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营口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营口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01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营口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02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营口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营口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营口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回答非选择题时,使用0, 鲁迅说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布洛是现代实验美学的代表,他继承了“自下而上”的实证研究方法,把对传统美学中审美客体的研究转向对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和美感体验的研究,建立了以观赏的效应为研究对象的美学理论。他提出,在审美观照中,主体在心理上必须和审美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把眼前的对象同实践的、现实的自我联系割裂开来,切断同事物的实用、功利方面的联系,以一种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的态度来看待它。保持距离会使司空见惯的东西发出奇光异彩,使身处焦虑、烦躁、恐慌之境的心灵体会到一种奇异的镇定与寂静,领略到一种功利的“我”难以企及的审美之境。
    为了形象地说明“心理距离”的含义,布洛举了一个海上航行遇上大雾的例子。对于一般人而言,这不能不是一件十分头疼的事。因为海雾不仅会耽误行程,还会令人呼吸不畅,让人因置身无边的、未知的恐惧之中而感到惊慌无助。可是,那让人紧张焦虑的海雾也可能会霎时成为趣味与欢乐的源泉。一旦抛开海雾可能带给我们的危险及不愉快,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去看周围的景观,我们就能够欣赏海上雾景奇妙无比的美。
    布洛所说的“心理距离”指的就是客体及其吸引力与人本身的分离,与人的实际需要、道德、目的、利害关系之间的分离。由于这种分离,日常事物的某些平时为人们所忽视的侧面就可能会引起我们的注意,震撼我们的心灵,从而成为一种“艺术的启示”。因此布洛认为心理距离构成了一切艺术的共同因素。但同时布洛又指出,作为一种审美原则,心理距离又有其矛盾的二重性。在欣赏中,我们一方面要从实际生活中脱离出来,抛弃事物的科学价值、使用价值以及伦理价值;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脱离实际生活,要拿自身的经验来印证、诠释作品,从而激起感情的共鸣。只有将“距离的自我矛盾”安排妥当,才是艺术欣赏与创作的成功。
    “心理距离说”矛盾的二重性强调了“美感的人”“科学的人”和“实用的人”的辩证统一,认为处于美感经验中的主体也是“科学的人”和“实用的人”,无法将其从整个有机体中分离出来。作为“美感的人”,一方面须超脱实际生活,心中不能存有任何外在目的;另一方面又必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帮助自己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以获求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这种理论的一大优点是其在像形式主义那样强调审美经验的纯粹性的同时,并没有忽视有利于或不利于产生和维持审美经验的各种条件。而且“心理距离说”将美感经验之前、美感经验之中、美感经验之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综合考察美感经验之前及之后的现实生活、伦理道德、实用功利及各种相关的社会因素对美感经验的影响。
    (摘编自彭志勇《布洛的“心理距离说”与朱光港早期美学思想》)
    材料二:
    在审美欣赏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空间距离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距离太小,主体离客体太近,客体的局部相互遮挡会使主体领略不到审美对象的整体风貌造成主体对客体感知的困难。距离太大,离审美对象太远,由于光线漫射、空气浮尘等因素,审美主体会感到对象模糊不清,自然就无法欣赏到审美对象的美了。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听音乐、看油画、看电影时,都会保持一个适中的空间距离。听音乐时,太远了会听不清,太近了又会觉得震耳欲聋;看电影时,如果坐得太近,屏幕上的画面就会扁平得像一张纸,立体感的消失会使欣赏索然无味。欣赏艺术,“距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保持适中的距离才能领略作品的美的魅力。
    空间距离能够产生美感,同样,时间距离也能够产生美感。旧物、往事经过时间的沉淀,往往具有某种美的力量,让人感到情意依依。如乡情是一种人情美,时间隔得愈久,其情愈烈。
    苏联戏剧家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过:“时间是一个最好的过滤器,是一个回想和体验过的情感的最好的洗涤器。不仅如此,时间还是最美妙的艺术家。他不仅洗干净,并且还诗化了回忆。”的确,一件曾经让人嫌恶的事情,如果你把它推远一点看,也许就会形成很美的意象。卓文君不守寡却和司马相如私奔,这在西汉时算是一件秽行丑迹,后世却把这段情史当作佳话。在李贺的诗句“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中,我们感受到的只是画一般的幽美。
    并且,时间距离还能使往日伤痛、悲哀的情感,转变为感人肺腑的艺术创作。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在其妻王弗离世后的第十年写下的悼亡之作,时间的距离,使深切的哀痛变成了情真意切的艺术之美,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受。纵观中国古代诗词史,除了悼亡诗的审美内涵和时间距离有关,咏史怀古诗同样如此,我想这也是时间距离具有美化、诗化作用的原因吧。
    (摘编自曹熠婕《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浅谈审美距离》)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布洛的美学理论承袭实证研究方法,以观赏的效应为研究对象,注重对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和美感体验的研究。
    B. 布洛认为心理距离构成了一切艺术的共同因素,人只要与客体及其吸引力相分离,就会发现一些平时忽视的侧面震撼心灵。
    C. 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空间距离要适中,距离太小或太大都无法欣赏到审美对象的美。
    D. 在中国古代诗词史中,悼亡诗、咏史怀古诗的审美内涵和时间距离有关,这体现了审美欣赏中时间距离的美化、诗化作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布洛以海雾为例,证明审美主体想要体会到独特的审美之境,就要忍受审美客体所带来的危险。
    B. 与布洛“心理距离说”的美学理论相比,形式主义审美观存在明显不足,它可能忽视了产生和维持审美经验的各种条件。
    C. 适中的空间距离能够让人领略作品的魅力,而时间距离则不然,时间隔得越久,产生的美感越强。
    D. 西汉时被人诟病的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的行为,后世却传为佳话,说明时间距离一定会美化过往的事。
    3. 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中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观点的一项是( )
    A. 真诚的回忆,将是明月的照临,清风的吹拂,而没有迷雾和尘沙的干扰。
    B. 在“忆之路”上,走得愈远,愈是有味,这是苦味渐已蒸散而甜味却还留着缘故。
    C. 一个人,只有跋涉过漫长的生活道路,才会有各种滋味的回忆。
    D. 人们在重温旧事时,便会发现生命之书中最美的一页莫过于其中一些段落所勾起的回忆。
    4. 请从论证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画横线句子。
    5. 鲁迅说过:“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赏鉴的态度去欣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的角色。所以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请结合材料,从“心理距离”二重性的角度谈谈你对鲁迅这一说法的理解。
    【答案】1. B 2. B 3. C
    4. ①我们在阅读《红楼梦》时,一方面应该保持合适的“心理距离”,将宝黛或者贾政与现实的“我”分离开来,才能客观全面地鉴赏宝黛不同于世俗男女的心灵契合以及贾政作为一家之长的内心世界;
    ②另一方面,无论读到宝黛的爱情故事还是贾政的利害打算,也不能将自己从现实生活中完全分离出来,必须依靠自身生活经验才能理解作品中青年男女爱情的美好或封建家长利益打算,从而形成感情共鸣。
    5. ①(论证方法)采用引用论证,引用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话,继续对前文“时间距离也能够产生美感”这一观点进行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②(论证语言)运用比喻,把“时间”比作“过滤器”“洗涤器”和“艺术家”,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论证语言的生动性;
    ③(论证思路)点明观点,强调时间距离对美感的形成所发挥的净化、美化和诗化作用,与后文中的论证相互印证。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人只要与客体及其吸引力相分离,就会发现一些平时忽视的侧面震撼心灵”理解错误,材料一第3段说的是“由于这种分离,日常事物的某些平时为人们所忽视的侧面就可能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原文用的是“可能会”,选项中“只要……就会……”表述绝对。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就要忍受审美客体所带来的危险”错误,材料一第2段中说的是“一旦抛开海雾可能带给我们的危险及不愉快,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去看周围的景观,我们就能够欣赏海上雾景奇妙无比的美”,此处意在说明审美主体想要体会到独特的审美之境,要与审美客体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
    C.“时间隔得越久,产生的美感越强”错误,材料二第3段中只是举例说乡情是“时间隔得越久,其情愈烈”,并未说时间距离的远近与美感的强弱有确切的联系。
    D.“说明时间距离一定会美化过往的事”错误,根据材料二第4段中的“一件曾经让人嫌恶的事情,如果你把它推远一点看,也许就会形成很美的意象”,可推知时间距离具有美化的作用,但并未说其“一定会美化过往的事”。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跋涉过漫长的生活道路”强调的是漫长的生活历程可以提供丰富的回忆素材。根据材料二第4段,可知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观点是时间距离具有净化、诗化和美化的作用,故选项不能支持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观点。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论证方法方面:采用了引用论证。“苏联戏剧家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过:‘时间是一个最好的过滤器,……并且还诗化了回忆。’”这是引用了苏联戏剧家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话,论证了前文“时间距离也能够产生美感”这一观点,引用名人名言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论证语言方面: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时间是一个最好的过滤器,是一个回想和体验过的情感的最好的洗涤器,不仅如此,时间还是最美妙的艺术家”,这是把“时间”比作“过滤器”“洗涤器”和“艺术家”,“他不仅洗干净,并且还诗化了回忆”论证了“时间距离也能够产生美感”的观点。运用比喻手法,化抽象为具体,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论证思路方面:这段文字点明了“时间距离也能够产生美感”的观点,“时间是过滤器、洗涤器、艺术家”强调了时间距离对美感的形成所发挥的净化、美化和诗化作用,后文又例举了西汉时被人诟病的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的行为,后世却传为佳话的例子,也强调了“时间距离也能够产生美感”的观点,前文的引用论证与后文中的举例论证相互印证。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鲁迅的这句话揭示了有些读者不能区分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差距,从而导致了可悲又可笑的结果;我们阅读小说是为了欣赏作者的艺术手法,感受其中的思想内容,不能硬去充当小说中的某个人物,将艺术形象和现实世界混淆,艺术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表现形式,要注意区分与现实的区别。
    根据“在审美观照中,主体在心理上必须和审美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把眼前的对象同实践的、现实的自我联系割裂开来,切断同事物的实用、功利方面的联系,以一种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的态度来看待它”,可知布洛强调“心理距离”会使司空见惯的东西发出奇光异彩,使身处焦虑、烦躁、恐慌之境的心灵体会到一种奇异的镇定与寂静,领略到一种功利的“我”难以全及的审美之境。所以我们在阅读《红楼梦》时,应该保持合适的“心理距离”,将小说中的人物与“我”分离开来,才能客观全面地鉴赏艺术形象不同于现实中的人的精神世界。
    根据“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脱离实际生活,要拿自身的经验来印证、诠释作品,从而激起感情的共鸣”“‘心理距离说’矛盾的二重性强调了‘美感的人’‘科学的人’和‘实用的人’的辩证统一,认为处于美感经验中的主体也是‘科学的人’和‘实用的人’,无法将其从整个有机体中分离出来……必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帮助自己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以获求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可知“心理距离说”强调不能完全脱离实际生活,要拿自身的经验来印证、诠释作品,从而激起感情的共鸣。所以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不能将自己从现实生活中完全分离出来,必须依靠自身生活经验才能理解作品中宝黛爱情和贾政的利害算计,从而形成感情共鸣。
    (二)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雨中的猫
    海明威
    旅馆里只住有两个美国人。他们的房间在二楼,面朝大海,也正对着公园和战争纪念碑。
    公园里有高大的棕桐树和绿色长椅。雨在下着。雨水从棕桐树上滴落下来。石子路上积了一汪汪的水。在雨中,海水呈一条长长的线,猛冲上来,又顺着海滩退回去,一会儿又在雨中滚滚而来,形成一条长长的线。停在纪念碑旁边广场上的汽车都开走了。广场对面,一个侍者站在餐馆门口望着空荡荡的广场。
    那位美国太太站在窗口往外看。就在他们的窗子底下,一只猫蜷缩在一张滴水的绿色桌子下面。猫极力缩起身子,好不让雨淋着。
    “我要下去把那只猫捉来。”美国太太说。
    “我来吧。”丈夫在床上自告奋勇地说。
    “不,还是我去吧。外面那只可怜的小猫想躲在桌子下面避雨呢。”
    丈夫于是继续看书,身子靠在床脚的两个枕头上。
    “别淋湿了。”他说。
    太太下了楼,她经过办公室的时候,旅馆老板站起来向她鞠了个躬。他是个老头儿,个子很高。
    “下雨啦。”太太说。她对这个旅馆老板颇有好感。
    “是啊,是啊,太太,真是坏天气。天气真糟糕。”
    他站在昏暗的房间那头的写字台后面。这位太太很喜欢他。她喜欢他听到任何抱怨的时候所表现出的那种郑重其事的态度。她喜欢他那种尊贵的气度。她喜欢他乐意为她效劳的姿态。她喜欢他作为旅馆老板的自我感觉。她也喜欢他那上了年纪、沉沉下垂的脸和一双大手。
    她打开门,向外张望。雨下得更大了。那只猫大概在右边。也许她可以顺着屋檐底下走过去。她正站在门口时,身后张开了一把伞。那是给他们收拾房间的女侍。
    “您可不能淋湿了。”她面带微笑,用意大利语说。当然,这是旅馆老板吩咐她来的。
    女侍撑着伞为她遮雨,她沿着石子路一直走到他们房间的窗子下面。那张桌子就在那儿,被雨水冲刷成鲜亮的绿色,可猫却不见了。她一下子感到大失所望。女侍抬头看着她。
    “您丢了什么东西吗,太太?”
    “刚才这儿有只猫。”年轻的美国太太说。
    “猫?”
    “是的,有只猫。”
    “猫?”女侍扑哧一笑,“雨里有只猫?”
    “是呀,”她说,“在桌子底下。”她接着又说:“噢,我真想要那只猫。我想要只小猫。”
    她用英语说这几句话时,女侍者紧绷着脸。
    “走吧,太太,”她说,“我们得回到里面去了。你会淋湿的。”
    “我看也是。”年轻的美国太太说。
    她们沿着石子路往回走,进了门。女侍留在外面把伞收拢起来。美国太太经过办公室的时候,老板在写字台后面朝她欠欠身子。太太心里感到有些闷闷不乐。这个老板让她感觉自己非常渺小,同时又很重要。她一时觉得自己是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她上了楼梯,打开房门,丈夫正在床上看书。
    “捉到那只猫了吗?”他放下书,问道。
    “它跑了。”
    “天知道跑到哪儿去了。”他把眼睛从书本上移开,说道。
    她在床上坐了下来。
    “我太想要那只猫了,”她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想要它。我真想要那只可怜的小猫。做一只可怜的小猫待在雨里,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儿。”
    丈夫又看起书来。
    她走过去,坐在梳妆台的镜子前,拿起手镜来照照自己。她仔细端详着自己的侧影,先看看这边,又看看那边。接着又仔细打量自己的头颈后面。
    “要是我把头发留长,你觉得好吗?”她问道,又瞧了瞧自己的侧影。
    丈夫抬眼看了看她的后脖子,头发剪得短短的,像个男孩。
    “我喜欢你这样子。”
    “我已经厌烦了,”她说,“看上去像个男孩子,我厌烦极了。”
    “你看起来漂亮极了。”他说。
    她把镜子放在梳妆台上,走到窗边,向外张望。天渐渐黑了。
    她说。“我想把头发往后梳得又紧又光滑,在后面挽个大髻,可以让自己感觉得到。”
    “是吗?”丈夫在床上说。
    “我还想用自己的银器坐在桌边吃饭,我还想点上蜡烛。我希望现在是春天,我想对着镜子梳头。我想有只小猫,还想有几件新衣服。”
    “哦,别说了,找点儿东西看吧。”丈夫说着,又开始看书了。
    太太朝窗外张望着。此时天已经很黑了,雨还在敲打着棕榈树。
    “不管怎么说,我都想要只猫。”她说,“我想要只猫。现在就想要。要是我不能留长发,不能有什么开心的事儿,总可以有只猫吧。”
    丈夫没听她说话。他在读自己那本书。太太朝窗外望去,广场上已亮灯了。
    有人敲门。
    “请进。”丈夫说着,从书上抬起眼睛。
    门口站着的是那个女侍,她紧紧抱着一只大玳瑁猫,那猫顺着她的身子纵身一跃而下。
    “打搅了,”她说,“老板让我把这只猫给太太送来。”
    (有删改)
    【注】这篇小说写于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的美国女性正重新定位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她们要求和男性平起平坐,不再扮演受男性庇护并服从于男性的角色。小说反映了海明威当时对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明威称女主人公为“美国太太”,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这位“妻子”代表美国女性,她的命运也就具有了普遍性。
    B. 小说借女主人公对猫的情感态度的叙写,表现了她作为新女性渴望改变处境并且得到极大满足的喜悦心情。
    C. 猫的形象映射了女主人公的境遇,女主人公想救雨中的猫,隐含了她在男性掌握主导权的世界中内心的某种愿景。
    D. 文中借“妻子”这一形象反映了美国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彷徨、困惑和挣扎,以及女性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与追求的社会现象。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猫为行文线索,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一对美国夫妇在国外旅馆发生的故事。
    B. 小说开头部分对雨景进行了描写,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为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C. 小说没有性格多变的人物,不追求情节的完整,也不展示具有因果关系的情节链条。
    D. 本文中的“美国太太”,体现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与《玩偶之家》中的娜拉相似。
    8. 文中“猫”多次出现,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借助“猫”反映了“美国太太”怎样的心理状态。
    9. 契诃夫说,“一个人写得越冷静,越不露声色,作品产生的感情就越深刻、越动人”。请从小说语言、情节等多角度分析本文是如何做到冷静深刻的。
    【答案】6. B 7. C
    8. ①蜷缩在雨中的猫隐喻女主人公,是她内心孤独无依状态的写照;
    ②女主人公要救雨中的猫,反映了她对改变自身状态的渴望;
    ③女主人公救猫失败后,反复强调想要一只猫,实质上是表达心愿无法实现的无奈;
    ④结尾女侍送来大玳瑁猫,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心理需求不被真正理解的孤独。
    9. ①大量运用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心理,不加主观评述,使人物形象具有客观性。
    ②用修饰性词语极少的平实语言进行叙述,不直接表露作者的情感态度。
    ③开放性结尾(戛然而止式结尾),善于留白,不直接表露作者的情感倾向。
    ④使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述者为旁观者,只叙述看到的场景,使叙述更为客观。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能力。
    B.“得到极大满足的喜悦心情”的说法错误,小说只是从女主人公对猫的情感态度反映出当时渴望改变处境却只能充当被动接受者的新女性内心的苦闷。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也不展示具有因果关系的情节链条”错误。文章截取了一个生活断面进行写作,大量留白,不追求情节的完整,但其中仍有因果关系的情节链条:女主人公因为不经意地发现了窗外雨中的猫而外出冒雨寻猫→寻猫未果失望而归→为了安慰她,旅店老板派人送来了一只猫。小说叙事特点概括错误。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首先结合文本理解“美国太太”的形象:“这位太太很喜欢他……她也喜欢他那上了年纪、沉沉下垂的脸和一双大手”“她走过去,坐在梳妆台的镜子前,拿起手镜来照照自己……接着又仔细打量自己的头颈后面”,她莫名地喜欢这个旅馆老板,坐在梳妆台的镜子前,不断地端详自己,小说通过这些情节让我们感知到“美国太太”是孤独、寂寞而空虚的。
    然后再分析小说借助“猫”反映的“美国太太”的心理状态:
    结合“那位美国太太站在窗口往外看。就在他们的窗子底下,一只猫蜷缩在一张滴水的绿色桌子下面。猫极力缩起身子”可知,蜷缩在雨中的猫隐喻女主人公,是她内心孤独无依状态的写照;
    结合“‘我要下去把那只猫捉来。’美国太太说”“还是我去吧。外面那只可怜的小猫想躲在桌子下面避雨呢”可知,女主人公要救雨中的猫,反映了她对改变自身状态的渴望;
    结合“可猫却不见了。她一下子感到大失所望”“噢,我真想要那只猫。我想要只小猫”“我太想要那只猫了”“我真想要那只可怜的小猫”可知,女主人公救猫失败后,反复强调想要一只猫,实质是表达心愿无法实现的无奈;
    结合“门口站着的是那个女侍,她紧紧抱着一只大玳瑁猫,那猫顺着她的身子纵身一跃而下”可知,结尾女侍送来大玳瑁猫,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心理需求不被真正理解的孤独。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小说主体部分有四处人物对话,第一处是美国太太与丈夫关于救雨中那只猫的对话,第二处是美国太太去救猫时与女侍的对话,第三处是美国太太救猫失败后与丈夫的对话,第四处是美国太太与丈夫关于留发型的对话。大量运用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心理,不加主观评述,使人物形象具有客观性。
    语言风格上,结合“旅馆里只住有两个美国人。他们的房间在二楼,面朝大海,也正对着公园和战争纪念碑”“女侍留在外面把伞收拢起来。美国太太经过办公室的时候,老板在写字台后面朝她欠欠身子”“太太朝窗外张望着。此时天已经很黑了,雨还在敲打着棕榈树”可知,小说叙述语言平实,很少用修饰性词语,作者的情感态度隐含起来,使作品叙述显得冷静而客观。
    作品的人称选择“她”“他”,即第三人称叙事,“她”指的是美国太太和女侍,“他”指美国太太的丈夫和旅馆老板,这是一种有限视角,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只叙述看到的场景,使叙述更为客观。
    小说结尾“门口站着的是那个女侍,她紧紧抱着一只大玳瑁猫,那猫顺着她的身子纵身一跃而下”写女侍送来大玳瑁猫,而作者没有任何态度和评价,小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这是一种开放性结尾,不直接表露作者情感倾向,使作品显得冷静而客观。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瓒曰:“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迷而能反乎?”云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兴平元年十二月,徐州牧陶谦疾笃,谓别驾东海糜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卒,竺率州人迎备。备未敢当,曰:“袁公路近在寿春,君可以州与之。”典农校尉下邳陈登曰:“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下可以割地守境,若使君不见听许,登亦未敢听使君也。”备遂领徐州。建安元年夏六月,袁术攻刘备以争徐州。备使司马张飞守下邳,自将拒术于盱眙、淮阴,相持经月,更有胜负。下邳相曹豹,陶谦故将也,与张飞相失,飞杀之,城中乖乱。袁术与吕布书,劝令袭下邳,许助以军粮。布大喜,引军水陆东下。备中郎将丹阳许耽开门迎之。张飞败走,布虏备妻子及将吏家口。备闻之,引还,比至下邳,兵溃。备收余兵东取广陵与袁术战又败屯于海西饥饿困踧吏士相食从事东海糜竺以家财助军备请降于布,布亦忿袁术运粮不继,乃召备复以为豫州刺史,与并势击袁术,使屯小沛。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九》)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备收余兵东取广陵/与袁术战/又败/屯于海西/饥饿困踧/吏士相食/从事东海糜竺以家财助军/
    B. 备收余兵东/取广陵/与袁术战/又败/屯于海西/饥饿困踧/吏士相食/从事东海糜竺以家财助军/
    C. 备收余兵东取广陵/与袁术战/又败/屯于海西/饥饿困踧/吏士相食从事/东海糜竺以家财助军/
    D. 备收令居东/取广陵/与袁术战/又败/屯于海西/饥饿困踧/吏士相食从事/东海糜竺以家财助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孤贫”中的“孤”在文中指幼而丧父,与《陈情表》中“况臣孤苦”的“孤”含义相同。
    B. 部曲,最初为军队编制,将军辖部,部下有曲,后变成军队的代名词和士卒队伍的代称。
    C. 疾笃,意为病势沉重。在古代称症状比较轻的病为“疾”,而“重病”则称为“病”。
    D. 治乱,在文中指治理混乱的局面,其中“治”与“天下大治”中“治”的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备从小就胸怀大志,后因进攻青州有功而受到公孙瓒赏识,被任命为平原相。刘备因年轻时就与关羽、张飞交好,就授予他们别部司马之职。
    B. 陶谦认为只有刘备才能使徐州安定,在他去世后,糜竺率徐州官民去迎接刘备,但刘备起初委婉地拒绝,建议把徐州交由袁术管理。
    C. 袁术进攻徐州时,刘备亲自率军抵抗,双方相持月余,各有胜负。当时张飞留守下邳,与下邳相曹豹发生矛盾并将其杀死,导致城中混乱。
    D. 袁术写信给吕布劝其袭击下邳,但吕布在顺利攻入下邳后,因袁术不能兑现援助军粮承诺,于是他就接受了刘备的请降,并与之一起进攻袁术。
    13.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
    (2)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14. 从所选材料看,刘备在用人上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A 11. D 12. D
    13. (1)(刘备)曾经和公孙瓒一起拜卢植为师,因此去投靠公孙瓒。
    (2)我们州的百姓议论,投靠仁政所在的地方,并不是轻视袁绍,而是偏爱将军您啊。
    14. ①任用关、张二人是举贤不避亲,因为三人少时就是好友;
    ②任用赵云是唯才是举,看重其才能。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刘备收集残兵,向东夺取广陵,与袁术交战,又被打败,驻扎在海西。这时将士饥饿困乏,自相残杀,以人肉充饥,从事东海人糜竺拿出自家的财物,资助刘备。
    “东取广陵”是向东夺取广陵的意思,“东”是“取”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
    “从事”是官职名,修饰“东海糜竺”,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两个“孤”意为“幼而丧父”。“况臣孤苦”:况且我孤单凄苦。
    B.正确。
    C.正确。
    D.“天下大治”中“治”意为“安定”,“治”的含义不同。“天下大治”:指的是整个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全面繁荣,国力强盛、政治昌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精神活跃、民生兴旺、社会稳定。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 .“不能兑现援助军粮的承诺”表述有误,原文是“袁术运粮不继”,即袁术“不肯继续供应军粮”。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师事”,拜……为师;“由是”,因此;“依”,投靠。
    (2)“鄙”,谦辞,用于自称,我们;“忽”,轻视;“私”,偏爱。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任用关、张二人是举贤不避亲,因为三人少时就是好友;
    “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任用赵云是唯才是举,看重其才能。
    参考译文:
    当初,涿郡人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与母亲一起靠贩卖草鞋为生。他胸怀大志,沉默寡言,无论高兴还是恼怒,都不在脸上表现出来。(刘备)曾经和公孙瓒一起拜卢植为师,因此去投靠公孙瓒。公孙瓒派刘备和田楷去夺取青州,立下战功,就任命刘备为平原相。刘备年轻的时候与河东人关羽、涿郡人张飞是好朋友,(他任平原相后)任用关羽和张飞为别部司马,分别统领军队。刘备与关羽、张飞同床睡觉,情同兄弟,在人多的公共场合,关羽、张飞就整天站在刘备身旁侍候,跟随刘备应酬,不畏艰难险阻。常山人赵云率领本郡的部队投奔公孙瓒,公孙瓒说:“听说你们州的人都愿意归附袁绍,你为什么能迷途知返呢?”赵云说:“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谁非,百姓就像被倒悬起来,痛苦不堪。我们州的百姓议论,投靠仁政所在的地方,并不是轻视袁绍,而是偏爱将军您啊。”刘备见到赵云,认为他才能出众,真诚接纳他,赵云于是就随刘备到平原,为刘备统领骑兵。兴平元年十二月,徐州牧陶谦病重,对别驾东海人糜竺说:“除了刘备,没人能使徐州安定。”陶谦死后,糜竺率领徐州的官民迎接刘备。刘备不敢担任,说:“袁公路(袁术)近在寿春,你们可以把徐州交给他。”典农校尉下邳人陈登说:“袁术骄横,不是治理乱世的君主。现在我们想给您集结十万步兵、骑兵,上可以辅佐天子,拯救百姓,下可以割据徐州,占据一方,如果您不答应我们的请求,我们也不会听从您的建议。”刘备就接任了徐州牧。建安元年夏季六月,袁术进攻刘备来争夺徐州。刘备派司马张飞留守下邳,亲自率军在盱眙、淮阴抵抗袁术,相持一个多月,各有胜负。下邳相曹豹是陶谦的旧部将,与张飞发生矛盾,张飞把他杀了,引起城中混乱。袁术给吕布写信,劝他袭击下邳,许诺援助他军粮。吕布十分高兴,率军水陆并进,向东袭击下邳。刘备的中郎将丹阳人许耽打开城门,迎接吕布。张飞失败逃走,吕布俘虏了刘备的妻子儿女及其将士的家属。刘备听说后,率军返回,到达下邳的时候,军队溃散。刘备收集残兵,向东夺取广陵,与袁术交战,又被打败,驻扎在海西。这时将士饥饿困乏,自相残杀,以人肉充饥,从事东海人糜竺拿出自家的财物,资助刘备。刘备向吕布请求投降,吕布也怨恨袁术不肯继续供应军粮,就接受了刘备的投降,重新任命他为豫州刺史,与他一起进攻袁术,让刘备驻扎在小沛。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朝天续集》归诚斋①,时在金陵
    姜夔②
    翰墨场中老斫轮③,真能一笔扫千军。
    年年花月无闲日,处处山川怕见君。
    箭在的中非尔力,风行水上自成文。
    先生只可三千首④,回施江东日暮云⑤。.
    注:①诚斋:杨万里,号诚斋,自创“诚斋体”。《朝天续集》是他的诗集。②南宋淳熙年间,姜夔经人介绍,在杭州谒见诗坛耆宿杨万里。绍熙二年初夏,姜夔自合肥至金陵,再谒杨万里,为杨之诗集《朝天续集》题此诗。③斫轮:指经验丰富、技艺高超者。④三千首:出自欧阳修诗《赠王介甫》,指李白的作品数量。⑤江东日暮云:出自杜甫诗《春日怀李白》。
    附: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用“老斫轮”“扫千军”称赞友人创作功力老到,有横扫千军之气势。
    B. 第四句拟人,山川怕被摄入笔下勾去精魄,以山川之“怕”显笔法之精妙。
    C. 第五句写射箭正中靶心非靠蛮力,是对友人作诗过于耗费心力的善意提醒。
    D. 尾联用典,将两句提及李白的诗句整合,言杨万里之诗可与李白诗相匹配。
    16. 今人评价姜夔此诗“概括了诚斋的艺术成就、创作风格、表现手法”,请你结合姜夔诗颔联、颈联所体现的“诚斋体”创作风格对《小池》作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①姜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体现了杨万里诗歌的创作风格:内容以山川花月居多,写景状物自然成文,清新晓畅。
    ②《小池》通过描写清泉、细流、小荷、蜻蜓等自然景物,展现“小池”之诗情画意;
    ③小荷含苞待放,而蜻蜓则立于嫩尖之上,写景状物非刻意为之,如“风行水上”,随笔而发,无斧凿之痕,清新晓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C.“是对友人作诗过于耗费心力的善意提醒”错,使用比喻修辞,表达对友人不费心力自然成优秀诗文的能力的高度赞赏。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首先结合姜诗中的颔联和颈联概括杨万里诗歌的创作风格:内容以山川花月居多,写景状物自然成文,清新晓畅。
    然后结合《小池》进行分析。
    《小池》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诗。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三、四句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初夏风光。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诗题“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诗词需有不同的题材与刚才,有的重大题材,须写出壮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有的题材甚小,仅是生活中一个细节,但却能写出幽情逸趣。且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艺术风格,写景富有诗情画意,语言清新晓畅,构思上无斧凿痕迹自然成文。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运用对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以诚待人和轻视他人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2)《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作者求贤若渴,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屈驾前来探望自己。
    (3)啸,是撮口发出悠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今天的吹口哨,古人常以“长啸”“独啸”“吟啸”“舒啸”等表达超凡拔俗、洒脱豪迈的心志,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②.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③. 越陌度阡 ④. 枉用相存 ⑤. 扣舷独啸 ⑥. 不知今夕何夕(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竭、傲、陌、阡、皋、幽篁。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设置“儿童节”是有必要的。教育中的仪式自古就有,如开学礼、成人礼、拜师仪式等。仪式中包含着某种承诺,意在将一些美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① 。“儿童”是孩子的特殊身份,但这个身份很容易让社会低估。心理学研究证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渴望被社会接纳、认同。儿童的身份价值只有得到重视,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成人常用“小孩子”这个词称呼儿童,当孩子对团体中的某件事情 ② 的时候,成人总是会说“小孩子不懂,小孩子不会做……”,结果孩子感受不到足够的尊重、足够的认同,往往变得灰心丧气。在成年人看来,孩子慢慢表现得 ③ ,但他们却慢慢丧失了想象力。孩子身份价值的重塑需要一场特殊的仪式,而“儿童节”恰好是对儿童身份肯定的良好契机。对儿童身份价值的重塑,一方面展现出社会对儿童的接纳、认同;另一方面也在暗示孩子,社会的发展需要他们从现在开始努力。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 请根据文本内容,分条概括设置“儿童节”的必要性。(每点不超过15个字)
    【答案】18. ①薪火相传 ②跃跃欲试 ③言听计从
    19. 只有身份价值得到重视,儿童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
    20. ①教育中的仪式很重要。②“儿童”身份长期被社会低估。③孩子身份价值重塑需要仪式。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根据语境,此处想表达的是仪式能够传承美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故可用“薪火相传”。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流传,也泛指传延不绝。
    ②语境表达的是孩子想尝试去做某件事,故可用“跃跃欲试”。跃跃欲试:形容心情激动,急于想试一试。
    ③从前文“孩子感受不到足够的尊重、足够的认同,往往变得灰心丧气”可见,孩子经常被拒绝后不再“大胆、主动”,在成人眼里孩子看起来似乎很“听话”,可用“言听计从”。言听计从:说的话都相信,出的主意、计谋都采纳。形容对某个人十分信任、依从。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二:
    一为语序不当,关联词“只有……才”前后分句主语不同,“得到重视”的主语是“身份价值”,“发展主体意识”的主语是“儿童”,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应调整为“只有身份价值得到重视,儿童才会发展……”。
    二为搭配不当,“实现”和“兴趣爱好”无法搭配,应改为“追求”。
    最终修改为:只有身份价值得到重视,儿童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之概括要点的能力。
    除开头中心论点外,其后介绍的必要性可分为三点,一是“教育中的仪式自古就有……意在将一些美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薪火相传”,从“仪式性”的作用来说,设置儿童节是一种教育仪式,这种仪式对于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来说十分重要,故可概括为:①教育中的仪式很重要。
    二是“‘儿童’是孩子的特殊身份,但这个身份很容易让社会低估……他们却慢慢丧失了想象力”,从儿童身份的现状分析,“儿童”的身份本值得重视的,但却长期被社会低估,这会导致孩子丧失主体性和想象力,可概括为“‘儿童’身份长期被社会低估”。
    三是“孩子身份价值的重塑需要一场特殊的仪式,而‘儿童节’恰好是对儿童身份肯定的良好契机”,可概括为③孩子身份价值重塑需要仪式。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根据下列要求,完成小题。
    晚清李庆辰《醉茶志怪·说梦》中有一篇辞赋,为“代怡红公子吊黛玉之作”,其中有写林黛玉的句子:
    ①伶仃辞故里,聊投渭馆(舅家)以栖身
    ②仿繁英之凋谢,一抔净土,锄成舍北花坟
    ③观梅赏雪,闺帏擅名士风流
    ④床头回首,犹呼浊玉之名
    ⑤炉面飞灰,尽毁香奁之稿
    21. 请任选四句,分别写出该句在《红楼梦》中对应的情节。
    22. 第④句中“浊玉”指的是谁?“浊”字有什么含义?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
    【答案】21. ①林黛玉进贾府 ②黛玉葬花 ③芦雪庭争联即景诗 ④黛玉临死,呼“宝玉,宝玉,你好……” ⑤黛玉焚稿断痴情
    22. “浊玉”表示自谦,指宝玉自己。“浊”的意思是“污浊”,与“清爽”相对。宝玉一直认为“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体现了贾宝玉与众不同的思想,也是曹公借宝玉之口第一次为女子发声。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①“伶仃辞故里”是指林黛玉孤单一人离开家乡,“投渭馆(舅家)以栖身”,指林黛玉离开家乡到舅舅家寄身,“舅家”即贾府。故本句对应的情节是“林黛玉进贾府”。
    ②“繁英之凋谢”指落花,“锄成舍北花坟”指的是葬花成花坟。故本句对应的是“黛玉葬花”。
    ③“观梅赏雪”写的是赏雪观梅花的情景,“擅名士风流”,指的是在观赏美景时的吟诗作对。故本句对应的是“芦雪庭争联即景诗”。
    ④“床头回首”是写林黛玉临终卧病在床,“犹呼浊玉之名”是指林黛玉临终前还在喊贾宝玉的名字。故本句对应的是“黛玉临死,呼‘宝玉,宝玉,你好……’”。
    ⑤“尽毁香奁之稿”是指林黛玉烧毁自己的诗稿。故本处对应的是“黛玉焚稿断痴情”。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第④句中“浊玉”,指的是“贾宝玉”。称“浊”的原因是,贾宝玉认为女人是水做的,一看到就会让人感到清爽;男人都是泥做的,会让人感到污浊。故称为“浊”。“玉”是因为宝玉落草就衔着一块美玉。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贾宝玉却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极力赞扬那些与众不同的女子,与男尊女卑思想作斗争。所以,“浊玉”这一称呼,体现了贾宝玉与众不同的思想,也是曹公借宝玉之口第一次为女子发声。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已经过去,每年一度的汉语年度热词评选活动如火如荼。经过读者征集、网友投票、专家和媒体评选,《咬文嚼字》编辑部选出了“2022年十大流行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中国式现代化,新赛道,大白,烟火气,天花板,拿捏,雪糕刺客,精神内耗,沉浸式。
    请从中选择两个或三个词语来表现你的认识、思考和感想,完成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词语,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此类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选择好两三个关键词。如何选择两三个关键词?第一步,分析、弄清每个关键词的内涵和所指的具体对象。第二步,对关键词要分类,分类后才容易找到关键词之间的联系。
    如何分类?面对这十个关键词,我们可以试着组合分类。它们有的是二十大热词,比如: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中国式现代化,新赛道,代表了中国的主流意识、主流发展,让青年人为之热血沸腾又充满了无限的希望;有的是疫情背景下特有的用语,比如:大白,也可以有烟火气,能看到祖国的关怀、平凡人的付出,还有中国民众对温馨生活的向往;还有的是网络时尚用语,比如天花板、拿捏,这两个词既能看出青年人对佼佼者出众者的羡慕和模仿,也能看到新时代的孩子们正在用戏谑的方式思考严肃的话题;第四类可以是对社会某种现象的思考、批判,比如:雪糕刺客和精神内耗,这也是新时代青年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方式和表达方式。当然,也可以将两个或三个表面上看上去没有太多联系,但联系在一起却大放异彩的元素联系在一起。比如:中国式现代化和天花板、烟火气的组合……
    第三步,选择适合自己的两三个关键词,拟定中心论点,构思写作。要注意的问题:
    1.只能选两三个关键词,超过或不足视偏题。
    2.两三个词在作文中要醒目、突出。
    3.两三个词要有联系,最好是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写作时可作如下联想,抓住“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和“中国式现代化”,可以联系中国2022年的突出成就,写出青年一代的家国情怀,同时可以联系自己的实际,写出责任担当,写出对祖国未来的展望;抓住“中国式现代化”和“新赛道”可以写出对未来的展望,国家的、自己的都可以;抓住“沉浸式”“烟火气”,可以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可以写浓浓的乡土情结,生活气息,脚踏实地,心系百姓,同时反省自己的“象牙塔式”的学究生活;抓住“大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可以赞美疫情中普通人的奉献精神,也可以体现当代青年的思考;抓住“拿捏”“天花板”,可以写做事的状态和结果,联系各行各业的精英,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抓住“沉浸式”“新赛道”可以写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写自己的使命担当……
    立意:
    1.青年踔厉奋斗,中国勇毅前行。
    2.在新赛道努力奔跑,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3.人间烟火气,我们来守护。
    4.远离精神内耗,追求天花板。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营口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营口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辽宁省营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高三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营口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营口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文件包含辽宁省营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高三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营口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营口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辽宁省营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高三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