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展开一、选择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计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水母的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据此可认为水母属于( )
A. 腔肠动物B. 线形动物C. 扁形动物D. 节肢动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1.腔肠动物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2.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三胚层,无体腔,有口无肛门。
3.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4.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长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和肛门。
【详解】结合分析,水母的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具备腔肠动物的特点,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发现一种细长的圆柱形动物,要判断其在分类上属于环节动物还是线形动物,主要依据是
A. 是否有口B. 是否有肛门
C. 身体是否分节D. 体表是否有黏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长圆柱形,不分节;环节动物身体细长,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因此身体是否分节是区分线形动物还是环节动物的主要依据。
考点: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 河蚌产生的珍珠是由______分泌形成的。( )
A. 柔软的身体B. 足
C. 外套膜D. 贝壳
【答案】C
【解析】
【分析】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更多课件教案等优质滋元可 家 威杏 MXSJ663 【详解】软体动物的外套膜位于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和保护柔软的身体,并能分泌珍珠质形成珍珠层和贝壳。因此河蚌产生的珍珠与外套膜有关,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 昆虫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下列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
A. 虾B. 蜻蜓C. 蜈蚣D. 蜘蛛
【答案】B
【解析】
【分析】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如蝗虫、蜜蜂)、甲壳纲(如虾、蟹)、多足纲(如蜈蚣)、蛛形纲(如蜘蛛)等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两对翅,有三对足,有外骨骼。
【详解】A.虾有头胸甲,属于甲壳纲,A错误。
B.蜻蜓的身体都分为头、胸、腹,有两对翅,属于昆虫,B正确。
C.蜈蚣的身体分为头部和躯干部,属于多足纲,C错误。
D.蜘蛛有4对足,属于蛛形纲,D错误。
故选B。
5. 许多动物的名字中都有一个“鱼”字,但真正属于鱼的是( )
A. 鳄鱼B. 娃娃鱼C. 鲍鱼D. 鲢鱼
【答案】D
【解析】
【分析】鱼类的特征: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详解】A.鳄鱼的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属于爬行动物,A错误。
B.娃娃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属于两栖动物,B错误。
C.鲍鱼身体柔软,属于软体动物,C错误。
D.鲢鱼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属于鱼类,D正确。
故选D。
6. 今年,“花花”成为了熊猫界的顶流明星。它不仅体表被毛,还具有的特征是( )
A. 体温不恒定B. 牙齿无分化
C. 胎生、哺乳D. 体内无脊柱
【答案】C
【解析】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胎生和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详解】熊猫“花花”属于哺乳动物,它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胎生、哺乳,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B.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动物越多,对植物的帮助越大D. 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详解】A、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所以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正确。
B、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
C、动物虽然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但当动物数量增多时,又会危害植物,从而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C错误。
D、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D正确。
故选C
【点睛】掌握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8. 关于科学家与其贡献错误的是( )
A. 列文虎克——最早发现细菌B. 巴斯德——青霉素
C. 伊万诺夫斯基—一最早发现病毒D. 林奈——双名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
【详解】A.列文•虎克是荷兰显微镜学家,他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发现了细菌,A正确。
B.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B错误。
C.伊万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时发现,将感染了花叶病的烟草叶的提取液用烛形滤器过滤后,依然能够感染其他烟草,从而发现了病毒,C正确。
D.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D正确。
故选B。
9. 科学家们为了方便研究,将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
A. 界B. 纲C. 科D. 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详解】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0. 如图中,图甲为伸肘动作示意图,图乙为人体运动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B. 图甲中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C. 图乙中②将相邻的骨连结起来,增加关节的牢固性
D. 图乙中③内有滑液,可以减少摩擦,使关节更灵活
【答案】B
【解析】
【分析】1.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个部分组成。
2.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每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图乙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
【详解】A、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A正确。
B.每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图甲为伸肘,肱三头肌收缩,B错误。
C.图乙中,②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C正确。
D.图乙中,③关节腔是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D正确。
故选B。
11. 图阴影部分表示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共同特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都是生来就有B. 都要生活经验C. 都由环境因素决定D. 都与遗传物质有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生来就有的是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出生以后才有的,A错误;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是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不学而会的本能,B错误;
C、先天性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学习行为与环境因素有关,C错误;
D、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都与遗传物质有关,因此可以写在阴影部分,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容易题,属于理解层次。
12. 在农业生产中,种植豆科植物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这是因为豆科植物根瘤中的根瘤菌可以( )
A. 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
B. 增加土壤中的水分
C. 把空气中氮转化为含氮的无机盐
D. 把空气中的钾转化为含钾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详解】共生指的是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信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如豆科植物的根瘤是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因此,在农业生产中,种植豆科植物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这是因为豆科植物根瘤中的根瘤菌可以把空气中的氮转化为含氮的无机盐。由此可见,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3. 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 )
A. 用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B. 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
C. 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D. 给健康的人接种新冠疫苗
【答案】C
【解析】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利用无脊椎动物病毒寄生在无脊椎动物比如昆虫的活细胞内的特性,消耗昆虫细胞的营养导致昆虫死亡,达到杀虫的目的,A不符合题意。
B.利用细菌病毒(噬菌体)寄生在细菌细胞内,消耗细菌的营养物质,导致细菌死亡原理,来利用噬菌体消灭绿脓杆菌,B不符合题意。
C.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是因为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可以直接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使病人康复,属于利用真菌为人服务的实例,C符合题意。
D.新冠疫苗是灭活的或杀毒的新冠病毒,注射到人体内,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抗体消灭病毒后,抗体仍然存留体内,以后有新冠病毒侵入的时,抗体直接杀死新冠病毒,人就不再患新冠肺炎了,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些生物营寄生生活,它们能够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导致人患各种疾病。例如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新冠肺炎和水痘等均由病毒引起;血吸虫、绦虫、蛔虫、丝虫、蛭等动物也会在人体寄生。
14. 关于上述寄生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文中涉及的生物都需要借助高倍显微镜观察
B. 文中涉及的细菌和真菌细胞中均无叶绿体
C. 文中涉及的动物都终生生活在人体内
D. 链球菌可以通过产生大量孢子来繁殖后代
15. 不同类群的动物之间也有相同点,下列选项中属于血吸虫和蛔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共同特征是( )
A. 有口有肛门B. 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
C. 身体呈两侧对称D. 生殖器官发达
16. 下列关于新冠病毒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蛋白质外壳与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B. 结构简单,有细胞结构
C. 自身可以制造有机物
D. 通过产生芽孢的方式繁殖
【答案】14. B 15. D 16. A
【解析】
【分析】1.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这是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所有细菌都具有的。另外,有些细菌除具有这些基本结构外,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生有鞭毛。
2.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3.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简单的特殊生物,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14题详解】
A.文中涉及的血吸虫、绦虫、蛔虫、丝虫、蛭等动物不需要需要借助高倍显微镜观察,A错误。
B.文中涉及的细菌和真菌细胞中均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一般营养方式为异养,B正确。
C.文中涉及的动物有的不会终生生活在人体内,因为人只是其中动物的中间宿主,如绦虫,C错误。
D.链球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生殖来繁殖后代,D错误。
故选B。
【15题详解】
A.血吸虫属于扁形动物,有口无肛门;蛔虫属于线形动物,有口无肛门,与寄生无关,A不符合题意。
B.血吸虫的消化器官很简单,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蛔虫消化管的结构简单,但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肠只由一层细胞构成,有口有肛门,B不符合题意。
C.血吸虫属于扁形动物,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都呈两侧对称,但与寄生生活无关,C不符合题意。
D.血吸虫和蛔虫的生殖器官都非常发达,这些寄生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数量巨大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D符合题意。
故选D。
【16题详解】
AB.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核酸是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A正确,B错误。
C.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制造有机物,C错误。
D.病毒以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即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生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D错误。
故选A。
17. 以下动物类群与其主要特征不相符的是( )
A. 扁形动物一一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
B. 线形动物一一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
C. 环节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D. 软体动物——体表有外套膜,运动器官是足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
【详解】A.扁形动物的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A正确。
B.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B正确。
C.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没有附肢,C错误。
D.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体表有外套膜,运动器官是足,D正确。
故选C。
18. 下列关于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 腔肠动物中的海蜇加工后可食用
B. 线形动物中的华枝睾吸虫危害人体健康
C. 环节动物中的蚯蚓能疏松土壤
D. 软体动物中的牡蛎、扇贝等富含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水螅、海葵、海蜇等。
(2)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代表动物有蛔虫等。
(3)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代表动物有蚯蚓、沙蚕、蛭等。
(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代表动物有河蚌、牡蛎、扇贝、蜗牛、章鱼等。
(5)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涡虫、华枝睾吸虫等。
【详解】A.腔肠动物中的海蜇营养丰富,加工后可食用,A正确。
B.扁形动物中的华枝睾吸虫(华枝睾吸虫不属于线形动物)危害人体健康,使人患病,B错误。
C.环节动物中的蚯蚓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C正确。
D.软体动物中的牡蛎、扇贝等体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D正确。
故选B。
19. 以下关于动物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鱼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B. 涡虫的身体有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
C. 蜥蜴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
D. 蛔虫的身体细长如线,体表包裹着一层角质层
【答案】B
【解析】
【分析】1.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保护身体;体表的粘液,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2.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3.线形动物的身体细长,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4.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爬行类的生殖以及幼体的发育都脱离了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详解】A.根据分析,鱼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保护身体;体表的粘液,减少水的阻力,A正确。
B.涡虫,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属于扁形动物。身体有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是环节动物的特征,B错误。
C.蜥蜴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能保护身体和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作用,C正确。
D.蛔虫的身体细长,体表有角质层,可避免被消化液侵蚀,D正确。
故选B。
20. 下列六个成语中所涉及的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①虾兵蟹将②画蛇添足③虎头蛇尾④花飞蝶舞⑤鹤立鸡群⑥螳螂捕蝉
A. ②③⑤B. ①④⑥C. ①②③D. ②③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线形动物身体中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详解】①“虾兵蟹将”中的虾、蟹是节肢动物,身体中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②“画蛇添足”中的蛇是爬行动物,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③“虎头蛇尾”中的虎是哺乳动物,蛇是爬行动物,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④“花飞蝶舞”中的蝶是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
⑤“鹤立鸡群”中的鹤和鸡是鸟类,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⑥“螳螂捕蝉”中、螳螂和蝉是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
综上,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 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是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下列食品保存方法,最恰当的是
A. 新鲜蔬菜——冷冻B. 新鲜的猪肉——加热
C. 刚收获的花生——晒干D. 新鲜牛奶——添加大量防腐剂
【答案】C
【解析】
【分析】 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详解】A.新鲜蔬菜——冷藏不能冷冻,A错误。
B.新鲜的猪肉——冷藏,B错误。
C.刚收获的花生——晒干,抑制呼吸作用达到保存目的,C正确。
D.新鲜牛奶——高温灭菌,D错误。
故选C。
22. 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水稻之子”袁定阳接续“袁梦”继续加快耐盐碱水稻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研发。高寒耐盐碱高产水稻的培育利用的是( )
A.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 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C. 基因的多样性D.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A不符合题意。
B.生物多样性不包括生物数量的多样性,B不符合题意。
C.广义的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这些遗传信息储存在生物个体的基因之中。高寒耐盐碱高产水稻的培育利用的是基因的多样性,C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 在做观察蚯蚓的实验时,下列哪种操作可以使蚯蚓处于正常的生活状态( )
A. 保持环境气体流通好,使蚯蚓体表干燥
B. 将蚯蚓的体表涂上凡士林,使体表保持湿润
C. 将蚯蚓放入水中,避免体表干燥
D. 经常用浸过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保持湿润
【答案】D
【解析】
【分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用刚毛协助肌肉运动,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详解】A.环境中空气流通再好,其中的氧气都无法溶解于体表黏液,不能渗透到干燥的体壁内,蚯蚓会窒息而死,A不符合题意。
B.蚯蚓的体表涂上凡士林,同样会导致氧气无法溶解于体表黏液,不能渗透到干燥的体壁内,蚯蚓会窒息而死,B不符合题意。
C.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蚯蚓无法呼吸水中的溶解氧,C不符合题意。
D.用浸过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可保持蚯蚓体壁的湿润,有利于蚯蚓的正常呼吸,D符合题意。
故选D。
24. 一名同学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后,用概念图的方式整理了本节内容。下列选项与概念图中的①②③④相对应的是( )
A. 香菇、与动植物共生、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根瘤菌
B. 霉菌、与动植物共生、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结核杆菌
C. 霉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根瘤菌
D. 香菇、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结核杆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自然界中细菌、真菌能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返回自然环境被植物利用,细菌、真菌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详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如图示中的①可以是细菌,也可以是真菌,如香菇、霉菌等。
(2)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生活在人、动植物体内或体表,从活的人、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可导致人或动植物患病。如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一些真菌寄生在人体表面,使人患臂癣、足癣、牛皮癣等疾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所以图示中的②表示: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3)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共生:指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的现象。
例如:a.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可以供给藻类水和无机盐。
b.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与植物共生的固氮根瘤菌。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c.在牛、羊、骆驼等草食动物的胃肠内,有些种类的细菌,可以帮助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而动物又可以为这些细菌提供生存的场所和食物,它们彼此依赖,共同生活。
d.生活在人体肠道中的一些细菌,从人体获得营养生活,它能够制造对人体有益处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K。所以图解中的③表示与动植物共生,比如④根瘤菌豆科植物的共生。
故选项与概念图中的①②③④相对应的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25. 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小明同学发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菌落,请你判断下列哪个是细菌的菌落( )
A. 菌落小、表面光滑黏稠B. 菌落大,呈绒毛状
C. 菌落小,青绿色D. 菌落小,絮状
【答案】A
【解析】
【分析】一个细菌和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表面光滑黏稠,易挑起。真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大、菌丝细长,成绒毛状、棉絮状、蜘蛛网状,多有光泽,有时还呈现红色、绿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
【详解】根据分析,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特征可判断:菌落小、表面光滑黏稠是细菌菌落的特征,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6. 在探究“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无菌棉棒擦拭手心后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进行接种
B. 培养用的培养基和培养皿,在接种前都需要高温灭菌
C. 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D. 接种后还需要高温灭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步骤分为四步: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接种以后再灭菌会把接种的微生物杀死,导致实验失败。
【详解】A.实验中用无菌棉棒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故用无菌棉棒擦拭手心后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进行接种,A正确。
B.因为经高温灭菌处理后、培养基内混有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会被杀死,故培养用的培养基和培养皿,在接种前都需要高温灭菌,B正确。
C.细菌和真菌几乎无处不在,如洗手前培养基上菌落的数量较多,故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C正确。
D.接种后的培养皿要放在保持恒定温度(如25℃)的培养箱中或在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故接种后不能高温灭菌,D错误。
故选D。
27. 下列生物中,都属于真菌的一组是
A. 灵芝、噬菌体、银耳B. 乳酸菌、青霉菌、酵母菌
C. 木耳、香菇、金针菇D. 曲霉菌、大肠杆菌、腺病毒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菌为单细胞生物,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真菌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等,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详解】A.灵芝、银耳是真菌,而噬菌体是病毒,A错误。
B.乳酸菌是细菌,青霉菌、酵母菌属于真菌,B错误。
C.木耳、香菇、金针菇都属于真菌,C正确。
D.曲霉菌是真菌、大肠杆菌是细菌、腺病毒是病毒,D错误。
故选C。
28. 鲫鱼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于( )
A. 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
B. 尾鳍的摆动
C. 胸鳍和尾鳍的摆动
D. 所有鱼鳍的协调运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鱼鳍分为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和尾鳍。背鳍有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又能同尾部一起产生前进的推动力;臀鳍有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胸鳍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然而鱼体向前游动时的动力主要是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详解】背鳍有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又能同尾部一起产生前进的推动力;臀鳍有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胸鳍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然而鱼体向前游动时的动力主要是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因此鱼游泳时,前进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9. 以下生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匹配错误的是( )
A. 鲫鱼——鳃B. 青蛙——皮肤和肺
C. 甲鱼——肺D. 丹顶鹤——气管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不同的生活环境,呼吸器官不同。
【详解】A.鱼属于鱼类,用鳃呼吸,其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A正确。
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指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肺不发达其皮肤裸露而湿润且能分泌黏液,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无鳞片,毛发等皮肤衍生物,黏液腺丰富,具有辅助呼吸功能,B正确。
C.甲鱼是爬行动物,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C正确。
D.丹顶鹤是鸟类,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D错误。
故选D。
30. 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成语中,哪一个是学习行为( )
A 蜻蜓点水B. 老马识途C. 金鸡报晓D. 蜘蛛结网
【答案】B
【解析】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蜻蜓点水、蜘蛛结网、金鸡报晓,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而老马识途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1.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句诗描述了生物的哪项特征( )
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生物能进行繁殖D. 生物能进行呼吸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做繁殖。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故选C。
32. 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等,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这些自养型微生物属于生物圈中的( )
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生产者和消费者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产者只能够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除了供自身利用外,还可以给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动物不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真菌、部分细菌能分解动植物遗体,营腐生生活,属于分解者。
【详解】生产者为自身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所以其营养方式必须是自养。只要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其营养方式就是自养,它就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所以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等,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的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其营养方式为自养,故是生产者。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不包括腐生动物),还包括寄生的植物如菟丝子。分解者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还包括腐生动物如蚯蚓和蝇的幼虫等。可见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区分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关键看是否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33. 沙棘是种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落叶灌木,用于保持水土、绿化沙漠。这体现了( )
A. 环境影响生物B. 生物影响环境
C. 环境适应生物D. 生物适应环境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详解】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可见,沙棘是种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落叶灌木,用于保持水土、绿化沙漠,这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4. 下面是明明同学在复习《生物学》时所作的笔记,其中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
A.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现象
B.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鸟的繁殖行为
C. 人间四月芳非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光对生物的影响
D.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答案】C
【解析】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环境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生物。
【详解】A、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句话表示了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这是生物的遗传现象。A正确;
B、在生殖季节,动物都有各自的繁殖方式,鸟类的生殖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反映了燕子的筑巢行为,筑好巢再育雏,是鸟的繁殖行为。B正确;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C错误;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大鱼、小鱼分别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是捕食关系。D正确。
故选C。
【点睛】考查遗传现象、鸟的繁殖现象、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35. 人类可以种出很多种类的蔬菜,那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是( )
A. 消费者B. 生产者C. 分解者D. 消费者和生产者
【答案】A
【解析】
【分析】(1)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物,也包括某些寄生的菌类等。
(2)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将太阳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3)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
【详解】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如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参与了物质的循环。题干中,蔬菜属于生产者,人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故选A。
36.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够运动的物体就一定是生物
B. 蝴蝶的体色与周围的落叶颜色一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D. 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肾”之称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⑧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详解】A.能够运动的物体不一定是生物,如汽车是能够运动的物体,但不是生物,A错误。
B.蝴蝶的体色与周围的落叶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是对环境的适应,B正确。
C.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C错误。
D.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B。
37.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过程中,对光时,肯定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A. 调节反光镜B. 调节光圈C. 调节细准焦螺旋D. 转动物镜转换器
【答案】C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整理收镜。对光操作主要是三转:一是转动转换器,二是转动遮光器,三是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详解】显微镜对光时先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略上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最后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而细准焦螺的调节是为了使物像更清晰,对光时,不需要进行的操作,ABD都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8. 在学习过程中,框架图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概念的有效方法,下列选项中符合该框架图中Ⅰ、Ⅱ、Ⅲ对应关系的是( )
A. Ⅰ细胞质、Ⅱ线粒体、Ⅲ叶绿体
B. Ⅰ动物细胞、Ⅱ液泡、Ⅲ细胞壁
C. Ⅰ无机物、Ⅱ水、Ⅲ蛋白质
D. Ⅰ细胞膜、Ⅱ细胞质、Ⅲ细胞核
【答案】A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I包括II和III,II和III是并列关系,解答即可。
【详解】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内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和线粒体是并列关系,A符合题意;
动物细胞无液泡和细胞壁,B不符合题意;
蛋白质是有机物,无机物中不包括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
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是并列关系,D不符合题意。
【点睛】仔细观图,掌握图中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9. 皮肤在人体表面起到保护作用,当皮肤被划破时会感到疼痛,有时会流血,皮肤不包含的组织是. ( )
A. 保护组织B. 上皮组织C. 神经组织D. 结缔组织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组织是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人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
【详解】人的皮肤是器官,上面的表皮属于上皮组织。皮肤不慎被划破,结果流了很多血,血,血属于结缔组织,感到非常疼说明皮肤里有神经组织。所以皮肤包含的组织是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不包括保护组织。
【点睛】明确人的主要组织及特点即能正确答题。
4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 细胞分化就形成了各种组织
B. 细胞的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
C. 组织就是形状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组成的群
D. 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原细胞的一半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能生长、分裂和分化,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据此解答。
【详解】AC.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其中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形成组织,AC正确。
B.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B正确。
D.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要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这样,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相同和数目也相同。保证了新细胞和原细胞遗传物质一样,D错误。
故选D。
41. 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玻片标本叫做( )
A. 切片B. 涂片C. 装片D. 临时装片
【答案】B
【解析】
【分析】玻片根据保存时间的长短分为永久性的和临时性的玻片,根据取材的不同分为切片、装片和涂片。
【详解】A.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玻片标本叫切片,A错误。
B.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玻片标本称为涂片,B正确。
C.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少量材料制成的玻片标本叫做临时装片,C错误。
D.玻片根据保存时间的长短分为永久性的和临时性的玻片,D错误。
故选B。
【点睛】正确理解玻片标本的类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2.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发现视野中有异物,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该异物都不动,说明该异物位于( )
A. 目镜上B. 物镜上C. 装片上D. 载物台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异物,异物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解答即可。
【详解】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异物,异物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异物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异物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该异物仍然存在,表明异物在物镜上,B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43. 要使显微镜视野内行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则应该选用下图中目镜与物镜的组合是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所以要选用最小的物镜和目镜。即目镜①和物镜④。
44. 下面是某同学列出的几种组织及举例,错误的一项是( )
A. 上皮组织——汗腺B. 输导组织——血液
C. 结缔组织——骨D. 营养组织——叶肉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的基本组织有营养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人和动物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详解】A.汗腺,具有分泌汗液的作用,故属于上皮组织,A正确。
B.人和动物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血液具有运输、防御等功能,属于结缔组织。而输导组织属于植物组织,B错误。
C.骨具有支持、保护作用,故属于结缔组织,C正确。
D.叶肉的细胞含有丰富的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在细胞中,故属于营养组织,D正确。
故选B。
45. 草莓开花后能结果,蝌蚪可发育成青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草莓和青蛙都是多细胞生物,其结构层次相同
B. 青蛙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先复制后均分
C. 草莓细胞分裂时,没有细胞膜凹陷现象的发生
D.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是草莓和青蛙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详解】A.草莓属于植物,其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青蛙属于动物,其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青蛙与草莓比较多了系统,故A错误。
B.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要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相同和数目相同,故B正确。
C.细胞分裂的过程是细胞核首先由一个分裂成两个→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细胞由一个分成两个,动物细胞是原来细胞中央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植物细胞是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所以草莓细胞分裂时,没有细胞膜凹陷现象的发生,故C正确。
D.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所以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是草莓和青蛙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特点,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比较。
46. 四膜虫与我们所熟知的草履虫在结构生理上十分相似,下列关于四膜虫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由一个细胞构成B. 可进行光合作用
C. 可独立完成摄食D.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四膜虫 (Tetrahymena)与人们熟悉的草履虫一样,都是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属纤毛虫纲,一般长50μm,宽30μm。 细胞前端略细,,后端变宽呈梨形,表面有15-25条毛带。 口位于细胞的前端,内有三个小膜,口的边缘有一个波动膜,故称四膜虫 。
【详解】A.跟草履虫相似的四膜虫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A不符合题意。
B.跟草履虫相似的四膜虫的细胞结构中不含有叶绿体,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符合题意。
CD.跟草履虫相似的四膜虫虽是单细胞生物,但也能独立完成摄食,并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7. 种子的结构中,不属于胚的结构是( )
A. 胚芽B. 胚轴C. 胚乳D. 子叶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般,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包括果皮和种皮、胚乳和胚,胚也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
【详解】由分析可知,无论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其种子的结构都有种皮和胚,胚都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没有胚乳,故选C。
【点睛】正确地理解、认识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是解题的关键。
48. 下列关于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A. 菜豆种子胚轴发育为茎B. 菜豆种子具有两片子叶
C. 玉米粒外有果皮和种皮D. 玉米的胚乳贮存着营养
【答案】A
【解析】
【分析】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结构的异同点:
【详解】A.菜豆种子胚芽发育为茎,错误。
B.菜豆种子具有两片子叶,正确。
C.玉米粒外有果皮和种皮,因此玉米属于果实,正确。
D.玉米种子由种皮、胚、胚乳组成,胚乳贮存着营养,正确。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
49. 导管和筛管都属于输导组织,他们运输的物质分别是( )
A. 水,无机盐和有机物B. 有机物,水和无机盐
C. 水和有机物,无机盐D. 水和无机盐,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体有两种输导管道-导管与筛管。导管位于植物体茎内的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向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详解】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上而下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分清植物体中两种运输物质的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功能及区别。
50. 下图表示白天发生在叶片内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甲、乙表示生理过程,①表示某种气体。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①表示二氧化碳,甲表示光合作用
B. 乙过程分解的有机物是甲过程制造的
C. 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甲过程
D. 植株叶片相互遮挡,会影响植物的甲过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气体①被甲利用,产生氧气,由此可知,甲表示光合作用,①表示二氧化碳,A正确;
B、甲为乙过程提供氧气,乙过程向甲提供①二氧化碳,由此判断乙表示的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原料就是光合作用的产物,B正确;
C、植物吸收的水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而不是光合作用,C错误;
D、光照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植物叶片互相遮挡,下面的叶片接受不到充足的阳光,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空2分,计50分)
5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内填序号):
材料一:朱鹮是一种出现在6000万年前,比人类历史还要久远的“古老之鸟”。但在40多年前,却差一点“灭绝”。从最初7只的形单影只,它们成就了人类生物保护史的传奇。
材料二:2005年7月,国务院批准成立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有动物534种,分属29目,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7种,2级保护动物62种。
材料三:研究朱鹮的食性,发现朱鹮的食谱可谓“丰盛”。除了水中的泥鳅,还可以捕食鲫鱼、黄鳝,河蟹,泽虾;还“抓”蝌蚪,蟋蟀,蝉,蛇类,蝾螈;偶尔也会吃一些稻穗,豆类,草籽等;而且朱鹮胃口真不小,癞蛤蟆。
(1)材料二中划线部分体现了_____________的多样性,____________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朱鹮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为如图的[ ]_____。
(3)朱鹮与蛇、蝾螈等动物不同,其体温不会随外界的变化而改变,属于 _______动物。
(4)天高任鸟飞。请写出朱鹮适于飞行的特点(只写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学习小组对朱鹮的食谱进行了研究,如图为笔记的一部分,其中正确的内容有 (多选)。
A. 蝉蜕是蝉的外骨骼,蝉属于节肢动物
B. 鲫鱼、田螺、河蟹均属于脊椎动物
C. 蛇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D. 癞蛤蟆是两栖动物,成体仅用肺呼吸
【答案】51. ①. 生物种类##物种 ②. 建立自然保护区
52. ③肺 53. 恒温
54. 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小飞行的阻力,前肢化为翼 55. AC
【解析】
【分析】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2、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①就地保护: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②迁地保护: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基因库、水族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那些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③建立基因库:建立基因库,来实现保存物种的愿望;④构建法律体系: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来保护生物多样性;⑤增强宣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力度。
3、鸟类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着羽毛,鸟的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有喙无齿,鸟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为双重呼吸,鸟的心脏有四腔,两条循环路线,循环能力强,生殖方式为卵生,体温恒定。
4、图中:①气管;②气囊;③肺。
【小问1详解】
材料二中划线部分体现了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就地保护是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小问2详解】
朱鹮属于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为③肺,体内有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能进行双重呼吸,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利于飞行。
【小问3详解】
朱鹮属于鸟类,其体温不会随外界的变化而改变,是恒温动物。蛇属于爬行动物,蝾螈属于两栖动物,它们都是变温动物。
【小问4详解】
朱鹮属于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身体呈流线型;胸肌发达。
【小问5详解】
A.蝉属于节肢动物,外骨骼具有防止体内散发水分的作用,“蝉蜕”就是蝉的外骨骼,A正确。
B.鲫鱼属于鱼类,是脊椎动物,田螺是软体动物,河蟹是节肢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B错误。
C.蛇属于爬行动物,在陆地产卵,有卵壳,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动物,C正确。
D.癞蛤蟆是两栖动物,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D错误。
故选AC。
52. 暑期实践活动中,李华选择制作酸奶和馒头作为早餐与家人共享。
任务一:制作酸奶
【查阅资料】酸奶是利用乳酸菌发酵牛奶制成的发酵奶制品。
【制作过程】①加热牛奶;②冷却牛奶→添加适量活菌酸奶和白砂糖→搅拌均匀;③将容器密封好放置于温暖的地方。
任务二:制作馒头
【查阅资料】制作馒头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膨大和松软,则在蒸制过程中挥发掉了。
【制作过程】①准备温水250mL、酵母粉5g、面粉500g:②将三种材料混合均匀→揉成光滑的面团→分成50g左右的剂子按压整形;③放置温暖处密封发酵45分钟左右,水开后大火蒸15分钟即可。
根据任务一和任务二回答:
(1)制作酸奶所用到的乳酸菌在结构上与动植物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 _________(填“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靠 _________进行生殖。
(2)如图中图 (填字母)为酵母菌的结构模式图。
A. B. C. D.
(3)食品发酵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细菌和真菌培养的过程。在制作过程中奶粉为酵母菌的生活提供了 ________,因为酵母菌与乳酸菌一样,细胞内没有 ________,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李华将适量活菌酸奶加入牛奶中搅拌均匀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过程中的 _______。
【答案】52. ①. 原核生物 ②. 分裂生殖 53. B
54. ①. 有机物 ②. 叶绿体 ③. 接种
【解析】
【分析】(1)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分解淀粉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气体遇热膨胀逸出导致蒸熟的馒头等松软多孔。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有氧环境下呼吸受抑制,不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的环境下进行无氧呼吸,把有机物发酵,产生乳酸。
(2)图中A是细菌,B是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C是青霉菌属于多细胞真菌,D是病毒。
【52题详解】
乳酸菌属于细菌,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但细胞中无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个体较小,靠分裂进行生殖。
【53题详解】
A.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有些细菌还有鞭毛和荚膜,因此图A表示细菌,A不符合题意。
B.酵母菌是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它的细胞呈椭圆形、细胞膜、细胞核和液泡,因此图B表示酵母菌,B符合题意。
C.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图C生物由菌丝构成,孢子呈扫把状,属于青霉,C不符合题意。
D.病毒无细胞结构,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图D表示病毒,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4题详解】
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培养。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因此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在制作过程中奶粉为酵母菌的生活提供了有机物,酵母菌与乳酸菌一样,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接种就是把已有的菌种,用某种方式取少量的菌种,接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因此李华将适量活菌酸奶加入牛奶中搅拌均匀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过程中的接种。
53. 如图是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内填序号)。
(1)表示动物细胞的是图 _____,甲、乙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是[ ]________、[ ]________和细胞膜。
(2)将甲、乙两种细胞放于清水中,不会涨破的是 _____(填“甲”或“乙”),因为该细胞具有[ ]________结构,该结构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功能。
【答案】53. ①. 乙 ②. ③细胞核 ③. ④细胞质
54. ①. 甲 ②. ①细胞壁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核、④细胞质、⑤液泡、⑥叶绿体。
【53题详解】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②细胞膜、④细胞质、③细胞核;不同的是: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内没有①细胞壁、⑥叶绿体、⑤液泡。甲图具有①细胞壁、⑤液泡、⑥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乙图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54题详解】
植物细胞具有①细胞壁,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所以将甲、乙两种细胞放于清水中,不会涨破的是甲植物细胞,乙没有细胞壁,会因吸水而涨破。
54.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提出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绿色植物通过 _______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2)细菌和真菌的分解作用、燃料的燃烧,以及动物和植物的 _______作用不断消耗氧气,向生物圈中排放二氧化碳。
(3)绿色植物通过 _______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的 ________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4)为使二氧化碳的消耗和排放达到相对平衡,实现碳中和,请从增加二氧化碳消耗方面提出一条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54. 蒸腾 55. 呼吸
56. ①. 光合 ②. 碳—氧
57. 多植树造林、节约纸张、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小问1详解】
绿色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小问2详解】
碳元素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能把有机物中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排放到生物圈的过程有细菌和真菌的分解作用、燃料的燃烧,以及动物和植物的呼吸作用,同时不断的消化氧气。
【小问3详解】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并释放氧气;因此,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小问4详解】
根据第(3)小题的分析可知,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因此,为增加二氧化碳消耗,应该多植树造林、节约纸张、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
55. 请填写以下内容。
(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根本来源是 ________。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_________。
(3)食用的马铃薯和莲藕属于植物的 _____。(填器官名称)
【答案】55. 太阳能
56. 生态因素 57. 茎
【解析】
【分析】1.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能的固定。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3.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小问1详解】
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小问2详解】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空气;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
【小问3详解】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根据其功能被分成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两大类。马铃薯、莲藕属于植物的茎,属于营养器官。
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6页。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三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三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拓展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西安市爱知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爱知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