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试题答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114808/0-170347504007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中试题答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114808/0-17034750401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级高一期中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114808/1-170347504107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级高一期中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114808/1-170347504110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泗水一中2023级高一--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题级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泗水一中2023级高一--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题级答案解析,文件包含期中试题答案解析docx、2023级高一期中试题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解析: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表面不适宜生物生存是缺少生物所必须的大气、水和适宜的温度,由于月球自转周期长,因此昼夜交替时间长,加之缺少大气层的保护作用,昼夜温差大。故月球上适宜生物存在,主要是改变了大气条件
3C2B
解析:生物的生长能量来自于太阳能,A不符合题意。水体的运动动力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的差异分布,B不符合题意。风的形成与太阳辐射的差异分布导致的气压差异,D不符合题意。火山的喷发是地球内能的强烈释放,与太阳辐射无关,故选C。
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青藏高原,A错。上海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是常规矿物能源缺乏,B对。太阳能资源能量较为分散,C错。上海能源蕴藏量小,D错。故选B。
5.D 6.C
解析:5根据题意,“两暴”应该是具有暴发性,是高能带电粒子流向外喷射,符合题意的应该是耀斑和日冕物质喷射,②④正确;黑子是光球层上某些区域温度比周围温度低,颜色暗淡一些,没有高能带电粒子流喷射,日珥是日冕层的带电离子流被太阳强大的引力吸回去形成的,①③不符合题意。故选D。
人类密切监测太阳活动主要是来自太阳来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威胁太空中运行的航天器,影响地球短波通信,①③正确;产生极光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没危害,降水增加还是减少现在没有定论,②④错误。故选C。
7.B 8.D
解析:7.盛极一时的恐龙生活在中生代时期,在中生代末期的白垩纪完全灭绝,B正确, ACD错误。故选B。
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分别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A 10.D
解析:9.莫霍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面为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陆地,震源深度为16千米。因此此次地震震源应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地壳。B、C、D错误;图中l1圈层为地壳,莫霍面以上,A正确。故选A。
10.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地震纵波传播速度快,纵波先到达地表会使得地面物体上下跳动,建筑物一般不会倒塌,此时容易逃生和救援;横波传播速度幔,横波后到达地表时,会使得地面物体水平摇晃,建筑物容易倒塌,此时不容易逃生和救援,因此“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D正确。
11.A 12.B
解析11.该植被地上部分矮小,地下根系扎得很深,且生长范围广,有利于吸收地下深层的水分,说明其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水分缺乏,A对。炎热、湿润地区植被茂盛,枝叶繁茂,而不是根系发达,B、D错;寒冷地区植被叶片一般为针状,以抗寒抗旱,而不是根系发达,C错。故选A。
12,当地降水增多时,该类植被获取水分变得相对容易,地下部分根系可能出现退化,分支减少, B对;地上部分因为水分条件的改善,叶片将变大,但因该类植被为灌木,植株不会变高大,A错;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地上部分叶片变小,主要是因气温的升高,当地蒸发加剧,植被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以获取足够生存的水分,地上部分叶片变小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植被的这些变化与当地年降水量增多不符合,C、D错。故选B.
13.C 14.D
13.冰窗花是指由于冬季夜间寒冷,屋内一侧有一些水蒸气或小水珠遇到冰冷的窗凝结不可复制的物理几何状态奇异的冰。寒冷的冬季里,特别是晴天,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也弱,地面降温快,屋内屋外温差很大,屋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到冰冷的玻璃,就会在玻璃上结成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美轮美奂、惟妙惟肖的图案,所以在晴天的窗内更容易形成冰窗花,C正确,D错误;阴天没有晴天容易形成冰窗花,AB错误。故选C。
14.冰窗花在冬天室内外温差很大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四个选项中,吉林省的纬度最高,气温最低,冬天室内外的温差最大,最容易出现冰窗花,D正确;浙江省、四川省、海南省都位于南方地区,冬季的室内外温差没有吉林省大,没有吉林省容易出现冰窗花,ABC错误。故选D。
[点睛]冰窗花是指由于冬季夜间寒冷,屋内一侧有一些水蒸气或小水珠遇到冰冷的窗凝结不可复制的物理几何状态奇异的冰。寒冷的冬季里,屋内屋外温差很大,屋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到冰冷的玻璃,就会在玻璃上结成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美轮美奂、惟妙惟肖的图案,神奇的冰窗花纯洁高雅,充满了诗情画意。
15.B 16.C17.A
15.图中所给垂直温度梯度并不是气温,而是上升一个单位高程后气温的变化值,正负表示温度升高或降低,只要垂直温度梯度等于或大于零,说明随高度的增加温度上升,就属于逆温现象,据此可知,该地16时30分至次日7时左右发生逆温现象,故B正确, ACD错,本题选B。
16.垂直温度梯度等于零处对应的海拔为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350米,故C正确,ABD错,本题选C。
17.当大气发生逆温时,抑制了对流层空气的对流上升,空气对流减弱,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污染程度加重,故A正确,C错,不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也不会阻挡空气水平运动,故BD错,本题选A。
18.D19.A
【解析】18.图中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说明河谷中部气温高于两侧,①③是谷地气温低的原因,可直接排除。黑夜因散热不畅,谷地内部气温偏高,②正确。黑夜因江水比热容大,降温慢,谷地气温较高,④正确。故选D项。
19.图中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说明河谷中部气温高于两侧,谷地中部气流上升,上升后向两侧气流流动,然后在甲处和丁处顺山坡下沉分别流向乙处和丙处。故选 A项。
20.B21.B22.D
[解析]第20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等压面是空间中气压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面,在等压面上,海拔高度可能不同,但气压值相等。图中甲、乙、丙位于同一等压面之上,因此气压相等,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2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等压面凸起的地方,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高。等压面凹陷,表示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低;同一地点的高空等压面与低空等压面往往对称相反。甲地高空等压面凸起,丙地高空等压面凹陷,则甲地高空为高气压,低空为低气压,丙地高空为低气压,低空为高气压,因此甲地近地面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丙地近地面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因此排除A、C;甲地近地面多阴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低,因此气温日较差小,丙地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因此气温日较差大,因此B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B。第22题,根据前题分析可知,甲地近地面为低气压,丙地近地面为高气压,乙点近地面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南指向北,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左偏转形成东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3D24C25A
解析:2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贵州属于外流区,该地河流主要涉及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D正确,AB错误;水循环类型没有全球大循环,C错误,所以选D。
24.与不透水地面相比,渗水砖可以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增加蒸发, 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25.地砖中间是凹下去的,是空心的,露出土地,“雪馒头”景观的出现说明土地与地砖升温速度不同,土地升温速度比地砖慢,所以方砖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雪融化较快,而土壤释放地面辐射较少,雪不易融化,A正确,D错误;无法判断地温与气温的关系,B错误;积雪厚度没有差异,C错误。所以选A。
26B27A
解析:第26题,据材料可知,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一般为零下几十摄氏度),会出现“冰手指”,故而最有可能在纬度高的南极外围海域,B正确;A、C位于亚热带地区,冬季海水水温较高,A、C错误;赤道地区属热带,长夏无冬,D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B。第27题,据材料可知,表层海水结冰析出了大量的盐分,使周围海水的性质发生变化,这些性质变化的海水向下运动,使沿途海水结冰,形成一根向海底延伸的冰柱。所以向下运动的海水携带表层海水析出的大量盐分,盐度高,B、D错误;且向下形成冰柱,由材料可知,盐度是影响海水冰点的重要因素,一般盐度越高,冰点越低,C错误,A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A。
28.A 29.C 30.B
解析:28.由材料可知,8月4日为农历七月初八,8月11日为农历七月十五,此时日、月、地三者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日月引力相互叠加,所产生的引潮力较大,形成大潮,潮差较大,因此高潮更高,低潮更低,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
29.由生活经验及材料可知,赶海应选择在落潮时,潮差越大,低潮越低,随着海水的下降,来不及退走的海洋生物会比较多,更适合赶海。4:00-5:00之间、17:00-18:00之间正在涨潮,不适宜赶海,A、D选项错误。10:00-11:00之间,正在落潮,但潮高较高,不适宜赶海,B选项错误。15:00-16:00正在落潮且潮高较低,适合赶海,C正确。故选C。
30.在海里游泳落潮时的危险远大过涨潮,容易被推离岸边较远的地方。13:00-14:00之间、15:00-16:00之间都正在落潮,而13:00-14:00潮差更大,风浪更大,因此更加危险,故选B。
二、综合题
31.
(1)白天为谷风,湿润气流沿两侧山坡,向上爬升,水汽遇冷凝结,在山体的上部形成云雾。
(2)人造烟雾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保温作用。
32.(1) 城市雨岛效应增强,降水增多,强度增大;绿地、水域减少,蓄洪、泄洪能力减弱;城市地面硬化,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激增,形成涝灾。
(2) 利用废旧石材作为材料,经济、环保;对雨水具有很好的渗透、过滤作用;石缝积累一定量的土壤杂质后可自然生长植物,生态效果和景观效果俱佳。
(3) 建设雨水收集、储存设施,收集、储存雨水;建设蓄洪系统,拦截雨水;将收集和拦蓄的雨水回灌补给地下水或灌溉绿地、喷洒路面等;制定雨水资源化的法律法规等。
33.[答案] (1)与亚速海东北部相比,南部河流径流量小,注入的淡水少;南部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较强;南部海水与盐度较高的黑海海水存在交换。
(2)盐度低;海水浅(或热容量小);纬度高,冬季温度低(或冬季受冷气流影响大)。
[解析] 第(1)题,海水盐度主要受到气候(降水量、蒸发量)、淡水注入、海区封闭程度影响。从气候角度分析,南部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较强,降水量小,海水盐度高;从淡水注入角度,与亚速海东北部相比,南部河流径流量小,注入的淡水少;从海区封闭程度,南部海水与盐度较高的黑海海水存在交换,盐度受到影响增加。第(2)题,海冰的形成与海水盐度、海水热容量、气候条件有关,盐度低,海水结冰需要的温度较易达到;海水浅,热容量小,气温比水温低,水中的热量大量散失,海水结冰;纬度高,冬季受冷气流影响大,气温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泗水一中高一地理月考考前演练--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2023级,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文件包含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高一地理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济宁泗水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