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Ⅱ)生物试题
展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 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糖类和脂质是组成细胞的重要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糖类分子由 C、H、O三种元素构成
B. 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不饱和脂肪酸
C. 糖类和脂质均是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
D. 糖类代谢障碍时,脂肪可以大量转化为糖类
2.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支原体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蓝细菌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 T2噬菌体增殖由大肠杆菌提供模板、原料
C. 肺炎支原体具有核糖体、拟核和细胞壁
D. 黑曲霉具有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构成的生物膜系统
3. 选择恰当的实验试剂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
A.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选用无水乙醇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B.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选用秋水仙素进行染色体染色
C. “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实验,选用碘液鉴定淀粉和蔗糖是否被水解
D. “模拟生物体维持pH 的稳定”实验,选用 HCl、NaOH 溶液可分别创设酸性和碱性环境
4. 在3个培养皿中分别培养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甲、乙、丙三组某种动物的体细胞(2n=16),每个培养皿中均含有 DNA 复制所需原料A,短时间培养后(培养时间远小于细胞周期的任一时期)测定每组细胞中 A 的含量和 DNA 总量,得到下图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注:●表示测定的细胞DNA总量,以乙组细胞的平均值为1个计量单位
A. 细胞甲的细胞核中有 32个 DNA 分子
B. 细胞乙正在进行 DNA分子的复制
C. 部分细胞丙处于前期,正发生联会
D. DNA复制所需原料A可能是胸腺嘧啶
5. 如图是眼虫的结构示意图。从进化的角度看,眼虫可能是与植物、动物的共同祖先很接近的生物。下列不能作为判断依据的是( )
A. 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B. 有眼点,能感受光的刺激
C. 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D. 具有细胞膜,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
6. 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萨顿以蝗虫为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 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C. 沃森和克里克通过实验证明了 DNA分子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D.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7. 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图中Ⅱ-1和Ⅱ-2 进行婚前遗传咨询。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Ⅰ-4生育前家系中无遗传病史,Ⅲ-1患病的概率为 1/4
B 若Ⅰ-4生育前家系中无遗传病史,则建议生女儿
C. 若Ⅰ-4的母亲患该遗传病,生男孩和女孩的发病率相同
D. 若Ⅰ-4的母亲患该遗传病,Ⅲ-1不患病时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
8. 在多细胞生物中,DNA甲基化多数发生在胞嘧啶碱基,甲基转移酶将甲基选择性地添加到胞嘧啶上,形成5—甲基胞嘧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被甲基化后,其分子结构发生改变
B. 甲基化后的基因可以通过复制遗传给子代
C. 抑癌基因被甲基化后,可能导致细胞发生癌变
D. 甲基转移酶可以将 DNA 中的所有胞嘧啶甲基化
9. 由低海拔地区进入高海拔地区,多数人因缺氧引发代偿反应,身体逐步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以适应高原缺氧环境;少数人不能适应高原缺氧环境,出现气喘、下肢浮肿、全身软弱无力等高原病症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 初入高海拔地区,人体血浆pH可能略有下降
C. 下肢浮肿可能是下肢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所致
D. 出现高原病症状时可以通过吸氧缓解症状
10. 跑步是大众喜爱的一种健身方式,每天坚持慢跑已成为很多人的选择。 以下为跑步过程中人体的部分生理反应及其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 呼吸频率加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果
B. 胃肠蠕动减弱——副交感神经活动加强
C. 面色发红——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D. 排尿量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11. 蝗灾会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随着持续干旱,准确预测低龄跳蝻和重点危害区域是做好草原蝗灾预防的关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跳蝻的数量
B. 干旱属于影响蝗虫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C. 蝗虫密度低时采用放牧鸡啄食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D. 控制蝗灾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
12. 酱油起源于我国,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由于风味独特、营养价值丰富,酱油已成为我国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制作时用大豆、小麦或麸皮为原料,利用多种微生物发酵而成。酱油发酵的大致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接种冷冻保存的酵母菌前要对其进行扩大培养
B. 发酵产生的多种代谢产物构成酱油独特的风味
C. 在加入酵母菌或乳酸菌前,需要对第一阶段的发酵产物进行灭菌处理
D. 酵母菌、乳酸菌的发酵产物以及食盐均能起到抑制杂菌、终止发酵的作用
13. 人参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人参皂苷。 目前可以利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人参皂苷,大致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是( )
A. 培养前对人参根切块要进行灭菌处理
B. 细胞分离过程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①
C. 过程②的原理是细胞增殖
D. 人参皂苷属于初级代谢产物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 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鲫鱼的骨骼肌细胞在无氧条件下可以将丙酮酸转化为酒精,其他组织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能够通过循环系统被运输到骨骼肌细胞中转化为丙酮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或酒精的场所均是细胞质基质
B. 乳酸在骨骼肌细胞转化为酒精过程中有 ATP合成
C. 酒精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出骨骼肌细胞
D. 骨骼肌细胞的生理机能可避免乳酸在体内积累导致酸中毒
15. 玉米糊粉层有色和无色是一对相对性状,饱满种子和凹陷种子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科研人员做如下杂交实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玉米糊粉层的有色对无色为显性
B. F₂中有色饱满植株的基因型有 1种
C.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 若将亲本换为纯合有色凹陷和纯合无色饱满,重复该实验,F₂表型及比例不变
16. 下图表示5 h 内某人血液中葡萄糖水平的变化(正常血糖浓度范围为80~120 mg/100 mL)。期间,此人有进食米饭和进行运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0.5~1.5 h,血糖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小肠吸收糖类
B. 1.5~3 h,胰岛细胞只能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而分泌激素
C. 3~4 h,血糖浓度趋于稳定,调节血糖的激素停止分泌
D. 4~5 h,胰岛 A 细胞活动增强,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
17. 绵亘万里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已构筑起一道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绿色防线,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性工程、全球生态治理的成功典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北防护林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间接价值
B. 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树种种植符合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C. 三北防护林工程可以改变当地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D. 三北防护林自我调节能力往往强于热带雨林
18. 下图为纯化大肠杆菌的青霉素抗性突变株的部分流程图,①②③④代表培养基,A、B、C表示操作步骤,D、E为菌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紫外线可以定向诱发大肠杆菌突变并提高突变率
B. ①②④中不含有青霉素,③中含有青霉素
C. 应从培养基④中挑取菌落 D进行纯化培养
D. 统计④中的菌落数,比涂布的活菌数少,是因为涂布时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
三、非选择题:共 5 题,共59分。
19. (13 分)科研人员探究温室内不同CO₂浓度对某种蔬菜的光合速率的影响,以使其在冬、春季节上市获取较高经济效益。结果如下表。
(1)光合作用过程中,位于叶绿体___________上的光合色素能够___________光能,用于合成________供暗反应使用。
(2)据表分析,随着温室内 CO₂浓度的增加,蔬菜的光合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CO₂达到一定浓度时,蔬菜的光合速率并没有随着 CO₂浓度的增加成比例增加,此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内部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对温室中蔬菜持续低温弱光处理11天,发现其叶片光合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如下图。低温弱光胁迫组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填“气孔因素”或“非气孔因素”),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某地区出现一种病毒型传染病,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是该病毒感染机体后发生部分免疫反应示意图,其中APC为抗原呈递细胞。APC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细胞 a增殖分化的信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2)注射疫苗是预防该病毒最有效的途径,疫苗的临床试验采取双盲试验法(除了试验设计者外,受试者和试验操作者均不知晓试验分组情况)来评估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请写出评估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简单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取双盲试验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在应激状态下,人体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可作用于辅助性 T 细胞,进而抑制细胞免疫而增强体液免疫,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下表是某湿地生态系统 1983年、2005年的不同水生植物的生物量(有机干物质量)比例(%)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湿地生态系统中所有的动植物__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 个群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析上表可知,与1983年数据相比,2005年该湿地生态系统中沉水植物生物量的比例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演替的角度分析,发生了________演替。
(3)为了增加该湿地的经济效益,可以投放一定比例的草食性鱼类。为了确定某一种鱼类的投放量,应调查投放区该鱼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生物积累量。调查发现,该湿地鱼、虾的数量增加吸引了多种水鸟,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2. 在赤霉素(GA)的作用下,赤霉素受体(GID1)可与蛋白 D结合并促进蛋白 D降解,进而促进下胚轴伸长;蓝光受体(CRY1)感受蓝光刺激后不影响 GA 与GID1 的结合,但可抑制D蛋白的降解,进而抑制赤霉素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探究蓝光抑制赤霉素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分别构建了含有 Myc-CRY1和 GST-GID1 融合基因的表达载体, Myc和GST均为短肽,它们与其他蛋白形成的融合蛋白能分别与 Myc抗体、GST抗体结合,且不影响其他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图2 的质粒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该质粒还应含有的结构元件有__________________。为将 PCR 扩增的CRY1 基因定向插入到图2的载体中,需在引物的________(填“5'”或“3'”)端添加限制酶识别序列,据图1和图2可知,在引物1末端添加的序列所对应的限制酶是_______,在引物2末端添加的序列所对应的限制酶是________。
(2)已知翻译时核糖体首先结合到 mRNA的5'端,然后向 3'端移动指导蛋白质合成,且蛋白质合成的方向是从氨基端到羧基端(即肽链中第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呈游离状态,最后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呈游离状态)。若在引物1中加上 Myc短肽的编码序列,翻译结束后,Myc短肽位于融合蛋白的________(填“氨基”或“羧基”)端。Myc短肽的编码序列应连接在引物1中限制酶识别序列的3'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同样的方法扩增GST-GID1融合基因,并构建相关表达载体后,将两个表达载体同时导入拟南芥细胞,可通过________技术检测拟南芥细胞的染色体DNA 上是否插入了外源基因。裂解成功表达两种融合蛋白的细胞,将连接有 Myc抗体的磁珠加入裂解液中,分两组,分别在蓝光照射或黑暗条件下充分孵育后收集磁珠,将磁珠上的磁珠蛋白分离下来,进行抗原 抗体杂交,分析图3所示结果可知,与黑暗条件相比,蓝光激活 CRY1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抑制了 GID1 对 D蛋白的降解,使赤霉素无法发挥作用。
23.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亲本杂交产生的杂合 F1 在产量和品质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油菜自然状态下既可自交,也可杂交,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意义重大。
(1)我国科学家用诱变剂处理野生型油菜(绿叶),获得了新生叶黄化突变体(黄化叶),新生叶黄化表型在幼苗期易辨识,对产量无显著影响。突变体与野生型正反交,F1全部为野生型,F2中绿叶:黄化叶≈3:1,说明菠菜叶片颜色至少受________(填“细胞核”或“细胞质”)内的________对基因控制,且黄化叶为隐性性状。
(2)油菜的花粉是否可育受细胞质基因(S、N)和细胞核基因(Rf、rf)共同控制。当细胞质基因为S且细胞核基因型为 rfrf[记为 S(rfrf)]时,油菜才表现为雄性不育。品系 A(雄性不育)和品系 A1(育性正常)都为绿叶,且其他性状均相同,A与A1杂交所产子代仍表现为雄性不育,由此可大量繁殖 A,推测 A1 与育性相关的基因型为________。A 与绿叶可育品系 R 杂交,收获品系________所结种子 S(杂合子)可供农民生产种植,推测 R 与育性相关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品系 A的雄性育性易受环境影响使雄性不育不彻底,即产生微量可育花粉(简称微粉),从而使种子 S纯度降低,杂种优势不能充分实现,最终导致产量下降。为方便农民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首先利用新生叶黄化突变体(育性正常)和纯合品系 A1培育出黄化 A1,并利用黄化 A1生产种子 S,育种流程如图所示。
①若不考虑微粉的情况,图中 时,该代植株中黄化植株所占比例约为________。
②为解决微粉导致产量下降问题,农民可先将种子S播种育苗,移栽时应_________。组别
光合速率[[μ ml/(m²·s)]
A。(对照组,大气 CO₂浓度)
24.50
A₁(600μ ml/L CO₂浓度)
29.87
A₂(800μ ml/L CO₂浓度)
36.24
A₃(1 000μ ml/L CO₂浓度)
37.28
年份
沉水植物
挺水植物
浮叶植物
其他
1983
76.89
17.18
3.82
2.11
2005
90.22
7.34
极少
2.44
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Ⅴ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Ⅴ生物试题,共15页。
2024河北省高三上学期1月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四)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河北省高三上学期1月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四)生物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四)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四)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