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北宋名僧惠洪在佛教历史、佛禅义旨、文学创作等诸多领域卓有建树、影响深远。然而,其别集《石门文字禅》以前却没有本土校注本。此书三十卷,收录惠洪一生的单篇诗文,其内容和佛教历史相关并涉及北宋众多僧徒与文人士大夫,写作背景难定,难解之处颇多。之前只有日本僧人廓门贯彻曾对《石门文字禅》做注,但注释粗疏,谬误较多。中国学者周裕锴教授与宋代惠洪、日本廓门贯彻展开跨时空对话,积二十多年心力,完成《石门文字禅校注》一书。
黄永年先生曾说:“要给一部书作注,一定要对这部书真正下过功夫,对书的作者、对书的内容,以及对书的作用都得有深切的理解。”周裕锴在唐宋文学、禅文化、古代阐释学三大领域深耕多年。其著作《中国禅宗与诗歌》《文字禅与宋代诗学》等对佛禅与文学等问题皆有深入研究和精辟见解。此外,他还承担了《苏轼全集校注》一书的部分工作——对苏轼文集进行校注。就为《石门文字禅》作注而言,周裕锴教授无疑是最佳人选。从周裕锴2001年主持《石门文字禅》读书会算起,至《石门文字禅校注》出版,中间相距20年,可见本书耗时之久。
《石门文字禅校注》对《石门文字禅》进行了全面而系统地校勘和注释。每篇诗文下包含校记、注释、集评三项内容,书末还附篇目索引,方便了读者阅读。本书既肯定了昔贤成果,亦订正旧说疏误,在校勘、注释、标点、编年和辑佚等方面取得了远超前人的成就。以下试从两方面进行说明。
校勘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底本,以奠定文本基础。《石门文字禅》一书版本较为复杂,传世的有万历径山寺刻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天宁本等。本书将明万历径山寺刻本作为底本,但由于该底本是抄本翻刻,存在不少文字上的错误。因此除了用对校法勘证异同外,周裕锴还采用了其他方法,例如,用本书前后互证的本校法,以他书校本书的他校法和以理分析、断其是非的理校法,而且往往诸法交互为用,形成逻辑闭环,得出最可信的结论。如卷一之中《谒蔡州颜鲁公祠堂》一诗有两句:“___________锦光照眼,更觉霓裳韵和雅。”其中前三字原缺,天宁本作“蟠龙衣”,而《宋诗钞》作“吴绫蜀”。孰是孰非呢?周裕锴在考证唐宋诗词用例后,指出“吴绫蜀锦对举,乃诗词之套语”,谓“吴绫蜀锦”泛指华丽奢侈的丝织品。他又据《新唐书》等史料,注明“吴绫蜀锦光照眼”系指玄宗晚年生活华丽奢靡,从而判定《宋诗钞》之补字可从。书中多处阙字和讹误,经周裕锴如此交错校勘,细微辨析后得以补正。
本书注释工作包括系年系地、考索人名、引证典故、解释词义、疏通文意、阐明思想等。惠洪交游广泛,《石门文字禅》中许多篇题和正文涉及到众多同时期人物,这些人物往往是简称或代称,所指难明。周裕锴曾撰《略谈唐宋僧人的法名与表字》,总结对僧人的称呼惯例,又在《宋僧惠洪行履著述编年总案》里考证出惠洪的诸多交游。这些成果被运用到本书,其中人物多已注出所指为谁。某些常用词,在惠洪作品里有特殊涵义,周裕锴亦一一考证。如“拴索”一词,常用作拴缚拘羁之义,然卷三《游南岳福岩寺》一诗“他年遗迹旧岩下,拴索犹存众惊愕”,周裕锴认为此处“拴索”就不能解作拴缚拘羁之意,而应解作“骸骨”之意,其依据是黄庭坚《枯骨颂》:“皮肤落尽露拴索,一切虚诳法现前。”经过这样的注释,惠洪诗文的文意豁然开朗,惠洪丰富而立体的文学世界就被打开了。
本书虽然仍有阙文未补,一些作品系年和人物尚待确定,但体例严整,点校精审,注释明晰,善于不疑处见疑,揭示出古书撰述与校释的若干“新义例”,并提供了许多启人心智的新论题,确系一部严谨、准确、详明、完整的宋人文集点校注释本,对文学史、词汇史、佛教史、政治史、文化史研究皆极具价值。
(摘编自李贵《评〈石门文字禅校注〉——不诬古人,不误今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周裕锴之前,《石门文字禅》没有严谨准确的校注本,这增加了他校注该书的难度。
B.周裕锴以天宁本《石门文字禅》为基础,耗时二十年,出色地完成了对其的校注工作。
C.《石门文字禅》收录了很多诗文,为方便阅读,每篇诗文都有校记、注释和集评等内容。
D.校注《谒蔡州颜鲁公祠堂》中的缺字时,周裕锴运用了本校法,确定《宋诗钞》可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肯定惠洪在诸多领域具有影响,认为对《石门文字禅》进行校注极具价值。
B.文章引用黄永年的话,是为了证明周裕锴在唐宋文学和禅文化等领域都有深入研究。
C.文章论及了《石门文字禅校注》一书的优点,肯定了其价值,但是也未回避其不足。
D.文章在论述校勘和注释这两方面内容时均有例证,从这些例子中可见周裕锴的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校对古书时,如遇到没有底本作为依据,或者不同注本出现矛盾的情况,可以运用理校法,以理分析,断其是非。
B.周裕锴既对宋代僧人的法名有研究,也考证了惠洪的交游情况,这些都利于他对惠洪作品中出现的人名进行考释。
C.如果能够找到更多像“皮肤落尽露拴索”这样的例证,那么用“拴索”解释“骸骨”的结论也就会更加让人信服。
D.《石门文字禅校注》一书不仅对惠洪诗文中所涉及的人物、典故等进行了考释,还提供了具有研究价值的新论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2022年10月,发表在《自然化学》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吃土”也能调节肠道微生物组和治疗肠炎。
科研团队受土壤组分启发,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构建由蒙脱土(天然土壤成分,俗称“观音土”)、淀粉颗粒和液态金属三种组分组成的土壤仿生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调控微生物功能的特质。
这一具有响应性和调节性功能的新材料,不仅能提高微生物合成化学品的效率,还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恢复肠道微生态,在生物制造和生物医药领域有着应用潜力。
土壤仿生材料可以对激光、溶剂、外力等进行响应,使材料从原子到宏观水平都发生化学非均质性变化,实现该化学系统中不同的组分进行化学再分配、传感和写入及擦除的修改,从而发挥新的功能,科研团队便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多的系列研究。
“我们使用了自下而上的方法去模拟土壤中的矿物质、有机相和流动相来合成一种新的化学系统,该化学系统为一种土壤仿生材料,可以在体外增强微生物代谢和提高生物基化学品的合成,丰富病理条件下的肠道微生物组多样性,调节体内细菌失调。”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材料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高翔表示。
(摘编自《土真的能吃?科学家证明“吃土”可治疗肠炎》)
材料二:
2022年10月,一项发表在《自然化学》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由蒙脱土、淀粉颗粒和液态金属三种组分组成的土壤仿生材料,具有调控微生物功能的特质。“科学家证明‘吃土’可治疗肠炎”的消息迅速引起网友的广泛热议。
该文章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高翔告诉记者,文章中的“土”并不是真的土壤,而是仿照土壤结构构建的人工土壤仿生材料。目前该项研究只是在动物实验阶段,作用机制也还不清楚,尚未应用到临床。“我们只是在研究中发现了这一现象,希望能为临床研究提供一种思路。”
发现这一现象其实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高翔介绍,团队主要的研究其实是做材料和微生物的杂合体系,材料是没有生命的,甚至大部分材料都是有毒的,很难和微生物相结合。“在自然界中,土壤是一个很好的材料和微生物的结合体,因此就把研究对象聚焦到了土壤上。我们发现在合成的土壤仿生材料中,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都生长得很好。”
肠道微生物菌群和土壤中的菌群有类似之处,因此科研团队就想到了“土”和治疗胃肠道疾病是否会有关联。高翔告诉记者,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肠道微生物发生紊乱的小鼠模型,小鼠“吃”掉研究团队开发的土壤仿生材料后,发现其紊乱的肠道微生物菌群有所恢复,并重新建立生态模型;另外发现该材料还可以用于治疗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形成的急性肠炎。小鼠模型治疗实验证实了土壤仿生材料对肠道微生物群的调节功能,并且能够治疗肠炎。
(摘编自《“吃土”可治疗肠炎?作者回应:研究尚在动物实验阶段》)
材料三:
观音土也称高岭土,又名膨土岩、斑脱石、甘土、皂土、陶土、白泥。观音土富含硅、锌、镁、铝等矿物质,是黏土矿物,其化学成分相当稳定,被誉为“万能石”。观音土是陶瓷制品的坯体和釉料以及黏土质耐火材料的重要原料。观音土在饥荒时期普遍被饥民当成食物充饥,吃下能暂时解除饥饿感。
(摘编自360百科“观音土”)
4、下列不属于材料二“科学家证明‘吃土’可治疗肠炎”过程的一项是( )
A.研究发现材料是没有生命的,大部分材料是有毒的,很难和微生物相结合。
B.聚焦土壤,合成土壤仿生材料,因为土壤是很好的材料和微生物的结合体。
C.发现在合成的土壤仿生材料中,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都会生长得很好。
D.建立肠道微生物发生紊乱的小鼠模型,用土壤仿生材料对其进行治疗实验。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吃土”可治疗肠炎这一发现是“无心插柳”,但高翔依然对土壤仿生材料可以调节体内细菌失调的原因给出了科学的解释。
B.土壤仿生材料具有响应性和调节性两种功能,能提高微生物合成化学品的效率,恢复肠道微生态,因此在生物领域具有很大潜力。
C.高翔告诉记者其文章中的“土”不是真的土壤,并强调该项研究目前只是在动物实验阶段,体现了其作为一名科研人员的职业素养。
D.蒙脱土是一种可当食物充饥的天然土壤成分,科研团队受此启发才研究成由它和淀粉颗粒、液态金属三种组分组成的土壤仿生材料。
6、三则材料侧重点和语言风格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题。
王阿嫂的死
萧红
1
草叶和菜叶都蒙盖上灰白色的霜,山上黄了叶子的树,在等候太阳。太阳出来了,又走进朝霞去。野甸上的花花草草,在飘送着秋天零落凄迷的香气。
雾气像云烟一样蒙蔽了野花、小河、草屋,蒙蔽了一切声息,蒙蔽了远近的山岗。
满山的雾气退出,男人和女人,在田庄上忙碌着。羊群和牛群在野甸子间,在山坡间寻食青秋天半憔悴的野花野草。
田庄上只是没有王阿嫂的影子。竹三爷每天到广场上替张地主支配工人,现在竹三爷派一个正在拾土豆的小姑娘去找王阿嫂。
楞三抢着说:“不如我去的好,我是男人走得快。”
不到两分钟的工夫,楞三就跑到王阿嫂的窗前了。
“王阿嫂,为什么不去做工呢?”
里面接着就是回答声:“你来得正好,求你到前村把五妹子叫来,我头痛,今天不去做工。”小环坐在王阿嫂的身边,哭着说:“不是呀!我妈妈扯谎,她的肚子太大了!不能做工,昨夜又是整夜的哭,不知是肚子痛还是想我的爸爸?”王阿嫂的伤心处被小环击打着,她只是用手拍打着小环,意思是不叫小环再说下去。
小环爬上窗台,用她不会梳头的小手,在给自己梳着毛蓬蓬的小辫。邻家的小猫跳上窗台,蹲踞在小环的腿上,猫像取暖似的迟缓地把眼睛睁开,又合拢来。
远处的山反映着种种样的朝霞的彩色。山坡上的羊群、牛群,就像小黑点似的,在云霞里爬走。小环不管这些,①只是在梳自己毛蓬蓬的小辫。
2
五妹子坐在王阿嫂的身边,炕里蹲着小环,三个人在寂寞着。后山上不知是什么虫子,一到中午,就吵叫出一种不可忍耐的凄怨情绪来。
小环虽是七岁,但是和一个少女般的会忧愁,会思量。她听着秋虫吵叫的声音,只是用她的小嘴在学着大人叹气。
小环的父亲是一个雇工,在她还没生下来的时候,她的父亲就死了。在她五岁的时候母亲也死了。五岁的小环,开始做个小流浪者了。从她贫苦的姑家,又转到更贫苦的姨家。最后她在张地主家过了一年煎熬的生活。当一天王阿嫂到张家去取米,小环正被张家的孩子们将鼻子打破,满脸是血时,王阿嫂把米袋子丢落在院心,走近小环,给她擦着眼泪和血。小环哭着,王阿嫂也哭了。
由竹三爷作主,小环从那天起,就叫王阿嫂做妈妈了。
后山的虫子,不间断的,不曾间断地在叫。王阿嫂拧着鼻涕,两腮抽动,若不是肚子突出,她简直瘦得像一条龙。②她的悲哀像沉淀了的淀粉似的,她在说着她自己的话:
“五妹子,你想我还能再活下去吗?昨天在田庄上张地主是踢了我一脚。那个野兽,踢得我简直发晕了,你猜他为什么踢我呢?正午时候,我坐在地梢的一端喘两口气,他就来踢了我一脚。”
③拧一拧鼻涕又说下去:
“眼看着他爸爸死了三个月了,现在这个孩子快生下来了。咳!什么孩子,就是冤家,他爸爸的性命是丧在张地主的手里,我也非死在他们的手里不可,我想谁也逃不出地主们的手去!”
她打开米桶,米桶是空着。
五妹子打算到张地主家去取米,从桶盖上拿下个小盆。王阿嫂叹息着说:
“不要去呀!我不愿看他家那种脸色,叫小环到后山竹三爷家去借点吧!”
小环捧着瓦盆爬上坡,小辫在脖子上摔搭摔搭地走向山后去了。山上的虫子在憔悴的野花间,叫着憔悴的声音啊!
3
王大哥在三个月前给张地主赶着起粪的车,因为马腿给石头砸断,张地主扣留他一年的工钱。王大哥气愤之极,整天醉酒,夜里不回家,睡在人家的草堆上。张地主趁他睡在草堆的时候,遣人偷着把草堆点着了。王大哥在火焰里翻滚,在张地主的火焰里翻滚。
当王阿嫂奔到火堆旁边,王大哥的骨头已经烧断了!
王阿嫂拾起王大哥的骨头来,裹在衣襟里,紧紧地抱着,发出陶天的哭声来。她和一匹吼叫的狮子一样。
4
三天过了,五天过了,田庄上不见王阿嫂的影子,拾土豆和割草的妇人们嘴里念叨这样的话:“她太艰苦了!肚子那么大,真是不能做工了!”
“那天张地主踢了她一脚,五天没到田庄上来。大概是孩子生了,我晚上去看看。”
“王大哥被烧死以后,我看王阿嫂就没心思过日子了。一天东哭一场,西哭一场的,最近更厉害了!哪天不是一面拾土豆,一面流着眼泪!”
张地主走来了,她们都低下头去工作着。张地主走开,她们又都抬起头来;就像被风刮倒的麦草一样,风一过去,草梢又都伸立起来;她们说着方才的话:
“她怎能不伤心呢?王大哥死时,什么也没给她留下。眼看又来到冬天,我们虽是有男人,怕是棉衣也预备不齐。她又怎么办呢?小孩子若生下来她可怎么养活呢?”
“谁不说呢?听说王阿嫂有过三个孩子都死了!”
张地主来了,她们的头就和向日葵似的在田庄上弯弯地垂下去。
小环的叫喊声在田庄上、在妇人们的头上响起来:
“快……快来呀!我妈妈不……不能,不会说话了!”
小环是一个被大风吹着的蝴蝶,不知方向,她惊恐的翅膀痉挛的在振动;她的眼泪在眼眶里急得和水银似的不定形地滚转;手在捉住自己的小辫,跺着脚、破着声音喊:
“我妈……妈怎么了……她不说话……不会呀!”
5
等到村妇挤进王阿嫂屋门的时候,王阿嫂自己已经在炕上发出她最后沉重的嚎声,她的身子早被自己的血浸染着,同时在血泊里也有一个小的、新的动物在挣扎。
村妇们有的哭着,也有的躲到窗外去,屋子里散散乱乱,扫帚、水壶、破鞋,满地乱摆。邻家的小猫蹲缩在窗台上。小环低垂着头在墙角间站着,她哭,她是没有声音的在哭。
王阿嫂就这样的死了!新生下来的小孩,不到五分钟也死了!
6
月亮穿透树林的时节,棺材带着哭声向西岗子移动。
竹三爷手携着小环,走在前面。小环并不哭,只是随了竹三爷踏着贴在地上的树影走。
小环,这个小幽灵,坐在树根下睡了。林间的月光细碎地飘落在小环的脸上。她两手扣在膝盖间,头搭在手上,小辫在脖子上给风吹动着,她是个天然的小流浪者。
棺材合着月光埋到土里了,④像完成一件工作似的,人们扰攘着。
竹三爷走到树根下摸着小环的头发:
“醒醒吧,孩子,回家了!”
她醒过来了,小环才明白妈妈今天是不再搂着她睡了。她在树林里,月光下,妈妈的坟前,打着滚哭啊……
林中睡着王大哥和王阿嫂的坟墓。
村狗在远近的人家吠叫着断续的声音……
(有删改)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只是”二字写小环梳辫子时的专心致志,表明她懂事能干,懂得照顾自我。
B.句子②用“沉淀了的”修饰“淀粉”,突出王阿嫂的悲苦浓重到了无法化解的境地。
C.句子③插入对话中,使对话层次更清晰;单句成段,也使王阿嫂的叙述更富画面感。
D.句子④中“像完成一件工作似的”表明人们对类似于王阿嫂的不幸遭遇已习以为常。
8、文中多次写到的“牛群和羊群”“猫”及“虫子”,它们分别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9、小说往往是社会的镜像,但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揭示也往往有选择上的不同。请比较分析鲁迅《祝福》和萧红《王阿嫂的死》两篇小说反映出的当时社会现实的不同之处。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世祖文皇帝黄初四年春,正月,曹真使张郃击破吴兵,遂夺据江陵中洲。初,吕蒙病笃,吴王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朱然者,时为昭武将军。蒙卒,吴王假然节,镇江陵。及曹真等围江陵,吴王遣诸葛瑾等将兵往解围,夏侯尚击却之。江陵中外断绝,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真等起土山,凿地道,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隙,攻破魏两屯。魏兵围然凡六月,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且尽惧不济谋为内应然觉而杀之时江水浅狭,夏侯尚欲乘船将步骑入渚中安屯,作浮桥,南北往来,议者多以为城必可拔。董昭上疏曰:“武皇帝智勇过人,而用兵畏敌,不敢轻之若此也。夫兵好进恶退,常然之数。平地无险,犹尚艰难,就当深入,还道宜利。兵有进退,不可如意。今屯渚中,至深也;浮桥而济,至危也;一道而行,至狭也。三者,兵家所忌,而今行之,贼频攻桥,误有漏失,渚中精锐非魏之有,将转化为吴矣。臣私戚之,忘寝与食,而议者怡然不以为忧,乌在其为智也?加江水向涨,一旦暴增,何以防御!就不破贼,尚当自完,奈何乘危,不以为惧!惟陛下察之。”帝即诏尚等促出,吴人两头并前,魏兵一道引去,不时得泄,仅而获济。吴将潘璋已作荻筏,欲以烧浮桥,会尚退而止。后旬日,江水大涨,帝谓董昭曰:“君论此事,何其审也!”会天大疫,帝悉召诸军还。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二》,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且尽/惧不济/谋为内应/然觉而杀之/
B.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且尽/惧不济/谋为内应/然觉而杀之/
C.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且尽/惧不济谋/为内应/然觉而杀之/
D.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且尽/惧不济谋/为内应/然觉而杀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王假然节”中“假”与《劝学》中“假舆马者”的“假”含义不同。
B.“奈何乘危”的“乘”与《氓》中“乘彼垝垣”的“乘”含义不同。
C.“魏兵一道引去”中的“引”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的“引”含义相同。
D.“何其审也”中的“审”与《归去来兮辞》中“审容膝之易安”的“审”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然胆略过人,注重节操,因此病重之中的吕蒙在吴王询问时,就推荐他接替自己的职务;吕蒙过世之后,吴王就命朱然镇守江陵。
B.江陵被围,前去解围的吴军又被夏侯尚击退。江陵城内外联系断绝,城中许多士兵浮肿患病,能够参加战斗的仅仅有五千人。
C.夏侯尚见江水又浅又窄,想乘船率步兵、骑兵到江渚之上驻扎,并架设浮桥,以便来往,讨论这件事的人大多认为江陵一定能被攻克。
D.皇帝下诏,命令夏侯尚等人退出江渚,吴军两面并进,魏军就迅速顺利退出江渚。后又赶上瘟疫,皇帝于是命各军全线撤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晏如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隙,攻破魏两屯。
(2)臣私戚之,忘寝与食,而议者怡然不以为忧,乌在其为智也?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水调歌头①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攲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②,谈笑静胡沙!
【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退居故乡时。②东山老: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他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挥。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开头交代了菊花开、霜降来的深秋季节和词人所住小屋环境的幽雅。
B.词人以问句的形式,从时间的流逝和外貌的变化等角度写他的现实状况。
C.“念平昔”三句,节奏紧凑、情感急促,用回忆的手法表现过去的生活。
D.“边马”和“胡笳”具有地域特征,展现了边地的壮阔和词人视野的开阔。
15、“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请结合本词和《归去来兮辞》的内容,简要概括词人和陶渊明借助“三径”“松竹/菊”表达的情感有哪些异同。
四、默写题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重从人们的主观感受侧面描写阿房宫错综复杂的建筑特点。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空对举是指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描写景物来营造意境,让读者在时空交错中获得审美体验。“诗圣”杜甫就擅长在近体诗中运用时空对举的创作方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少安踏着一片银白,淌过淙淙流水的东拉河,从枣林里穿过一条小土路,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
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像先前那样卷起一根旱烟棒,一边抽着,一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
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过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①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总之,就他而言,整整一个历史时期已经结束,他将踏上新的生活历程。只有一点不能改变:他还应该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跳上新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
②月亮是这样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不用说,这非凡之举博得一片赞扬之声。许多村民出罢修庙宇的钱,也要为建校多少出一点钱。就是呀,神鬼要敬,可孩子却是天使!
17、文中画框线的句子是如何表现出画面感的?请简要分析。
18、在文学作品中,省略号具有表情达意的效果。请从画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处,分析其省略号的表达效果。
19、请结合文本内容,说说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却”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
(1)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
(2)就是呀,神鬼要敬,可孩子却是天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等联合发布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由≥140/90毫米汞柱下调至≥130/80毫米汞柱,引发了行业和社会热议。不过,①________。目前,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线依旧为140/90毫米汞柱,即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
在临床实践指南发布会上,专家也提到血压水平在130-139毫米汞柱和(或)80-89毫米汞柱的人群多为中青年。这说明②________,需要引起重视。
不少人认为,血压没超过(达到)140/90毫米汞柱就安全,但其实超过120/80毫米汞柱就应该引起重视了!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收缩压在120-139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80-89毫米汞柱为“正常高值”。血压“正常高值”是正常血压与高血压之间的一个中间区域。③________,但它就好比“高血压前期”,也应当及时通过日常生活进行干预。因为正常高值血压,是高血压的易患因素之一,研究发现:理想血压人群相较于血压正常高值的人群,罹患高血压的机会增加2-3倍。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文中画框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六、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吕氏春秋·贵当》中有一则寓言: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乡里。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劣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良狗则数得兽矣。兽之获,常逾人矣。
其实不仅仅是打猎,其他的事也都是这样。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受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B项“周裕锴以天宁本《石门文字禅》为基础”错误,原文是说“本书将明万历径山寺刻本作为底本”,不是“天宁本”。 C项每篇诗文都有校记、注释和集评等内容的不是《石门文字禅》,而应是《石门文字禅校注》,此处为张冠李戴。 D项“周裕锴运用了本校法”错误,结合原文“周裕锴在考证唐宋诗词用例后,指出……他又据《新唐书》等史料……”可知,校注《谒蔡州颜鲁公祠堂》中的缺字时,用的是以他书校本书的他校法,不是本校法。
2、答案:B
解析:B项“是为了证明周裕锴在唐宋文学和禅文化等领域都有深入研究”错误。黄永年先生曾说:“要给一部书作注,一定要对这部书真正下过功夫,对书的作者、对书的内容,以及对书的作用都得有深切的理解。”可见,引用黄永年的话是强调周裕锴“对这部书真正下过功夫”,而不是证明周裕锴在唐宋文学和禅文化等领域都有深入研究。
3、答案:C
解析:“如果能够找到更多像……这样的例证,那么用‘拴索’解释‘骸骨’的结论也就会更加让人信服”错误,首先,结论应该是“用‘骸骨’解释‘拴索’”,而非“用‘拴索’解释‘骸骨’”。其二,原文“其依据是黄庭坚《枯骨颂》”是强调周裕锴对“拴索”一词词义的考证是有依据的,与例证多少无关。
4、答案:A
解析:A项是高翔对其团队主要研究内容的介绍,与“科学家证明‘吃土’可治疗肠炎”无直接关系。
5、答案:D
解析:D项“科研团队受此启发才研究成……的土壤仿生材料”无中生有,由材料一第二段内容可知,土壤仿生材料是“科研团队受土壤组分启发”研制成的。
6、答案:①材料一侧重介绍土壤仿生材料的构成、功能及其对微生物调控的意义,语言更加严谨、专业;②材料二侧重介绍发现土壤仿生材料可治疗肠炎的过程,语言更加形象、通俗;③材料三侧重介绍“观音土”的名称、作用,语言更凝练。
解析:
7、答案:A
解析:A.“‘只是’二字写小环梳辫子时的专心致志”错误。“山坡上的羊群、牛群,就像小黑点似的,在云霞里爬走。小环不管这些,只是在梳自己毛蓬蓬的小辫”,“只是”表现了小环内心的无助。
8、答案:①牛群和羊群:以牛群和羊群的无忧无虑反衬底层劳苦大众的艰辛忙碌;②猫:以猫来暗示小环的命运变迁,从有所依傍到孤苦无依;③虫子:以虫子的鸣叫衬托人间的悲苦,虫子的叫声是王阿嫂母女内心悲痛的外化。
解析:
9、答案:①《祝福》主要呈现封建礼教和迷信,束缚摧残人的社会现象,《王阿嫂的死》则重在体现地主阶级对农民无情剥削、压迫的社会现实;②《祝福》重在表现民众精神层面的病态,《王阿嫂的死》则突出百姓物质生活的艰难、肉体上的被欺凌;③《祝福》中的民众是一群自私、冷漠的人,《王阿嫂的死》中的民众是一群无心、无力反抗的人。
解析:
10、答案:A
解析:句意:江陵令姚泰率兵在城的北门防守,见敌军力量强大,城内人数少,粮食将尽,害怕守不住,图谋着作魏军的内应,朱然发觉后处死了他。“外兵盛”和“城中人少”形成对比,而且“谷食”是“且尽”的主语,不可断开,所以“城中人少”后需停顿,排除B、C。“惧”的是“不济”,然后才有“谋为内应”的举动,两者之间要断开,且“谋为内应”的意思是“图谋着做内应”,句意完整,“谋为内应”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D。
11、答案:C
解析:A.授予,给予/借助。B.冒着/登上。C.退/牵,拉。D.确切,精准,形容词/明白,知道,动词。
12、答案:D
解析:D.“迅速顺利退出”错误,原文“魏兵一道引去,不时得泄”说明魏军从一条通道撤退,一时间不能全都快速撤离,可见并非“迅速顺利退出”。
13、答案:(1)朱然却泰然自若,没有恐惧害怕,只管(正在)激励官吏和将士,观察到可乘之机,攻破了魏军两座营垒。
(2)臣私下里对这件事(感到)忧伤,寝食不安,而讨论(这件事)的人却安适自在不把这当成一件值得担忧的事,他们的智慧在哪里呢?
解析:【参考译文】
世祖文皇帝黄初四年的春季,正月,曹真派张郃击溃吴军,攻占江陵的中洲。当初,吕蒙病重,吴王问他:“如果你的病情不能好转,谁可以接替你的职务?”吕蒙回答说:“朱然胆略过人,注重节操,我认为他可接替。”朱然,当时为昭武将军,吕蒙去世,吴王就让朱然镇守江陵,授予他符节。等到曹真等人包围江陵,吴王派诸葛瑾等人率军前去解围,夏侯尚击退了他们。江陵城内外联系断绝,城中许多士兵浮肿患病,能够参加战斗的只有五千人。曹真命令士兵堆土山,挖地道,临城立起高台,箭如雨下,守城将士都大惊失色;朱然却泰然自若,没有丝毫恐惧,只(管)激励官吏和将士,观察到可乘之机,攻破了魏军两座营垒。魏军包围朱然共六个月,江陵令姚泰率兵在城的北门防守,见敌军力量强大,城内人数少,粮食将尽,害怕守不住,图谋着作魏军的内应,朱然发觉后处死了他。当时长江水浅,江面狭窄,夏侯尚想乘船率步兵、骑兵到江诸之上安营扎寨,在江面上架设浮桥,以便南北来往,讨论这件事的人(谋划这件事的人)大都认为江陵城一定能够被攻克。董昭却上奏说:“武皇帝智慧勇气过人,用兵时面对敌人却很谨慎,从不敢像这样轻视敌人。打仗时,进兵容易,退兵难,这是最平常的道理。平原地带没有险阻,退兵尚且更困难,即使要深入进军,还要考虑撤退的便利,军队前进与后退,不能只按自己的想法行事。如今在江渚之中驻扎军队,是最深入的进军;设浮桥渡江,是最危险的事;只有一条道路可以通行,是最狭隘的道路。这三件,都是用兵之人的大忌,而如今我们却正在做,如果敌人集中力量攻击浮桥,我军稍有疏漏,江渚之中的精锐部队就不再属于魏,而会转头变为吴所有。臣私下里对这件事非常忧虑,寝食不安,而讨论这件事的人却安适自在不把这当成一件值得担忧的事,他们的智慧在哪里呢?加之长江水位临近上升,一旦暴涨,我军将如何防御!纵然无法击败敌人,也还应该保全自己,为什么冒着这样危险的情况,不觉得恐惧呢!希望陛下认真考虑这件事。”文帝立即下诏,命令夏侯尚等人迅速退出江渚,吴军两面并进,魏军大队人马只从一条通道退却,一时间不能快速退出,最后勉强过江撤回。吴将潘璋已制好芦苇筏子,要用它烧魏军的浮桥,恰巧夏侯尚率兵退回,未得实施。十天过后,江水暴涨,文帝对董昭说:“你对此事的评论,多么精准啊!”当时又赶上发生大瘟疫,文帝于是命令各军全部撤回。
14、答案:D
解析:“展现了边地的壮阔和词人视野的开阔”错。哀怨的胡笳声和边马的悲鸣声交织在一起,烘托边地悲凉的战争氛围。
15、答案:(1)相同点:都借助“三径”表现归隐后的闲适生活,借助“松竹”和“菊”体现他们对葆有高洁品格的追求。(2)不同点:①本词词人表达的更多是壮志难酬的悲凉,还有归隐后忧国忧民之思。②陶渊明则表达了对误入仕途的后悔之情,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快乐。
解析:
16、答案:(1)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解析:
17、答案:①巧用比喻修辞,“跳上新生活的马车”化虚为实,形象地刻画了孙少安饱满的精神状态;②使用了连贯的动词,并用“精神抖擞”“紧”“全身的”等修饰词生动展现了动态的细节;③每个动作单独成句,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具有画面感。
解析:
18、答案:示例一:①处省略号引发读者的思考并走入人物的内心。所表达的含义与分号前的句子形成对比,说明这笔钱对历经坎坷的孙少安来说数目不小,从侧面衬托出他真挚而深沉的乡土情结。
示例二:②处省略号引发读者的想象,产生代入感。展现了主人公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与向往,也舒缓了叙事的节奏。
解析:
19、答案:(1)“却”在句中表示转折,将孙少安年轻时与当下的生存状态进行对比,如今他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有能力也愿意回馈家乡。
(2)“却”在句中表示强调,有“还、更”之意,强调为孩子们重建学校比祭拜鬼神更重要,宣扬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先进思想观念与“热爱家乡、助力家乡发展”的强烈社会责任感。
解析:
20、答案:①这并不作为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②高血压呈现年轻化趋势;③虽未定为高血压
解析:
21、答案:血压正常高值的人群相较于理想血压人群,罹患高血压的概率增加2-3倍。
解析:
22、答案:略
解析:【审题指导】这是一则寓言,齐人打猎,开始失败,寻找到原因后打到很多猎物。由失败到成功,原因是什么?这就是作文立意的切入点。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①齐人开始打不到猎物,是因为缺少一只好的猎狗。好的猎狗是打猎成功的关键,由此我们可立意为要想成功,就要抓事情的关键,抓影响成功的本质的东西。
②齐人开始失败,是因为没钱买好的猎狗,要想有钱,就要回去种地挣钱。由此我们可以立意为做事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成功。
③齐人打猎不成功,是因为没好猎狗,没好猎狗是因为没钱,没钱是因为没种好地,因此打猎不成功是因为没种好地。由此可立意为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
④齐人最后的成功得益于有了好的猎狗,由此可立意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⑤齐人由之前的不成功到后来的成功,是因为自己对失败原因的总结反思,由此可立意为遇事多思考、多总结才可能成功。
2023~2024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顶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顶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含答案),文件包含语文答案docx、语文答题卡docx、语文试题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省佳木斯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省佳木斯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PDF版含答案,共12页。
2024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共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