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大寨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地理试题卷
(全卷两个大题,共36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某地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某海上救援队收到一远洋捕捞船的求救信号,得知轮船求救地点在(20°N,30°E)。经纬网图上表示求救轮船所在位置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2. 关于图中四点,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地位于热带B. ②地位于东半球
C. ③地位于北温带D. ④地位于高纬度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在网格状经纬图中,横着的线表示纬线,其中纬度向北(图中一般是向上)增大的为北纬,纬度向南(图中一般是向下)增大的为南纬。竖着的线表示经线,其中经度向东(图中一般是向右)增大的为东经;经度向西(图中一般是向左)增大的为西经。据图可知,①地经纬度为(40°N,0°),②地经纬度为(60°N,30°W),③地经纬度为(40°N,45°E),④地经纬度为(20°N,30°E),轮船求救地点在(20°N,30°E),图中的④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①地和③地纬度都为40°N,位于23.5°N-66.5°N之间,均属于北温带,A错误,C正确;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②地经度为30°W,因此②地位于西半球,B错误;④地纬度为20°N,位于0°-30°之间,属于低纬度,D错误。故选C。
【点睛】根据五带的划分标准,23.5°N—23.5°S为热带,23.5°N—66.5°N为北温带,66.5°N—90°N为北寒带,23.5°S—66.5°S为南温带,66.5°S—90°S为南寒带。对于纬度,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读许昌市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3. 甲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
A. 850米B. 950米C. 1100米D. 1300米
4. 该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 高原B. 山地C. 平原D. 盆地
【答案】3. C 4. B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分析,图中等高距是150米,甲外围等高线海拔是1050米,甲位于1050-1200米之间,在选项中只有C符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读图分析,图中等高线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坡度较陡,属于山地,B正确。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外围陡,中部起伏小,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盆地中部低,四中高,A、C、D错误,故选B。
【点睛】用多条等高线表示的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叫作等高线地形图,可以根据等高线上标注的海拔判断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也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凹凸方向,判断山脊与山谷等。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3年10月24日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5.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读“世界板块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台湾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 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B. 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C.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拉伸
D.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
6. 图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
A. 印度洋板块B. 非洲板块
C. 南极洲板块D. 太平洋板块
【答案】5. A 6. D
【解析】
【5题详解】
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受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影响,地壳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A正确;与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无关,BC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D正确;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既包含陆地,也包含海洋,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7. 下列词语描写气候的是( )
A. 狂风大作B. 晴空万里
C. 暴雨如注D. 四季如春
【答案】D
【解析】
【详解】狂风大作、晴空万里、暴雨如注表示的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表示天气,排除ABC;四季如春说的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表示气候,D正确,故选D。
8. 2023年9月2日凌晨,最强台风“苏拉”登陆广东珠海,受台风影响,澳门、珠海、中山等地遭遇大暴雨,多所中小学延迟开学。下列表示台风的天气符号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选项的符号表示沙尘暴,故A错。B选项的符号表示台风及其中心,故B对。C选项的符号表示大雨,故C错。D选项的符号表示晴,故D错。综上所述故选B。
9. 表为某日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指数,其中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是( )
A. 天津B. 哈密C. 乌鲁木齐D. 广州
【答案】A
【解析】
【详解】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题中天津空气质量指数达到118,属于轻度污染,在四城市中最为严重。故选A。
图是某天气温日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A. 14时B. 日出前后
C. 12时D. 10时
11. 这样的日变化特征不会出现在
A. 热带B. 北温带
C. 南温带D. 北寒带
【答案】10. A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14点左右。根据题意,选项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根据日最高气温是31℃,最低气温为24℃,可以推知,该地气温高,故可能是热带地区,或者南、北温带夏季,不可能是北寒带,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世界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某校地理小组对当地4月5日至8日的天气进行了观测和记录,结果绘制如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4月7日的气温日较差是( )
A. 4℃B. 6℃C. 8℃D. 10℃
13. 4月8日,大部分人出行( )
A. 穿衬衣加薄外套B. 带太阳伞
C. 穿毛衣加羽绒服D. 带雨伞
14. 从天气的角度考虑,户外高空作业存在风险的是( )
A. 5日B. 6日C. 7日D. 8日
【答案】12. D 13. A 14. B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气温日较差是由当天最高气温减去当天最低气温,7日的气温日较差是26℃-16℃=10℃,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4月8日这一天是阴天,最高气温是22℃,最低气温是18℃,气温比较高,穿衬衣加薄外套正确,A正确;没有必要带太阳伞和雨伞,更不需要穿毛衣加羽绒服,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5日和7日是多云、6日雷阵雨、8日是阴天,户外高空作业存在风险的是6日,这一天有雷电,其余三天没有风险,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为了便于读懂天气预报,通常用专用符号表示天气状况。人们可以通过天气预报及早做好准备,合理安排生活和生产,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
15. 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
A. 1月份B. 3月份C. 7月份D. 10月份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一年中,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海洋上是8月,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海洋上是2月。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读下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关于图中降水说法正确的是( )
A. 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B. 南坡是背风坡,降水多
C. 北坡是背风坡,降水多
D. 北坡是迎风坡,降水少
17. 如果图中A地的气温为12℃,B地的气温是( )
A -2.4℃B. O℃C. 26.4℃D. 14.4℃
18. 读图可知,影响A、B两地气温和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人为因素B. 地形因素
C. 海陆因素D. 纬度因素
【答案】16. A 17. A 18. B
【解析】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图表示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 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叫地形雨。图中南坡为迎风山坡,暖湿气流被抬升、遇冷、凝结,降水多;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排除BCD,故选A。
【17题详解】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图中B点海拔约2600米,A点海拔约200米,则B点的气温大约:12-(2600-200)÷100×0.6=-2.4℃。故选A。
【18题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A、B两地因海拔位置不同导致气温和降水差异大,是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B处海拔高、气温低、降水较少,故B正确。不能体现出人为因素、海陆因素和纬度因素,排除ACD,故选B。
【点睛】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19. 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
A. 降雪B. 冰雹C. 雾D. 降雨
【答案】D
【解析】
【详解】降水的主要形式包括雨、雪、冰雹等,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降雨,能占到降水的80%以上。D正确,排除ABC,故选D。
20. 一般来说,下列地区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
A. 赤道附近地区B. 中纬度沿海地区C. 两极地区D. 亚欧大陆东岸
【答案】C
【解析】
【详解】赤道附近气温高、水分蒸发旺盛,多对流雨、降水多,两极地区气温低、空气多下沉、降水少,尤其南极地区有“白色荒漠”称号,降水量与沙漠相当;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夏季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明显,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故选C。
读“A、B两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B地的气温年较差是( )
A. 6℃B. 13℃
C. 15℃D. 21℃
22. B地的气候类型是( )
A. 地中海气候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D. 温带大陆性气候
23. 下列关于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地降水总量多于B地
B. A地最高气温低于B地
C. B地降水总量丰富,且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D. B地降水集中在冬季,且降水季节变化大
【答案】21. C 22. B 23. C
【解析】
【21题详解】
据表中的数据可得,B地的最热月气温是21℃,最冷月气温是6℃,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15℃,C正确。故选C。
【22题详解】
由图可知,B地气候资料图显示气候特征是全年温和湿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B正确。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是冬冷夏热,降水少。ACD错误。故选B。
【23题详解】
由图可知,A地降水总量少于B地,A错误;A地最高气温高于B地,B错误;B地降水总量丰富,且各月降水较均匀,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温带海洋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影响,全年温和多雨;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雨热同期。
读下面“四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甲、乙、丙、丁四地中,全年高温炎热的是( )
A. 甲B. 乙
C. 丙D. 丁
25. 乙地典型的自然景观是( )
A. B. C. D.
26. 丙地的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沙漠气候B. 热带雨林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D. 温带季风气候
27. 下列关于丁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最冷月是7月B. 最热月是1月
C. 冬季降水较少D. 7月降水量不足100mm
【答案】24. B 25. B 26. D 27. C
【解析】
【24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地各月气温都在20°C以上,全年高温炎热,B正确,甲、丁两地夏季高温,冬季温和,丙地夏季高温,冬季寒冷,ACD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地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自然景观是热带雨林,B正确,甲地为热带草原景观,丙地为热带荒漠景观,丁地为冰原景观,ACD错误。故选B。
26题详解】
由图可知,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类型的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正确。甲、丁两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A、B、C错误。故选D。
【27题详解】
由图可知,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份,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份,A、B错误;该气候类型的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C正确;该气候类型降水集中在夏季,7月降水大于100毫米,D错误。故选C。
【点睛】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南半球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份,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份,北半球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份,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份。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8. 2022年11月15日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指出,2022年全球平均气温继续升高,整个北极地区海冰范围已经达到历史最低点。北极冰雪融化的原因是( )
A. 二氧化碳气体增多B. 臭氧层空洞扩大
C. 太阳辐射增强D. 酸雨危害增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第二是人类大量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对二氧化碳吸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能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极冰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一些低地。综上所述排除BCD,故选A。
29. 四川小伙丁真因为一脸纯真朴素的笑容走红网络,走红后的他成为当地的旅游大使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当地人穿该民族服装时常穿一只袖子,脱一只袖子,是因为这里( )
A. 气温年较差大B. 昼夜温差大
C. 方便狩猎D. 降水比较多
【答案】B
【解析】
【详解】丁真所穿服饰为藏袍,当地人穿该民族服装时常穿一只袖子,脱一只袖子,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地高原低温,昼夜温差大的特点,B正确;与气温年较差、方便狩猎,降水无关,ACD错误;故选B。
30. 下列关于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傣族居民的服饰衣着比较轻薄
B. 我国古代的交通方式是“南船北马”
C. 山东和海南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差别不大
D. 四川省居民饮食喜食麻辣口味
【答案】C
【解析】
【详解】傣族主要生活在我国的云南,该区域主要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居民的服饰衣着比较轻薄,A正确;南方河流众多,北方河流较少,在我国古代,形成了“南船北马”的交通差异,B正确;山东和海南纬度差异大,热量差异大,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差别大,C错误;川菜的辣和当地气候有密切的关系,当地气候湿润潮湿,人们为了驱散体内的湿气养成了食辣的习惯,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3年9月23晚,第19届亚运会在浙江省杭州市隆重开幕,本次赛事持续15天,于10月8日晚圆满落幕,这是中国第三次举办亚洲最高规格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
材料二:地球公转示意图
(1)本届亚运会开幕式当天,是北半球的_____(节气),此时北半球各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
(2)亚运会举办期间,太阳直射点逐渐向_____(方向)移动,北半球白昼变_____,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处于_____。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D~A之间
(3)亚运会结束后再过两个多月,杭州市的正午室内太阳光照情况与下图中的_____(填序号)一致。
【答案】31. ①. 秋分 ②. 昼夜等长
32. ①. 南 ②. 短 ③. C
33. ①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亚运会及地球公转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球公转图的判读、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小问1详解】
9月23日,杭州亚运会开幕,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是北半球的秋分日,地球位于图中C处,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小问2详解】
自开幕后,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读上图可知,A春分(3月21日前后),B是夏至(6月22日前后),C是秋分(9月23日前后),D是冬至(12月22日前后)。亚运会自9月23日至10月8日,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处于C~D之间,故选C。
【小问3详解】
亚运会结束后再过两个多月接近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太阳照进室内的面积较大,与①相符。
32. 读“大洲和大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洲,该大洲大部分位于东、西半球中的_____半球。
(2)B大洲东临③_____;四大洋中形状呈“S”形的是②_____。
(3) A、C两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_。
(4)南极洲是世界上跨_____(纬度/经度)最广的大洲。
【答案】32. ①. 亚 ②. 东
33. ①. 印度洋 ②. 大西洋
34. 白令海峡 35. 经度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大洲和大洋分布图为材料,涉及七大洲的分布、四大洋的分布、洲界线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和区域认知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A是世界最大的大洲——亚洲,该大洲大部分位于20°W以东,160°E以西,属于东半球。
小问2详解】
B大洲是非洲,东临印度洋;四大洋中呈“S”形的是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A亚洲和C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南极点位于南极洲上,所有经线经过南极洲,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33. 小亮和小明相约去某地旅游。读“某地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D点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____。
(2)该景区的河流大致流向是_____;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米。
(3)他们想去景区最高峰,则应该攀登山峰_____(E/F),若量得两山峰间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则实地距离是_____米。
(4)夜晚他们计划在景区露营,小亮选择在A处,小明选择在B处。你更赞同_____(小亮/小明)的选择。
【答案】(1)山谷 (2) ①. 自西向东 ②. 500
(3) ①. F ②. 1200
(4)小明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某地局部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方向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图的运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小问1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D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可能会发育成河流。
【小问2详解】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读图可知,景区的河流大致流向是自西向东;相对高度是指地面一个地点高处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是100米,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是:700-200=500米。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E、F两座山峰中,E山峰的海拔在600米至700米之间,F山峰的海拔在800米至900米之间,所以要想攀登景区最高峰,应该攀登山峰F;若图中的比例尺为1:30000,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米,两山峰间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因此实地直线距离大致为1200米。
【小问4详解】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两个山顶之间的低洼部分是鞍部;B地位于鞍部,地势较高,平坦开阔,更适合选作露营地;A地位于陡崖下方,可能有落石,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更赞同小明的选择。
34.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回归线之间的年平均气温及南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可知,全球气温变化的规律是由_____向_____逐渐降低。
(2)图中等温线大致与_____平行,A地年平均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影响因素是_____。
(3)南极洲附近等温线非常密集,说明气温变化_____(大/小)。
(4)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的_____(平直/弯曲),原因是_____。
【答案】34. ①. 低纬度 ②. 高纬度
35. ①. 纬线 ②. 地形因素
36. 大 37. ①. 平直 ②. 南半球海洋面积较广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世界气温分布特点、等温线的特点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可以判断出全球气温变化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等温线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与纬线平行。A地位于青藏高原,该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受地形因素影响,海拔高、气温低。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等温线稀疏的区域,气温差别小;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南极洲附近等温线非常密集,说明气温变化大。
【小问4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半球海洋广阔,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35. 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_____(纬线)附近。
(2)C→D→E三地降水量的变化规律是_____,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
(3)M、N两地相比,降水量较多的是_____地,这说明在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大陆_____(东/西)岸降水较多。
(4)乞拉朋齐被称为“世界雨极”,影响其降水的主要因素是_____。
(5)下列三幅降水量柱状图,与A地相符的是_____,与B地相符的是_____。
【答案】35. 赤道 36. ①. 逐渐变少 ②. 海陆因素
37. ①. M ②. 东
38. 地形因素 39. ①. ③ ②. ②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为材料,设置5道小题,涉及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降水的季节分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可以判断出图中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赤道附近,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C、D、E三地相比,降水量最多的是C地,降水量最少的是E地,C→D→E降水量越来越少。图中C、D、E三地纬度位置相当,但离海的远近距离不同,距海近,降水多;距海远,降水少,因此导致三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的不同。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的M、N两地,降水量较多的是M地,降水量较少的是N地,这说明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大陆东岸降水较多,大陆西岸降水较少。
【小问4详解】
印度的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侧,处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是世界上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地区,被称为“世界雨极”,所以影响其降水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
【小问5详解】
由图可知,A地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与图中③相符;B地位于非洲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与图中②相符。
36. 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是_____气候,主要分布在_____。
(2)C地是_____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分布最广的是B_____气候。
(3)D地是_____气候,该气候的特征是_____。
(4)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上是E_____气候。
【答案】36. ①. 热带雨林 ②. 赤道附近
37. ①. 热带沙漠 ②. 温带大陆性
38. ①. 地中海 ②.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39. 热带季风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点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地理知识素养。城市
天津
哈密
乌鲁木齐
广州
空气质量指数
118
57
42
35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大寨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大寨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为试题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大寨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大寨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共8页。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大寨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大寨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为试题卷,甲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图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下列词语描写气候的是,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