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古雷港分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亚运会是亚洲最高规格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北京时间2023年9月23日20时,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120°E)奥体中心体育场隆重上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这一天,北京时间12点时杭州旗杆影子朝向是( )
A. 东北B. 西北C. 正北D. 正南
2. 杭州亚运会开幕当天刚好是节气秋分,下列自然现象可能是在“秋分”期间发生的是( )
①晴空万里,大雁南飞②凉风习习,丹桂飘香
③早晚温差大,一天冷一天④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入田家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
【答案】1. C 2. A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北京时间是120°E经线的地方时;由材料可知,杭州的经度也是120°E,所以北京时间12时,即杭州的地方时12时,此时正处于正午,杭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时,太阳常年处于正南方,因而旗杆的影子朝向正北,所以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大雁秋季时南飞越冬,因此①正确;桂花树在秋季盛开,因此②正确,秋季时,降水少,晴天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弱,使得昼夜温差大,而且进入秋季,气温逐渐降低,所以③正确;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入田家描述的是春季油菜开花、蝴蝶采蜜的的景观,因此④错误。综上所述,A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日影方向背向太阳。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北京房山石花洞上下发育八层洞穴,①层是地表以上的东山穿洞,②~⑧层位于地表以下,底层为地下暗河。下图为房山石花洞地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房山石花洞地区( )
A. O岩层为玄武岩B. T岩层受拉张力弯曲变形
C. 洞穴内有钟乳石发育D. 695高地为背斜山
4. 石花洞多层洞穴发育过程中( )
A. ⑧层洞穴形成最早B. 地壳不断抬升
C. 地下水位不断抬高D. 地表发育峰林、峰丛
【答案】3. C 4. D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房山石花洞为地下喀斯特地貌,洞穴内部发育有钟乳石等,C正确;喀斯特地貌的基岩为石灰岩,A错误;T岩层受挤压发生形变,形成褶皱,B错误;695高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山,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石花洞发育过程中,地表岩石也不断被侵蚀,形成峰林,峰丛等地表喀斯特地貌,D正确;石花洞为地下喀斯特地貌,地下水不断溶蚀地下石灰岩,形成溶洞,由于重力作用,地下水不断下渗侵蚀,溶洞不断扩大,2-8层溶洞依次由老到新,A错误;石花洞发育主要受外力作用影响,内力作用体现的不充分,B错误;溶洞不断发育,加深,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C错误;故选D。
【点睛】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可溶性的碳酸岩在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溶解或者重新淀积作用下形成,地表形成洼地,峰丛,峰林等地貌,地下形成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某地理兴趣小组考察某岛(左图所示)后,发现该岛历史上多次大规模岩浆喷发,且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台地。在海拔500m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m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m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右图所示)。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该岛历史上多次大规模岩浆喷发,主要是因为该岛( )
A. 位于亚欧板块与大西洋板块消亡边界B. 位于北冰洋板块与大西洋板块消亡边界
C. 位于美洲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生长边界D. 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生长边界
6. 内力作用停止后的若干年内,平顶山( )
A. 高度升高,面积变大B. 高度降低,面积变小
C 高度升高,面积变小D. 高度降低,面积变大
【答案】5. D 6. B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岛屿为冰岛,冰岛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生长边界,岩浆活动频繁,多火山喷发活动,D正确,ABC排除。故选D。
【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岩浆喷出冷凝形成平坦的玄武岩地形单元,在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项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说明内力作用停止后,最初的台地不断被流水侵蚀、切割,变成平顶山,平顶山继续被外力作用慢蚀,变成了尖顶山,故平项山的面积会变小,AD错误;内力作用停止后,平顶山受外力作用侵蚀,高度应降低,B正确,C错误。故选B。
【点睛】任何地表形态都是在内外力共同长期作用结果,内力使得地表形成粗毛坯,外力在进行精雕细琢。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
下图为某地地质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岩浆岩( )
①沿断层F侵入②切穿背斜轴部③切穿向斜轴部④早于寒武纪形成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8. 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
A. 褶皱隆升—固结成岩—断层错位B. 固结成岩—断层错位—褶皱隆升
C. 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D. 褶皱隆升—断层错位—固结成岩
【答案】7. A 8. C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岩浆岩位于断层F中,说明岩浆沿断层F侵入,形成岩浆岩,①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岩层两翼新中间老,为背斜,岩浆岩切穿背斜轴部,②正确,③错误;岩浆岩将寒武纪岩层切断,说明岩浆岩形成晚于寒武纪,④错误。所以选A。
【8题详解】
该地先是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各种岩石,然后水平岩层受到挤压,弯曲变形,在进一步受到挤压作用的情况下,岩层断裂形成断层,发生岩浆活动,所以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原始水平岩层原理:原始的沉积均为水平或近于水平岩层。岩层叠置原理:下老上新。切割律又称穿插关系,就侵入岩与围岩的关系来说,总是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这就是切割律。
瓜塔佩巨岩位于南美洲哥伦比亚西北部,是花岗岩的残余物。该巨岩高出其底部200米,倚天拔地,雄奇峻峭,缝隙中一条拉链似的天梯攀附在峭壁上直上云霄,令人叹为观止。下左图示意瓜塔佩巨岩景观,下右图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3中与瓜塔佩巨岩岩石类型相同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10. 巨岩上的天梯呈“之”字形延伸的主要原因是
A. 增加旅游看点B. 顺应地势状况C. 降低修建难度D. 保障攀登安全
【答案】9. B 10. D
【解析】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瓜塔佩巨岩是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右图中甲为玄武岩,乙花岗岩,丙为变质岩,丁为沉积岩,B符合题意。故选B。
【10题详解】
巨岩上的天梯呈“之”字形延伸主要是为了减缓线路坡度,降低攀登难度,保障攀登安全,D正确;增加旅游看点和顺应地势状况都不是呈“之”字延伸的主要原因,AB错误;呈“之”字延伸并不会降低修建难度,C错误;故选D。
【点睛】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在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小,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状分布;在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建设限制性因素比较多,为了减缓道路的坡度,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
下图为北美的部分区域略图,图中等压线反映某日7时天气形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此时甲地的风向为( )
A. 东南风B. 西北风C. 西南风D. 东北风
12. 乙地即将出现的天气现象可能是( )
A. 大风、降温、阴雨雪天气B. 秋高气爽
C. 云层加厚,多连续性降水D. 雷电交加
【答案】11. D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图中等压线形态显示,甲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大致是由东北向西南,受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右偏形成东北风或偏东风,选项D正确,选项A、B、C不正确。故选D。
【12题详解】
图中显示,此时乙地位于向西延伸的低压槽附近,将会受冷锋影响,产生大风降温、降雪等天气,A正确;图中显示,大陆内部形成强大的高气压,由此判断,此季节为冬季,B错误;北半球气旋水平气流逆时针旋转,气旋向西延伸的低压槽向南运动,形成冷锋,冷锋一般移动速度较快,形成连续性降水的可能性不大,C错误;雷电交加的天气一般出现在春、夏空气对流运动中,根据前面的判断,此季节为冬季,出现这样天气的可能性不大,D错误。故选A。
【点睛】低压中心: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中心为上升气流)。高压中心: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中心为下沉气流)。高压脊: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脊线。低压槽: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槽线。
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 )
A. 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B. 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 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D. 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14. 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A. 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B. 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
C. 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D. 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答案】13. C 14. B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甲为东北信风,风向稳定,A错误。乙为赤道气压,受热力因素影响而上升,B错误。丙为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西南风,C正确。丁为东南信风,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水汽不易冷凝,且在图示区域为离岸风,水汽含量少,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移动。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A错误。夏季为黄河流域雨季,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B正确。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冷高压切断在北半球冬季,C错误。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解题时要结合图的信息和气压带风带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非洲是中国“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合作伙伴,其几内亚湾沿岸地区气候炎热多雨,但每到冬半年,大约从11月到次年3月会刮一种像火一样干热的风,当地人称为“魔风”——哈马丹风。哈马丹风的源地撒哈拉沙漠受副高和东北信风控制,全年炎热干燥,哈马丹风每次一般持续2~5天。非洲甲处自然景观出现的高大树木是猴面包树,其粗大的树干能储存水分,适应环境变化,维持生命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推测哈马丹风的成因最有可能是( )
A.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B. 天气系统
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 地形地势
16. 生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图中的猴面包树能体现出甲地的气候特点是( )
A. 全年干旱少雨B. 夏季干燥,冬季多雨
C. 全年高温多雨D. 干湿季节明显
【答案】15. A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北半球冬季,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及赤道低气压带向南移动,撒哈拉沙漠地区形成高压区,几内亚湾沿岸地区形成低压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来自撒哈拉沙漠地区炎热干燥的热带气流,由高压区不断地流向低压区,形成哈马丹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从图中植被景观可知,甲地植被丰富,因此判断其气候不具有全年干旱少雨的特征,A项错误;图1中甲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为热带气候,全年高温,没有明显的夏季和冬季,B项错误;如果甲地全年高温多雨,则树木就不需要能大量储存水分的粗大树干,C项错误;当地有丰富的植被,说明当地有降水丰富的季节;当地树木能储存大量水分,说明当地有降水稀少的季节,干湿季节明显,D正确。故选D项。
【点睛】热带草原气候又称热带干湿季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C,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左图中P1、P2、P3表示三条不同数值的等压线,A处的箭头表示风向。
材料二干支纪日法是使用天干(10个)、地支(12个)记录日序的方法。“庚”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每10天出现一次。依照干支纪日法,夏至后(包括夏至当天)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一天,第4个庚日为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第一天。下右图示意日历上显示的2023年夏至日信息。
(1)此天气系统位于______(南或北)半球,判断依据______。
(2)此系统从气流的运动状况而言为______(气旋或反气旋)。
(3)如果图中的冷、暖锋面随空气大旋涡的运动而移动,那么C地天气系统过境时将经历______天气过程,该天气系统过境后将经历______天气过程。
(4)如果冷、暖锋面均引起降水现象,那么目前雨区是图中甲、乙、丙、丁的______。
(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D地未来几天气温、气压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6)在图2画出图示天气系统的水平气流运动状况,在图3中画出冷锋示意图,在图4中画出暖锋示意图(画图要求:标出冷暖气团,用箭头表示冷暖气团的运动方向)
(7)2023年开始进入“三伏天”的日期是______,三伏天时,华北地区天气炎热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太阳高度角大,白昼长
B.雨天多,空气湿度大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晴朗天气
D.全球气候变暖,升温异常
【答案】17. ①. 南 ②. 图中A处的箭头(风向)左偏转
18. 气旋 19. ①. 阴天、大风、降水 ②. 气压高、气温低、天气晴朗 20. 乙、丙 21. BD
22. 23. ①. 7月11日 ②. A
【解析】
【分析】本题以锋面气旋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据材料可知,该天气系统位于南半球,图中A处的箭头表示风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左偏转。
【小问2详解】
据材料可知,图中箭头表示风向,风向由P3指向P1,说明气压从高压指向低压,中心为低压系统,从气流的运动状况而言为气旋。
【小问3详解】
据材料可知,C地将受到来自较高纬度地区的冷气团影响,形成冷锋天气,冷锋过境时会出现阴天、大风、降水天气,该天气系统过境后将经历气压高、气温低、天气晴朗。
【小问4详解】
据材料可知,L1由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天气系统,冷锋系统降水位于锋后,乙地将出现降水天气;L2由暖气团向冷气团移动,形成暖锋天气系统,暖锋系统降水位于锋前,丙地将出现降水天气。
【小问5详解】
据材料可知,D地此时位于暖锋的锋前位置,D地未来几天将受到暖气团影响,受暖气团影响,气温会升高,气压会降低。
【小问6详解】
南半球气旋气流顺时针方向辐合;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为冷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为暖锋。如图所示:
【小问7详解】
由材料可知,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开始进入“三伏天”。由图可知,2023年6月21日为夏至,且该日为庚戌日,推出从夏至当天算起,第3个庚日为7月11日。三伏天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华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白昼长,是华北地区天气炎热的最主要原因,A正确。雨天多,空气湿度大会缓解炎热程度,B错误。7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8月华北地区进入雨季,所以C错误,全球气候变暖,升温异常不是三伏天华北地区天气炎热的最主要原因,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弋江发源于安徽黄山地区,是长江下游右岸最长的一级支流,河流发育最直接的表现是具有稳定河谷和持续水流。约90万年前,夏季风势力偏弱,构造运动在青弋江的演化中有重要作用。其中青藏高原及其邻区一次重要的构造抬升事件——昆黄运动,使青弋江流域所在的黄山地区发生过多次较大幅度的隆起,青弋江进入快速发育阶段;并使东南亚冬季风增强、夏季风减弱,形成现代东亚季风格局。左图为青戈江位置示意图,右图为青戈江发育形成示意图。
(1)说明夏季风势力偏弱对青弋江快速发育的影响。
(2)对右图中青弋江发育形成过程序号进行排序,并分析昆黄运动在青弋江发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18. 夏季风势力偏弱,锋面雨带在南方地区停留时间延长,降水的增加使得该地区河流的流量增大;河流侵蚀作用增强,河谷显著加深,(地下水补给稳定,)河流发育加快。
19. 顺序:④②③①。
作用:昆黄运动使该区域隆起抬升,使得洪积扇上的辫状河落差加大,下切侵蚀增强,沟谷加深形成河谷;昆黄运动使夏季风减弱,南方地区(该地区)降水增加,河流水量加大,使河谷获得充足且持续的水源,促进青戈江的形成。
【解析】
【分析】本题以青弋江的发育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锋面雨带、河流地貌的演变等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青弋江位于安徽省南部,属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当夏季风势力偏弱的时期,锋面雨带在南方地区滞留时间长,使得南方雨季延长,降水量增加,导致当时该地区河流流量变大,流水侵蚀作用强,使河谷显著加深,河流发育进程加快。
【小问2详解】
首先,在黄山北麓山前地带,由于长期的季节性洪流或泥石流的作用,在出山口地带形成了广阔的洪积扇,并在洪积扇上发育了多条暂时性的辫状河,如图④;此后该区环境可能发生了显著变化(降水增多或地面抬升,或两者兼有),其中某一条辫状河开始发生显著下切,而其他辫状河却逐渐萎缩或消亡,如图②;与此同时,该辫状河通过加深和拓宽谷地,逐渐成为稳定的持续性河流而发育成青弋江,原洪积扇也因青弋江(或辫状河)下切而形成P台地,而此后青弋江进一步拓宽河谷、堆积T3阶地的砾石层,并且发育了较宽广具有二元相结构的河漫滩(即T3阶地面),如图③;最后该区环境可能再次发生了显著变化,青弋江再次发生显著下切,形成了青弋江最老的T3阶地,与此同时谷底开始堆积T2阶地砾石层,如图①。因此右图中青弋江发育形成过程的序号进行排序④②③①。由材料“昆黄运动,使青弋江流域所在的黄山地区发生过多次较大幅度的隆起;并使东南亚冬季风增强、夏季风减弱,形成现代东亚季风格局”可知,昆黄运动使该区域隆起抬升,使得洪积扇上的辫状河落差加大,下切侵蚀增强,沟谷加深形成河谷;昆黄运动使夏季风减弱,南方地区(该地区)的降水增加,河流水量加大,使河谷获得充足且持续的水源,促进青戈江的形成。
【点睛】 夏季风强弱对锋面雨带进退影响:①夏季风势力强,锋面雨带运行快,我国出现北涝南旱;②夏季风势力弱,锋面雨带运行慢,我国出现北旱南涝。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古丝绸之路在这里经过,旅游业发展较快,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雅丹地貌、玉门关、阳关被誉为敦煌六景,其中素有“沙漠奇观”之称的鸣沙山月牙泉和敦煌莫高窟更是敦煌旅游的两颗明珠。读甘肃省及敦煌、陇南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陇南相比,敦煌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试分析其原因。
(2)河谷地区往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河谷地带对古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
(3)某旅行社将“丝绸之路”的“沙漠之路”规划为旅游活动线路,但发现该线路旅游时间并不是全年都适宜的,5~10月是最佳旅游时间,试说明原因。
【答案】19. 敦煌纬度高于陇南,距离冬季风更近,且没有山脉的阻挡,故冬季气温低。海陆位置更靠近内陆,受夏季风的影响更小,气候的大陆性更强,夏季气温较高。
20. 谷地海拔低,热量充足;谷坡有森林和草地,可提供木材、牧场和狩猎地点;谷地中的河流,可提供饮用、灌溉水源,也方便人们捕鱼和运输;河流中堆积的泥沙提供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发展种植业,提供粮食。
21. 该地地处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受高山阻隔,全年干旱少雨,冬季气候干冷,2-3月份多风沙; 5-10月份气候适宜,沙漠绿洲相互映衬,景色怡人,尤其是7、8、9三月瓜果飘香,吸引游客。
【解析】
【分析】本题以敦煌为材料,涉及影响气温的因素、河谷地带对人类活动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某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某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图中, 符合该地河床一般发展过程的是, 若该河段整体较平直,则, 此时的季节是, 分析图中盛行风的形成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漳州十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漳州十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该实验模拟的地貌类型为, 该地貌类型多出现在, 巨砾形成先后经历了, 该景观最可能出现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