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文言文【考点串讲】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串讲(统编版)课件PPT
展开1.字词积累; 2.翻译句子;3.思想内容; 4.艺术手法; 5.语言欣赏; 6.比较阅读
题型与分值:文言文词义考查是文言文阅读每年必考的题目,一般以解词或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分值为2-4分。
内容与能力:多为实词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文言虚词等。除熟练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对文言词语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积淀外,还应理解记忆,灵活辨析,掌握解题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1.略无阙处 (“阙”同“缺”,空隙、缺口)2.蝉则千转不穷 (“转”同“啭”,鸟鸣,文中指蝉鸣)3.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4.往之女家(“女”同“汝”,你)5.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6.衡于虑 (“衡”同“横”梗塞、不顺)7.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同“粥”,辅佐)
通假字解释格式:“甲”同“乙”+释义
8.寒暑易节,始一反 (fǎn)焉 (“反”同“返”,往返)9.甚矣,汝之不惠 (huì) (“惠”同“慧”,聪明)10.河曲智叟亡 (wú)以应 (“亡”通“无”,没有)11.一厝 (cuò)朔东 (“厝”同“措”,放置,安放)12.无陇 (lǒng)断焉 (“陇”通“垄”,高地)13.军士吏被甲 (“被”同“披”,穿着)14.改容式车 (“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1.或王命急宜 (古义:有时。今义:或者。)2.虽乘奔御风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3.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两个词,“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4.不以疾也 (古义:快。今义:疾病。)5.良多趣味 (古义:很。今义:好。)6.狼鸣三声泪沾裳 (古义:古人的下衣。今义:衣服。)7、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今义:休息。)8、月色人户 (古义:门。今义:指人家。)
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10.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清闲的人。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1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罢了。今义:耳朵。)12.一百许里 (古义:表示约数。今义:称费;允许;或许)13.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14.经纶世务者 (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15.任意东西 (古义:向东或向西。今义:方位词,东边和西边;名词,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
16.是焉得为大丈夫平 (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17.子未学礼乎 (古义:你。今义:儿子。)18.丈夫之冠也 (古义: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19.富贵不能淫 (古义:惑乱,迷惑。今义:放纵。)20.舜发于畎亩之中 (古义:兴起,指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21.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狱官。今义:士兵。)22.征于色 (古义:征验、表现。今义:出征。)23.而后喻 (古义:了解、明白。今义:比喻。)
24.惩山北之塞 (古义:苦于。今义:惩罚。)25.何苦而不平 (古义:愁什么。今义:何必自寻苦恼,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26.天子先驱至 (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今义:走在前面引导;多虚用。)27.持节诏将军 (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今义: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段落;节日等。)28.锐兵刃 (古义:兵器。今义:士兵。)29军中不得驱驰 (古义:使劲赶马。今义:跑得很快。)30.使人称谢 (古义:告知。今义:感谢。)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回清倒影 (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空谷传响 (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4.五色交辉 (名词作动词,辉映) 5.夕日欲颓 (形容词作动词,坠落)6.相与步于中庭 (名词作动词,散步) 7.负势竞上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上)8.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9.横柯上蔽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10.猛浪若奔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11.互相轩邈 (形容词用作动词,“轩",争着往高处伸展;“邈”,争着往远处伸展)12.望峰息心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息,平息)
13.人恒过 (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14.丈夫之冠也 (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15.威武不能屈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16.必先苦其心志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17.饿其体肤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经受饥饿之苦)18.空乏其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贫困之苦)19.面山而居 (名词用作动词,面对)20.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名词用作动词,用箕畚装土石)
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介词,在) 自非亭午夜分 (连词,假如,如果)2.绝:沿溯阻绝 (动词,断绝) 绝谳多生怪柏 (形容词,极高的) 哀转久绝 (动词,消失) 猿则百叫无绝 (动词,穷尽、断绝) 天下独绝 (形容词,没有能赶上的)3.清:回清倒影 (清波,名词) 清荣峻茂 (清澈,形容词)4.上:上自劳军 (名词,特指皇帝) 负势竞上 (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横柯上蔽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5.念:念无与为乐者 (和,连词) 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副词) 寻张怀民 (寻找,动词)
6.其:独行其道 (代词,自己的) 必先苦其心志 (代词,他的) 其妻献疑曰 (代词,愚公的) 其如土石何 (副词,表示诘问)7.之:丈夫之冠也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父命之 (代词,指"丈夫") 往送之门 (动词,去,到) 汝心之固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居天下之广居 (助词,的) 告之于帝 (代词,指代愚公挖山这件事) 操蛇之神 (结构助词,的) 已而之细柳军 (动词,到,往) 不闻天子之诏 (助词,的) 称善者久之 (用在表时间的副词后面,表示时间的持续等状态)
8.于:舜发于映亩之中 (介词,从)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介词,给) 征于色 (介词,在) 生于忧患 (介词,在)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介词,到) 告之于帝 (介词,向)9.戒: 戒之日 (动词,告诚) 必敬必戒 (形容词,谨慎)10.发:舜发于畎亩之中 (动词,兴起,指被任用) 发于声 (动词,表露、流露)11.以:以顺为正者 (把) 所以动心忍性 (用来) 以备胡 (连词,来) 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动词,任命) 请以军礼见 (介词,用) 以君之力 (介词,凭借) 河曲智叟亡以应 (连词,来)
12.得:是焉得为大丈夫呼 (助动词,能够) 得志 (动词,实现)13.且:年且九十 (副词,将近) 且焉置土石 (连词,况且)14.焉: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有子存焉 (语气词,呢) 始一反焉 (语气词,不译)15.曾:曾益其所不能(增加。同“增”)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曾经)16.军:上自劳军 (名词,军队) 已而之细柳军 (名词,军营)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动词,驻军驻扎)17.诏:不闻天子之诏 (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 持节诏将军 (动词,下诏,下命令)
18.使: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为动词,派“使”为名词,使者) 使人称谢 (动词,派) 19.令:将军令曰 (动词,下令) 军中闻将军令 (名词,命令)20.入:匈奴大入边 (动词,侵入) 直驰入 (动词,进入)21.为: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动词,作为) 天子为动 (介词,被)22.乃: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副词,就)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副词,才)
题型与分值:文言文翻译句子考查是文言文阅读每年必考的题目,一般以课内外结合的形式呈现,分值为4分左右。
做题技巧:1.抓住关键词; 2.牢记翻译方法; 3.突破特殊句式。
方法一 抓住关键词: 文言文句子翻译给分点往往是翻译句中的关键字词,关键字词如果没有准确翻译出来,就会失分。
真题示例: 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的翻译为“哪个夜晚没有月亮?什么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其中“但”和“耳”答错各扣1分。
方法二 牢记翻译方法: 文言文句子翻译给分点往往是翻译句中的关键字词,关键字词如果没有准确翻译出来,就会失分。
翻译方法: “留、换、调、增、删”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留”是保留原文中的词语(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都不用翻译);“换”是替换词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观”用“景象”替换;“调”是调整语序,如“何陋之有”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增”是增补词语或句子的成分,“夫大国,难测也”翻译为“大国的虚实是难以推测的;“删”是删去不译的,如“盖竹柏影也”中的“也”不译。
方法三 突破特殊句式: 文言文句子翻译给分点往往是翻译句中的关键字词,关键字词如果没有准确翻译出来,就会失分。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倒装句; 3、省略句;4、固定句式; 5、被动句。
被动句:天子为动 (皇帝被感动了。)帝感其诚(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不用判断动词“是”。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 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例句参考: 1、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2、此真将军矣! 这是真正的将军啊!3、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那里的将军一定是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的。
常见的倒装句有以下四种:①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位置,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②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③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④介宾结构后置。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能谤讥于市朝。”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翻译时,一般都前置作状语。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将介词短语后置做状语,原句应是“愿陛下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
上册例句1、自三峡七百里中(后置定语,应为“自七百里三峡中”)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2、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一起在庭院中散步。3、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 飞到天空中的鹰隼。
常见的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 ①省略主语。如:(小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 ②省略谓语。如: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③省略宾语。如:人不知(之)而不愠。(《论语》) ④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如: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 ⑤省略介词。如:有时朝发(于)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上册例句(1)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2)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3)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4)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主语“小船”)(5)急湍甚箭 (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6)已而之细柳军 不久(皇帝)来到了细柳军营(7)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
初中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有:①“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②“以……为……”:相当于“把……当作……”。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③“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如: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④“何以……”:相当于“凭借什么……”。如:何以战?
1.《三峡》:文章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三峡渔民生活的同情。2.《答谢中书书》: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3.《记承天寺夜游》:本文记述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经历,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表达了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的悲凉和自我安慰。
4.《与朱元思书》:对富春江两岸秀美山水风光的喜爱与赞美,抒发作者厌弃官场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有自述心志的味道,表现出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也有劝说朱元思放下繁杂公务,一同来欣赏美景的意味。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论证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是“人和”,而决定“人和”的根本条件为是否施行“仁政”,从而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体现了孟子以民为本、推行仁政的政治主张。6.《富贵不能淫》:记述了孟子与景春关于“何谓大丈夫”问题的探讨,孟子借由对景春的反驳,提出了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了“忧患造就人才”的观点,也阐明了国家要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的道理。8.《愚公移山》:通过讲述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移山”成功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9.《周亚夫军细柳》:讲述了汉文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军的故事,刻画了一个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景物描写手法:《三峡》
(1)动静结合:①写山为静,夏水为动;②绿潭、倒影为静,素湍、回清为动;③“绝巘多生怪柏”为静,“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为动。(2)俯视仰视俯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仰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3)正面侧面结合正面: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侧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4)寓情于景每至晴初霜旦……哀转久绝抓住猿鸣这一三峡有代表性的景物,渲染了凄凉、悲寂、肃杀的气氛。
景物描写手法:《答谢中书书》
(1)动静结合①动态:以山猿啼叫、林鸟相鸣、游鱼竞跃表现生机勃勃的景象。②静态:以青翠树木、五彩山石呈现多彩的气象。(2)俯视仰视俯视:清流见底仰视:高峰入云平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3)视听结合视觉: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听觉:猿鸟乱鸣。
景物描写手法:《记承天寺夜游》
(1)动静结合①“积水空明”给人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有水草摇曳的动态美。②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见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2)正面侧面结合①“积水空明”正面描写月光的澄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侧面写出月光的澄澈明亮。②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3)比喻 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景物描写手法:《与朱元思书》
1、动静结合(1)写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为静态描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为动态描写。(2)写山:由静到动,“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为静,“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化静为动。2、借景抒情:“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以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夹岸层峦叠嶂越来越高的景象,形象逼真地写出了两岸山势的特点,使人感到大自然的盎然生机。3、衬托:(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衬托水的清澈。(2)在昼犹昏,有时见日:衬托山林之密。4、正面侧面结合:正面:水皆缥碧,千丈见底。侧面:游鱼细石,直视无碍。5、比喻、夸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形象地突出描写了江水急速奔涌的状态。
论证方法:《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举例论证:以战争为例论述“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从进攻方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环而攻之而不胜); 从防守方论证:地利不如人和(委而去之)。2、道理论证:类比推论,由战争到治国,从反面强调人和的重要。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对比论证:“多助”与“寡助”,强调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论证方法:《富贵不能淫》
1、类比论证 以“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指出公孙衍、张仪的本质是顺从君主的意志,不能称为大丈夫。2、反驳思路(1)、首先连用两个反问句,直接否定景春的观点。(2)、接着以“妾妇之道”类比,指出公孙衍、张仪的本质是顺从君主的意志,不能称为大丈夫。(3)、然后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
论证方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举例论证: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说明成就大业者都曾经过一番艰苦磨炼。2、道理论证:由前面六个特殊的事例,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从外因方面论述人在担当大任前,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炼。3、对比论证:将忧困产生的积极作用和安乐带来的弊端进行对比,从个人到国家,突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艺术手法:《愚公移山》
1、对比。(1)二山高大与人少力微、工具简陋:突出愚公无所畏惧,态度坚决。(2)智叟与愚公:突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讽刺效果更强烈。(3)愚公之妻、孀妻弱子与智叟:表现愚公移山得到大家支持,突出智叟的自以为是、自作聪明。2、衬托(1)山神惊惧、天帝感动正面衬托愚公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二山高大、路程遥远,一年往返一次反面衬托愚公的伟大气魄。
对比手法:《周亚夫军细柳》
1、情势对比: 汉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与在细柳军的两次入营受阻、在营中“不得驱驰”“按辔徐行”形成对比,表现出周亚夫治军严明。2、性格对比: 霸上及棘门军“将以下骑送迎”与在细柳军周亚夫“持兵揖”“不拜”形成对比,表现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尽职守。
人物描写手法:《周亚夫军细柳》
1、正面描写:具体描写汉文帝进入细柳军营的过程,表现周亚夫治军严明。 ①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②上至,又不得入 ③使使持节诏将军 ④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⑤天子乃按辔徐行。2、侧面描写:提供了更多观察人物的视角,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细柳军士吏全副武装,军门都尉、壁门士吏传达将军的指示,汉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从侧面衬托了周亚夫的形象。 ①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②此真将军矣! ③群臣皆惊。
《三峡》句式骈散结合,多用四字句,间有五、六、七言,灵活多变;在整齐华美、韵律和谐中,又有参差变化,读起来有抑扬顿挫之感。《答谢中书书》带有骈文特点,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整齐中有变化。《记承天寺夜游》句式以散句为主,四言至十言均有,间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一。《与朱元思书》句式以四字句为主,大量运用对偶,在整齐华美、韵律和谐中,又有参差变化,读起来有抑扬顿挫之感。
《孟子》三章:长于修辞,气势磅礴,逻辑严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排比句:增强气势、语气,说服力。(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用同样的句式连举六例,形成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2、对举句:表达全面完整,增强说服力。(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对举:并列的两个事物,互相衬托,用两个相互对应而又各自并不独立的分句,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富贵不能淫》1、排比句:增强气势、语气,说服力。(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反问句:增强气势、语气,说服力。(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景春对公孙衍、张仪的羡慕、崇拜。)(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孟子对公孙衍、张仪的不屑和鄙视。)3、对举句: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一怒”对“安居”“诸侯惧”对“天下熄”,突出公孙衍、张仪的巨大威力,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说服力。
专题07:文言文阅读(考点串讲)-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专题07:文言文阅读(考点串讲)-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课标要求,考试题型,考试内容,方法技巧,应对策略,强化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3:病句(考点串讲)-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专题03:病句(考点串讲)-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病句辨析,课标要求,考试题型,考试内容,方法技巧,应对策略,强化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文言文阅读(考点串讲)-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专题10:文言文阅读(考点串讲)-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透视,命题解读,技巧总结,知识梳理,考场练兵,重点字词句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