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第二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128695/0-170365998849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石家庄第二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128695/0-170365998855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石家庄第二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128695/0-170365998859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石家庄第二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第二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文默写,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
第一部分(共27分)
1.诗文默写。
(1)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
(2)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3)河流大野犹嫌束, 。(谭嗣同《潼关》)
(4)回乐烽前沙似雪,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秋词》(其一))
(7)2022年神州大地正在化危为机,勇往直前,正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所言: , 。
2.下面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怪诞不经 帐蓬 戮穿 纯萃B.疲倦不堪 由然而生 狼藉 殷勤
C.匿笑 销释 签赏 咄咄逼人D.和蔼 查无音讯 聘请 躇步跐蹈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对峙/侍奉 碣石/竭力 笨拙/咄咄逼人B.晕船/黄晕 高邈/藐视 应和/随声附和
C.粗犷/空旷 贮蓄/伫立 数落/精神抖擞D.单薄/薄弱 着迷/着重 涨水/头昏脑涨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 气质。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 ,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 。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
A.高雅 淡然 平静B.高贵 淡泊 平静
C.高贵 淡然 平和D.高雅 淡泊 平和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海天一色的苏马湾,神奇浪漫的花果山,飞珠溅玉的龙潭瀑布……这些美景让每一位来连云港的游客都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B.我喜欢那个蓝色的海螺,她则中意那串精致的手镯,最终我们将自己喜欢的东西收入囊中,各得其所。
C.莫言小时候每次去集上听书回来,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母亲炫耀自己的记忆力,他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母亲。
D.精益求精体现了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推进器。
6.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______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
①这样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
②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规划,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
③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
④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只是写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
⑤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
A.④③⑤②①B.②①③⑤④C.③⑤④②①D.③⑤②④①
7.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时候,用“令尊”“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C.小华属“猴”,小明比小华小一岁,小明应该属“羊”。
D.“立”有开始的意思,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
B.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他的脸上是一张晴雨表,喜怒哀乐总是挂在表面上,让人一眼就可以看明白。
D.陈丽省吃俭用,用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给希望小学的学生买了一些学习用品。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卫生委员小明看到“上海发布”向市民提供了个人防疫佩戴口罩的友情提示,他做了材料收集,并准备向班级同学介绍。
1.日常注意手卫生,佩戴和摘下口罩时,要洗手。佩戴口罩前要洗手,摘下口罩后要洗手,并将口罩弃置于垃圾桶内。
2.戴口罩前,请将口罩鼻夹侧朝上、深色面朝外,如口罩无颜色区别,可根据口罩皱褶判断,皱褶处向下为外。
3.戴口罩时,用双手手指置于金属鼻央中部,一边向内按压一边顺着鼻夹两侧移动指尖,直至将鼻夹完全按压成鼻梁形状为止:并快速吸气,检查空气是否有从口罩边缘包括鼻梁处泄露,再调整鼻夹。
4.打喷嚏或咳嗽时不需要摘下口罩:如果不习惯,可摘下口罩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
5.口罩佩戴使用中,如果发现口罩明显潮湿或脏污时,建议立即更换新口罩,以免影响防护效果。
9.小明希望同学们迅速记住戴口罩的要点,他总结了正确佩戴口罩“三字经”,阅读材料,请帮他完成。
洁双手—— ——严密合—— ——勤更换
10.小明决定在班级宣传栏内张贴提醒同学佩戴口罩的标语,请你帮他写出一条宣传标语。
11.小明坐公交车时,发现有一位老奶奶并没有戴口罩,他应该怎么劝说呢?
第二部分(共33分)
(一)(3分)
古诗词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2.诗文中“过五溪”“夜郎西”紧扣诗题中的 这一词语。
1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通过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有何用意?
(二)名著阅读:(7分)
14.下面是某同学的探究报告,请帮助完善。
赏析人物离不开经典情节。请从以上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有关情节(探究报告中的除外),分析其性格特点。
15.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
这行者昂昂烈烈,挺着胸脯,把身子抖了一抖,却将那架鹰犬的毫毛,都收回身上,拽开大步,径走入门里,坐在南面当中。红孩儿当面跪下,朝上叩头道:“父王,孩儿拜揖。”行者道:“孩儿免礼。”
(1)该语段选自《 》,作者 。
(2)语段中“行者”假扮成谁的样子?结果又是如何被识破的呢?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甲)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同“悦”,愉快)B.吾日三省吾身(反省)
C.非宁静无以致远(没有什么可以拿来)D.险躁则不能治性(达到)
17.下列对甲文第⑥句中画横线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B.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D.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①句中的“君子”与乙文中的“君子”意思相同,都指有才德的人。
B.甲乙两文都强调了要重视品德修养,治学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还要借时。
C.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诸葛亮认为,学习必须宁静、明志。
D.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是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19.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四)(1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怀念一棵稻子
张淑清
①我理解一棵稻子是从父辈开始的。那时候,一株秧苗,通体绿油油的,像婴儿的身体,娇嫩且柔软,被盛在一只容器内,坐上土篮,经过一根扁担的平衡,一路顺风抵达田地。田喝足水,水面迎着蓝天白云,偶尔有大雁掠过,燕子盘旋。秧苗一朵一朵,从一双结着泥土的手掌,兴奋地跳进水里。水被溅起一片一片浪花,最后,一朵朵苗儿,排列整齐,站在田里。
②那时候,父亲种植的杂交水稻,产量很高。他骑自行车去乡农业站购买稻种,卖货员向他介绍,杂交水稻是一个叫袁隆平的人研究出来的。父亲望着籽粒饱满、金灿灿的种子,心里说不出的温暖。父亲小心翼翼地捧回稻种,并让它在地里萌芽,破土,抽出嫩叶,直至在水田中尘埃落定。父亲像伺弄他的孩子,细致入微。刮风暴雨的天气,父亲扛一把铁锨,守在稻田上。水涨了,将堤坝挖一道口子,引水出去;禾苗倒了,父亲弯下腰,扶起;累了,父亲跪在田里,一步一步朝前挪移。在父亲的眼中,庄稼就是他的世界。
③稻棵萎靡,父亲清楚,它患病了,该用什么药治愈。父亲一边和稻子窃窃私语,一边念着一个人。他不会说漂亮的语言,唯有用行动和一个大爱之人进行交流。父亲很有仪式感,斟一杯米酒,洒到地上,敬拜苍天与大地。我们在父亲庄重严肃的神情中,懂得一粒米来之不易,它和一个人息息相关——袁隆平,没有他,大家的饭碗是干瘪的、枯瘦的,一粒米里渗透着他一生的挚爱、几世的深情。
④后来,我读书离开村子,离开稻田。在别人的城市,我想家,想念一粒米,想一汪碧水盈盈的稻田,微雨缠绵,想此刻的父亲,一定披着蓑衣,戴着斗笠,在守护他的田地。
⑤即便是回去,我已不像过去,赤脚下田,浑身泥水,干得热火朝天,而是变得谨小慎微,我与稻田拉开了一道距离。父亲,叹口气,凝眸着他的稻田、沉默的村庄,自喉咙挤出一句话:“什么都可以忘,但养大你的米是从哪来的,不能忘!”父亲蹲在院子里,仿佛一棵弯着腰的稻穗。
⑥当我像一棵稻子,历经风雨,慢慢长大成熟,我才吃惊地发现,我吃的每一粒米都是父辈的杰作,全和父亲的田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长在中国的大地上,朝气蓬勃,繁荣丰腴。以前我总是记不住袁隆平的名字,终日只知为生计奔波。在他乡的炊烟中,我吃着同样的一碗米饭——它们有着和父亲一样的气息,和我熟悉的田地如出一辙的气质,规规矩矩,不张扬不媚俗,就那么执着地活在民间。而现在,我却只能缅怀那些村庄和稻田。村子里的稻田消失了很多年,它们成了风干的记忆。父亲越来越老,皱纹满脸,像一条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父亲指着碗里的米说,要记着,米和一个人有关,没有他,城市和村庄吃米都困难,呷一口米酒,抹一下泪。父亲愈来愈沉默寡言,他像一棵低着头的稻子, 又深邃得似一口井。我吃掉的每一粒米,几千斤的分量,和着父亲的话语,沉甸甸地横在我的心间。
⑦两个月前,我回老家探望父母,父亲伫立在门口。一下车,父亲就急着对我说:“袁隆平走了。”刚说完,父亲眼圈就红了。不知为何,我也不由自主地潸然泪下,是的,这个让我们吃饱米饭的人走了,从此,世上再无袁隆平。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对我的孩子说,记着我们吃的米饭是袁隆平给的,以后做人做事也要像他那样,永葆一粒米的温度,摸着良心行走人世。
(《安庆日报》2021年9月,有删改)
20.作者回忆了父亲与稻子之间的一些事情,请根据内容填空。
父亲种植稻子 → (1) → (2) → 父亲教育孩子牢记水稻
2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
22.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对第⑥段画浪线句的理解。
23.甲、乙两段文字都表达了人们对逝者的怀念之情,说说它们在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点。
[甲]一下车,父亲就急着对我说:“袁隆平走了。”刚说完,父亲眼圈就红了。
——《怀念一棵种子》
[乙]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秋天的怀念》
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作文
董卿在《朗读者》第二期开场白中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有各种各样的陪伴。朋友的陪伴,让时光多了一份友爱;父母的陪伴,让生命多了一份温暖;好书的陪伴,让头脑多了一份智慧;《朗读者》的陪伴,让心灵多了一份震撼……”
请以《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请先补充完题目,再写作文。
要求:(1)600字以上;(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3)文章不能套用,更不能抄袭,力求有真情实感;(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洪波涌起 择其善者而从之 山入潼关不解平 受降城外月如霜 夜阑卧听风吹雨 我言秋日胜春朝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需要注意的字词有:涌、择、潼、降、霜、阑、朝、潮、平、帆、悬。
2.C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帐蓬——帐篷,戮穿——戳穿,纯萃——纯粹;
B.由然而生——油然而生;
C.销释——消释,签赏——鉴赏;
D. 查无音讯——杳无音讯;
故选C。
3.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zhì/shì,jié/jié,zhuō/duō;
B.yùn/yùn,miǎ/miǎ,hè/hè;
C.guǎng/kuàng,zhù/zhù,shǔ/sǒu;
D.bó/bó,zhá/zhuó,zhǎng/zhàng;
故选B。
4.D
【详解】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气质有雅俗之别而无贵贱之分,所以高雅最恰当;后两空的选择则要注意语意的相对这一点,如奢华与淡泊,偏激与平和。解答此题,可结合词义及语境辨析作答。
5.B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心旷神怡:心情愉快,精神舒畅。使用正确;
B.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不符合“将自己喜欢的东西收入囊中”的语境,使用错误;
C.绘声绘色:指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形容描写或叙述一段事情很逼真。使用正确;
D.精益求精:原意是已经很精致了,还要更加精致。精:完美,好;益:更加。比喻已经很好还求更好。使用正确;
故选B。
6.D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结合材料句子“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可知后面接的是如何具体体现,可关联到③⑤两句,结合⑤句中的“也”可知③句在前,二者是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论证“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这句话。粗读①②④句并结合材料尾句“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可知这三句论述的是如何形成文字上的教养。按照“提出分论点——具体做法——小结”的顺序,可知排列顺序为②④①。故最后排序为:③⑤②④①。
故选D。
7.C
【详解】C.有误。 “申猴”后是“酉鸡”,小明应该属“鸡”。
8.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关联词搭配不当,将“即使”改为“虽然”,或将“但”改为“也”;
B.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将“学习成绩的提高”改成“学习成绩能否提高”;
C.“脸上”与“晴雨表”搭配不当,应改为“他的脸是一张晴雨表”;
故选D。
9. 辨正反 防飞溅(遮口鼻) 10.示例:口罩不愿戴,隔离两行泪
出门就把口罩带,利己利人大家好 11.奶奶,您好!现在疫情形势依然很严峻,公交车上人流量大,很容易造成疫情传播,而戴口罩是防止传染的一种有效方式,既是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和安全,请您一定要自觉配戴口罩,做好防范,好吗?
【解析】9.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第一空:根据“戴口罩前,请将口罩鼻夹侧朝上、深色面朝外,如口罩无颜色区别,可根据口罩皱褶判断,皱褶处向下为外”概括为:辨正反。
第二空:根据“打喷嚏或咳嗽时不需要摘下口罩:如果不习惯,可摘下口罩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概括为:防飞溅(遮口鼻)。
10.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拟写标语应注意:一要紧扣主题“提醒同学佩戴口罩”;二是要注意文字简洁,字数不能太多(标语特点)。
示例:警惕疫情做好防护,勤洗双手戴好口罩。
11.本题考查劝说词。一是用理解关怀的口吻劝说对方。不知道对方是什么原因不戴口罩那就用理解的方式与对方沟通交流进行劝说,而得到理解。二尽量避免批评指责:即使知道对方做错了,也要细声细语从大局出发,共同努力抗疫。
示例:奶奶,您好!现在疫情这么严重,您要多保重,您不戴口罩,风险很大的。您的健康,就是全家的福气。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戴口罩。我们要把戴口罩要当作一种习惯。习惯成自然,我相信奶奶一定能做到。
12.遥 13.一是取其季节的意义,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二是取其形象意义,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友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希望他早日归来。
【解析】1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五溪”,指现在的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随君直到夜郎西”中的“夜郎”,在现在的湖南西部。在唐朝时期,湖南西部、贵州东部属于僻远地区,从都城长安被贬到这荒蛮之地,是一种严厉的惩罚。“过五溪”“夜郎西”与题目中“遥有此寄”的“遥”字相对应,表明路途遥远。
13.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赏析。
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甚至啼血。“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景兼点时令,描绘了一幅暮春景象,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用“杨花”暗喻征人命运未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希望他早日归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和挂牵。
14.①保姆 ②藤野先生 ③范爱农
示例:阿长是一个善良、淳朴、关心小孩的普通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身上带有旧社会愚昧迷信的思想,却也是民间文化的载体,知道许多源于民间的人事道理,为我讲述“美女蛇”的故事。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
①结合“她生得黄胖而矮……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长妈妈”可知,此处人物是阿长。她是鲁迅的保姆。
②结合“老师”“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可知,人物是《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期间极为尊敬的一位良师。他不修边幅,但治学严谨。他正直热忱,热心地关注鲁迅的学习,与当时日本学生对中国留学生的鄙视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高尚的品质一直激励着鲁迅勇往直前。
③结合“朋友”“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可知,人物是《范爱农》中的范爱农。范爱农是当时社会充满爱国情怀的一群小知识分子的形象代表,他们的命运起伏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经历了对黑暗的不满、对革命的期待以及对革命的失望的心路历程,社会的迫害、生活的窘迫又将他们逼入绝境。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阿长:1、粗俗质朴:对鲁迅管束严格,不允许鲁迅走动;夏天睡觉时摆成“大”字睡姿,虽然鲁迅的母亲委婉地提醒过她,她却依旧如此。2、迷信愚昧:阿长懂得许多“规矩”:认为正月初一说“恭喜”、吃福橘就可以保证孩子和自己一年到头顺顺溜溜;叮嘱不能往晒裤子的竹竿底下钻过去。阿长认为太平天国的军队会叫妇女脱下裤子排好队,站在城墙上,就可以让外面攻城的大炮不能放出来,或自行炸毁。3、关爱孩子:有些“规矩”其实对孩子有益,比如孩子不要走进停放去世的人的屋子。最让迅哥儿感动的是:不识字的阿长看到迅哥儿念念不忘《山海经》,就关切地询问这件事。她利用放假的一段时间,费尽千辛万苦,遭受多少白眼(因为不识字,她逢人就打听的是《三哼经》),花费自己的劳动所得,为迅哥儿买来他朝思暮想的带图的《山海经》,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为鲁迅成为文学家奠定了基础。
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对鲁迅没有民族偏见,给“我”认真的修改讲义中的错误,担心鲁迅不肯解剖。表现了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表现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与怀念。
范爱农:范爱农作为一个知识青年,他其实也有是有一份爱国的心的,但就是在长期的压抑中,让他们没有办法说出口,也不知道用什么办法。鲁迅在文中回忆和悼念了青年时代的挚友范爱农,从初期的争锋相对,到两人有共同的话题。范爱农是一个内心爱国,有进步的思想,追求自由平等,但因为长期受到封建思想及封建主义的压迫,无法表达内心的新青年。
示例一:藤野先生是一个衣着简朴、治学严谨、认真负责、热诚待人、没有民族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的好老师,他给“我”认真的修改讲义中的错误。
示例二:范爱农是一个内心爱国,有进步的思想,追求自由平等,但因为长期受到封建思想及封建主义的压迫,无法表达内心的新青年。
15.(1) 《西游记》 吴承恩
(2)牛魔王;他因答不出红孩儿的生辰,被红孩儿识破。
【详解】(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根据“行者”“红孩儿”等信息可知文段选自《西游记》。《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情节的记忆理解。
红孩儿派手下六健将去请牛魔王来吃唐僧肉,在六健将前往的路上,孙悟空变成了牛魔王的样子成功对付那六怪。后来孙悟空假扮的“牛魔王”以吃斋为由,不肯吃唐僧肉引起红孩儿怀疑,又因答不出红孩儿的生辰,被红孩儿识破。孙悟空打不过红孩儿,便请来观音菩萨,观音降服红孩儿,悟空救出师父。
16.D 17.C 18.B 19.(1)孔子说:“光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光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
(2)吃粗饭喝冷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
【解析】16.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D.句意: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治,修养。与选项表述不一致,错误。
故选D。
1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的句意是: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何事于仁”,是设问语句,为后文“必也圣乎”的结论做铺垫,其后应断句;“必也圣乎”为动宾结构,对“这样的人”做出判断,其后应断句;“尧舜其犹病诸”包含主语“尧舜”谓语“犹病诸”的主谓结构,其后应断句;“夫仁者”以语气词“夫”开头,包含主语“仁者”,其后应断句;“己欲立而立人”由主语“己”,谓语“欲”,宾语“立而立人”组成的主谓宾结构句,其后应断句;“己欲达而达人”由主语“己”,谓语“欲”,宾语“达而达人”组成的主谓宾结构句,其后应断句;“能近取譬”由谓语“能”,宾语“近取譬”组成动宾结构句,其后应断句。
应断句为: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故选C。
18.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B.“还要借时”表述错误,甲文《论语》中没有表达惜时的句子,与选项表述不一致。
故选B。
19.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而,连词表转折;罔,迷茫;殆,疑惑,困惑。
(2)饭,名词作动词,吃饭;疏食,粗粮;曲肱,弯起胳膊。
【点睛】参考译文:
甲: ①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②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③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④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感到疑惑。”
⑤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⑥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
乙: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实现远大理想。要知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间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败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有益于社会而为社会所用,只有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反悔也来不及了。
20. (1)父亲伺弄水稻 (2)父亲为水稻除病虫害 21.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秧苗的生机、繁密和排列整齐,赞美了父辈的勤劳和灵巧,表达了作者对稻子的喜爱之情。 22.稻子滋养了一代代人的生命;像父亲一样的普通中国农民勤劳质朴(规规矩矩、不张扬不媚俗),执着坚守;袁隆平用一生心血培育杂交水稻,造福人民。表达了作者对稻子、父亲和袁隆平的赞美、感激之情,对村庄和稻田的缅怀和对它们消失的遗憾之情,也表达了对自己曾经忽视、淡忘这一切的自责和愧疚之情。 23.【甲】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写父亲因袁隆平去世而悲痛,表达了父亲对他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乙】心理描写,“我”和妹妹读懂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和深切期望,面对生活中的磨难,会珍爱生命,坚强勇敢地生活,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解析】20.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答题时要尽可能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文章回忆父亲与稻子之间的一些事情主要集中在①—③段,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结合文章第②段叙写的内容和“父亲小心翼翼地捧回稻种,并让它在地里萌芽,破土,抽出嫩叶,直至在水田中尘埃落定。父亲像伺弄他的孩子,细致入微”可概括为:父亲伺弄水稻;结合文章第③段的内容和“稻棵萎靡,父亲清楚,它患病了,该用什么药治愈”可概括为:父亲为水稻除病虫害。据此概括填写作答。
21.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语句“秧苗一朵一朵,从一双结着泥土的手掌,兴奋地跳进水里。水被溅起一片一片浪花,最后,一朵朵苗儿,排列整齐,站在田里”,用“兴奋”“跳”“站”等词语,赋予秧苗以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们插秧苗和秧苗整齐排列的情景;结合“从一双结着泥土的手掌”可知,赞美了父辈们的勤劳和灵巧,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2.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这类试题,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结合文章第⑥段“我吃的每一粒米都是父辈的杰作,全和父亲的田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长在中国的大地上,朝气蓬勃,繁荣丰腴。以前我总是记不住袁隆平的名字,终日只知为生计奔波。在他乡的炊烟中,我吃着同样的一碗米饭——它们有着和父亲一样的气息,和我熟悉的田地如出一辙的气质,规规矩矩,不张扬不媚俗,就那么执着地活在民间”和“而现在,我却只能缅怀那些村庄和稻田。村子里的稻田消失了很多年,它们成了风干的记忆”等内容可知,语句中“我吃掉的每一粒米,几千斤的分量”意思是稻子滋养了一代代人的生命;“和着父亲的话语,沉甸甸地横在我的心间”写出父亲及普通中国农民勤劳质朴,执着坚守的品质,让“我”为之敬佩;“沉甸甸”更蕴含着作者对稻子、父亲和袁隆平的赞美和感激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甲】“父亲就急着对我说”“父亲眼圈就红了”是神态描写,“袁隆平走了”是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父亲得知袁隆平去世后非常悲伤的情形,表达了父亲对他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乙】“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是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和妹妹都知道母亲的良苦用心和期望:希望我们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厄运时,要学会珍爱生命,勇敢地面对生活。通过这一心理描写,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据此分析作答。
24.例文:
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诗意
憧憬美好的未来,滋生求知的渴望。你像一位忠实的伙伴,伴我走过了每一段流光溢彩的岁月;你更像一位渊博的师长,教给我许多人生的哲理。文学,一路有你陪伴,生活才充实、快乐。
一路上有你相伴,我可以和圣贤进行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向孔孟讨教仁义之礼,与庄子探求生存之道,跟孙子讨论兵法,与圣贤交流,可以修吾身,齐吾家,治吾国,与李白畅游祖国山河,与苏轼对酒当歌,与陶潜种菊南山。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风来培养我的豪情,让“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柔美来滋润我的心灵。书香氤氲中,我稚嫩的心在语文的陪伴下变得真诚而纯洁。
一路上有你相伴,我可以和智者挽手步入智慧的殿堂。
我用青春的双眸凝望深邃的星空,和霍金一起寻找天空的神秘:我用一颗沸腾的心,和一位凭着一支笔和几麻袋草稿纸惊动世界的中国人(陈景润)一起去体味炎黄子孙铁骨铮铮的自豪。和文学相伴,让我懂得了哲学思维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教你换个角度看世界。
一路上有你相伴,我还可以在艺术的殿堂中尽情飞翔。
是你让我从高山流水的节奏中读懂了什么叫知音难觅,是你让我明白了贝多芬的音乐与他的精神一样高亢,是你让我最终懂得了艺术也是一种文化,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文学,让我明白了中国的京剧与欧洲的歌剧一样动听,白石老人的虾与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样优美。文学,更让我体会到每一部戏剧背后的艰辛,每一幅名画背后的沧桑。一路有你相伴,我在艺术的怀抱中净化自己的心灵,放飞自己的情感。
雨后初霁,呷一口清茶,指尖轻轻滑过泛黄的《论语》:华灯初上,赏一轮明月,细细品味唐诗宋词的字字珠玑。一路有你陪伴,我的生活充满了诗意。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从题目中确定立意,根据提示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可知,我们写作时应以“我”为中心,先写出“谁”陪伴了“我”。题目“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 ”,写作时要突出“陪伴”给“我”的影响,考生可参考提示语中的“谁”的范围以及他们的“陪伴”带给“我”的影响,也可延伸到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人或物对自己的陪伴以及带给自己的影响,重点要写“陪伴”带给自己的影响。
第二,选材。围绕“陪伴”,可以写父母的陪伴,我们可以通过上学时母亲的目送、放学时在阳台上的眺望、外出时他们不停的唠叨、吃饭时的夹菜、夜凉时的掖被等细节展现陪伴带给自己的感动,由此我们感悟到生活的幸福。生活中能够体现“陪伴”意义的对象有很多,可以是人,如父母、老师、同学、李白、苏轼等;可以是物,如台灯、院中的那棵树、那本伴我成长的书,也可以是某种抽象的思想,如:自信、乐观、诚实等的相伴,让我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多角度的选材,丰富文章的内容。
第三,构思。题目要求通过文章能表达真情实感,首先补全题目,可以选择“文学”一直陪伴自己,让岁月多了一份诗意。文章开头可以交代陪伴带来的好处,如伴我走过了每一段流光溢彩的岁月;教给我许多人生的哲理等。再分别阐述在阅读文学时候,感受到的各种美好,收获到的强大的力量,或者体会到的美妙的感受。最后总结:一路有你陪伴,我的生活充满了诗意。首尾呼应,再次点明主题。
探究专题,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
探究角度
经典文段
相关人物
角度一:“我”的①______
她生得黄胖而矮……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长妈妈
角度二:“我”的老师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
②______
角度三:“我”的朋友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
③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实验中学中考语文五模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名著阅读简答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四十中学初中语文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石门实验校中考四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楚人隐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