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八一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七中八一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与计算题,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2分)下列物体中质量约为2kg的是( )
A.两个鸡蛋B.一只老母鸡
C.一头大绵羊D.一张课桌
2.(2分)关于教室内涉及到的一些物理量,下列描述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内的温度约为50℃
B.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C.一张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300g
D.老师走路的速度约为10m/s
3.(2分)坐过山车的人看到周围的树木和房屋天旋地转,他选的参照物是( )
A.地面B.过山车C.树木D.房屋
4.(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波和光一样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超声波在医学上能击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
D.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需加装隔音屏障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5.(2分)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2分)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是( )
A.B.
C.D.
7.(2分)如图所示,小柯采用透明玻璃板、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选用的两支蜡烛大小应相同
B.透明玻璃板摆放应该与纸面垂直
C.若把光屏放在B位置,蜡烛的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
D.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效果更好
8.(2分)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深秋,红红的苹果蒙上白霜
B.初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
C.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
D.严冬,静静的池塘结了薄冰
9.(2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晶体熔化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A.B.
C.D.
10.(2分)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时,它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如图中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应为( )
A.a图线B.b图线C.c 图线D.d图线
11.(2分)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
B.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
C.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D.将白色的墙上蒙上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奥运标志的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
12.(2分)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
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D.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13.(2分)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密度比b的大
B.b 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
C.b 物质的密度是a的2倍
D.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14.(2分)“全碳气凝胶”固体材料是我国科学家研制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其坚固耐用程度不亚于高强度的合金材料,能承受1400℃的高温,而密度只有3kg/m3,已知某飞机采用密度为6×103kg/m3的高强度合金材料制造,需要合金1.2×105kg,若采用“全碳气凝胶”代替合金材料,需要“全碳气凝胶”的质量( )
A.6kgB.60kgC.600kgD.6000kg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5.(8分)如图所示,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 ℃和 ℃。图丙的长度为 cm。
16.(4分)如图所示,“神舟十五号”与“天宫一号”运动到相距30m的位置时,开始发送和接收信号,自动控制对接,对接共耗时150s。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是 的,且速度为 m/s。
17.(4分)长笛、箫等乐器,吹奏时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架子鼓、音叉等乐器,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架子鼓时会改变鼓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8.(4分)电影院里的银幕用粗糙的白布制成,表面粗糙,能使照射到上面的光发生 反射,而白色表面可以反射 光,可以使处于屏幕前不同位置的观众都可以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19.(6分)如图是一束光在空气与某种透明物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图中 为法线;反射光线是 ,∠ 为折射角。(入射角和反射角填数字)
20.(4分)夏季校园里鲜花盛开,小刚用照相机将美丽的鲜花拍摄了下来。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若想使鲜花的像更大些,应使镜头 (填“靠近”或“远离”)鲜花。
21.(4分)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密度之比是3:1,体积之比是2:5,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是 。如果甲截去一半,乙截去四分之一,剩下部分密度的比是 。
三、作图与计算题(作图每题2分,计算每题6分,共16分;计算题必须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公式,否则不给分)
22.(2分)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的像,若S发出的一条光线SO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请在图中找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
23.(2分)如图所示,作出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24.(6分)国庆期间,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
(1)如果小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450m的长江大桥,则过桥所需的时间为多少?
(2)小明在高速路某处看到了如图所示的标志牌,用了30min的时间通过了这段限速路段,请你通过计算说明他超速了吗?
25.(6分)一块碑石体积是6m3,为了计算它的质量,取一小块碑石的岩石样品,测出质量为50g,用量筒装水测出它的体积为20cm3,求:
(1)这块碑石的密度是多少?
(2)这块碑石的质量为多少?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26.(10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实验前,应调节凸透镜、蜡烛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3)小明经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乙所示。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 (选填“上”或“下”)调。
(4)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 的实像。(选填“缩小”、“等大”、“放大”)。
(5)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个位置中的 位置。
27.(12分)小阳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在实验室用托盘天平、量筒、细线和水等器材,测量一小块雨花石的密度:
(1)①将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把游码拨到标尺的 处,调节天平平衡。
②将雨花石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并调节平衡螺母,天平恢复平衡时,游码位置和盘中砝码如图甲所示,雨花石的质量为 g。
③在量筒中倒入30mL的水,将雨花石浸没在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乙所示,雨花石体积为 cm3,则雨花石的密度为 kg/m3。
(2)小阳放学回家,看到妈妈炒菜时在用酱油,他忽然想酱油的密度有多大呢?于是按如下实验步骤测量酱油的密度:
①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酱油,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
③把烧杯中的酱油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酱油的体积V;
④酱油密度的表达式ρ酱油= 。这样测出的酱油密度值偏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或者不答的得0分)
28.(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离小孔越近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越大
B.游泳运动员在平静的水面下看到游泳池边的物体可能变矮了
C.蜡烛经凸透镜成像时,当蜡烛靠近透镜,蜡烛的像一定远离透镜
D.小球沿水平方向运动,它在平面镜中的像可能沿竖直方向运动
29.(2分)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多选)30.(2分)点光源S放在固定平面镜MN前,光源S以速度2m/s沿与镜面成60°角的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光源S在镜中的像将( )
A.以2m/s的速度垂直于MN做直线运动
B.以2m/s的速度做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S运动方向的夹角为120°
C.以4m/s的相对速度相对于S做直线运动
D.以2m/s的相对速度相对于S做直线运动
(多选)31.(2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聪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他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当光屏移动到如图所示刻度线处时,在光屏上恰好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向左移动2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B.蜡烛向右移动2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C.蜡烛向右移动10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D.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仍然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多选)32.(2分)如图所示,一底面积为S、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A放置于水平地面上,里面盛有适量的水,水的深度为h0,现将质量为m0底面积为S0的实心金属圆柱体B竖直放入容器A中,圆柱体B沉入容器底,待静止后,上表面恰与水面相平。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金属圆柱体B的高度为
B.金属圆柱体B的体积为
C.金属圆柱体B的密度为
D.容器中水面上升的高度为
二、综合应用题(6题每空1分,共4分;7题共6分)
33.(4分)某研究人员为了探究冰和水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在一定的环境下将1g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请你观察此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冰从﹣4℃上升到0℃时密度将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2)水在 之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3)冬天,当河面结冰时,与冰接触的河水温度是 ℃,较深河底的水温是 ℃。
34.(6分)在兵器工业中,子弹射出的速度是衡量枪械性能的指标之一。有一种运用“旋转法”测子弹速度的方法,如图所示。在电动机转轴上固定两个间距为20cm的薄塑片,电动机以300转/秒匀速转动,枪械正对塑片水平射击,子弹穿越时的阻力不计。对一般步枪测试,子弹在两塑片之间飞行的这段时间内,塑片旋转不超过两圈。现对子弹速度在200m/s以上的某型号步枪进行测试,子弹先后射穿两塑片的弹孔位置如图中A、B.求:
(1)子弹在两塑片之间飞行的这段时间内,塑片可能转过的角度。
(2)子弹在两塑片之间飞行的可能时间。
(3)该型号步枪子弹飞行的速度。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八一学校八年级(上)期末
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2分)下列物体中质量约为2kg的是( )
A.两个鸡蛋B.一只老母鸡
C.一头大绵羊D.一张课桌
【分析】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来判断。
【解答】解:一个鸡蛋质量大约是0.05kg﹣﹣﹣0.1kg,一头大绵羊要在几十kg以上,课桌大约要十几kg,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同学们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质量的估测。
2.(2分)关于教室内涉及到的一些物理量,下列描述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内的温度约为50℃
B.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C.一张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300g
D.老师走路的速度约为10m/s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室温在大约20℃左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教室的门比人高些,大约2m,该选项说法正确;
C、一份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8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老师走路的速度约为1.2m/s,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3.(2分)坐过山车的人看到周围的树木和房屋天旋地转,他选的参照物是( )
A.地面B.过山车C.树木D.房屋
【分析】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
地面、树木和房屋相对于过山车的位置都在发生改变,因此,坐过山车的人看到周围的树木和房屋天旋地是选过山车作参照物的。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是一道基础题。
4.(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波和光一样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超声波在医学上能击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
D.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需加装隔音屏障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3)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4)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解答】解:A、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在不同温度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不同,故B错误;
C、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能击碎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
D、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需加装隔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声学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
5.(2分)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1)小孔成像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倒立的实像,像可能放大可能缩小;
(2)近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发散作用可以使成像后移到视网膜上,远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后,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可以使成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3)白光分解成七色光叫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现象;
(4)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依据对以上知识点的理解来判断此题。
【解答】解:
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故A错误;
B、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可以使像后移到视网膜上,即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故B错误;
C、白光由七色光组成,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偏折角度不同,所以被分解成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C正确;
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简单光现象的理解,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小孔成像、两种反射、色散、近视远视的矫正。
6.(2分)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是( )
A.B.
C.D.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要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同时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解: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D、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所以D错误。
当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而C图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了,所以C错误。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而A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了,所以A错误。
B符合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射和折射光路图的画法,要熟练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内容,同时要特别注意反射角与入射角、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7.(2分)如图所示,小柯采用透明玻璃板、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选用的两支蜡烛大小应相同
B.透明玻璃板摆放应该与纸面垂直
C.若把光屏放在B位置,蜡烛的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
D.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效果更好
【分析】(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2)在实验中必须将玻璃板竖直摆放,才能确保蜡烛与像完全重合,才能使实验达到效果;
(3)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4)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成像的物体和环境对比度越大,成像物体越亮,像越清晰。
【解答】解:A、实验中选用两根相同的蜡烛A和B,目的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说法正确;
B、在实验中必须将玻璃板竖直摆放,才能确保蜡烛与像完全重合,才能使实验达到效果;说法正确;
C、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光屏放在虚像的位置上,光屏上不会承接到平面镜成的像。说法错误;
D、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烛焰是成像物体,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的对比度降低,成像不太清晰。故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效果更好,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跟平面镜大小和物体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没有关系。
(2)用光屏是否能承接到像,是区别实像和虚像的重要方法。
8.(2分)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深秋,红红的苹果蒙上白霜
B.初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
C.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
D.严冬,静静的池塘结了薄冰
【分析】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解答】解:A、深秋,红红的苹果蒙上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过程,不符合题意;
B、初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过程,熔化吸热,符合题意;
C、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过程,液化放热,不符合题意;
D、严冬,静静的池塘结了薄冰,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过程,凝固放热,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属于热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9.(2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晶体熔化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A.B.
C.D.
【分析】①熔化图象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若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的熔化图象,否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象。
②凝固图象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若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的凝固图象,否则为非晶体的凝固图象。
【解答】解:A、整个过程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上升,所以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整个过程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C符合题意;
D、图中该物质的温度随着时间的增长先升高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时就不再变化了,可能是某液体的沸腾图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晶体、非晶体熔化或凝固图象的分析,首先根据温度的变化趋势判断出熔化或凝固图象,然后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判断。
10.(2分)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时,它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如图中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应为( )
A.a图线B.b图线C.c 图线D.d图线
【分析】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沸点与气压有关,同种物质气压不变,沸点不变。
【解答】解:由题可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所以水的沸点是不变的,但是b、d表示沸点都变了,所以BD错误。
但由于水的质量变大,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温度升高的比较慢,所以,A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解决本题要抓住一种液体的沸点,只于气压有关,与液体的质量大小无关,但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变小。
11.(2分)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
B.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
C.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D.将白色的墙上蒙上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奥运标志的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
【分析】(1)投影仪的成像原理: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漫反射使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解答】解:AB、因为凸透镜的焦距f=10cm,所以发白光的手电筒上透明奥运五环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满足10cm<u<20cm,才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且五环胶片应倒立在凸透镜前,故A错误,B正确;
C、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故C正确;
D、不透明的物体是什么颜色将反射什么颜色的光,若反射的是白光之外的其它颜色,将显示黑色,所以将白色的墙上蒙上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奥运标志的像中五环红色的地方显示红色,黄、蓝、绿、黑的地方显示黑色,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光的反射现象以及物体的颜色在生活中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12.(2分)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
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D.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分析】利用密度公式分析;
制作不同的物体选用密度不同的材料,主要是根据物体的用途来决定的。
【解答】解:A、根据ρ=可知,1kg冰与1kg水,质量相同时,冰的体积大,故密度小,故该选项错误;
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质量不变,体积变小,故密度变大,故该选项正确;
C、自行车的体积一定,由m=ρV可知,材料的密度越小,自行车的质量越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小的材料制造,故该选项错误;
D、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故该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要学会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13.(2分)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密度比b的大
B.b 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
C.b 物质的密度是a的2倍
D.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分析】(1)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从图象中找出一组对应的数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ρ=求出a、b物质的密度;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密度大小与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
【解答】解:
由图象可知,当Va=Vb=2×10﹣3m3时,ma=1kg,mb=4kg,
则a、b的密度分别为:
ρa===0.5×103kg/m3,
ρb===2×103kg/m3,
所以ρa<ρb,即a物质的密度最小,且b物质的密度是a物质密度的4倍,故AC错误,B正确;
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所以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密度计算和密度及其特性的理解,考查了学生根据物理知识分析图象的能力,这类题在试题中经常出现,一定要掌握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注意图象中的单位。
14.(2分)“全碳气凝胶”固体材料是我国科学家研制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其坚固耐用程度不亚于高强度的合金材料,能承受1400℃的高温,而密度只有3kg/m3,已知某飞机采用密度为6×103kg/m3的高强度合金材料制造,需要合金1.2×105kg,若采用“全碳气凝胶”代替合金材料,需要“全碳气凝胶”的质量( )
A.6kgB.60kgC.600kgD.6000kg
【分析】采用“全碳气凝胶”代替合金材料时,所需“全碳气凝胶”的体积和合金材料的体积相等,据此利用密度公式得出等式即可求出所测“全碳气凝胶”的质量。
【解答】解:因采用“全碳气凝胶”代替合金材料时,所需“全碳气凝胶”的体积和合金材料的体积相等,
所以,由ρ=可得,
V=,即=,
解得:m胶=60kg。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知道合金的体积与气凝胶的体积相等是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5.(8分)如图所示,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热胀冷缩 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 36.7 ℃和 ﹣3 ℃。图丙的长度为 3.02 cm。
【分析】(1)常用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读取温度计或体温计的示数时,首先要明确它们的分度值,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
(3)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1)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甲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图中显示的温度是36.7℃;由图可知,乙温度计最小刻度为1℃,示数在零度是﹣3℃;
(3)如图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木块左端对准3.50cm,右端对准6.52cm,木块的长度l=6.52cm﹣3.50cm=3.02cm。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36.7;﹣3;3.0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温度计的原理,以及温度计的读数和长度的测量,是一道基础题。
16.(4分)如图所示,“神舟十五号”与“天宫一号”运动到相距30m的位置时,开始发送和接收信号,自动控制对接,对接共耗时150s。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是 运动 的,且速度为 0.2 m/s。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得速度,这就是两者的相对速度。
【解答】解: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相对于“天宫一号”位置发生了改变,因此是运动的;
速度为:v===0.2m/s。
故答案为:运动;0.2。
【点评】此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判断以及速度的计算,在选定参照物时,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存在位置的变化,那么被研究物体就是运动的,反之则静止。
17.(4分)长笛、箫等乐器,吹奏时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 音调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架子鼓、音叉等乐器,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架子鼓时会改变鼓声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长笛、箫等乐器,吹奏时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长度,长度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大),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架子鼓、音叉等乐器,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架子鼓时,鼓面的振动幅度是不同的,所以响度是不同的。
故答案为:音调;响度。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多个知识点,运用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特征知识可解答此题。
18.(4分)电影院里的银幕用粗糙的白布制成,表面粗糙,能使照射到上面的光发生 漫 反射,而白色表面可以反射 各种颜色的 光,可以使处于屏幕前不同位置的观众都可以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表面粗糙的反射面,光线射到反射面上时,反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②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颜色的色光。
【解答】解:电影银幕是用粗糙白布制成的。是为了让光线射到上面发生漫反射,让各个地方的人都能看到画面或者黑板上的字;银幕做成白色,因为白色能反射各种颜色的光,故不同位置的观众都可以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故答案为:漫;各种颜色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漫反射的特点,以及物体的颜色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19.(6分)如图是一束光在空气与某种透明物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图中 AE 为法线;反射光线是 OD ,∠ 1 为折射角。(入射角和反射角填数字)
【分析】首先找出水平方向的直线和竖直方向的直线,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突破口从图中找到相等的两个角,然后即可确定法线,再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判断出入射角和反射角。
【解答】解:(1)由图可知,水平方向的直线是AE,竖直方向的直线CG,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观察图中可知∠4=∠5,可知这两个角有一个是反射角,则AE就是法线,CG就是界面;
(2)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可判断OB为折射光线,OD为反射光线,根据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确定,∠5是入射角,∠4是反射角,∠1为折射角。
故答案为:AE;OD;1。
【点评】(1)解决此类问题,首先根据两角相等确定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从而确定法线;
(2)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且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也是分居法线两侧,但在两种不同介质中,确定折射光线,其余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0.(4分)夏季校园里鲜花盛开,小刚用照相机将美丽的鲜花拍摄了下来。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 会聚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若想使鲜花的像更大些,应使镜头 靠近 (填“靠近”或“远离”)鲜花。
【分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上。
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
【解答】解:因为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因此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会聚作用。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所照景物放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在底片上成缩小的实像;
由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若要把鲜花的像拍得更大一些,则应使照相机镜头靠近鲜花。
故答案为:会聚;靠近。
【点评】凸透镜成像的成像规律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基础内容,一定要熟练掌握。
21.(4分)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密度之比是3:1,体积之比是2:5,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是 6:5 。如果甲截去一半,乙截去四分之一,剩下部分密度的比是 3:1 。
【分析】(1)知道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体积之比,利用密度公式求物体的质量之比;
(2)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但是,密度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解答】解:(1)∵ρ=
∴m=ρv
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密度之比是3:1,体积之比是2:5,
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是==×=×=。
(2)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其大小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和质量无关,剩余甲、乙物体的密度之比仍为3:1。
故答案为:6:5;3:1。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简单应用,已知质量m、体积V、密度ρ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灵活选用公式,推导时要防止因颠倒而出错。
三、作图与计算题(作图每题2分,计算每题6分,共16分;计算题必须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公式,否则不给分)
22.(2分)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的像,若S发出的一条光线SO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请在图中找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首先作出像点S′的物点S,连接P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画出入射光线SO。
【解答】解:作出像点S′的物点S,连接P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再连接SO,画上箭头,如下图所示:
【点评】注意平面镜成像的基本特点是物像关于平面镜的轴对称;所有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要过像点。
23.(2分)如图所示,作出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分析】仔细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根据凹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
【解答】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如下图所示:
【点评】凹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
24.(6分)国庆期间,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
(1)如果小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450m的长江大桥,则过桥所需的时间为多少?
(2)小明在高速路某处看到了如图所示的标志牌,用了30min的时间通过了这段限速路段,请你通过计算说明他超速了吗?
【分析】(1)已知速度与路程,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时间。
(2)由交通标志牌求出速度与路程,由速度公式求出汽车的行驶时间,然后答题。
【解答】解:(1)汽车的速度:
v=36km/h=36×=10m/s,
由速度公式v=可知时间:
t===45s;
(2)由图示交通标志牌可知,此路程限速80km/h,
此处距长寿的路程为60km,由速度公式v=可知此处到长寿的最短时间:
t最短===0.75h=45min>30min,
汽车超速了;
答:(1)过桥所需的时间为45s;
(2)汽车超速了。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汽车的行驶时间、判断汽车是否超速,知道交通标志牌的含义、应用速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25.(6分)一块碑石体积是6m3,为了计算它的质量,取一小块碑石的岩石样品,测出质量为50g,用量筒装水测出它的体积为20cm3,求:
(1)这块碑石的密度是多少?
(2)这块碑石的质量为多少?
【分析】(1)已知质量与体积,由密度公式可以求出碑石的密度;
(2)求出了碑石的密度,知道碑石的体积,由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碑石的质量。
【解答】解:(1)碑石的密度:
ρ===2.5g/cm3=2.5×103kg/m3;
(2)由ρ=得,
碑石的质量:
m′=ρV′=2.5×103kg/m3×6m3=1.5×104kg;
答:(1)这块碑石的密度是2.5×103kg/m3。
(2)这块碑石的质量为1.5×104kg。
【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熟练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26.(10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5.0 cm。
(2)实验前,应调节凸透镜、蜡烛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
(3)小明经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乙所示。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 上 (选填“上”或“下”)调。
(4)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 缩小 的实像。(选填“缩小”、“等大”、“放大”)。
(5)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个位置中的 C 位置。
【分析】(1)从凸透镜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叫焦距;
(2)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应先调节“三心同高”;
(3)根据调节要求,观察图乙中的情形,确定调节方向;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
(5)当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解答】解:(1)由图知,焦点距离光心60.0cm﹣45.0cm=15.0cm,所以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5.0cm;
(2)实验前,应调节凸透镜、蜡烛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读图可知,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上调节,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4)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物距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满足2f>v>f,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右移动,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5)若想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应在左侧的C点。
故答案为:(1)15.0;(2)同一高度;(3)上;(4)缩小;(5)C。
【点评】本题通过探究实验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要求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都要熟悉;实验过程中,光屏上不能正常成像,或成像不清晰,或成像不在光屏中央,能分析出原因。
27.(12分)小阳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在实验室用托盘天平、量筒、细线和水等器材,测量一小块雨花石的密度:
(1)①将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把游码拨到标尺的 零刻度线 处,调节天平平衡。
②将雨花石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并调节平衡螺母,天平恢复平衡时,游码位置和盘中砝码如图甲所示,雨花石的质量为 27.4 g。
③在量筒中倒入30mL的水,将雨花石浸没在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乙所示,雨花石体积为 10 cm3,则雨花石的密度为 2.74×103 kg/m3。
(2)小阳放学回家,看到妈妈炒菜时在用酱油,他忽然想酱油的密度有多大呢?于是按如下实验步骤测量酱油的密度:
①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酱油,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
③把烧杯中的酱油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酱油的体积V;
④酱油密度的表达式ρ酱油= 。这样测出的酱油密度值偏 大 。
【分析】(1)①将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把游码拨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天平平衡;
②天平平衡时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部或凸液面的顶部相平,读数前要看清量筒的分度值,要注意量筒的零刻度在量筒的最下方;
直接根据密度公式即可求出雨花石的密度;
(2)酱油的质量=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空烧杯的质量,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酱油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ρ=表示;
由于烧杯内壁粘有酱油,测得的酱油体积V偏小,但质量准确,所以密度变大。
【解答】解:(1)①将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把游码拨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天平平衡。
②雨花石的质量m′=20g+5g+2.4g=27.4g,
③由图乙可知,量筒中液体的凹液面的底部与40mL刻度线相平,所以雨花石的体积:V′=40mL﹣30mL=10mL=10cm3;
雨花石的密度:ρ===2.74g/cm3=2.74×103kg/m3。
(2)空烧杯的质量m1,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m2,则酱油的质量为m=m2﹣m1;
酱油的密度ρ酱油==;
烧杯中的酱油倒入量筒中时,由于烧杯内壁粘有少量酱油,测量出的酱油体积V偏小,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密度偏大。
故答案为:(1)①零刻度线;②27.4;③10;2.74×103;(2);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固体、液体密度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与读数、量筒的读数、误差分析,是一道综合题,难度不大。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或者不答的得0分)
28.(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离小孔越近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越大
B.游泳运动员在平静的水面下看到游泳池边的物体可能变矮了
C.蜡烛经凸透镜成像时,当蜡烛靠近透镜,蜡烛的像一定远离透镜
D.小球沿水平方向运动,它在平面镜中的像可能沿竖直方向运动
【分析】(1)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通过小孔所成的是一个倒立的实像,且小孔所成的像不仅与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还与物距有关;
(2)从水面上能看到水面下有一静止的物体,根据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要想从水面上照亮物体,应正对着水面下的物体射。
(3)物距减小,像距变大;
(4)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且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
A、小孔成像的实验中所成的像是倒立实像,且小孔所成的像不仅与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与成像的屏离小孔的越近也有关,故A错误;
B、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看去,看到是物体的虚像,虚像在物体的上方,因此在水面下的游泳者看到的物体与实际的物体相比偏高,故B错误;
C、蜡烛经凸透镜成实像时,当蜡烛靠近透镜,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当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像距也减小,故C错误;
D、平面镜以与水平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面上O点,如图,一个小球以一定速度沿桌面向点O匀速滚去,此时所成的像的情况如图所示,
则小球的像可以在竖直方向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小孔成像、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等知识点,属于基础知识。
29.(2分)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分析】晶体的熔化和液体的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解答】解:AB、甲、乙两种物质不能确定其本身的状态,不知道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是熔点还是沸点,故AB错误;
C、甲物质在4﹣6min内,温度升高,一定持续吸收热量,故C正确;
D、由于不能确定图象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乙物质在6﹣10min内的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通过图象分析考查了学生从图象中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
(多选)30.(2分)点光源S放在固定平面镜MN前,光源S以速度2m/s沿与镜面成60°角的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光源S在镜中的像将( )
A.以2m/s的速度垂直于MN做直线运动
B.以2m/s的速度做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S运动方向的夹角为120°
C.以4m/s的相对速度相对于S做直线运动
D.以2m/s的相对速度相对于S做直线运动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由此可知物接近镜面的速度等于像接近镜面的速度。
【解答】解:点光源S的像S′与S对称于平面镜,当光源S以速度为2m/s沿与镜面成60°的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知,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像靠近镜面的速度也为2m/s,且方向是与镜面成60°向下的,所以以2m/s的速度做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S运动方向的夹角为120°;
如图所示:
由几何定理知,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假设S点到平面镜的长SB=2,则BC=1,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S点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SC=,因为光源S以速度2m/s沿与镜面成60°角的方向向右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发光点S接近镜面的速度为m/s,而像点接近镜面的速度也是,所以S与像点接近的速度是v=2m/s。
故选:BD。
【点评】这是一道物理与数学综合题,此题的难度在于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求出S点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学科综合能力。
(多选)31.(2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聪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他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当光屏移动到如图所示刻度线处时,在光屏上恰好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向左移动2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B.蜡烛向右移动2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C.蜡烛向右移动10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D.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仍然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v<2f,利用其可制成照相机;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利用其可制成幻灯机或投影仪;
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利用其可制成放大镜;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向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光的折射时光路具有可逆性。
【解答】解:A、蜡烛向左移动2cm,则物距增大,像距应该减小,所以光屏应向左移动,故A错误;
B、蜡烛向右移动2cm,物距减小,此时像距要增大,成的像也增大,光屏应向右移动,故B正确;
C、蜡烛向右移动10cm,此时物距为5cm,小于焦距,此时成虚像,所以不能在光屏上成像,故C错误;
D、把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由于光折射时光路具有可逆性,物距和像距交换仍能成清晰的像,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实验注意事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熟悉实验、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多选)32.(2分)如图所示,一底面积为S、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A放置于水平地面上,里面盛有适量的水,水的深度为h0,现将质量为m0底面积为S0的实心金属圆柱体B竖直放入容器A中,圆柱体B沉入容器底,待静止后,上表面恰与水面相平。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金属圆柱体B的高度为
B.金属圆柱体B的体积为
C.金属圆柱体B的密度为
D.容器中水面上升的高度为
【分析】(1)已知水的体积不变,Sh0=(S﹣S0)h可求金属圆柱体B的高度;
(2)圆柱体的体积等于高乘以底面积;
(3)由密度公式ρ=可求;
(4)水面上升的高度等于h﹣h0可求。
【解答】解:
A、由题意可知,放入圆柱体B后水没有溢出,且圆柱体B沉入容器底,待静止后,上表面恰与水面相平,
设圆柱体B的高度为h,因水的体积前后不变,故有V水=Sh0=(S﹣S0)h,
则金属圆柱体B的高度:h=,故A正确;
B、金属圆柱体B的体积:
V=S0h=,故B错误;
C、金属圆柱体B的密度:
ρ===,故C正确;
D、水面上升的高度:
Δh=h﹣h0=﹣h0=﹣=,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是一道综合题。
二、综合应用题(6题每空1分,共4分;7题共6分)
33.(4分)某研究人员为了探究冰和水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在一定的环境下将1g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请你观察此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冰从﹣4℃上升到0℃时密度将 减小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2)水在 0℃~4℃ 之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3)冬天,当河面结冰时,与冰接触的河水温度是 0 ℃,较深河底的水温是 4 ℃。
【分析】(1)从平滑的直线可以看出“﹣4℃上升到0℃时”直线在不断上升,说明体积在不断增大,而质量不变,再由密度公式即可得出密度的变化情况。
(2)从平滑的曲线可以看出“水从0℃上升到4℃时的体积变小”这段温度内,曲线呈下降趋势,从而可知体积在不断减小,而质量不变,再由密度公式即可得出密度的变化情况。
(3)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当河面结冰时,冰接触的河水温度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也为0℃,从曲线可看出曲线的最低处即为较深河底的水温。
【解答】解:(1)从平滑的直线可知“﹣4℃到0℃时”直线呈上升趋势,则体积在不断增大,
再由ρ=可知,m不变,V增大,则ρ减小。
(2)从平滑的曲线可以看出“水从0℃上升到4℃时的体积变小”这段温度内,曲线呈下降趋势,从而可知体积在不断减小,再由ρ=可知,m不变,V减小,则ρ增大,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3)因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当河面结冰时,冰接触的河水温度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密度最大的水在最下面,且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所以较深河底的水温是4℃。
故答案为:(1)减小;(2)0℃~4℃;(3)0;4。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密度的计算这一知识点,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34.(6分)在兵器工业中,子弹射出的速度是衡量枪械性能的指标之一。有一种运用“旋转法”测子弹速度的方法,如图所示。在电动机转轴上固定两个间距为20cm的薄塑片,电动机以300转/秒匀速转动,枪械正对塑片水平射击,子弹穿越时的阻力不计。对一般步枪测试,子弹在两塑片之间飞行的这段时间内,塑片旋转不超过两圈。现对子弹速度在200m/s以上的某型号步枪进行测试,子弹先后射穿两塑片的弹孔位置如图中A、B.求:
(1)子弹在两塑片之间飞行的这段时间内,塑片可能转过的角度。
(2)子弹在两塑片之间飞行的可能时间。
(3)该型号步枪子弹飞行的速度。
【分析】(1)根据公式t=算出子弹在两塑料片间飞行的时间,再根据时间和电动机的转速分析出电动机转过的圈数,从而确定塑片转过度数;
(2)子弹在两塑片间飞行的时间与塑片转过60°的时间相等;
(3)该型号步枪子弹飞行的路程s=20cm=0.2m,时间为t,用公式v=算出子弹飞行的速度。
【解答】解:(1)设子弹的速度取最小为200m/s
子弹穿过两个塑片的时间t===0.001s
电动机转过的圈数n=300r/s×0.001s=0.3r,
因为子弹速度取最低速度200m/s是0.3圈,实际速度是大于200m/s,所以比0.3圈还少,从图上看转了60度,应该是圈;
(2)电动机转过60°的时间为t′=×=s
子弹在两塑片之间飞行的时间t=t′=s=5.56×10﹣4s
(3)该型号步枪子弹飞行的速度v===360m/s。
答:(1)子弹在两塑片之间飞行的这段时间内,塑片转过的角度60°。
(2)子弹在两塑片之间飞行的时间为5.56×10﹣4s。
(3)该型号步枪子弹飞行的速度为360m/s。
【点评】这种运用“旋转法”测子弹速度的方法,联系点是塑片转过60°的时间与子弹在两塑片间飞行的时间相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