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2年暑期上映了一部中国科幻片《独行月球》,下图为该片剧照,讲述人类为抵御小行星的撞击,拯救地球,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计划。陨石提前来袭,全员紧急撤离时,维修工独孤月因为意外,错过了领队马蓝星的撤离通知,一个人落在了月球。不料月盾计划失败,独孤月成为了“宇宙最后的人类”,开始了他在月球上破罐子破摔的生活……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A. 天空中飘动的云朵
B. 2021年8月12日天空中出现的英仙座流星雨
C. 遨游在太空中的“嫦娥二号”
D. 2021年9月17日,成功返回地球的神舟十二号
2. 月球表面上坑坑洼洼,有很多峡谷,电影中也出现了很多次主角掉入大坑中的镜头。这些坑洼其实主要是( )
A. 月球上的湖泊B. 月球上人类活动的遗迹
C. 月球上的山脉D. 月球表面的陨石坑
3. 独孤月在月球生活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①昼夜现象②电闪雷鸣③朝霞、晚霞④日食、月食⑤行走如跳远
A. ①②B. ③④C. ④⑤D. ①⑤
【答案】1. C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称为天体。判断依据是必须要独立存在于宇宙中,有独立的运行轨道,据此遨游在太空中的“嫦娥二号”属于人造天体,符合题意,C正确;天空中飘动的云朵、成功返回地球的神舟十二号都属于地球的一部分,不能单独成为天体,故排除AD;流星雨是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形成的燃烧产生的光亮现象,不是物质组成,不属于天体,B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月亮表面上坑坑洼洼的是环形山。“环形山”通常指碗状凹坑结构的坑。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圆形凹坑,称为“月坑”,大多数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陨星撞击是形成月坑的主要原因。在星际空间游荡的石块——陨星体——遇上了月球后,受月球引力吸引撞向月球,由于月球表面没有大气,陨星体可以长驱直入,毫无阻拦地冲向月面。在陨星和月面撞击的瞬间,巨大的动能转化成热能,温度急剧升高,引起爆炸,从而形成坑穴,而且坑穴的范围比撞击它的陨星要大得多。由以上分析可知,月球表面上坑坑洼洼主要是月球表面的陨石坑,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
【3题详解】
月球是一个自身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月球只有一半面向太阳,向阳的半球形成白天,为昼半球;背阳的半球形成黑夜,为夜半球,形成昼夜现象,故①正确。雷电是发生在大气层中的声、光、电并发的一种物理现象,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因此不会有电闪雷鸣的现象,②错误。霞是因为日出和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当空气中的尘埃等杂质越多时,色彩越显著,而月球没有大气层,所以没有这个现象,③错误。日食现象是月球处在太阳与地球的中间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一部分光从而导致了日食现象;月食是因为月球所发出的光是反射太阳的,又因为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所以出现了月食,所以在月球上看不到月食,④错误。因为月球的质量太轻,导致月球的引力不足,引力大约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在月球上行走如跳远,⑤正确。故①⑤正确,故选D。
【点睛】天体的判断依据“三看”:一是看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二看它是不是天体的一部分;三看有没有独立的运行轨道,否则不是天体。
紫外线指数能用来度量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紫外线对人类皮肤的可能损伤程度。世界气象组织将其划分为5个等级:0~2为低,3~5为中等,6~7为较高,8~10为高,11及其以上为极高。下图为我国某月部分城市紫外线指数的预报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由图可知( )
①该月份昆明降水较少②紫外线增强会导致农业减产
③该月份海口居民出行需常带雨伞④紫外线增强可抑制全球气候变暖
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
5. 影响该月拉萨和广州紫外线指数等级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纬度因素②水汽和尘埃③天气因素④人类活动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4. B 5. B
【解析】
【4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紫外线指数越高说明晴天越多,反之说明晴天少,雨天多。由图可知,该月份昆明的紫外线指数很高,说明晴天多,降水少,①正确;紫外线增强会使人皮肤损伤,对农业减产影响不大,②错误;该月份海口的紫外线指数为0,可推知此时海口地区降雨天气多,居民出行需要带雨伞,③正确;紫外线增强,可促进大气热量的吸收,加强全球气候变暖,④错误。故①③正确,故选B。
【5题详解】
由图可知,拉萨紫外线指数最高,是由于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空气中的水汽和尘埃少,且晴天多,太阳辐射强;而广州紫外线指数较低,是由于海拔低,大气层厚,空气中的水汽和尘埃多,同时由于阴雨天气多,晴天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据以上分析可知,大气中的水汽和尘埃以及天气状况直接影响紫外线指数,故②③正确;一般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紫外线指数越高,而拉萨纬度较广州高,但紫外线指数高,说明纬度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①错误;人类活动主要是通过氯氟烃等物质的排放从整体上破坏臭氧层,尤其是两极地区的臭氧层,④错误。故选B。
【点睛】由材料中紫外线指数概念可获得信息:紫外线指数越高,说明晴天越多,反之说明晴天少,阴雨天多。
2022年4月26日,湖北省恩施州一工地施工人员在1200m高山上的石块中发现了震旦角石。震旦角石外形似竹笋,属无脊椎软体动物,距今或超4.4亿年。在“竹笋”的根部,是角石的软体部分,但软体易腐烂难形成化石,专家据其现生的亲戚鹦鹉螺推测,它有一对大眼睛,还有一堆触手。下图示意震旦角石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推测震旦角石生活的环境是( )
A. 茂密的森林B. 连绵的山脉C. 温暖的浅海D. 湿冷的沼泽
7. 与震旦角石生活在同一时代的生物最可能是( )
A. 蓝细菌B. 三叶虫C. 裸子植物D. 哺乳动物
【答案】6. C 7. B
【解析】
【6题详解】
据材料分析可知,震旦角石属无脊椎软体动物,专家据其亲戚鹦鹉螺推测,它有一对大眼睛,还有一堆触手,可知震旦角石最可能生活在温暖的浅海里。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生存环境为温暖的浅海,ABD错误,C正确。故选C。
【7题详解】
据材料分析可知,震旦角石距今或超4.4亿年说明震旦角石大致生活在古生代的奥陶纪,三叶虫是生活在古生代的生物,蓝细菌生活在前寒武纪,裸子植物生活在中生代,哺乳动物生活在新生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甲、乙、丙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其名称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是岩石圈B. 乙位于上地幔C. 丙是地核D. 丙是古登堡界面
9. 到目前为止,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通过( )
A. 地质钻探B. 研究地震波C. 地层和化石D. 实验室分析
10.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2年9月20日18时23分左右在四川甘孜州巴塘县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里的鱼,都会感到( )
A.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B. 先左右摇摆,后上下颠簸
C. P(纵)波,上下颠簸D. S(横)波,左右摇摆
【答案】8. B 9. B 10. C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故其为地壳,A错误;乙与丙的界面位于100km附近,故该界面为软流层顶部,由此可知,乙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B正确;丙也属于上地幔,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因为人类目前的钻探技术只能钻探到地下浅层,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主要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变化来判断,故A错误,B正确;地层和化石可以研究地表形态的变化过程,但地层和化石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地下浅层,故与题意不符,C错误;实验室分析需要试验对象,地球内部尤其是地核人类难以深入,无法取得试验对象,故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三态中传播,其传播速度快于横波,因而三者都会感到纵波(P波),上下颠簸,但飞鸟和池塘里的鱼无法感受到横波(S波),故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地震波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舱在距地面高度约120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向上跃出大气层。之后,返回舱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距地表50km的高度返回舱与大气层激烈摩擦。下图为“嫦娥五号”返回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嫦娥五号”初次进入大气层进行减速时位于( )
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高层大气
12. “嫦娥五号”返回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 甲—乙段出现雷雨天气B. 乙—丙段出现了臭氧层
C. 丙—丁段有利于高空飞行D. 丁—戊段大气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
【答案】11. D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从地面至约12千米高度为对流层,12千米至50千米高度为平流层,50千米以上为高层大气。“嫦娥五号”在距地表120km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该层位于高层大气,D正确,AB错误;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乙段位于60km以上,属于高层大气,没有雷雨天气,A错误;乙—丙段位于60km以上,属于高层大气,臭氧层位于平流层,B错误;丙—丁段从高层大气进入平流层,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能见度好,利于高空飞行,C错误;丁—戊段在10km以下,属于对流层,大气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D正确。故选D。
【点睛】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高层大气的特点:气体稀薄,具有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大多数人造天体也在此层运行。
《长津湖》以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中国志愿军连队在极度严酷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为长津湖战役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感人的历史故事。在长津湖战役中,80师239团3营6连200多名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冻死在阵地上,这就是令美军敬畏的“冰雕连”!人们在冰雕连找到了战士宋阿毛写的一张薄薄的纸条:“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解放军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能够反映狼林山脉与长津湖水库夜间大气热力环流模式有( )
A. abB. adC. bcD. bd
14. 由于风力较强,该河谷上空云层较薄。云层薄使得夜间气温极低,其原理是( )
A. 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少B. 射向宇宙的大气辐射多
C. 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多D. 夜间的大气逆辐射较弱
【答案】13. B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晚上,狼林山脉与长津湖水库共同降温,陆地降温快,陆地温度比水库低,此时陆地为高压,水库为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水库,故为“陆风”,由此可知b错误、d正确;夜晚,气温逐渐下降,山坡(狼林山脉)的温度下降更快,空气沿山坡下沉,空气流向山谷(长津湖水库),形成“山风”,风向为山顶吹向谷底,河谷中间盛行上升气流,由此可知a正确、c错误。故ad图符合题意,故选B。
【14题详解】
夜间无太阳辐射,A错误;大气辐射较弱,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也不多,B错误;由于云层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少,C错误;夜间,云层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较弱,返回地面的大气逆辐射也较弱,从而造成保温效应差,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海陆风”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海边,存在于海洋和陆地之间的风,其实海陆风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沿海地区,在较为广阔的陆地和水域之间,都有类似的现象。湖陆风的形成是由于湖水(水域)和陆地的比热不同,湖水比热大,升温和降温都较慢,而陆地比热小,升温和降温都较快。白天,陆地和湖泊或水库共同升温,陆地比热小,升温快,陆地温度比湖泊高,在近地面陆地上形成低压,而湖泊上形成高压,风从湖泊吹向陆地,称为“湖风”。晚上,陆地和湖泊共同降温,陆地降温快,陆地温度比湖泊低,此时陆地为高压,湖泊为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湖泊,称为“陆风”。
节能建筑是指冬暖夏凉,通风日照合理,从能源使用上耗电、耗气更少,还能隔音降噪的建筑。下图示意拉萨某地节能房(图中甲、乙、丙、丁为可控开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白天,节能房中鹅卵石可以( )
A. 减弱①B. 减弱⑤C. 增强④D. 增强①
16. 该建筑双层玻璃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目的是( )
A. 雨季及时排水B. 充分利用太阳能C. 减弱噪音干扰D. 降低光污染危害
【答案】15. C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白天时,太阳光可以透过双层玻璃,使鹅卵石升温,由于鹅卵石比热容较小,升温快,因此辐射较强,增强了地面辐射即箭头④,C正确;无法影响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即箭头①,AD错误;大气辐射受大气温度影响,不能减弱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还受大气云层状况等影响,也没有减弱大气逆辐射即箭头⑤,B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该建筑双层玻璃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分增加接受太阳辐射的面积,与太阳光线的夹角更大,增强节能房的温室效应、充分利用太阳能,B正确;排水、减弱噪音、降低光污染都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CD。故选B。
【点睛】光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第一方面是太阳辐射与地面的夹角的大小,第二方面是大气对于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强弱,第三方面是日照时间的长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26日电,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随着“雪龙”船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顺利完成。这次南极考察由“雪龙”船和“雪龙2”船共同执行考察任务,“雪龙2”船于2022年4月20日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行程3.1万余海里,“雪龙”船于2022年4月26日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行程3.3万余海里。下图为“雪龙2”号去程路线图(上海—中山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雪龙2”号经过的海域中,海水盐度最高的是( )
A. 上海沿海B. 新西兰沿海C. 澳大利亚东北海域D. 中山站沿海
18. 从上海至中山站航线所经历的海域,“雪龙2”号吃水深度的变化大致是( )
A. 变深B. 变浅C. 先变浅后变深D. 先变深后变浅
【答案】17. C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水表层盐度的变化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域向南北两侧递减,澳大利亚东北海域位于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较高;上海沿海、新西兰沿海、中山站沿海海域都不是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低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8题详解】
在载重不变的情况下,船只的吃水深度与海水密度大小有关,密度越大,海水浮力越大,吃水越浅,反之,越深。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海水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从上海至中山站航线所经历的海域,密度先减小,吃水深度变深,经赤道后密度变大,吃水深度变浅,故船只的吃水深度是先变深,后变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海水温度大体上自赤道向两极海域递减;盐度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的高低纬度递减,呈现双峰值;海水的密度大致与水温呈负相关,自赤道向两极海域递增。
阅读下列描述波浪的文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②其杭人有一等无赖不惜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伺潮出海门。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或有手脚执五小旗浮潮头而戏弄。
——《梦粱录》
19. ①描述的是( )
A. 海浪B. 潮汐C. 洋流D. 风暴潮
20. 引起②描述的海水运动的主要力量来源是( )
A. 风B. 太阳辐射C. 月球和太阳的引力D. 海底地震
【答案】19. A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水何澹澹”是拍岸浪,“洪波涌起”是风力引起的波浪。因此①描述的是海浪,选A。
【20题详解】
“杭人”指“杭州人”,描述的是钱塘潮景观,引起潮汐的引潮力主要是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风和太阳辐射都不是其主要的力量来源,海底地震不是引起钱塘江大潮的原因。因此选C。
【点睛】钱塘潮指发生在钱塘江流域,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使海洋水面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的潮汐现象。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百岁兰,沙漠地区的裸子植物,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其特征是茎较短,一生只长两片叶,叶片长、宽、厚。叶上多气孔,且夜间张开,根极长,人工栽培十分困难。国际植物学把它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下列对百岁兰特征形成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
A. 地下水埋藏深,根系发达B. 太阳辐射弱,叶片厚
C. 动物活动多,只长两片叶D. 常年风力大,茎很短
22. 百岁兰繁茂时,所处地质年代是( )
A. 太古代B. 古生代C. 中生代D. 新生代
【答案】21. A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百岁兰,沙漠地区的裸子植物,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由材料百岁兰根极长,表明百岁兰生存环境地下水埋藏深,百岁兰根系发达,A正确;沙漠地区降水少,夜间地表附近冷却速度快,地表附近水汽易凝结,气孔夜间张开可吸收水分,叶片厚主要是为了能更多地保存水分,B错误;沙漠地区动物活动少,白天气温高,茎短,同时只长两片叶子可减少蒸发,所以茎短与风力大关系不是很大,CD错误。故选A。
【22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百岁兰为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盛行于中生代,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生物演化史中,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
楚州中学新校区是淮安区“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的教育重点工程项目,迁址工程位于淮安区楚州大道东侧,入海水道北侧。其投入使用必将让淮安区的公办学校越办越好,造福广大人民群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新校区及其周边景观图体现出的地球外部圈层的个数是(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24. 新校区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充分说明了( )
A. 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相互联系
B. 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 图中的各圈层独立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图中各圈层的物质运动的能量都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答案】23. C 24. B
【解析】
【23题详解】
图中入海水道能够直接体现水圈,各种植物等能够直接体现生物圈,学校位于大气层中的对流层,能够体现大气圈,故新校区及其周边景观图体现出的地球外部圈层的个数是3个,故C正确,排除ABD。故选C。
【24题详解】
三大圈层中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A错误;地球上的各个圈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B正确,C错误;太阳辐射和重力能是三大圈层物质运动的重要能量来源,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海洋和陆地上的液态水和固态水构成的一个大体连续的覆盖在地球表面的圈层,称为水圈,包括江河湖水、海水、土壤水、浅层和深层地下水,以及南北极冰帽和大陆高山冰川中的冰,还包括大气圈中的水蒸气和水滴。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具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保存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 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1)考察名称:_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考察工具准备:_____。
(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①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_代。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___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区应为____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_____。
(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
①地理环境经历了_____环境向_____环境的演变。
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_____(抬升、下降、水平)运动。
【答案】 ①. 生物化石 ②. 该区岩层等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只要合理即可) ③. 古生 ④. 海洋陆地气候 ⑤. 温暖湿润 ⑥. 植被茂密 ⑦. 海洋 ⑧. 陆地 ⑨. 抬升
【解析】
【分析】解答该题应从地球演化、化石与地层的关系、古生物环境的特征及其成因等基础知识入手,通过理解所反映的相关古生物化石的内容,针对性地解答各小题。解决问题时要抓住以下几点:图中古生物新老关系为三叶虫(古生代)恐龙(中生代)、哺乳动物(新生代);古生物的生存环境一三叶 虫(海洋)恐龙(陆地);由海洋变陆地,则地壳发生过抬升运动。
【详解】(1)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故考察名称为生物化石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考察工具只要合理即可,主要有该区岩层等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
(3)①图中古生物新老关系为三叶虫(古生代)恐龙(中生代)、哺乳动物(新生代),按地质年代,古生代是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年代。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海洋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区应为陆地环境,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为恐龙的生存提供了条件。
(4)据以上分析可知,①地理环境经历了海洋环境向陆地环境的演变。
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由海洋变陆地,则地壳发生过抬升运动。
2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暑假某野外求生训练营到我国某海岛进行荒岛求生训练,在沙滩上利用水的相变原理获取淡水,如图1所示。图2示意一天中某时段该地海陆等压面分布图,图3为水循环示意图。
(1)图1所示取水装置主要能量来源为____。
(2)图1中集水器集水的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相当于图3中的____。(填序号)
(3)据图2信息画出该时段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4)图2示意时间为____(白天或夜晚),M点风向为____。
(5)根据植被,判断图示地区的气候特征最可能是( )。
A. 终年高温,降水丰沛B.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C. 夏季温暖,冬季寒冷,降水适宜D.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6)推测图2所示时段该装置获取淡水较少的原因。
【答案】(1)太阳辐射
(2)③ (3)
(4) ①. 夜晚 ②. 西北风 (5)B
(6)该时段为夜晚,无太阳辐射,地表温度较低,蒸发较弱;膜内外的温差较小,冷凝程度较低,获取淡水较少。
【解析】
【分析】本题以利用水的相变原理获取淡水示意图、海陆等压面分布图及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循环的动力来源、水循环过程和环节、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气候特征判断等相关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图1利用水的相变原理获取淡水,首先利用太阳辐射的能量照射坑内海水,海水蒸发后遇到塑料薄膜后,水蒸气冷凝形成小水滴,汇集到集水器中形成淡水,故取水装置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
【小问2详解】
图1利用水的相变原理获取淡水,类似于海陆间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其也是形成陆地淡水资源更新的直接原因,故图1中集水器集水的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在图3中,③表示降落到地表的大气降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故选择序号③。
【小问3详解】
根据图2中等压面的分布形势可知,A处等压面向高空凸出,故其为高压区,故在近地面气流由A处向B处流动,同时A处形成下沉气流;B处等压面下凹,为低压区,故B处气流受热上升;高空等压面形势与近地面相反,故在高空气流由D处向C处流动。故最终形成顺时针流动的热力环流,具体流动方向如下图所示:
【小问4详解】
晚上,陆地和海洋共同降温,陆地降温快,陆地温度比海洋低,此时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称为“陆风”,由此可知,图2示意时间为夜晚。受地球自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沿水平方向运动物体向运动方向右侧偏转,图中A处气流向B处流动,且向右偏转,结合图中方向标,可知该地AB之间的风向是西北风,即M点风向为西北风。
【小问5详解】
该地位于我国某海岛,且该地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故可推断其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的气候特征符合,故B正确;终年高温,降水丰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植被为热带雨林,A错误;夏季温暖,冬季寒冷,降水适宜最可能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错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应为热带草原气候,植被对应热带稀树草原,D错误。故选B。
【小问6详解】
由前面题目分析可知,图2所示时段为夜晚,故无太阳辐射,地表温度较低,坑内的海水蒸发较弱,水蒸气少;没有了新的能量输入,膜内外的温差较小,水蒸气遇塑料薄膜冷凝程度较低,获取淡水较少。
2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2020年测得其水域面积1646km2,湖面海拔1048m,平均深度9m,最深处达17m。湖区内湖陆风(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
材料二下图分别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左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右图)。
(1)根据材料,判断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2)若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试分析此举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3)湖区附近有大片农业区,试分析农业生产可能对当地水循环的环节造成的影响。
(4)新疆地区昼夜温差较大,当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著名谚语,据图分析新疆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答案】(1)冬季。原因: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寒冷,湖区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受强劲的冬季风干扰,湖陆风不显著。
(2)影响:使湖风加强,陆风减弱。原因: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
(3)引水灌溉,减少了河流径流;增大了植物蒸腾作用;影响下渗和地下径流环节。
(4)新疆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白天气温高;晚上大气逆辐射作用微弱,保温效果差,气温低。
【解析】
【分析】本题以新疆的博斯腾湖为背景材料,涉及到热力环流的应用、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大气的增温过程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冬季。原因:冬季气温低,使得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湖陆风弱;冬季气温低,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湖陆风弱;冬季气候寒冷,气温低,湖区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湖陆热力差异小;该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受冬季风影响,冬季风实力强劲,冬季风干扰大,湖陆风不显著。
【小问2详解】
影响:使湖风加强,陆风减弱。原因: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城市的热岛效应增强,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湖陆热力差异增大,使湖风加强;城市的热岛效应减弱了晚上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晚上的湖陆热力差异减小,使陆风减弱。
【小问3详解】
农业区的引水灌溉,减少了河流径流;植被覆盖率提高,增大了植物蒸腾作用;植被覆盖率的变化影响下渗和地下径流环节。
【小问4详解】
新疆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多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强,白天气温高;晚上大气逆辐射作用微弱,大气的保温效果差,气温低,因而昼夜温差大。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地理含解析,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