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瑞华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瑞华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6~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真情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
1.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4页,26道选择题,共32分;第II卷4页,共48分。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1-27,P-31,S-32,C1-35.5,K-39,Ca-40,Fe-56,Cu-64,Zn-65,Ag-108,I-127,Ba-137
第I卷(选择题,共32分)
一、单选择题(每一小题只有1选项符合题意,每一小题1分,共20分)
1. 能源为人类提供所需的能量。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 煤B. 石油C. 天然气D. 氢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煤是三大化石燃料之一,主要含有碳元素,不符合题意;
B、石油是三大化石燃料之一,石油中主要含碳和氢两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C、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之一,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不符合题意;
D、氢气可通过电解水等得到,不属于化石燃料,符合题意。
故选D。
2. 下列气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A. CO2B. O2C. H2D. N2
【答案】A
【解析】
【详解】二氧化碳与紫色石蕊溶液中的水反应产生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氧气、氢气和氮气都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
故选:A。
3. 小明在做化学实验时用灯帽盖灭酒精灯,这样操作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A. 移走可燃物B. 隔绝氧气
C.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D. 以上原理都有
【答案】B
【解析】更多课件教案等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详解】灭火的原理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做化学实验时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故选B。
4.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古诗词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千锤万凿出深山B. 蜡炬成灰泪始干
C. 飞流直下三千尺D. 吹尽狂沙始到金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开凿矿石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C、水从高处流下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风吹走沙子漏出黄金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故选B。
5.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用途中,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A. 用于灭火B. 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C. 用于制碳酸饮料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且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用于制碳酸饮料,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 一些食物pH 的近似值范围如下:橘子汁3.~4.0;泡菜3.2~3.6;牛奶6.3~6.6;鸡蛋清7.6~8.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鸡蛋清显碱性
B. 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吃泡菜
C. 橘子汁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 牛奶比橘子汁酸性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A、鸡蛋清的pH为7.6~8.0,呈弱碱性,正确;B、泡菜的pH为3.2~3.6,呈酸性,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正确;C、橘子汁呈酸性,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变红,正确;D、牛奶和橘子汁的pH都小于7,显酸性,牛奶的pH比橘子汁的pH大,酸性比橘子汁弱,错误。故选D。
7. 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A. 氢氧化钠、熟石灰、Ca(OH)2B. 石灰水、熟石灰、Ca(OH)2
C. 碳酸钠、火碱、Na2CO3D. 氢氧化钠、苛性钠、NaOH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化学式为:NaOH,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Ca(OH)2,不符合题意;
B、石灰水是由氢氧化钙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Ca(OH)2,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化学式为:Na2CO3,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OH,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化学式为:NaOH,符合题意。
故选D。
8. 下列潮湿的气体不能用固体的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A. 一氧化碳B. 氢气C. 二氧化碳D. 氧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来干燥,故A不合题意;
B、氢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来干燥,故B不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不可以用氢氧化钠来干燥,故C合题意;
D、氧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来干燥,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可以用作干燥剂,所干燥的物质不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酸性氧化物和酸性气体都能和氢氧化钠反应。
9. 在所有的酸和所有的碱中,都含有的元素是
A OB. HC. NaD. Cl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酸是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氢元素。碱是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所以在所有的酸和所有的碱中,都含有的元素是氢元素,符号H。故选B。
10.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 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 说明白磷有可燃性、红磷没有可燃性
D. 烧杯中的热水有提高温度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中不含氧气,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故 A 正确;
B、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 80℃,故 B 正确;
C、红磷和白磷均有可燃性,①中白磷燃烧,而③中红磷不燃烧,①③的现象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故C不正确;
D、烧杯中的热水不仅能提高温度,还可以起隔绝空气的作用,故 D正确;
故选 C。
11.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向世界承诺: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大国担当。“碳中和”中的碳是指
A. 二氧化碳B. 碳元素C. 碳原子D. 碳单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碳中和”中的碳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碳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择B。
12. 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分析两种循环,其中不正确的是
A. 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B. 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
C. 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力植树造林,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 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A、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一方面是工厂、汽车等燃烧化石燃料以及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在消耗大气中的氧气,同时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另一方面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转化为含碳物质和氧气,这两个过程的发生维持了自然界中氧气、二氧化碳的相对稳定,故选项A正确;
B、碳循环和氧循环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这些都是化学变化,故选项B正确;
C、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力植树造林,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相当于在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选项C正确;
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成了化学能储存在糖类中,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D。
13. 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
A. 没有达到着火点B. 无水酒精是液态
C. 没有与氧气接触D. 无水酒精挥发得快
【答案】A
【解析】
【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详解】A、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酒精,与氧气充分接触,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酒精的着火点,故选项正确;
B、根据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物质能否燃烧与酒精是液态无关,故选项错误;
C、酒精在空气中敞口放置,则一定与氧气接触,故选项错误;
D、根据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物质能否燃烧与酒精有挥发性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4. 下列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 天然气B. 氢气C. 氮气D. 一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天然气属于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B、氢气属于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C、氮气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故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属于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 下列关于常见酸和碱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以用来除铁锈
B. 浓硫酸需要密封保存是为了防止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C. 浓盐酸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其溶液质量减小
D. 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够和金属氧化物反应,而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是金属氧化物,所以两者都可以用来除铁锈,故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硫酸需要密封保存是为了防止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故不符合题意;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盐酸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浓盐酸中溶质氯化氢气体挥发到空气中,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液质量减小,故不符合题意;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有白雾;浓硫酸没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不能有白雾,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6. 鉴别两瓶失去标签的盐酸和硫酸溶液,可使用下列试剂中的
A. 酚酞试液B. 碳酸钠溶液
C. 石蕊试液D. 氯化钡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盐酸与硫酸的溶液都呈酸性,都不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色,则无法鉴别;
B、稀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与二氧化碳,硫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现象相同都为有气泡产生,则无法鉴别;
C、盐酸与硫酸的溶液都呈酸性,都能使石蕊试剂变红色,则无法鉴别;
D、盐酸与氯化钡不反应,硫酸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稀盐酸,滴加后的现象不同,则可以鉴别。
故选D。
17. 下列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且不变质的是
A. 石灰石B. 浓硫酸C. 氯化钠D. 浓盐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石灰石不具有挥发性、吸水性,化学性质稳定,质量不变、不变质,故不符合;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而使质量增大,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物质不变质,故不符合;
C、氯化钠不具有挥发性、吸水性,化学性质稳定,质量不变、不变质,故不符合;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液质量减少,不变质,故符合。
故选:D。
18.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下列是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其中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A. Mg(OH)2B. Al(OH)3C. Na2CO3D. FeSO4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镁是弱碱性物质,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铝是弱碱性物质,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硫酸亚铁不能与盐酸反应,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19. 下列物质中能与金属锌、氧化铜粉末和氯化钡溶液都发生反应的是
A. 稀盐酸B. 稀硫酸C. 水D. 氧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稀盐酸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不能和氯化钡反应,错误;
B、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正确;
C、水不能和盐酸、稀硫酸、氯化钡反应,错误;
D、氧气不能和盐酸、稀硫酸、氯化钡反应,错误。
故选B。
20.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不变色,向该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则
A. 一定显红色B. 可能仍显紫色,也可能显红色
C. 一定显无色D. 可能显蓝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不变色,该溶液可能呈酸性可能呈中性,则向该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若溶液呈中性,则仍显紫色,若溶液呈酸性,则变成红色;故选B。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一小题有1各或者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12分)
21. 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 生石灰B. 浓盐酸C. 浓硫酸D. 火碱
【答案】AD
【解析】
【详解】A、生石灰露置在空气中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使质量增加,选项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溶质而使质量减小,选项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后吸水,质量会增加,但是不发生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选项错误;
D、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固体能吸水质量增加,并且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且质量增加,选项正确。
故选AD。
22. 向分别盛有下列物质的点滴板孔穴中滴加足量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
A. B. FeC. 稀KOH溶液D. 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稀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可观察到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不符合题意;
B、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可观察到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有气泡产生,不符合题意;
C、稀硫酸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硫酸钾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为无色,该反应无明显现象,符合题意;
D、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NaCl与HCl发生中和反应无明显现象,则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都无现象
B. 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 物质燃烧常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反应都是燃烧
D.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NaOH与HCl发生中和反应无明显现象,并不是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都无现象,如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反应中固体逐渐消失,溶液变蓝色,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H2O是由水分子构成,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物质燃烧常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4. 食醋里通常含有3~5%的醋酸(CH3COOH),食醋与鸡蛋壳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醋酸是由四种元素组成B. 加水稀释食醋,溶液pH变小
C. 醋酸在水溶液里能解离出H+D. 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答案】AB
【解析】
【详解】A、醋酸化学式是CH3COOH,由化学式可得醋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B、加水稀释食醋,溶液的酸性减弱,溶液pH变大,故错误;
C、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醋酸是酸,故在水溶液里能解离出H+,故正确;
D、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故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正确。
故选AB。
25. 小强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 B.
C. D.
【答案】CD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都能够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所以不能用氯化铜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故方法错误;
B、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都显碱性,不能鉴别,故方法错误;
C、碳酸钠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加入碳酸钠后无明显现象,碳酸钠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可以鉴别,故方法正确;
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可以鉴别,故方法正确。
故选:CD。
26. 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下列各物质的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随着反应进行,氯化钠质量不断增大,当恰好完全反应后,氯化钠质量不再变化,故A选项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B、随着反应进行,氢氧化钠质量不断减小,当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质量是0,故B选项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C、开始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其溶液呈碱性,pH大于7;随着稀盐酸的加入,二者反应,溶液pH会逐渐变小;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值为7;再加入盐酸,溶液呈酸性,pH小于7,故C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符合题意;
D、随着反应进行,水的质量不断增大,当恰好完全反应后,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水的质量会继续增大,由于此时不再生成水,则水增加的幅度变小,且水的质量不是从0开始增加的,故D选项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属于坐标曲线题,解题时结合实验过程分析图像的起点、拐点、变化趋势和终点。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8分)
三、填空题(共3小题,共20分)
27. 用化学用语填空:
(1)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酸中的溶质是_______。
(2)2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
(3)消石灰的主要成分_______。
(4)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_______。
(5)稀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27. HCl
28.
29. Ca(OH)2
30.
31.
【解析】
【小问1详解】
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酸是盐酸,溶质为氯化氢,化学式表示为HCl;
【小问2详解】
离子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碳酸根离子表示为;
【小问3详解】
消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氢氧根显-1价,氢氧化钙的化学式表示为Ca(OH)2;
【小问4详解】
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值为1时,不能省略。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表示为;
【小问5详解】
稀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化学方程式为:。
28. 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原子序数为8、13两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
(2)9号元素和17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______。
(3)碳原子和镁原子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
(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元素,它属于________(“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锶原子在第五周期,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_______(填“阳离子”或“阴离子”)。
【答案】(1)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质子数不同
(4) ①. 金属
②. 失去
③. 阳离子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元素周期表可知,原子序数为8、13两种元素分别为氧元素和铝元素,两者形成化合物氧化铝中,氧元素显-2,铝元素显+3,根据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则氧化铝化学式为,故填:;
【小问2详解】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核外电子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从原子结构上分析,9号元素和17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似,故填: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小问3详解】
据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可知,碳原子和镁原子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填:质子数不同;
【小问4详解】
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其中金属元素大部分都是以“钅”为偏旁,因此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故填:金属;失去;阳离子。
29.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
(1)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天然气B. 氢气C. 肼(N2H4)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填名称),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焊接工业上常用稀盐酸清洗铁锈,写出用稀盐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铁制品除锈时_______(填“能”或“不能”)长时间浸在酸溶液中。
【答案】29. BC 30. ①. 甲烷 ②. CH4+2O2CO2+2H2O
31. ①. Fe2O3+6HCl=2FeCl3+3H2O ②. 不能
【解析】
【小问1详解】
A、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水,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C、肼(N2H4)是由氮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含氮的物质,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故选:BC;
【小问2详解】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小问3详解】
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由于铁也能与稀盐酸反应,所以当铁锈反应完后,铁会与稀盐酸反应而消耗,故铁制品除锈时不能长时间浸在酸溶液中。
四、实验探究题(2小题,共21分)
30. 完成基础实验有助于提升科学素养。请根据如图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_______和_______(填名称),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选择该发生装置的依据是_______。
(2)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将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装置F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
(3)二氧化碳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选填装置字母序号),选择该装置的原因是______,验满的方法:_______。
(4)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某同学将两支相同的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分别倒扣在氢氧化钠溶液和水中片刻后实验现象如装置G、H所示,由此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探究过程设计装置H的作用是_______。
【答案】(1) ①. 稀盐酸 ②. 石灰石 ③. B ④. 药品是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
(2) ①. ②.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 ①. D ②.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③. 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则收集满
(4) ①. ②. 作对比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室常用稀盐酸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是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选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B,故①填:稀盐酸,②填:石灰石,③填:B,④填:药品是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
【小问2详解】
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①填:。
将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装置F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将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装置F中,可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②填: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小问3详解】
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D,故①填:D,②填: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验满的方法是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则收集满,故③填: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则收集满。
【小问4详解】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探究过程设计装置H的作用是作对比,证明气压变化不是溶液中的水导致的,故①填:,②填:作对比。
31. 酸和碱是两类重要的物质,它们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也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图1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请从曲线图中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曲线所示,实验操作是按照图2中的________(填“①”或“②”)图所示进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当反应进行到C点时,烧杯中溶液的颜色由_______色变为________色。
(2)若在测定A点pH过程中,错用湿润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测量结果将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3)表示该反应到图1的B点时,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__。
(4)下列哪种物质能与NaOH溶液发生上述类似的反应,这种物质是______(填序号)。
①HNO3 ②CuSO4 ③CaCl2 ④Fe2O3
【答案】(1) ①. ② ②. NaOH+HCl=NaCl+H2O ③. 红 ④. 无
(2)偏小 (3)Na+、H+
(4)①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1可知反应开始时溶液的pH>7,呈碱性,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减小;NaOH溶液呈碱性pH>7,稀盐酸呈酸性pH<7,则为将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NaOH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色;NaCl的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色,C点时pH=7,则溶液中溶质为NaCl,恰好完全反应,故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小问2详解】
A点pH>7,溶液呈碱性,且碱性越弱pH越小,错用湿润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相当于稀释,溶液的碱性减弱,则测量结果会偏小;
【小问3详解】
B点时pH<7,则稀盐酸过量,溶液中溶质为NaCl、HCl,NaCl在溶液中解离出Na+、Cl-,HCl在溶液中解离出H+、Cl-,则阳离子为:Na+、Cl-;
【小问4详解】
该反应为酸碱中和反应,HNO3属于酸,CuSO4属于盐,CaCl2属于盐,Fe2O3属于氧化物,则硝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与该发应类似;故选①。
五、解答题(共1小题,共7分)
32. 实验室中有一包纯碱(Na2CO3)含杂质NaCl,化学活动小组同学为测定该混合物中Na2CO3的含量,取10g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测得生成的气体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的气体质量为________。
(2)求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下同)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
【答案】(1)2.2 (2)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
x=5.3g
y=3.65g
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53%;
(3)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
答: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53%。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像可以看出,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的气体质量为2.2g;
【小问2详解】
过程见答案;
【小问3详解】
过程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胶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