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第二中学(五四制)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第二中学(五四制)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现代文阅读,整本书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题。
“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置身五指山中,萦回小路①缭绕着山岚轻雾,丝丝凉风裹挟着草木清香。登至山顶,极目俯②kàn ,白云(甲),群山浮动,流淌着浓浓的诗情画意。那一座座山峰探出云雾,似朵朵芙蓉出水,无边无际的森林,空濛深邃,苍茫浩渺,气势磅礴。
山间水库,镜平如③dǐ ;奇山怪石,蓦然④伫立;异树名花,散落其间。山依偎着水,水(乙)着山,那种刚柔并济、虚实相生的立体美令人沉醉,孕育出(丙)的和谐美丽。宁静的山寨像守望的阿婆慈善而又安详,老了青砖,湿了黛瓦,袅袅炊烟,淡淡孤寂。村口那红艳艳的木棉花舞蹈着唤醒了春天……
1. 文段中①②③④处加点字的注音和横线处应填的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liá 阚 砥 chù B. lià 阚 抵 zhù
C. liá 瞰 砥 zhù D. lià 瞰 抵 chù
2. 文段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覆盖 反映 绿水青山 B. 弥漫 反映 一望无际
C. 覆盖 映照 一望无际 D. 弥漫 映照 绿水青山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几年的精准帮扶,村里老百姓住房、教育、饮水、交通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脱贫发展“红利”。
B. 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
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
C. “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在一个知识快速迭代、信息大量过剩的时代,我们
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认知能力。
D. 现在的学生在听什么音乐?是《小苹果》《最炫民族风》,还是《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以及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作品呢?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08年,北京为世界奉献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夏奥会;14年后,北京冬奥会再次向世界传递了“春天的讯息”。
B. 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卷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让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改变。
C.稷下学宫创立于2300年前,历经前后六代上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院之一。
D.“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歌》将知识融于童谣,深受大众所欢迎。
5.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稽首,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跪下后,两手拱合,俯头至手与手心平,而不至地,故称“稽首”;拜手,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
B.《屈原》《背影》《我爱这土地》《变色龙》的体裁分别是戏剧、散文、诗歌、小说,更多课件教案等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他们的作者分别是郭沫若、朱自清、艾青、契诃夫。
C.古人除了名和字外,还有号,为了表示尊重一般不直呼其字,而称其号,比如苏东坡、李太白、李易安。
D.“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须眉”代指“女子”。
6. 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张老师,真抱歉,路上堵车了,让您恭候了这么久!
B.谢谢您对令尊的牵挂,我回家一定转告您对他的问候。
C.感谢惠顾我们书店,请留下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D.如果你们有学习需求,我们做老师的一定不吝赐教。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7分)
7.默写填空(10分)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竿斜日旧关城。(纳兰性德《浣溪沙》)
(3)古今多少事,____________________。(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4)兔从狗窦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
(5)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_______________,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7)在古代,有许多对朝廷忠心耿耿的臣子,如在《出师表》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明志趣的诸葛亮;还有在《过零丁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以死明志的文天祥。
8.阅读下面的这首诗词,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3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南乡子”是词牌名,作者号稼轩,南宋著名军事家、词人,一生力主抗金。
B.上阕“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写出作者在北固亭欣赏自然风光时的畅快之情。
C.下阕用了两个典故,意在说明只有像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才能与孙权一决高低,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
D.通篇采用三问三答的方式,层次分明,互相呼应,歌颂了古代英雄人物,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旧山河的壮烈情怀。
9.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4分)
献县令明晟,应山人。尝欲伸雪一冤狱,而虑上官不允,疑惑未决。儒学门斗有王半仙者,与一狐友,言小休咎多有验,遣往问之。狐正色曰:“明公为民父母,但当论其冤不冤,不当问其允不允。独不记制府李公之言乎?”门斗返报,明为愯然。因言制府李公卫未达时,尝同一道士渡江。适有与舟子争诟者,道士太息曰:“命在须臾,尚较计数文钱耶!”俄其人为帆脚所扫,堕江死。李公心异之。中流风作,舟欲覆。道士禹步诵咒,风止得济。李公再拜谢更生。道士曰:“适堕江者,命也,吾不能救。公贵人也,遇厄得济,亦命也,吾不能不救,何谢焉。”李公又拜曰:“领师此训,吾终身安命矣。”道士曰:“是不尽然。一身之穷达,当安命,不安命则奔竞排轧,无所不至。不知李林甫、秦桧,即不倾陷善类,亦做宰相,徒自增罪案耳。至国计民生之利害,则不可言命。天地之生才,朝廷之设官,所以补救气数也。身握事权,束手而委命,天地何必生此才,朝廷何必设此官乎?晨门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诸葛武侯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此圣贤立命之学,公其识之。”李公谨受教,拜问姓名。道士曰:“言之恐公骇。”下舟行数十步,翳然灭迹。昔在会城,李公曾话是事。不识此狐何以得知之。
(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
(1)请根据提示,推断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公其识之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湖心亭看雪》)
B.至国计民生之利害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C.尚较计数文钱耶 夹岸数百步(《桃花源记》)
D.束手而委命 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
(3)《阅微草堂笔记·序》中指出本书的写作目的是“采掇异闻,时作笔记,以寄所欲言,而大旨悉归劝惩。”请参考示例,摘选原文,并分析其中表达的教世之意。(4分)
示例:原文中的“明公为民父母,但当论其冤不冤,不当问其允不允。”一句,意在劝导官员(领导干部)要秉公断事,不惧权贵;领导干部身握事权,要为民用权,为民请命,鞠躬尽瘁,将个人安危和个人私利置之度外。
(4)有人说,这篇小说宣传了人各有命的封建糟粕,不可取;也有人说,这篇小说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道理来劝告世人,有很多可取之处。读完全文,请从写作方法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3题。(15分)
【材料一】
①押韵,也叫压韵、谐韵,是一种诗文创作的修饰技巧,即将韵母互相谐音的文字放在诗文固定的地方(一般在句尾),诗文读起来就十分顺口、悦耳,这种现象就叫做押韵。
②押韵是一种高效的信息组块策略——组块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信息加工成小的整体,方便记忆。诗歌句尾之间的押韵将内容和声音关联在一起,使我们能够用声音来记忆句子,减少了文字信息的陌生感,降低了认知难度,也减轻了短期记忆力的负担。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①可能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觉:古诗,尤其是格律非常规整的律诗,即使我们不了解诗句背后的含义,那些美妙的韵脚读来也会令人齿颊留香。为什么押韵的语句会让我们产生舒服的体验呢?
②认知神经科学家克里斯蒂安·奥伯迈尔曾系统研究诗歌的韵律会如何影响人们的审美和情感体验。在实验中,科学家让实验对象仔细聆听精心设计的诗歌,然后让他们给这些诗歌从多个维度进行量化打分,如对诗歌的喜好程度、体验到的愉悦水平等。统计分析后,他们发现,和那些不押韵的诗歌相比,人们能从诗歌的韵律中感受到更多的愉悦感。
③美国的传播学家沃尔特·翁写过一本书叫《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主要研究“口语套话”,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顺口溜”。他有一个有趣的发现:人们对口语套话有一种天然的信任感,也就是说,顺口溜能绕开人的心理防线,直接溜进人的脑子里去。毫无疑问,“口语套话”明显地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传播效果。
④比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乍一听到如此精悍又押韵的句子,你会怀疑它是假的,还是会过耳不忘、深信不疑?我相信大部分人在还没来得及质疑之前,就已经不假思索、同时毫不费力地把它记下来了。
——摘自《为什么押韵的句子听起来特别舒服?》
【材料三】
①在现实生活、语文教学中,应当怎样对待古诗词的读音争议?
②北京大学教授孙玉文认为,古音是古代一个共时的语音系统,今天的学者虽然可以根据语音发展规律构拟出古音,但是如果照此读诗,大多数人听不懂,反而丧失了语言基本的交流功能。而且历代读古诗文,其实也都是按照当时通用的读音来读的。所以,诵读古诗词还是应提倡使用普通话读音。
③在广州大学教授吴相洲看来,阅读古诗词使用古音还是普通话需要平衡把握,遵循两个原则:其一,韵脚部分如需押韵,要照顾古音读法,声律坏了就不成为诗词。其二,不同音代表不同含义的字应读古音,如“一骑”的“骑”(jì),代表一人一马,读成“qí”意思就错了。
④吉林大学沈文凡教授认为,“唐诗宋词中所有读音都严格按照古音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沈文凡表示,重要的是让今人在阅读古诗文的时候能够体会到声律之美,领悟作诗在语音方面的规律。今人作诗可以押普通话的韵,但吟诵古诗时,押韵处要变读。“关键是要符合诗歌规律。中国留存了许多有文字记载的韵书,这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一定要继承。”
⑤韵律在文学表现中有其重要作用,比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每一句的结尾都有共同的韵脚的“an”,顺着韵脚的指引,我们能够发现,这种押韵使诗歌彰显出缠绵悱恻、迷蒙凄美之感,升华了整首诗的意境,可见韵律在文学表现中有其重要作用。
——摘自《尊重韵味还是尊重标准——古诗词读音究竟怎么定》
10.材料一和链接材料都是有关押韵的内涵,你更喜欢哪种表达,说出你的理由。(4分)
【链接材料】
押韵是让同一个音在作品语句中的同一个位置上反复吐纳,音感上的回传与深化,能调动起情感的迸发,夯实意境,灵动结构。如果说意象是作品的根本,那音律就是作品的“守护神”,意境和音律处理好了,作品在表达的力度上无形中便拥有那么一种震撼力。
11.“斜”字的普通话读音为“xié”,根据语音发展的规律构拟的古音为“xiá”,按照材料三的观点,你认为下列两首诗中加点的两个“斜”字分别该怎么读?为什么? (4分)
柳老春深日又斜,任他飞向别人家。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
——白居易《杨柳枝》
风翻朱里幕,雨冷通中枕。耿耿背斜灯,秋床一人寝。
——白居易《禁中秋宿》
12. 综合以上材料,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押韵是在诗文固定的地方(一般在句尾)用上韵母相互谐音的文字的一种技巧。
B.克里斯蒂安·奥伯迈尔的研究发现,和那些不押韵的诗歌相比,人们能从诗歌的韵律中感受到更多的愉悦感。
C.顺口溜之所以能绕开人的心理防线,其重要原因是它押韵。
D.面对古诗词中的语音争议,材料三认为要遵循古音的读法。
13. 为什么押韵的语句会让人产生舒服的阅读体验?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条概述。(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20分)
回家过年
赵长春
“心里的花,带你回家,感受我家乡的文化,看看我的老爹老妈,让他们也看看你这朵美好的花!”
德昌高兴地哼着改了的歌词,握着九月的手,车速时急时缓。再翻过前面的岗坡,一路下去,不过二三里地,就可以安全进村了。疫情随时播报,一路上还算顺利,被拦着量了几次体温,都正常。刚才几个发小还高兴地相约,晚上就见,好好喝酒好好说话……
手机响起。“是我爹,快接。”德昌想让九月多给爹说话,就握好方向盘,把手机递给九月。
“……爹,好。”九月脸色有些红,“哦,德昌说马上过东大岗……,好,好。”九月将手机递回德昌,德昌接了,爹的声音迟疑:“你们下岗后,先停那里,我在那等,还有你妈,你婶……”
没关闭手机,德昌就又冲九月眨眼睛:“几辈子没有当过公公婆婆。爹妈他们出村接咱了,还有大娘,二婶,小妹……”说着,车子下了东岗,往村子方向驶去:心里的花,带你回家……
岗坡下,爹,妈,远远冲着车子来的方向挥手、摆手。一辆三轮车横在路中央,车把上一张红纸:欢迎回老家,防疫不防人。
停车。七八米远,有道简易限高杆,上横一道标语:疫情紧急,禁止进村!九月张大了嘴巴,德昌也愣住了。看见爹拿着手机冲他示意,德昌拿起了手机:“娃儿,别怪爹,不让你们进村,上头统一规定,防堵肺炎,都这样……”
德昌点点头,看见妈在抹眼泪,就握紧九月的手:“出去一下,叫妈看看你。”
两人出了车,寒风有些凉意。德昌想往前走,妈挥了挥手:“小昌,小月,别往前走了。”
旁边的二婶头一拧:“嫂子,就叫俩孩儿回家怕啥?大过年的,妮儿还是头一回来,又不发烧,自己孩儿们!”
爹往前跨了一大步:“听我的,先不回来。给你们啥都预备好了,米、面、油,就在三轮车上,正准备往东头农场里送。那里给你们收拾了一间房,装了空调……”
“哥,嫂子!我给你们铺好的床铺,还贴好了对联,大红喜字、福字!”一直拍照的婶家妹子抢了一句话,冲德昌和九月挥挥手,“三轮车,上有饺子馅、炸货、零食,够你们过年的……”
大娘和二婶也赶紧接话头:“九月,真漂亮!给你的红包就在三轮车里,拿好!不准交给德昌……哈哈!”
笑声中,暮色苍茫,妈又擦眼睛:“钥匙就在妈给的红包里。一会儿你们把东西取车上,我们也回家过年。”
“爹,妈,姑,姨……”德昌想哭,赶紧拉住九月,鞠躬……
在大棚里住下,九月竟然有些新鲜,给远在城里的父母报了平安后,与德昌拥在一起。
“不许哭,大过年的,你跟我你第一次回家……”德昌抱紧了她,“我对不起你。”
“挺好,有意义,绝对难忘!”
正说着,外面隐约有广播的吆喝声:“喂,喂!老少爷儿们,老少爷儿们!听好了,今年有疫情,我说个通知,春节不拜年!”
德昌噗嗤笑了:“听出来没有?咱村的老支书,大喇叭上喊话哩!”
“老少爷儿们,今年特殊,不走亲访友,不串门儿。外面回来的,一律先在村东的农场隔离,啥都有,也暖和,管吃管喝……谁也不例外。我家小昌,领着媳妇回来过年,都知道的事儿……刚才,没有进村,就在大棚隔离了。我带头执行纪律,大家放心!”
九月扭头看德昌:“咱爹?村干部?”
“可不是咋的?咱爹!老党员,老支书!别拿村干部不当干部,关键时候,上面千条线,就靠这根针!”德昌终于舒畅地笑了,“基础打牢,不怕地动山摇,他老说这句话。所以,我是咱班第一个党员,嘿嘿!”
“能哩不轻!”九月学了一句方言,拧了一下德昌的耳朵,轻轻地。
德昌的手机响了,一个陌生号码。
“德昌兄弟,不用谢我,你住的是我的农场。我是小猫啊,想不起了?非典那年,我回来,被你爹隔离在那里,当时是咱村的炕烟房。我给他吵架,你向我撂砖头,哈哈,想起来了吧?老支书对,他当年组织党员给我家割麦,渡过难关……今年又有疫情,我收拾了几间房子,万一还有人回来……谢啥呀!都是咱自己的事。不说了,老支书又广播了,硬气!我得给他弄个抖音,宣传一下!”
14.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德昌心理变化的过程。(6分)
15. 文章多处运用侧面衬托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4分)
16.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老支书”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17.文章最后一段以一个陌生号码电话结尾有何妙处?请谈谈你的认识。(6分)
四、整本书阅读(共10分)
18. 根据《简·爱》中四次“离开”的情节阅读,回答问题。
①简·爱离开劳沃德学校; ②简·爱离开桑菲尔德庄园;
③简·爱离开沼屋(沼地居);④简·爱离开盖茨海德府的舅舅舅母家
(1)下列地点不是简·爱生活过的一项是( )(3分)
A.盖茨黑德庄园 B.洛伍德学校 C.桑菲尔德庄园 D.谢别托夫卡镇
(2)按照情节发生的先后顺序,对简·爱的四次“离开”进行排序。(3分)
(3)简·爱的几次“离开”对你有哪些有益的启示?(4分)
五、写作(共60分)
19.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 ,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题目二: 杨绛先生曾说:“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
请以“我在书中串门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若选择题目一,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方法
相关词句或义项
词语
解释
课内迁移
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尝欲伸雪一冤狱
①______
树林阴翳(《醉翁亭记》)
翳然灭迹
②______
联系成语
家徒四壁、徒劳无功、徒有虚名
徒自增罪案耳
③______
查阅字典
①燃烧;②这样,那样;③是的,对的;④……的样子;⑤不过,但是。
是不尽然
④_______
对德昌的相关描写
德昌的心理活动
德昌也愣住了
不能与亲人团聚的失落
德昌想哭
①
德昌抱紧了她,“我对不起你。”
对不住媳妇的愧疚
②
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五四制)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默写填空, 观沧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五四制)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默写填空, 观沧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