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1.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中学生跑完800m所用的时间约为50sB. 中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为1.5m
C. 成人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5m/sD. 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2.物理很神奇,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B. 利用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
C. 冬天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 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水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将一块橡皮泥压成薄片,它的质量变小
B. 将一块蜡块切成两半,它的密度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C. 航天员把家人的照片从地球带到空间站,照片的质量变小
D. 氧气瓶中的氧气用掉一半,瓶中氧气的体积不变,密度减小
4.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两车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0∼5s,甲车速度是乙车速度的4倍
B. 经过15s,甲、乙两车相距30m
C. 经过18s,甲、乙两车相距4m
D. 5∼25s,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击鼓的力量越大,鼓皮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高
B. 外科医生常用次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C.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上课时,老师可以根据音色判断谁在回答问题
6.2022年11月8日,在我国部分地区观测到了月全食现象,如图所描绘的四种情景中,与日全食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 筷子在水中弯折B. .山在水中的倒影
C. .小孔成像D. .彩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2分)
7.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______ 热______ 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______ 成小水滴或直接______ 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将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8.小明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___ (选填“温度”或“表面积”)有关;
(2)通过______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9.如图所示为探究某固体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实验中依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4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 状态(填“液态”“固态”或“固液共存”)______ 热量。
10.如图,甲图是王亚平在空间站弹奏《茉莉花》的情景,她听到的琴声是由琴弦的______ 产生的;乙图是叶光富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情景,“葫芦丝”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 ;我们只听声音就能根据______ 分辨出这是用哪种乐器弹奏的。(后两空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1.暗室里,在发白光的手电筒前放置一块红色的透明胶片,对着白墙照射,白墙上会出现______ 颜色的光斑;在白纸上写有红色的字,用绿色的光照射它,看到的是绿纸上写有______ 颜色的字.
12.一只燕子在清澈的湖面上方飞行,湖水深2m,燕子到湖面的距离为6m,则燕子在湖水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为______ m,燕子远离湖面飞去时,它的像将______ (填“远离”或“靠近”)湖面,燕子的像将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在海难打捞中,沉船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又叫“声呐”),如图是测量船利用超声测位仪测定海深的示意图。测量中,探测系统从发射到接收到沉船反射回的声波用时0.8s,沉船的深度为______ m。(海水中声速为1500m/s)
14.甲、乙两物体的密度比是2:3,体积之比是7:5,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______ ,如果将甲、乙物体均切去一半,则剩下的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______ 。
15.常用实验室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______;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
16.图中木块长度为______ cm。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6分)
17.小明和小华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组装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时,正确的顺序是______ (选填“由上往下”或“由下往上”)安装。
(2)在加热过程中,水中气泡出现如图乙所示的两种情形,其中图______ (选填“a”或“b”)表示水在沸腾。
(3)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_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两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两位同学实验中水的温度在加热9min后相同,原因是______ 。
18.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
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调节天平平衡;
(2)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
③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
根据实验测得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______ g,酱油的密度为______ 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______ (选填“偏大”或“偏小”)。为了使实验测量结果更准确,小明可以把(2)中的实验步骤的顺序更改为______ (填实验序号)。
19.某小组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进行了如下操作:
(1)按图那样,把一面镜子M平放在平板上,把一个画有角度的白色硬纸板竖立在镜面上,硬纸板是由A和B两块粘起来的,可以绕接缝ON转动,ON垂直于镜面。先使A、B两块纸板成为同一平面,让入射光线沿EO方向射向镜面上的O点,观察到从镜面反射的光线的方向与入射光线的方向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2)使入射角增大,观察到反射角______。
(3)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比较两角大小可得:______。
(4)把纸板B向前折或向后折,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实验结论:______。
(5)如果在B硬纸板上让反射光线逆着原方向射向O点,则在A硬纸板上反射光线逆着原入射光线射出,说明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20.请运用你所学物理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当我们对着手吹气时,手感觉凉,而当我们对着手哈气时手又会感到暖和,请解释这种“吹气凉,哈气热”的现象。
(2)电影院的银幕表面为什么比较粗糙?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21.如图,欲使用一个平面镜将斜射的阳光竖直向下射入井中,请你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应当怎样放置平面镜。
22.如图所示,一条光线自空气中斜射到水面,请画出这条光线在水面的反射光线及折射入水中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3.小明家有一块金属纪念章,他设法测出了纪念章的质量为133.5g,体积为15cm3,求该纪念章的密度是多少?请你通过查表判断该纪念章的金属可能是什么材料。
24.小明的爸爸从市场上购得一体积为300cm3的铅球,为了辨别是空心还是实心,小明先帮爸爸测出了铅球的质量为2260g。(铅的密度是11.3×103kg/m3)
(1)请你通过计算帮小明判断该铅球为空心还是实心?
(2)若为空心,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
(3)空心部分注满水,铅球的总质量是多少?
25.小明同学从玉门乘车去赤金峡风景区游玩,车行驶到路途中看到车的速度计如图甲所示,他还看见路边一个交通标志牌,如图乙所示,则:
(1)此时该车的速度是______ 。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以______ 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以______ 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
(2)若不违章行驶,从标志处到赤金峡风景区至少需要多少小时?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中学生跑800m的时间一般在3min30s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是80c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成人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1.1m/s,故C不符合题意;
D.一般来说,一斤(500g)鸡蛋大约有8∼10个,一个鸡蛋质量50g左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答案】B
【解析】解:A、因为蜡属于非晶体,所以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故A错误;
B、利用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有降温作用,故B正确;
C、冬天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
D、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水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3.【答案】D
【解析】解:A.将一块橡皮泥压成薄片,形状发生改变,质量不变,故A错误;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但与物体的状态、温度有关,将一块蜡块切成两半,状态和温度不变,它的密度不变,故B错误;
C.航天员把家人的照片从地球带到空间站,位置发生改变,照片的质量不变,故C错误;
D.氧气瓶中的氧气用掉一半,钢瓶中氧气的体积不变(等于钢瓶的容积),但质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由ρ=mV可知,钢瓶中氧气的密度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由于气体能充满整个空间,所以用去一半后,气体体积不变,质量减半,利用密度的公式判断出氧气密度的变化。
本题考查了质量和密度的定义,特别注意当瓶内氧气用去一半后,质量变成了原来的一半,容积不变,密度就变成了原来的一半。
4.【答案】C
【解析】解:
A.0∼5s,甲车的路程是10m,乙车的路程是40m,
甲车的速度
v甲=s甲t甲=10m5s=2m/s;
乙车的速度
v乙=s乙t乙=40m5s=8m/s;
甲、乙两车的速度关系
v甲v乙=2m/s8m/s=14;
甲车速度是乙车速度的14,故A错误;
B.经过15s,甲车的路程是30m,乙车的路程是40m,甲、乙两车相距
40m−30m=10m
故B错误;
C.由图可知,甲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18s,甲车的路程
s甲1=v甲t1=2m/s×18s=36m
乙车在5s后运动到40m处,是静止的,经过18s,甲、乙两车相距
40m−36m=4m
故C正确;
D.5∼25s,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1)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st,掌握速度、路程的转化;
(2)通过图提取有用信息,如甲始终为匀速运动,乙0−5s内为匀速运动,5s后静止。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速度的计算方法,难度一般。
5.【答案】D
【解析】解:A、击鼓的力量越大,鼓皮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就越响亮,故A错误;
B、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所以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而不是次声波,故B错误;
C、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不同人的音色一般不同,老师可以根据音色判断谁在回答问题,故D正确。
故选:D。
(1)响度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3)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即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4)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特性、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以及噪声的防治,是一道基础题。
6.【答案】C
【解析】解:日全食形成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A、筷子在水中弯折,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
B、山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C正确;
D、彩虹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逐项分析各情景运用的光学知识进行作答。
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是一道基础题。
7.【答案】吸 汽化 液化 凝华
【解析】解: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吸热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变成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直接变成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故答案为:吸;汽化;液化;凝华。
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内容,关键是分析变化前后物质所处的状态,根据状态的变化做出判断。
8.【答案】表面积 A、C
【解析】解:(1)由A、B两图可知,在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相同的情况下,B图中水滴被摊开,水滴的表面积更大,可以用来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积的关系。
(2)为了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温度的关系,可以选用两组质量、表面积、表面空气流速相同,但温度不同的水滴滴在玻璃板上,即可通过A、C两图进行对比。
故答案为:(1)表面积;(2)A、C;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进行该实验时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据此分析就可以得出答案。
同学们要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并理解实验探究过程。
9.【答案】晶体 固液共存 吸收
【解析】解:由图可知,是熔化图象中,有一段时间此物质温度是不变的,故此物质是晶体,这段温度不变的过程就是晶体在熔化;
在第4min时,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态,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晶体;固液共存;吸收。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就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和凝固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和凝固温度。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本题是对熔化图象的考查,一般考查物质的类型、熔点、所处状态等,考查学生对图象的分析能力。
10.【答案】振动 音调 音色
【解析】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当“葫芦丝”按不同的孔,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所以可以通过声音的音色分辨出声音是用哪种乐器弹奏的。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音色。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可解答此题。
11.【答案】红;黑
【解析】解:(1)红色的透明胶片只能使白光中的红光透过,红光透过胶片后照在白墙上,被反射,被反射的红光进入眼睛,墙上出现红颜色的光斑.
(2)绿光照在白纸上被白纸反射,白纸看起来是绿色的;绿光照在红字上,绿光被红字吸收,红字上没有光发生反射,没有光线进入眼睛,字看起来是黑色的;
因此我们看到的是绿纸上写有黑颜色的字.
故答案为:红;黑.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各种光被物体吸收,没有色光透过或被反射,则物体是黑色的.
掌握透明物体只能通过跟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跟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6 远离 不变
【解析】解:已知燕子距水面6m,则燕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6m;
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燕子远离湖面飞去时,燕子到水面的距离变大,像距离水面的距离变大,即它的像远离湖面,像始终和物体等大,所以燕子的像将不变。
故答案为:6;变大;不变。
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和掌握,紧扣平面镜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去分析即可比较容易地做出解答。
13.【答案】600
【解析】解:
超声波从海面到沉船用的时间:t=12×0.8s=0.4s,
由v=st可得沉船的深度:
h=vt=1500m/s×0.4s=600m。
故答案为:600
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沉船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沉船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沉船的深度。
本题考查了回声测距的原理和速度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
14.【答案】14:15 2:3
【解析】解: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
m甲m乙=ρ甲V甲ρ乙V乙=2×73×5=1415;
如果将甲、乙物体切去一半,则剩下的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2:3。
故答案为:14:15;2:3。
根据公式m=ρV计算两物体质量之比;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运用,属于基础题。
15.【答案】液体的热胀冷缩 37.8℃
【解析】解: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图中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示数为37.8℃。
故答案为:液体的热胀冷缩;37.8℃。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读数时,要先确认分度值,然后看液柱上表面所对的刻度值。
本题考查了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温度计的读数,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16.【答案】2.30
【解析】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4.0cm刻度线对齐,读作4.00cm,右侧与6.3cm刻度线对齐,读作6.30cm,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6.30cm−4.00cm=2.30cm。
故答案为:2.30。
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17.【答案】由下往上 b 不变 水达到沸点后,温度不变
【解析】解:(1)实验时需要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温度计玻璃泡全部进入被测液体不能碰容器底和壁,所以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
(2)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其中图b表示水在沸腾;
(3)分析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由图像可知,两位同学实验中水的温度在加热9min后相同,原因是水达到沸点后,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1)由下往上;(2)b;(3)不变;(4)水达到沸点后,温度不变。
(1)实验时需要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温度计玻璃泡全部进入被测液体不能碰容器底和壁,所以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
(2)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
(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同种物质的沸点是相同的。
本题为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考查器材组装顺序、沸腾特点、实验现象、沸腾条件等知识。
18.【答案】451.125×103 偏大 ②③①
【解析】解:(2)②空烧杯的质量:m1=17g,
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2=50g+10g+2g=62g。
③烧杯中酱油的质量:m=m2−m1=62g−17g=45g,
量筒中酱油的体积:V=40mL=40cm3,
酱油的密度:ρ=mV=45g40cm3=1.125g/cm3=1.125×103kg/m3。
(3)由于烧杯上有残留的酱油,导致酱油的体积测量值偏小,由ρ=mV可知,密度测量值偏大。
先测量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再测量空烧杯的质量,烧杯上残留的酱油不影响测量结果,所以实验步骤调整为②③①。
故答案为:(2)45;1.125×103;(3)偏大; ②③①。
(2)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和游码对应刻度值之和,又知道空烧杯的质量,计算烧杯中酱油的质量;量筒中酱油的体积等于酱油面对应的刻度值;知道酱油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酱油的密度。
(3)由于烧杯上有残留的酱油,导致酱油的体积测量值偏小,密度测量值偏大。
调整实验步骤先测量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再测量空烧杯的质量,烧杯上残留的酱油不影响测量结果。
此题考查了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难度不大。
19.【答案】不同 增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不能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解析】解:(1)从镜面反射的光线的方向与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同;
(2)使入射角变大,观察到反射角也随着增大;
(3)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比较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把纸板B向前折或向后折,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实验结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5)让反射光线逆着原方向射向O点,则在A硬纸板上反射光线逆着原入射光线射出,表明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不同;(2)增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5)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1)掌握光的反射的概念,并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根据光的反射定律进行解答;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在反射和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此题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考查了探究两角之间关系及三线之间关系的方法,并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20.【答案】答:(1)当我们对着手吹气时,空气流速加快,手上的汗液蒸发加快,蒸发属于汽化,汽化吸热,手会感觉凉;对着手哈气时,呼出的气体温度高,水蒸气遇冷液化,液化过程中要放热,所以手感觉到暖和。
(2)电影院的银幕表面比较粗糙可对光进行漫反射,使坐在不同方向的人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
【解析】(1)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成为液化现象,液化过程放热。
(2)平行光射向平而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本题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蒸发吸热和液化放热现象的区分,对漫反射的理解,属基础题,难度不大。
21.【答案】解:过入射点O作∠AOB的平分线(即法线),再过点O作垂直于法线的平面镜。如图所示:
【解析】过入射点作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平分线(即法线),再根据镜面与法线的关系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会根据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22.【答案】解:图中法线已给出,在法线的右侧、界面之上,依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再在水中、法线的右侧,依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在界面上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依据光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即可.
作光路图时一定要注意: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都应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注意角度的变化,法线要用虚线,要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播方向.
23.【答案】解:根据ρ=mV可知,该纪念章的密度ρ=mV=133.5g15cm3=8.9g/cm3=8.9×103 kg/m3
该纪念章的密度和表格中铜的密度均为8.9×103 kg/m3,故该纪念章的金属可能铜。
答:该纪念章的密度为8.9×103 kg/m3,根据表格数据判断该纪念章的金属可能铜。
【解析】首先根据ρ=mV求出纪念章的密度,然后对照密度表判断其是哪种金属制作的。
本题考查了同学们对密度公式ρ=mV的运用,有一定难度。
24.【答案】解:(1)铅球的质量m=2260g,铅的密度ρ铅=11.3×103kg/m3=11.3g/cm3,
实心铅球的体积为:
V实=mρ铅=2260g11.3g/cm3=200cm3<300cm3,所以该铅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V空=V球−V实=300cm3−200cm3=100cm3;
(3)空心部分灌满水时,水的质量为:
m水=ρ水V水=1.0g/cm3×100cm3=100g,
灌满水后铅球的总质量为:
m总=m水+m铅球=100g+2260g=2360g。
答:(1)该铅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体积是100cm3;
(3)如果在空心部分灌满水,灌满水后铅球的总质量是2360g。
【解析】(1)已知铅球的质量和铅的密度,根据V=mρ可求出实心铅球的体积,根据实心铅球的体积与该铅球的体积的大小关系可判断该铅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
(2)根据V空=V球−V实可求出空心部分的体积;
(3)根据m=ρV可求出空心部分灌满水时水的质量,根据m总=m水+m铅球可求出灌满水后铅球的总质量。
本题主要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求解空心部分的体积是解题的关键。
25.【答案】60km/h司机 地面
【解析】解:(1)由图甲可知该车的行驶速度为v车=60km/h;
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
(2)由图乙可知,此路段机动车最大行驶速度为:v′=80km/h,从交通标志牌处到赤金峡风景区的路程为:s′=40km,
根据v=st得,从交通标志牌处到赤金峡风景区的时间为:t′=s′v′=40km80km/h=0.5h。
答:(1)60km/h;司机;地面;
(2)从交通标志牌处到赤金峡风景区至少需要0.5小时。
(1)根据速度计上显示的数据读出行驶速度;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2)根据标志牌读出从标志牌到赤金峡风景区的路程及限制速度,根据t=st求出时间。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读懂速度计和交通标志牌是解决此题的关键。物质
密度(kg/m3)
金
19.3×103
铜
8.9×103
铁
7.9×103
铝
2.7×103
甘肃省酒泉市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甘肃省酒泉市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4页。
2023-2024学年甘肃省酒泉市肃州中学九上物理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甘肃省酒泉市肃州中学九上物理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共8页。
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玉门市五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玉门市五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