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地形图的阅读(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5105246/0-170312179739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4地形图的阅读(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5105246/0-170312179745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4地形图的阅读(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5105246/0-170312179750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地形图巩固练习
展开1.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形
(1)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 。
①平原:海拔 ,宽广平坦,起伏小;
②高原:海拔 ,顶面宽阔,平缓的高地,边缘有崖壁;
③丘陵:海拔 ,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地势起伏不大、坡度缓;
④山地:海拔 ,高度、起伏大,多呈脉状分布;
⑤盆地: ,周围是山地或高原,中间是平原或丘陵;
(2)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统称 。
【答案】(1) 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 200米以下 500米以上 500米以下 500米以上 四周高、中间低
(2)山区
【解析】(1)地形是指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①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地表平坦广阔,起伏小;②高原:海拔500米以上,顶面地势起伏不大,边缘陡峭;③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地势起伏不大、坡度缓;④山地:海拔500米以上,地表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⑤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周围是山地或高原,中间是平原或丘陵。
(2)一般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2.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所在地的山体部位名称:C ,D ,F 。
(2)图中山峰B的海拔范围在 米— 米之间;C地与山峰A的相对高度是 米;量得甲乙两村的图上直线距离是2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直线距离是 千米。
(3)当地发展经济,要建一座化工厂,应选择在 (①或②),原因是该地位于河流的 (上游、下游)地区,避免污染村庄水源。
(4)FG与HI两河段中,水流较为湍急的是 河段,判断依据是 。
(5)丙村位于乙村的 方向。甲、乙、丙三个村庄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城镇的是 ,根据图中信息说明两点理由。 , 。
(6)要修一条乙到丁的公路,选址较合理的是线路 ,原因是 。
【答案】(1) 山脊 陡崖 山谷
(2) 400 500 332 1
(3) ① 下游
(4) HI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水流急
(5) 西北 甲 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地形平坦
(6) ② 地形起伏小
【解析】(1)读图可知,C处等高线向低处突出,为山脊;D处等高线重叠,为陡崖;F处等高线向高处突出,为山谷。
(2)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因此图中山峰B的海拔范围在400米—500米之间;C地海拔高度为300米,C地与山峰A的相对高度是632米-300米=332米;量得甲乙两村的图上直线距离是2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直线距离是2厘米×50000=1千米。
(3)当地发展经济,要建一座化工厂,应选择在①,原因是该地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避免污染村庄水源。
(4)FG与HI两河段中,HI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水流较为湍急。
(5)读图可知,丙村位于乙村的西北方向;甲、乙、丙三个村庄中,甲村庄处海拔低于100米,地形平坦开阔;位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最有可能发展为城镇。
(6)要修一条乙到丁的公路,线路②处基本上是沿着同一条等高线修建,坡度平缓,容易施工,因此选址线路②较合理。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
(2)读“山体部位等高线地形图”,在相应的方框中的横线上填上文字。
a b c d
【答案】(1) 密集 稀疏
(2) 山峰 降低 山脊 低处 山谷 高处 陡崖
【解析】(1)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高线地形图,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2)读图可知,图中a位于等高线闭合处,中间高,四周低,是山峰;b位于等高线弯曲,切线低处凸出,是山脊;c位于等高线弯曲且凸向高处,是山谷;d位于等高线重合的地方是陡崖。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计划组织野外地理研学,同学们准备了研学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为研学做参考。图为研学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①处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
A.陡崖B.山脊C.山谷D.鞍部
2.以下对地形图的判读,正确的是( )
A.沿②线登山比沿③线登山更容易B.该图等高距为1000米
C.⑤位于④的西北方向D.该区域以平原地形为主
【答案】1.C 2.A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①处的等高线往海拔高的方向凸出为山谷,C正确;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A错误;等高线往海拔低的方向凸出为山脊,B错误;两座山头之间地势低洼处为鞍部,D错误。故选C。
2.由图可知,图中②线处比③线处登高稀疏,坡度较缓,沿②线登山比沿③线登山更容易,A正确;该图等高距为100米,B错误;按照图中指向标判断,⑤位于④的东南方向,C错误;该区域以山地地形为主,D错误。故选A。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①、②两处的地形类型分别是( )
A.平原、丘陵B.丘陵、盆地C.高原、丘陵D.盆地、山地
4.山顶M与P点的相对高度为( )
A.1000米B.1460米C.200米D.1260米
5.现要将该图制作成分层设色地形图,甲地应该涂成( )
A.黄色B.棕色C.绿色D.蓝色
【答案】3.C 4.D 5.C
【解析】3.①海拔大于500米,且内部平坦开阔,属于高原。②高于200米。低于500米属于丘陵。故选C。
4.M处的海拔1460米。P点海拔200米,相对高度1460-200=1260米,故选D。
5.甲地在200米以下,属于平原,分层设色地形图,甲地应该涂成绿色。故选C。
读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选项中所示的地形部位正确的是( )
A.①山谷②山顶③鞍部④山脊B.①山脊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D.①山谷②鞍部③山脊④山顶
7.图①②③④中,可能出现河流的地形部位是( )
A.A部位B.B部位C.C部位D.D部位
【答案】6.D 7.A
【解析】6.读图可得,①图中A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②图中B为两个山峰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是鞍部,③图中C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④图中D中间高,四周低,是山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图①为山谷,容易汇聚水流,形成河流,故A正确;图②为鞍部,相对高度较高,难以形成河流,故B错误;图③为山脊,地势相对较两边高,不能汇聚流水,难以形成河流,故C错误;图④为山顶,地势较四周低,故难以形成河流,故D错误。故选A。
8.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该地地势起伏情况是( )
A.东高西低B.中部高,四周低C.中部低,四周高D.南高北低
【答案】C
【解析】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AB两点的海拔均在300米,CF两点在200米,DE两点在100米,由此可知,该地地势起伏情况是中部低,四周高,C正确;排除ABD,选C。
9.南方某中学在家乡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适合攀岩的是 处;适合漂流的是 处;E处部位的名称是 ;①河段小河的流向大致为 。
(2)该地区最高海拔为 米。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1厘米,若要在两地间修建缆车,则缆车线路长度至少 千米。
(3)图中C、D两山坡更适合学生上山的是 坡。
【答案】(1) B A 山峰 自西向东
(2) 658 1
(3)C
【解析】(1)攀岩需要在陡崖处,而陡崖在等高线地图中是多条等高线重合处,据图示信息可知B处等高线重合,是陡崖,适合攀岩;漂流需要在河谷之中,如图示A位于小河的河谷之中,适合漂流;据图示指向标可知图示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河流是由地势高流向地势低的,所以①河段的小河流向是自西向东。
(2)该地区最高海拔图中的E地附近的山峰,海拔为658米;图中的比例尺是1:100000,相当于图上1厘米代表100000厘米,也就是图上1厘米代表1千米。
(3)同一幅等高线地图中,等高线分布越稀疏,说明坡度越缓,越利于登山,C地较D地等高线分布更稀疏,坡度更缓,更有利登山。
10.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提示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盆地:等高线中间低四周高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 陡崖:等高线重合)
虚线A: B: C: D: E: 虚线F:
(2)可能存在河流的是虚线 ;图中适合开展攀岩运动的是 。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坡度 (陡或缓);等高线稀疏,坡度 (陡或缓)。
(4)G地的海拔高度为 米,H地的海拔约为 米,H地与G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米。
【答案】(1) 山脊 盆地 陡崖 山顶 鞍部 山谷
(2) F C
(3) 陡 缓
(4) 200 300 100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虚线A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地形;图中字母B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C处是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D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E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虚线F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地形。
(2)虚线A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F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处容易形成河流;适合攀岩的是C所示的陡崖。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4)图中的等高距为50米,G地的海拔高度为200米,H地海拔高度为3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约为300米-200米=100米。
我国北方某村素有当地“最美乡村”之称。图为该村所在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村落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所处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
A.山顶B.山谷C.山脊D.鞍部
2.推测照片拍摄地位于四地中的(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3.四地中最能体会“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意境的是(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答案】1.C 2.D 3.B
【解析】1.由图可知,甲地等高线往海拔低的方向凸出为山脊,故C正确;山顶是海拔最高处,故A错误;等高线往海拔高的方向凸出为山谷,故B错误;两座山头之间地势低洼处为鞍部,故D错误。故选C。
2.由图可知,村落海拔低处向拍摄地凸出,为弧线形,丁处海拔高于高于村落可俯视拍摄,且与村落之间视野无遮挡,故D正确;甲地、丙地看村庄不是弧线形,位于村落背后,乙地为山顶与村落有山脊处遮挡,故ABC错误。故选D。
3.由图可知,甲处为山脊,西侧地势高,不能看到落日,故A错误;乙地海拔最高,位于该地西部,能看到夕阳,故B正确;丙地西侧有阻挡,也不能看到日落,故C错误;丁处西侧有山脊阻挡,也不能看到夕阳,故D错误。故选B。
下图是某海岛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海岛主要地形类型为山地B.丙、丁两地降水较多的是丁
C.该岛盛行风风向是东南风D.甲处地形部位是陡崖
5.读图分析,判断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
A.若a点与c点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为6千米。
B.乙山顶的海拔高度约在1000-1200米之间。
C.流经a、b、c三地的河流中,适合进行漂流(流速较快)的是b河。
D.仅考虑地形因素,乙、丙两地最大温差为6℃。
【答案】4.B 5.C
【解析】4.读图分析,图中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海拔在500米以上,属于山地,A正确;丙、丁两地,丙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B错误;该岛盛行风风向是东南风,C正确;甲处等高线重叠,是陡崖,D正确。依据题意,故选B。
5.图中比例尺是1:200000,若a点与c点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为6千米,A正确;图中等高距是200米,乙山顶的海拔高度约在1000-1200米之间,B正确;流经a、b、c三地的河流中,a河流经地区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流速最快,C错误;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仅考虑地形因素,乙、丙两地最大温差为6℃,D正确。依据题意,故选C。
下图为中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区域内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
A.平原B.丘陵C.盆地D.高原
7.某同学在登上当地最高峰朝阳峰时,只看到了图中所示的三个村镇,其中看不见的村镇是( )
A.甲B.乙C.丙D.丁
8.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坝,坝顶海拔约500米。图中所示的四个村镇需要移民的是( )
A.甲、乙B.甲、丙C.甲、丁D.丙、丁
【答案】6.C 7.D 8.C
【解析】6.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四周高,中部低,所以为盆地地形,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从朝阳峰到甲、乙、丙做直线,发现沿线海拔大致逐渐降低,中间无明显地势起伏,所以这三个村庄可见,不符合题意,A、B、C错误。从朝阳峰到丁做直线,发现地势先下降后升高,在靠近丁的地方出现山脊,且离丁很近,这个部位对丁村庄形成遮挡,所以看不到丁,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
8.读图可知,图中甲、丁两处村镇,海拔低于500米,且位于盆地中,如果在当地修建一座坝顶约500米的水坝,甲、丁两地需要移民,C正确。图中丙村镇海拔高,远高于大坝高度,因此不需要移民;乙村镇位于河流下游,大坝把河水阻挡在乙村镇的上方,因此不需要移民,ABD错误。故选C。
9.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计划在老师带领下在野外高地进行考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顶位于观测点的 方向。山顶与观测点的最大相对高度可能是 米。
A.130米 B.180米 C.230米 D.260米
(2)①②两条路线中,较容易到达观景台的是 ,理由是 。
(3)图示地区属于 (地形)。近年来该区域大力发展林业,对生态环境有利的影响是 (至少写出2点)。
(4)图中河流流经的山体部位是 ,根据观测点与出发地之间的地形剖面图(自绘),判断兴趣小组的师生们站在观测点 (能/不能)看到停在出发地的大巴车。
【答案】(1) 正北 C
(2) ② ①线经过陡崖;②线坡度较缓,安全。
(3) 山地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4) 山谷 不能
【解析】(1)读图分析,图中用指向标判断方向,山顶位于观测点的正北方向;相对高度是指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山顶的海拔是940米,观测点的海拔是700—800米,两地相对高度是140—240米,山顶与观测点的最大相对高度可能是230米,故选C。
(2)图中①线路要经过陡崖,地势陡峭,难以跨越,危险大,②线路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更安全,②路线较容易到达观景台。
(3)读图分析,图中区域海拔大部分在500米以上,且总体等高线较密集,说明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区种树,发展林业,可起到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等作用。
(4)读图分析,图中河流流经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中间低,两边高,属于山谷;观测点的海拔是700—800米,出发地海拔是300—400米,两地受陡崖阻挡,在观测点不能看到停在出发地的大巴车。
10.为了锻炼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我国东部位于36°N的某中学利用暑假到图示山区开展登山游学活动。阅读材料和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同学们从王村火车站分组出发,设计了三个活动方案。方案①:登大青山,锻炼体能;方案②:徒手攀岩,试试胆量;方案③:参观古庙,寻踪文化。
材料二:游学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图)
(1)本地区地势特点 ,西部以 为主,东部以 为主。(填地形种类)
(2)同学们计算火车站到大青山山顶的相对高度大约是( )
A.457米B.762米C.408米D.345米
(3)第二组同学沿②路线攀岩,从等高线的分布来看,A地属于 (地形部位),需要准备至少 米长的安全绳。
(4)方案三中同学们去参观古庙,寻踪文化。若图上王村火车站到古庙的距离是6cm,比例尺为1:50000,则两地实地直线距离是 ,同学们从小桥行走至古庙的过程中感觉比较轻松其原因是 (填数字)(双项选择)
①坡度缓②沿山谷走③沿山脊走④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
(5)同学们在读图过程中发现图中b、c两条河流中,哪一条不可能存在 ,理由是 。
(6)为了防止有人爬山时迷路,同学们拿出预警方案:如果迷路了就选择沿着一条溪流走,这个想法对吗 ?原因:
【答案】(1) 西高东低 山地 平原
(2)C
(3) 陡崖 150
(4) 3千米/3000米 ①④
(5) b b处位于山脊,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
(6) 对 河流往低处流,河流流出山地,地势低平处往往会有聚落
【解析】(1)读图可知,西部等高线密集,海拔在500米以上,坡陡谷深的为山地,东部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的是平原,地势西高东低。
(2)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米,火车站海拔位于150至200米之间,大青山海拔位于550至600米之间,两地的相对高度是450米至350米,C位于该区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读图可知,A地位于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安全绳的长度为陡崖的相对高度,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公式“为(n-1)×d≤△H<(n+1)×d”(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图中等高距为50米,重叠等高线为2条,故相对高度位于50至150米,需要准备至少150米长的安全绳。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比例尺为1:50000,表述图上一厘米实际距离500米,故若图上王村火车站到古庙的距离是6cm,则两地实地直线距离是3000米,同学们从小桥行走至古庙的过程中感觉比较轻松其原因是①坡度缓,④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较为省力。
(5)读图可知,c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b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b河不存在。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如果迷路了就选择沿着一条溪流走,这个想法是正确的,水往低处流,河流流出山地流经平原地区,平原地区有聚落,有人家。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三节 地形图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三节 地形图一课一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山顶M与P点的相对高度为,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巩固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辨认方向,地图上的方向,下列哪个不是地图的基本要素,在比例尺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同步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辨认方向,地图上的方向,下列哪个不是地图的基本要素,在比例尺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