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新疆和田地区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 人体内环境稳态有赖于正、负反馈调节
C. 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血红蛋白等物质
D. 内环境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维持稳态
【答案】C
【解析】
【分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中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A 正确;
B、人体内环境稳态有赖于正、负反馈调节,如血糖浓度的调节、体温调节就是负反馈调节,凝血过程等属于正反馈调节,B正确;
C、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
D、内环境稳态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化,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维持稳态,D正确。
故选C。
2. 下列对图中包含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若1表示内环境,2—4可分别表示血浆、细胞内液、淋巴
B. 若1表示RNA分子的基本单位,2—4可分别表示磷酸、核糖、4种含氮碱基
C. 若1表示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2—4可分别表示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D. 若1表示可遗传变异的来源,2—4可分别表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表示1包括2、3、4,结合选项具体事例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A.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因此若1表示内环境,2、3、4可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不能包括细胞内液,A错误;
B.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其基本组成包括磷酸、核糖、含氮碱基,若1表示RNA分子的基本单位,则2、3、4可分别表示磷酸、核糖、4种含氮碱基,B正确;
C.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主要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C正确;
D.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若1表示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则2、3、4可分别表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D正确。
故选A。
3. 下列有关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组织液中不含蛋白质
B. 组织液中的大部分物质可被重新吸收回血浆
C. 组织液中的Na+可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
D. 胰岛素可由血浆进入组织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组织液是存在于细胞之间的液体,组织液大量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是普通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可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细胞浸润在组织液中,可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是普通细胞进行代谢的必要条件。此外,组织液还可对细胞产生缓冲和保护作用。
【详解】A、组织液含有蛋白质,只是与血浆相比,组织液中的蛋白质较少,A错误;
B、组织液中大部分物质直接渗回血浆,少数通过淋巴循环回血浆,B正确;
C、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靠Na+维持,细胞外液中Na+浓度较高,进入细胞内是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C正确;
D、胰岛素可以通过血浆运输,然后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因此胰岛素可由血浆进入组织液,D正确。
故选A。
4.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兴奋可以双向传导,但是在反射弧中都是单向传递的
B. 甲亢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比正常人少
C. 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都是由免疫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
D. 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1、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在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物质,如溶菌酶、抗体、淋巴因子等。
2、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3、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详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A正确;
B、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故甲亢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B正确;
C、许多组织细胞都能释放溶菌酶,C错误;
D、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正确。
故选C。
5.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内有些物质不能进入内环境,因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 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因为垂体向内环境中释放较多的抗利尿激素
C. 由于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有差异,故内环境的温度并非恒定不变
D. 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内环境的pH仅在微小范围内波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渗透压和pH,其中人体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相关。
3、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详解】A、细胞内有些物质不能进入内环境,因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A正确;
B、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导致垂体向内环境中释放较多的抗利尿激素,B错误;
C、由于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有差异,故内环境的温度并非恒定不变,在一定范围内波动,C正确;
D、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内环境的pH仅在7.34-7.45微小范围内波动,D正确;
故选B。
6. 下列有关生物学名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 细胞膜中糖蛋白与膜蛋白是同一种物质,二者均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
C.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化学本质相同,生理作用相反
D.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C
【解析】
【详解】A、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错误;
B、细胞膜中糖蛋白是与糖结合的膜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具有信息传递功能;膜蛋白是指组成生物膜的蛋白质,包括糖蛋白,B错误;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均属于调节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够降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够升血糖,二者具有拮抗作用,C正确;
D、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
故选C。
7. 寡肽(小分子活性肽)一般有2—6个氨基酸组成。人体能直接吸收寡肽,且吸收是不消耗能量、转运时需要载体蛋白。寡肽进入小肠绒毛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
A. 自由扩散B. 协助扩散C. 主动运输D. 胞吞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人体能直接吸收寡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是不消耗能量,说明寡肽进入小肠绒毛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协助扩散,B正确。
故选B。
【点睛】
8. 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调节
B.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 人体具有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但这个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D. 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内容包括pH、渗透压、温度的动态平衡。
稳态的内容包括:细胞外液中的各种组分的含量和理化性质如温度、渗透压和PH等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详解】A、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调节,A正确;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正确;
C、人体具有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但这个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正确;
D、内环境稳态既包含成分的相对稳定,还包含理化特性的相对稳定等,D错误。
故选D。
9.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小脑损伤可导致生物节律失控B. 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C. 脑干是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D. 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是机体内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又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详解】A、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的神经中枢为下丘脑,A错误;
B、自主神经系统是脊椎动物的末梢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B正确;
C、脑干位于大脑下方,脊髓和间脑之间,是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C正确;
D、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D正确。
故选A。
10. 当我们处在紧张的情况下,会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此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
B. 副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后分泌的物质与心肌细胞质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会使心率减慢
C.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D.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既有传入神经也有传出神经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详解】A、人在紧急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A正确;
B、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即迷走神经。当迷走神经兴奋时,其节后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这类递质可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胆碱能受体结合,导致心率减慢,B正确;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C正确;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D错误。
故选D。
11. 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产生和静息电位的恢复均与离子的跨膜运输有关系,动作电位产生时钠离子从细胞外运输至细胞内,恢复静息电位时钾离子从细胞内运输至细胞外,上述两种生理过程中离子跨膜运输方式分别为( )
A. 协助扩散 协助扩散B. 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
C.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D. 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安静状态下,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大,细胞内钾离子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此时的电位称为静息电位;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外的钠离子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此时的电位称为动作电位。
【详解】神经细胞内外的钠离子和钾离子分布不均匀,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内,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所以动作电位产生时钠离子从细胞外运输至细胞内,恢复静息电位时钾离子从细胞内运输至细胞外,都属于顺浓度梯度运输,且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所以两种生理过程中离子跨膜运输方式均为协助扩散,A正确。
故选A。
12. 考试开始了,同学们都在冥思苦想。此时,直接参与这一活动的最小结构是( )
A. 大脑B. 神经细胞C. 大脑皮层D. 神经系统
【答案】B
【解析】
【分析】考试开始了,同学们都在冥思苦想,参与这一活动的主要是大脑皮层。
【详解】参与思考活动的最小结构是神经细胞,故选B。
13.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 )
A. 大脑皮层B. 神经节C. 脊髓D. 小脑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大脑包括端脑和间脑,端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端脑是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左右两半球组成,在人类为脑的最大部分,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称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具有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故选A。
【点睛】
14. 人体处于夜晚休息状态时,往往心跳减缓、胃肠蠕动增强。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A. 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强
B. 副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强
C.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均强
D.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均弱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当副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强时,即使人体处于夜晚休息状态下,也会出现心跳减缓、胃肠蠕动增强等现象。
故选B。
15.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反射弧B. 神经元C. 脑D. 脊髓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详解】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正确。
故选B。
16. 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个大肠杆菌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
B. 病毒在生命系统中能表现生命活动,是最小层次的生命系统
C. 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大熊猫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D. 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如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A、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一个大肠杆菌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A正确;
B、病毒必须依靠活细胞才能生存,最小层次的生命系统是细胞,B错误;
C、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大熊猫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C正确;
D、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如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D正确。
故选B。
17. 下列有关神经系统对排尿反射控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排尿时,副交感神经兴奋,膀胱缩小
B. 排尿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位于膀胱
C. 在排尿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D. 控制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脑干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的参与,反射弧不完整不能称为反射。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但是可以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详解】A、排尿时,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A正确;
B、排尿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位于膀胱,B正确;
C、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所以排尿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进行单向传导,C正确;
D、控制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D错误。
故选D。
18.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多于神经元
B. 神经末梢是树突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
C. 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D. 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用来接收信息并将信息传导至细胞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元: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细胞呈三角形或多角形,可以分为树突、轴突和细胞体这三个区域。
【详解】A、神经胶质细胞,简称胶质细胞,是神经组织中除神经元以外的另一大类细胞,也有突起,但无树突和轴突之分,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在哺乳类动物中,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的细胞数量比例约为10:1,A正确;
B、神经末梢是神经纤维的末端,包括树突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B正确;
C、胶质细胞属于结缔组织,其作用仅是连接和支持各种神经成分,其实神经胶质还起着分配营养物质、参与修复和吞噬的作用,C正确;
D、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与神经元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树突用来接收信息并将信息传导至细胞体,D 错误。
故选D。
19. 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刺激a点,肌肉发生收缩现象,那么说明神经冲动能由a点向b点传导
B. 如果给予相同的刺激,刺激点与肌肉之间距离越近,肌肉收缩就越强
C. 刺激b点,肌肉也可能发生收缩现象
D. 刺激a点的强度越大,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就越快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到的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弧只有在完整的时候,反射才能完成。
【详解】A、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刺激a点,肌肉发生收缩现象,但不能传递到b点,A错误;
B、如果给予相同的刺激,刺激点与肌肉之间距离无论远近,肌肉收缩程度都相同,B错误;
C、由图可判断b是传入神经,a是传出神经,刺激b点,通过神经传导,肌肉也可能发生收缩现象,C正确;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传导速度与刺激强度无关。刺激a点的强度越大,肌肉收缩就越强,但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不变,D错误。
故选C。
20. 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B. 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
C. 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D. 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细胞由一个细胞体、一个轴突和若干个树突构成,轴突末端经多次分支,膨大部分形成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是细胞体共同构成突触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产生并释放,只能作用于突触后膜,没有刺激时的静息电位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原因是K+外流,兴奋部位的动作电位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原因是Na+内流.
【详解】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末端膨大部分形成的小体,因此可以形成多个突触小体,A正确;
B、兴奋在突触处通过神经递质进行单向传递,即只能从前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B错误;
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动作电位的基础,神经细胞内K+外流才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C错误;
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故D错误。
故选A。
21.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 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 和胰岛素 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 ⑤进入胃中的牛奶 ⑥口服的抗菌药物 ⑦肌肉注射的青霉素
A. ②③⑦B. ①③⑦
C. ①②③⑦D. ①②③⑥⑦
【答案】A
【解析】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
(1)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无机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核苷酸等。
(2)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3)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
3.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内容包括pH、渗透压、温度的动态平衡。
【详解】①血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①错误;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都可以存在与内环境中,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正确;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都可以存在与内环境中,都是内环境组成成分,③正确;
④突触小泡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错误;
⑤胃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所以胃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⑤错误;
⑥口服抗菌药物后进入消化道,消化道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⑥错误;
⑦肌肉注射的青霉素直接进入组织液中,组织液是内环境的组分,故青霉素可以存在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⑦正确。即A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部分即组成成分,需要考生注意的是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
22. 暑假期间,小王每晚跑步约5000m,小王运动时大量出汗且锻炼后肌肉感到酸痛,但休息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小王体内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与Na+和Cl-的含量有关
B. 小王感到肌肉酸痛的原因是肌细胞无氧呼吸加强,引起乳酸积累
C. 小王在跑步过程中,肌肉所需的能量主要由无氧呼吸
D. 小王体内对维持内环境pH稳定起主要作用的是、
【答案】C
【解析】
【分析】1、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A、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与Na+和Cl-的含量有关,A正确;
B、小王感到肌肉酸痛的原因是运动过程中,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引起乳酸积累,B正确;
C、小王在跑步过程中,肌肉所需的能量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C错误;
D、题中所述过程中,小王体内对维持内环境pH稳定起主要作用的是缓冲物质,如HCO3-、HPO42-等,D正确。
故选C。
23. 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b、c、d、e为各个刺激点,①②为电位变化检测位点。下列说法正确的
A. 刺激a点①②有电位变化,刺激e点①②没有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间是单向传递的
B. 刺激c点②有两次相反的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
C. 刺激b点②有电位变化,①没有电位变化,说明电流表对化学信号无反应
D. d位于②两个电极中间,刺激d位点①②指针都没有偏转,原因是相同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示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2个突触,在突触,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在突触,兴奋是单向传递的。在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是双向传导的。
【详解】若刺激a点①②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可从a传到d,刺激e点①②没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不能从e传到a,所以兴奋在神经元间是单向传递的,A正确;若刺激c点②有两次相反的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可由c向d方向传导,但不能说明兴奋可由c向b方向传导,B错误;刺激b点②有电位变化,①没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不能由b传到a,C错误;刺激d位点①不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是单向的,②不偏转是因为兴奋同时到达②接线柱两侧,没有电位差的形成,D错误。
24.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pH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肺气肿患者会因呼吸不畅,致使血浆的pH升高
B. 人体绝大多数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离不开内环境
C. 内环境pH保持相对稳定与Na+和Cl-等无机盐有关
D. 细胞向内环境释放的有机物,将不会再进入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pH稳态的维持:①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等.②维持机制: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A、肺气肿患者会因呼吸不畅会导致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不能及时排出,供氧不足导致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增多,致使血浆的pH下降,A错误;
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只有一些表皮细胞能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比如小肠上皮细胞,B正确;
C、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与酸碱缓冲物质有关,Na+和Cl- 不是酸碱缓冲物质,C错误;
D、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以及其它细胞,D错误。
故选B。
25. 将青蛙的后趾皮肤剥掉,再将浸有稀硫酸的小纸片贴在该部位,蛙无反应。这是因为已经破坏了该青蛙反射弧的( )
A. 感受器B. 传入神经纤维C. 传出神经纤维D. 效应器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果剥掉腿上的皮肤,反射弧的感受器被破坏,因此把有硫酸的小纸片直接放在肌肉上,不发生缩腿反应,说明缺少感受器,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完成反射。
【详解】青蛙的皮肤内有感觉神经末梢分布是反射弧的感受器,青蛙的后趾皮肤剥掉,损伤了反射弧的感受器,A正确。
故选A。
【点睛】
26. 下列关于兴奋的传导和传递叙述正确的是
A. 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是单向的
B. 兴奋的产生以细胞膜两侧离子的不均匀分布为基础
C. 神经元受刺激产生兴奋,沿树突传递给下一个细胞是单向的
D. 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是通过化学信号实现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详解】A、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扩散到突触后膜是单向的,A错误;
B、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内流形成的,因此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B正确;
C、两个神经元之间靠突触传递兴奋,而传递的物质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膜上,且只能单向传递,C错误;
D、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是通过电信号实现的,D错误。
故选B。
【点睛】
27. 课堂上,王强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后立刻站起来,完成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和反射类型分别是( )
A. 反射弧 非条件反射B. 反射弧 条件反射
C. 脊髓 条件反射D. 大脑 非条件反射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详解】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条件反射是出生后通过学习获得的,复杂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王强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后立刻站起来,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且该过程还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形成的,故属于条件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8. 如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
B. 分别电刺激②和④,电表指针分别偏转2次和1次
C.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运输消耗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D. 乙神经元接受神经递质兴奋后,膜内电位由正转负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根据突触的结构可知,②所在神经上有神经节,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
【详解】A、据图可知,②所在神经上有神经节,故为传入神经,则图中①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A错误;
B、电刺激②时,由于兴奋可通过突触先后传导到电表的右侧接线处和左侧接线处,所以电流表偏转2次;电刺激④,兴奋只能传导到电表的左侧接线处,所以电流计指针偏转1次,B正确;
C、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运输形式是扩散,该过程不消耗ATP,C错误;
D、乙神经元接受神经递质兴奋后,钠离子内流,膜内电位由负转正,D错误。
故选B。
29. 如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如果该图表示二次免疫反应,若c为抗体,则a表示记忆细胞,b表示浆细胞
B. 如果a为抗原,b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
C. 如果该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过程,机体内会有反馈调节过程
D. 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神经和体液调节、基因的表达和免疫调节,图中其中a、b、c应表示可能存在的结构或细胞,d、e表示可能存在的相关物质.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图解,根据具体描述做出判断
【详解】A、如果该图表示二次免疫反应,a(记忆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b(浆细胞),b能够分泌c(抗体),A正确;
B、体液免疫过程中,如果a表示抗原,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B正确;
C、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C正确;
D、若该图表示反射弧,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是通过神经递质的方式进行传导的,并且在突触上发生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错误。
故选D。
【点睛】
30. 局部麻醉是指患者神志清醒状态下,将局部麻药应用于身体局部,使机体部分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暂时阻断,运动神经传导保持完好或有不同程度被阻滞状态。目前公认的机理是:局部麻药能插入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并阻断神经细胞上的钠离子通道,使传导阻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局部麻醉前后,相关部位的感觉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会改变
B. 对手指局部麻醉处理后进行手指手术,患者不会产生痛觉,手指也不能随意运动
C. 局部麻药应具有疏水基团,以插入细胞膜结构中
D. 局部麻醉处理后,相关部位的运动神经纤维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水溶性分子或离子不能自由通过,因此具有屏障作用。 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这些蛋白质分子在物质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因此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详解】A、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与钾离子有关,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而局部麻药是阻断神经细胞上的钠离子通道,使传导阻滞,所以局部麻醉前后,相关部位的感觉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不会改变,A错误;
B、由题意可知,局部麻醉应用于身体局部,使机体部分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暂时阻断,所以患者不会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但运动神经传导保持完好或有不同程度被阻滞状态,因此患者手指能运动,B错误;
C、由题意可知,局部麻药能插入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而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所以局部麻药应具有疏水基团,以插入细胞膜结构中,C正确;
D、由题意可知,局部麻醉应用于身体局部,使机体部分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暂时阻断,但运动神经传导保持完好或有不同程度被阻滞状态,所以局部麻醉处理后,相关部位的运动神经纤维能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
故选C。
31. 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冲动在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B. 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C. ②受损时,刺激④仍能引起反射活动
D. 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图中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知:①是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③为脊髓中的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⑤为效应器。②和④均由神经纤维组成,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A项正确;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①→②→③→④→⑤,B项错误;②受损时,刺激④产生的兴奋仍能传到⑤,引起⑤发生反应,但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引起⑤发生的反应不属于反射活动,C项错误;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D项错误。
【考点定位】神经调节
【名师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反射弧的结构及其反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等知识的掌握情况。正确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明确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平时的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图文结合,进而达到巩固熟记基础知识的目的。本题的易错点在于:不能准确判断反射弧的各部分组成。
32.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将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神经元进行遗传修改并移植入活鼠的大脑内,结果发现这些神经元能向老鼠的神经元发出信号并调控老鼠神经元的活动,最新研究为治疗帕金森氏病等铺平了道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 人类胚胎干细胞形成神经元的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
D. “这些神经元能向老鼠的神经元发出信号,其中的“信号”指电信号
【答案】C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依赖于突触进行,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详解】A、突触小体可以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错误;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B错误;
C、胚胎干细胞经过细胞分化形成神经元,会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
D、这里的信号指化学信号,D错误。
故选C。
【点睛】
33.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细胞跨膜转运钠离子不一定消耗ATP
B. 肾小管上皮细胞可通过蛋白质重吸收水分
C. 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D. 性腺细胞分泌的性激素经载体进入靶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分泌蛋白通过胞吐方式出细胞
【详解】A、神经细胞跨膜转运钠离子的方式有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两种,被动运输不消耗ATP,A正确。
B、肾小管上皮细胞可通过水通道蛋白重吸收水分,B正确。
C、浆细胞分泌抗体的方式属于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C项正确。
D、性腺细胞分泌的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D错误。
故选D。
34.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无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都有其特定的生活环境,并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保持稳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草履虫的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
B. 肺泡中的气体、尿道内的液体也是内环境的组成部分
C. 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D. 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中只有个体水平上存在稳态
【答案】C
【解析】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没有内环境,其生活的直接环境是外界,A错误;
B、肺泡中的气体、尿道内的液体不是内环境的组成部分,这些成分属于外环境的部分,B错误;
C、人体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C正确;
D、在生命系统的各结构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现象,D错误。
故选C。
35.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枢神经系统由位于颅腔的大脑和位于椎管的脊髓共同组成
B.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相反,但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C.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D. 一个神经元由树突、轴突及轴突外的髓鞘共同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详解】A、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A错误;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作用通常相反,B错误;
C、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是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神经元是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C正确;
D、一个神经元由树突、轴突及胞体共同组成,轴突与轴突外的髓鞘组成神经纤维,D错误。
故选C。
36. 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②有呼吸中枢
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④下丘脑通过垂体控制甲状腺的生长发育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①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详解】①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支配胰岛可参与血糖调节,①正确;
②呼吸中枢存在于脑干中,②错误;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来调节体温,③错误;
④下丘脑通过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控制甲状腺的生长发育,④正确。
综上所述,①④正确。
故选C。
37. 细胞通讯是细胞间交流信息,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生理活动,如图甲为两种细胞通讯方式,图乙为图甲中括号部分放大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图甲中结构1的末梢与靶细胞1合称为效应器
B. 图甲中靶细胞1对靶细胞2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为体液调节
C. 图乙中⑤的形成与②有关,⑤所在位置为内环境
D. 若图甲中靶细胞1为胰岛B细胞,则靶细胞2一定是肝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的结构1是神经细胞,靶细胞1能释放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2。
【详解】A、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细胞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组成的,A正确;
B、图甲中靶细胞1产生的物质通过体液的输送作用于靶细胞2,其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为体液调节,B正确;
C、图乙中⑤为神经递质,其形成与②高尔基体有关,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中的组织液中,C正确;
D、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有肝细胞、脂肪细胞、肌肉细胞、血细胞、肺脏和肾脏的细胞等,由图甲可知,靶细胞1产生的物质通过体液的输送作用于靶细胞2,若图中靶细胞1为胰岛B细胞,则靶细胞2不一定是肝细胞,D错误。
故选D。
38. 如图为中枢神经元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图中①②表示神经元的胞体,A、B表示神经纤维,a、b、c、d为神经纤维上的4个实验位点。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b和实验位点c的神经纤维膜外,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为传出神经元,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2次或2次以上
B. 刺激a点,b点处可发生膜电位变化
C. 兴奋部位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D. 本装置可验证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
【答案】A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在神经细胞间是单向传递的。
【详解】A、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b和实验位点c的神经纤维膜外,刺激实验位点a,A为传入神元,兴奋可通过突触传递到c点,此时微电流计指针会偏转2次或2次以上,A错误;
B、刺激a点,兴奋可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到b点处,可发生膜电位变化,B正确;
C、兴奋部位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即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C正确;
D、刺激d点,可在c处检测到多次电位,而在b处不能检测到电位,说明兴奋可在①处传递而不能由②向A处传递,所以本装置可验证兴奋在突触处的单向传递,D正确。
故选A。
39.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B. 内环境中Na+不足,会影响动作电位的产生
C. 外分泌腺分泌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D. 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2、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过程: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详解】A、血浆中含有HCO3-、HPO42-等缓冲物质,能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A正确;
B、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产生的,若内环境中Na+不足,则不利于动作电位的产生,B正确;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直接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相应靶细胞,C错误;
D、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D正确。
故选C。
40. 研究表明人和一些动物成年后大脑中也能增加新生神经元,这些新生神经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在孕期的鼠类,新生神经元会迁移到嗅球,有助于对后代的识别与记忆。据此回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幼鼠具有引起母鼠反射的化学信号物质
B. 嗅觉产生过程与钠、钾离子跨膜运输有关
C. 母鼠产生该种特异性嗅觉是一种条件反射
D. 识别和记忆与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孕期鼠类的新生神经元有助于对后代的识别,故推测幼鼠具有引起母鼠反射的化学信号物质,A正确;
B、动作电位的产生与钠离子内流有关,静息电位的产生与钾离子外流有关 ,嗅觉的产生过程涉及动作电位的产生和静息电位的恢复,故与钠、钾离子跨膜运输有关,B正确;
C、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母鼠产生该种特异性嗅觉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C错误;
D、结合题意“新生神经元会迁移到嗅球,有助于对后代的识别与记忆”可知,识别和记忆与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关,D正确。
故选C。
二、综合题:共40分
41. 如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A、B处箭头指向液体流动的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_____层磷脂分子层才能被①组织细胞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_____阶段。图中氧气含量最高的是______(填标号)。
(3)—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
(4)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图中的______(填标号)部位。
【答案】(1)②③ (2) ①. 自由扩散 ②. 12 ③. 三 ④. ②
(3)②中含较多的蛋白质,③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②④
【解析】
【分析】分析图形可知,①—⑤分别是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毛细血管壁。
【小问1详解】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②和组织液③。
【小问2详解】
氧气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依次经过红细胞膜(1层细胞膜)、毛细血管壁(1层细胞,2层细胞膜)、组织细胞的细胞膜、线粒体外膜和线粒体内膜,共要经过6层生物膜、12层磷脂分子层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图中氧气含量最高的是血浆。
【小问3详解】
血浆与组织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小问4详解】
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血浆和淋巴。
42. 根据反射弧及某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反射弧由①、②、③、④、⑤五个部分组成,其中①结构的名称____________,能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2)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与邻近未兴奋部位形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是________(单/双)向传导的。
(3)图中⑦与⑥相比,成分中明显减少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①接受刺激后,最终引起细胞⑤收缩,这一生理活动被称之为____________,完成这一生理活动的相关结构叫____________。
(5)兴奋只能由②传到④,而不能由④传到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感受器 ②. ③
(2) ①. 内正外负 ②. 单
(3)蛋白质 (4) ①. 反射 ②. 反射弧
(5)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解析】
【分析】反射的大致过程:在反射活动中,感受器接受一定刺激后,产生兴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神经中枢的兴奋经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效应器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小问1详解】
反射的大致过程:在反射活动中,①感受器接受一定刺激后,产生兴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有神经节)向神经中枢传导;③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神经中枢的兴奋经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效应器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小问2详解】
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钠离子大量内流,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与邻近未兴奋部位形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传导的,沿着反射弧的方向进行;
【小问3详解】
①是组织液,⑥是血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小问4详解】
图中①接受刺激后,最终引起细胞⑤收缩,经过了完整的反射弧,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进行的,所以这一生理活动被称之为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小问5详解】
兴奋由②传到④经过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43. 下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大写字母表示的反射弧的各个环节__________。
(2)C位于脊髓中,据此可判断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属于哪类反射__________?
(3)如果反射弧中的某个结构被破坏,则反射还能否发生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
(4)刺激a,A也会作出反应,这种反应是不是反射,为什么__________?
【答案】(1)E—感受器,D—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A—效应器。
(2)非条件反射 (3) ①. 不能发生 ②. 因为只有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发生反射活动。
(4)不是,因为该反应没有经过整个反射弧的各个环节,不能称为反射。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A为效应器,B为传出神经,C为神经中枢,D为传入神经,E为感受器。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根据脊髓的形状(小进大出),突触的结构,神经节的位置(神经节位于传入上)可判断,E为感受器,D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中枢,B为传出神经,A为效应器。
【小问2详解】
由于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属于低级的神经中枢,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所以为非条件反射。
【小问3详解】
反射的条件是①具有一定的刺激;②有完整的反射弧,因此如果反射弧中的某个结构被破坏,反射不能发生。
【小问4详解】
刺激a,A也会作出反应,但该过程没有完整的反射弧,不是反射。
44. 动物体绝大多数部位的细胞,Na+膜外浓度高于膜内浓度,而K+膜内浓度高于膜外浓度,这种分布的维持与Na+-K+泵有关,Na+-K+泵也被称为Na+-K+ATP酶,Na+-K+泵可以分别被Na+、K+激活,催化ATP水解,在Na+存在的条件下,Na+-K+泵与Na+结合,其酶活性被激活,在其作用下,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被转交给ATP酶,Na+-K+泵的磷酸化引起了其构象发生改变,从而将Na+运出膜外,随之,在有K+存在时,Na+-K+泵又脱磷酸化,酶分子恢复到原来的构象,同时将K+运进膜内,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相关问题:
(1)在Na+-K+泵发挥作用时,Na+-K+泵作用有_________和_________,ATP的主要作用有________和_________。
(2)Na+-K+泵运输Na+-K+的意义是_________(从神经系统兴奋性角度分析)。
(3)Na+-K+泵只能定向运输Na+、K+,而不能运输其他无机盐离子,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的功能特性,该功能特性主要是由细胞膜的________功能体现出来。
(4)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与Na+和K+通过Na+- K+泵的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否相同?__________(选填“是”或“否”),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作为载体蛋白运输Na+、K+ ②. 催化ATP水解 ③. 水解提供能量 ④. 提供磷酸基,使ATP酶发生磷酸化反应 ⑤. 维持Na+膜外浓度高于膜内浓度,而K+膜内浓度高于膜外浓度,有利于静息电位的维持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利于神经冲动的正常产生 ⑥. 选择透过性 ⑦.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⑧. 否 ⑨. Na+和K+通过Na+-K+泵的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所以它们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不相同的
【解析】
【分析】1、动作电位形成条件
(1)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膜外,而细胞外钠离子、钙离子、氯离子高于细胞内,这种浓度差的维持依靠离子泵的主动转运。(主要是钠-钾泵(每3个Na+流出细胞, 就有2个K+流入细胞内。即:Na+:K+ =3:2)的转运)。
(2)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例如,安静时主要允许钾离子通透,而去极化到阈电位水平时又主要允许钠离子通透。
(3)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阈刺激或阈上刺激。
2、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
3、被动运输: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详解】(1)Na+-K+泵也被称为Na+-K+ATP酶,可以作为运输Na+,K+的载体,Na+-K+泵可以催化ATP,ATP水解时,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能量,也释放出磷酸基,磷酸基与Na+-K+泵结合,Na+-K+泵发生磷酸化反应,构象发生改变。
(2)Na+通过运输到达细胞外液,K+通过运输到达细胞内液,导致Na+膜外浓度高于膜内浓度,而K+膜内浓度高于膜外浓度,Na+、K+的这种分布可促进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维持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利于神经冲动的正常产,体现了无机盐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功能。
(3)Na+-K+泵只能定向运输Na+、K+,而不能运输其他无机盐离子,这体现了细胞膜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体现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功能。
(4)由于Na+和K+通过Na+-K+泵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ATP提供能量,其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所以它们的跨膜运输方式不同。
2022-2023学年新疆和田地区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新疆和田地区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新疆和田地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新疆和田地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