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十一植物的激素调节(附解析)

    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十一植物的激素调节(附解析)第1页
    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十一植物的激素调节(附解析)第2页
    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十一植物的激素调节(附解析)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十一植物的激素调节(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十一植物的激素调节(附解析),共12页。
    B.生长素可以从产生部位运输到其他部位发挥作用
    C.生长素和乙烯可通过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D.植物体内生长素可以作为催化剂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过程
    2.[2023·北京卷]水稻种子萌发后不久,主根生长速率开始下降直至停止。此过程中乙烯含量逐渐升高,赤霉素含量逐渐下降。外源乙烯和赤霉素对主根生长的影响如图。以下关于乙烯和赤霉素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烯抑制主根生长
    B.赤霉素促进主根生长
    C.赤霉素和乙烯可能通过不同途径调节主根生长
    D.乙烯增强赤霉素对主根生长的促进作用
    3.[2023·湖北卷]多年生植物甲为一种重要经济作物,果实采收期一般在10月,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寄生植物乙的危害(植物乙的果实成熟期为当年10月到次年2月)。为阻断植物乙的传播和蔓延,科研人员选用不同稀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M喷施处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eq \(\s\up7(),\s\d5(图1))
    eq \(\s\up7(),\s\d5(图2))
    曲线1:稀释浓度为1/100;曲线2:稀释浓度为1/200;曲线3:稀释浓度为1/400;曲线4:对照组
    A.据图综合分析,为防治乙的危害,M的稀释浓度应选用1/400
    B.植物乙对照组的曲线逐渐下降,说明其生长逐渐减弱
    C.喷施M时间选择甲果实采收后,乙果实未大量成熟前
    D.植物生长调节剂M与植物激素脱落酸的作用相似
    4.[2023·广东卷]某研学小组参加劳动实践,在校园试验田扦插繁殖药用植物两面针种苗。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插条只能保留1个芽以避免养分竞争
    B.插条均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避免蒸腾作用过度
    C.插条的不同处理方法均应避免使用较高浓度NAA
    D.插条均须在黑暗条件下培养以避免光抑制生根
    5.[2023·浙江1月]研究人员取带叶的某植物茎段,切去叶片,保留叶柄,然后将茎段培养在含一定浓度乙烯的空气中,分别在不同时间用一定浓度IAA处理切口。在不同时间测定叶柄脱落所需的折断强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切去叶片可排除叶片内源性IAA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B.越迟使用IAA处理,抑制叶柄脱落的效应越明显
    C.IAA与乙烯对叶柄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协同的
    D.不同时间的IAA处理效果体现IAA作用的两重性
    6.[2023·海南卷]禾谷类种子萌发过程中,糊粉层细胞合成蛋白酶以降解其自身贮藏蛋白质,为幼苗生长提供营养。为探究赤霉素在某种禾谷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某团队设计并实施了A、B、C三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中只有A组是对照组
    B.赤霉素导致糊粉层细胞中贮藏蛋白质的降解速率下降
    C.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
    D.三组实验中,蛋白酶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B组、A组、C组
    7.[2023·天津卷]研究人员探究植物根部生长素运输情况,得到了生长素运输方向示意图(图1)
    (1)生长素从根尖分生区运输到伸长区的运输类型是______________。
    (2)图2是正常植物和某蛋白N对应基因缺失型的植物根部大小对比及生长素分布对比,据此回答:
    ①N蛋白基因缺失,会导致根部变短,并导致生长素在根部__________处(填“表皮”或“中央”)运输受阻。
    ②如图3,在正常植物细胞中,PIN2蛋白是一种主要分布在植物顶膜的蛋白,推测其功能是将生长素从细胞__________运输到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图3,N蛋白缺失型的植物细胞中,PIN2蛋白分布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研究,推测N蛋白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促进了伸长区细胞伸长。
    8.[2023·湖北卷]乙烯(C2H4)是一种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为研究乙烯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乙烯处理植物叶片2小时后,发现该植物基因组中有2689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2374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
    【实验二】某一稳定遗传的植物突变体甲,失去了对乙烯作用的响应(乙烯不敏感型)。将该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杂交,F1植株表型为乙烯不敏感。F1自交产生的F2植株中,乙烯不敏感型与敏感型的植株比例为9∶7。
    【实验三】科学家发现基因A与植物对乙烯的响应有关,该基因编码一种膜蛋白,推测该蛋白能与乙烯结合。为验证该推测,研究者先构建含基因A的表达载体,将其转入到酵母菌中,筛选出成功表达蛋白A的酵母菌,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乙烯(14C2H4),再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实验,其中实验组是用不同浓度的14C2H4与表达有蛋白A的酵母菌混合6小时,通过离心分离酵母菌,再检测酵母菌结合14C2H4的量。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可通过分析叶肉细胞中的________(填“DNA”或“mRNA”)含量得出。
    (2)实验二中,F2植株出现不敏感型与敏感型比例为9∶7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的对照组为:用不同浓度的14C2H4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6小时,通过离心分离酵母菌,再检测酵母菌结合14C2H4的量。
    (4)实验三中随着14C2H4相对浓度升高,实验组曲线上升趋势变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三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23·重庆南开中学模拟]下列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子在即将成熟时遇到高温天气出现“穗上发芽”的现象与脱落酸含量降低有关
    B.摘除棉花的顶芽可以促进侧芽的萌发,主要是因为顶芽摘除后侧芽处生长素含量降低
    C.啤酒生产中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可以使大麦在不发芽的状态下就能产生淀粉酶
    D.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水平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又会反过来促进生长素合成
    10.[2023·河北沧州模拟]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吲哚丁酸(IBA)处理山茶插条,一段时间后统计其生根数,计算生根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应将插条的形态学上端浸泡在IBA溶液中
    B.IBA可以提高山茶插条的生根率
    C.IBA浓度过高会抑制山茶插条生根
    D.促进生根的最适IBA浓度范围是100~200mg/L
    11.[2023·广东汕头三模]诗句“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出自宋代司马光的《客中初夏》,借由自然景象托物言志。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柳絮的轻与葵花的鲜艳,均有利于植物的繁衍
    B.“葵花向日倾”现象的生物学原理与植物顶端优势一致
    C.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离体柳树枝条,可促进生根
    D.柳絮飞扬与葵花盛开都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说明环境能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12.[2023·江苏模拟]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图示都说明了植物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乙图中四个点中只有a点是抑制作用
    B.光不仅能够为植物提供能量,还能作为信号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
    C.丙图A段产生生长素,向B段运输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D.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预实验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13.[2023·广东广州二中模拟]坐果指经受精形成的幼果能正常生长发育而不脱落。赤霉素(GA)能提高番茄坐果率,人工合成的番茄灵(PCPA)也有提高坐果率的效果。某科研小组利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和番茄灵进行一系列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番茄灵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B.B组处理方法是用一定浓度的PCPA培养番茄
    C.生产中,赤霉素和番茄灵共同使用时,坐果率明显提高
    D.实验结果说明赤霉素和番茄灵都能提高坐果率,赤霉素更明显
    14.[2023·陕西一模]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决定器官生长、发育的,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
    B.生产啤酒时通常利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因为赤霉素可催化种子的淀粉水解
    C.在芽等幼嫩的部位中,色氨酸可转变成生长素,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生长素
    D.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只存在激素调节
    15.[2023·广东梅州三模]为研究拟南芥中IAA调控植物初生根生长的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如图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由实验可知,IAA和GA对根的生长影响具有协同作用
    B.该实验证实GA通过促进IAA合成来促进根的生长
    C.该实验的自变量不只有一个,植物种类属于无关变量
    D.去掉顶芽的拟南芥的生长素含量会低于正常植株的
    16.[2023·广西南宁二中模拟]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大棚中缺少昆虫为番茄传粉,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减产
    B.给芹菜喷洒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可使芹菜更加矮壮
    C.持续干热半月再遇数天阴雨,小麦种子易在穗上发芽是因为乙烯含量减少
    D.用适宜浓度的脱落酸浸泡大豆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
    17.[2023·山东聊城三模]植物激素突变体可分为两类:一是由于基因突变影响了激素合成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导致激素无法合成,称为合成型突变体;二是由于某种原因使激素不能发挥正常功能,称为敏感型突变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合成型生长素突变体可表现出生长缓慢,单侧光照射失去向光弯曲生长的特性
    B.若某突变体的细胞分裂素运输受阻,即使激素含量正常也可出现侧枝发育缓慢的症状
    C.若乙烯受体基因发生突变会产生敏感型突变体,其果实成熟延缓可通过喷洒乙烯缓解
    D.若需研究某植物激素的功能,可通过X射线、化学试剂等诱导产生植物激素突变体
    [答题区]
    18.[2023·山东济南三模]2,4­D是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具有多重作用,寻找应用的最佳浓度范围,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下图为生长素和2,4­D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中________(填“含”或“不含”)控制合成2,4­D的基因。据图分析,2,4­D和生长素具有相似的生理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麦与花生相比,对2,4­D作用较敏感的是____________。用一定浓度的2,4­D涂抹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也能培育出无籽番茄,说明2,4­D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在探究2,4­D促进枝条生根的实验中,实验前枝条需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将枝条的________(填“顶”或“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2,4­D溶液中。
    (4)植物自身可以合成生长素,农业生产中还要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而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但是使用时依然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发挥作用。
    19.[2023·北京北大附中模拟]植物产生的信号物质参与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及植物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过程。
    (1)植物激素是植物体产生的,对生命活动起__________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根的伸长是由于根部细胞的____________导致的。
    (2)用NaCl和乙烯合成抑制剂(AVG)处理拟南芥萌发的种子,检测根的长度,结果如图。结果表明,NaCl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进而抑制根的生长,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研究表明,高浓度NaCl处理后,植物会产生茉莉酸抑制根的生长。为研究乙烯、茉莉酸在拟南芥根生长过程中的关系,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将用高浓度NaCl处理过的拟南芥分为4组,分别加入AVG或IBU,其中IBU为茉莉酸合成抑制剂,检测根的长度。
    注:+/-分别表示有/无添加
    结果表明,高浓度NaCl处理、乙烯、茉莉酸及根的伸长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证明乙烯与茉莉酸在根的伸长中的关系,请使用下列材料和试剂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方案与预期结果。
    可供选择的材料和试剂:萌发的种子、乙烯、茉莉酸、AVG、IBU。
    专题强化演练十一 植物的激素调节
    1.答案:D
    解析: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主要是植物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色氨酸是合成生长素的原料,A正确;植物激素都是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的,B正确;植物激素之间相互协调,互相配合共同影响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C正确;生长素是信号分子,不是催化剂,催化剂是酶,D错误。
    2.答案:D
    解析:与对照相比,外源施加乙烯主根长度反而减少,说明乙烯可以抑制主根生长,A正确;外源施加赤霉素,主根长度增长,说明赤霉素可以促进主根生长,B正确;乙烯可以抑制主根生长,赤霉素可以促进主根生长,说明赤霉素和乙烯可能通过不同途径调节主根生长,C正确;同时施加赤霉素和乙烯,主根长度与对照相比减少,与单独施加赤霉素相比也是减少,说明乙烯抑制赤霉素对主根生长的促进作用,D错误。
    3.答案:B
    解析:图1表示的是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M对甲的影响,浓度高落叶率提高,和对照组4比较,3的落叶率低,是较适宜浓度;图2表示植物生长调节剂M对乙的影响,目的是为阻断植物乙的传播和蔓延,落叶率高更有利于阻断乙的危害,综合分析曲线3对应的浓度最好,M的稀释浓度应选用1/400,A正确;植物乙对照组的曲线逐渐下降,说明落叶率下降,说明其生长逐渐增强,B错误;喷施M应该减弱对甲果实的影响,避免影响产量,而对于乙应该防止其结果,所以时间应选择甲果实采收后,乙果实未大量成熟前,防止其种子传播,C正确;植物生长调节剂M可提高落叶率,和脱落酸的作用相似,D正确。
    4.答案:B
    解析:为提高扦插枝条的成活率,插条一般保留3~4个芽,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有利于插条生根,A错误;当插条上叶片较多时,蒸腾作用过于旺盛,导致插条失水过多死亡,因此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降低蒸腾作用,B正确;较高浓度的NAA可以选用沾蘸法,低浓度NAA可以选用浸泡法,C错误;为降低插条的蒸腾作用,同时又可以使其进行光合作用,常常在弱光下进行扦插,D错误。
    5.答案:A
    解析:切去叶片,目的是排除叶片内源性IAA对实验结果的干扰,A正确;据图分析,越迟使用IAA处理,叶柄脱落所需的折断强度越低,因此抑制叶柄脱落的效应越弱,B错误;不使用IAA处理,只有乙烯,会促进叶柄脱落;越早使用IAA会抑制叶柄脱落,因此IAA与乙烯对叶柄脱落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C错误;不同时间的IAA处理效果均表现为抑制折断,因此不能体现IAA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
    6.答案:D
    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处理方式及时间,A组属于空白对照组,但当自变量为时间时,处理时间为0的B组和C组也是对照组,A错误;添加赤霉素的B组,蛋白质总含量低于未加入赤霉素的A组,更低于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处理的C组,说明赤霉素导致糊粉层细胞中贮藏蛋白质的降解速率增加,B错误;赤霉素可促进蛋白质的分解,为幼苗生长提供营养,促进萌发,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抑制蛋白质的降解,抑制种子萌发,C错误;随着时间变化,蛋白质总含量C组大于A组大于B组,说明B组蛋白质最少,酶的活性最高,即蛋白酶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B组、A组、C组,D正确。
    7.答案:(1)极性运输(主动运输)
    (2)①中央 ②顶膜 侧膜和底膜 顶膜处最多,侧膜和细胞质中也有分布
    (3)促进生长素从细胞质和侧膜等部位向伸长区细胞顶膜集中
    解析:(1)据图可知,生长素从根尖分生区运输到伸长区的运输是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属于极性运输,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2)①分析图2,N蛋白缺失型个体的根部明显缩短,且据生长素的分布情况可知,伸长区中央部分的生长素较少,据此可推测生长素在根部中央运输受阻。②据图3可知,正常型个体和N蛋白缺失型个体顶膜的PIN2蛋白含量相同,侧膜和细胞质中没有分布,结合图1推测,推测其功能是将生长素从细胞顶膜运输至侧膜和底膜;而N蛋白缺失型的植物细胞中,PIN2蛋白分布特点为:顶膜处最多,侧膜和细胞质中也有分布,但是相对较少,其中细胞质中含量最少。(3)根据上述研究,正常型个体只有顶膜有PIN2蛋白分布,而N蛋白缺失型个体则在多处都有分布,推测N蛋白的作用是:促进生长素从细胞质和侧膜等部位向伸长区细胞顶膜集中,从而促进了伸长区细胞伸长。
    8.答案:(1)mRNA
    (2)控制对乙烯敏感度的基因有两对,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不表达蛋白A的酵母菌
    (4)导入酵母菌的蛋白A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A数量有限
    (5)基因A表达产生的膜蛋白能与乙烯结合
    解析:(1)基因表达包含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转录的产物是mRNA,mRNA也是翻译的模板,所以分析叶肉细胞中的mRNA含量可知道实验一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2)将突变体甲与野生型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的F2植株中,乙烯不敏感型与敏感型的植株比例为9∶7,是9∶3∶3∶1的变式,说明控制乙烯敏感度的基因有两对,并且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3)该实验目的是通过基因A控制的蛋白质能与乙烯结合,证明基因A与植物对乙烯的响应有关,自变量是有无蛋白A,实验组是表达有蛋白A的酵母菌,对照组则是不表达蛋白A的酵母菌。(4)分析曲线,横坐标是14C2H4浓度的相对值,纵坐标是酵母菌结合14C2H4的量。酵母菌是通过合成蛋白A与14C2H4结合的,故实验组的曲线上升趋势变慢,可能是因为导入了基因A的酵母菌能合成的蛋白A数量有限。(5)由实验结果可以直接看出,成功表达蛋白A的酵母菌,在不同浓度(一定范围)的14C2H4条件下,随着14C2H4浓度的升高,酵母菌结合14C2H4的量增加;含不含基因A的表达载体(或不能表达蛋白A)的酵母菌,在不同浓度(一定范围)的14C2H4条件下,随着14C2H4浓度的升高,酵母菌结合14C2H4的量一直为零,再结合实验目的可推知该实验的结论是基因A表达产生的膜蛋白能与乙烯结合。
    9.答案:D
    解析:脱落酸具有促进休眠的作用,“穗上发芽”是高温导致脱落酸大量分解导致的,A正确;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作用,摘除顶芽后侧芽处生长素含量降低,抑制效果减弱,侧芽开始萌发,B正确;赤霉素可以诱导大麦种子糊粉层细胞产生淀粉酶,从而将淀粉水解,用于啤酒的生产,C正确;生长素和乙烯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水平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浓度升高会反过来抑制生长素的合成,D错误。
    10.答案:B
    解析:应将插条的形态学下端浸泡在IBA溶液中,A错误;由图可知,不同浓度的IBA处理后,山茶插条的生根率均高于对照组,促进生根的最适IBA浓度范围是100~500mg/L,但无法获知浓度过高是否抑制山茶插条生根,B正确,C、D错误。
    11.答案:B
    解析:柳絮和葵花均可作为繁殖的载体,柳絮的轻与葵花的鲜艳利于种子和花粉的传播,均有利于植物的繁衍,A正确;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顶芽对侧芽有一定的制约关系,当顶芽生长旺盛时,侧芽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这种现象叫做顶端优势,而“葵花向日倾”现象体现的背光侧生长快,与顶端优势的原理不同,B错误;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离体柳树枝条,可促进生根,C正确;柳絮飞扬与葵花盛开都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说明除植物激素等作用外,环境也能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D正确。
    12.答案:D
    解析:图甲中根在生长素浓度小于10-8ml/L表现为促进,大于该浓度表现为抑制,芽在生长素浓度小于10-6ml/L表现为促进,大于该浓度表现为抑制,表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图乙中受重力影响,b点生长素浓度小于a点,b点生长素浓度促进根生长,a点一侧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根的生长,表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乙图中由于重力作用,b、d侧浓度低,a、c侧生长素浓度高,根的远地一侧b生长快,近地一侧a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芽的近地一侧c促进作用强,生长快,远地一侧d促进作用弱,生长慢,故只有a点是抑制作用,A正确;光不仅能够为植物提供能量(光反应过程),还能作为信号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B正确;丙图A段为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向B段运输为极性运输,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正确;预实验的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打下基础(缩小最适浓度的范围),减少人力、财力、物力的损失,D错误。
    13.答案:D
    解析: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番茄灵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A正确;实验设计满足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本实验是利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和番茄灵进行一系列实验,分析图可知还缺一组,即用一定浓度的番茄灵培养番茄,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霉素和番茄灵共同使用时,坐果率明显提高,C正确;实验结果说明赤霉素和番茄灵都能提高坐果率,番茄灵更明显,D错误。
    14.答案:A
    解析:决定植物器官生长、发育的,往往是不同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A正确;生产啤酒时通常利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因为赤霉素可诱导种子中淀粉酶的合成,进而催化种子中淀粉的水解,B错误;在芽等幼嫩的部位中,色氨酸可转变成生长素,不能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生长素,因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而不是蛋白质,C错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D错误。
    15.答案:B
    解析:根据甲和乙未用GA(或乙、丙用水)处理的两组实验比较可知,IAA具有促进根生长的作用,根据甲的两组实验可知,GA具有促进根生长的作用,A正确;该实验不能证实GA通过促进IAA合成来促进根生长,B错误;该实验的自变量有拟南芥是否去掉顶芽、是否用GA处理、是否用IAA处理,无关变量包括植物种类等,C正确;植物激素属于微量有机物,顶芽、侧芽都能合成,所以去掉顶芽后IAA合成量减少,含量会降低,D正确。
    16.答案:A
    解析:番茄属于果实,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因此冬季大棚中缺少昆虫为番茄传粉,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减产,A正确;给芹菜喷洒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可使芹菜长高,B错误;持续干热半月再遇数天阴雨,小麦种子易在穗上发芽是因为脱落酸含量减少,C错误;赤霉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脱落酸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因此,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浸泡大豆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D错误。
    17.答案:C
    解析:合成型生长素突变体无法合成生长素,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而植物的向光弯曲与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有关,所以合成型生长素突变体可表现出生长缓慢,单侧光照射培养后失去向光弯曲生长的特性,A正确;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若在植物体内运输受阻,则会出现虽然激素含量正常,但侧枝发育缓慢的症状,B正确;若乙烯受体基因发生突变,则说明乙烯受体不能发挥作用,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若缺少乙烯则会导致果实成熟延缓,喷洒乙烯后仍无法恢复正常,C错误;通过X射线、化学试剂等方法使植物产生基因突变,以此获得植物激素突变体,可用来研究植物激素的功能,D正确。
    18.答案:(1)不含 两者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
    (2)花生 促进果实发育
    (3)消除内源生长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基
    (4)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来源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 配合浇水施肥等措施,适时使用
    解析:(1)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植物细胞中不含控制合成2,4­D的基因。结构与功能是相对应的,据图分析,2,4­D和生长素具有相似的生理作用,原因是两者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2)小麦是单子叶植物,花生是双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花生更敏感。2,4­D涂抹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也能培育出无籽番茄,说明2,4­D有与生长素相同的作用即促进果实发育。(3)实验前枝条需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这样可以让激素从高浓度往低浓度处运输,从而降低植物体内的激素,该操作的目的是消除内源生长素,消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基”部就是所谓的“形态学下端”,应将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2,4­D溶液中。(4)植物自身可以合成生长素,农业生产中还要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原因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不易被分解)等优点。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时依然要配合浇水施肥等措施,适时使用才能发挥作用。
    19.答案:(1)调节 增殖和生长
    (2)NaCl处理组的种子根长低于对照组,NaCl与AVG同时处理的种子根长高于只用NaCl处理组
    (3)高浓度的NaCl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进而促进茉莉酸的合成,进而抑制根的生长
    (4)
    或者
    解析:(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产生的信息分子,其对植物各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植物根部由多个细胞组成,因此其伸长主要是由众多根细胞的分裂增殖和根细胞的生长(体积变大)引起的。(2)由对照组与施加NaCl组对比可知,施加NaCl导致根长度变短,可推知NaCl抑制根的生长;对比施加NaCl组、施加NaCl和乙烯合成抑制剂(AVG)组,后者由于AVG存在,导致乙烯合成减少,根长度增加;综合对比这三个组,可知,NaCl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进而抑制根的生长。(3)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对比1组和3组(也可以对比2组和4组),添加茉莉酸合成抑制剂IBU后,根长度增加。由此可推知IBU可减轻NaCl溶液的抑制作用,即茉莉酸也会抑制根的生长。3组和4组实验结果相同,说明同时使用IBU和AVG与单独使用IBU的效果相同,推测茉莉酸是抑制根生长的后一环节,即高浓度NaCl可以通过促进乙烯合成促进茉莉酸的合成,进而抑制根的生长。(4)进一步证明上述推测中涉及的乙烯、茉莉酸的关系,需设置两组实验,一组施加外源乙烯,另一组施加外源乙烯+IBU,根据上述推测,第一组茉莉酸正常合成,则根的生长受到抑制,根长度较小,第二组由于IBU存在,导致茉莉酸不能合成,从而减轻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根长度较大,该实验可以说明乙烯通过促进茉莉酸的合成,进而抑制根的生长。或者一组施加外源茉莉酸,另一组施加外源茉莉酸+AVG,根据上述推测,由于茉莉酸的存在,两组的根生长都被抑制,但是由于第二组中AVG影响,乙烯合成受抑制,乙烯无法促进茉莉酸合成,而导致茉莉酸含量少于第一组,因此第二组抑制作用较弱,即根长度较长,该实验也可以说明乙烯通过促进茉莉酸的合成来抑制根的生长。题号
    1
    2
    3
    4
    5
    6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组别
    1
    2
    3
    4
    AVG




    IBU




    根的长度
    4.8
    7.2
    8.7
    8.7
    组别


    处理方法
    施加外源乙烯
    施加外源乙烯+IBU
    根长
    ++
    ++++
    组别


    处理方法
    施加外源茉莉酸
    施加外源茉莉酸+AVG
    根长
    ++

    相关试卷

    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七遗传的分子基础(附解析):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七遗传的分子基础(附解析),共10页。

    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四细胞的生命历程(附解析):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四细胞的生命历程(附解析),共10页。

    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十四实验与探究(附解析):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强化演练十四实验与探究(附解析),共11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