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阶段检测卷4_5章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图1为长江流域H河部分河段示意图,图2为Q点河流水位和P点湖泊水位某年随季节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湖泊补给河流的主要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7、8月河流与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用水量大B.南水北调调水量大
C.上游水库的调节D.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读中亚某区域等高线图,回答3~4题。
3.浸水桥是洪水时允许水流从桥面浸过的桥梁。图示地区的河水流过桥面的时间多在3~4月。据此推断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最可能是( )
①雨水 ②高山冰川融水 ③季节性积雪融水 ④湖泊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当地居民喜欢在涨水时到河边钓鱼,而河边垂钓,钓点是关键,钓点宜选在水流平缓的地方。图中最适宜垂钓的地点是( )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中a、b为流经该海域的洋流。读图完成5~6题。
5.M地沿海海域因( )
A.上升流形成大渔场
B.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C.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D.加那利寒流与南赤道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6.M处的气候类型向低纬延伸的原因主要是( )
A.受南赤道暖流的影响B.受西风的影响
C.受秘鲁寒流的影响D.受海洋的影响
如图为索科特拉岛的位置和7月索马里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7月,当索马里洋流流经10°N时,下列四幅海水等温线示意图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 B C D
8.7月,索马里洋流对索科特拉岛产生的影响是 ( )
A.使岛上渔民的捕鱼量增多
B.使岛上降水量增多
C.使岛屿及周围海域变得寒冷干燥
D.使岛上出现大量的企鹅
读某河流中游湖泊在一次洪水过程中,入、出湖径流量变化统计图,完成9~10题。
9.体现湖泊蓄洪作用的时段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0.湖泊水位最高时刻是( )
A.甲B.乙C.丙D.丁
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剧变所致。据此完成11~12题。
11.下列要素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的是( )
A.气候变化B.植物变化
C.分解作用D.自然环境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12.恐龙灭绝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是自然环境的什么功能在起作用?( )
A.光合作用B.生产功能C.分解功能D.稳定功能
2019年8月,亚马孙雨林遭受严重火灾,整个亚马孙雨林地区烟雾浓重,远在千里之外的圣保罗出现了白昼如夜的景象。据此回答13~14题。
13.圣保罗出现白昼如夜的景象,运用图中示意的地理原理解释,主要是由于( )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
14.此次亚马孙雨林大火,可能导致当地( )
A.水循环增强B.水土流失加剧
C.气候更加暖湿D.水资源严重短缺
下图示意伏尔加河三角洲位置变化及里海海平面变化,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5~17题。
15.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变化的特点有 ( )
①面积不断增大 ②坡度逐渐减缓 ③向东南方向扩展 ④增速先慢后快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6.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可能位于( )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17.若在该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将导致河口及附近水域( )
A.三角洲面积缩小B.河口盐碱化加剧
C.水位季节变化增大D.生物多样性增加
读针阔叶混交林在3个不同地点的山地上海拔高度分布表,回答18~19题。
18.①②两地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B.光照C.坡向D.降水量
19.②③两地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B.光照C.坡向D.降水量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9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20~21题。
20.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21.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22~23题。
22.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
23.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
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
下面左图为南美洲三座山脉植被分布的差异。读图回答24~25题。
24.造成这三座山脉植被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势高低B.纬度高低C.迎风背风D.距海远近
25.上面右图中的气候类型,可能出现在左图中的哪种植被类型之中( )
A.甲B.乙C.丙D.丁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读世界部分海运航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航线①②③都是从________地区出发,货轮上的货物主要是________。(2分)
(2)夏季,航线②的船舶经过北印度洋时是________(填“逆”或“顺”)水,航线③的船舶经过马六甲海峡时是________(填“逆”或“顺”)水。(2分)
(3)正常年份,________处(填字母)洋流流经的海域渔船云集,渔业资源丰富。但有些年份,因海面水温上升,鱼类赖以生存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大量死亡,渔船稀少,可能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现象。(2分)
(4)图中B、C、D、E四处中有著名渔场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简述渔场成因的差异。(4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6分)
材料 图1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图2为区域图中表示喀布尔和卡拉奇两地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图3为甲地河流流量的时间变化曲线图。
(1)描述喀布尔和卡拉奇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4分)
(2)描述图中甲地河流流量两昼夜的变化特点,并从河水的补给角度给出合理解释。(6分)
(3)描述图中甲地河流下游的水文特征及其原因。(任答3点即可)(6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马达加斯加岛(如图),距离非洲大陆最近为386千米,南北长达1700千米,东西宽约600千米,为世界第四大岛屿。2000多年前,人类首次从亚洲和非洲移居于此,目前该岛人口已超过2000万,年增长率为3%;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80%为特有物种。如珍稀动物狐猴,已完成长达5500万年的进化历程。狐猴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近年数量剧减,处于濒危状态。
(1)指出狐猴集中分布区自然景观的类型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分)
(2)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生物物种丰富且极为独特的原因。(4分)
(3)推测马达加斯加岛狐猴数量剧减的原因。(6分)
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阴山山脉平均海拔不到2000m,属中等高度的山体,是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位于温带半干旱与干旱气候的过渡带。阴山山脉中部的大青山气候较为湿润。图1为阴山地理位置图,图2为大青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1)说出大青山垂直自然带数量少的原因。(2分)
(2)判断大青山山麓自然带的名称并说明理由。(4分)
(3)一般把植被分为森林、草原、荒漠三种类型。指出与南坡相比,大青山北坡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布特点。(4分)
阶段检测卷(四~五章)
1~2.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据图2可知,秋季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其他季节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所以湖泊补给河流的季节主要是秋季。故选C。第2题,农业用水量及南水北调对长江流域的河湖水位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两项错误;上游水库的调节会使河湖水位更加稳定,C项错误;该地河湖水位在7、8月份较低,主要原因是受伏旱天气的影响,即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D项正确。故选D。
3~4.答案:3.C 4.D
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地没有高大山脉,河流不会有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中亚地区距海较远,降水少,河流不会有雨水补给;洪水期多出现在3~4月,说明河流的补给水源最可能是季节性积雪融水;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图中湖泊水补给河流。第4题,由图可知,①地位于湖泊出口处,水流速度较快;②地位于急流处,水流速度较快;③地位于凹岸,水流速度较快;④地位于凸岸,水流速度平缓。
5~6.答案:5.A 6.C
解析:第5题,由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山脉走向可知,M位于秘鲁沿海地区,a为秘鲁寒流,为上升流,在其作用下,形成了著名的秘鲁渔场。第6题,M处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受秘鲁寒流减湿作用的影响,该处的热带沙漠气候向低纬度延伸。
7~8.答案:7.A 8.A
解析:第7题,7月,索马里洋流虽然由低纬流向高纬,但却是上升补偿流,海底上泛的海水水温低,因此,该时段洋流属于寒流,可知A图符合。第8题,7月,索马里寒流上泛的海水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充足,岛上渔民的捕鱼量增多;受到寒流的影响,岛上降水量减少;此季节为夏季,且该岛纬度低,岛屿及周围海域不可能变得寒冷干燥;岛上不会出现大量企鹅。
9~10.答案:9.C 10.B
解析:第9题,湖泊蓄洪时段,入湖径流量大,出湖径流量小。根据图示曲线,体现湖泊蓄洪作用的时段是①③时段。C项正确。第10题,根据图示曲线形态,乙时刻之前,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说明湖泊水位一直上升。乙到丙时段,出湖径流量大于入湖径流量,说明湖泊水位下降。丙到丁时段,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说明湖泊水位又开始上升,但此时段入湖径流量较乙时刻之前小,出湖径流量较乙时刻之前大。所以湖泊水位最高时刻是乙时刻,B项正确。
11~12.答案:11.D 12.D
解析:第11题,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恐龙生存环境的变化是自然环境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第12题,恐龙灭绝后,通过稳定功能,其他各物种的数量基本恒定,使得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
13~14.答案:13.A 14.B
解析:第13题,圣保罗出现白昼如夜的景象,主要原因是大火产生的浓雾使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图中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②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故选A。第14题,亚马孙雨林大火破坏了植被,使得当地水循环减弱;当地降水多,水资源不会严重短缺;大火使当地植被覆盖率下降,气候不会更加暖湿;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雨水对地表的冲刷能力加强,水土流失加剧。故选B。
15~17.答案:15.C 16.B 17.B
解析:第1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大,主要是向东南方向扩展;从里海海平面的变化情况看,海平面1900~1978年呈下降趋势,所以三角洲坡度总体趋向陡峭;三角洲面积增速先快后慢。第16题,从里海海平面图可以看出,2000年海平面高度在1920~1940年达到过,所以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沿位置可能位于乙处。第17题,若在该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河口泥沙来源变少,但是入湖水量减少,湖面下降,三角洲面积总体变大,A错;入湖水量减少,河口盐碱化加剧,B对;水库具有调节作用,水位季节变化变小,C错;湖水的盐度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D错。
18~19.答案:18.A 19.D
解析:第18题,①②两地比较,最明显的是纬度的差异,纬度的不同导致热量的不同,从而影响针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第19题,②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③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二者所处的纬度相当,热量的差别小,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降水量的不同。
20~21.答案:20.B 21.A
解析:第20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拍摄当日”为3月25日,“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当地杂树不可能是常绿树种,而是落叶阔叶树种,故B正确。第21题,考查影响自然地理环境水平地域分异的因素。常绿灌木生长条件介于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之间,其分布主要受制于气温高低。
22~23.答案:22.A 23.C
解析:第22题,气温升高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常绿阔叶林带和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且处于山地东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流水侵蚀加剧,森林植被也大量吸收土壤中的磷元素,故这两个森林带不可能是土壤中磷高累积区;高山冰雪带海拔高,土层浅薄,且气温低,冻土使水分难以下渗,故土壤中磷累积少;高山草甸带位于高山冰雪带以下,高山冰雪融水使得该地带土壤中水分含量丰富,且气温较低,蒸发弱,故为磷高累积区。第23题,该山坡2000~3000米处为低于高山草甸带的海拔,故气温较高;2000~3000米处分布着森林带,生物生产量高于高山草甸带;根据“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2000~3000米处磷累积量远少于磷高累积区,由此推测该地土壤含水量低,地表径流量大。
24~25.答案:24.B 25.A
解析:第24题,山地的垂直自然带的多少与纬度和海拔有关,山体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图为南美洲三座山脉植被分布的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出,图a、图b海拔相同,自然带种类也相同,但图b的基带分布海拔范围低,说明纬度较高。图c的海拔低,根据山麓自然带判断,图c纬度更高。因此图中的三座山脉植被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的差异,B对。地势、迎风坡、距海远近,不是基带差异的主要因素,A、C、D错。第25题,读图乙,该地最冷月气温大于15度,属于热带。降水量大,各月都较多,应是热带雨林气候。可能出现在图甲中的甲植被类型中,A对。根据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其他不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B、C、D错。
26.答案:(1)波斯湾 石油
(2)逆 顺
(3)E 厄尔尼诺
(4)B、E 差异:E海域渔场因上升补偿流而形成,B海域渔场是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而形成的。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三条航线都是从波斯湾地区出发,而该地区最重要的资源和出口产品是石油。第(2)题,根据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规律和盛行风风向进行分析。第(3)题,本题考查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场渔业生产的影响。第(4)题,图中B处附近为纽芬兰渔场,E处附近为秘鲁渔场;纽芬兰渔场是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而形成的,而秘鲁渔场是因上升补偿流形成的。
27.答案:(1)喀布尔降水集中在冬春季节,冬春季节西风带来降水;卡拉奇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西南季风带来降水。
(2)特点:流量大小呈波动变化(或昼大于夜)。第一天变化幅度大,第二天变化幅度小(或第一天变化幅度大于第二天)。原因:河水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流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第一天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流量昼夜变化大;第二天为阴天,昼夜温差小,流量昼夜变化小。
(3)①水量较小。原因:下游流经干旱的沙漠区,降水较少,加上灌溉用水多。②汛期集中在夏季。原因:夏季上游冰川融水补给和夏季降水补给量大。③无结冰期。原因:纬度较低,气温较高。④含沙量较大。原因:上游山区植被破坏严重,下游流经沙漠区。(任答3点即可)
解析:第(1)题,从图2中可以看出喀布尔降水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卡拉奇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原因应结合纬度位置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第(2)题,从图3中可以看出这两天流量大小不同,就一天而言,白天与黑夜不同。原因可结合河流的补给类型进行分析。第(3)题,甲地河流下游的水文特征应从流量(水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分析。
28.答案:(1)类型:热带雨林。形成原因: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再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从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景观。
(2)岛屿长期与大陆远离,地域相对孤立,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受人类影响时间短,干扰少;岛屿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区域差异显著,生存环境多样。
(3)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狐猴生存空间(栖息地)、食物减少;(生产、生活造成)环境污染,狐猴生存环境受到破坏;非法捕杀狐猴获利;全球气候变化,狐猴生存环境改变;(狐猴为特有物种)生存进化能力较弱。(任答其中3点即可)
解析:第(1)题,图示狐猴分布区为热带雨林区,该处热带雨林成因是“地形+迎风坡+暖流”。第(2)题,注意两个问题:丰富和独特。丰富可从环境多样角度分析,独特可从地域孤立而进化慢、人为干扰少角度分析。第(3)题,可从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角度分析。
29.答案:(1)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相对高度小。
(2)温带草原带。阴山地处温带半干旱与干旱气候的过渡带,而大青山气候较为湿润,水平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山麓自然带(基带)与水平自然带一致。
(3)大青山北坡草原比南坡分布广,森林比南坡分布少;北坡森林分布上限海拔低,下限海拔高(或北坡山麓草原分布上限海拔高,亚高山草原分布下限海拔低)。
解析:第(1)题,垂直自然带数量多少与纬度(纬度低,热量条件好)、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水热垂直变化大)有关。读图可知,大青山位于40°N附近,纬度较高,温度较低;大青山山体相对高度小,水热条件垂直变化不明显。因此大青山垂直自然带数量少。第(2)题,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由材料可知,阴山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而阴山山脉中部的大青山气候较为湿润,降水相对较多,水平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所以大青山基带即山麓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第(3)题,大青山山麓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读图可知,大青山南北坡均只有草原和森林两种类型的植被,对此南坡,据图从草原、森林说明北坡植被垂直分布特点即可。
地点
经、纬度
海拔高度
①
22°N,116°E
1500~2000m
②
42°N,118°E
600~1000m
③
41°N,90°E
2200~2600m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阶段检测卷四_五章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阶段检测卷四_五章中图版必修第二册,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阶段检测卷一_三章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阶段检测卷一_三章中图版必修第二册,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阶段检测卷1_3章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这是一份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阶段检测卷1_3章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