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专题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训练题
新教材专题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2经世济民__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专题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2经世济民__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3·辽宁葫芦岛高三上期末]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尊为天子,设官“抚万民,度四方”。帝尧之时,“百姓昭明,合和万国”。虞舜设官分职,“播时百谷”以解除饥馑,“敬敷五教”以教化民众。《尧典》《舜典》《大禹谟》等也有类似的记载。这些文献( )
A.论证了皇权专制合理性
B.突出了农业的邦本地位
C.说明教化百姓的重要性
D.强调以民为本的合理性
2.[2023·湖北名校联盟3月联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将甲骨刻辞按内容分为4大类22小类。这主要反映商朝( )
A.文字体系已经形成
B.经济生活较为繁荣
C.社会文明走向成熟
D.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3.[2023·广东江门高三调研]通过对位于安徽宣城井水墩遗址考古发现,在距今约4800多年的良渚文化中晚期,此处先民还以单一的稻作农业为主;而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先民已开始种植原来在旱地种植的粟,据此可知截至春秋早期( )
A.小农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B.农业注重精耕细作
C.南北间经济交流的体现
D.土地开发程度较高
4.[2023·广东六校高三联考]下图是汉代牛郎织女画像石,石右举鞭牵牛者为牛郎,其上三星相连者为牛郎星(河鼓三星),石左下角四星相连成房子状,内有一女子跪坐,当为织女。左上角七星相连环绕一兔者为毕宿,石中部为白虎星座。此画像石( )
A.体现了汉代绘画注重写实
B.凸显了精耕细作生产模式
C.证实了民间传说的真实性
D.反映了当时的天文学成就
5.[2023·重庆南开中学高三质量检测]《四民月令》记录了东汉田庄的农事安排,其中有不少关于交易的记载,如“二月可粜粟、黍,大小豆;三月可粜黍,买布;六月可粜大豆,籴小麦……”这表明东汉的田庄( )
A.以商品生产交换为经营目的
B.经营不善导致农业物资短缺
C.为豪强地主提供了物质基础
D.商品交易弥补自给自足局限
6.[2023·洛阳市高三三模]屯田制是一种由政府提供土地,组织农民或士兵耕种,以解决军队给养或收取税粮的制度。三国时期的东吴推行了大规模的屯田,将屯田与水利开发并举,屯田制度与东吴政权相始终。东吴的屯田( )
A.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B.奠定了国家统一的基础
C.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7.[2023·重庆调研]碾硙是古代利用水力加工粮食的机械。655年,有大臣上奏:“往日郑、白渠溉田四万余顷,今为富商大贾竞造碾硙,堰遏费水,渠流梗涩,止溉田一万许顷。”于是唐高宗令人分检渠上碾硙,尽毁撤之,此举旨在( )
A.打击商业经济
B.改进手工业生产技术
C.保障农业生产
D.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8.[2023·吉林二模]下图是唐代两税法实施之后的中央与地方两税分配表。根据此图,得出的合理推断是( )
A.地方分权的趋势日益明显
B.税收种类逐渐侧重于人头税
C.地方藩镇已完全失去控制
D.两税法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9.[2023·重庆南开中学质量检测八]开皇二年,隋文帝在颁布田令的同时颁布了新的租调令:“丁男一床(夫妇二人),租粟三石,桑土调以绢絁(粗绸)麻土以布,绢絁以匹,加绵三两,布以端,加麻三斤。单丁及仆隶各半之。”又规定丁男、中男“并课树以桑榆及枣”,但“未受地者皆不课”。这表明隋朝的租调令( )
A.契合了社会生产实际
B.立足于商品经济发展
C.加强了对基层的治理
D.以资产作为课税标准
10.[2023·广东新高考高三下调研]唐律中对长安城宵禁制度有此记载:“若公使赍文牒者,听(放行),其有婚嫁,亦听。丧病须相告赴,求访医药,赍本坊文牒者,亦听。其应听行者,并得为开坊市门。”“其直宿坊街,若应听行而不听,及不应听行而听者,笞三十。即所直时,有贼盗经过而不觉者,笞五十。”材料说明唐代长安宵禁制度( )
A.有利于都城区社会安定
B.体现了市经济管理有法可依
C.有利于维护中央政府权威
D.兼顾了官员与民众的共同需求
11.[2023·江苏南通通州区高三上期中]下图是南通博物苑的镇苑之宝。器形上既保留了马上生活器物的逼真造型,又浑圆饱满,雍容大度、简洁利落,成为独具特色的工艺制品。据此可见( )
eq \(\s\up7(),\s\d5(越窑青瓷皮囊式壶(晚唐)))
A.唐制瓷技艺大放异彩
B.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
C.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唐代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12.[2023·安徽卓越县中联盟高三联考]宋代,制瓷工匠在关注釉色纯粹之美的同时,也在追求多样化的装饰技法,题材或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或是有着吉祥寓意的,或者纯粹就是因为美观好看。这一现象的出现( )
A.助长了社会的奢靡风气
B.带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C.迎合了市民的审美情趣
D.提升了制瓷业的竞争力
13.[2023·山西名校高三联考]宋代的大型煤矿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其产品被大量运往都城供居民采暖;文献记载,当时的煤炭开采不再局限于地表,而逐渐深入地下,形成了一套复杂的设备和工作流程,这在当时的世界上绝无仅有。据此可推知,宋代采煤业的发展( )
A.助推了城市生活发展
B.催生了新型雇佣关系
C.带来了工业能源革命
D.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
14.[2023·石家庄市高三三模]下表为明代前期进口货物价格表(1贯=1000文)
据上表可知,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 )
A.促进了中外之间的平等往来
B.增加了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
C.推动了民间海外贸易的兴盛
D.体现了朝贡贸易的政治色彩
15.[2023·山东省中学联盟高三考前押题]在宋元话本里,故事的主人公不是仕宦之子,便是将门之后,而到了明代的小说里,主人公却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和“市井细民”了。这一变化说明明朝( )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出现变化
B.士农工商的界限逐渐被打破
C.孕育着社会转型的新因素
D.政府以农为本的思想发生动摇
16.[2023·云南大理、丽江、怒江二模]1936年,在云南玉溪县郑和十七世孙郑绍明家里发现了《郑和家谱》,记载了郑和出使事迹:“和才负经纬,文通孔孟,特选皇廷……所至诸国名:占城国、爪哇国、暹罗国……于诸番国并海外,公干教化诸番王等无不祗顺(恭敬)……又乃称和公之德而扬和公之行,可谓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者矣”。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
A.以宣扬明朝国威为目的
B.拓展海洋的政治愿望
C.冲击传统对外贸易政策
D.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二、非选择题(第17题15分,第18题12分)
17.[2023·河北保定高三上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关市贸易自汉高祖创设之后,终两汉之世皆存。下表所示为部分史书的记载。
(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关市贸易的特征。(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关市贸易的影响。(6分)
18.[2023·济宁市高三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传承与创新
制度的传承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两税法与一条鞭法的联系与区别,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制度在传承与创新中的不断发展。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传承与创新”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课时作业2 经世济民——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
1.解析:据材料“抚万民,度四方”“百姓昭明,合和万国”“播时百谷”“敬敷五教”可见这些文献反映出尧舜禹时期,重视安邦为民,强调以民为本,故选D项;五帝时期尚未出现君主专制,排除A项;记述五帝时,只有虞舜“播时百谷”与农业有关,其他人都没有涉及农业的表述,排除B项;材料中只有虞舜的叙述体现了教化百姓,关于黄帝和尧的描述均未体现,“说明教化百姓的重要性”是对材料的片面概括,排除C项。
答案:D
2.解析:表格内容呈现了甲骨刻辞所反映的商朝社会在政治制度、国家管理、经济形态、思想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发展状态,反映了文明走向成熟的基本趋势,故选C项;甲骨文本身是一种成熟的文字,但仅凭甲骨文无法体现文字体系的形成,排除A项;农业、渔猎等体现了经济生活,但其对材料信息表述不全,排除B项;奴隶和平民体现了阶级矛盾,但无法体现其矛盾尖锐,排除D项。
答案:C
3.解析:“此处先民还以单一的稻作农业为主”“而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先民已开始种植原来在旱地种植的粟”,可知到春秋早期,宣城地区原本的稻作农业逐渐被北方的旱作农业所取代,这说明当时宣城地区存在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故选C项;西周到春秋时期,传统的井田制依然占据主导,是一种集体耕作的集体经济,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产生后,小农经济逐渐取代了集体经济,精耕细作才逐步取代商周时期的石器锄耕,排除B项;西周到春秋早期,受到生产力水平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当地的土地开发程度并不高,排除D项。
答案:C
4.解析:汉代牛郎织女画像石中有牛郎星、织女星、毕宿、白虎星座等,这反映出了当时的天文观测成果,故选D项;画像石本身以牛郎织女的传说为媒介,展示出了当时人们对于天象观测的成果,但是这些画像中的位置是否是天文观测的具体位置没法确定,所以不能据此说汉代绘画注重写实,排除A项;题干画像石只有粗略的男耕女织形象,而这种形象也是研究者的解读,没法凸显出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而且画像石本身主要的描绘对象为天上的星象,不是耕作方式,排除B项;画像石中牛郎织女的图像是后人根据上面的图案进行的历史解读,并不能据此说明民间传说的真实性,排除C项。
答案:D
5.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东汉田庄属于自给自足性质的经济体,材料中“不少关于交易的记载”可知田庄也有与外部进行商业往来的相关活动,故选D项;根据所学可知,田庄的经营具有自给自足性质,不是以商品交换为目的存在的,排除A项;材料中二月、三月、六月都有出卖粮食作物的相关记载,这说明田庄并不存在农业物资短缺的情况,排除B项;材料仅介绍了东汉田庄的一部分经营方式,无法判断盈利情况,因而无法得知是否能够提供物质基础,排除C项。
答案:D
6.解析:据材料“三国时期的东吴推行了大规模的屯田,将屯田与水利开发并举”,可知三国时期东吴屯田不仅开发了土地,而且促进了水利工程的修建,从而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故选A项;三国时期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排除B项;经济重心在南宋时才南移完成,排除C项;屯田由政府提供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排除D项。
答案:A
7.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在唐代富商利用郑、白渠的水使用碾硙来加工粮食,用了大量的灌溉水,导致部分田地灌溉水不足,唐高宗最后令人撤掉了碾硙,这反映了唐朝重视和保障农业生产,故选C项;材料中的现象主要是为了保障农业生产,并不是为了打击商业经济,排除A项;材料中唐高宗把碾硙撤掉并且毁了,这并不能改进手工业生产技术,排除B项;撤掉碾硙并不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排除D项。
答案:C
8.解析:由数据图表可以看出,两税法实施之后,钱税和粮税的分配都表现出中央留成额少、地方留成额大的特点,且二者差距较大,所以据此可以推论出地方分权趋势日益明显,故选A项;由数据图表看不出税收的标准,且两税法的实行改变了以人口为主的收税标准,而是以资产或者土地为主,B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图表中可以显示出地方分权趋势明显,但是地方藩镇完全失去控制的说法则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题干中的数据并没有与两税法实施之前的数据对比,所以不能据此得出两税法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结论,排除D项。
答案:A
9.解析:据材料可知,隋朝初年社会刚刚稳定,政府实行租调制,征收实物,同时明确要求“未受地者皆不课”,这说明租调制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上述规定有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契合当时社会生产的实际,故选A项;据材料可知,隋朝租调征收实物,说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程度有限,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时期命州县官“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等级比较,重新核定户籍,加强了对基层的控制,材料中租调制是赋税征收的标准和内容,其与基层治理无关,排除C项;租调制下按照授田情况征收相应赋税,并非以资产作为课税标准,唐中期以后的两税法以资产作为课税标准,排除D项。
答案:A
10.解析:据材料“唐律中对长安城宵禁制度有此记载”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长安宵禁时期在遇婚嫁、丧病求医等事有灵活处理的规定,是对社会诉求的合理处置的体现,同时对值班人员同样有严格规定和惩罚措施,这使得百姓对政府有所认可同时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故选A项;唐代长安宵禁制度属于社会秩序管理而非经济管理,排除B项;唐代长安宵禁制度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是为了打击地方,与中央权威无关,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A
11.解析:据材料“器形上既保留了马上生活器物的逼真造型,又浑圆饱满,雍容大度”结合所学可知,皮囊式壶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日常用品,而越窑位于南方,说明汉族青瓷壶融合了少数民族的特色,体现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故选C项;材料仅涉及了晚唐皮囊式壶的形态特征,不能说明制瓷技术,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皮囊式壶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特色器物,不能说明对外政策,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越窑青瓷皮囊式壶的外形特征,没有涉及瓷器的出口,排除D项。
答案:C
12.解析:据材料可知,宋代制瓷工匠既关注釉色纯粹之美,又追求装饰技法的多样化,使瓷器更美观,寓意更好,以迎合市民的审美情趣,故选C项;奢靡指生活奢侈,挥霍无度,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釉色纯粹之美与“绘画艺术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没有与其他行业比较,得不出“提升了制瓷业的竞争力”的结论,排除D项。
答案:C
13.解析:据材料“其产品被大量运往都城供居民采暖”可知,宋代采煤业的发展,为城市居民采暖提供燃料,助推了城市生活发展,故选A项;据所学可知,新型雇佣关系是在明代才产生,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宋代主要是农业经济,并没有产生工业,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宋代采煤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没有涉及自然生态问题,排除D项。
答案:A
14.解析:据表可知,明朝以远超市场价格进口琉球、暹罗、满剌加等国货物,体现了朝贡贸易的厚往薄来,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动机,即宣扬“天朝上国的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故选D项;朝贡体系下,明朝是宗主国,琉球、暹罗、满剌加是藩国,不是平等关系,排除A项;远高于市场价格进口货物,耗费了明政府的大量钱财,增加了明政府的财政负担,排除B项;民间海外贸易不会以远高于市场价格进口货物,材料是朝贡贸易,排除C项。
答案:D
15.解析:文学作品的主人公由“仕宦之子”“将门之后”转变为“生药铺主管”和“市井细民”,体现出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据此可知,题干所述变化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社会中已经孕育了社会转型的新因素,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明朝时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传统的儒家思想,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明朝社会中,士、农、工、商的界限依然没有被打破,排除B项;文学作品主人公的变化与“以农为本”思想没有关系,并且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一直恪守“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
答案:C
16.解析:据材料“于诸番国并海外,公干教化诸番王等无不祗顺”可知,明朝政府仍然固守传统的宗藩体制,对周边国家宣扬国威,故选A项;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而不是“拓展海洋”,并且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大多缺乏“海洋意识”,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仍是朝贡贸易的范畴,没有冲破传统对外贸易政策,排除C项;明清时期世界的趋势是发展资本主义,积极殖民扩张,明政府固守传统的宗藩体制观念,这与时代发展潮流是背道而驰的,排除D项。
答案:A
17.解析:第(1)问据材料“劝督农植,开上谷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民悦年登”可知,政府主导,民间参与;从材料“《史记·南越列传》”“《史记·匈奴列传》”“《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可知,汉朝与南越、匈奴、乌桓等都有关市,说明分布范围较广;据材料“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可知,时断时开;据材料“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给遗匈奴,遣公主”可知,政治色彩浓厚;据材料“御史大夫奏禁马五尺九寸以上,齿未平,不得出关”可知,限制商品交易种类。第(2)问据材料“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给遗匈奴,遣公主”并结合所学可知,有利于缓和汉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从材料“北单于乃遣大且渠伊莫訾王等,驱牛、马万余头来与汉贾客交易”可知,加强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据材料“御史大夫奏禁马五尺九寸以上,齿未平,不得出关”可知,限制商品交易种类,必然会促进了走私贸易的发展;据所学汉代的疆域可知,客观上推动了汉帝国的疆域拓展。
答案:(1)特征:政府主导,民间参与;分布范围较广;时断时开;政治色彩浓厚;限制商品交易种类。(9分,答出三点即可)
(2)影响:有利于缓和汉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加强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走私贸易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汉帝国的疆域拓展。(6分,答出三点即可)
18.解析:本题要求结合两税法和一条鞭法讨论中国古代税制的“传承与创新”,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税收起源很早,且税收作为国家最重要的财政收入长期受到政府的重视,早期征税时间不固定,经常是国家需要的时候就会进行征收,使得百姓压力巨大,两税法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在以往税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开启了定时征税的先河;而一条鞭法也延续了“一岁之役”,继承了定时征税的传统;两税法以前征税的主要内容是人丁税,使得无地的百姓也要承担沉重的赋税,而一条鞭法“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创造性的将税收计入田亩,让真正有经济实力的人来纳税,能够极大的增加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且一条鞭法创新性的征收货币税,是对传统实物税的突破和创新,也迎合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需求,解放了部分劳动力,有利于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总的来说,两税法和一条鞭法继承了传统税制的同时,都有所创新,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产物。
答案:(1)短文内容(10分)
①从制度的适应性和社会发展需求等角度阐述制度传承与创新的必要性;(4分)
②从两税法对中国传统税制的改变以及一条鞭法与两税法的联系与区别等角度阐述二者是如何体现制度的传承与创新的;(4分)
③从两税法和一条鞭法实施所产生影响的角度阐述制度传承与创新对社会治理与发展的重大意义。(2分)
(2)表述(2分)
层次1:不能表述成文;(0分)
层次2:能表述成文,逻辑不够清晰,叙述不够完整;(1分)
层次3:能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叙述完整、连贯、条理、语言流畅。(2分)
类别
内容
1
奴隶和平民,奴隶主和贵族,官吏,军队,战争,方域,贡纳。
2
农业,渔猎,畜牧,手工业,商业,交通。
3
天文历法,气象,建筑,疾病,生育,鬼神崇拜,祭祀,吉凶梦幻,卜法,文字。
4
其他
货物名称
苏木
胡椒
乌木
檀香
计量单位
斤
斤
斤
斤
市场价格
500文
3贯
500文
500文
与琉球贸易价格
10贯
30贯
与暹罗贸易价格
5贯
25贯
40贯
10贯
与满剌加贸易价格
20贯
40贯
10贯
时间
关市记事
出处
高后四年
(公元前184年)
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
《史记·
南越列传》
景帝前元元年
(公元前156年)
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给遗匈奴,遣公主,如故约
《史记·
匈奴列传》
景帝中元四年
(公元前146年)
御史大夫奏禁马五尺九寸以上,齿未平,不得出关
《汉书·
景帝纪》
昭帝始元五年
(公元前82年)
汉罢马、弩关
《汉书·
昭帝纪》
章帝元和元年
(84年)
武威太守孟云上言:“北单于复愿与吏合市”。诏书听云遣驿使迎呼慰纳之。北单于乃遣大且渠伊莫訾王等,驱牛、马万余头来与汉贾客交易
《后汉书·
南匈奴列传》
安帝永初中
(约110年)
鲜卑大人燕荔阳诣阙朝贺。邓太后“令止乌桓校尉所居宁城下,通胡市”
《后汉书·
乌桓鲜
卑列传》
初平元年
(190年)
刘虞“劝督农植,开上谷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民悦年登”
《后汉书·
刘虞传》
两税法
一条鞭法
◎量出制入。中央合并原征各项税役,定出“两税元额”,向各地摊派。各州县根据所摊税额,向下摊派
◎取消租、庸、调和一切徭役、杂税,但丁额不废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论主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按丁壮和财产多少定出户等
◎元额以大历十四年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两税依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
◎无固定居处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的1/30征税
——宁欣《中国古代史》
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明史·食货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教材专题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第一编中国古代史步骤一专题二经世济民__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教师用书,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发展历程,生产模式——精耕细作,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特点,明清时期经济领域的新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专题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10扩张变革__世界近现代经济全球化与社会生活变化,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专题版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6踏歌前行__近现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