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考点清单)-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点预测复习(部编版)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背记手册)-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点预测复习(部编版) 试卷 2 次下载
-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背记手册)-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点预测复习(部编版) 试卷 2 次下载
-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考点清单)-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点预测复习(部编版)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背记手册)-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点预测复习(部编版) 试卷 2 次下载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考点清单)-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点预测复习(部编版)
展开知识梗概:(时空概念)(大单元概念)
早期国家 社会变革
二、考点清单
考点1.夏商周的更替:
①公元前2070年,禹建夏,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死后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②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商。
③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所灭;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考点2.西周的分封制:
①目的: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②分封对象:宗亲和功臣
③方法:“授民授疆土”
④受封者的权利: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管理土地和人民,受封者在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⑤受封者的义务:向周王进纳贡物,随从作战等
⑥作用:积极影响:加强了周王室对地方的统治,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消极影响: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诸侯势力的发展最后削弱了王权,导致春秋战国长期的战乱。
考点3.青铜文明:
①青铜工艺高超:准确掌握铜、锡、铅比例;采用“泥范铸造法”;种类丰富,工艺高超;功能由食器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②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832.84千克)
考点4.甲骨文:
商周时期刻在龟甲、牛羊兽骨上的文字;记载内容丰富,设计祭祀、战争、农牧业等;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善的文字;对中国文字发展影响深远;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考点5.诸侯之间的战争:
(1)春秋争霸战争:
诸侯争霸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重大政治事件,一些大的诸侯国以“尊王攘夷”的名义争夺霸权,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先后称霸(“春秋五霸”)。
(2)战国兼并战争:
战国时期,诸侯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土。七国之间展开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历史上一些著名战争如桂陵之战(成语---围魏救赵)、马陵之战(成语--减灶诱敌)、长平之战(成语--纸上谈兵)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考点6.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1)原因:①铁器、牛耕的出现和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②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③各诸侯国实行变法改革,促进了社会的变革。
(2)表现:①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逐渐确立;②政治上,王室衰微,争霸和兼并战争愈演愈烈,分封制崩溃;各国变法逐渐确立新的封建制度。③思想上,“百家争鸣”、文化繁荣。④民族关系上,出现大规模民族交融。
(3)都江堰水利工程:
主持修建者:李冰(战国时期秦蜀守)
功能:是一座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在水运方面也发挥作用;
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成为沃野,号称“天府之国”。
考点7.商鞅变法
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
2.内容:①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世袭特权②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军事上,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考点8.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主张:①万物运行皆有其自然法则,主张“顺其自然”;②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朴素的辩证法思想)③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④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
思考:《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了老子的哪一方面的思想?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考点9.孔子: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说创始人,其言论记录在《论语》中。
我国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仁”的学说(思想核心),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教育上创办私学,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提出“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思考:孔子提出“为政以德”的主张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有利于改善民生。
考点10.“百家争鸣”
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地位: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的高峰
代表及主张:
墨子:“兼爱”“非攻”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荀子:主张实行“礼治”
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人格。
韩非子:主张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反对空谈仁义,主张依法治国;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期末押大题专项训练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点预测复习(部编版): 这是一份期末押大题专项训练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点预测复习(部编版),共31页。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背记手册)-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点预测复习(部编版): 这是一份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背记手册)-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点预测复习(部编版),共10页。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背记手册)-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点预测复习(部编版): 这是一份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背记手册)-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点预测复习(部编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