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天和城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练习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天津市武清区天和城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练习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据报道,国内某大学生感染了“超级细菌”——MRSA,该细菌对26种抗生素都毫无反应,患者经医院抢救21天,最终脱离了危险。下列关于MRSA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与动物细胞相比,“超级细菌”有细胞壁
B. “超级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C. 线粒体是“超级细菌”与水绵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D. 与蓝细菌相比,“超级细菌”不具有叶绿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超级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都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区域,这个区域叫作拟核。蓝细菌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详解】A、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细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A正确;
B、“超级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其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拟核区域,B错误;
C、“超级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唯一含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没有线粒体,C错误;
D、蓝细菌和“超级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均不含叶绿体;蓝细菌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D错误。
故选A。
2. “任何实验的价值和效用,取决于所使用材料对于实验目的的适合性。”下列关于实验材料的选择,正确的是( )
A. 选用甘蔗汁进行还原糖的检测
B. 选用高等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分离线粒体等细胞器
C. 选用黑藻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D. 选用洋葱根尖成熟区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答案】C
【解析】
【分析】用于还原糖检测实验的材料一般为无色或浅色,且富含还原糖;用于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材料应为活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且材料具有颜色;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应选择分裂旺盛的部位,如植更多课件 教案 视频 等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物分生区部位。
【详解】A、甘蔗中富含蔗糖,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因此不能选用甘蔗汁进行还原糖的检测,A错误;
B、高等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及众多细胞器,故不能被选用于分离线粒体等细胞器,B错误;
C、成熟的黑藻叶片具有大液泡,且含有叶绿体,可选用黑藻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C正确;
D、洋葱根尖成熟区的细胞不会再分裂,故一般选用洋葱根尖分生区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D错误。
故选C。
3. 研究人员在检测真核细胞中某种蛋白质的含量时,常使用一种在各种细胞中都存在,含量丰富且稳定的蛋白质作为参照物,下列物质或结构适合作为参照物的是( )
A. 胰岛素B. 胃蛋白酶C. 性激素D. 细胞骨架
【答案】D
【解析】
【分析】部分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如ATP合成酶基因等,其表达合成的蛋白质对于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还有一部分基因只在特定的组织细胞中表达,如胰岛素基因等。
【详解】A、胰岛素仅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和分泌,A错误;
B、胃蛋白酶仅在胃腺细胞中合成,并分泌到胃中发挥作用,B错误;
C、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不是蛋白质,C错误;
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状结构,在各种细胞中都存在,含量丰富且稳定,D正确。
故选D。
4. 如图是果蝇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2、4、6、8可以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
B. 染色体3、5之间的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变异
C. 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1、2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D. 要测定果蝇的一个基因组,应测定2、3、6、7号共四条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分析题图知3、4、5、6、7、8染色体为常染色体,1、2染色体为性染色体,其中1为X染色体,2为Y染色体。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详解】A、染色体2、4、6、8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因此可以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A正确;
B、3和5是两条非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片段交换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B正确;
C、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即1上,X和Y(即1和2)是异型同源染色体,C正确;
D、要测定果蝇的一个基因组需选择3或者4、5或者6、7或者8及X、Y五条染色体,即1、2、3、6、7或者是1、2、4、5、8,D错误。
故选D
5.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一段时间后得到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子代噬菌体中都能检测到32P
B. 噬菌体DNA转录得到的mRNA含有32P
C. 噬菌体DNA上的遗传信息可以流向DNA或者RNA
D. 噬菌体DNA复制时利用的核糖核苷酸来自大肠杆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组装→释放。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由于DNA分子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故子代噬菌体中只有部分能检测到32P,A错误;
B、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由于原料不含32P,故噬菌体DNA转录得到的mRNA不含有32P,B错误;
C、噬菌体DNA上的遗传信息可以流向DNA,即DNA分子的复制,也可以流向RNA,即转录过程,C正确;
D、噬菌体DNA复制时所需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来自大肠杆菌,D错误。
故选C。
6. 科研人员对某种高粱研究发现,高粱在灌浆期后会散发香味,吸引大量麻雀迁飞至农田,但并不是所有高粱都受麻雀青睐,有些高粱只有极少子粒被麻雀啄食。不受麻雀青睐的高粱通过基因表达调控合成了大量单宁(涩味)和少量香味挥发物,进而减少被麻雀采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麻雀的摄食行为使高粱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 受麻雀青睐和不受麻雀青睐的高粱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C. 能产生大量单宁等物质的高粱品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高粱和麻雀之间的相互作用可提高生物的基因多样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 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详解】A、在麻雀的选择下,高粱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A正确;
B、受麻雀青睐和不受麻雀青睐的高粱是同种生物,不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
C、能产生大量单宁等物质的高粱品种是自然选择,与环境(麻雀、其他生物及自然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
D、高粱和麻雀之间的相互作用,二者相互作用,共同进化,可提高生物的基因多样性,D正确。
故选B。
7. 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举行第19届亚运会,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活动以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与此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运动过程中,线粒体内的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快,体温略有升高
B. 运动过程中,交感神经的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
C. 剧烈运动时内环境中产生大量乳酸,与血浆中缓冲物质NaHCO3,发生中和,使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
D. 大量流汗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减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1、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具体表现是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2、内环境稳态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细胞代谢正常进行,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内进行氧化分解,该过程中由于释放了热能,故体温略有升高,A错误;
B、运动过程中,交感神经的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B正确;
C、乳酸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可与血浆中缓冲物质NaHCO3,发生中和,使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
D、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D错误
故选B。
8. 小鼠摄入受毒素污染的食物后会产生恶心、呕吐等反应。研究发现小鼠肠道上皮中的内分泌细胞——肠嗜铬细胞能够合成5-羟色胺(5-HT),在肠嗜铬细胞周围的迷走神经元末梢上分布着5-HT受体,5-HT诱发迷走神经元的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5-HT作用于突触后膜上5-HT受体后,引起Na+内流
B. 刺激迷走神经引起恶心、呕吐等反应,该过程属于反射
C. 抑制5-HT受体基因表达,可缓解摄入受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引起的恶心、呕吐反应
D. 产生恶心、呕吐反应可以避免小鼠受到有毒物质的进一步伤害
【答案】B
【解析】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详解】A、5-HT诱发迷走神经元的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所以5-HT作用于突触后膜上5-HT受体后,引起Na+内流 ,产生动作电位,A正确;
B、刺激迷走神经引起恶心、呕吐等反应,由于缺乏感受器等,反射弧结构不完整,所以不属于反射,B错误;
C、抑制5-HT受体基因表达,可以避免5-HT与其结合,从而避免迷走神经兴奋,缓解摄入受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引起的恶心、呕吐反应,C正确;
D、产生恶心、呕吐反应可以排除消化道中的有毒物质,避免小鼠受到有毒物质的进一步伤害,D正确。
故选B。
9. 某研究小组开展生长素(IAA)及赤霉素(GA3)对茎切段伸长的影响及IAA对茎切段中乙烯(ACC)产量的影响的研究。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 cm长的切段若干,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一周后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图。
根据该实验结果可推得( )
A. IAA与GA3联合处理对茎切段伸长的促进效果更好
B. 当生长素的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会促进乙烯的产生
C. 生长素和赤霉素浓度越高,对茎切段伸长的促进作用越强
D. 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特点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中施用生长素的实验组的茎切断的伸长量均比对照组长,当IAA的浓度为10μml.L-1、50μml.L-1、250μml.L-1,切断中均有乙烯的产生。
【详解】A、实验中并没有进行IAA与GA3联合处理,故不能得出IAA与GA3联合处理对茎切段伸长的促进效果更好,A错误;
B、由图可知,当IAA的浓度为10μml.L-1、50μml.L-1、250μml.L-1,切断中均有乙烯的产生。故当生长素的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会促进乙烯的产生,B正确;
C、由图可知,与GA3的浓度为50μml.L-1相比,GA3的浓度为250μml.L-1茎切断的伸长量低,故并不是GA3的浓度越高,促进效果越强,C错误;
D、图中施用生长素的实验组的茎切断的伸长量均比对照组长,由此实验并不能得出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特点的结论,D错误。
故选B。
10. 燕鸥是南方某湿地生态系统的一种主要以水生植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银鸥为当地以肉食动物为食的顶级肉食动物,该600hm²湿地中燕鸥的K值为3600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湿地中所有的燕鸥和银鸥共同构成了一个种群
B. 直接决定燕鸥的种群密度的因素只有出生率和死亡率
C. 当燕鸥的种群密度为3 只/hm²时,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 燕鸥种群数量变化主要受水生植食动物数量变化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是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如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燕鸥和银鸥是不同的物种,不能构成一个种群,A错误;
B、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直接决定燕鸥的种群密度,B错误;
C、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燕鸥种群的K值为 3600只。当燕鸥的种群数量为 K/2=3600/2 =1800 只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的种群密度为1800÷600=3只/hm²,C正确;
D、生态因素是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一般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由于受到生态因素的影响,种群数量总是处在动态变化之中。燕鸥种群数量变化受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影响,而水生植食动物数量变化只是生物因素之一,D错误。
故选C。
11. 阅读以下信息,完成下题。
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与糖尿病发病呈高度相关性。研究表明,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控制瘦素基因表达的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导致瘦素含量明显升高。母体瘦素基因的甲基化水平降低能导致胎儿瘦素基因甲基化水平也降低,使胎儿患Ⅱ型糖尿病的概率增大。另有研究发现,人体体重与瘦素也有一定关系,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
(1)结合文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度分化的细胞中不存在基因甲基化现象
B. DNA分子的甲基化直接影响DNA复制时的碱基互补配对
C. 瘦素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程度下降会促使其与RNA聚合酶的结合
D. 在基因碱基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个体表型不能发生可遗传的变化
(2)某同学昼夜节律紊乱、进食频率过高,导致瘦素分泌增加,形成瘦素抵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瘦素在过程①中通过体液运输B. 瘦素的分泌存在过程②负反馈调节
C. 图中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 形成瘦素抵抗的原因是靶细胞内受体数量不足
【答案】(1)C (2)D
【解析】
【分析】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 DNA 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 RNA 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 RNA。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 mRNA 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
题图分析,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的作用有两个:①作用于靶细胞,通过调节中枢,抑制食欲,最终减少能量摄入;②作用于脂肪细胞,抑制脂肪细胞分泌瘦素,这属于负反馈调节。
【小问1详解】
A、由题意知,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控制瘦素基因表达的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可见高度分化的细胞中存在基因甲基化现象,A错误;
B、甲基化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故不会影响DNA复制过程碱基的互补配对,B错误;
C、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控制瘦素基因表达的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导致瘦素含量明显升高,可推断瘦素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程度下降会促使其与RNA聚合酶的结合,C正确;
D、题中显示,甲基化等表观遗传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也能使个体表型发生可遗传的变化,D错误。
故选C。
【小问2详解】
A、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其①作用特点通过血液运输,A正确;
B、瘦素反作用于脂肪细胞,抑制脂肪的形成,②属于负反馈调节,B正确;
C、由图可判断瘦素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正确;
D、瘦素是蛋白类激素,形成瘦素抵抗的可能原因是靶细胞膜上瘦素受体数量不足,瘦素无法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
注意事项:请将二卷的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12. 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发展油菜生产对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长江中下游流域作为我国冬油菜的主产区,土壤普遍缺钾。为探究钾对越冬期油菜光合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在严重缺钾的试验田中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结果如表。
注:气孔导度表示气孔的开放程度。
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中的CO2通过气孔扩散至叶肉细胞后,依次克服细胞壁、细胞膜、____________、叶绿体膜的阻力进入____________后,才能被利用。因此,在缺钾条件下叶绿体与细胞壁的距离增加,会增加CO2进入叶绿体的阻力,限制了暗反应中C3的产生。另外,在缺钾条件下,____________,会导致光反应速率下降,产生的____________(物质)减少,限制了暗反应中C3的还原。
(2)有人认为,缺钾条件下油菜净光合速率下降与气孔导度下降没有直接关系,其可能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3)在油菜田间生产中不易观测到典型的缺钾症状,从而导致忽视钾肥的施用。科研人员通过长期监测发现,在缺钾初期,油菜叶面积首先降低,而此时的叶片光合能力无明显变化;随着缺钾问题加重,叶片光合能力才显著降低。因此建议采取____________的措施,以利于油菜钾肥的精准施用和提高产量。
【答案】(1) ①. 细胞质基质 ②. 叶绿体基质 ③. 叶绿素含量下降 ④. ATP和NADPH
(2)在缺钾状态下,气孔导度下降,但是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反而上升
(3)定期检测叶面积变化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光能、传递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的作用下被还原,进而合成有机物。
【小问1详解】
大气中的CO2通过气孔扩散至叶肉细胞后,依次克服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基质、叶绿体膜的阻力进入叶绿体基质后,才能被利用,因为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因此,在缺钾条件下叶绿体与细胞壁的距离增加,会增加CO2进入叶绿体的阻力,影响了暗反应速率,限制了暗反应中C3的产生。另外,在缺钾条件下,叶绿素含量下降,而叶绿素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因而会导致光反应速率下降,产生的ATP和NADPH减少,进而限制了暗反应中C3的还原,降低了光合作用速率。
【小问2详解】
结合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缺钾条件下油菜净光合速率下降与气孔导度下降没有直接关系,因为在缺钾状态下,气孔导度下降,但是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反而上升,因此该条件下引起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因素不包括气孔导度下降。
【小问3详解】
科研人员通过长期监测发现,在缺钾初期,油菜叶面积首先降低,而此时的叶片光合能力无明显变化;随着缺钾问题加重,叶片光合能力才显著降低。因此建议采取定期检测叶面积变化的措施,以利于及时发现钾肥是否短缺的问题,进而有利于油菜钾肥的精准施用和提高产量。
13. 下图是人体内环境自稳态的部分调控简图,其中A-E表示相应器官,a-f表示相应物质,①-⑧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环境温度下降时,激素f分泌量将______,通过A→D→E对激素f分泌的调控,称为______。
(2)现有甲、乙两名患者,经临床初步诊断均表现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升高。为进一步查明病因,医生对这两名患者进行了131I摄入率检查,即让患者摄入131I后24h,测量其体内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患者乙甲状腺激素合成功能______,患者甲的甲状腺细胞对131I的摄入率______,进一步检测发现患者甲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明显升高,推测该抗体对甲状腺功能具有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且甲状腺激素对该抗体的作用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3)研究发现,人体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交感神经兴奋时会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胰岛素分泌,其生理学意义是:______。
【答案】(1) ①. 增加 ②. 分级调节
(2) ①. 减退 ②. 高 ③. 促进 ④. 不存在
(3) ①. 抑制 ②. 满足剧烈运动对能量的需求,防止血糖浓度过低
【解析】
【分析】据图示可知,A为内分泌腺的枢纽,故为下丘脑,B分泌的两种激素可调节血糖,故为胰岛;c能调节体温和血糖浓度,故为肾上腺素,C为肾上腺;D可分泌促激素调节甲状腺,故为垂体;E为甲状腺;f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小问1详解】
据图分析,激素f能够调节体温,且是由E甲状腺分泌的,属于甲状腺激素;通过A下丘脑→D垂体→E甲状腺分泌f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属于分级调节。
【小问2详解】
分析表格可知,患者乙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功能减退,推测其血清中总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的最可能原因是甲状腺细胞受到炎症破坏,甲状腺内贮存的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液;与正常人相比,患者甲的甲状腺细胞对131I的摄入率高,进一步检测发现其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明显升高,推测该抗体对甲状腺功能具有促进作用,且甲状腺激素对该抗体的产生不存在反馈调节。
【小问3详解】
胰岛素属于激素,需要与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根据题意可知,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抑制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能满足剧烈运动对能量的需求,可以防止血糖浓度过低。
14. 甲型流感病毒(IAV)是一种春冬季流行的导致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为寻找防控IAV的新思路,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生酮饮食(简称KD,高脂肪低糖类饮食结构)对抵御IAV感染的效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中的病毒大部分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阻挡,少部分进入体液被树突状细胞摄取、处理、呈递给___,并进一步激活B细胞产生体液免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激活___细胞,最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2)研究人员用不同的饲料喂养小鼠,7天后再用一定浓度的IAV感染小鼠。统计小鼠的生存率,以及细胞毒性T细胞和γT细胞(一种新型T细胞)的相对数量,结果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①实验组小鼠应用___饲料饲喂。
②图1结果显示,IAV感染三天后,实验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___。
③由图2结果,研究人员推测,___细胞在KD饮食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能力方面发挥主要作用。
(3)研究发现,A基因是决定γT细胞分化成功的关键基因,为了验证上述推测,科研人员构建了A基因敲除小鼠,请写出简要的实验设计思路:___
【答案】(1) ①. 辅助性T细胞 ②. 细胞毒性T细胞
(2) ①. 高脂肪低糖类(KD) ②. 实验组KD饮食可以增强小鼠抵抗IAV感染的能力 ③. γT细胞
(3)取若干A基因敲除小鼠(甲组)和若干普通小鼠(乙组),都用(等量)高脂肪低糖类(KD)饲料饲喂,饲喂7天后再用一定浓度的IAV感染两组小鼠,定期统计两组小鼠的生存率
【解析】
【分析】1、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2、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小问1详解】
体液免疫中,一些病毒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后将抗原呈递到细胞表面,然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称为靶细胞,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并将靶细胞裂解,释放抗原。
【小问2详解】
①实验目是研究高脂肪低糖类(KD)的饮食对抵御IAV感染的效果,因此实验组小鼠应用高脂肪低糖类(KD)饲料饲喂。
②由图1分析可知,IAV感染3天后,实验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饮食方案可以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
③由图2分析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细胞毒性T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而γT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据此推测γT细胞在KD饮食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能力方面发挥主要作用。
【小问3详解】
为了验证A基因是决定γT细胞分化成功的关键基因,实验的自变量是A基因的有无,即A基因敲除小鼠和普通小鼠;因变量是小鼠生存率;而KD饮食是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实验设计的思路为:取若干A基因敲除小鼠(甲组)和若干普通小鼠(乙组),都用(等量)高脂肪低糖类(KD)饲料饲喂,饲喂7天后再用一定浓度的IAV感染两组小鼠,定期统计两组小鼠的生存率。因为A基因是决定γT细胞分化成功的关键基因,如果γT细胞增强了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实验预期的结果为:甲组小鼠的生存率显著低于乙组。
15. 亨廷顿症(HD)的一种发病机制是由编码亨廷顿蛋白的基因外显子序列中的三个核苷酸(CAG)发生多次重复所致。下图1是某亨廷顿症(HD)患者家系的遗传系谱图(方框和圆圈中的数字代表患者发病时的年龄),图2是图1每个个体 CAG重复序列扩增后的电泳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H基因中 CAG多次重复属于___(变异方式)。据图 1分析,H基因位于___染色体上。
(2)由图2 中I-1、I-2、 II-1、II-2、II-3、III-1、III-2 的电泳结果可推测,当该基因中CAG 重复次数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25 次时才可能患病。
(3)下图3是亨廷顿症致病机理图,其中前体 RNA 中被剪切下来的重复序列 RNA 异常聚集(也称 RNA 团簇)使剪接因子失去功能。RNA 团簇募集剪接因子后,最终导致___缺失,从而发病。可进一步判断HD是___(选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
(4)III-3(H基因中 CAG 重复 62 次)色觉正常,其成年后和一正常女性(其父亲是红绿色盲患者)婚配,生一个同时患HD和色盲孩子的概率___。
【答案】15. ①. 基因突变 ②. 常
16. 大于 17. ①. Htt蛋白 ②. 显性
18. 1/8
【解析】
【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小问1详解】
亨廷顿症发病机制是由编码亨廷顿蛋白的基因(H基因)内含子序列中的三个核苷酸发生多次重复所致,该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据图1分析,患病的I-1有一个正常的女儿Ⅱ-1,可排除伴X显性遗传病,患病的Ⅱ-2有一正常的儿子Ⅲ-3,可排除伴X隐性遗传病,因此,该病的致病基因H只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小问2详解】
由图2中I-1、I-2、Ⅱ-1、Ⅱ-2、Ⅱ-3、Ⅲ-1、Ⅲ-2的电泳结果可推测,患者CAG重复次数均超过25,因此当H基因中CAG重复次数均大于25次才可患病。
【小问3详解】
RNA团簇募集剪接因子后,使前体RNA的加工过程受阻,最终导致过程③不能翻译出Htt蛋白,从而发病,据此判断HD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钾肥用量/
(kg·hm—2)
叶绿体
叶绿素含量/(mg·g—1)
气孔导度/
(ml·m—2·s—1)
胞间CO2浓度/(μml·ml—1)
净光合速率/
(μml·m—2·s—1)
与细胞壁的距离(μm)
类囊体
0
0.64
严重受损
1.51
0.181
326
111
120
0.41
结构完整
1.97
0.243
260
20.3
受检对象
血清中的131I
甲状腺内贮存的131I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内贮存的无放射性甲状腺激素
血清131I甲状腺激素
正常人
低
中等
中等
中等
甲
低
高
高
高
乙
高
低
低
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天津市河西区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一个基因型为AA,将某二倍体动物,RNA病毒有正单链RN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一)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