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应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答题。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春雨过后,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而夏天的雨,热烈又粗guǎng。秋雨,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zhuāng,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它却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______,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粗guǎng( ) 静谧( ) 化了zhuāng( ) 吝( )啬
(2)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暴风疾雨B.风雨交加C.狂风暴雨D.倾盆瓢泼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文艺汇演那天,我们班跳舞的女同学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
B.夏天安陆的中午,真是高温难耐,汉丹路步行街上都没看到几个人,真是人迹罕至。
C.今年10月1日这一天,安陆白兆山景区门前人声鼎沸,挤满了许多前来参观的人。
D.学习知识要刻苦钻研,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3.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关部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清明节期间防止安全不出现问题。(删掉“防止”)
B.在某记者采访被打后,立即受到世界各大媒体的关注。(删掉“在”和“后”。)
C.他开学前就准备好了铅笔、橡皮、格尺和文具……等物品。(删掉“等物品。”)
D.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要”字改为“能否”)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 。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②①④③B.④②③①C.③②④①D.①②④③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B.“鲁迅”“南阳”“月亮”“包袱”“三轮车”都属于单义词。
C.“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的“下”和“水声在屋檐下”的“下”词性不相同。
D.“不知令堂近况如何,实为惦念”此句中“令堂”是敬辞,使用恰当。
6.古诗文默写。
①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②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③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④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⑤ , 。写出了羁旅漂泊的游子的悲痛之情(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⑥白雪纷纷何所似? 。写出了谢无奕之女眼中的雪景(《咏雪》);
⑦我寄愁心与明月, 。写出了挚友间真诚的祝福(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二、表达与交流(7分)
7.亲爱的同学们,进入初中,生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无论现实生活还是网络生活,你一定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吧!班级举办“有朋自远方来·建好我的微信朋友圈”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哟!
(1)任务一:【我来设计】下面是微信明友圈中好友关于本次活动策划的留言。请你参照示例,紧扣“交友”再设计两个具体活动项目吧。
活动项目一:畅谈交友之道;
活动项目二: ;
活动项目三: 。
(2)任务二:【我来参与】班级即将举行“交友之道”演讲比赛,有同学搜集了以下几组故事,请你依照示例,写出与之相关的内容。
示例:刎颈之交——廉颇和蔺相如;
知音之交—— ;
——管仲和鲍叔牙。
(3)任务三:【我来讨论】围绕“是否赞成加父母为微信好友”这个话题,朋友圈里展开了辩论,请你发表看法并阐述理由。
三、阅读与鉴赏(43分)
(一)名著阅读(6分)
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有删减)
8.选文出自鲁迅的《朝花夕拾》,这里的“全县中最盛的会”指的是 ,在选文中“我”的心情从 变成要求背书时的紧张、害怕。
9.下列对鲁迅《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原来集名是《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
B.选文中“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说明了父亲的严厉,家人、工人都怕他。
C.《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D.《藤野先生》记录鲁迅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10.如果要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建一个微信群,名为“‘朝花夕拾’之温馨的回忆”。下面哪些人物不能入群?请选出人物并说明理由。
双喜 阿长 范爱农 衍太太
(二)古诗文阅读。(14分)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下列对《次北固山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B.诗题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C.“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D.本诗尾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和“鸿雁传书”的典故,突出表现了游子之思。
12.同桌在默写“海日生残夜”时,将“生”字误写为“升”,请你帮他分析为什么不能这样写,以加深印象。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
列子①学射,中矣,请②之于关尹子。关尹子曰:“知子之所以③中乎?”答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请。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选自《列子学射》)
【注释】①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②请:请教。③所以:……的原因。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 愠:
(2)弗知也 弗
14.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请。
B.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请。
C.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请。
D.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请。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16.乙文中的列子主动向关尹子学习,他采用了甲文中的两种学习方法:① ;② 。乙文还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③ 。(前两空用原文语句回答,第三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分)
【材料一】
近期大热的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制作,每集重点讲述一件文物。不同于博物馆的平面展示,这档节目深入挖掘蕴藏在文物背后的深邃历史与精彩故事,用既专业严肃又不失活泼的解说词将一个个“大国重器”浓缩在了五分钟的视频里。
《人民日报》刊文称赞:《如果国宝会说话》通过5分钟微纪录的形式,将厚重的中华文明与互联网的碎片化传播相结合,让国宝活起来,火起来,再次掀起了“国宝文物热”。
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碎片化,很难有人可以坐在电视机前静下心来看较长的纪录片。5分钟一集的《如果国宝会说话》就像打开了一条细细的门缝,让人们能通过活泼生动的电视语言,利用片刻时间来一窥文物的精彩,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创造。
【材料二】
作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何尊是中国西周早期的一件祭器。周武王之子、刚刚继位五年的周成王姬诵励精图治,还在距离当时王城西安三百多公里以外的洛阳建立了新的都城。一个叫“何”的同宗贵族铸了一方尊,并在尊身底部刻下122字铭文,记载了父辈们和新王的功绩,以及新王对自己的告诫。后世称之为“何尊”。
“何尊”中的铭文字字千金,其中有四个字“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然而这些珍贵的铭文因为存在于尊身底部,以往,只能展示给观众纸质打印出的铭文,有一些笔画无法采集完整。这一次,为了让观众看到何尊的内部影像,分集导演孙戈霆把小镜头伸入何尊内部,用最新的存拓技术将铭文清晰呈现,还原了青铜最初金灿灿的本色。他说:“观众在博物馆里看文物,基本上都是平视视角,或者是隔着玻璃罩往里看。但在纪录片里,由于使用了新技术,观众可以360度无死角地看到文物的每一个细节,也能更好地洞察这些细节背后隐藏的信息。”如今,凭借着新技术,以及节目制作者的用心,“尊底的122字铭文没有辜负它主人的期望,跨越三个千年,将祖先的丰功伟绩展现在后人眼前。”
本集结尾的解说词令人心情澎湃,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中国,三千年前被镌刻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三千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做“中国”。“何以为尊,我有中国”的海报宣传语正是由此得来。
1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如果国宝会说话》是一部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制作的重点讲述文物的百集纪录片。
B.《如果国宝会说话》通过5分钟微纪录的形式,将厚重的中华文明与互联网的碎片化传播相结合,获得了《人民日报》刊文称赞。
C.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难有人可以坐在电视机前静下心来看严肃认真的纪录片。
D.“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一个叫“何”的西周早期贵族所铸成的一方尊的铭文中。
18.结合以上两则材料,简述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大热的原因。
19.阅读【材料二】,说说“何尊”海报宣传语“何以为尊,我有中国”的妙处。
(四)(15分)
文学性文本阅读,完成小题。
又“训”了父亲一顿
①结束晨练准备洗澡,父亲来电话:“搭了个顺风车到银行来办点事,是不是还得戴口罩?走得急忘戴了。”末了,还怯怯地“呵呵”一声,像在掩饰他的“过失”。
②距银行开门还有两小时,我只得又穿戴整齐,骑车到城西接他。矮小瘦弱的父亲躲在空阔的街角,瑟缩着,双眼盯着我来的方向。看到他的窘态,我生气了:“来这么早,也不提前打电话?不知道疫情吃紧呀,还往县城跑?我帮你办不行啊?添乱!”
③父亲不敢看我,瞅着稀疏的行人、车辆,喃喃道:“村里你大叔工地赶早,我就搭他摩托来了,你工作忙,没打电话麻烦你;医保卡改密码,必须本人,得来呀!”我自觉言重了:“来了就回家吧,吃早饭。”父亲慌了神:“不不不,不饿,办完就回,这一身土两脚泥。”我又“生气”了:“我家不是你家呀!”父亲慢慢站起,塌着腰,右手紧握着提兜,左手扶着车座,右腿迈了三次,坐了上来;左手又紧紧抓住了我的衣襟。
④搓了几搓鞋底,父亲进了电梯;又搓了几搓鞋底,进了家门。我嗔怪:“哎呀,不用搓啦!”父亲只顾搓,不理我。妻子已把饭盛好,父亲在厨房小心翼翼地放下提兜,慢慢提出一塑料袋鸡蛋,说:“还不赖,没打碎!”这一路颠簸,父亲得多操心呀,我的气又来了:“说过多少回了,你和娘别舍不得吃,再说,坐摩托车抱着鸡蛋,多累多危险!”父亲又呵呵道:“这不是没事嘛!”我吼道:“有事就晚了!”
⑤盛了满满一碗面条,加一个荷包蛋、两根油条,父亲吃了个精光;又加了一碗,我逗他:“必须吃完啊!”父亲顺从地“嗯”了一声。
⑥饭后,父亲坐在偌大的沙发里,更显小,且只坐了个沿儿,双手局促地在腿上、沙发上搭来搭去。我递给他一杯温开水,他的手才放定。问我娘,问庄稼,问乡亲,问树,问鸡。我问啥,父亲应啥。原来那个事事由他拿主意的一家之主哪去了?那个问学习,问交友,问婚姻,问工作,连珠炮般他问我答、说啥是啥的严父哪去了?
⑦父亲倒是慢慢轻松下来,说着家里村里的情况,可怎么感觉都像是在向我汇报,没有丝毫他年轻时、中年时面对我的厉声厉色。反而,我却时不时地厉声厉色起来。
⑧父亲又说,那天花十块钱找人捎着买了张小渔网,从大河里捞了些小鱼,收拾干净,冻在冰箱里,等我回家炸着吃。我更急了:“大河水急,你不小心侧歪到河里咋办?即便你心里有准儿,可身体没准儿了呀,不能冒险!”父亲弱弱地说:“老张头儿比我大一岁,还……”“那也不行!”“哦。”
⑨越聊越“有气”,怎么觉得父亲做啥都不对呢?此刻坐在沙发里的父亲怎么那么像被他训得贴墙站的儿时的我?父亲真的老了,真的变小了,小到被他老儿子训得唯唯诺诺,毫无主张。恍惚间,父亲成了“儿子”,我成了“父亲”。
⑩每一次忍不住“训”了父亲,我也很自责。听母亲说,父亲从小没了爹娘,营养跟不上,长得很瘦小;拉扯我们兄弟仨,下过煤窑,下过包工队,土里刨食,吃过许许多多苦……父亲又谈何容易?
⑪我偷偷瞟了一眼父亲,还坐在沙发沿儿上,端着水杯,两眼瞅瞅窗外,瞅瞅洗手间的方向……眼前腾起一团雾,我迅速打开水龙头猛洗脸。完毕,拿出崭新的口罩,拉父亲起来,给他戴好,又塞了一包到提兜。出门,上街,领他办业务,买东西,送他回家。其间,又“训”他过马路一定跟紧我,一定抄好密码,有事一定跟我说……
⑫中午有个应酬,我打电话给妻子。女儿接过电话,劈头一句:“不准喝酒,你酒精过敏不知道吗?”我“呵呵”一声:“知道了。”听到女儿那边和她妈说:“放心,我又训了我爸一顿……”
(文/张金刚,选自《桂林日报》2021年1月,有删改)
20.请用简洁的语言,按顺序把训父亲的情节和态度补充完整。
21.文学作品中的标点符号和句式,有时也具有很强的艺术色彩。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从描写的角度品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第⑩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并说说这种顺序所起的作用。
2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第③段画线句“父亲成了儿子,我成了父亲”的理解。
23.有人说文章结尾段写女儿,与表现“我”与父亲的情感无关,应该删去。你赞成吗?请说明理由。
24.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朗读才能更加动人。请参照示例,对下面文本句子进行朗读设计,并说说设计的理由。
示例: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我的朗读设计及理由:整体语速要舒缓,读出作者对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特别”和“小摇篮”重音强调突出;后者减慢语速,读出温柔慈爱的感觉。“可爱”语气亲切活泼,“好像”后面可稍作停顿,突出济南在冬天里舒适温暖的感觉,语气轻柔,语调上扬。
父亲真的老了,真的变小了,小到被儿子“训”得唯唯诺诺、无主张。
【提示:请从重音和语气两个角度设计即可。】
我的朗读设计及理由:
四、写作与展示(50分)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25.题目:你是我的榜样
要求:①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②内容具体,叙事清楚,描写生动,有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6.题目:我从来没有这样_____
要求:①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②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快乐”“痛苦”“后悔”“悲伤”等(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写其他词语);③内容具体,叙事清楚,描写生动,有真情实感;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与解析
1.(1) 犷 mì 妆 lìn
(2)D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
粗guǎng——粗犷,一指粗鲁强横,二指粗率豪放;
静谧——jìng mì,安静 ,形容静寂无声或忧愁的模样;
化了zhuāng——化了妆,用脂粉、唇膏等使容貌变美丽了;
吝啬——lìn sè,过分爱惜自己的钱财。
(2)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A.暴风疾雨:指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B.风雨交加:指的是风雨一起袭来。形容天气十分恶劣;
C.狂风暴雨:指大风大雨。亦比喻猛烈的声势或处境险恶;
D.倾盆瓢泼:形容雨非常大,雨大得像盆里的水直往下倒;
结合语段可知,空白处填写的内容应该与“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形成对比,应是描写“雨”的状态,但不含有“雨”字,因此应填“倾盆瓢泼”;故选D。
2.B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A.花枝招展:比喻女孩子或事物姿态优美、艳丽,像花枝那样迎风招展的样子。与句中跳舞的女同学的装扮的语境相符合,使用正确;
B.人迹罕至: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不能用于“步行街上”,使用不正确;
C.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与句中10月1日旅游的人多的语境相符合,使用正确;
D.不求甚解:指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也指了解情况不深入。与句中学习要认真刻苦,不能粗枝大叶的语境相符合,使用正确;
故选B。
3.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C.“铅笔、橡皮、格尺”都属于文具,不能用“和”,“铅笔、橡皮、格尺和文具……等物品”应改为“铅笔、橡皮、格尺等文具”;
故选C。
4.B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莲的叶子是宽阔的,故第一个空选④;
荷花的特点是散发香气,故第二个空选②;
莲子是苦的,故第三个空选③;
藕在地下泥里,故第四个空选①;
故选B。
5.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B.语言中的每一个词都有一定的意义,只有一个意义的词称为单义词。“包袱”的意思有以下几种①包衣物等用的布。②用布把衣物包起来的包儿。③比喻某种负担:思想~。④指相声、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抖~。“包袱”是多义词,不是单义词。选项错误;
故选B。
6. 一夜征人尽望乡 影入平羌江水流 遥怜故园菊 落花时节又逢君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未若柳絮因风起 随君直到夜郎西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的默写。这本题易错字有:征、羌、怜、菊、逢、肠、涯、柳絮、郎。
7.(1) 示例:诵读交友名言 讲述交友故事等
(2) 俞伯牙和钟子期 管鲍之交
(3)示例一:我赞成加父母为微信好友。这样可以多一种交流的渠道,让父母及时了解我们的想法和需求,能使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更融洽。示例二:我不赞成加父母为微信好友。我们长大了,需要个人空间,如果加父母为好友,会时刻受父母的关注,对我们的个性发展不利。
【详解】(1)本题考查活动设计。本题要求设计关于“交友”相关的活动,根据所给示例“畅谈交友之道”侧重如何交朋友,根据示例句式“动词+交友+……”来设计。示例:朗诵交友诗词;观看交友视频;举办交友讲座。
(2)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①知音之交:出自《列子·汤问》,讲述了俞伯牙认定钟子期是他的知音之后,在钟子期死后为钟子期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此后破琴绝弦,再也不弹琴了。②管鲍之交:这则成语本义指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深厚友情(管:管仲。鲍:鲍叔牙。交:交情),后来形容朋友之间交情深厚、彼此信任的关系。
(3)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辩论词。
本题要求“围绕‘是否赞成加父母为微信好友’这个话题”谈看法并阐述理由,这个题可以选择赞成,也可以选择不赞成,无论是赞成还是不赞成,都要阐述充足的理由。若赞成,可以从加父母为微信好友的好处阐述理由,例如可以增进父子或母子感情,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便于联系父母,一些不能口头交流的问题通过微信进行交谈等;若不赞成,可以从父母应该给孩子留更多的自由空间、一些同龄人交流的话题不便于让父母过多干涉等角度进行阐述。
示例:我赞成加父母为微信好友。和父母互相加微信可以方便与父母之间的联系,聊天方便快捷,可文字,可语音可视频甚至可以发红包,多种形式与父母交流。还可以通过父母的朋友圈来了解父母,增进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
8. 五猖会 兴奋(高兴)、激动等 9.A 10.双喜、衍太太。双喜是鲁迅的小说《社戏》中的人物,《社戏》收录于《呐喊》;衍太太为人刻薄,自私虚伪,无法体现“温馨的回忆”。
【解析】8.本题考查名著识记。
文段出自《五猖会》,这里的“全县中最盛的会”指的就是五猖会。《五猖会》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匠心独运,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的心情就从之前的兴奋转为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9.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A.《朝花夕拾》原来集名是《旧事重提》;
故选A。
10.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分析。
双喜是小说《社戏》中的人物,收录在《呐喊》中,不是《朝花夕拾》中的人物。自然不能加入到“‘朝花夕拾’之温馨的回忆”的微信群中。
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在《琐记》和《父亲的病》两篇文章中出现。她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千坏事。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市侩形象。对作者来说,衍太太并不能带给作者“温馨的回忆”。所以也不能入群。
11.B 12.“生”字拟人化,表现出红日仿佛从残夜中自然生成而来,更能表现出昼夜轮回、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而“升”字仅仅是“升起”,表现不出诗歌的悠远意境和深刻哲理。
【分析】1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B.诗题中的“次”是停宿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故选B。
12.本题考查对重点词句的赏析。
“海日生残夜”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海日生残夜”不仅仅是说残夜之中,太阳从海平面升起,更是说残夜仿佛是海日的母体,海日孕育其中,从残夜中诞生一样。“生”字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传神地描绘了残夜未尽时朝阳即将“诞生”的景象,赋予朝阳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并且“生”与下句的“入”字,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并且这两字使得“海日”和“残夜”以及“江春”与“旧年”这两不相干的事物有了联系,同时还因之而使这些事物生动起来;在海上的太阳升起时,残夜还未完全褪去,太阳已经撕破这黑暗,不等残夜完全褪去就从海面跳出来了。作者把“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更能表现出昼夜轮回、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并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用“生”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13. 生气,恼怒 不 14.B 15.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该是这样。 16.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或:择其善者而从之);学而不思则罔(或温故而知新/吾日三省吾身) 我们不要只看事情的结果,更要明白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或:学习要抓规律或本质)。
【解析】1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愠:生气,发怒。
(2)句意为:不知道。弗:不。
1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句意:关尹子说:“还不行啊。”列子回去练习了三年,再次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曰”后面要引出关伊子说的话,“未可”是关伊子说的话;“退而习之三年”是一整件事,“又请”为练习三年后发生的事;故断句为“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请”;
故选B。
15.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句子关键词的正确解释。
重点词:非,不;独,不仅;为,治理;亦,也;如之,这样。
16.本题考查理解内容。
第一空,结合乙文“列子学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可知,列子学射箭能射中了,还要去向关尹子学习,可见他善于向别人学习。可选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作答;
第二空,关尹子问他射中的原因,他说不知道,关尹子认为他没有真正学到射箭的本领,于是列子又回去学习了三年,再来向关尹子求教,可见他善于反省自己,同时也会花时间去温习所学的本领,并在此过程中思考自己的所学。由此可对应甲文中的“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据此作答。
第三空,由乙文“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可知,关尹子让列子不仅能射中靶心还要其明白射中的原因(掌握射箭的规律),并且告诉他做其他事也是如此,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做事能掌握规律就能得心应手。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乙】
列子学射箭,射中了(靶心),于是(列子)向关尹子请教(射箭)。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可以。”(列子)回去后再去练习,三年之后,又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弃。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所以圣人不关心存亡,而关心为什么会这样。”
17.C 18.①每个视频介绍一件文物,内容简单;②深入挖掘文物深邃历史与精彩故事;③解说词既专业严肃又不失活泼;④5分钟微纪录的形式,特别适合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⑤中华文明与互联网碎片式传播相结合;⑥运用了先进的技术;⑦令人印象深刻的宣传海报。(答出三点即可) 19.①标语表明了尊的来历,是叫“何”的贵族铸了一方尊;②“何以为尊”是问文物的价值意义;③“我有中国”则表明了文物具有重大价值的原因在于有“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解析】17.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C.材料一第三段原文为“很难有人可以坐在电视机前静下心来看较长的纪录片”,因此本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段文字中“每集重点讲述一件文物。这档节目深入挖掘蕴藏在文物背后的深邃历史与精彩故事,用既专业严肃又不失活泼的解说词将一个个‘大国重器’浓缩在了五分钟的视频里”,第二段中“通过5分钟微纪录的形式,将厚重的中华文明与互联网的碎片化传播相结合”,第三段重点介绍这种形式适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综合以上信息可概括为:①每个视频介绍一件文物,内容简单;②深入挖掘文物深邃历史与精彩故事;③解说词既专业严肃又不失活泼,④5 分钟微纪录的形式,特别适合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⑤中华文明与互联网碎片式传播相结合。
材料二第二段中“在纪录片里,由于使用了新技术,观众可以360度无死角地看到文物的每一个细节,也能更好地洞察这些细节背后隐藏的信息”,第三段中“‘何以为尊,我有中国’的海报宣传语”,可概括为:⑥运用了先进的技术;⑦令人印象深刻的宣传海报。
19.本题考查对宣传标语内涵的探究能力。
理解这个标语内涵,要联系材料内容,首先材料二第一段中有“一个叫‘何’的同宗贵族铸了一方尊”标语“何以为尊”里包含了这层意思;探究这个词语的现代义,“何以为尊”是问文物的价值意义。“我有中国”指“何尊”中的铭文含“中国”一词,这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也是该文物具有重大价值的原因所在。
20.①父亲不想跟我回家吃早饭②父亲给我们带鸡蛋③“你酒精过敏不知道吗?” 21.(1)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上车的艰难,表现了父亲年龄大、行动不灵便的特点,暗含了儿子对父亲的疼惜。(2)插叙,通过母亲的讲述来表现父亲的辛苦和不易,既加深了“我”的自责,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爱和理解。 22.老年的父亲挨“我”“训”时唯唯诺诺、毫无主张的样子极像“我”小时候挨父亲训时的样子,而“我”则像极了年轻时、中年时面对“我”的厉声厉色的父亲,此时的父亲像儿子一样顺从听话,而“我”像父亲一样管教严厉,写出了父子之间为对方着想时互相的关爱和真挚的深情。 23.示例:不赞成。文章结尾段写女儿担心“我”酒精过敏而训“我”,不让“我”喝酒,写出了女儿对“我”的关心和爱;以此收束全文,照应了题目,使文章结构紧凑;同时又体现了“我”对父亲的关心和爱影响到了“女儿”,孝心得到了传承,从而深化了主题。 24.示例:用低沉缓慢的语气朗读,重音落在“老”“变小”上,以表现“我”看到父亲变化后的心慌、心酸、沉重。
【解析】20.本题考查概括文章情节。
第一空,根据第③段“我自觉言重了:‘来了就回家吧,吃早饭。’父亲慌了神:‘不不不,不饿,办完就回,这一身土两脚泥。’我又‘生气’了:‘我家不是你家呀’”可以概括出:父亲不想跟“我”回家吃早饭;
第二空,根据第④段“父亲在厨房小心翼翼地放下提兜,慢慢提出一塑料袋鸡蛋”“我吼道:‘有事就晚了’”可以概括出:父亲给我们带鸡蛋;
第三空,根据第⑬段中“中午有个应酬,我打电话给妻子。女儿接过电话,劈头一句:‘不准喝酒,你酒精过敏不知道吗’”可以概括出女儿对她父亲的态度:“你酒精过敏不知道吗?”
21.(1)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要求从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句中“站起”“紧握”“扶着”“迈(了三次)”“坐”“抓住”等动词,说明这一句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也可以看作是细节描写,特别是“迈了三次”的描写,写出了父亲上车的艰难,表现了父亲年龄大、行动不灵便的特点,也表现父亲手里拿着鸡蛋,小心翼翼的样子,语言生动形象,也暗含了儿子对父亲的心疼、疼惜。
(2)本题考查记叙顺序及作用。
根据第⑩段“听母亲说,父亲从小没了爹娘,营养跟不上,长得很瘦小。拉扯我们兄弟仨,下过煤窑,下过包工队,土里刨食,日子紧巴巴。父亲又谈何容易?”可知,这里运用插叙的记叙方式,讲述了父亲从小到老生活过得艰苦,也写出了父亲的的艰辛和不易;表现“我”对父亲的理解;根据第⑩段“每一次忍不住‘训’了父亲,我也很自责。”可知,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愧疚、自责之情。
2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画线句的含义。
根据第⑨段“此刻坐在沙发里的父亲怎么那么像被他训得贴墙站的儿时的我?父亲真的老了,真的变小了,小到被他老儿子训得唯唯诺诺,毫无主张”可知,“父亲成了‘儿子’”指的是老年的父亲被“我”训斥时“唯唯诺诺,毫无主张”的样子像极了小时候父亲训“我”的样子;“我成了‘父亲’”指的是现在的“我”则像极了当初严厉训斥“我”的父亲。此刻的父亲像小时候的“我”一样顺从听话,而“我”则像当年的父亲一样严厉管教。父子的身份发生了“转变”,但父子间为彼此着想的关心、爱护,希望对方平安顺遂的心情和真挚的深情却丝毫不减,这一句的描写很具有生活化,可以引发读者思考。
23.考查对分析句段作用。
解答时,首先表达观点:不能删去。作答时,首先表明观点态度,不赞同。其次结合具体内容阐明理由。
根据第⑫段“女儿接过电话,劈头一句:‘不准喝酒,你酒精过敏不知道吗?’”可知,女儿担心“我”酒精过敏而训“我”,告诫“我”不要喝酒,写出了女儿对“我”的关心和爱。这里写女儿训“我”的情节,像极了“我”训斥父亲的样子,看上去像是一种传承,即“我”对父亲的关心、孝心和爱影响到了“女儿”,这种父子间的真挚感情得到了很好的延续,以此收束全文,既照应了题目,使文章结构紧凑,又体现出孝心得到了传承,从而深化了主题。
24.本题考查朗读设计分析。
要求从重音和语气两方面设计。根据⑨段“此刻坐在沙发上的父亲,怎么那么像被他训得贴墙站的儿时的我”可知面对父亲对“我”的“训斥”表现出来的唯唯诺诺,“我”感到心慌;看到父亲像“我”儿时被训时的样子,“我”感到心酸和沉重,因此,下一句“父亲真的老了,真的变小了,小到被儿子‘训’得唯唯诺诺、毫无主张”的朗读应这样设计:语气上应读得低沉和缓慢,以突显“我”的心情沉重;重音应放在“老”“变小”上,以表现“我”的心酸和对父亲的爱怜及心痛。
25.例文:
你是我的榜样
我的母亲没有什么文化,独自经营着一个肉铺。从我记事起,每天天不亮,母亲就起床干活了。母亲不光在生活上保持着勤劳的品质,对待子女关爱有加,对待长辈更是尽心尽力,非常孝敬。母亲的一言一行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她就是我的榜样。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又听见母亲干活的声音,就起床想帮她。走到厨房,我看见母亲干这儿干那儿,动作有条不紊。她的额头已挂满汗水,脸上却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神情。我想,这种幸福感可能都来自我——她学习成绩优秀的女儿。我在心里暗暗地说:“我会努力学习,绝不会辜负妈妈对我的期望。”
母亲用勤劳感染着我。每当我学习倦怠的时候,一想到母亲的辛勤劳作,我就浑身充满了力量。母亲就是我勤奋学习的榜样。
去年年底,爷爷去世了。奶奶十分悲伤,整天茶饭不思。母亲便主动把奶奶接到城里,每天变着花样给奶奶做好吃的,陪奶奶聊天,带奶奶出去遛弯儿,给奶奶买新衣服……在母亲的照顾下,奶奶的心情逐渐好起来。一有人来家做客,奶奶便握着客人的手,说:“都说婆媳最难相处,我的儿媳妇比女儿还亲呢!”
母亲说,人到老年都难免寂寞,不管是住楼房还是草房,只要有欢笑,一家人能在桌子旁边,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就是对老人最好的孝敬。
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我逐渐明白,孝敬不是金钱,不是锦衣玉食,而是一份沉甸甸的爱。如果有爱,一声问候、一个电话、一个短信、一件小小的礼物、一段简短的谈话,都会给老人以巨大地慰藉。
母亲是平凡的,只是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可是她勤劳、孝顺、节俭、朴素……母亲用这些最容易让人忽视的行为感染我,教育我,鞭策我。我想这就是我接受的最好的教育——母亲的言传身教。我知道,未来的人生之路我会走得很坚定,因为母亲就是前进路上最好的榜样。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题目中的“你”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人物,也可以是一个团队集体。“榜样”即楷模。写作时应重点写出人物或团队集体的精神品格,他们做了什么事情在“我”的心中留下什么样的深刻印象,令“我”产生尊敬、佩服或感动等情感。
第二,选材构思。本文要求写记叙文。我们可以从身边选材,如父母孝敬爷爷奶奶是我们敬老的榜样,老师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无私奉献可以是我们言行的表率,同学勤奋学习,高度自律可以是我们勤奋学习培养好习惯的榜样等等。另外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详略得当。
26.例文
我从来没有这样感动
小草努力的钻出地面,令人感动;雨丝无悔的投向大地,令人感动;阳光无私地给予温暖,令人感动。
生活就是由无数点点滴滴感动融合而成的。不经意间,感动悄悄来到我们身边。
“呼呼”,寒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侵占了这座城镇。树枝上早就没有了青翠的树叶,甚至连一片枯黄的树叶都没有,只留下那乌黑的枝丫,直直地指向天空,丝毫没有理会寒风在自己身旁肆虐。
冬,成了这座城镇的不速之客。
“吱呀,吱呀”,破旧的煤车发出轻微的摩擦声。我打开门,看到了一对运煤的夫妇。他们大约三四十岁,黝黑的脸庞不知是太阳暴晒而成的还是工厂里煤烟的杰作。他们穿着朴素,只有一件破夹袄,寒风轻而易举的冲过了这道防线,他们在这寒风中瑟瑟发抖。
然而他们的脸上却有着灿烂的笑容,温暖、明朗而坚定。
男人在前面费力地拉着,弓着背,身体几乎都要贴到地面上了。他嘴里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热气腾腾的水蒸气一碰到空气便成了薄薄的雾,消散在寒风中。他满脸通红,就像商店里的苹果。
女人在车后伸张双臂推着,脸上也满是笑意,显现出了红晕,就像把夕阳打碎了,流出醉人的红,用画笔蘸着描绘而成。
整座城镇,都因为这两人脸上的红而显得格外生动,格外有活力。
寒风依旧呼啸,但是我却感到非常温暖。也许他们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富裕,但是他们有幸福,有获得快乐的权力。
海浪之所以美丽,是因为留下了多彩的贝壳;雨丝之所以美丽,是因为留下了青翠的幼苗;阳光之所以美丽,是因为留下了微笑的田野;生活之所以美丽,是因为留下了太多的感动!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首先我们看都可以填入那些词语,很明显我们可以填入一些表示某种情绪或者体验的一些形容词、动词,如:倒霉、幸福、痛苦、高兴、激动等,而不能填入一些名词,如:男子汉、英雄。“我从来没有这样”的原因是写作的重点,即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什么没来没这样过,一定要写详细、写具体。
选材构思。不能随随便便写一件事。如:妈妈给我买来好吃的,我从来没有这么高兴。再次,要想让人感受你的“快乐”“感动”“后悔”“失落”“幸福”“高兴”“激动”等,就必须把这件事写具体,而不是反复说你很“快乐”“感动”“后悔”“失落”“幸福”“高兴”“激动”等,尤其是细节,能突显“快乐”“感动”“后悔”“失落”“幸福”“高兴”“激动”等的细节,尤其是感受以及心理描写更是不可缺少。因为别人只有通过你的叙述,通过你的心理描写才能感同身受。细节越具体,感受越深刻,作文也就越能打动人。同时为了加强效果,还可以运用铺陈,反复渲染。比如“写从没这么倒霉,可以写生日那天,早上一睁眼,六点了,马上要迟到了,于是赶紧穿上衣服跑向教室。可是由于跑得快摔倒了,摔得很痛,只好一步一步地挪向教室。迟到了老师让我站到讲台上,我刚站稳,立马传来一阵笑声,原来我把衣服穿反了。好不容易挨到下课,老师又让我把迟到的时间补出来,天哪,看来早饭不能吃了。中午买饭时一掏口袋,才发现生活费丢了。真是欲哭无泪,为什么倒霉事都让我遇见,而且偏偏在生日这天。这样写一定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也一定会打动读者的。当然我们还可以用景物来衬托人物心情,正衬,反衬都行。如:摔倒时周围的环境(风呼呼地刮着)来衬托自己痛苦的心情,这属于正衬;又如我把衣服穿反时,我的尴尬与同学们的幸灾乐祸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这属于反衬。
情 节
对父亲的态度——“训”
父亲进城到银行改医保卡密码
“不知道疫情吃紧呀”
①
“我家不是你家呀!”
父亲进门搓鞋底
“不用搓啦!”
②
“有事就晚了”
父亲说用小渔网从大河里捞小鱼
“不小心侧歪到河里咋办?”
我中午有个应酬
③
07,湖北省应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07,湖北省应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应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应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湖北省应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湖北省应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监利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监利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题卷共6页,七大题27小题,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