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声音-2023-2024学年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北京地区专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声音-2023-2024学年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北京地区专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振动产生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22•昌平区期末)在停止敲击音叉后,还能在听到声音,这是因为( )
A.回声
B.人的错觉
C.敲击虽然停止,但音叉还在振动
2.(2022•海淀区期末)我们听到某种声音由强变弱,是因为发声物体的( )
A.振动幅度由大变小B.振动频率由快变慢
C.振动方向发生改变
3.(2022•房山区期末)人说话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
A.嘴唇B.喉咙C.声带
4.(2022•昌平区期末)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神舟十三号将三名宇航员送入中国空间站,以下环境中,和同伴进行语言交流,不需要借助无线电设备的是( )
A.空间站外的两位宇航员对话
B.空间站内的两位宇航员对话
C.地面指挥中心和宇航员对话
5.(2022•昌平区期末)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水中的鱼吓跑,说明( )
A.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B.声音是在物体振动时产生的
C.声音的强弱可以控制
6.(2022•门头沟区期末)下列关于声音的传播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声音沿着一个方向传播
B.老师讲课的声音传播到我们耳朵中,没有依靠任何物质
C.敲锣时,要使锣停止发声,可用手按住锣面
7.(2022•顺义区期末)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而且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老师讲课的声音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没有依靠任何物质
C.声音可以不借助任何物质四处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8.(2022•海淀区期末)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走,( )
A.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强
B.电铃的振动停止了,听不到声音
C.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9.(2022•顺义区期末)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经常掏耳朵
B.遇到过强的声音要捂住耳朵或张开嘴巴
C.不能对着同学大声说话
10.(2022•大兴区期末)物体振动的速度( ),物体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A.越慢B.越快C.不快、不慢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2022•西城区期末)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 决定的。同一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 。
12.(2022•昌平区期末)我们的耳朵分为外耳、 、 三部分。
13.(2022•平谷区期末)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 ,它就像一根橡皮带。当我们发声时,它会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它变得越紧,发出的声音就会越 。
14.(2022•昌平区期末)如果把手放在耳后,并朝向声音发出的方向,我们听到的声音会 。
15.(2022•昌平区期末)声音在 (选填“固体”或“液体”或“气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 (选填“固体”或“液体”或“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三.判断题(共10小题)
16.(2022•房山区期末)在同样大小的玻璃杯中加入不同量的水,敲击玻璃杯发出的声音不变。 ( )
17.(2022•怀柔区期末)用力敲锣,锣面的振动幅度大,听到的锣声强。 ( )
18.(2022•房山区期末)下雨时雨滴的声音是自然现象发出的声音。 ( )
19.(2022•怀柔区期末)制作我的小乐器时,应该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直接制作。( )
20.(2022•平谷区)“隔墙有耳”是因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 )
21.(2022•房山区期末)我国传统乐器古筝上的弦长短不一,弦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
22.(2022•密云区期末)物体的振动只与长短、粗细有关,与松紧状态无关。 ( )
23.(2022•房山区期末)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
24.(2022•怀柔区期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强弱不同。 ( )
25.(2022•海淀区期末)敲门时会发出声音,但没有看到门振动,这说明物体发声不一定会振动。( )
四.连线题(共1小题)
26.(2022•房山区期末)把人耳各部分的名称与主要功能用线连起来。
五.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7.(2022•海淀区期末)“钢尺的振动与声音”的实验。
如图所示,把尺子伸出桌子边缘,用手拨动尺子,观察尺子的振动和尺子发出的声音。
(1)大力拨动尺子,尺子 。
A.振动得更快
B.振动幅度更大
C.发出的声音高
(2)用相同的力量拨动尺子,听一听尺子的音高。下面是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音高变化的记录,有一格未完成,请填写表格。
(3)根据上表数据,在下面柱状图中,画出18厘米处未完成的部分。
(4)分析柱形图,我们知道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尺子发出的声音 。
A.音高越高
B.音高越低
C.音量越高
(5)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尺子发出声音的音高与尺子 有关。
A.振动的幅度
B.振动的快慢
C.受力的大小
六.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
28.(2022•顺义区期末)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体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如图,在没有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时,小闹钟的声音是怎样传到耳朵里的,请写出声音从闹钟传到耳朵的路径。
七.解答题(共2小题)
29.(2022•顺义区期末)下列杯中装有不同高度水,用小棒敲打杯子杯口,在声音最低的杯子下面画“√”。
30.(2022•海淀区期末)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做了个“土电话”。之后俩人相距5米,一端的小明轻声讲话,另一端的小刚也能听得很清楚,为什么?在用“土电话”时,如果其中一人用手捏住棉线,另一个人就听不到声音了,为什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是,振动停止,声音立即消失。停止敲击音叉后,还能在听到声音,这是因为虽然停止敲击,但是音叉的振动仍然在持续,声音仍在发生。故C选项正确。
故选:C。
【分析】正确理解掌握声音产生的原因,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2.【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根据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解答即可。
【解答】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幅度决定的,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我们听到某种声音由强变弱,是因为发声物体的振动幅度由大变小。
姑A选项正确。
故选:A。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
3.【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里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
【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带是人的发音器官,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故选:C。
【分析】该题难度不大,正确理解记忆声音产生的原因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4.【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但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也能够传递能量。
【解答】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空间站外是真空环境,声音不能传播,空间站外的两位宇航员对话,需要借助无线电设备,故A错误;
B.空间站内的的气体环境与地球的的空气环境差异不大,为航天员提供呼吸环境,两位宇航员之间的对话,相互之间是可以听到的,不需要借助无线电设备,故B正确;
C.地面指挥中心和宇航员对话,不但距离遥远,而且存在真空环境,进行语言交流,需要借助无线电设备,故C错误。
故选:B。
【分析】正确理解掌握声音的传播特点,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5.【分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速度不一样,固体最快,水中次之,最慢是在空气中。
【解答】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速度不一样,固体最快,所以岸上的脚步声会吓跑鱼,故A符合题意。
B.声音通过振动产生,如按住鼓面,停止振动,小鼓就不发声音了,故B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强弱可以通过改变敲击力度而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此题考察声音在一定介质内传播在生活中的解释。
6.【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但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也能够传递能量。
【解答】A.声音是一种波,声音的传播是向四面八方传播,并不是沿着一个方向传播,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老师讲课的声音传播到我们耳朵中,是依靠空气传播的,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立即消失,因此,敲锣时,要使锣停止发声,可用手按住锣面,锣面停止振动,声音消失,故C正确。
故选:C。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声音的传播以及应用。
7.【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解答】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所以,选项A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B.老师讲课的声音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所以,选项B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所以,选项C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声音的传播。
8.【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走,我们看到电铃振动,但是没有传声的介质,我们听不到声音。
故选:C。
【分析】结合对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认识解答。
9.【分析】保护耳朵的措施:尽量避开噪声,不要用尖锐的工具掏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或鼓膜,听到巨大的声响时要张口,以免震破鼓膜,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解答】A、经常掏耳朵,会对耳朵造成损伤,不利于保护听力;
B、遇到过强的声音要捂住耳朵或张开嘴巴,防止鼓膜震破;
C、不能对着同学大声说话,防止震破鼓膜。
故选:A。
【分析】掌握保护听力的措施认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解答】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故B选项正确。
故选:B。
【分析】正确理解掌握物体振动的快慢与声音的高低的关系,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分析】声音的三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响度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决定。
【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故答案为:快慢;高。
【分析】该题主要考声音的音调及其影响因素。
12.【分析】耳朵位于眼睛后面,它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能将振动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
【解答】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其中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
故答案为:中耳;内耳。
【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耳朵各部分。
13.【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高低主要是物体振动快慢决定的,物体振动的快慢受物体自身大小、轻重、长短、粗细、松紧等相关。同样材质的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
【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带是人的专门发声器官,我们的喉咙里声带是发声的器官,它就像一根橡皮带。当我们发声时,它会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声带变得越紧,振动就会越快,发出的声音就会越高。
故答案为:声带;高。
【分析】正确理解发声物体自身性质特征与声音高低的关系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4.【分析】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外耳的耳郭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解答】耳郭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当想听的声音很远很微弱时,把手放在耳后,手可以帮助耳郭收集更多的声波,声音就听得更清楚。
故答案为:更清楚。
【分析】正确理解掌握耳郭的功能作用,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5.【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传声。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解答】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也能够传递能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但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强,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弱。
故答案为:固体;气体。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应用。
三.判断题(共10小题)
16.【分析】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低;物体振动的快慢受物体自身大小、轻重、长短、粗细、松紧等相关。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
【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高低主要是物体振动快慢决定的,物体振动的快慢受物体自身大小、轻重、长短、粗细、松紧等相关。同样材质的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因此,用玻璃杯自制乐器时,声音主要是依靠杯子振动产生的,杯子的轻重是影响声音高低的主要因素。杯子里水越少,杯子越轻,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故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分析】正确理解掌握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7.【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解答】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因此,被敲击的铜锣,锣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所以该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分析】掌握发声物体振动幅度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8.【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解答】根据声音的来源划分,声音分为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人类生活生产中发出的声音。下雨时,雨滴的声音是自然现象发出的声音。故题目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分析】正确理解掌握声音的分类知识,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9.【分析】工程实施按照一定的流程来操作,确保工程任务高质量完成,流程一般是明确问题、前期研究、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改进、展示交流。
【解答】完成一项工程需要按照一定的工作流程和步骤,要经历重要的工作阶段包括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再重新设计建立模型,再测试,再改进完善。循环往复,直到设计达到各种限制条件的要求,才开始实施建设。这样才有可能制作出合格的工程作品。制作我的小乐器时,不经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仅凭发挥自己的想象,直接制作,是很难制作成合格的乐器的。故题目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分析】正确理解掌握工程设计的工作步骤和流程,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20.【分析】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墙是固体,因此,声音可以在墙体中传播。
故答案为:√。
【分析】熟练掌握声音的传播,是回答此题的关键。
21.【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解答】在我国传统乐器古筝上的弦长短不一,弦越短,振动频率就越高,声音就越高越脆。
故答案为:√。
【分析】本题考查了音调高低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22.【分析】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紧、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长、松、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低。
【解答】物体的振动与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状态有关,物体短、紧、细,发出的声音高;物体长、松、粗,发出的声音低。
故答案为:×。
【分析】本题考查了影响物体震动产生声音的因素。
23.【分析】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解答】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题干错误。
故答案为:×。
【分析】了解影响声音快慢的因素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量的单位是分贝。根据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解答即可。
【解答】我们通常把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强弱不同。
故答案为:√。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声音强弱的描述。
25.【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敲门时,门会发出声音,说明门在振动。题干错误。
故答案为:×。
【分析】了解声音的产生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四.连线题(共1小题)
26.【分析】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是由耳郭和外耳道组成;中耳是由鼓膜和听小骨组成;内耳是由耳蜗和听觉神经组成。
【解答】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是由耳郭和外耳道组成;中耳是由鼓膜和听小骨组成;内耳是由耳蜗和听觉神经组成。耳郭的作用是收集空气中的声音;耳道的作用是传递声波到中耳;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觉神经的作用是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耳蜗的作用是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小骨的作用是传递振动到内耳。
故答案为:
【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五.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7.【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
【解答】(1)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用大力拨动尺子时,尺子振动幅度更大,发出的声音更强。
(2)声音的高低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根据表格中的实验记录可以看出,用相同的力量拨动尺子,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速度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由此判断,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为18厘米时,长度最长,振动速度最慢,发出的声音最低。
(3)根据上表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为18厘米时,音高最低。
。
(4)分析柱形图可以判断,拨动尺子发出声音的高低与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有关,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速度越慢,尺子发出的声音音高越低。
(5)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尺子发出声音的音高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尺子振动速度越快,声音越高,尺子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低。
故答案为:(1)B。
(2)慢。
(3)
。
(4)B。
(5)B。
【分析】正确理解发声物体自身性质特征与声音高低的关系、发声物体振动幅度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六.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
28.【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但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强,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弱。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也能够传递能量。
【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读图可知,小闹钟放到玻璃罩内,在没有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时,小闹钟的声音传到人的耳朵里,声音从闹钟传到耳朵的路径是:小闹钟→空气→玻璃罩→空气→耳朵。
故答案为:小闹钟→空气→玻璃罩→空气→耳朵。
【分析】正确理解掌握声音的传播特点,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七.解答题(共2小题)
29.【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根据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解答即可。
【解答】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用水杯自制乐器时,声音主要是依靠杯子振动产生的,杯子的轻重是影响声音高低的主要因素。用小棒敲打杯子的杯口,杯子里水越少,杯子越轻,振动越快,声音越高。如图所示,图中用“√”标注的杯子水最多,振动最慢,发出的声音最低。
。
故答案为:
。
【分析】正确理解掌握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30.【分析】根据对土电话的认识可知,土电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棉线﹣﹣空气传播到另一个人的耳朵的;拉直的棉线能很好的传递振动,松垮垮的棉线会抑制、减弱振动。
【解答】根据对声音传播的认识,拉直的细棉绳能够很好的传递振动,从而使得轻声讲话,另一端也可以听清楚,在用“土电话”时,如果其中一人用手捏住棉线,另一个人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因为捏住棉线就是阻断了振动的传递。
故答案为:声音可以在棉线中传递,使得轻声讲话,另一端也可以听清楚;因为捏住棉线就是阻断了振动的传递。
【分析】掌握对声音传播的认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耳郭
传递振动到内耳
鼓膜
收集声波
听小骨
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耳蜗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听觉神经
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
振动的快慢
声音的音高
6厘米
快
高
10厘米
较快
较高
14厘米
较慢
较低
18厘米
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光-2023-2024学年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北京地区专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运动和力-2023-2024学年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北京地区专版),共13页。
这是一份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2023-2024学年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北京地区专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的功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