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多份(附解析)
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四部分临考速练非选择题专练三(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四部分临考速练非选择题专练三(附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辐射松原产于美国加州的一些海岛上,分布区海拔0~330m,气候湿润,年降水量380~800mm,年均温16.7~18.3℃。1859年,辐射松被引种到新西兰坎特伯雷(如图),它对当地的水土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沿海沙地和火山坡地上均能良好生长。采用遗传技术改良后,辐射松成为速生的用材树种。在当地林业集约经营条件下,辐射松年均生长量大,轮伐期短。新西兰辐射松木材密度中等,但稳定性强、防腐效果好,是新西兰民居建筑中最常用的建材。目前,新西兰辐射松人工林种植面积约1.7万km2,新西兰已经成为全球针叶树木材第一出口大国。
(1)指出新西兰辐射松木材产量大的有利条件。(6分)
(2)分析辐射松木材适宜作为新西兰民居建材的原因。(6分)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冰川泥石流是由冰雪融水或冰湖溃决冲蚀形成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形成的堆积体常对河道产生影响。藏东南帕隆藏布江流域是我国冰川泥石流的多发地区,随着气温升高,该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增加。下图示意帕隆藏布江流域某沟谷冰川泥石流堆积体对河道的影响。
(1)分析气温升高对该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频率增加的影响。(6分)
(2)与三角洲相比,指出图中冰川泥石流堆积体中沉积物的差异。(4分)
(3)说明图中冰川泥石流堆积体对虚线框内河岸形态变化的影响过程。(6分)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密云水库是北京市最重要的水源地,其入库径流和泥沙主要来源于上游的潮河和白河流域(图甲)。潮白河流域北接内蒙古高原,南邻华北平原,燕山和阴山山脉分别横贯流域南部和北部;流域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5%左右,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石灰岩等组成,岩体风化较为严重;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0mm,暴雨次数较多。流域面积的4/5在河北省内,其中赤城、丰宁和滦平三个典型农业县境内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79.6%。图乙示意密云水库年入库泥沙量与流域年降水量的时间变化。
(1)比较密云水库年入库泥沙量与流域年降水量变化趋势的异同。(4分)
(2)分析流域人类活动在减少密云水库年入库泥沙量中所起的作用。(6分)
(3)为流域内三个典型农业县的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小王来自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的一个小村寨,当地石漠化严重,素有“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之说。大学毕业后,小王放弃了优越的城市工作,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村官”。作为地理科学专业的大学生,小王立志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带领乡亲们建设山清水秀、生活富足的美丽村寨。为摸清家乡石漠化现状,小王组织年轻人对村寨所在小流域的土地石漠化及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与测量,并绘制了小流域的土壤厚度、岩石裸露率、坡度与坡位的关系图(下图)。
甲
乙
(1)指出坡位与土壤厚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分析原因。(6分)
(2)进一步调查发现,在中上坡位耕种,作物产量低、不稳定。说明中上坡位土地对农业生产的限制作用。(4分)
(3)小王综合分析调查数据后认为,不恰当的土地利用方式会加重石漠化程度,不同坡位的土地利用应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坡位,提出两条减缓该地石漠化的具体措施。(6分)
非选择题专练(三)
1.答案:(1)新西兰的气候和水土条件适宜种植辐射松,辐射松的种植面积大;采用遗传技术改良后,生长快;采用集约经营,产量大。
(2)产量大,取材方便;防腐效果好,适应当地多雨的环境;密度中等、稳定性强,适应当地多地震的环境。
解析:(1)结合图文可知,新西兰坎特伯雷平原位于沿海,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常年温暖湿润,因此有利于辐射松的大面积种植。当地采用遗传技术改良树种,使辐射松成为速生的用材树种。新西兰辐射松人工林种植面积约1.7万km2,林业集约经营,因此辐射松产量大。(2)新西兰辐射松木材产量大,为新西兰民居建筑提供建材。新西兰辐射松木材密度中等,但稳定性强。新西兰地处地震带,利用辐射松木材建筑民居有利于减轻地震灾害的损失。当地多雨,新西兰辐射松木材防腐效果好。
2.答案:(1)气温升高,冰雪融化,冰碛物出露,松散物质增多;冰雪融水量增多,冰湖更易溃决;地表径流量增加,侵蚀和搬运能力增强。
(2)多砾石,平均粒径大;棱角分明,磨圆度差;大小混杂(杂乱无章),分选性差。
(3)冰川堆积体在左(南)岸形成凸岸,河道变窄;主河道靠近右(北)岸,流速加快,对右(北)岸侵蚀加强;右(北)岸被长期侵蚀形成凹岸,河岸由直变弯。
解析:(1)气温升高,对帕隆藏布江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频率增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冰雪消融。结合材料,即冰川泥石流是由冰雪融水或冰湖溃决冲蚀形成的。冰雪融化,大量冰碛物,即冰川沉积物,是冰川在堆积过程中,所挟带和搬运的碎屑构成的堆积物出露,松散物质增多。随着冰雪融水量增多,冰湖更易溃决。由于冰雪融水量的增加,地表径流增多,地表径流量增加,流水的侵蚀和搬运能力增强,继而导致该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频率增加。(2)沉积物的磨圆度一般指碎屑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大小均匀者,分选性好;大小混杂者,分选性差。风和流水作用由于能量减小,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沉积物分选性好。而冰川和风化的沉积物分选性差,因为冰碛物多是粗细不等、棱角分明的碎块,有的角砾表面具有磨光面或冰擦痕,分选性和磨圆性较差。一般而言,搬运距离越长或经反复搬运,磨圆度越高,而风化或重力崩塌、冰川作用形成的碎屑,磨圆度较差。因此,与入海口三角洲相比,冰川泥石流堆积体中多粒径较大的砾石,棱角分明、大小混杂,磨圆度和分选性差。(3)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冰川泥石流形成的堆积体常对河道产生影响,如该地的沟谷冰川泥石流堆积体较突出,伸入河流之中,从而影响流水的流向(及流水的侵蚀方向)。题目强调的是变化过程。具体来说,冰碛物在左岸形成凸岸,导致河道变窄,形成“狭管效应”(气流、水流等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窄谷时,加速流过,侵蚀性增强)。河水变深,右岸侵蚀加强(主河道向右岸靠近)。最终经过长期侵蚀形成凹岸,两岸由直变弯。
3.答案:(1)均呈减少趋势;年降水量减少趋势不明显,入库泥沙量减少趋势更显著。
(2)通过水利工程措施(水库、塘坝、梯田),对流域内的泥沙进行拦蓄;通过造林等措施,改变泥沙产生的下垫面条件,减少径流与输沙量;由于引水(农业灌溉与工业、生活用水)增加,减少输沙径流量。
(3)改善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发展生态农业、绿色无污染农业;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发展果蔬采摘等体验式农业)。
解析:(1)从密云水库年入库泥沙量与流域年降水量的时间变化图可知,年入库泥沙量与流域年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相对而言,年降水量减少趋势不明显,入库泥沙量减少趋势更显著。(2)潮河和白河上游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对流域内的泥沙起到了拦蓄作用;流域内植树造林,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从而减少径流与输沙量;同时,由于农业灌溉与工业、生活用水增加,大量引水,导致径流量和输沙量减少。(3)结合流域山地面积比重高、岩体风化较为严重和降水少且集中的环境特点,三县的农业发展应注重节水技术应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注重发展生态农业、绿色无污染农业和生态观光旅游业,提高农业经济水平和农民收入。
4.答案:(1)关系:从洼地到上坡,土壤厚度逐渐降低,坡顶土壤厚度明显高于上坡。
原因:上坡和中坡坡度大,土壤易向下方流失,并在坡脚和洼地等地势平坦处积累;坡顶相对平缓,土壤不容易向下方流失。
(2)中上坡位坡度大,土壤侵蚀强度大,岩石裸露率高,土壤厚度小,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低,农业生产条件差。
(3)优先选择坡位较低的区域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坡位低、坡度小的地区,平整土地;中上坡位退耕还林还草(或禁止毁林开荒、陡坡耕作、过度放牧)。
解析:(1)读图可知,从洼地到上坡,土壤厚度逐渐降低,坡顶土壤厚度明显高于上坡。读图乙可知,中上坡的坡度超过了20°,由于上坡和中坡坡度大,土壤在流水冲刷下易向下方流失,随着坡度的降低,泥沙在坡脚和洼地等地势平坦处积累,使坡脚和洼地的土壤变厚;而坡顶相对平缓,土壤不容易向下方流失,土层较厚。(2)深厚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在中上坡位由于坡度大,土壤受流水侵蚀强度大,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土层薄,容易遭受流水侵蚀,岩石裸露,土壤肥力下降;另外,该地土壤厚度小,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低,不利农业生产。故在中上坡位耕种,作物产量低、不稳定。(3)不同坡位的土地利用问题不同,坡脚和洼地的土壤厚度大,应优先选择坡位较低的区域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在坡位低、坡度小的地区,平整土地,发展种植业;中上坡位,坡度大,土壤易流失,要退耕还林还草,发展林牧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四部分临考速练选择题专练五(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每年牧民租田借牧的时间是,“租田借牧”的主要目的是,该河段挡沙墙主要是减弱,伊犁河谷山地短命植物,与甲坡相比,乙坡,推断该地的典型植被是,火山锋的存在,导致马提尼克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四部分临考速练选择题专练三(附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星形城堡的最初用途是,泉州大水网调配系统可以应对,水库连通工程的主要作用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四部分临考速练非选择题专练二(附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