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生物
展开命题教师: 审题教师: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粘贴好条形码,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本试卷分第Ι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有关物质共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红蛋白、胰岛素、叶绿素、脂肪酶均含有C、H、O、N元素
B.淀粉、纤维素、糖原、麦芽糖等大分子化合物的单体均为葡萄糖
C.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都能在免疫中发挥作用,参与稳态的维持
D.DNA聚合酶、RNA聚合酶、tRNA、mRNA、rRNA都能通过核孔
2.翟中和院士主编的《细胞生物学》中说过:“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骨架能锚定并支撑许多细胞器,与细胞的运动、物质运输和能量转化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B.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时, 亮氨酸除了能用³H标记外, 也可以用¹⁵N标记亮氨酸的氨基,通过检测放射性标记的物质的位置来确认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场所
C.内质网有两种类型,粗面内质网上能合成蛋白质,光面内质网上能合成脂质、多糖等物质
D.溶酶体是细胞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属于胞内蛋白,不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3.神经细胞突触小泡中的乙酰胆碱浓度高于细胞溶胶的乙酰胆碱浓度,其转运机制如图所示。若将突触小泡离体培养在与神经元细胞溶胶成分相似的培养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酰胆碱通过易化扩散方式进入突触小泡
B.膜蛋白A、B功能相同且在发挥作用时都发生构型变化
C.适当增加培养液pH,可提高突触小泡对乙酰胆碱的摄取效率
D.加药物增加膜对H+通透性,可提高突触小泡对乙酰胆碱的摄取效率
4.如图为某学生建构的细胞生命历程的概念模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多细胞生物的长大主要依靠①
B.胰岛素、呼吸氧化酶、血红蛋白等细胞产物的存在均能体现细胞已经分化
C.过程④表示癌变,其根本原因是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产生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D.过程③引起细胞内水分减少,核体积变大,所有酶活性降低
5.如图表示某动物一个正在分裂的性原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及染色体上的基因的种类和位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一定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B.若该细胞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 AaXB的精细胞,则其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Y、Y
C.图示细胞有4个染色体组
D.2、4染色体的形态存在差异,但两条染色体上仍可能存在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
6.某种鸟的体色有白色、黄色、绿色三种, 由两对等位基因 A/a、B/b控制,相关色素的合成机理如下图所示。若两只绿色鸟杂交, 子代出现了9/16的绿色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A、B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亲本中两只绿色鸟的基因型为AaZBZb和 AaZBW
C.子代中黄色鸟有4 种基因型,其所占比例为3/16
D.若要确定某白色雄鸟的基因型,可让其与多只黄色雌鸟交配
7.选择正确的研究思想、方法才能够有效达成实验目的,寻求突破性成果。以下有关科学史中科学家研究思想、方法及其对应成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利用演绎推理的方法为遗传规律的假说提供间接证据
B.艾弗里利用减法原理的实验设计证实DNA是遗传物质
C.沃森、克里克利用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揭示DNA的结构
D.梅塞尔森、斯塔尔通过追踪放射性差异说明DNA半保留复制
8.在一个蜂群中,少数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而发育成蜂王,而大多数幼虫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则发育成工蜂。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如下图所示)。敲除DNMT3 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NA甲基化本质上是一种基因突变,从而导致性状改变
B.蜜蜂幼虫以蜂王浆为食,导致DNMT3基因被甲基化
C.蜂王浆可能会使蜂王细胞中DNMT3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
D.DNA甲基化可能干扰了RNA聚合酶对DNA相关区域的作用
9.黑麦(纯合二倍体)具有许多普通小麦(纯合六倍体)不具有的优良基因。为了改良小麦品种,育种工作者将黑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再将F1经过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可育植株X。已知,黑麦及普通小麦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黑麦和普通小麦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F1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8个染色体组
C.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着丝点分裂
D.植株X在减数分裂时可形成28个四分体
10.印度洋中有多个丽鱼物种,这些丽鱼原本由同一种丽鱼进化而来。起初同一种丽鱼之间存在不同的颜色,同种颜色的雌雄丽鱼会优先相互选择作为交配对象,不同丽鱼族群的生态位存在一定的差异,最终进化成不同的物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丽鱼族群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可能有差异
B.丽鱼种群的进化历程说明没有地理隔离也可以形成新物种
C.在丽鱼种群的进化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发生了改变
D.不同颜色丽鱼变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重组
11.如图表示血液流经某器官M的示意图,A为动脉端,B为静脉端。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M为胰腺,B处胰岛素含量含量高于A处,说明此时处于餐后状态
B.若M为肝脏,B处血糖含量高于A处,说明此时处于饥饿状态
C.若B处氨基酸含量高于A处,则M可能为小肠,此时处于餐后状态
D.若B处CO2含量低于A处,则M为肺,且B处葡萄糖含量也低于A处
12.某人用某种药物使蛙坐骨神经某处膜受损,导致受损部位未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而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将电极a、b和电表,以图1的方式连接(阴影处表示药物处理部位),则在箭头处施加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整个过程中电表指针偏转(如图2)的变化情况为( )
A.②①②①② B.③①③①③
C.①③①②① D.③①②①③
13.在科学史上,许多科学家利用严谨的实验设计、科学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艾弗里在研究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时,对自变量的控制符合对照实验的“加法原理”
B.探究蝾螈与变形虫细胞核的功能中,运用了嫁接法和核移植法
C.施旺、施莱登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D.班廷和贝斯特用结扎了胰管的狗进行实验证明胰岛素由胰岛分泌
14.咖啡含有的咖啡因可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从而起到利尿的作用。为验证该结论,研究小组将若干实验大鼠随机均分成两组,甲组大鼠注射适量含咖啡因的生理盐水,乙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半小时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大鼠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差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咖啡因可能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的内分泌细胞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B.处理方法可改为甲组灌胃适量咖啡因溶液,乙组灌胃等量蒸馏水
C.为便于分析实验结果,还需要检测甲、乙两组大鼠的尿量差异
D.喝咖啡后尿量增加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重吸收水增加有关
15.为研制预防流感的疫苗,某药物研究所提取某病毒样本,在某种哺乳动物体内进行注射实验,检测到机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首次接种疫苗后,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还需细胞因子的作用
B.病毒侵入机体细胞后,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
C.在第二次注射后,抗体量增多的原因是记忆细胞和浆细胞都合成分泌抗体
D.实验结果说明,间隔一定时间多次接种该种疫苗,预防效果会更好。
二、不定项选择:每小题3分,漏选得1分,错选、多选不得分。
16.图为细胞结构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必有结构a、b、c、d,以保持细胞的完整性,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B.b能作为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因染色质的存在
C.g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h是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
D.细胞的物质运输、生长分裂运动以及质壁分离现象均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
17.美洲热带地区的纯蛱蝶幼虫主要取食西番莲叶片,西番莲受到纯蛱蝶的伤害之后,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使纯蛱蝶幼虫死亡,但仍有少数纯蛱蝶会变异出抵抗该化学物质的能力。观察发现,西番莲用改变叶片形状,“造出”一种黄色假卵(叶片上蜜腺稍微隆起形成卵状结构)等办法来迷惑纯蛱蝶,以减少纯蛱蝶在此产卵;还通过分泌出一种“花外蜜露”引诱蚂蚁和蝇类前来捕食纯蛱蝶幼虫。在此过程中,纯蛱蝶也增强了寻找并发现西番莲的能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西番莲释放出化学物质抗虫和纯蛱蝶能抵抗该化学物质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B.在纯蛱蝶觅食的刺激下,西番莲发生了叶形和叶片蜜腺的突变
C.西番莲叶形的变化和纯蛱蝶觅食行为的变化说明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D.西番莲通过传递化学信息,未能把纯蛱蝶全部杀死,符合“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18.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血浆蛋白、氨基酸、糖原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
B.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淋巴回流受阻均会出现组织水肿
C.严重腹泻后只需补充水分就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
D.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机体新陈代谢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19.如图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通过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信息分子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神经系统只能通过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影响免疫调节和体液调节
C.图中信息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与特异性受体结合
D.糖皮质激素可缓解“细胞因子风暴”对机体正常细胞的损伤,所以其属于免疫抑制剂
20.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肝病。是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输血、静脉的药瘾注射以及不洁净的美容、纹身等传播。患者会出现肝水肿和转氨酶升高等表现。临床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同时还需关注转氨酶、血氧饱和度等生化指标的变化。根据资料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氧饱和度正常,能够避免体内细胞进行过量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危害健康
B.正常人转氨酶的参考值是0—40U/L,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状态
C.病毒寄生肝细胞中后,会利用肝细胞的原料在自己的核糖体上合成相关蛋白质
D.肝脏是蛋白质代谢的主要场所,出现病变,机体会因为蛋白质合成量不足而出现组织水肿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5题,共55分)
21.(11分)玫瑰因其丰富的色彩及多样的花型,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图1表示其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图2表示上午10时记录的该植物枝条上不同位置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该植物进行光反应的场所是 ,原因是此处分布着 。(2分)研究发现该植物叶片变黄的过程中叶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基本不变,但黄叶基本不转化光能,由此推测 (填色素)参与光反应中能量的转化。
(2)图2中第5片和第15片叶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与此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有 。限制第5片和第15片叶子光合速率的因素是否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
(3)第11-15片叶(幼叶)接受的光照、水分、CO2充足,温度适宜,但测定发现其总光合速率却比第10片叶(成熟叶)低。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2分)
(4)第10片叶的叶绿体固定的CO2来自 。(2分)若突然出现阴天,则该叶片短时间内C3含量将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2.(11分)如下图表示真核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作为转录模板链的是 (填序号),转录过程中,需要以 作为原料,当 与DNA分子的某一启动部位结合时,包括一个或几个基因的DNA片段的双螺旋解开;转录过程中,按照 原则,通过形成 键聚合成与该片段DNA相对应的RNA分子。
(2)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 (填“由右向左”或“由左向右”)。且在一个③上有若干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工作,可以合成多个 (填“相同”或“不同”)的⑥,原因是 。(2分)
(3)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2分)
23.(11分)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囊性纤维病和色盲病两种遗传病进行了调查,对囊性纤维病的调查发现,该病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10000。下图是某患者家族的囊性纤维病遗传系谱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囊性纤维病的实例说明,基因还能通过控制 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据图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判断依据是 。(2分)
(3)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 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为了有效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可以通过遗传咨询和 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
(4)III10和III11婚配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 。(2分)
(5)通过基因检测,Ⅲ7既携带有囊性纤维病基因(用a表示)又携带有色盲病基因(用b表示),若该女性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XB的配子,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子细胞的基因型为 。(3分)
24.(10分)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作为一种自身免疫病,体内往往存在多种自身抗体。病变特点为皮肤纤维增生及血管洋葱皮样改变,最终导致血管缺血、皮肤硬化,因此又称为硬皮病。
(1)研究发现,细胞因子失调是导致硬皮病产生的重要原因。细胞因子作为信号分子,与淋巴细胞表面的 结合后调节免疫应答。其中一类细胞因子(I类)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 ,(2分)促进免疫应答;另一类细胞因子(II类)则可抑制免疫应答,这两类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免疫应答的稳态。
(2)研究人员提出,可以通过减少相关细胞I类细胞因子的分泌量或使用拮抗剂来降低I类细胞因子的活性来治疗硬皮病。请针对I类细胞因子的作用机理,提出一种新的治疗硬皮病的思路: 。(3分)
(3)糖皮质激素(GC)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GC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是治疗硬皮病的药物之一。正常机体通过下图所示的途径调节GC的分泌。
GC分泌过程中的这种调节机制能够 ,(2分)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体内GC含量的稳定。硬皮病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GC,会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降低,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最好间断补充 (2分)以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引起严重后果。
25.(12分)下丘脑是人体内环境调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所示为下丘脑参与人体的体温、血糖、水平和调节过程,大写字母表示结构,小写字母表示物质,序号表示生理过程。图2为下丘脑进行调节的相关模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为 mml/L。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胰岛素能够促进 ,(2分)抑制 ,(2分)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葡萄糖分子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也可以通过图2中 模式(填“甲”或“乙”或“丙”)调节胰岛素分泌量,此时反射弧结构中的效应器是 。(2分)
(2)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者吃的食物过咸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图1中⑨表示的生理作用是 ,(2分)从而使尿量减少,以维持血浆渗透压稳定。
(3)体温调节过程中,激素d的名称是 ,在安静状态下,人体主要通过 等器官活动提供热量。参考答案:
1.B
【分析】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不同类的脂质的元素组成不同,脂肪和固醇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能在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
【详解】A、血红蛋白、胰岛素、脂肪酶均为蛋白质,均含有C、H、O、N元素,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为C、H、O、N、Mg,因此血红蛋白、胰岛素、叶绿素、脂肪酶均含有C、H、O、N元素,A正确;
B、麦芽糖是二糖,不属于大分子化合物,B错误;
C、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都能在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共同参与稳态的维持,C正确;
D、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场所,DNA聚合酶、RNA聚合酶是在细胞质内合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而tRNA、mRNA、rRNA是在细胞核合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发挥作用的,D正确。
故选B。
2.A
【分析】细胞骨架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过程中,生物膜系统各部分之间协调配合。
【详解】A、细胞骨架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A正确;
B、15N是稳定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无法通过检测放射性标记的物质的位置来确认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场所,B错误;
C、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光面内质网上能合成脂质,C错误;
D、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属于胞内蛋白,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D错误。
故选A。
3.C
【分析】由题干可知,突触小泡外的乙酰胆碱浓度低于突触小泡内的乙酰胆碱浓度,即乙酰胆碱逆浓度梯度进入突触小泡,又需要膜蛋白A运输,H+顺浓度梯度产生的势能提供能量,所以乙酰胆碱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突触小泡。
【详解】A、由题干可知,突触小泡外的乙酰胆碱浓度低于突触小泡内的乙酰胆碱浓度,即乙酰胆碱逆浓度梯度进入突触小泡,又需要膜蛋白A运输,所以乙酰胆碱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突触小泡,A错误;
B、膜蛋白A的功能是运输作用,膜蛋白B的作用是运输和催化作用(ATP合成),所以膜蛋白A、B功能不完全相同,都是载体蛋白,在发挥作用时都发生构型变化,B错误;
C、适当增加培养液pH,突触小泡外的H+浓度增大,通过膜蛋白B进入突触小泡的H+增多,所以从突触小泡通过膜蛋白A出去的H+增多,H+顺浓度梯度产生的势能增加,所以对乙酰胆碱的摄取速率增加,C正确;
D、加药物增加膜对H+通透性,突触小泡进出的H+相同,所以突触小泡内的H+浓度不变,所以突触小泡对乙酰胆碱的摄取效率不变,D错误。
故选C。
4.A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细胞增殖;②是细胞分化;③是细胞衰老;④是细胞癌变。除此之外,细胞的生命历程还有细胞凋亡。
【详解】A、多细胞生物的长大主要依靠细胞增殖,使细胞数目增多,A正确;
B、呼吸氧化酶是所用细胞均具有的,它的存在不能体现细胞已经分化,B错误;
C、过程④表示癌变,其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C错误;
D、过程③是细胞衰老,引起细胞内水分减少,核体积变大,但并不是所有酶活性都降低,D错误。
故选A。
5.D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I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分裂I: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分裂I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锺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锺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则一定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错误;
B、该细胞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XB的精细胞,若减数分裂I异常,则其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Y、Y,若减数分裂Ⅱ异常,则其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XB、AY、AY,B错误;
C、染色体组是指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共同控制着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与遗传变异,图示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
D、如图表示某动物一个正在分裂的性原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及染色体上的基因的种类和位置,故2和4是一对性染色体,虽然二者形态有差异,但是两条染色体存在同源区段,仍可能存在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D正确。
故选D。
6.C
【分析】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2、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答。
【详解】A、由图可知,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正确;
B、由图可知,该鸟不含B基因时表现为白色,含B基因不含A基因时表现为黄色,同时含有A、B基因时表现为绿色,两只绿色鸟杂交,子代绿色鸟所占比例为9/16,则亲本绿色鸟的基因型为AaZBZb和 AaZBW,(子代绿色鸟所占比例为3/4×3/4=9/16),B正确;
C、由题意可知:亲本绿色鸟的基因型为AaZBZb和AaZBW,含B基因不含A基因时表现为黄色,子代 黄色鸟的基因型为aaZBZB、aaZBZb、 aaZBW共三种,所占的比例为3/16,C错误;
D、由题意可知:亲本绿色鸟的基因型为AaZBZb和 AaZBW,不含B基因时表现为白色,子代白色雄鸟的基因型为AAZbZb、AaZbZb、 aaZbZb,可以让白色雄鸟与多只黄色雌鸟(基因型为aaZBW) 交配,从而确定白色雄鸟的基因型,D正确。
故选C。
7.D
【分析】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它形象而概括地反映了DNA分子结构的共同特征。
【详解】A、孟德尔利用演绎推理的方法为遗传规律的假说(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提供间接证据(并未真正观察到遗传因子的存在),A正确;
B、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艾弗里利用减法原理设计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正确;
C、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它形象而概括地反映了DNA分子结构的特征,C正确;
D、梅塞尔森、斯塔尔探究DNA复制方式的实验用的同位素为15N,没有放射性,D错误。
故选D。
8.A
【分析】DNA甲基化为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大量研究表明,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构象、DNA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控制基因表达。
【详解】A、DNA甲基化并没有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
B、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蜜蜂幼虫以蜂王浆为食,可能导致DNMT3基因被甲基化,B正确;
C、敲除DNMT3 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说明蜂王浆可能会使蜂王细胞中DNMT3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C正确;
D、DNA甲基化后可能干扰了RNA聚合酶等对DNA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使得基因的表达有差异,D正确。
故选A。
9.C
【分析】黑麦为纯合二倍体,普通小麦为纯合六倍体,二者杂交的F1含有4个染色体组,由于4个染色体组有1个来源于二倍体,3个来源于六倍体,故F1减数分裂时不能正常联会,表现为不育,将F1经过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可育的异源八倍体。
【详解】A、黑麦为纯合二倍体,普通小麦为纯合六倍体,二者杂交的F1含有4个染色体组,由于4个染色体组有1个来源于二倍体,3个来源于六倍体,故F1减数分裂时不能正常联会,表现为不育,即黑麦和普通小麦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
B、黑麦为纯合二倍体,普通小麦为纯合六倍体,二者杂交的F1含有4个染色体组,F1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8个染色体组,B正确;
C、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错误;
D、黑麦为纯合二倍体,普通小麦为纯合六倍体,二者杂交的F1含有4个染色体组,由于4个染色体组有1个来源于二倍体,3个来源于六倍体,故F1减数分裂时不能正常联会,表现为不育,将F1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可育的异源八倍体,已知黑麦及普通小麦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故植株X在减数分裂时可形成28个四分体,D正确。
故选C。
10.D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不同丽鱼族群的生态位存在一定的差异、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等都属于生态位的范畴,A正确;
B、从题干信息可知,出现“同种颜色的雌雄丽鱼会优先相互选择作为交配对象”,最终出现生殖隔离,B正确;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在丽鱼种群的进化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发生了改变,C正确;
D、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D。
11.A
【分析】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详解】A、若M为胰腺,胰腺中的胰岛分泌胰岛素,正常情况下无论餐前还是餐后,B处的胰岛素含量均高于A处,A错误;
B、在饥饿状态下,血糖含量较低时,肝脏中的肝糖原分解形成血糖,此时B处血糖含量高于A处,B正确;
C、就餐后氨基酸由小肠吸收,血液流经小肠后,氨基酸的含量增加,因此若B处氨基酸含量高于A处,则M可能为小肠,C正确;
D、只有当血液流经肺时,二氧化碳含量才会下降,且肺部细胞也消耗葡萄糖,血液流经肺后,血糖含量下降,D正确。
故选A。
12.B
【分析】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钾离子外流,形成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某人用某种药物使蛙坐骨神经某处膜受损,导致受损部位未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而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则在箭头处施加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信号,信号还没有达到a处时,a是负电位,b是正电位,此时电流表往左偏即③,之后信号到达a,此时a处是正电位,b是正电位,因此电流表指针不偏转即为①,随后信号离开a但还未到b时,a是负电位,b处是正电位,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即为③,随后信号到达b处,a为负电位,b也是负电位,此时电流表不偏转,即为①,然后信号离开b处,此时a为负电位,b是正电位,电流表向左偏即为③,故整个过程中电表指针偏转的变化情况为:③①③①③。
故选B。
13.D
【分析】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称为归纳法,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是指通过对某类事物中的每一个对象或每一子类的考察,从中概括出关于此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不完全归纳法是指通过对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或一部分子类的考察,从中概括出关于该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详解】A、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用蛋白酶、RNA酶、DNA酶等处理细胞提取物,是人为的去除某种因素的影响,运用了“减法原理”,A错误;
B、探究蝾螈与变形虫细胞核的功能中,没有运用嫁接法和核移植法,B错误;
C、施旺、施莱登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提出细胞学说,但细胞学说并未提出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如病毒无细胞结构,C错误;
D、班廷和贝斯特先将狗的胰管结扎,造成胰腺萎缩,再摘除另一只狗的胰腺,造成糖尿病,应用了减法原则,再从结扎的狗身上取出萎缩的只剩下胰岛的胰腺做成提取液,注入患糖尿病的狗身上,患糖尿病的狗的血糖迅速下降,证实胰岛分泌胰岛素,D正确。
故选D。
14.D
【分析】水盐平衡调节:①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升高,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产生渴觉而主动饮水,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就加强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②当人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降低,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不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减少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到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就减弱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加。
【详解】A、由题可知,咖啡因可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说明咖啡因可能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的内分泌细胞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A正确;
B、咖啡因属于非蛋白质类物质,因此处理方法可改为甲组灌胃适量咖啡因溶液,乙组灌胃等量蒸馏水,B正确;
C、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咖啡因可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从而起到利尿的作用”,因此为便于分析实验结果,还需要检测甲、乙两组大鼠的尿量差异,C正确;
D、喝咖啡后尿量增加是由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重吸收水减少导致的,D错误。
故选D。
15.C
【分析】体液免疫的过程: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大部分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吞噬,将抗原信息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结合是B细胞活化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抑制抗原增殖和对人体细胞的粘附。
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淋巴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此为二次免疫反应。二次免疫的特点是更快、更强,原因主要是记忆细胞会快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详解】A、一些病原体可以与B 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 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 B 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 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可以作用于 B 细胞,因此B 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A 正确;
B、在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B 正确;
C、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会快速增值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只有浆细胞产生抗体,记忆细胞不能合成分泌抗体,C 错误;
D、实验结果说明,多次接种就是多次免疫产生的抗体相对浓度更高,对流感的预防效果更好,D正确。
故选C。
16.AC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细胞结构的概念图,d具有全透性特点,d为细胞壁;c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c为细胞膜;e呈胶质状态,e为胞质溶胶;g产生O2,g为叶绿体;h产生CO2,h为线粒体;gt和h组成f,f为细胞器;e和f组成a,a为细胞质,b为细胞核。
【详解】A、d具有全透性特点,则d为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但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A错误;
B、由图分析,b为细胞核,细胞核中有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染色质,DNA分子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所以细胞核能够成为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正确;
C、g产生O2,g为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h产生CO2,h为线粒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错误;
D、由于构成生物膜结构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都是运动的,所以生物膜都有流动性,细胞的物质运输、生长分裂运动以及质壁分离现象均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AC。
17.AC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详解】A、共同进化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西番莲释放出化学物质抗虫和纯蛱蝶能抵抗该化学物质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
B、西番莲发生了叶形和叶片蜜腺的突变是自发的、随机的,并不是在纯蛱蝶觅食的刺激下才会发生,B错误;
C、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西番莲叶形的变化和纯蛱蝶觅食行为的变化说明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C正确;
D、精明的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西番莲通过传递物理或化学信息,未能把纯蛱蝶全部杀死,符合“精明的捕食者“策略,D错误。
故选AC。
18.AC
【分析】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活的环境。由此可见,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正常情况下糖原位于肝脏或者肌肉细胞内,而不会在内环境中,A错误;
B、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导致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血浆渗透压减小,水分更多的从血浆进入组织液,出现组织水肿;淋巴回流受阻导致组织液不能顺利流向淋巴,形成组织水肿,B正确;
C、严重腹泻后,机体会丢失水和无机盐,若只补充水分,不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C错误;
D、内环境稳态是细胞代谢的必要条件,有利于细胞代谢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D正确。
故选AC。
19.ACD
【分析】图示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该调节网络的协调配合共同实现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图中神经系统分泌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免疫系统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
【详解】A、图中的信息分子有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属于细胞因子,乙酰胆碱等属于神经递质,糖皮质激素等激素,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
B、神经系统中的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内分泌系统中的垂体分泌促激素,故神经系统还能通过分泌激素影响免疫调节和体液调节,B错误;
C、图中信息分子有细胞因子、激素和神经递质,这些信息分子需要与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才能发挥作用,C正确;
D、细胞因子风暴是病毒侵入人体后引起的免疫功能过强的现象,免疫系统会对宿主的正常细胞发动攻击,而糖皮质激素可缓解“细胞因子风暴”对机体正常细胞的损伤,故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属于免疫抑制剂,D正确。
故选ACD。
20.BD
【分析】1、人体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
3、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
(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详解】A、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能产生酒精,A错误;
B、内环境稳态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种动态平衡,正常人转氨酶的参考值是0—40U/L,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状态,B正确;
C、病毒是非细胞生物,没有核糖体,只能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来合成自身所需蛋白质,C错误;
D、肝脏是蛋白质代谢的主要场所,出现病变,机体会因为蛋白质合成量不足,使得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而出现组织水肿,D正确。
故选BD。
21.(1) 类囊体薄膜 与光反应有关的酶和色素 叶绿素
(2) 线粒体、叶绿体 不相同
(3)叶龄较小,叶绿素含量较少
(4) 线粒体(基质)和外界环境(空气) 升高
【分析】图1发生了水的光解以及ATP的合成,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因为在类囊体薄膜上分布着与光反应有关的酶和色素。
【详解】(1)图1发生了水的光解以及ATP的合成,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因为在类囊体薄膜上分布着与光反应有关的酶和色素;结合题干“叶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基本不变,但黄叶基本不转化光能”可推测叶绿素参与光反应中能量的转化。
(2)净光合作用等于总光合作用减去呼吸作用,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叶绿体,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器是线粒体,故与此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第5片叶所处位置比第15片叶低,即第5片叶接受的光照强度较低,限制第5片叶光合速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第15片叶的光照强度较为适宜,限制其光合速率的因素是除光照之外的其他因素,可能是自身叶绿素或酶的限制,故限制第5片和第15片叶子光合速率的因素不相同。
(3)第11-15片叶(幼叶)接受的外界条件都是非常适宜的,但是其总光合速率却比第10片叶(成熟叶)低。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叶龄较小,叶绿素含量较少,光合作用强度较弱。
(4)第10片叶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说明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那么利用的二氧化碳就来自于两部分:细胞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释放的二氧化碳和从和外界环境(空气)吸收的二氧化碳;若突然出现阴天,光照强度降低,光反应下降,产生的ATP和NADPH减少,C3的还原减少,而此时C3的生成基本不变,故该叶片短时间内C3含量将升高。
22.(1) ① 4种核糖核苷酸 RNA 聚合酶 碱基互补配对 磷酸二酯
(2) 由左向右 相同 合成多肽的模板mRNA相同
(3)胞嘧啶或鸟嘌呤(C或G)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过程中的转录和翻译,其中DNA分子的①链为模板链,②为非模板链,③为mRNA,④为tRNA,⑤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⑥是合成的多肽链。
【详解】(1)据图可知,图示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过程中的转录和翻译,由mRNA的序列可知,DNA分子的①链为模板链,转录过程中,以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当RNA聚合酶与DNA分子的某一启动部位结合时,包括一个或几个基因的DNA片段的双螺旋解开;转录过程中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形成磷酸二酯键聚合成与该片段DNA相对应的RNA分子。
(2)翻译以mRNA为模板,以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从多肽链的位置可以看出,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左向右,当核糖体到达mRNA的终止密码子时,多肽链的合成结束。在一个mRNA上有若干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工作,可以合成多个相同的多肽链(因模板链相同,故合成的多肽链也相同),大大增加了工作效率。
(3)DNA上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后,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DNA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其中U-A、A-T是突变后的U在复制过程中形成的,则G-C、C-G是P在复制过程中形成的,由此推测,P为C(胞嘧啶)或G(鸟嘌呤)。
23.(1)蛋白质的结构
(2)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正常双亲(II5,II6,)生出了有病的女儿(III9)
(3) 遗传物质改变 产前诊断
(4)1/303
(5)AXB、aXb、aXb
【分析】分析系谱图:Ⅱ5和Ⅱ6均正常,但他们却有一个患病的女儿III9,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6应患有此病,与题中所给遗传系谱图相悖,故囊性纤维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途径: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代谢从而间接影响生物性状;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囊性纤维病的实例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属于直接途径。
(2)系谱图中的Ⅱ5和Ⅱ6均正常,但他们却有一个患病的女儿III9,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6应患有此病,与题意不符,故囊性纤维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3)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为了有效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可以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等)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从而减少遗传病的发生。
(4)囊性纤维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则Ⅱ5与Ⅱ6的基因型均为Aa,由于III10正常,其基因型为:1/3AA、2/3Aa,III11表型正常,而对囊性纤维病的调查发现,该病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10000,可以得到致病基因a的概率为1/100,故A的概率为99/100,则AA=99/100×99/100,Aa=99/100×1/100×2,只有Aa×Aa才会得到患病后代,III11为Aa的概率=99/100×1/100×2÷(99/100×99/100+99/100×1/100×2)=2/101,故III10和III11婚配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2/3×2/101×1/4=1/303。
(5)Ⅲ7既携带有囊性纤维病基因(用a表示)又携带有色盲病基因(用b表示),则Ⅲ7的基因型为AaXBXb,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若该女性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XB的配子,则与该配子来自同一个细胞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XB,另外两个子细胞基因型则为aXb 、aXb。
24.(1) 特异性受体 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2)抑制I类细胞因子与靶细胞(受体)的结合(或降低I类细胞因子靶细胞的受体数量)
(3) 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分析】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详解】(1)细胞因子作为细胞间信号分子,与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调节免疫应答,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根据题干可知,I类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促进免疫炎症反应。
(2)结合I类细胞因子的作用分析,推测硬皮病的发生可能是I类细胞因子增多,因此,治疗硬皮病的思路:思路一:减少相关细胞的I类细胞因子的分泌量;思路二:使用I类细胞因子拮抗剂;思路三:使用受体阻断剂阻断I类细胞因子对免疫细胞的作用;思路四:降低靶细胞的I类细胞因子受体的数量;
(3)GC分泌既有分级调节,又有反馈调节,其中分级调节能够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有利于精细调控,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体内GC含量的稳定。硬皮病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GC,会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降低,根据GC分泌过程的分级调节可知,在治疗过程中最好间断补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以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引起严重后果。
25.(1) 3.9~6.1 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丙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胰岛B细胞
(2)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3)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肝脏
【分析】据图示可知,A为内分泌腺的枢纽,故为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B分泌的两种激素可调节血糖,故为胰岛;c能调节体温和血糖浓度,故为肾上腺素,C为肾上腺;D可分泌e促激素调节甲状腺,故为垂体;E为甲状腺;f激素由垂体释放,可调节血浆渗透压,故为抗利尿激素。
【详解】(1)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为3.9~6.1mml/L。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葡萄糖分子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也可以通过丙神经调节的模式调节胰岛素分泌量,此时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胰岛B细胞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效应器。
(2)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者吃的食物过咸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f是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则⑨表示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使尿量减少,以维持血浆渗透压稳定。
(3)寒冷刺激时,下丘脑既可作为神经中枢又可释放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因此下丘脑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枢纽。在安静状态下,人体主要通过肝脏等器官活动提供热量。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黑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省佳木斯三校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省佳木斯三校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生物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黑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黑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