力量。由于她有这样一颗心,他感到很幸福。‘佩格蒂,我亲爱的,’接着她说‘让我跟你挨得再近一些。’因为当时她已经非常虚弱了。‘把你那好心的胳臂放到我的脖子下面吧,’她说,‘把我转向你一边,因为你的脸离我太远了,我要跟它靠近一点。’我照她的吩咐做了。哦,大卫呀!那一时刻已经到了,我第一次跟你分别时说的话,应验了——她高兴地把她可怜的头放在她的又傻又笨、脾气又坏的老佩格蒂的胳臂上——就这样,她像个睡着的孩子似的,死去了!”
    佩格蒂的叙述就这样完结了。打从我知道我的母亲死时情况的那一刻起,她一生的最后那段生活,便从我的心中消失了。从那时起,我能记得的,只是那个给我留下最初印象的年轻的母亲,那个老爱把自己发光的卷发在手指上一圈圈缠绕,以及常在黄昏时分跟我在客厅中跳舞的母亲。佩格蒂这会儿对我说的这番话,不仅没能把我带回到她一生的后期,而且使她早期的印象在我一心中扎了根。这样说或许有点奇怪,但事实确实如此。她这一死,就又飞回到她那宁静安详、无忧无虑的青春时代,其余的一切全都消逝了。
    (节选自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标题为节选者所加)
    6. 下列对小说节选部分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克里克尔太太不是直接告诉“我”母亲的死讯,而是尽量委婉、舒缓,以免刺激年弱的“我”,表明她是一个善良、懂得体贴他人的人。
    B. “我”听到夏普先生召唤后的反应,与获悉母亲死讯后的反应形成巨大反差,“我”一时之间难受无比,所以,“我伤心地痛哭起来”。
    C. 母亲去世前,把头放在老佩格蒂的胳臂上,表达了她对老佩格蒂的无限依恋,也显示了她们主仆之间深厚的感情。
    D. 佩格蒂叙述完母亲的临终情形,“我”对母亲一生的后期印象却消失了,这是因为“我”年龄还小,不能够记住更多的事情。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孩子的心理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他眼中的世界,以“我”的口吻,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小说更具有客观性。
    B. “一片迷雾突然在我和克里克尔太太之间升起,她的身影似乎在雾中摇晃了一会儿。”这句话采用了心理描写手法,写出我的幻觉,表现了“我”在听到母亲病危时的震惊和内心的悲痛。
    C. 在佩格蒂对母亲临终情形的叙述中,多次集中于母亲的神态,尽量把母亲叙述得安详、宁静,既表达了佩格蒂对母亲的疼爱,也是为了减轻“我”对母亲去世的伤痛。
    D. 小说在记叙母亲下葬时,描写了墓园“四周一片肃然的寂静”,这一环境描写烘托了“我”对母亲的去世的哀伤和悲痛之情。
    8. 佩格蒂是大卫母亲的女仆,也是大卫的老奶妈。根据节选部分内容,简要概括她的形象特点。
    9. 有人认为,选文标题“难忘的生日”不如“母丧之日”好。你认为呢?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6 D 7. A
    8. ①善良慈爱 ②忠诚守义 ③和蔼可亲 ④受人敬爱
    9. 示例一:以“难忘的生日”为题好。
    ①母亲去世那天正好是“我”的生日,将“我”对生日的期盼和得到母亲去世噩耗的悲痛形成对比,表达了“我”的哀伤之情。
    ②“难忘”一词体现的情感更准确,更契合小说的主旨。
    ③“我”的生日与母亲的忌日在同一天,更能触动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的共鸣。
    示例二:以“母丧之日”为题好。
    ①节选部分从得到母亲去世的噩耗写起,到安葬母亲结束,以“母丧之日”为题,更能统摄全篇。
    ②小说主要叙写了母亲去世时的情景和安葬母亲的过程,“母丧”对情节概括得更准确。
    ③小说以“母丧之日”为题,更有利于抒发“我”的悲痛与怀念之情。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
    D.“这是因为‘我’年龄还小,不能够记住更多的事情”分析错误。从文章的内容来看,“我”深爱着“我”的母亲。在她去世后,“我”之所以只记得她青春时期的美好,是因为在“我”的心中,母亲永远都是美好的。而且,从佩格蒂对母亲去世前情境的叙述来看,母亲的去世于“我”虽是很突然的事情,但她是在幸福中离开人世的,对于生命,她没有什么遗憾,一切都是美好的。所以,“我”“我”不愿想起母亲的病痛的情形,而只愿记住她健康、快乐的时光,让她永远活在“她那宁静安详、无忧无虑的青春年代”。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使小说更具有客观性”分析错误。小说以孩子的心理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他眼中的世界,使小说更具有主观性。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依据原文“我还没走进屋门,便扑到在佩格蒂的怀里了”“‘佩格蒂,我亲爱的,’接着她说‘让我跟你挨得再近一些。’因为当时她已经非常虚弱了。‘把你那好心的胳臂放到我的脖子下面吧,’她说,‘把我转向你一边,因为你的脸离我太远了,我要跟它靠近一点。’我照她的吩咐做了。哦,大卫呀!那一时刻已经到了,我第一次跟你分别时说的话,应验了——她高兴地把她可怜的头放在她的又傻又笨、脾气又坏的老佩格蒂的胳臂上——就这样,她像个睡着的孩子似的,死去了”等内容可知,“我”还没有进屋便扑到在佩格蒂的怀里,“我”母亲去世时佩格蒂始终在母亲身边陪伴着,这些佩格蒂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人。
    依据原文“我看到呜咽的原来是那位善良忠诚的女仆。在世间所有的人中,她是我最爱的人”可知,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佩格蒂的善良忠诚,深受“我”的喜爱;
    依据原文“她晚上依旧坐在那儿守着她说,只要她这个可怜的、亲爱的宝贝还没下葬,她就决不离开她”可知,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佩格蒂的重情重义;
    依据文中母亲去世前把后事都交待给了佩格蒂等内容的叙述可知,佩格蒂深受母亲的信任和喜爱。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从赞同以“难忘的生日”为题来分析:
    首先,从思想主旨来说,生日和母亲的忌日形成鲜明的对比,于快乐的生日和痛苦的母亲的忌日的对比中,更能凸显出“我”对母亲去世的深重的哀痛之情。
    其次,从读者感受来看,以“难忘的生日”为题,既为读者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而读完之后,“我”的生日与母亲的忌日在同一天,更能触动读者的心灵,打动读者。
    最后,如果以“母丧之日”为题,过于直白,则不能与含蓄之中彰显出“我”对母亲深深的爱意来。
    从赞同以“母丧之日”为题来分析:
    首先,从故事情节来说,小说从我感觉、确认母亲去世的消息展开情节,直到办完母亲的葬礼为止,中间通过佩格蒂的叙述来说明母亲去世的过程,这些情节都是围绕母亲的去世展开的,所以,以“母丧之日”为题能紧扣文章内容。
    其次,从文章主旨来说,“我”在文中所抒发的感情,不管是“伤心”“痛哭”,亦或是“我”最后想象母亲的宁静安详,这些都是围绕“我”对母亲的爱而展开的,如今母亲去世,以“母丧之日”为题,更便于“我”对母亲去世的悲痛之情以及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等感情的抒发。
    最后,从人物形象来说,文章的主体部分——佩格蒂叙述母亲去世的过程,这中间不仅仅体现了佩格蒂的性格特点,同时也折射出母亲的平易近人,也表现出“我”对佩格蒂的敬爱,以“母丧之日”为题,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治。时颁课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说,而民安之。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哀毁得疾几殆。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B.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C.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D.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检讨,古代官名,掌修国史。宋时有史馆检讨,明时始属翰林院,与编修同谓之史官。
    B. 庐墓,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
    C. 徙,与文中“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中的“贬”意思相同,都指被贬谪到别地做官。
    D. 行、草、楷,中国书法三种字体,与篆、隶等同属于中国书法中各具特色的主要书体。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庭坚机警聪明,才华出众。他幼年时读书数遍就能背诵,家中之书无不通晓。苏轼对他的诗文赞赏有加,曾举荐他代替自己做侍从官。
    B. 黄庭坚性格直率,淡泊名利。面对《实录》内容是否真实的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被贬涪州、黔州时,他没把被贬之事放在心上。
    C. 黄庭坚性情笃孝,悉心侍母。母亲病了一年,他白天黑夜都细心看护、照料,睡觉时衣服都不脱;母亲去世后,他哀伤成疾几乎丧命。
    D. 黄庭坚仕途多舛,结局悲惨。他因编写《实录》遭人嫉妒而被贬;因与赵挺之有隔阂,遭人指摘而被削职为民并受拘禁,至死也未得赦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颁课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说,而民安之。
    (2)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14. 黄庭坚在“学问文章”方面有哪些成就?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A 11. C
    12. D 13. (1)当时朝廷颁布征收盐税的政策法令,其他各县都争占多数,唯独太和县不这样,县吏们因此不高兴,而该县的老百姓却得到安定。
    (2)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摘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宜州管制。
    14. ①诗歌取法于杜甫而不拘泥于杜诗;②擅长书法且自成一家;③文章与苏轼齐名。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没有将贬谪之事放在心上。蜀地的读书人都仰幕他并跟随他学习。他讲学时不知疲倦,凡经他指点的读书人,写出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庭坚”作“泊然”的主语,故应在“庭坚”前应断开,可排除BD;
    “蜀士”作“慕从之游”的主语,“蜀士慕从之游”是主谓句,故“蜀士慕从之游”中间不应断开,可排除C。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意思相同”错。“徙”,是流放的意思,与“贬”不同。句意:三年后流放到永州;/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他因编写《实录》遭人嫉妒而被贬”错,由原文“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章惇、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录》多有不实之辞,并没有说嫉妒黄庭坚。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课”,征收;“说”,同“悦”,高兴;“安”,意动用法,以……为安,可译为得到安宁。
    (2)“风旨”,意向、意图、意旨;“上”,呈上、送上;“指”,指摘、指责;“除名”,被除名。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由“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可知,黄庭坚的诗歌取法于杜甫而不拘泥于杜诗。
    ②由“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可知,黄庭坚擅长书法且自成一家。
    ③由“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可知,黄庭坚与苏轼齐名。
    参考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惊奇,认为他会有快速的进步。熙宁初参加选拔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苏轼曾看到他的诗文,认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卓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上,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了。由此他的名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和简易的措施治理该县。当时朝廷颁布征收盐税的政策法令,其他县都争占多数,唯独太和县不这样,县吏们因此不高兴,而该县的老百姓却得到安定。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逢母亲丧事。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白天黑夜都(侍奉在旁边)观察病情,,衣不解带。母亲去世后,他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惇、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录》多有不实之辞,让前任修史官都分别住在京城附近以备询问,摘出一千多条给他们看,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录》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没有将贬谪之事放在心上。蜀地的读书人都仰幕他并跟随他学习。他讲学时不知疲倦,凡经他指点的读书人,写出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罢免,主管玉隆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小的隔阂,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摘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宜州管制。三年后流放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一岁。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取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拘泥于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君子都将黄庭坚与苏轼相提并论,因此称他们为“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他奇特怪异的文辞,在当时精妙绝伦;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品行,可与古人相媲美”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昧旦出新亭渚
    梁·徐勉
    驱车凌早术,山华映初日。
    揽辔且徘徊,复值清江谧。
    杳霭枫树林,参差黄鸟匹。
    气物宛如斯,重以心期逸。
    春堤一游衍,终朝意殊悉。
    【注】昧旦:天将明未明之时;破晓。本诗为诗人和友人谢相期同游新亭渚时所作。术:道路。游衍:恣意游逛。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点题,着一“凌”字,表现出车马奔行之速,与诗人出游的勃勃兴致相应,表现出晨风拂面的畅快之情。
    B. 三、四句写诗人驻足览赏美景,“复值”二字表现出诗人无意中见到静谧江流的欣喜。
    C. 五、六两句,景物虚实结合,色彩对比鲜明,晨色中的新亭渚显得寂静而又富有生气。
    D. 结尾两句总结全诗,通过对此次出游的回味,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兴致勃勃的诗人形象。
    16. 诗人主要运用哪些手法表达出游意兴的?试举两例,并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1)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花映日、清江静谧、枫林杳霭、黄鸟参差等如画美景表达了出游的舒快怡爽之感;(2)动作描写,通过驱车凌驰、揽辔徘徊等举止表达了随遇而适的恣意游逛所带来的悠闲自在之感;(3)正面衬托,“重以心期逸”,写出了与相期相许的友人携手共游更甚于览观美景的雅致情怀;(4)直抒胸臆,结尾两句直接表达了此次出游给自己带来的畅快淋漓的欢悦之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C项,“景物虚实结合”错误,“杳霭枫树林,参差黄鸟匹”二句,一静一动,展示了诗人遥观仰视的画面转换;在晨光初露的枫树林那清幽的背景上,点染黄鸟翅翼参差的鲜明羽色,便造出了富于对比的色彩反差和无声处传有声的音响效果。将晨色中的新亭渚,表现得既静默,且又富有生气。故选C。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本题手法,借景抒情,山道边蓬蓬勃勃,正有开不尽的各色野花,被“初日”的霰光一照,便全都灿灿生辉。因为这是在车马行驶的视觉意象,故“山华映初日”句,不仅带有霰彩、山花上下辉映的效果,还有一种络绎不绝、目不暇接的动感。动作描写,如此良辰美景,岂可在匆匆奔驰中览赏?诗人因此赶紧“揽辔”,任车马在此缓节徐行。意外间又发现,此刻已身在江岸,可以俯视清丽的江水,在晨色这安谧地畅流。正面衬托,置身在这样的如画美境,诗人能不逸兴遄飞?倘若这美境只是诗人孤身独游,自然显得几分冷清。但读者须知,与徐勉同游的,还有心意相印的诗人谢朓。他可是位“灵心秀口”、“风华映人”的一世之杰呢。两人年岁相若,携手共游,当着意兴之发,又可歌诗相和,该有何等乐趣?“气物宛如斯”两句,所抒写的正是诗人的此种心境。“心期”而又加之以“重”,说明诗人之畅快,不仅在“气物”的览观之美,更在于与友人的相期相许之乐。直抒胸臆,“游行”即自恣游娱之意,“系”则有“满”意。新亭渚上的这一次游娱别说有多自在了,我的意兴啊,整个早上都那样饱满、欢悦!这两句虽书于素笺之上。读者不妨将其想象为诗人归去时,对家人的相告之语。其意犹未尽、手舞足蹈之态,隐隐见于笔端。分点整理即可。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秦论》中,秦始皇继承前代功业、靠武力征服天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疾痛惨怛 ②. 未尝不呼父母也 ③.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④. 举类迩而见义远 ⑤. 奋六世之余烈 ⑥. 振长策而御宇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惨怛、指、迩、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创新没有标准答案。非遗文化的呈现,可以有更当代、更多元的表达面向。
    创新的土壤,来自非遗自身的生存基因。从诞生之初,它们就在千百年的创造、生产、传承之中, “走市场”的方式流传至今。非物质与物质文化不同,前者“活”在人们的衣食住行里,如 。它们适应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需求, 着创新的发生。可以说,“活态”是非遗最佳的生存方式。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创新没有标准答案。勇于尝试,有所突破,都值得肯定。有些先锋性较强、 性质的非遗产品,突破原有物质形态,通过AR、VR、沉浸感官等数字化手段,与设计、时尚、音乐等行业都实现跨界融合。比如一幅古画,经过数字编码可以转化成 的动态短片;传统纸雕制作成3D模型“百鸟朝凤”,再经由VR技术“飞”入移动端,指尖轻触,就形成鸟类互动科普游戏……一种非遗,演化出无数种存在形式。从濒临失传,到走进生活;从鲜有问津,到成为新型业态……( )。“非遗热”正在蔓延、升级,成为国内外游客体验当地文化魅力的媒介,也成为各地积极念好的“文化生意经”。
    不过,创新亦要守正,不可华而不实,失去真味。这就需要传统与现代邂逅,传承与创新并重。希望乘着创意的翅膀,非遗可以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入人心,且活在当下。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经过 春华秋实 催促 实验 惟妙惟肖
    B. 通过 春风化雨 催促 实验 栩栩如生
    C. 经过 春风化雨 督促 试验 栩栩如生
    D. 通过 春华秋实 督促 试验 惟妙惟肖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种非遗,演化出无数种存在形式。从濒临失传,到走进生活;从鲜有问津,到成为新型业态。
    B. 一种非遗,衍生出无数种存在形式。从濒临失传,到走进生活;从鲜有问津,到成为新型业态。
    C. 一种非遗,衍生出无数种存在形式。从鲜有问津,到走进生活;从濒临失传,到成为新型业态。
    D. 一种非遗,演化出无数种存在形式。从鲜有问津,到走进生活;从濒临失传,到成为新型业态。
    20.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非遗正从抢救、普及和展示,逐步向关注艺术审美、文化传承等更深层次发展。
    B. 近年来,我们正从抢救、普及和展示非遗,向关注艺术审美、文化传承等更深层次逐步发展。
    C. 近年来,非遗正从关注艺术审美、文化传承,逐步向抢救、普及和展示等更深层次发展。
    D. 近年来,我们正从关注艺术审美、文化传承,向抢救、普及和展示非遗等更深层次逐步发展。
    【答案】18. B 19. C 20. A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运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经过:(动)通过(时间、空间、动作等);(名)经历的过程。通过:指通行,穿过,从一端到另一端。也指同意,核准。
    语境与“方式”搭配,选用词语“通过”。
    第二处,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春华秋实: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后引申比喻文采与德行;亦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
    此处是比喻的手法,说非物质文化对人的熏陶和教育,选用成语“春风化雨”;
    第三处,催促:督促;促使。督促:监督催促。督促比催促多了“监督”的意思。
    此处语境没有“监督”的意思,选用词语“催促”;
    第四处,“试验”与“实验”都有从事某种活动的意思,“实验活动”带有对某种好的结果的预期,“试验”强调尝试。
    后文“突破原有物质形态,通过AR、VR、沉浸感官等数字化手段,与设计、时尚、音乐等行业都实现跨界融合”说的好的结果,选用词语“实验”更适合;
    第五处,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意思是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
    此处是说一幅古画,经过数字编码可以转化成生动逼真的动态短片,选用成语“栩栩如生”。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存在以下语病:一是搭配不当,“演化出无数种存在形式”搭配不当,可把“演化出”改为“衍生出”;二是语序不当,“从濒临失传,到走进生活;从鲜有问津,到成为新型业态语序不当,可改为“从鲜有问津,到走进生活;从濒临失传,到成为新型业态”。
    综上所述,只有C项修改最为正确。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
    根据语境叙述主体应该是“非遗”。据此排除BD两项;
    与后语境照应:后语境是先“蔓延”,后“升级”,所以填写句子应该是先“抢救、普及和展示”后“逐步向关注艺术审美、文化传承等更深层次发展”。据此排除C项。
    故选A。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21. 漫画常常能引发人们对人生的深入思考。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1)用简练的语言描述概括下面这幅图的内容,不超过80字。
    (2)写出寓意,字数在20字以内。
    【答案】(1)漫画中有两个水龙头,每个水龙头下面都有一个碗,左边的水龙头放水的速度较慢,碗里的水比较多。而右边的水龙头放水速度较快,但是水花四溅导致最终碗里的水量很少。
    (2)做事不能急功近利,否则欲速不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图文转换的能力。
    读漫画材料,考生需要仔细观察和思考画面特征和构图要素之间的关系,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从画面特征找关联,从而把握漫画寓意。
    (1)概括漫画内容,要注意顺序、主要信息和文字注释等。注意从细节处比较两个画面,找出不同点。这幅漫画有两个水龙头,每个水龙头下面都有一个碗。左面的水龙头放水的速度较慢,碗里存留的水比较多,没有溅出。右面的水龙头开到了最大,水流急剧而下,可进入碗里的水却迸溅而出,碗中水始终无法注满。
    (2)此题的价值判断是反思型的,考生应对“碗始终无法注满”这一现象反思、探因。由此可知漫画的寓意是:这幅漫画的寓意是讽刺社会中出现的做人做事过于急功近利,采取措施过于急骤反而事与愿违的人或现象。
    22.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下图摘自某网站2018年3月发布的“搜索风云榜”,是对全国部分综艺节目搜索量的统计,请简要概括该图的主要信息。 (不超过30个字)
    【答案】①歌舞类节目的关注度高于文化类节目;②文化类节目搜索量呈递增趋势(娱乐类节目搜索量呈递减趋势)。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图文转换的能力。
    此题考查图表分析,这类题一般问从该图中得出什么观点或结论。答题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说明对象和比较角度。答题格式为思考比较数字后得出的结果+调查的目的或调查得出的结果所蕴含的意义。答案用语不能离开调查的对象、目的,可优先选用题干(表题)中的词语。
    此题抓住“这就是街舞”“我是歌手”“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的数据比较可看出,“这就是街舞”数据最高,说明网友关注度最高;“中国诗词大会”数据最低,说明网友关注度最低;“经典咏流传”和“中国诗词大会”的第一期、第二期和第三期相比,呈现出递增趋势;“这就是街舞”和“我是歌手”的第一期、第二期和第三期相比,则呈现出递减趋势。据此可整合出答案。
    四、作文(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7月30日晚,2020东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马龙以4:2战胜樊振东夺得冠军,樊振东获得亚军。
    2021年9月21日,第十四届全运会乒乓球男团决赛中,樊振东以3:2战胜马龙,帮助广东队夺得男团冠军。
    班上同学就马龙、樊振东谁实力上更胜一筹的问题展开议论。你觉得根据他们这两次交手的成绩能够就这个问题作出判断吗?请联系高中学生的学习、考试成绩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为记叙性材料。
    1.审材料。
    第一则材料讲述的是马龙在东京奥运会上战胜樊振东;第二则材料讲述的是樊振东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上战胜马龙。材料中马龙和樊振东都有胜有负,都展现了非凡的实力,可谓旗鼓相当。如果仅一时之成绩论人之胜败,是片面的割裂的思维,应以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2.审任务。
    “班上同学就马龙、樊振东谁实力上更胜一筹的问题展开议论”,这是任务情境,议论的中心是二人中谁的实力更胜一筹;“你觉得根据他们这两次交手的成绩能够就这个问题作出判断吗”要求考生根据这两次交手的成绩作出判断,“能够就这个问题作出判断吗”暗含写作导向,显然是希望考生不要简单地以一时的成绩论胜败,从材料来看,马龙和樊振东各有胜负,由此来看,考生可以从如下角度思考:胜与败,不是一时之胜败,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或者长久地胜多败少,那才是真正的技高一筹。
    “联系高中学生的学习、考试成绩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考生需要由材料联系到高中的学习,结合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显然是启示青年学生,不要斤斤计较于一时之得失,而要立足当下,放眼未来,以发展的眼光和思维来积极提升自我;材料的启示,不仅对个人有训示意义,上到国家层面亦是如此,不争一时之得失,谁笑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赢家,这样就可以理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宠辱不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决策的英明远见。
    立意:
    1.勿以一时论英雄。
    2. 争胜争强,是青年人的豪气和朝气,但刚则易折,柔则长久。
    3. 百炼刚化为绕指柔,青年人有锐气,也要有为人处事的大智慧。
    4.宠辱不惊,方能行稳致远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