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地理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122716/0-170355309511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地理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122716/0-17035530951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地理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122716/0-170355309522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材料分析题,八,B错;满月一般对应农历十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北京时间2019年2月5日零点,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在我国内地上映。电影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将毁灭,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下称“计划”)。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计划”利用太阳和木星加速流浪,不料地球推进至木星附近出了意外。地球推进至木星附近,考虑距离最近,下一个需要穿越的行星轨道是( )
A.金星轨道B.水星轨道C.火星轨道D.土星轨道
2、“计划”流浪2500年,最终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全新的地球时代到来。关于地球泊入宜居轨道后,下列推测不可信的是( )
A.与比邻星距离适中,能保持适宜的温度
B.比邻星性质较为稳定,能提供稳定的光照条件
C.地球表面有坚硬的岩石,防止星际物质撞击
D.比邻星周围的宇宙环境较为安全、稳定
3、北京时间9月8日下午3时28分左右,今年以来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小行星与人类擦肩而过,最靠近时甚至比很多人造地球卫星更近。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A.误入火星大气层的彗星B.地面等待发射的航天器
C.在轨运行的人造卫星D.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体
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进驻天和核心舱,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中国空间站的是( )
A.银河系B.太阳系C.地月系D.河外星系
5、适宜的温度是地球上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适宜的温度”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个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旅行者1号(Vyager1)是一艘无人外太阳系太空探测器,于1977年9月5日发射。目前可能已经飞出太阳系,成为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但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如果旅行者1号已飞出太阳系,那么目前其在天体系统层次图中的位置是( )
A.①位置B.②位置C.③位置D.④位置
7、按照天体系统的层次,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天体系统,正确的是( )
A.①是河外星系B.②是太阳系C.③是银河系D.④是地月系
8、与地球上出现生命无关的条件是( )
A.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B.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C.地球只有一颗卫星D.太阳的光照条件比较稳定
下图是太阳系中部分相邻行星的位置和轨迹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图中甲行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距日最远B.距地球最近C.有高级生命存在D.体积质量最大
10、图中三大行星的共性特征是( )
A.体积大小相近B.公转方向相同C.自转周期相同D.表面温度相同
好奇号火星探测器确认火星上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分析检测显示,采集的岩石粉末含有黏土、硫酸盐和其他对生命非常关键的矿物成分。火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下表为类地行星部分数据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若登陆表中四颗行星,最能体会“度日如年”的是( )
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
12、火星上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火星( )
A.自转周期长B.没有液态水C.表面温度高D.缺乏氮氧气
下图是某地6月7日-6月12日每日19时月相观测记录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五月初三的月相是( )
A.蛾眉月B.上弦月C.满月D.凸月
14、从6月12日到第一次出现凸月还需要经过的时间是( )
A.20天左右B.15天左右C.10天左右D.5天左右
德国和芬兰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近60年来的太阳活动是过去一千年中最强的。他们认为测定太阳活动的最佳方法是直接测定太阳黑子的数目。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读太阳内部和外部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关于太阳黑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表面温度稍低,显得较暗的部分
B.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
C.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最高的部分
D.太阳黑子数目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的高峰年
16、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有( )
①地面无线电长波通讯的短暂中断
②地球两极地区出现的极光现象
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变暖
④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下图中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水体的运动B.生物的出现C.风的形成D.火山的喷发
18、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
A.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B.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D.上海人口众多,能源需求量大
19、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是( )
①太阳辐射量
②纬度的高低
③天气状况
④地势高低或海拔
⑤大气透明度
⑥太阳高度
⑦日照强弱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③④⑤⑥⑦D.①②⑤⑥⑦
《汉书·五行志》记载:“西汉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已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读“太阳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太阳的大气层E、F、G分别代表( )
A.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B.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C.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D.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21、“黑气”在图中出现的位置是( )
A.①B.②C.③D.④
一亿两千多万年前,这里水中鱼虾成群,水龟出没,蛙声阵阵,天空中不时有鸟儿和翼龙滑翔而过。湖岸上体长十几米的蜥脚类恐龙正昂起长长的脖子,漫不经心地吞食高处的树叶;个体较小的食草恐龙在草丛中咀嚼着低矮植物的叶片……一幅“万类竞自由”的景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此文描述的地质年代是( )
A.元古宙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
23、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末期恐龙灭绝B.蕨类植物繁盛C.晚期出现了人类D.蓝藻大爆发
生物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产生,同时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地理环境特点为( )
A.干燥、冷热多变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湿润、森林茂密D.寒冷、冰雪广布
25、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所处的地质年代是( )
A.太古宙末期和元古宙末期B.元古宙末期和古生代末期
C.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D.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
二、综合读图题
26、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是:A________。C________。
(2)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和________轨道之间(填写名称)。
(3)八大行星中,属于巨行星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名称)。
(4)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发现地球以外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包括地球宇宙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按照因果关系把下列序号填在适中的方框中。
①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形成原始的海洋
②日地距离适中
③地球体积、质量适中
④液态水
⑤地球自转公转的周期适中
⑥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⑦适宜的温度
⑧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三、材料分析题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无处不在,“低碳经济”悄然融入百姓生活,下图是某城市太阳能路灯街道景观。
材料二: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图。
材料三: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1)仅从自然条件考虑,比较而言在兰州、贵阳、海口、昆明四个城市中推广太阳能路灯条件最差的是____。
(2)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____向____递减。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影响某地年太阳总辐射量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等因素。
(3)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试分析其原因。
(4)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太阳能路灯”之外,还有哪些?(至少列举两例)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地球已推进至木星附近,说明地球已经穿越了火星轨道,仅从距离考虑,离木星最近的且在木星以外的行星为土星,因此下一个需要穿越的是土星轨道,C错误,D正确;金星轨道和水星轨道都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故排除AB。故选D。
2、答案:C
解析:比邻星是一颗恒星,与其距离适中,能保持适宜的温度,A正确,不符合题意;比邻星作为恒星,性质较为稳定,所以能提供稳定的光照条件,B正确,不符合题意;地球表面的坚硬的岩石圈,不能防止星际物质撞击,地球表面包围的厚厚的大气层,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C错误,符合题意;由于比邻星是一颗恒星,质量较大,周围小天体环绕它运动,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因此其周围宇宙环境较为安全和稳定,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3、答案:C
解析:误入火星大气层的彗星,是属于火星的一部分,不是天体,A错误。地面等待发射的航天器属于地球的一部分,不是天体,B错误。在轨运行的人造卫星,是人造天体,属于天体。C正确。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体,属于地球的一部分,不是天体,D错误。故选C。
4、答案:D
解析:月球、地球构成地月系,地球和太阳等天体构成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河外星系是和银河系同级别的其他天体系统,银河系属于总星系,因此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河外星系;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包含地球。故选D。
5、答案:D
解析:地球上的水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水汽释放并在地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形成液态水“液态水”意指地球有合适的温度并且温度变化不大。地球上昼夜更替周期适中,使得地球上的昼夜气温变化幅度不大,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地球液态水存在的原因之一,故①正确;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使地球有大气存在的原因,故②错误;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关系不大,故③错误;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接受太阳辐射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地球液态水存在的原因之一,故④正确,故D①④正确,ABC错误,故选D。
6、答案:A
解析:根据天体系统可以判断,①为第二级别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②为与银河系同级别的河外星系,③为太阳系,为地月系,如果旅行者1号已飞出太阳系,那么目前其应该在银河系,故选A。BCD错误,故选A。
7、答案:D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①为第二级别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②为与银河系同级别的河外星系,③为太阳系,④为地月系,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答案:C
解析: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上有合适的温度,A有关;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地球拥有大气层,B有关;太阳变化不大,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较稳定,有利于生命的出现和进化,D有关。地球卫星多少与出现生命无关,故选C。
9、答案:D
解析:太阳系的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再结合太阳系八大行星分布规律判断,乙为火星,甲为木星,丙为地球。甲行星(木星)属于巨行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质量体积最大的一颗,D符合题意;木星(甲)不是距日最远的行星,也不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距日最远的、距地球最近的行星分别是海王星、金星,排除AB;太阳系中只有地球有高级生命存在,木星没有,排除C。故选D。
10、答案:B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中的甲为木星,乙为火星,丙为地球,其中木星的体积比地球和火星的体积大得多,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均自西向东公转,因此公转方向相同,B正确;木星,火星以及地球三者的自转周期是不相同的,C错误;由于木星、火星和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不同,因此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不同,加上表面大气密度不同,因此三者表面温度不相同,D错误。故选B。
11、答案:B
解析:读图表可知,水星自转周期为58天左右,地球的自转周期为1天,火星的自转周期大约为一天,金星自转周期为243天,四大行星中自转周期最长的为金星,接近地球的“一年”,故最能体会“度日如年”,B选项正确,排除其它选项。故选B。
12、答案:B
解析: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火星上没有液态水,地球上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选项正确。地球和火星的自转周期都大约为一天,A选项错误。火星距太阳比地球远,表面温度较低,C选项错误。火星上有氧气,只不过含量比较少,火星上还有着大气层,和地球有些类似,故并非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D选项错误。故选B。
13、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月相变化知识可知,五月初三对应的月相是蛾眉月,A正确,上弦月一般对应农历初七、八,B错;满月一般对应农历十五、十六,C错误;凸月一般对应农历十二,十三或二十二,二十三,D错误。所以选A。
14、答案:D
解析:6月12日为初八,第一次出现凸月在十二、十三左右,还需要s天左右,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15、答案:C
解析: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稍低,由于温度低而显得较暗的部分,A正确,不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B正确,不合题意;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稍低的部分,而不是最高的部分,C错误,符合题意;太阳黑子数目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的高峰年,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重要标志,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
16、答案:C
解析:太阳活动对电离层有影响,扰乱无线电短波通信,使无线电短波通信暂时中断,①错误;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与大气碰撞会产生美丽的极光,②正确;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森林破坏,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变暖,此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③错误;太阳活动对磁场有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④正确。故选C。
17、答案:D
解析: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主要能量来源,为生物的生长提供了光和热,为大气循环、水循环提供动力,A、B、C错误;火山喷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与太阳辐射无关,D正确。故选D。
18、答案:D
解析: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A错误;上海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缺乏,B错误,D正确;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但能量分散,C错误。故选D。
19、答案:B
解析: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天气状况、海拔高低、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等,纬度低,太阳高度较大,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海拔高,大气稀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②③④⑤⑥正确,故B正确。太阳辐射量多少、日照强弱是太阳辐射的特点,不会影响太阳辐射,ACD错误。故选B。
20、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因此,图中太阳的外部大气层E、F、G分别代表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B正确,ACD错误。本题应选B。
21、答案:A
解析:由材料“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可知,“黑气”是太阳的光球表面出现一些暗的区域,指的是太阳黑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黑子一般出现在光球层,对应图中①,由此可知A正确,BCD错误。本题应选A。
22、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表是,该地质年代在距今一亿两千多万年前,当时恐龙繁盛,爬行动物盛行,而中生代为爬行动物时代,因此此文描述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3、答案:A
解析:前题分析可知,该时期处于中生代,中生代末期,盛极一时的恐龙和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A符合题意;中生代主要为裸子植物时代,而蕨类植物繁盛时期为古生代,排除B;中生代晚期出现了哺乳动物,在新生代第四纪才出现了人类,排除C;蓝藻大爆发出现在前寒武纪,不在中生代,排除D。故选A。
24、答案:C
解析:煤的形成要有大量的植物。石炭纪、二叠纪气候温暖潮湿、植物茂盛,是地球上重要的成煤期。故C正确,A、B、D错误。
25、答案:C
解析: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所处的地质年代。故C正确,A、B、D错误。
26、答案:(1)水星 地球
(2)火星 木星
(3)木星 土星
(4)⑥ ⑦ ④ ⑧ ② ①
解析:(1)按照距太阳由近及远的距离,太阳系统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A是水星,C是地球。
(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以及图示信息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运行轨道之间。
(3)木星和土星质量、体积较太阳系中其它行星大,称为巨行星。
(4)太阳系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中,A对应⑥。日地距离适中,加上地球自转周期适中,太阳连续日照时间不长,使得地球有适宜的温度,所以E对应②,B对应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从而吸引大气分布在地球外围,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所以D对应⑧。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形成原始的海洋,液态水的存在是生命形成的重要条件,所以F对应①,C对应④。
27、答案:(1)贵阳
(2)低纬 高纬 纬度 地形 天气状况
(3)由于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削弱作用弱;加上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所以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4)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灶。
解析:(1)由题中材料三中的图示信息可以看出,贵阳的数值是90~100千卡/平方厘米,是四个城市中年太阳总辐射量最贫乏的城市,推广太阳能路灯条件最差的是贵阳。
(2)由题中材料二中的图示信息可以看出,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根据所需知识,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包括:纬度位置、天气状况、地势、日照时间等,其中材料二中显示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是纬度,材料三显示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是天气状况和地势的高低。
(3)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空气中水汽含量少,多晴天,日照时间长,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得到的太阳辐射多,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4)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太阳能路灯”之外,还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能电池、太阳灶等。
行星
与日距离(106km)
质量(地球=1)
体积(地球=1)
自转周期(天)
公转周期(年)
水星
57.90
0.06
0.06
58.79
0.24
金星
108.20
0.82
0.86
243.69
0.62
地球
149.60
1.00
100
1.00
1.00
火星
227.90
0.11
0.15
1.03
1.8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