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本题包括1—7题,共2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诓骗(kuāng)) 栈桥(zhàn) 怨怅(chàng) 彬彬有礼(bīn)
B. 眺望(tià) 恣睢(zì) 矗立(chù) 觥筹交错(gōng)
C. 箴言(zhēn) 娉婷(pìn) 纶巾(guān) 自吹自擂(li)
D. 豢养(huàn) 宿营(sù) 瞥见(piē) 日星隐曜(yà)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C.娉婷(pìn)——pīng,自吹自擂(li)——léi;
故选C。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赃物 亵读 濡养 断章取义
B. 漫游 阔绰 灌溉 置之不理
C. 嬉闹 筵席 天骄 鸠占雀巢
D. 阴晦 灰尽 渺茫 相得益彰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亵读——亵渎;
C.鸠占雀巢——鸠占鹊巢;
D.灰尽——灰烬;
故选B。
3.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让其他国家替它承担经济危机带来的后果,这种做法无异于李代桃僵。
B. 为争夺5G市场,全球各大通讯公司前仆后继,加紧布局。
C. 我国数字经济活力迸溅,快速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增添强劲动力。
D. 他们自搬家分离以后,多年未见,今日再聚,两人怀古伤今,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而死,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本句用来形容其他国家替美国承担经济危机的后果,使用恰当;
B.前仆后继:前边的倒下了,后边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奋战。本句用来形容全球各大通讯公司加紧布局5G网络,不合语境,使用不恰当;
C.迸溅:向四外飞溅。本句用来形容我国数字经济充满活力,不合语境,使用不恰当;
D.怀古伤今:怀念过去,哀叹现在。指一种没落、倒退、悲观的思想情绪。本句用来形容他们久别相见后的思念之情,不合语境,使用不恰当;
故选A。
4. 下列句子按语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面对近代以来的民族危亡,青年们前赴后继追求真理、追求进步,实现了中华民族第一次全面觉醒。
②青年,总是与时代同行。
③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江大河,青年们选择远方,风雨兼程,砥砺奋进。
④如今新时代的青年,遇到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时代托举起青年,青年也定不负时代。
⑤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有志青年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怀抱,投身建设、兴学助教。
A. ④②①⑤③B. ②①⑤③④C. ②③⑤④①D. ⑤④①③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通读各句,可知这个文段是写青年与时代的关系的。②“青年,总是与时代同行”概括文段内容,总领全段,是首句;余下四个句子,按从“近代”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从“改革开放”到“如今”的时代顺序排列,因此是①⑤③④的顺序;
故选B。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项是( )
A.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B. 《我的叔叔于勒》是美国作家莫泊桑写的一篇讽刺性小说。
C. 《乡愁》一诗,作者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达乡愁。
D.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B.莫泊桑是法国作家,不是美国人;
故选B。
6. 根据语境,完成下面对联。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在北京盛大召开,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喜事,也是影响国家发展命运的一件大事。同年5月中国共青团也迎来了成立100周年的重大时刻。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紧跟党的步伐,踔厉奋发,勇挑重担,不负历史重任,不负祖国和人民寄予我们的时代新希望。在此精神感召之下,有同学创作对联表达自己内心的壮志豪情:
上联:喜迎二十大,踔厉奋发,争做时代好少年;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共贺一百年,勇挑重担,不负祖国新希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联。
结合对联要求: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据此分析,“喜迎二十大”为五字动宾短语,结合“同年5月中国共青团也迎来了成立100周年的重大时刻”可对:共贺一百年;“踔厉奋发”为四字词语,“争做时代好少年”为七字动宾短语,且最后一字为平声,再结合“勇挑重担,不负历史重任,不负祖国和人民寄予我们的时代新希望”一句,可对:勇挑重担,不负祖国新希望;因此可将下联对为:共贺一百年,勇挑重担,不负祖国新希望。
7. 默写(请用正楷书写)。
(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2)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_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5)三年谪宦此栖迟,_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6)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一诗中满含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古代文人墨客常喜约三五好友一起游玩赏景,饮酒作赋,好不闲适自在。但其实他们并不追求宴酣之乐,而是追求山水之静,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一体。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便有这样的心境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 为赋新词强说愁 ③. 云横秦岭家何在 ④. 鸡声茅店月 ⑤. 万古惟留楚客悲 ⑥.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⑦. 露从今夜白 ⑧. 月是故乡明 ⑨. 醉翁之意不在酒 ⑩. 在乎山水之间也
【解析】
【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蜡炬、赋、茅、惟”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阅读(包括8—11题,共45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君子之心事,天青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菜根谭》
【材料二】
(范仲淹)修学时最为贫窭①,与刘某同在长白山僧舍,日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②十数茎醋汁半盂,少入盐,暖而啖之,如此者三年。
——彭乘《墨客挥犀》卷三
【材料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注释】①贫窭(jù):贫乏,贫穷。②断齑:腌菜或酱菜。
8.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1)日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
(2)微斯人
9. 翻译下面句子。
(1)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10. 简述材料三中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关系?
11. 试分析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君子怎样优秀品质?
【答案】8. (1)只(2)如果没有
9. (1)君子的才华,好像珍贵的玉器珠宝一样要珍藏起来,不可以让人轻易知道。
(2)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10. 抒情开头,引发议论,议论中含有抒情的色彩,结尾一句又是单纯而强烈的抒情,议论抒情相互映衬。
11. 材料一,体现出君子的内心正直伟岸,为人谦虚审慎:材料二,体现出君子坚强自立、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材料三,体现出君子宠辱不惊、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和抱负。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他每天把两升粟米煮成一大锅粥。惟,只。
(2)句意:如果没有这种人。微,如果没有。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1)重点词:玉,像玉那样;韫,蕴藏;珠,像珠宝那样。
(2)重点词:尝,曾经;求,探求;或,或许;为,表现;何,为什么。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写法分析。
材料三中“嗟夫”是感叹词,作者强烈的感叹,是抒情。由开头的抒情引发后面的议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议论中流露出作者的旷达胸襟,议论中有抒情;“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又是作者感叹,用反问的语气抒发了作者的感慨,又是抒情,照应前文的论述。因此,这个文段中议论与抒情相互映衬,增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效果。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材料一“君子之心事,天青白日”“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君子心胸坦荡,光明正大,才华深藏,可见君子具有襟怀磊落、虚怀若谷的品质;
材料二中的范仲淹刻苦勤学,“断齑划粥”三年,体现了君子艰苦奋斗、坚强自立的品质;
材料三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君子宠辱不惊、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胸襟和抱负。
【点睛】参考译文:
【材料一】
品德高尚又有见识的人,心胸像青天白日一般光明正大,没有不可告人的事。君子的才华应该像珍藏的珍宝一样,不可轻易让人知道。
【材料二】
范仲淹读书时最贫穷,与一刘姓学生一起住在在长白山的僧房里,他每天把两升粟米煮成一大锅粥,隔夜粥凝固后,范仲淹就用刀把粥切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切十几根酱菜,备好半勺醋,再放少许盐,用锅加热后再吃,就这样度过了三年。
【材料三】
哎呀!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他进也忧虑,也忧愁。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二)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伟大的战役
①“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1956年电影《上甘岭》中的插曲《我的祖国》。电影一经上映,风靡全国,这首动人的乐曲也响彻大街小巷,这一场伟大的战役更是永远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②1952年10月,抗美援朝进入决胜阶段。美军为了扭转战场上的被动局面,谋求在谈判中的有利地位,片面宣布停战谈判无限期休会。10月14日清晨,美军在朝鲜中部金化郡的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向我军发起疯狂的进攻,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当天,美军秘密集结在上甘岭附近的18个炮兵营突然开火,一天之内向我军阵地倾泻了30万枚炮弹,并出动飞机250架次,投下500多枚航空炸弹,密集的炮弹达到每秒六发。
③电影《上甘岭》的片段真实记录了当时惨烈的景象。
④“什么?什么?我是七连连长,营长,你等一等,我的耳朵让炮弹震聋了。指导员,你来听!”
⑤“是的。营长,我是七连指导员,我们已经把敌人的第十四次冲锋打下去了,代价很大啊,现在我们只有一个排的兵力了,是的,我们一定坚持到后勤部队上来!”虽然双方兵力悬殊,装备差距极大,但志愿军抱着必死决心顽强抵抗,阵地多次失而复得。双方随后不断向上甘岭地区增加兵力和重武器,使上甘岭发展为局部战役规模。10月27日中午,奉命增援161高地的28岁的副排长孙景坤带着9名战士,扛着8箱手榴弹、2箱子弹冲上高地,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孙景坤说:“上去以后阵地基本就没有人,只有一个姓刘的报话员,浑身是血,正准备要和敌人同归于尽。战斗最后和我一块下来的就只剩4个人。”
⑥上甘岭战役中,敌人用炮火严密地封锁了志愿军后方通往坑道的路线,坑道里的饮水,顿时成了最大的难题。战士们干渴难忍,连牙膏之类一切含有水分、可以润喉润唇的东西,都被吸吮干净。17岁的运输员刘明生往前线运送弹药途中,在一个炮弹坑里拾到一个苹果,带上597.9高地坑道,送给135团7连连长张计法。张计法把苹果交给步话员,步话员又将苹果传给重伤员。一个苹果在坑道里转了一圈,又完整地回到连长手里……
⑦在这场伟大的战役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黄继光就是其中一位。他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去占领597.9高地。在战斗中,攻坚小组的两位战友阵亡了,黄继光身上也连中了4枪,昏了过去。联合国军的机枪声把他惊醒,他不顾一切爬到了敌人的枪口旁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当场阵亡。黄继光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高喊着“冲啊!为黄继光报仇!”踏着黄继光爬行过的道路,很快占领了阵地,全歼守军两个营。
⑧这场艰苦的激战整整持续了43天,志愿军和美军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共击退美军900多次冲锋。最终,志愿军用生命和热血守住了阵地,取得了胜利。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阴谋,此次战役后,美军再也没有向志愿军发动过营以上规模的进攻,朝鲜战局从此稳定在北纬38度线上。
⑨有人评价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也是最伟大的一次战役。这一战,不仅从军事上打垮了敌人的攻势,也打出了我军的指挥艺术、战斗作风和团结精神,打出了国威军威。以至于后来有人说,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开始的。
(转自央视新闻,有改动)
12. 简述标题“伟大的战役”的含义。
13. 赏析第①段加点词“镌刻”的表达效果。
14. 结合文本,谈谈你对第⑨段画线句的理解。
15. 选文第⑥段结尾省略号删减了部分情节,请你发挥想象,续写一段话,细致描绘即将发生情景。(50字以内)
【答案】12. 首先“伟大的战役”,既指这场战斗的艰难和残酷,也说明这场战役的重要;其次题目中“伟大”一词体现了志愿军英勇无畏的战斗英雄形象;同时更是表达作者对这些战斗英雄的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
13. “镌刻”在这里有“深深印刻”的意思。准确地写出了“上甘岭战役”给人们带来的印象之深,突出这场战役的伟大。
14. 这场战斗志愿军战士通过顺强地抵抗,战胜了敌人,顽强的精神震撼了美国人战斗持续时间之长,志愿军和美军反复争夺阵地59次,从中美国人看到了中国军人的无畏;志愿军用生命和热血守住了阵地,也让美国人改变了他们一直以来认为中国人软弱可欺的印象,从心里开始敬佩中国人。
15. 示例:连长带头咬了一小口,再往下传,一个苹果坑道里转了两圈才吃完。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
标题“伟大的战役”写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上甘岭战役”。
结合第⑧段“这场艰苦的激战整整持续了43天,志愿军和美军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共击退美军900多次冲锋”“最终,志愿军用生命和热血守住了阵地,取得了胜利。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阴谋,此次战役后,美军再也没有向志愿军发动过营以上规模的进攻,朝鲜战局从此稳定在北纬38度线上”、第⑨段“这一战,不仅从军事上打垮了敌人的攻势,也打出了我军的指挥艺术、战斗作风和团结精神,打出了国威军威”,从中可以看出“伟大战役”的含义:既指这场战斗的艰难和残酷,也说明这场战役的重要;
结合第⑤段“上去以后阵地基本就没有人,只有一个姓刘的报话员,浑身是血,正准备要和敌人同归于尽。战斗最后和我一块下来的就只剩4个人”、第⑦段“黄继光身上也连中了4枪,昏了过去。联合国军的机枪声把他惊醒,他不顾一切爬到了敌人的枪口旁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当场阵亡”可知,题目中“伟大”一词体现了志愿军英勇无畏的战斗英雄形象;
结合第①段“这一场伟大的战役更是永远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可知“伟大的战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战斗英雄的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词语赏析。
镌刻:把铭文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或石头上,就是雕刻之意。“这一场伟大的战役更是永远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这句话的是上甘岭战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深刻印”在你们心里,让人永不忘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上甘岭战役”给人们带来的印象之深,从侧面突显出这场战役的伟大。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理解。
第⑨段画线句“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开始的”,反映了上甘岭战役中国军人显示出的军威令美国人震撼。一直以来,美国人都瞧不起我们中国人,总认为我们羸弱不堪,是病夫。一场上甘岭战役,志愿军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让美国人对我们刮目相看。
结合第⑧段“这场艰苦的激战整整持续了43天,志愿军和美军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共击退美军900多次冲锋。最终,志愿军用生命和热血守住了阵地,取得了胜利”、第⑨段中“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也是最伟大的一次战役”,这场战斗志愿军战士通过顽强地抵抗,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之多,最终战胜了敌人。志愿军用生命和热血守住了阵地,让美国人真正见识了中国军人的无畏精神。此次战役,让美国人改变了他们一直以来认为中国人软弱可欺的印象,从心里开始敬佩中国人,所以说“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开始的”。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续写内容。
要求展开想象,续写第⑥段省略号删减的部分情节。由第⑥段内容可知,要续写的应该是关于“吃苹果”的有关情景。这唯一的苹果,对坑道内的战士们来说,那是十分宝贵的。因为坑道里已经没有水了。由“张计法把苹果交给步话员,步话员又将苹果传给重伤员。一个苹果在坑道里转了一圈,又完整地回到连长手里……”可知,对于这个苹果,谁都不愿意咬第一口,都想着让别人吃。
示例:连长狠了狠心,带头咬下一小口苹果,在嘴里细细咀嚼着,然后传给下一名战士。每人咬下一小口,再传回连长手里,还剩下大半个苹果。就这样,一个小小的苹果,在坑道里传了两圈,才最终吃完。
(三)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带电的小蜜蜂
①天上飞的昆虫是带电的。
②当一只蜜蜂在空气中飞过,它的身体会和周围的分子或颗粒不断地发生摩擦。在这个过程中,蜜蜂身上的电子很容易剥落。这正是我们熟悉的静电。除了飞行之外,昆虫还有其他获得静电的方式:可在凹凸不平的表面上行走,也可与另一只昆虫互相摩擦等等。
③当一只蜜蜂在花上降落,它的正电荷就会吸引带负电的花粉。此时,花朵附近的电场会发生改变,并维持一段时间,这也是在提醒其他的蜜蜂,那朵花已经被取食过了。
④要问蜂类如何能监测电场,2016年有研究者用熊蜂做过实验。他们发现,当熊蜂飞到距离花朵10厘米以内的地方,它身上的毛发就会因为电场而弯曲。这种弯曲会让毛发下方的一些神经元被激活,如此熊蜂便可感知电场,与植物之间达成信号交流。
⑤这样的交流场景依然显得温和而平静。不过最近,来自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者发现,曾经的那种印象似乎有些刻板了。研究显示,一群蜜蜂携带的电荷密度,甚至可以超过一场雷暴之中的风暴云。
⑥科学家在一处野外观测站发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那时并没有风暴活动,但电场监测设备却显示,大气电荷出现了奇怪的上升。与此同时,附近有一群西方蜜蜂正在分蜂。分蜂,就是指蜂王带领一部分工蜂飞离原来的蜂群,寻找新址筑巢。分蜂时,蜜蜂们会先在树枝上聚集几日。待侦察蜂找到适宜筑巢的位置,蜂群再集体迁移过去。
⑦研究者在附近放置了一台摄影机,负责记录蜂群的迁徙,还有一台电场监测器,负责记录迁徙时的电场强度,或者说电势梯度。在3分钟里,蜂群中的一部分蜜蜂飞过了监测设备,其间的电势梯度(比没有蜂群迁徙时)增加了大约100快/米。并且,电势梯度的大小与蜂群密度息息相关,电势梯度检测值越大的时候,设备周围蜂群也越密集。
⑧科学家对这个结果十分惊讶。研究者由此联想到了比蜜蜂分蜂更为壮观的沙漠蝗虫群行。一些蝗灾发生时,数百平方英里的土地上空,飞舞着几十亿只蝗虫,研究者利用模型估计,部分蝗灾对大气电场的影响足以达到雷暴的程度。
⑨而当电场发生显著的变化时,大气中的气溶胶和离子的密度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云的形成。那么,一群昆虫或许真的有机会通过电场来塑造天气,这样的“超能力”让研究者想想都兴奋。或许,他们会在未来的研究中慢慢感受到,这种改变天气的能力具体有多强大。
(转自《环球科学》有改动)
16. 简述昆虫是如何带电的。
17. 分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18.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中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
【答案】16. 在空气中飞行,身体和周围的分子或颗粒不断地发生摩擦,从而产生静电;在凹凸不平的表面上行走:与另一只昆虫互相摩擦。
17. 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熊蜂在植物身上感知电场的过程,这样写既方便读者了解科学现象,“温和而平静”一词使得整个过程富有画面感,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18. 观察细致,第四段观察蜂类如何监测电场,科学家们可以观察到熊蜂距离花朵10厘米处产生的细微变化;勇于质疑的精神,第五段英国研究者发现之前研究过于刻板,所以又进行了再次研究;善于思考,勇于联想和想象的精神,第八段科学家们由蜂类研究联想到了比蜜蜂更为壮观的沙漠蝗虫群行,再到昆虫带电可能会改变天气: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究精神、科学家们还在进行研究,希望可以揭开更多的科学谜题。(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第②段“当一只蜜蜂在空气中飞过,它的身体会和周围的分子或颗粒不断地发生摩擦。在这个过程中,蜜蜂身上的电子很容易剥落。这正是我们熟悉的静电”可知,昆虫带电的原理在空气中飞行,身体和周围的分子或颗粒不断地发生摩擦,从而产生静电;
根据“昆虫还有其他获得静电的方式:可在凹凸不平的表面上行走,也可与另一只昆虫互相摩擦等等”直接提炼。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特点。
根据画线句“这样的交流场景依然显得温和而平静”,联系第④段“他们发现,当熊蜂飞到距离花朵10厘米以内的地方,它身上的毛发就会因为电场而弯曲。这种弯曲会让毛发下方的一些神经元被激活,如此熊蜂便可感知电场,与植物之间达成信号交流”可知,“交流场景”将熊蜂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熊蜂在植物身上感知电场的过程,使读者很快了解科学现象,“温和而平静”富有画面感,使文章富有趣味。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第④段“要问蜂类如何能监测电场,2016年有研究者用熊蜂做过实验。他们发现,当熊蜂飞到距离花朵10厘米以内的地方,它身上的毛发就会因为电场而弯曲”,观察蜂类如何监测电场时,科学家们可以观察到熊蜂距离花朵10厘米处产生的细微变化;可见观察细致;
根据第⑤段“不过最近,来自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者发现,曾经的那种印象似乎有些刻板了。研究显示,一群蜜蜂携带的电荷密度,甚至可以超过一场雷暴之中的风暴云”可知,英国研究者发现之前研究过于刻板,所以又进行了再次研究;可见具有勇于质疑的精神;
根据第⑧段“科学家对这个结果十分惊讶。研究者由此联想到了比蜜蜂分蜂更为壮观的沙漠蝗虫群行。一些蝗灾发生时,数百平方英里的土地上空,飞舞着几十亿只蝗虫,研究者利用模型估计,部分蝗灾对大气电场的影响足以达到雷暴的程度”可知,科学家们由蜂类研究联想到了比蜜蜂更为壮观的沙漠蝗虫群行,再到昆虫带电可能会改变天气;可见具有善于思考,勇于联想和想象的精神;
联系结尾段“或许,他们会在未来的研究中慢慢感受到,这种改变天气的能力具体有多强大”可知,科学家们还在进行研究,希望可以揭开更多的科学谜题;可见具有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你是黑马,还是陨落的星辰?
①特殊时期总是最能考验一个人,对于学生来说,网课成为了最大的考验,也成为了拉开差距的关键因素。有人说:“网课没效果”,好像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可是,同样的教师,同样的授课内容,原班的同学,怎么就没有效果了呢?因为“你”不是原来的“你”——学生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主导了结果。网课是挑战,是考验,也是反超同龄人不可多得的机会。想来网课过后,可能会冲出一群黑马,也会陨落一片星辰。
②敷衍学习的孩子,学习也在敷衍你。这是一个用实力说话的时代,学习容不得半点敷衍。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项知识和技能,是可以毫不费力就能得到的。如果说学习可以使人快乐,那也是在经过努力,取得成绩的时候。因为真正的快乐,是奋战后的结果,没有经历深刻的痛苦,就体会不到酣畅淋漓的快乐。
③自觉自律的学生,完全可以利用网课打一个翻身仗或进一步超越自我。因为不会再有已经习惯自我放纵的学生去干扰到自觉自律学生的情况出现,老师也无需去维护听课纪律,那些原来需要老师“管”、怕被老师批评而去学习的学生,一下子失去了拐杖和依靠。再有网课给自觉自律的学生以更大的空间,这些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安排自己的学习,尝试做更多的拓展训练,去探索更大的空间。此消彼长,自觉自律的学生必将成为那匹奔驰的黑马。
④屏幕前的老师,可能不止一次想象屏幕后每个学生的样子。他们用点名、提问、连麦的方式,试图确定每一个人的存在。但同时,他们也在想:认真自律的人,这些方法,对他来说毫无意义;而无时无刻不在偷懒的人,这些方法同样毫无意义。前者,态度已成为习惯,监督不监督,都没必要,小小年纪,已然是同龄人中的人上人;后者,也许全程对老师讲的内容毫无兴趣,不过点名时恰好在玩电脑游戏休息的空档,不小心向播放网课的屏幕瞟了一眼,答了到,而后继续联盟吃鸡,那这种意义上的“在场”,又有什么意义呢?
⑤有位老师说:这个时候,不好好上课,不是“无心”,就是“无力”。“无心”,是无报国安民之心;“无力”,是无自律自强之力。那么,无心无力的青年,将来拿什么立足,又何谈实现人生价值?
⑥需知网课结束,学校聚首,一较高下,虚实立判。毕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网课,照出人生百态,照出你的习惯、态度、毅力,甚至人品。屏幕后的你是什么样,步入社会你就是什么样。现在的你,慎独自砺,严于律己,将来的你,就可能是独当一面的行业精英;现在的你,消极怠惰,无所事事,将来的你,就可能是好吃懒做的人。当然,人会变化,希望你及时转变。当疫情过后,每一个孩子,都坦然迎向日光,心中没有半点蹉跎岁月的失落和弄虚作假的心慌。
19. 通过本文,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20. 谈谈你从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21. 班级组织召开“网课利与弊”讨论会,下面是同学们讨论时的现场记录。请你根据他们的表现,概括出他们在讨论时存在哪些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调整意见。
主持人:同学们,网课期间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当然也感受到了很多便利之处。今天我们就利用这节班会,结合自己的网课经历,谈谈“网课的利与弊”。
甲:我认为网课没有效果,好多同学都不认真听课。同学们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玩游戏、聊天,根本不在学习。
乙:我觉得你说的不对,你太武断了,你不能看到一部分同学就打击所有的同学吧。
丙:我也不同意甲的说法,我就没有玩游戏也没有聊天,我觉得你没有经过调查就这样说是不对的。
丁:我也不同意甲的说法,我觉得网课是有坏处,但也有好处呀,比如视频可以看回放,不懂的可以回看,反而知识学得更牢固呢!
【答案】19. 只有自觉自律才能成为奔驰的黑马。
20. 我们需要用强大的自觉和自律去迎接挑战;我们不能只是依靠家长和老师的督促,要树立坚定的目标和崇高的理想,努力做好每件事,为自己今后的人生负责;我们要抓住每个可以提升自我的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21. 示例:存在问题1:主持人在开始讨论前没有设定明确的讨论目标,没有提出注意事项,也没有提出讨论的原则,导致讨论的目标性和操作性不强。根据之后的讨论过程发现讨论时出现了偏题跑题的情况,讨论成了争执,没有起到讨论的作用。
调整意见:明确讨论的原则是“紧扣议题,言无不尽,包容合作。”鼓励所有讨论者积极参与发言,明确讨论出现不同观点时要理性客观的发表意见,要合作“避短”,共同“扬长”。
存在问题2:甲同学发表看法时,观点片面绝对,容易引发矛盾。
调整建议:主持人应对甲同学的发言进行友善提醒,并提醒其他同学表达观点时注意语言表达要中肯和缓,符合表达要求。
存在问题3:乙同学在反驳时没有顾及甲同学的感受,有人身攻击的词语出现。
调整意见:主持人应及时提醒,发言时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质疑他人的动机。
存在问题4:所有同学的讨论都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没有论据来支持,这是这次讨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整意见:主持人在进行这次讨论之前,应该让讨论者进行前期准备,收集论据支持观点。这样讨论才会有明确的目标性和操作性,讨论才会有意义。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和阅读能力。
本文题目,用选择问句的方式提出话题:“你是黑马,还是陨落的星辰?”再根据第③结尾“自觉自律的学生必将成为那匹奔驰的黑马”可知,“只有自觉自律才能成为奔驰的黑马”即本文的结论。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感悟能力。
结合第②段“敷衍学习的孩子,学习也在敷衍你。这是一个用实力说话的时代,学习容不得半点敷衍。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项知识和技能,是可以毫不费力就能得到的”、第③段“那些原来需要老师‘管’、怕被老师批评而去学习的学生,一下子失去了拐杖和依靠。再有网课给自觉自律的学生以更大的空间,这些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安排自己的学习,尝试做更多的拓展训练,去探索更大的空间”可知:我们需要用强大的自觉和自律去迎接挑战;我们不能只是依靠家长和老师的督促,要树立坚定的目标和崇高的理想,努力做好每件事,为自己今后的人生负责;
结合第③段“自觉自律的学生,完全可以利用网课打一个翻身仗或进一步超越自我”、第⑥段“现在的你,慎独自砺,严于律己,将来的你,就可能是独当一面的行业精英”可知:我们要抓住每个可以提升自我的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批判和感悟能力。
阅读文章,结合文章的内容,找出主持人和同学们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调整意见,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存在问题:甲同学的发言过于片面,认为网课没有效果,同学们上网课时根本不在学习,这会引起部分认真学习的同学的反感。
调整建议:主持人应善意提醒,就借此机会向所有同学提醒发言时不要过于片面,表达要留有余地。
示例二:存在问题:乙同学的反驳口气不友好,用反问的语气,容易造成矛盾。
调整建议:主持人应及时提醒,发言应针对问题,不得搞人身攻击,不得针对发言人本人。
示例三:存在问题:丙同学只提到自己,没有其他人作为例子,说服力不强。丁同学观点不明确,也没有具体论据支撑。
调整建议:班会前准备不充分,没有形成个人观点,只是像随便聊天一样,讨论意义不大。主持人应提前布置任务,让同学们收集资料,做好调查,讨论要有明确的观点,要有具体的事例,这样才会达到预期效果。
三、写作(本题包括22、23题,共50分)
22. 某校学生会宣传部将举办以“与人为善,明礼诚信”为主题的征稿活动,其中一位同学绘制的漫画受到了大家的推崇,现需要为此漫画写一篇解说词,字数不少于150字,请同学们踊跃创作。
【答案】示例:画面中间是一架柜台,上面摆满“特价品”的商品。画面左右分别有一个人,一个人是营业员,两手高高举着顾客给的面额较大的钞票,对着太阳鉴别真假;别一个是顾客,左手拿着商品,右手用放大镜在仔细查看。两人都在怀疑并思考一个问题:是真的吗?这幅漫画讽刺了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的社会现象,意在呼吁人们以诚待人,打造诚信社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要求为此幅漫画写一篇解说词,作答时要仔细观察漫画,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再分析漫画的寓意,要注意字数要求。
看图可知:漫画中主体部分为两个围着一个写有“特价品”字样的女性。左侧的女性双手拿着一张纸币高高举起,在光线下鉴别真假;右侧的女性右手拿放大镜观察左手中的特价商品,两人心中都在想“是真的吗?”漫画表明两个人都不信任彼此,营业员怕钱是假的,顾客怕商品是假的。不难看出,漫画的主题讽刺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的社会现象,意在呼吁人们要坚守诚信,以诚待人,打造诚信社会。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选择深耕,不走捷径,才能走得长远;专注深耕,不费光阴,人生才能活成“盈利模式”。
人这一生到底要怎么活,才算不辜负?我很喜欢这句话:“永远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去种草。”
人活着,最要紧的不是取悦他人,而是丰富自己。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不断丰盈生命的底色,才不负来这人间一趟。
以上三段话,引发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经历,抒发真情实感,也可以阐述道理,论证观点。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例文:
不取悦于人,活出自我
人活着,最要紧的不是取悦他人,而是丰富自己,活出自我。
首先,要丰富自己大脑。一个人如果不吃饭,身体很快就会垮掉;一个人如果停止学习,精神也会迎来危机。有人曾说:“倘若一个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能够始终恬淡愉悦,一定是因为他的心里有一盏明灯。”一颗丰盈的心,永远离不开知识的灌溉。那些我们不断输入的养分,将成为我们行走世间的底气。
其次,要丰富自己见识。当我们见过高山的巍峨、沙漠的广阔,体会到天地的无垠,我们就会变得谦逊;当我们见识过不同的风土人情,我们就会发现这世上有无数种生活,人生也可以有无数种选择。人这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见天地、见众生、见自我的过程。走出方寸之地,丰富自己的见识,是我们的自我修炼。
再者,要丰富自己生活。人之一生,可以有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可以有琴棋书画诗酒花。日子难免有枯燥和乏味,可内心有追求的人,却总能把生活过得热气腾腾。生活有时很迷人,有时也很讨厌。我们若认真生活,它就会给我们足够的宠爱。我们若整日无所事事,它就会把我们一拳击倒。
最后,要丰富自己心灵。林清玄曾说:“我们时时保有善良、宽容、明朗的心性,不要说为他人送一轮明月,同时送出许多明月都是可能的,因为明月不是相送,而是一种相映,能映照出互相的光明。”温柔对待这个世界的人,也必将被世界温暖相拥。
人们常说,人生百年,譬如朝露。没有人可以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活法。在这里,我想送给所有人一段话:“人生还有无数美好等着跟你相遇,不要在最好的年纪活得最便宜。你得去丰富,去感受,去起舞,去让自己变成珍贵的存在。”
从今天起,把讨好别人的时间拿来丰富自己。那些我们看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人、给出的善良,最终都会回馈到自己身上。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材料有三段话,第一段提醒我们要深耕脚下,不要走捷径,要不断地丰富提升自己。第二段主要提出问题:人这一生到底要怎么活,才算不辜负?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同样的,不要去刻意巴结取悦一个人,用暂时没有朋友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待到时机成熟时,就会有一批的朋友与你行。第三段话中“人活着,最要紧的不是取悦他人,而是丰富自己”与第二段的意思表达一致。故从材料内容来分析,文章需要围绕“丰富自己”“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活出自我”的主题来写。
第二,选材方面。结合立意,我们可以选取“丰富自己”“活出自我”的素材,例如因发现青蒿素而荣获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她不为功名利禄所困扰,长期在实验室默默地埋头钻研,用她的毅力和科研精神最终取得惊人成就。再如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多年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丰富了自我等等。
第三,文体选择。文体选择上,可叙可议。可以写成记叙文,叙述时,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经历或他人经历来叙述,通过一件事让自己悟出人应该不断丰富自己,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不断丰盈生命的底色。正所谓: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可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写,首先,“不取悦于人,丰富自己”是指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包括德智体美劳,包括外在技能和更重要的内在品质。其次,“不取悦于人,丰富自己”的原因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精彩,丰盈生命的底色。再者,“不取悦于人,丰富自己”的方法有很多,诸如作为学生的我们,要用好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大脑,让自己成为一个博学有智慧的人。还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多做一些有意义、较高精神层面的事情,从而进一步净化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心灵,让积极乐观、阳光向上充盈内心。总之,围绕“不取悦他人,而是丰富自己”的主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性学习,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翻译下面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76,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性学习,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68,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性学习,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翻译下面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