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物理 期末实验题专题训练(含解析)
展开(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有关,这种常见的实验研究方法叫做 法;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同学们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取相同的两个容器,其形状如图2中的 (选填“甲”或“乙”)所示,分别倒入不一样多的水,观察比较 (选填“哪个容器中水先干”或“相同时间内哪个容器内水减少得多”),理由是 ;
(4)小新发现下雨天衣服干得比较慢,于是提出一个新的猜想:水蒸发的快慢可能跟 有关。
2.如图所示,小红做了几个与声有关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由此可知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其中小球起到的作用是 ,在物理学中这种方法叫做 (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铃声变小。由此可推理出声音的传播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介质;
(3)如图丙所示,小红观察到发声的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3.如图甲所示,小王用该装置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 (选填“A”、“B”或“C”);
(2)实验中通过用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主要目的是 ;
(3)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温度约为 ℃;
(4)根据实验数据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的熔化阶段为 (选填“AB”、“BC”或“CD”);熔点是 ℃;
(5)该物质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 (填物质名称)。
4.物理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他们将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图中方框内显示了小车位于A、B、C三点的时刻(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使斜面保持较 的坡度;
(2)根据数据可知,小车下滑过程中做 (选填“减速”“匀速”或“加速”)运动;
(3)小车通过AB段的路程为 cm,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cm/s;
(4)如果在A点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5.小聪组装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时,试管里应装入适量的较 (选填“大”或“小”)的冰块;
(2)小聪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得出:①冰的熔点为 ;②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③在第8min时物质处于 态;
(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持续加热,试管中的水最终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其理由是 。
6.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轻质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直接观察到 (选填“小球弹起”或“音叉振动”),运用的物理方法是 ;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铃声 (选填“越来越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 。
7.如图是小红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
(1)选用白色硬纸板表面要做成粗糙,其目的是使光在纸板上发生 (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这样我们就能从各个方向看清光的传播路径;
(2)小红同学把硬纸板B沿PQ剪开,将硬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如图乙所示,发现在硬纸板的 (选填“上”或“下”)半部分看不到反射光线。此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 ;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看到了反射光线恰好沿OE方向射出,这表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 的;
(4)实验中,将纸板沿ON对折,发现描绘的反射光线OF与入射光线EO完全重合,马上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同桌提醒要多做几次实验,是因为 (选填字母代号)。
A.多次实验,减少误差
B.多次实验,避免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
8. 如图甲是小曾设计的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
(1)往瓶口的上方倾斜地放置一个金属盘,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面出现大量的小水滴,小水滴是由烧瓶喷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在此过程中金属盘的温度 (上升/不变/下降),所以生活中用蒸笼蒸馒头,总是 (上层/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2)短时间内要在金属盘的底面上产生更多的水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3)如图乙所示,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一些 ,仔细发现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远离壶嘴的地方有很多“白气”,这是因为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高,仍然保持 状态。由此判断,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丙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 (a/b)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
9.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B点是AC的中点。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应适当调整坡度 (选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便于测量 ;
(3)该次实验中,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4)在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下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3,则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由大到小)。
10.如图甲是小西设计的能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和“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的装置
(1)甲图中,按照实验规范要求,调整铁圈确定其高度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图甲装置中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其中的一处: 。采用“水浴法”加热,可以减慢升温速度,还能使冰 ;
(3)改正错误后开始实验,观察并记录温度计A的示数,作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t1~t2时刻试管中的物质处于 (选题“固”“液”“固液共存”)状态;
(4)观察并记录温度计B的示数,第10min时示数如图甲所示,读数为 ℃,根据记录的温度绘制出图丙的图像,由图像知道,当地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5)烧杯中的水已经沸腾,且A、B两温度计示数相同时,试管中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6)结合乙丙实验图象可知,冰熔化过程和水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和 。
11.小明用自制“水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1)实验前,应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水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上;
(2)此时成像的特点是 (请完整描述),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成像特点与此相同;
(3)小明想起老师说过应先测量“水凸透镜”的焦距,再探究成像规律,于是他将蜡烛和光屏均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直至在光屏上找到一个 的像时,测量物距,再用测量得出的物距除以2可以得出焦距。
(4)若保持蜡烛和“水凸透镜”如图所示的位置不变,试图将焦距调整为15cm,应缓慢调节“水透镜”的厚度,使其厚度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同时前后移动光屏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 ,此时折射光为平行光。
12.用图1所示的实心陶瓷材质冰墩墩模型来估测香醋的密度。(陶瓷材料的密度为2.7×103kg/m3)
(1)将天平放在 上并将游码归零后,若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2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端调节;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冰墩墩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3所示,其质量为 g,可计算出该冰墩墩的体积为 cm3;
(3)如图4所示,在甲、乙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适量香醋后,用天平测出烧杯乙和香醋的总质量m1=135.2g;
(4)如图5所示,将冰墩墩用细线系住后放入烧杯甲中,在烧杯壁上标记液面的位置;
(5)将冰墩墩取出,将乙烧杯中的香醋倒入甲烧杯直至标记处,测出此时 (选填“甲烧杯及香醋”或“乙烧杯及香醋”)的质量m2=102.8g;
(6)根据以上实验数据,求得香醋的密度 ρ = g/cm3 ,与真实值相比,用本方案所测出香醋的密度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13.国庆节,小梦和爸爸一起回家着望奶奶,发现同样的裤子在太阳下干得快,如图甲所示。小梦想知道影响蒸发的快慢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她进行了如下探究。
小梦将一支水银温度计竖起悬挂在室外,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蘸酒精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将温度计的玻璃泡蘸上酒精,同时向玻璃泡吹风,其示数如图丁所示。
(1)水银温度计的原理是 ;
(2)小梦同学记录了各种情况下温度计示数,其中乙图中温度计示数为 ℃;
(3)比较图乙和图丙中温度计的示数,说明 ;
(4)比较图丙和图丁中温度计的示数,是为了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还与 的关系。
14.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芳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小芳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本实验中用到了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 ;
(2)小芳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但没有点燃的蜡烛B,小芳应在 (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
(3)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在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在实验中,有同学用一张白纸挡在玻璃板和像之间,你认为该同学还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吗?
答: ;你的理由 ;
(5)实验中,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与蜡烛A的像无法完全重合,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6)如图所示,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时,蜡烛A的成像情况是 (选填字母代号);
A.蜡烛成像仍在B处 B.蜡烛成像在B处右侧 C.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7)实验中发现玻璃板中的像不太清晰,改进措施: (列举一条即可)。
15.回顾我们学过的实验和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在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同学们发现实验室有两种刻度尺:刻度尺A和刻度尺B。请你帮他们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选填“A”或“B”),理由是 ;
(2)在探究“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实验中,如图乙所示,把一个电铃放入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听到铃声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空气越稀薄,传播声音的效果越差,在此基础上可以推理出真空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3)在观察“会跳舞的烛焰”实验中,如图丙所示,打开音响,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音响前,会发现烛焰在随着音乐“跳舞”, 此现象说明 。
16.频闪摄影又被称为连闪摄影,是借助于电子闪光灯的连续闪光,在一个画面上记录物体连续运动的过程。某实验小组采用频闪摄影的方法在实验室拍摄了苹果开始下落一段时间后的频闪照片,相机曝光的时间间隔为0.5s。
(1)苹果在这一段时间内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2)苹果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AC段的平均速度;
(3)若要测出苹果在AD段的平均速度,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测量原理是 。图中s1=1.0m,s2=2.0m,s3=3.0m,则苹果在AD段的平均速度是 m/s。
17.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110.0cm)和小车(长10.0cm)。
(1)本实验的原理是 ,在斜面的底端放置了个金属片作为挡板,其好处是 ;
(2)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平从 由静止开始下滑;一次实验中,小明测得小车从静止(图示位置)开始运动至斜面底端所用时间为2.5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拓展】小组成员分别画出了小车运动的图像的大致情况,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填字母)。
A.B.
C.D.
18.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探究水沸腾前后特点时的实验装置图。
(1) 指出甲图操作中的一处错误是 ;
(2) 器材调整好后,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 当水温接近90℃时每1 min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中发生的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或“减小实验误差”),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
(3)如图乙中A、B所示, 其中 (选填“A”或 “B”) 图是在第5 min时气泡的变化情况;
(4) 小明发现使烧杯中的水加热沸腾后,撤去酒精灯水并未立即停止沸腾,这是因为 ;
(5) 小明又做了图丙所示的实验,烧杯和试管中均装有适量的水,发现烧杯中的水沸腾了,而试管中的水并未沸腾,当小明同学在烧杯的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后,发现试管中的水能够沸腾了,说明加入食盐后水的沸点 (选填“升高”、 “降低” 或 “不变”)。
19.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和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1)若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 两根琴弦;若选样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 的关系;
(2)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3)该实验主要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
(4)在弹吉他时,演奏者需要按住琴弦的不同部位,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20.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实验器材: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无膜的透明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棋、白纸和刻度尺。
(1)小浩先用镀膜玻璃板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甲,他先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立在白纸上,使其有膜的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为了使跳棋A的像看得更清楚,可以采用的措施有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用手电筒照射A跳棋 B.用手电筒照射B跳棋
C.用方格纸代替白纸完成实验 D.在几乎无光的实验室里完成实验
(2)实验时为了确定跳棋A的像的位置,应在 (选填“A”或“B”)侧观察,同时移动B跳棋,使其和A的像完全重合。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
(3)如图乙所示是小浩在某次测量物距和像距的情况,请你帮小浩读出像距 ;
(4)小浩后来又用无膜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他在一次实验中同时看到两个像,如图丙所示,它们的大小 (选填“较大”、“较大”或“相等”),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 (选填“P”或“Q”)面所成的像。实验后他发现, 玻璃板所成的像更清晰(选填“有膜”或“无膜”)。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参考答案:
1. 表面积 控制变量 A、C 乙 相同时间内哪个容器内水减少得多 见解析 空气湿度
2. 振动 将音叉微小振动放大 转换法 需要 能量
3. C 使物体受热均匀 2 BC 0 晶体 冰
4. 小 加速 40.0 50.0 偏大
5. 小 0℃ 保持不变 液 不能 温度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收热量
6. 小球弹起 转换法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 空气 越来越小 真空不能传声
7. 漫反射 上 同一平面内 可逆 B
8. 上升 上层 在金属盘上放一些冰块 小水滴 气体 a
9. 较小 时间 0.24 0.3 v3>v1>v2
10. 需要 A试管中的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没入碎冰中 受热均匀 晶体 固液共存 98 低于 不会 吸收热量 温度不变
11. 高度 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 左 倒立、等大 变小 与水凸透镜等大的圆形光斑
12. 水平桌面 左 81 30 乙烧杯及香醋 1.08 偏大
13. 水银的热胀冷缩 32 酒精蒸发吸收热量 液面上的空气流动速度
14.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用没有点燃的B蜡烛与A的像重合 A 不变 能 见解析 可能玻璃板和水平面不垂直 A 见解析
15. B 分度值较小,测量结果更精确 越来越小 不能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16. 变速 小于 刻度尺 4
17. 确定终点在同一位置,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大 大 同一位置 0.4 C
18.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 寻找普遍规律 98 A 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还能继续吸热 升高
19. ad 粗细 没有控制弦的材料相同 控制变量法 音调
20. A A 虚 3.50 相等 P 有膜
【期末复习】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物理 期末阅读综合题专题训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物理 期末阅读综合题专题训练(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阅读短文,解答问题,阅读资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复习】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物理 期末选择题专题训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物理 期末选择题专题训练(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复习】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物理 期末课内填空题专题训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物理 期末课内填空题专题训练(含解析),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