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2024版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单元达标测评卷部编版必修4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4版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1框追求智慧的学问同步提升训练部编版必修4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4版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3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步提升训练部编版必修4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4版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1框世界的物质性同步提升训练部编版必修4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4版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2框运动的规律性同步提升训练部编版必修4 试卷 0 次下载
必修4 哲学与文化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课时当堂检测题
展开【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意识和物质何者是本原 ②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④意识和物质有没有同一性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C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②③正确。①④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具体内容,不符合题意。
2.庄子与惠施有一次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庄子看见一条鱼在水里游动,就说:“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施则回答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反问道:“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施马上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惠施的观点属于( )
A.唯物论B.唯心论
C.不可知论D.可知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不可知论。惠施认为人不是鱼,就不能知道鱼的欢乐,这表明惠施的观点是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C符合题意。A、B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不符合题意。D不符合惠施的观点。
3.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谁依赖于谁、谁在先的问题。他们是在思考( )
A.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B.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问题
【答案】A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谁依赖于谁、谁在先的问题是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回答,A正确。
4.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也日益凸显,如利用网络实施诈骗等。这些现象促使人们反思如何在虚拟世界当中实现伦理道德的重新建构。这说明( )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哲学思想的形成离不开批判和反思精神 ③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④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A.③④B.①③
C.①②D.②④
【答案】C
【解析】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促使人们反思如何在虚拟世界当中实现伦理道德的重新建构”,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哲学思想的形成需要批判和反思精神,①②符合题意。③④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5.“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两种观点( )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②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③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A.①④B.②③
C.②④D.①③
【答案】A
【解析】前一种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后一种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都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是世界本原的问题,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①④正确。②③对题中观点分析错误,应排除。
6.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期《管子》一书中写道:“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上述说法同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B
【解析】泰勒斯和《管子》都认为水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水,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能力提升】
7.南北朝时期是佛学盛行时期。佛学坚持认为灵魂是人成为人的决定性因素。人死了,灵魂还能在来世存在,接受今世的因果报应。而以范缜为代表的一派则主张,人死灯灭,形销神散,灵魂根本不能单独存在。两派的激烈辩论,史称“形神之辩”。“形神之辩”的实质是(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争论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争论
C.客观唯心主义和朴素唯物主义的争论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争论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不难看出,佛学认为灵魂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以范缜为代表的一派则主张形是神之本,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C正确。A、B、D均未涉及,与题意不符,不选。
8.一群哲学家如以自己独特的角度认识与解释世界,并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他们就被称为一个哲学流派。正如叔本华所说,哲学就像一个长着许多脑袋的怪物,每个脑袋都说着不同的语言,所以历史上出现了众多流派。其中,关于哲学的基本流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指的是哲学对子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②都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③是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的 ④都正确回答了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哲学的基本派别指的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是哲学两个对子中的一个,①符合题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②符合题意。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对第一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第二方面即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排除③。认识到思维和存在之间具有同一性是可知论的观点,哲学的基本流派不一定都正确回答了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④不符合题意。
9.霍尔巴赫是18世纪的一位著名哲学家。他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由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这里所表达的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答案】B
【解析】题干中“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
10.傅立叶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上帝”的概念是其哲学的中心概念。他认为“虽然物质并非神造,但它本身却是消极无为,要上帝使它运动的”,正如恩格斯所说,傅立叶的著作中“并不是没有最荒唐的神秘主义的色彩”。由此可见( )
①傅立叶的哲学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②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科学地看待世界 ③哲学史中充斥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④批判继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上帝使它运动”“最荒唐的神秘主义的色彩”表明傅立叶的哲学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史中充斥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①③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人们看待世界的影响,排除②。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④错误。
11.长期以来,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进行了无数次争论,但最终只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这是因为( )
①唯物主义必须与辩证法结合,唯心主义必须与形而上学结合 ②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③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不可能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 ④对世界存在状况的认识从属于对世界本质的认识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D
【解析】哲学只有两大阵营的原因在于,对世界存在状况的认识属于对世界本原的认识,对世界的变化发展状况的认识属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观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不可能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只有先回答世界的本原问题,才能进一步回答世界的变化发展状况,③④符合题意。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①错误。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附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②错误。
12.四川三星堆遗址祭祀区重启考古发掘工作以来,考古、现场保护、文物修复、建筑、规划等相关行业的专家就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发掘与文物保护工作,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及信息化手段,提高了考古发掘和分析检测能力,取得了重大考古成果。从哲学基本问题角度看(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③存在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
④存在是本原,决定于思维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三星堆遗址发掘以来,相关行业的专家就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发掘与文物保护工作,运用现代科技以及信息化手段,提高了考古发掘和分析检测能力,取得了重大考古成果,说明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①②符合题意。思维离不开存在,存在可以离开思维,③说法错误。唯物主义认为,存在是本原,存在决定思维,而不是决定于思维,④说法错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 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这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
(1)材料一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答案】①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其说法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②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2)材料二中张载的观点属于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
【答案】①张载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②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课一练,共5页。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后练习题,共6页。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运动的规律性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运动的规律性精练,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