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命题人:审题:高二地理备课组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32题每题1.5分,共计48分)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 )
A. 北半球中高纬度B. 北半球低纬度C. 南半球中纬度D. 南半球低纬度
2. 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 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 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 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 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答案】1. A 2. A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南向北递减,地球自转线速度应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表明该地纬度向北递增,即图中区域位于北半球,排除CD;30°、60°纬线上各地的自转线速度分别为1447km/h、837km/h,图示大部分区域线速度介于837km/h~1447km/h之间,表明该区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A符合题意,排除B。故选A。
【2题详解】
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地面某点距自转中心越远,运动半径越大,则自转线速度越大。读图可知,图中a处的线速度介于870—900之间,比同纬度b地(介于840—870之间)地区大,a点自转线速度大于b点,故a点的海拔高于b点,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主要因素:一是纬度,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即自赤道向两极自转线速度递减,赤道各地的自转线速度约为1667千米/小时,南北纬60°的自转线速度约为833千米/小时;二是海拔高度,在同一纬度,海拔高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
下图为黄河中下游地区二十四节气中相邻节气降水量差值(后一个节气的平均降水量减去前一个节气的平均降水量)变化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地区降水量最大的节气、该节气出现后一个月内淮安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情况是( )
A. 夏至 昼长夜短,夜渐短B. 夏至 昼短夜长,夜渐长
C. 大暑 昼长夜短,夜渐长D. 大暑 昼短夜长,夜渐短
4. 形成图中立秋到白露之间降水量差值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亚洲高压势力减弱B. 锋面雨带南移C. 河流、湖泊水位下降D. 生产生活耗水量大
【答案】3. C 4. B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找出降水量最大的节气。该地区降水量最大的节气应比其前后两个节气的降水量都大,即此节气与其前后节气的降水量差值应分别是正数、负数。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该地区降水量最大的节气为大暑(7 月 23 日左右),大暑后一个月内约为7月24日至8月23日此时间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因此淮安昼长夜短,夜渐长。故选C。
【4题详解】
图示信息可知,立秋-白露约为8月7日-9 月8 日,降水量差值为负值且变化幅度较大,即此期间黄河中下游地区降水量迅速减少。立秋之后,亚洲高压势力增强使得锋面雨带南移,黄河中下游地区降水迅速减少,A 错误,B 正确;河流、湖泊水位下降是降水量减少的结果,C错误;生产生活耗水量大与降水的变化没有关系,D错。故选 B。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能根据图的数据判断不同节气的降水情况,后一节气与前一节气差值为正,说明后面的降水大于前面,如果出现负值,说明降水少于前节气。降水最大的节气,应比其前后两个节气的降水量都大,即此节气与其前后节气的降水量差值应分别是正数、负数。
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保护区”是世界著名的岩球地质公园,但其岩石并不是大理岩(碳酸盐),而是花岗岩。左图为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石球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该保护区的岩石类型属于图乙中( )
A. 甲B. 乙C. 丙D. 戊
6. 右图中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是( )
A. bB. cC. eD. f
【答案】5. B 6. B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从图中看沉积物形成丁,可判断出丁为沉积岩、戊为变质岩、甲为岩浆、乙为侵入型岩浆岩,丙为喷出型岩浆岩;由材料可知,该保护区的岩石是花岗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为图中乙, 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从图中看沉积物形成丁,可判断出丁为沉积岩、戊为变质岩、甲为岩浆、乙为侵入型岩浆岩,丙为喷出型岩浆岩;该景观为花岗岩受风化作用形成的球状风化物,形成的地质作用属于外力作用,图中c表示花岗岩受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B正确;b表示的沉积和变质岩受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A错;e指向变质岩,表示变质作用;f指向岩浆,表示重熔再生,CD错。故选B。
【点睛】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指向沉积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是外力作用;由沉积物指向沉积岩的箭头——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冰岛位于大西洋中北部,它由沿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质堆积而成。冰岛有“极圈火岛”之称。结合冰岛活火山带分布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 组成冰岛的岩石主要是( )
A. 大理岩B. 玄武岩C. 页岩D. 石灰岩
8. 该岛内部最主要的外力作用为( )
A. 流水侵蚀B. 风力侵蚀C. 冰川侵蚀D. 海浪侵蚀
9. 冰岛的活火山带两侧板块是( )
A. 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B. 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C.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D. 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
【答案】7. B 8. C 9. D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根据:“冰岛位于北大西洋,它由沿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质堆积而成。”说明是组成冰岛的岩石主要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形成的玄武岩类,玄武岩属岩浆岩;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而成的变质岩;页岩和石灰岩是在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沉积岩。B正确。A、C、D错误。
【8题详解】
冰岛所处地区纬度高,冰川发育,因此该岛内部最主要的外力作用为冰川侵蚀,C正确;A、B、D不是该岛内部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故选C。
【9题详解】
冰岛位于大西洋中北部,两侧分属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故D正确,A、B、C错误。
【点睛】本题涉及知识点为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板块构造学说及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为岩浆的发源地;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冰川发育,外力作用以冰川作用为主;冰岛位于大西洋中北部,大西洋中北部东侧为欧洲,西侧为北美洲,掌握冰岛的位置是解答第三小题的关键。
地质剖面图是沿地表某一方向,以假想的竖直平面与地形相切所得的断面图。下图是“我国南方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该河流的流向是( )
A. 自东向西B. 自西向东C. 自南向北D. 自北向南
11. 阶地一般是由河漫滩发育而来,当原来的河漫滩高出河流洪水期水位时,河谷谷坡上就形成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形。试推测河漫滩发育成阶地是( )
A. 河流流量减少,河床裸露形成B. 植被破坏,河道泥沙大量堆积形成
C. 河流侵蚀和地壳抬升共同作用形成D. 河漫滩和阶地都是流水搬运作用形成
【答案】10. B 11. C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读图分析,图中河流流向与南北方向垂直,为东西流向;该河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且河道顺直,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右岸侵蚀,左岸沉积,可知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故选B。
【11题详解】
阶地一般是由河漫滩发育而来,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原来的河漫滩高出河流洪水期水位,形成的阶梯状地貌,故为河流侵蚀和地壳抬升共同作用形成,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河流阶地形成过程: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此时塑造出河漫滩;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使河流下切,原来的河漫滩成了河谷两侧阶地;如果地壳多次间歇性上升,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
下图中XY线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PQ为锋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PQ锋面所在半球位置及其锋面性质是( )
A. 南半球冷锋B. 北半球冷锋C. 南半球暖锋D. 北半球暖锋
13. 图中所示( )
A. b地此时吹西南风B. a地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C. b地区将迎来持续性降水天气D. PQ锋面将向南移动
【答案】12. D 13. A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根据图中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可知,山脉的等值线向北凸出,根据“高高低低”原则,山脉的自转线速度高于同纬度的平原区,故推出该地位于北半球;PQ锋面位于气旋的东侧,故应该为暖锋。D正确,故选D。
【13题详解】
根据上题可知,PQ为暖锋,暖锋降水在锋前,而b地位于锋后,故C错;a地受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故B错;b地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右偏,根据指向标可知,为西南风,故A对;根据指向标可知,PQ锋面将向北移动,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自转线速度等值线的凸向确定南北半球,根据“高高低低“原则可以等值线向北凸。为北半球。再根据锋面气旋可以知道位于东侧的是暖锋。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乙风带的名称是( )
A. 极地东风带B. 盛行西风带C. 东北信风带D. 东南信风带
15. 此图表示的节气是( )
A. 春分日B. 夏至日C. 冬至日D. 春分日或秋分日
【答案】14. B 15. D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从图中信息可知,乙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且为西南风,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B正确;极地东风带为高纬度风带,A错误;东北信风带为北半球低纬度的风带,C错误;东南信风带为南半低纬度的风带,D错误,所以选B。
【15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及南北两侧,说明是春分日或秋风日,D正确;没有其他信息能判断具体是春分日还是秋风日,A错误;夏至日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北,冬至日位置偏南,从图中看B、C都不对。所以选D。
【点睛】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低纬度为信风带,中纬度为盛行西风带,高纬度为极地东风带。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七月位置偏北,一月位置偏南。
甲站、乙站、丙站是非洲大陆赤道附近的三个气象观测站,三个气象观测站所在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气温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下图为甲站、乙站、丙站三个气象观测站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6. 三个气象观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
A. 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B. 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C. 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D. 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17. 三个气象观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
A. 赤道低气压带B. 东南信风带C. 中纬西风带D. 东北信风带
【答案】16. D 17. A
【解析】
【16题详解】
由图可知,三个气象观测站7月气温均较低,且最冷月气温都在15℃以上,因此判断其属于南半球的热带气候类型,AB错误;三个地区夏季均高温多雨,且降水有明显的干、湿季差异,由此可判断其为热带草原气候,D正确;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C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7题详解】
三个气象观测站位于赤道附近。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热带草原气候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当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北半球气温最高月7-8月,气温最低月1-2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根据最冷月气温判断温度带:>15℃为热带;0-15℃为亚热带;<0℃为温带。
黄河包头河段首场凌汛发生的时间受前期大气环流、来水条件等因素影响。下图示意1961-2019年11月首凌前期平均地面风速和水一气温差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与2000--2010年相比,2010年之后黄河包头段首凌前期可能( )
A. 冷空气侵袭少B. 地热活动活跃
C. 河流流速加快D. 上游来水量大
19 一般情况下,首凌越早( )
①槽蓄水量越大②槽蓄水量越小③封冻期冰层越厚④开河时间越早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18. D 19. A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上游来水量对黄河包头段首凌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由图可知,2010年之后,黄河包头段首凌前期水一气温差增大,且风速增大。2010年之后风速增大,可以推测冷空气发生次数增加,A不对;黄河包头河段位于板块内部,且地热活动是持续性的,不可能仅在2010年之后突然变得活跃,B不对;风速变化和水一气温差变化与河流流速没有直接关系,并且河流流速大小主要受地形等的影响,C不对;能发生凌汛的河段为低纬流向高纬,上游纬度相对较低,来水量增大会导致水温上升,水一气温差增大,D对。故D选项正确。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黄河包头段首凌提前反映的水文特征,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一般情况下,首凌越早意味着降温越早,凌汛的流量越大,槽蓄水量越大,①正确、②错误;首凌越早,则降温越迅速,往往冬季气温越低,封冻期冰层越厚,开河时间越晚,③正确,④错误。故A选项正确,BCD不对。答案选A。
【点睛】凌汛发生条件:①河流有封冻期;②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③发生时间在初冬或初春。
读北印度洋洋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当北印度洋如图所示的时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 印度半岛处于雨季
C.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特别强盛
D. 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低压所切断
21. A地沿海的渔民发现一个规律:当洋流如图所示的时候当地渔业产量就比较低。下列原因中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 )
A. 水温太低,不适合鱼类生存B. 多阴雨天气,不适合藻类繁殖,鱼类饵料少
C. 入海河流流量小,带来的泥沙少D. 上升流较弱,上泛的营养盐类物质少
【答案】20. C 21. D
【解析】
【分析】
【20题详解】
图中北印度洋流呈逆时针方向,为北半球冬季,陆地形成高压。C正确。地中海沿岸受西风带控制,A错误;冬季印度半岛受东北季风控制,处于干季,B错误;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所切断,D错误。故选C。
【21题详解】
图中时刻南亚盛行东北风,对A地而言为向岸风,海水在A地堆积,阻止底层海水上泛,上升流较弱,上泛的营养盐类物质少,渔业产量低。故D正确。位于赤道附近,水温高,A错误;冬季吹东北风,降水少,B错误;与入海径流大小无关,C错误;故选D。
【点睛】受南亚季风影响,北印度洋洋流流向为冬逆夏顺。夏季由于离岸风的作用,海水离岸,深层海水上泛补充,形成寒流,由于上泛营养物质丰富,利于海洋生物生长,饵料丰富,鱼产丰富。
人们发现有些年份的12月25日前后,秘鲁附近海域异常增温,温暖的海水“杀死”了大量鱼群,并引起相关环境变化,人们称此现象为厄尔尼诺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22. 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有( )
①使其所在区域的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②向秘鲁附近海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③扰乱了常规洋流模式,使气候异常④使全球降水总量变化,降水异常增多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23. 厄尔尼诺现象反映了海洋对大气的影响。反之,大气对海洋也有影响。下列关于大气对海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气运动引起风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B. 大气降水与蒸发的强弱影响海水的盐度
C. 大气温度的高低与海冰的分布范围无关D. 海洋上空的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使海面增温
【答案】22. B 23. B
【解析】
【分析】
【22题详解】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附近海域异常增温,向其附近海域大气输送了大量热量,使气温升高,①错误;②正确;并扰乱了常规洋流模式,使气候异常,③正确;大洋东岸降水增多,西岸减少,全球降水总量变化不大,④错误。②③正确,故选B。
【23题详解】
大气降水丰富的地区,海水被稀释,海水盐度变低,而蒸发旺盛的地区,海水的盐度则会升高,B正确;潮汐是因天体的吸引力而形成的,洋流不一定都是大气运动的结果,A错误;大气温度的高低与海冰的分布范围有关,C错误;海洋上空的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使海面降温,D错误。故选B。
【点睛】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自南向北流动着一股著名的秘鲁寒流,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西流动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强。由于海水温度高,空气层结不稳定,对流发展,赤道太平洋东岸地区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而赤道太平洋西岸地区由于海水温度低,空气层结稳定,由湿润多雨变为干燥少雨。
某干旱地区通过引水灌溉扩大耕地面积。下图示意农田灌溉初期该地区环境要素的关联。完成下面小题。
24. 图中甲乙丙丁,表示蒸发增大和云量增多的依次为( )
A. 甲丙B. 甲丁C. 乙丙D. 乙丁
25. 长期来看,图示地区空气湿度变化表现为( )
A. 一直减小B. 一直增大C. 先减小后增大D. 先增大后减小
26. 下列举措,有利于促进退耕还草的是( )
A. 实现河流梯级开发B. 实现土地生态环境恢复
C.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D. 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
【答案】24. A 25. D 26. D
【解析】
【分析】
【24题详解】
由日照强度减弱可知其与云量增多有关,由此可推断空气中水汽增多,是由于蒸发增大,因此表中表示蒸发是甲,云量增多的是丙。故选A。
【25题详解】
干旱地区通过引水灌溉扩大耕地面积种植作物,在早期能一定程度增加植物蒸腾和地面蒸发,能增加空气湿度,但后期会因引水造成地表水减少,因土地盐碱化和沙漠化,植被减少,下垫面趋于干燥,空气的湿度下降。据此分析,D正确,故选D。
【26题详解】
通过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可提高粮食单产,进而可减少对耕地面积的依赖,有利于促进退耕还草,D正确,河流梯级开发、土地生态环境恢复以及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都不能促进退耕还草,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理环境整体性: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当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后,其他要素随之发生变化。
读下列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以上四幅经纬网图的图幅面积相同。其中实际面积最大的是( )
A ①区域B. ②区域C. ③区域D. ④区域
28. 四幅经纬网图中,分别绘有两条粗短线,符合同一图中两条粗短线实际距离相等的是( )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答案】27. A 28. A
【解析】
【分析】
【27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①区域的经度范围是由10°W至50°E,纬度范围是30°N至30°S,经度和纬度跨度均为60°,图中②区域位于0°到60°W、10°N到70°N之间,经度和纬度跨度均为60°,但①区域纬度比②区域低,同样经度差的东西范围①区域比②区域大,两者南北距离长相等,因此①区域比②区域实际面积大,排除B;读图可知,③区域的经度和纬度跨度境均为30°,④区域的经度和纬度跨度境均为45°,两者纬度跨度和经度跨度均小于①区域,且纬度略高于①区域,因此实地面积比①区域小,因此③区域和④区域不是实际面积最大的,①区域是实际面积最大的,排除CD,A符合题意。故选A。
【28题详解】
①区域中粗竖线跨纬度为20°,粗横线跨经度为20°,且该粗横线位于赤道上,由于单位经度的赤道长与一个纬度的经线长相等,因此①区域中两条粗短线实地距离相等,①符合题意;②区域中粗竖线跨纬度为10°,粗横线跨经度为20°,且该粗横线位于60°N纬线上,由于60°N纬线上单位经度东西长为111×cs60°≈≥5.5千米,一个纬度的经线长约为111千米,经计算可知,②区域的两条粗线段的实际距离相等,②符合题意;③区域两短线跨经纬度数相同,但处于不同的纬度,图中的两斜短线长度不同,③不符合题意;④区域两短粗线经度和纬度都相差15°,横线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s45°×15(千米).竖线代表的经线长约为111×15°(千米),故④区域两短粗线并不相等,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经线上,纬度差1°对应的实际南北距离都相等,大约是111 km;赤道上,经度差1°对应的地面上的弧长大约是111 km;纬线的长度随纬度的增加而缩短;在纬线上(假设其纬度为α),经度差1°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sα km。纬度越低,纬线圈长度越长,纬度越高,纬线圈的长度越短。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地球上进入6月17日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 )
A. 小于1/3B. 约为1/2C. 约为2/3D. 大于2/3
30. 载人飞船发射当日,杭州(约30°N,120°E)昼长为14时03分,则重庆(约30°N,106°E)日落时刻约为北京时间( )
A. 18:00B. 19:00C. 20:00D. 21:00
【答案】29. B 30. C
【解析】
【分析】
【29题详解】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即东八区是6月17日9时22分,此时西一区为6月17日0时22分,西一区向东至东十二区为6月17日的范围,共占13.5个时区,全球共24个时区,地球上进入6月17日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13.5/24,略大于1/2,远小于2/3,因此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30题详解】
重庆和杭州的纬度大致相同,所以昼长时间相同,由此计算出重庆日落地方时为19点01分,再根据地方时计算公式,算出120°E的地方时(东八区区时)为19点57分,约为北京时间20:00,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两条日界线一条为地方时0时经线,另一条大致为180°经线。新一天的范围是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旧一天的范围是180经线向东到0时经线。
北京时间2021年7月4日14时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 航天员出舱任务结束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约占全球范围的( )
A. 3/8B. 5/8C. 19/24D. 5/24
32. 当航天员出舱任务开始时( )
A. 北京人行道上影子朝向西北B. 巴西大部分地区是骄阳似火
C. 索马里沿海地区盛行向岸风D. 澳大利亚农民正忙于收小麦
【答案】31. C 32. A
【解析】
【31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2021年7月4日14时57分航天员出舱任务完成结束,此时西六区的区时为7月4日0时57分,从西六区向东至东十二区(180°经线)均为7月4日范围,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该日期占为18.5个时区,约占全球的19/24,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32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航天员出舱任务开始时应是北京时间2021年7月4日14时57分之前7小时,即北京时间7月4日7时57分。当航天员出舱任务开始时为7时57分,此时为北京夏季的上午,太阳有可能位于东南方向,则影子朝向西北,A正确;北京时间为2021年7月4日7时57分,巴西地跨35°W到74°W,经计算可知,此时巴西大部分地区处在夜间,且此时为南半球的冬季,B错误;北半球夏季,索马里沿海地区盛行离岸的西南风,C错误;澳大利亚主要种植冬小麦,应在夏季收获,而此时的7月为南半球的冬季,D错误。故选A。
【点睛】在日期划分中有两条日期变更线,一条是自然界线,一条是人为确定的(即180度经线)。自然日期变更线就是当地地方时为零点的那一条经线,没有特定的经线。从自然日期变更线由西向东至180°经线这个范围就是日期新的一天。
第II卷(综合题共3道题,共计52分)
3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区天气系统等压线分布情况示意图(单位:百帕),该天气系统比较稳定地控制该地区。
(1)指出E、F两地的风向。
(2)甲、乙两地天气差异较大,简述乙地的天气特点。
(3)—部旅游大巴,从丙地出发向西行驶200千米,概括其沿途气压高低和天气阴晴的变化。
(4)据观测,丁地是图示地区夜间气温最低的地点,说明其原因。
【答案】(1)E地偏北风;F地西南风。
(2)气温低,阴雨天气,风力小(气压高)。
(3)气压:先下降,后上升;天气:先转阴(雨),后转晴。
(4)纬度高,冷气团控制,气压高(下沉气流),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昼夜温差大,夜间降温快)。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涉及锋面气旋、风向的判断、锋与天气、气温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动地理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结合图示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小问1详解】
在E、F两地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之后向右偏转,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由此可知,E吹偏北风,F吹西南风。
【小问2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由图像可知,乙地位于冷锋的锋后,受冷锋过境的影响,故天气特点为气温低、阴雨天气、受冷气团的影响,气压较高,风力较小等。
【小问3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旅游大巴从丙地向西行驶 200千米,结合图中比例尺信息可知,沿途经过低压中心和冷锋锋后,故气压方面先降低后升高。天气方面先阴雨天气(低压中心,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后转晴(单一冷气团的影响,天气晴朗)。
【小问4详解】
丁地夜间气温最低可从纬度高、冷气团控制、晴天夜间大气保温作用差等角度分析回答即可。读图可知,丁地纬度相对较高,获得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少。受冷性的高压系统控制,气温低,同时,受下沉的冷空气的影响,多晴朗天气,云层薄,大气逆辐射弱,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夜间降温快,所以气温低。
【点睛】
3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汛期是指河水在一年中有规律显著上涨的时期,主汛期是极易产生洪水的时期。我国黑龙江省呼兰河,向南注入松花江。下图示意呼兰河陈家店河段某年流量变化和陈家店该年各月平均气温曲线。
材料二 白令海峡处海水常年向南流,影响着沿岸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下图示意北冰洋和太平洋局部洋流分布情况。
(1)简析该年呼兰河陈家店河段3-4月流量较大的原因。
(2)简析该年呼兰河陈家店河段主汛期出现在7-8月的原因。
(3)指出该年呼兰河陈家店河段的断流期,并分析原因。
(4)说明a、b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5)丙群岛终年多雾,说明多雾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
【答案】(1)呼兰河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积雪量较大,河流结冰;3-4月气温上升至0℃以上,冰雪融化,上游河冰解冻,该河段流量变大。
(2)呼兰河主汛期以雨水补给为主,7-8月我国雨带北移至该流域。
(3)断流期为12月至次年2月(冬季也可)。10月中下旬气温低于0℃,河流开始结冰,随着气温继续下降,12月全河冻结而断流;2月份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该地太阳辐射增强,河流从太阳辐射及地面等获得热量,河冰开始慢慢融化。
(4)a洋流导致沿岸地区年均温较低,年降水量减少(a洋流降温减湿);b洋流导致沿岸地区年均温较髙,年降水量增加(b洋流增温增湿)。
(5)导致大气能见度低,影响海上渔业生产;光照不足,影响种植业发展;影响视线,导致交通事故多发;空气湿度过大,影响人体健康。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黑龙江省呼兰河为区域设置试题,涉及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呼兰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受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和雨水补给。3~4月流量增大,主要受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增多导致。该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积雪量大,河段封冻结冰。根据图示信息可知,3~4月该地区平均气温高于0℃,随着气温的升高,季节性积雪融化,且上游河段河冰逐渐解冻,使得该河段流量增大。
【小问2详解】
呼兰河受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和雨水补给,但以雨水补给为主,7~8月我国锋面雨带移至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该流域降水量显著增大,河流进入主汛期。
【小问3详解】
河流断流即是图中流量为0的时期,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2月至次年2月河流流量为0,是河流的断流期,其原因主要结合图中的平均气温进行分析。10月中下旬地区平均气温低于0℃,河流逐渐结冰,之后河流逐渐封冻而断流,到第二年2月,随着太阳直射点的逐渐向北移动,该地区太阳高度角增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水温逐渐升高,河冰逐渐融化,断流期逐渐结束。
【小问4详解】
读图分析,a洋流自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由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水温比所流经海区要低,因此为寒流(千岛寒流);寒流由于水温比流经海区要低,因此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会导致沿岸地区年均温较低,年降水量减少。b洋流由较低纬度海区流向较高纬度海区,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水温比所流经海区要高,因此为暖流(阿拉斯加暖流);暖流水温比所流经海区要高,因此对沿岸地区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会导致沿岸地区年均温较高,年降水量增多。
【小问5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出现大雾会使大气的能见度降低,影响船只出海作业,影响海上的渔业生产;大雾会使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减弱,导致光照不足,影响种植业的发展;能见度降低会影响视线,影响飞机的起降,地面交通因视线不清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空气过度潮湿,而且大气稳定,非常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形成空气污染,街道两旁空气中的汽车尾气更不易扩散,加重污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呼吸道疾病此时容易发生,影响人体健康等。
35.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请依次指出①到④对应的自然带名称,并指出自然带①-④的变化主要体现什么地域分异规律,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2)请依次指出⑤到⑦对应的自然带名称,并指出该自然带的变化主要体现什么地域分异规律?
(3)左图中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自然带与①对应的自然带相同,这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请结合所学知识,从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该现象的成因。
【答案】(1)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因素是热量。
(2)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3)该岛地处热带;东南信风带来海洋水汽;受山地阻挡并抬升,在迎风坡形成降水;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加湿的作用,因而形成热带雨林带。
【解析】
【分析】本题以非洲自然带和中国部分地区的自然带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结合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知,图中①到④对应的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其变化是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小问2详解】
根据中国部分地区的自然带分布图可知,⑤到⑦对应的自然带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是随着降水的减少而发生的自然带的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主导因素是水分,表现明显的地区是中纬度地区。
【小问3详解】
由左图可知,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西部为热带草原带。该岛地处赤道到回归线之间,因此属于热带。东南信风从印度洋带来水汽,受马达加斯加岛山地的阻挡并抬升,迎风坡多降水,且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加湿的作用,综上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8月暑期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8月暑期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示现象产生的时间可能是, 图中甲、乙两地的地形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