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内江六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2022年10月16日10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二十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下图)开幕。二十大会期共6天,期间多为晴天。完成下面小题。
1. 二十大开幕前,党代表从广场西侧路进入人民大会堂时,太阳位于他们的( )
A. 左前方B. 左后方C. 右前方D. 右后方
2. 旅居纽约(74°W)的中国留学生若想实时收看二十大开幕,则他打开电视的时间约是( )
A. 16日03时B. 16日21时C. 15日21时D. 17日23时
3. 二十大召开期间( )
A. 天安门广场旗杆正午影子渐短B. 成都日出方位逐渐偏南
C. 巴西里约热内卢昼渐短夜渐长D. 地球公转先变快后变慢
【答案】1. B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二十大开幕前,2022年10月16日10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正午太阳在正南方位。10时未到正午时间,所以北京时间10点太阳大约在东南方位。根据党代表行进路线,太阳位于他们的左后方,所以A、C、D错误;B项正确;故选B。
【2题详解】
纽约位于西五区,北京位于东八区,相差13个时区,即13个小时,又根据东边的时间要早于西边的时间。所以要减去13个小时,10月16日10时-13时=15日21时。所以A、B、D错误;C项正确;故选C。
【3题详解】
二十大召开期间2022年10月16日-2022年10月22日,太阳直射南半球,且逐渐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日影越来越长,所以A项错误;成都昼短夜长,而且白昼渐短,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日出方位逐渐偏南,B正确;里约热内卢位于南半球,此期间南半球昼长夜短,昼变长夜变短,C错误;地球公转速度近日点1月初最大,远日点7月初最小,大会会期为10月16日至10月22日,介于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所以开幕日后地球向近日点靠近,公转速度逐渐变快,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每时都在向西移动,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 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 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 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
11月28日,陈老师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李老师当天发的一条消息,根据下图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李老师
北京的冬天有点冷噢,今天晚上23:45首都国际机场起飞,去悉尼避寒了。
4. 李老师发该条朋友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日北京的日出时间大约是5点多钟B. 再过25天左右就到冬至日了
C. 李老师说的起飞时间为北京的地方时D. 北京寒冷是因为昼长太短了
5. 从北京飞往悉尼的飞机需要飞行11个小时,李老师到达悉尼(151°E)时,当地时间(当地使用夏令时——夏季人为将时间调快1小时,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为( )
A. 11月28日12:45B. 11月28日12:49
C. 11月29日13:45D. 11月29日13:49
【答案】4. B 5. C
【解析】
【4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可知李老师发该条朋友圈时为北半球的11月份,此时北半球正值冬季,此时北京是昼短夜长的,日出时间是晚于6:00的,A错误;李老师发该条朋友圈时太阳直射点是处于南半球且继续向南移动的,再过25天太阳直射点是直射南回归线,节气是冬至日,B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老师说的起飞时间为我国标准时间即东八区的北京时间,C错误;北京有点冷不仅仅是因为白天时间太短,此时北京的太阳高度角比较小、冬季风的影响等也是重要的原因,D错误。所以选B。
【5题详解】
北京时间是120°E的区时,悉尼是151°E的区时,属东十区,由于此时是悉尼的夏季,悉尼的夏季采用夏令时,即时间要早1小时。从北京起飞时,悉尼的区时本应是11月29日1: 15,但采用夏令时后,悉尼当地的区时就变成了2: 45;飞往悉尼的飞机需要飞行11个小时,李老师到达悉尼(151°E)时,当地时间为11月29日13:45,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夏令时,也叫夏时制,又称“日光节约时制”和“夏令时间”,是一种为节约能源而人为规定地方时间的制度,在这一制度实行期间所采用的统一时间称为“夏令时间”。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调快一小时,可以使人早起早睡,减少照明量,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从而节约照明用电。各个采纳夏时制的国家具体规定不同。全世界有近110个国家每年要实行夏令时。
浙江省江郎山景区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图A),2010年8月作为“中国丹霞”的系列提名地之一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它是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图B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如果图B中②属于内力作用过程,则江郎山的红色砂岩属于( )
A. 甲B. 乙C. 丙D. 丁
7. 形成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风化和流水侵蚀作用B. 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
C. 冰川和流水侵蚀作用D. 地壳上升和流水侵蚀作用
【答案】6. B 7. A
【解析】
【6题详解】
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三类岩石都能转化成岩浆,则甲是岩浆岩,丙是岩浆。若图B中②属于内力作用过程,结合箭头方向,则丁是变质岩。丁与乙可以相互转化,乙是沉积岩。砂岩是沉积岩,所以江郎山的红色砂岩属于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江郎山位于浙江省,属于湿润地区,形成江郎山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化作用和流水侵蚀作用,A正确。风力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B错误。冰川侵蚀形成的是U形谷、角锋等地貌,C错误。地壳上升是内力作用,D错误。故选A。
【点睛】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通常把各种外力(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等)对地表隆起部分逐渐蚀低的作用,统称为剥蚀作用,把流水对陆地的破坏作用,叫做侵蚀作用。外力作用总的来说是不断地起着破坏和夷平那些由内力作用而产生的隆起部分,同时把这些破坏了的碎屑物质搬运、堆积到低地和海洋中去。
莫高窟地区西侧鸣沙山的风沙流一直是莫高窟崖壁壁画(如左图)的最大威胁,莫高窟山崖顶部是一片平坦的荒漠,人们在荒漠上铺设砾石变成人工戈壁,有效的保护了莫高窟崖壁壁画。右图示意在相同风力条件下,沙漠和戈壁风沙流输沙率垂直结构特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对莫高窟崖壁壁画危害最大的是( )
A. 风吹日晒B. 物理风化C. 风沙侵蚀D. 风沙堆积
9. 与沙漠相比,戈壁风沙流输沙率( )
A. 大于沙漠B. 小于沙漠
C. 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D. 随高度的增加先增后减
10. 戈壁输沙率较明显高于沙漠输沙率的高度范围是( )
A. 2~4cmB. 4~6cmC. 6~8cmD. 10cm以上
【答案】8. C 9. D 10. B
【解析】
【8题详解】
据材料“莫高窟地区西侧鸣沙山的风沙流一直是莫高窟崖壁壁画(如左图)的最大威胁”可知,风沙流对莫高窟崖壁壁画危害最大的是风沙侵蚀,C正确;风吹日晒、物理风化、风沙堆积不是最大的危害,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读图可知,与沙漠相比,戈壁风沙流输沙率随高度的增加先增后减,D正确,C错误;相同风力条件下,不同高度的戈壁风沙流和沙漠风沙流输沙率变化不一,2~4cm,戈壁风沙流输沙率小于沙漠,8cm以上沙漠、戈壁风沙流输沙率基本相同,AB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戈壁输沙率较明显高于沙漠输沙率的高度范围是4~6cm,B正确;2~4cm戈壁风沙流输沙率小于沙漠,A错误;6~8cm戈壁风沙流输沙率略高于沙漠输沙率,C错误;108cm以上沙漠、戈壁风沙流输沙率基本相同,D错误。故选B。
【点睛】风沙流指含有沙粒运动的气流。风沙流主要是由空气和沙质地表之间的作用形成的。风吹过沙质地表,把沙粒从地表带入气流中。沙粒在气流的正面阻力和摩擦力作用下具有确定方位的作用,通过冲击力产生迅速转动,然后由气流上升力搬运至主流区,随着气流运动形成风沙流。
左图为新西兰简图,右图为新西兰南岛西南部景观图,海湾深入大陆内部,两侧岸壁陡峭,轮廓曲折。完成下面小题。
11. 新西兰拥有“绿色能源”,其生产生活用电多来自清洁能源。下列最不可能是新西兰大力开发的清洁能源是( )
A. 地热能B. 太阳能C. 风能D. 水能
12. 右图中,新西兰南岛西南沿海景观的成因是( )
A. 流水侵蚀B. 海浪侵蚀C. 冰川侵蚀D. 风力侵蚀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断裂多,岩浆活动频繁,地热能资源丰富;多数国土位于西风带,受西风影响,全年降水量丰富且均匀,光照不足,太阳能资源不丰富;国土狭长,中部为山脉,河流多向东西两侧流入海洋,河流流程短,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多数国土位于西风带,风力较大,风能资源丰富,故最不可能是新西兰大力开发的清洁能源是太阳能,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景观为新西兰著名的峡湾景观,主要由冰川侵蚀而成,C正确;河流下游流水侵蚀作用较弱,不能形成峡谷景观,A错误;海浪只对潮间带影响大,对离海岸线较远的地区侵蚀作用小,B错误;风力侵蚀一般发生在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D错误。故选C。
【点睛】峡湾是冰川与海洋共同作用的结果,数万年前巨大的冰川切割海岸边的大地,形成一道道槽谷,而当冰川消融后,海水倒灌进槽谷,便形成了峡湾。
图5(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图5(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11-12题。
13. 根据图5(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5(a)中的
A. ①B. ②C. ③D. ④
14. 图5(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A. Ⅰ、Ⅱ、ⅢB. Ⅱ、Ⅰ、ⅢC. Ⅲ、Ⅰ、ⅡD. Ⅲ、Ⅱ、Ⅰ
【答案】13. B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记录卡片中观测点的位置是在甲山以南,排除③和④,CD错误;①和②高程虽然都介于100米和200米之间,但②地位于向斜两翼中的东翼,B符合题意,A错误,因此B项正确。
【14题详解】
经过读图和所学知识判断:Ⅲ覆盖在Ⅰ和Ⅱ之上,岩层年龄最新。再结合观测点在向斜的东翼,向斜岩层具有中心新两翼老的特征,与Ⅱ相比,Ⅰ更靠近中心岩层,年龄较新。因此岩层新老关系是Ⅱ、Ⅰ、Ⅲ,B正确;ACD错误;综上所述,B项符合。
【点睛】背斜岩层的新老关系是中老翼新,向斜是中新翼老。
2021年国庆节期间,石家庄市经历了一场天气变化,下图示意石家庄市该时期的气象要素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引起石家庄市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A. 气旋B. 暖锋C. 准静止锋D. 冷锋
16. 与4日相比,6日( )
A. 大气逆辐射强B. 风速更大C. 气温日较差大D. 出现冻害
【答案】15. D 16. C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读图,该天气系统导致石家庄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在4日出现短时间且强度较大的降水天气,符合冷锋过境的特点,D正确。气旋属于低压中心,过境不会导致气压升高,A错。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B错。准静止锋影响下降水历时长,强度小,C错。故选D。
【16题详解】
与4日比,6日天气较晴朗,云层较薄,气温日较差更大,大气逆辐射较弱,C正确,A错。结合图示风速信息可知,6日风速较4日小,B错。读图,6日气温在10℃以上,不会出现冻害,D错。故选C。
【点睛】一般而言,冷锋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冷锋过境时,暖气团被迫抬升,一般出现降温、降雨、大风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下图为东亚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小题。
17. 此时,盛行西南风的是( )
A. 哈尔滨B. 北京C. 青岛D. 重庆
18. 此时,最有可能出现降水的地区是( )
A. 内蒙古高原B. 云贵高原C. 珠江三角洲D. 长江三角洲
【答案】17. A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北半球向右偏的与等压线斜交的近地面风。故哈尔滨此时受低压中心控制,位于低压中心的南部,盛行西南风,A正确。北京盛行偏北风,B错误。青岛盛行偏东风,C错误。重庆吹偏东风,D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低压控制区易出现降水。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及数值变化可知,内蒙古高原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A错误。云贵高原受低压控制,可能出现降水,B正确。珠江三角洲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C错误。长江三角洲距低压中心较远,或是在暖锋的锋后,D错误。故选B。
【点睛】画风向方法技巧总结:在弯曲等压线图上,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可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过该点做等压线的切线;第二步:做切线的垂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三步:确定南、北半球,高空或近地面;第四步:若为近地面风,则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这点的风向,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若为高空风,则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平行于等压线画出风向。
读下图“世界局部区域不同时间沙尘空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影响该区域沙尘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
A. 季风环流B. 盛行西风C. 赤道低压D. 东北信风
20. 当沙尘扩散如①所示时,最可能的时间是( )
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
【答案】19. D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非洲西部没有季风,故A错误;盛行西风主要影响中纬度地区,而沙尘扩散区域主要在低纬度地区,故B错误;赤道低压控制下,空气做上升运动,不是水平运动,故C错误;从沙尘扩散的方向看,自北非撒哈拉沙漠向美洲扩散,与北半球的东北信风方向基本一致,故D正确。故选D。
【20题详解】
据图可知,沙尘扩散路径①比路径②靠北,因为气压带风带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所以可以得知,当沙尘扩散如①所示时,最可能是东北信风带北移,对应的时间是北半球的夏季,故C正确。故选C。
【点睛】沙尘暴指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沙尘暴形成需具备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大风和不稳定的空气状态等条件。沙尘暴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并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
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图示季节,圣地亚哥与布宜诺斯艾利斯降水量差异较大,原因是圣地亚哥( )
A. 受西风带控制B. 位西风带迎风坡C. 受暖流影响大D.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22. 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B. 海陆分布C. 大气环流D. 地形
【答案】21. D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图中25℃等温线在陆地上向南纬凸出,应为南半球夏季。圣地亚哥位于南纬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D正确,AB错;圣地亚哥受秘鲁寒流的影响,不受暖流影响,C错。故选D。
【22题详解】
读图,甲地气温介于25-30℃,乙地气温介于15-20℃,甲地的气温更高。结合前面分析可知,此季节为南半球夏季,甲地更靠近内陆,升温更快,乙靠近海洋,受海洋的调节作用明显,升温较慢,所以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海陆分布,B正确;两地纬度相当,A错;此季节大气环流差异不大,C错;两地均位于拉普拉塔平原,地形差异不大,D错。故选B。
【点睛】本题要注意根据图中等温线弯曲特点判断该半球的季节。可以简单用以下方法,即1陆南,7陆北。意思是:1月,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7月,陆地等温线向北弯曲。图中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应为1月,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1月为当地夏季。
阿留申群岛(下图)属于火山岛,位于白令海与北太平洋之间,植被以丛生的草甸、苔藓为主。阿留申群岛风速大、降水多、四季温差小。每年1月份,在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形成的气压中心,其强度和位置异常对北半球的天气、气候有重要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阿留申群岛上草甸、苔藓丛生,几乎无树木分布,其原因最不可能是( )
A. 熔岩广布,不利于树木生长B. 西风强劲,不利于树木生长
C. 岛屿面积小,受海浪影响大D. 气温低,树木无法正常生长
24. 阿留申群岛风大,主要因为( )
A. 海陆温差大B. 位于信风带C. 狭管效应明显D. 常年位于低压中心
【答案】23. D 24. C
【解析】
【分析】
【23题详解】
阿留申群岛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多火山活动,熔岩广布,不利于树木生长,A合理;西风强劲、岛屿面积小、海浪影响大都不利于树木生长,BC合理;该群岛纬度较高,但受海洋调节作用强,气温并不很低,D不合理。综上所述,选D。
【24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群岛位于西风带、大洋中部,北部是白令海峡,狭管效应显著,C正确,B错误;该地区位于大洋中部,受海洋调节作用强,海陆温差不大,A错误;该地不是常年受低压中心影响,气压带风带北移时该地受西风带控制,D错误。综上所述,选C。
【点睛】北纬60度附近分布有副极地低气压带,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同纬度的亚欧大陆出现一个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了海洋上,形成了阿留申低压。
二、综合题(52分)
25.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冲积扇沉积的第四纪松散的土层厚达30-50m,该地区古代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地势较高的冲积扇地带。
材料二 下列图片是“黄河冲积扇分布图”及“城市甲-乙一线冲积扇剖面示意图”。
(1)分析黄河冲积扇沉积的松散土层厚的原因。
(2)描述城市甲-乙一线沉积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答案】(1)黄河中上游地区汛期时河流水量大,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黄河挟带大量泥沙至此沉积;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经过多年沉积,形成巨厚的松散土层。
(2)自西向东地表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自西向东沉积物厚度逐渐变小。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黄河冲积扇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黄河冲积扇沉积的松散土层厚的原因、沉积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小问1详解】
黄河冲积扇沉积的松散土层厚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分析黄河的含沙量和输沙量的大小,另一方面分析该地区堆积作用的强弱。黄河中上游地区流域面积广,集水面积大,汛期时河流水量大,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黄河挟带大量泥沙至此;流出太行山脉,进入华北平原,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经过多年沉积,形成巨厚的松散土层。
【小问2详解】
泥沙沉积与河流的流速有关,流速大沉积的颗粒大,流速小沉积的颗粒小,黄河冲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根据城市甲-乙一线冲积扇剖面示意图中沉积物的厚度和颗粒大小变化可得出结论,图中显示自西向东地表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自西向东沉积物厚度逐渐变小。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河流位于我国四川盆地东部丘陵地区,为嘉陵江的支流,自汇水口向上依次出现“V形谷”、“U形谷”、瀑布地貌,其中“V型谷”河段河床紫色土和泥岩(岩性较软)发育;“U形谷”是类似冰川刨蚀作用形成的两岸陡直的谷地,该河段河床砂岩(岩性较硬)盖顶于泥岩(岩性较软)之上,形成“砂岩在上,泥岩在下”的岩层分布;瀑布高38m,丰水期水落高度可达30m以上,下方形成巨大的岩腔和深度超过3m的水潭,水潭周围堆积着大量的崩塌巨石。下图为该河部分河段示意图及瀑布纵剖面图。
(1)分析该河下游河段形成V形河谷的原因。
(2)指出瀑布下切作用最强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在现有变化趋势下,推测未来瀑布的位置变化,并分析其落差变化。
【答案】(1)下游河段水位高,流速较快,下切作用强,紫色土、泥岩发育,抗侵蚀能力差,溯源侵蚀速度快,深切成V形。
(2)夏季。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水位高,增大瀑布相对高度;流速加快,河水动能增强,提高下蚀能力;河水搬运能力强,搬运泥沙和砾石多、对河床有较强掏蚀作用。
(3)位置向该河上游移动(或远离该河与嘉陵江交汇处)。上游地区海拔较高,瀑布向上游后退,使瀑布高差增大,流水下泄速度加快,下蚀作用增强,进一步增大高差。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涉及河流地貌的发育与演化、外力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现象和原理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该支流下游河段水位高,河流径流量大,水动力强,下蚀能力强,根据材料:其中“V形谷”河段河床紫色土和泥岩(岩性较软)发育。可知下游河段岩石抗侵蚀能力差,下蚀和溯源侵蚀速度快,快速向上游推进,深切形成V形谷。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上游河段泥岩和砂岩相间分布,且上层砂岩岩性较硬,抗侵蚀能力强,下层泥岩抗侵蚀能力弱,下层先被侵蚀而掏空,上层砂岩形成底部悬空的垂体,在重力作用下崩塌,从而形成两岸垂直的U形河谷。
【小问2详解】
该地位于我国季风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瀑布下切作用最强的季节要考虑河流的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夏季降水多,河流的径流量丰富,水位高,增大了瀑布落差,加剧了下蚀,同时,河流的径流量大导致水动力更强,下蚀能力也加强。水动力的增强导致河流的搬运能力增强,泥沙、砾石等物质搬运增多,这些物质在搬运过程中会加大对河床的掏蚀,增强下切作用。
【小问3详解】
该地区上游的海拔较高,瀑布所在位置下层为泥岩,岩性较松软,易被侵蚀,上层为砂岩,岩性相对坚硬,差异侵蚀导致下部被侵蚀掏空,上部砂岩悬空,受重力崩塌,瀑布向上游后退,这有使得瀑布高差增大,落差的增大导致流水下泄能力增强,下蚀能力进一步加强,瀑布高差增大,从而重复上述过程,最终使得瀑布的位置向该河上游移动,或者说远离该河与嘉陵江交汇处。
2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非洲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左图为马拉维的地理位置示意图,该国气候受某气压带和某风带交替控制。右图为该国A地降水资料图。
(1)指出A地降水最多月份,并分析该月降水多的原因。
(2)根据A、B两点的地理位置差异,推测B地相较于A地,年降水量差异与雨季长短差异并分析原因。
【答案】(1)12月;原因:12月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A地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
(2)B地年降水量较多,雨季较长。原因:B地纬度较低,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间较长;B地位于湖泊西侧,东南信风经湖泊增湿受山地抬升形成降水。
【解析】
【分析】本题以区域地理为背景,考查气候类型判读,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纬度位置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从图中可知降水最多的月份为12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月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整体南移,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对流雨旺盛,降水较多,为当地湿季。
【小问2详解】
由材料“该国气候受某气压带和某风带交替控制”并结合图中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由图中纬度位置可知,B地纬度较低或离赤道更近,受赤道低压带南进北退影响,B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长,雨季较长;年降水量更多。由图可知,B地位于湖泊西侧,B地西侧有山脉分布,(东南)信风经湖泊增湿后,水汽充足,受山地抬升,形成迎风坡地形雨,故降水较多,年降水量较多,雨季更长。而A地纬度较高,受赤道低气带控制时间短,降水量较少,雨季短。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的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下图示意7月1日澳大利亚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1)说明7月1日该时刻澳大利亚大陆天气系统的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2)比较7月1日澳大利亚南、北部沿海地区风速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珀斯夏季的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形成原因。
【答案】(1)高压(反气旋)
原因:澳大利亚7月正值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较海洋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压;7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该区域。
(2)南部沿海风速大于北部沿海 依据:南部沿海地区等压线较北部沿海地区密集,南部沿海地区气压差大,故风速大。(或答 北部沿海风速小于南部沿海
依据:北部沿海地区等压线较南部沿海地区稀疏,北部沿海地区气压差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故风速小。)
(3)珀斯西临海洋,东连面积广大的沙漠(大陆);夏季多晴天,昼夜温差大,海陆风显著;白天,沙漠地区(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往陆地;夜晚,沙漠地区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往海洋。所以,风向多变。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和等压线图的判读。
【详解】(1)据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和弯曲可知,此时澳大利亚大陆等压线呈闭合状且数值从外向里增加,因此可判读为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控制。该高压中心的形成与纬度、气压带、风带移动、海陆热力性质等因素有关。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澳大利亚7月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较海洋降温快,因此气温低,形成高压;同时7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据图可知,30°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该区域。
(2)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风速大小看等压线的疏密,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速越大,越稀疏的地方风速越小。据图可知,南部沿海地区等压线较北部沿海地区密集,南部沿海地区气压差大,因此南部沿海风速大于北部沿海。
(3)位于海边的城市风向日变化主要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海陆风。据图可知,珀斯西临海洋,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多晴天,昼夜温差大,海陆风显著;白天,沙漠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往陆地;夜晚,沙漠地区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往海洋。所以,风向多变。
【点睛】本题以澳大利亚“风城”之称的珀斯为背景材料,考查了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以及等压线图的判读,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形成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2024内江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内江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6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内江六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内江六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共5页。
2024内江六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内江六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