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7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展开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 四 周 第 学时教案
计划授课时间:2023 年 月 日
实际授课时间:2023年 月 日
专 业:
班 级:
科 目:
中国历史(新教材)
课 时:
2课时
授课地点:
授课形式:
讲授
参考教材:
第7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目标
掌握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了解齐民要术的历史意义。
掌握祖冲之和圆周率的史实。
掌握南北朝时期文化、科技、诗歌、书法、绘画等方面的历史人物、作品。
体会科学和人文价值,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王羲之和《兰亭集序》兰亭集序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与科技文化成就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
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正在形成中,因此对于一些历史概念、历史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刻,需要提供生动形象的图文资料辅助学生理解历史现象和概念。对于科技文化成就内容可以让学生设计“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成就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两块内容,即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与文化成就。科技成就主要讲述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科学家祖冲之;文化成就主要讲述书法、绘画与雕塑方面的成就。学习这三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文化是时代代变革的先声和反映,科学技术代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它们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将科技、文化与历史发展的进程有机地合起来,使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和进程的基础上,理解科技、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策略
本节课程使用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导入分析法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设计
(思维导图)
主要内容
课 前
1.教师备课制作PPT,查找相关案例、视频、图片及资料;
2.学生预习本节内容,对主要内容有大致了解。
课 中
一、问题导入
二、新课讲授
三、内容
1.科技
2.佛教与道教的传播
3.文学艺术
四、随堂检测
五、布置作业
课 后
与学生交流课堂学习效果,对有疑惑的知识点加以补充讲解;
网络查找相关知识资料拓展学习;
督促学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并进行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90min)
教学
环节
内 容
活 动
技术
手段
备 注
(教学随笔)
教师
学生
课前
准备
1.教师备课
2.学生预习
教师备课制作PPT,查找相关案例、视频、图片及资料。
学生预习本节内容,对主要内容有大致了解。
查阅
资料
课中
活动
环节
内容一:新课导入
步骤一:问题探究(5min)
步骤二:提出疑问(3min)
步骤三:解决问题(5min)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的材料,提出疑问。
阅读多媒体展示的材料,和同桌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答案,并在班级进行交流。
多
媒
体
课中
活动
环节
(30min)
内容二:南北朝时期的能工巧匠骤一:曹魏人马钧(5min)
根据教材知识点,多媒体展示出龙骨水车,引发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的兴趣。
根据教材知识点和多媒体展示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并在教材中进行标注;
根据教师讲解,对知识点融汇贯通了解能工巧匠有哪些壬午,代表作以技术成就有哪些?
阅读多媒体展示的材料,和同桌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答案,并在班级进行交流;
跟随老师的思路,阅读案例,与同桌进行讨论;
整理知识点内容,做好笔记。
多
媒
体
课中
活动
环节
(40min)
内容三:三国两晋时期南北朝时,数学、农学和地理学等都取得新的成就。
步骤一:南朝人祖冲之:
(5min)
步骤二:北宋人贾思勰《齐民要术》(10min)
步骤三:视频导入以及小组讨论
(10min)
步骤四:西晋裴秀古代接触地理学家——《禹贡地域图》(5min)
步骤五: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5min)
步骤六:东晋南朝时期——“灌钢法”(5min)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的材料,提出疑问;
组织学生以同桌为位对问题进行思考;
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多媒体展示齐民要术知识点,结合实例讲解内容,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的材料,提出疑问;组织学生以同桌为位对问题进行思考;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根据教师所结合的实例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做好笔记和标注。
认真思考,进行判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观看多媒体展示的视频,和同桌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答案,并在班级进行交流。
跟随老师的思路,与同桌进行讨论;整理知识点内容,做好笔记。
多
媒
体
课中
活动
环节
(20min)
内容四:佛教道教的兴盛
步骤一:问题引入(5min)
步骤二:兴盛的背景和原因(5min)
步骤三:佛教开凿石窟遍布南北各地
(5min)
步骤四:道教传播发展(5min)
教师提出疑问,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并进行点评。
2.多媒体山西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
3.提出疑问,让学生思考;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点评。
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疑问并举手回答。
根据教师所结合的图片进一步了解佛教石窟,并做好笔记与标注。
知识点归纳总结,并做好笔记与标注。
多
媒
体
总结
评价(5min)
课堂小结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代表人物、著作
2.佛教与道教的传播的背景和表现
3.文学与艺术成就
1.学生补做笔记;
2.学生试着自己进行总结。
多
媒
体
课后
检测(5min)
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
学生复习巩固本节课内容,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并背诵知识点。
教材
笔记
教学
效果
教学
反思
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11课 宋元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教案: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11课 宋元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教案,共5页。
历史中国历史第四单元 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繁荣第9课 隋唐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教案: 这是一份历史中国历史第四单元 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繁荣第9课 隋唐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教案,共5页。
中职部编高教版(2023)第5课 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中职部编高教版(2023)第5课 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