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乡村和城镇 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复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059673/0-170186469555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八 乡村和城镇 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复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059673/0-170186469558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八 乡村和城镇 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复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059673/0-170186469560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八 乡村和城镇 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复习
展开一、乡村的土地利用
1.乡村是以 活动为主的地区。农业用地可分为 、 、 、 等;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2.乡村以 和 为主。村落内部的土地利用类型可简单分为 和 两大类,村落内部空间结构一般都是 围绕着 分布。
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1.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 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2.城镇土地利用专业化,往往形成不同的功能区,相互之间 的界线。
3.城镇主要功能区
(1)居住区:是城镇中 分布的一种功能区。
(2)商业区:多位于城镇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呈 状或 状分布,大城市的中心往往形成 区。
(3)工业区:是工业集聚的区域,多分布在靠近 、 、 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通常距离城镇中心较远,同时要考虑保护环境。
4.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与变化
(1)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主要有 、 、 、 等,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2)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和 两个方面。
(3)城镇内部原有工业用地有可能被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进而促使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三、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乡土地利用提出了更新的诉求,合理规划城乡空间有利于建立可持续的人地关系、为生活提供便利、文化传承等,对于优化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通过发展 、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
2.通过合理安排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
3.通过规划,确定具有 价值的场所、建筑物、街区或村落等,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
温馨提示: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共有的功能区,对于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未来田园城市模式,不但要了解他们的优点,也要了解他们的缺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经济因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是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城市土地最终用于哪种功能活动,是由该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决定的。
(2022·江苏合考)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的山间盆地称为“坝子”,这里地势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用地。下图为云贵高原某乡村空间结构示意图,①②③代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据此完成1~2题。
1.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是( )
A.林地、住宅、耕地 B.林地、耕地、住宅C.住宅、耕地、林地 D.耕地、林地、住宅
2.该乡村空间结构利于( )
A.缩短道路里程 B.规避地质灾害 C.缩小城乡差距 D.集约节约用地
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2022·江苏合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受历史、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图为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乙功能区是( )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农业区
2.工厂随城市发展而外移,主要目的是( )
A.扩大销售市场 B.降低用地成本C.方便工人上下班 D.提高能源利用率
(2020·江苏合格性测试)下图为北京某街巷平面布局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M代表的是( )
A.工业用地 B.商业用地 C.文教用地 D.仓储用地
4.北京胡同承载着北京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历史记忆,对其保护的有效措施是( )
A.划定历史街区 B.增加商业网点 C.增加绿化面积 D.扩大住宅区面积
(2023·南通市如皋市高二上学期期中)在乡村,各类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数量的土地,并因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下图为云南某乡村鸟瞰图及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该村土地利用中占比最大的是( )
A.居住用地 B.绿化用地 C.生产用地 D.生态用地
6.为合理规划和利用乡村的空间结构,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 )
A.摒弃传统农业,发展乡村旅游 B.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
C.禁止乡村开发,保护生态环境 D.引进各类企业,增加农民收入
(2023·南京市六校联合体合格性测试)下面两图分别为某城市三个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和城市功能区付租能力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表示住宅区土地利用状况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右图中能正确表示乙功能区理论付租能力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2·徐州合格考模拟二)高铁客运站不仅是城市对外联系的枢纽,更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对城市产业活动有较强的集聚性。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高铁客运站分布。据此完成9~11题。
9.高铁客运站核心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以( )
A.工业用地为主
B.商业用地为主
C.居住用地为主
D.绿化用地为主
10.高铁站将导致该城市的空间形态( )
A.沿铁路延伸B.呈同心圆状扩散
C.向东部扩展D.形成多核心结构
11.直接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有( )
①居住人口的多少 ②工业发达的程度 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 ④距市中心的远近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二、综合题
12.(2020·江苏合格性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1911年、1979年和2018年上海主城区范围变化图。
材料二 “三生空间”是指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生产空间是生产经营空间;生活空间是居住、消费和休闲娱乐空间;生态空间是绿地空间。图1为上海主城区“三生空间”占比示意图,图2为上海主城区“三生空间”格局模型图,四个同心圆由内向外分别代表中心城区、内环区、中环区和外环区。
(1)上海主城区用地规模的变化是 。
(2)上海主城区中占主导地位的空间是 。在外环区,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和 交错分布。
(3)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生产空间中产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有 。
(4)简述上海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意义。
考点训练课时23 城镇化
1.城镇化的意义
(1)城镇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城镇化的三个主要标志: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
(3)城镇化与区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2.世界城镇化进程
3.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问题:环境质量下降,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
(2) 问题: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
4.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1)在城市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可为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便利。
(2)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的应用:依托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 、 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
温馨提示:城镇化是教材主干知识、核心知识之一。城镇化有多种表现,可以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去判断,也可以从城镇用地面积增加去判断,或从城镇数目增加去判断。掌握城镇化三个阶段,城镇化水平标志和主导产业。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2022·江苏合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下图为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城镇人口数量超过乡村始于( )
A.1982—1990年间 B.1990—2000年间
C.2000—2010年间 D.2010—2020年间
2.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将会( )
A.减少建设用地 B.促进经济发展C.减少流动人口 D.延缓人口增长
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2022·江苏省合格考调研)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多年来,形成了以金融、芯片、医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为代表的支柱产业,GDP总量近1.3万亿,人口500万以上,城镇人口比重达95%,区域景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图为不同时期浦东陆家嘴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
1.体现浦东城镇化水平的最主要指标是( )
A.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B.GDP总量近1.3万亿
C.区域人口500万以上D.城镇人口比重达95%
2.从景观判断,目前陆家嘴是( )
A.普通居住区B.中心商务区C.新兴工业区D.科教文化区
(2022·灌云高级中学合格考模拟)下图为1985年和201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从图中信息可知,区域城镇化过程表现为( )
A.农村在颓废B.城市数量增多C.第一产业比重上升D.区域文化在扩散
4.影响该区域城镇化进程的主导因素是( )
A.人口迅速增长B.城市规模扩大C.经济持续发展D.政策不断扶持
(2023·泰州合考模拟)城镇化水平体现了一个地区的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018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山东省城镇化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下图示意2012—2018年山东、江苏、四川及全国城镇化水平变化。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示意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城镇化的推进( )
①减少了对自然界的干扰 ②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 ③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④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3·南通市如皋市第一中学合格性测试)农民市民化指生活在农村的一部分农民进入城市长期从事非农产业的社会现象。下面为我国珠三角地区城镇化内在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关于城镇化的两个阶段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阶段服务业相对发达B.第一阶段农村劳动力不足
C.第二阶段城中村改造放缓D.第二阶段城镇化发展加速
8.为解决珠三角地区外来人口市民化问题,主要采取的措施是( )
A.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 B.改善交通,整治城中村居住环境
C.制定相对合理的城镇落户制度D.限制人口迁入以减轻生态压力
(2021·淮安高一期末)生态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设计的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是许多城市的发展方向。下图为我国南方某生态园林城市模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建设生态城市有利于提高( )
A.市中心的气温B.市中心产业集聚程度
C.生活空间宜居程度D.郊区交通通达度
10.该城市中“动植物园苗圃”的主要环境功能是( )
A.防风固沙B.加快下渗C.减轻污染D.减少蒸腾
二、综合题
11.(2021·南通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 991 162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 787 562人,占36.1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 415 856人,乡村人口减少164 361 984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同时也存在着城市功能分区不合理和不健全等问题。
材料二 下表为2020年度中国城镇化率与世界城镇化率的对比表。
(1)根据所学知识,简述城镇化的具体表现。
(2)根据上述材料,说出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与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相比有何特点。
(3)为了有效解决目前中国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哪些积极措施?
考点训练课时24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1.认识地域文化
(1)概念:人类在特定的 ,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经过生产生活实践创造的,具有显著特色的文化。
(2)表现形式:地域文化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可以是 方面的,如建筑、服饰、饮食等,也可以是 方面的,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2.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1)较之城镇,乡村的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更为直接,其景观所体现的 理念更为鲜明。
(2)乡村景观除了能够体现人们 、 的生活智慧外,还能够体现当地人们的 、 等。
3.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1)地域文化同样体现在 景观中。相比很多现代城镇都是钢筋混凝土、玻璃之类的灰色调,有一些城镇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会有自己的色调、色彩,例如,我国江南城镇的 ,意大利佛罗伦萨的 。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住房的颜色五彩缤纷,就与该港口城市同欧洲的 有很大关系。
(2)城镇中的各种建筑,不单纯是为某种用途而建造的,它还反映了某种 和 情趣。
(3)一所民居有其文化意蕴,而一座城镇的 ,或整体或局部,也能反映某种价值追求。
(4)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镇中的建筑,主要体现在地域文化影响城镇建筑的空间布局形态、建筑景观、建筑风格方面。
温馨提示:世界上不同的聚落都有其独特的景观,使之区别于其他聚落。聚落的建筑结构、街道布局和土地利用格局都是地域文化的产物,反映了居住者的需要、制度和价值观。
(2022·北京合考)读北京故宫博物院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北京故宫博物院( )
①建筑规模宏大 ②地域文化独特 ③布局中轴对称 ④房屋均坐北朝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北京故宫博物院成为著名文化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门票价格 B.历史文化 C.园林风格 D.生态环境
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2020·江苏合格性测试)图瓦村位于新疆阿尔泰山区的喀纳斯河谷,环境优美,风景宜人。下图为图瓦村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
1.与图瓦村传统民居描述相符的是( )
A.依山傍水的吊脚楼B.坐北朝南的四合院
C.高墙耸立的客家土楼D.山林河谷中的尖顶木屋
2.为实现图瓦村的可持续发展,该地宜发展( )
A.采矿业B.生态旅游业C.农耕业D.高科技产业
(2022·灌云高级中学合格考模拟)福建永定有典型的客家民居,用生土夯筑而成,依山偎翠,错落有致。该民居遍布该县的每个乡村,它们布局合理、安全坚固,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构成了神奇、古朴、壮观、美丽的画卷。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图片与材料描述一致的是( )
4.福建永定客家民居体现的地域文化是( )
A.长幼有序的家庭文化B.聚族而居,共御外敌
C.保护森林,人与环境共生D.开拓精神,进取思想
(2023·常州市第三中学合格性测试)读图,完成5~6题。
中国园林 西方园林
5.以上两图体现了建筑物在哪些方面的差异( )
A.空间布局形式 B.建筑结构
C.地域组合 D.以上三个方面
6.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差异 B.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地域文化的差异
(2022·江苏省合格考调研)巴塔克民居房屋下层为硬木搭建的家畜栏,中层是竹木拼接的生活区,上层形如倒扣的船形屋顶。下图为巴塔克式传统民居景观图。据此完成7~8题。
7.这种传统民居反映出当地自然环境是( )
A.干冷B.湿热C.干热D.湿冷
8.该地最典型的景观是( )
A.常绿森林B.落叶森林
C.高山草甸D.稀树草原
(2023·扬州市合格性测试)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拟开展“古村落分布、变化”为主题的野外考察活动。下图是相关手机APP获取的某区域卫星影像图(白色线条为河流)。据此完成9~10题。
9.手机APP能直观显示古村落空间形态,这些信息获取借助的地理空间技术是( )
A.RS B.BDS C.GIS D.GNSS
10.通过考察,研学小组认定影响图示区域古村落规模大小与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交通 B.土壤 河流 C.地形 水源 D.气候 土壤
二、综合题
11.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人类活动的产物,区域的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域文化的形成,但地域文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建筑物作为物质文化景观,最能体现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地理环境特点。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分别是我国岭南和北方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共同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怎样的特点?
(2)与北京四合院相比,广州西关大屋还体现了哪些独特的岭南文化?
(3)图中民居体现出我国古代怎样的人文思想?它对我国人口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专题八 乡村和城镇
考点训练课时22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考点填空】
一、1.农业经济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2.农业用地 居住 公共设施 住宅 住宅
公共服务设施
二、1.非农业
2.没有明显
3.(1)广泛 (2)点 条 中心商务 (3)河流 铁路 公路
4.(1)经济 政策 文化 环境 经济 (2)交通便捷程度 距离城镇中心远近
三、1.卫星城 2.居住区 3.历史文化
【典题精练】
1.C 解析: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平地少,山间小盆地称为“坝子”,这里地势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用地,因此②是耕地;③位于山区,适合发展林业;①主要位于道路沿线,接近耕地,应该是住宅区。
2.D 解析:该乡村空间结构利于因地制宜,集约节约用地,D正确。图中道路弯曲、沿山麓分布,说明不能缩短道路里程,A错误。不能有效规避地质灾害,对缩小城乡差距作用不大,B、C错误。
【过关检测】
1.B 解析:甲地商业付租能力最强,是商业区;乙地住宅付租能力最强,是住宅区;丙地工业付租能力最强,是工业区。
2.B 解析:距离市中心越远,地价越低。工厂占地面积大,工厂随城市发展而外移,主要目的是降低用地成本,B正确。扩大销售市场、方便工人上下班应该接近市区和住宅区;提高能源利用率需要提高技术水平,A、C、D错误。
3.B 解析:M分布在街道两侧,呈条状分布特征,属于商业区的分布特点。
4.A 解析:对历史古迹的保护有效的措施是划定历史街区,重点加以保护。
5.C 解析:该村土地利用中占比最大的是生产用地,包括直接和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蔬菜及果园、养殖用地。
6.B 解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通过规模化、产业化提升传统农业价值,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同时还要逐步完善公共服务系统。
7.C 解析:乙地在市中心所占比重大,为商业用地;丁地在城市边缘所占比重大,为工业用地;丙地处于市中心和城市边缘的中间地带且所占比重最大,为住宅用地。
8.A 解析:乙功能区为商业区,其在市中心及其附近的付租能力最强。
9.B 解析:客运站主要的作用是运送旅客,客流量大,商业价值大,主要以商业用地为主,B正确;工业用地应布局在货运站附近,A错误;客运站附近噪声大,不适合布局居住区,C错误;绿化用地应布局在客运站和城区之间,D错误。
10.C 解析:交通便捷的地区更有利于人口聚集,形成居住区和商业区等,使得城市向东部延伸,C正确;城市的形态会受到多种要素共同影响,不能仅仅考虑铁路这一要素,A错误;同心圆模式以城区为中心,B错误;多核心模式是以多个商业区为核心,D错误。
11.D 解析:居住人口的多少和地租的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①错误;工业发达程度不会直接影响地租高低,②错误;一般来讲,交通通达度高的地区地租高,交通通达度低的地方地租较低,③正确;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④正确。
12.(1)增大 (2)生产空间 生态空间 (3)技术水平高、资金雄厚、市场广阔 (4)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或生活提供便利。
考点训练课时23 城镇化
【考点填空】
1.(2)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3.(1)环境 (2)社会
4.(2)政府 企业
【典题精练】
1.D 解析:图中2010年之前,城镇人口少于乡村人口,2010年乡村人口略大于城镇人口;2020年乡村人口少于城镇人口;因此我国城镇人口数量超过乡村始于2010—2020年间。
2.B 解析: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将会增加建设用地,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流动人口,促进人口增长。
【过关检测】
1.D 解析: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有城镇用地规模不断增加、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其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镇化水平高低的指标,D正确。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GDP总量近1.3万亿、区域人口500万以上,是体现浦东城镇化水平提高的指标,但不是最主要的指标,A、B、C错误。
2.B 解析:从景观判断,目前陆家嘴建筑物高大密集,为中心商务区。
3.B 解析:图中反映出该区域城镇化过程直接表现为城市数量在不断增加。
4.C 解析: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推动区域城镇化进程的主导因素。
5.A 6.C
7.D 解析:第二阶段,来到城市的农民逐步成为市民,城市地域向周边农村推进,城镇化发展加速。
8.C 解析:制定相对合理的城镇落户制度,有利于促进外来人口市民化。
9.C 解析:从图中看,生态城市绿化带、林荫带和动植物园苗圃面积较大,可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有利于降低市中心的气温,生活空间宜居程度提高,A错误、C正确;从图中看,市中心以居住小区为主,产业集聚程度较低,B错误;建设生态城市对郊区交通通达度影响较小,D错误。
10.B 解析:该城市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不需要防风固沙,A错误;植被可涵养水源,“动植物园苗圃”可加快下渗,B正确;从图中看,该城市工业用地较少,污染问题不严重,减轻污染不是其主要功能,C错误;植被增加,可增加蒸腾,D错误。
11.(1)城镇人口增加;城镇的用地规模扩大;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的等级上升;出现城市群或城市带。
(2)中国城镇化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达到63.89%;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和美国差距较大。
(3)主要措施:合理规划城市各个功能区;建立卫星城或新城,分散大城市的职能;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重化工业的比例,发展第三产业;拓展交通,完善交通运输网;提高城市植被覆盖率,发展生态城市。
考点训练课时24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考点填空】
1.(1)地域范围内形成 (2)物质 非物质
2.(1)人地和谐 (2)顺应自然 趋利避害 社会组织形态 精神追求
3.(1)城镇 粉墙黛瓦 黄橙交织 贸易往来 (2)文化意识 审美 (3)空间格局
【典题精练】
1.A 解析:故宫博物院占地面积大,建筑规模宏大,体现独一无二的皇城文化,①②正确。北京故宫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构建城市的基本骨架,③正确;故宫三大殿是坐北朝南的,但其两侧的建筑不是所有都坐北朝南的,④错误。
2.B 解析:北京故宫成为著名的文化区,是因为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极少数同时具备艺术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宫廷文化博物馆等特色,并且符合国际公认的“原址保护”“原状陈列”基本原则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
【过关检测】
1.D 解析:“依山傍水的吊脚楼”为我国南方地区的民居;“坐北朝南的四合院”为我国北方的民居;“高墙耸立的客家土楼”为我国广东、福建一带的客家人民居;图瓦村位于新疆阿尔泰山区的喀纳斯河谷,民居应为“山林河谷中的尖顶木屋”。
2.B 解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应遵从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该地可利用优美的环境发展生态旅游业。
3.A 解析:福建的土楼、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云南的竹楼知名度较高,体现了人类建筑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根据图文材料判断,“用生土夯筑而成,依山偎翠,错落有致”,土楼图片最为符合。
4.B 解析: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在战乱的年代,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选择了这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外敌的建筑方式。
5.B 解析:西方园林规则、严谨,中国园林山环水抱,体现了建筑物在建筑结构方面的差异。
6.D 解析:建筑是文化的重要体现,中西建筑物的差异主要是由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而引起。
7.B 解析:读图判断可知,该民居为高脚屋;高脚屋属于干栏式建筑的一种,它的房顶呈“人”字形,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堆放柴草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该种房屋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如东南亚的部分国家。B正确,A、C、D错误。
8.A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该地为湿热的环境,所以对应的典型植被为常绿森林,A正确;落叶森林是温带地区的典型植被,B错误;高山草甸是高海拔地区的植被,C错误;稀树草原是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植被,D错误。
9.A 解析:获取古村落空间形态用RS技术;BDS和GNSS用于空间定位和实时导航;GIS的功能是对获取的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分析。
10.C 解析:古村落位于河谷地带,河谷平地较少,村落规模较小;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因此影响图示区域古村落规模大小与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和水源。
11.(1)内向性;封闭性;长者为尊;天人合一;农业文化。
(2)兼容性;商业文化。
(3)人文思想:多代同堂(或多子多福),以显家族之兴旺(人丁兴旺)。影响:会促进人口的增长。
不同区域
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
世界发达国家
美国
城镇化水平
55.30%
63.89%
81.30%
95%
专题五 植被与土壤 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复习: 这是一份专题五 植被与土壤 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复习,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四 常见的地貌类型 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复习: 这是一份专题四 常见的地貌类型 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复习,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十一 环境与发展 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复习: 这是一份专题十一 环境与发展 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复习,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人地关系与环境问题的产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