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该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在“三步走”的流浪过程中,其“身份”经历的转变依次是( )
A.行星-行星-行星B.行星-卫星-行星C.行星-卫星-卫星D.行星-卫星-恒星
2、比邻星能为地球提供“新家园”是因为比邻星可以使地球( )
A.产生适宜的大气B.拥有充足的水C.拥有稳定的光照D.产生恒定的质量
3、依据材料分析,比邻星的天体类型是( )
A.星云B.恒星C.行星D.卫星
高原反应是人体急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暴露于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不适,是高海拔地区独有的常见病。完成下面小题。
4、人体的高原反应说明了氧能( )
A.增强抗寒力B.维持生命活动C.组成生命体D.提高呼吸频率
5、发生高原反应的地区,还会出现( )
①燃油车动力减弱
②紫外线伤害减轻
③水未到沸点就沸腾
④太阳能电池板作用减弱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适当的缺氧有利于激发运动员潜能。最适合建该类体育训练基地的海拔是( )
A.0-200米B.220-580米C.1800-2400米D.4200米以上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图为某地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水循环环节中,循环水量最大的是( )
A.①B.③C.④D.⑦
8、若植被覆盖率提高,下列水循环环节水量可能减少的是( )
A.④B.⑤C.⑥D.⑦
9、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地球上物质迁移速度变慢B.促进高低纬度间的水热平衡
C.形成城市与郊区间的热力环流D.对地表形态塑造起阻碍作用
2014年的“掉深”事故中,中国海军372号艇的官兵,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坚韧的毅力。在3分钟内执行500多个动作,成功处置事故,创造了潜艇史上成功摆脱“掉深”的先例。“掉深”即“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使潜艇犹如人“从山顶跳下悬崖”一样,引发潜艇的破损并导致沉没。据此完成小题。
10、下列关于造成“掉深”现象的海水性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水温度由上至下急剧降低B.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增加
C.海水盐度由上至下急剧增加D.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减小
11、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等。下列关于海水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增大
B.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着纬度的增高而降低
C.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的突变会影响鱼类的生存
D.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加深而迅速减小
莲花盆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下图)。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溶洞内莲花盆体量巨大的原因有( )
①气候温暖湿润
②长期流水侵蚀
③石灰岩层较厚
④人类破坏较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3、与莲花盆成因相同的地貌形态有( )
A.溶沟、残丘B.石笋、钙华C.石芽、石林D.溶洞、石柱
观察地貌时,宜选择一个视野开阔、视线不受阻挡的地方。山地、山脊、陡崖或者上缓下陡的山坡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山谷、缓坡或者上陡下缓的山坡一般不会阻挡视线。某地理学习小组野外考察并绘制了该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是( )
A.70mB.80mC.90mD.100m
15、实地考察中( )
A.站在甲地可以看到丙地B.站在乙地可以看到丙地
C.站在丙地可以看到丁地D.站在丁地可以看到乙地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构建地理模型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方式。下图是某地理学习小组构建的地理模型。
(1)若此图表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试在甲、乙、丙中指出一处需要修改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并说明理由。
(2)若此图中乙、丙表示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甲是太阳内部,分别说出乙、丙太阳大气层中易发生的太阳活动类型,并列举其对地球的影响。
(3)若此图表示太阳系中部分行星的运行轨道,其中甲处为太阳,试说明此图反映出的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其上游河流水量主要来自冰雪融水和夏季降水。该区域湖陆风较显著。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当地时间11时~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
材料二 左图为“博斯腾湖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为“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示意图”。
(1)绘制冬季当地时间9时湖陆间的热力环流,并简述此时近地面风的形成原因。
(2)从热力环流角度简析天山对博斯腾湖北侧湖陆风的影响。
(3)说明冬季博斯腾湖区湖陆风较小的原因。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辽东湾位于渤海北部,海底地形自湾顶及东西两侧向中央倾斜,湾顶水深在10米左右,最深处位于湾口的中央部分,水深约32米。辽河口南临辽东湾,河口岸线平面形态呈喇叭状,属于强潮河口,大潮潮差可达4m以上。辽河口内河道迂回曲折;并伴有沙滩和岛屿,分布着我国最大的芦苇湿地;口外海水盐度分布表现出较为复杂的、明显不同于外部海洋的特征。近年来辽河下游工、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多。下图左示意辽东湾位置,图右示意三道沟站海水盐度随水位变化。
(1)分析辽河口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2)说明潮汐对三道沟盐度的影响。
(3)分析辽河口盐度垂直变化小的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祁连山中段北坡某小流域植被分布呈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左图),该流域7月平均气温为10~14℃,年降水量为290~467mm,年均蒸发量超1000mm。青海云杉生长适应性强,是该流域森林草原带的主要森林种群,呈斑块状分布在海拔2700~3300m的阴坡、半阴坡,近半个世纪以来基本没有被采伐和抚育。青海云杉林在各海拔区段森林结构特征差异显著,3100-3300m处树高、植株密度最小,胸径和冠幅(树木的南北和东西方向宽度的平均值)最大。右图示意该流域内青海云杉林不同海拔处根、枝、干、叶生物量占比。
(1)分析青海云杉林主要分布在该流域2700-3300m阴坡、半阴坡的原因。
(2)比较2800~2900m与3100~3300m处青海云杉林树根生物量占比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3)若全球气候暖湿化持续,推测该流域青海云杉林分布范围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此时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成为木星的卫星;第三步,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地球在“三步走”的流浪过程中,其“身份”经历的转变依次是行星—卫星—行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地球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则比邻星应为恒星,能自行发光发热,因此比邻星能为地球新家园提供稳定的光照条件,C正确;适宜的大气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有关,与比邻星关系不大,A错误;充足的(液态)水与水的形成和常温状态下以液态形式存在有关,而常温状态(即适宜的温度)既与距离恒星的距离有关,也与自转公转周期、拥有大气层有关,B错误;行星恒定的质量与恒星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3、答案:B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比邻星为恒星,能自行发光发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答案:B
解析:高原反应是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不适,说明氧能维持生命活动,B正确;氧气不能增强抗寒力、提高呼吸频率,AD错误;氮是组成生命体的重要元素之一,C误。故选B。
5、答案:B
解析:发生高原反应的地区,海拔较高,燃油车燃烧不充分,动力减弱,①正确:稀薄的空气对紫外线削弱作用减弱,紫外线伤害增强,②错误:海拔高,大气压强减弱,水未到沸点就沸腾,③正确:太阳能被削弱的少,太阳能电池板作用增强,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答案:C
解析:适当的缺氧有利于激发运动员潜能,但不能过高海拔,4200米以上过高,不可行,D错误:0-200米、220-580米过低,不可行,AB错误:1800-2400米海拔较高,最适合建该类体育训练基地,C正确。故选C。
7、答案:A
解析:图中水循环环节,①为海上降水环节,③为海洋向陆地水汽输送环节,④为陆地降水环节,⑦为地下径流环节。因为海洋水汽蒸发的90%又回到了海洋,所以环节①循环水量最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答案:C
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④为降水,⑤为下渗,⑥为地表径流,⑦为地下径流。植被覆盖率提高后,⑤下渗环节增加,⑥地表径流量减少,⑦地下径流增加;蒸腾作用增强,④降水量增加。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答案:B
解析:水循环将地球圈层统一起来,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的水热平衡,B正确;水循环可以加速地球上的物质迁移速度,促进地表形态的发育,AD错误;城郊热力环流主要是冷热不均引起的,并不是水体运动造成的,C错误。故选B。
10、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掉深”即“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浮力大小与海水密度大致呈正相关,如果海水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明显减小,则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从而产生“掉深”现象,D正确,B错误;盐度与密度大致呈正相关,温度大致与密度呈负相关,如果海水盐度由上至下急剧增加,或海水温度由上至下急剧降低,都会导致密度向下急剧增加,不会产生“掉深”现象,AC错误。故选D。
11、答案:C
解析: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突然变化犹如海水中隔了一层屏障,使上、下层海水之间的循环和对流受阻,会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C正确;温度大致与密度呈负相关,A错误;主要由于温度的变化,使得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B错误;在垂直方向上,由于温度和压力垂直变化,海水密度一般随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增大,D错误。故选C。
12、答案:C
解析:长期流水侵蚀会导致溶洞内的莲花盆稀少,与题意不符合,②错误;喀斯特岩溶地貌的形成地理环境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相对温暖湿润,①正确;喀斯特地貌是以石灰岩为基础,石灰岩层较厚有利于溶洞景观的形成,③正确;人类破坏较少,溶洞景观保存完好,④正确。①③④正确,故选C。
13、答案:B
解析:根据“莲花盆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可知莲花盆为地下喀斯特景观,所以其主要为沉积地貌,残丘主要是风蚀作用形成,A错;石笋、钙华属于典型的喀斯特沉积地貌,B对;石林属于喀斯特岩溶地貌景观,且位于地表,并非地下,C错;溶洞为溶蚀地貌,D错;故选B。
14、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等高线信息,等高距为10米,乙处海拔最高,大于880米,小于890米,海拔最低为大于790米,小于800,所以图示区域最大高差为大于80米,小于100米,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15、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甲到丙之间和乙到丙之间,都是上部坡度缓,下部坡度陡,为凸坡,站在甲地看不到丙地,站在乙地也看不到丙地,AB错误;丙与丁之间有小的山脊阻挡,站在丙地可以看到丁地,C错误;乙丁之间,上部坡度陡,下部坡度缓,为凹坡,所以站在丁地可以看到乙地,D正确,所以选D。
16、答案:(1)丙。修改建议:缩小丙圈层厚度。理由:丙圈层为地壳,其平均厚度为33千米,是地球内部三个圈层中厚度最小的圈层。
(2)乙:黑子;丙:耀斑和日珥。影响: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对通信、输电、输油等造成干扰;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任答两点)
(3)位于太阳系中,有稳定的来自太阳的光照;各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处在安全的宇宙环境中;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其中地壳位于最外层,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最薄的一层,所以丙为地壳,应该将其厚度缩小。
(2)乙、丙表示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太阳光球层产生的太阳活动是黑子,太阳色球层产生的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太阳活动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动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能够使得地球两极地区的空气电离,产生“极光”现象;会扰动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会对输油、输电等造成干扰;太阳活动异常的年份,往往导致气候异常,并可能诱发许多自然灾害。
(3)此图反映出的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量适宜,地表有适宜的温度;太阳系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处在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地球位于太阳系中,有稳定的太阳辐射。
17、答案:(1)9时湖陆间的热力环流,如下图:
形成原因:由于热力性质差异,黑夜湖岸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气流上沉形成高气压,湖泊大气降温慢,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近地面风从陆地向湖泊流动,形成陆风;当地冬季黑夜长,9时日出不久,热力环流的方向还没改变。
(2)陆风是在晚上由于陆地近地面气温低于湖面气温,陆地形成高压,湖面形成低压导致的;在晚上由于天山海拔高,温度下降快,形成由山上流向山下的山风,山风汇合陆风会导致陆风增强。
(3)冬季由于整体气温比较低,湖面结冰导致湖水水汽热量交换较少,湖面和陆地的温差较小;温差小导致湖面和陆地气压差值小,导致湖陆风较小。
解析:(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当地时间11时~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说明在冬天13-14时左右陆风转湖风,因此博斯腾湖冬季当地时间9时应吹陆风。夜里湖岸降温快,湖泊降温慢,湖岸气温低于湖泊,湖岸气流冷却下沉形成高气压,湖泊因热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近地面空气由湖岸流向湖泊。冬季黑夜长,当地时间9时当地日出不久,热力环流还没有转向,热力环流如下图: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天山因为海拔和太阳辐射的影响,会在白天形成自山谷吹向山顶的谷风,在晚上形成自山顶吹向山谷的山风。在博斯腾湖周边,由于陆地和湖泊的比热容差异,白天会形成由湖泊吹向陆地的湖风,晚上会形成由陆地吹向湖泊的陆风,在晚上山风和陆风重合叠加,会使陆风实力增强。
(3)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冬季由于太阳辐射较少,导致陆地和博斯腾湖温差变小,再加上湖泊水面冰封,导致湖泊的水汽热量交换减少,使湖泊与周边陆地的温差降低;导致湖泊和陆地的气压差值减小,从而导致湖陆风减弱。
18、
(1)答案:春季,气温升高,海冰消融盐度降低;夏季,入海径流量大,盐度最低;秋季,入海径流减少,盐度升高;冬季海水结冰,盐度最高。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季气温回升,地表径流补给量增多,同时海冰消融盐度降低;夏季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较多,入海径流量增大,同时也是一年中海洋受到的补给量最大的时候,海水盐度最低;秋季,季风结束,降水量减少,入海径流减少,盐度升高;冬季气温最低,海水结冰且地面径流暂时性停止,补给量达到了最低值,海水盐度达到了最高。
(2)答案:涨潮期间,高盐海水入侵河口,盐度升高;退潮期间,河水下泄,高盐海水向口外退出,盐度降低;一天中海水盐度有两次高值和两次低值(海水盐度与潮水位呈正相关)。
解析:根据三道沟站海水盐度随水位变化可知,海水位在一日中有两次高值和两次低值,分别为涨潮和落潮,海水盐度与潮水位呈正相关;涨潮期间,高盐海水入侵河口,盐度升高;退潮期间,河水下泄,高盐海水向口外退出,盐度降低;一天中海水盐度有两次高值和两次低值。
(3)答案:由于辽河口口外水深较浅,受大风、潮汐、海浪等因素的影响,表层与底层海水盐度的差异小,垂直变化不明显。
解析:河口是位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处的半封闭水体,是河流与海洋之间的过渡区域,根据三道沟海水盐度随水位变化可知,潮汐会影响盐度;根据第一题可知,径流也会影响盐度,故径流与潮汐是影响河口盐度分布的两个最主要因素;夏季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量主要通过转化为径流,最后流入海洋,垂直变化较小;同时海洋上的海浪等因素也会造成影响。
19、答案:(1)该流域蒸发大于降水,水分条件差,山麓地带不能形成森林带;随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多山地降水),且气温降低,蒸发减弱;阴坡、半阴坡,太阳辐射弱,蒸发量小,土壤水分条件好。
(2)差异:根生物量占比高
原因:3100-3300m处海拔高,冻土影响大,根系埋藏浅,占比低;胸径和冠幅大,干、枝生物量占比更高。
(3)变化:向高海拔和低海拔方向扩张。全球变暖,高海拔处热量条件改善,青海云杉向高海拔扩张;全球变湿,低海拔处水分条件改善,青海云杉向低海拔扩张。
解析:(1)植物的生长离不开一定的热量、降水、光照、土壤等条件,青海云杉林主要分布在该流域2700-3300m阴坡、半阴坡,说明其他地区云杉林生长条件不佳,该流域蒸发大于降水,水分条件差,山麓地带不能形成森林带;2700-3300m较山麓地区海拔高,且气温降低,蒸发减弱;且随海拔升高,降水增多,水分条件改善;阴坡、半阴坡,太阳辐射弱,蒸发量小,土壤水分条件好。
(2)据图可知2800~2900m云杉林树根生物量占比高,根系发育与土壤有直接关系,3100-3300m处海拔高,冻土影响大,根系埋藏浅,占比低,另外3100-3300m处胸径和冠幅大,干、枝生物量占比更高,导致云杉林树根生物量占比低。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