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赏析小说的情节 课件
展开小说的文体基础知识点P328 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一词出自《庄子·外物》。
小说的情节P338 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性格冲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梳理情节后再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2024届县一检《蓝眼》冯骥才]8.文本一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4分)[2021·甲卷]9.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6分)[2020·新Ⅰ卷]9. 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6分)[2015年高考课标Ⅰ卷]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耍分析。(6分)
如何寻找并确定线索 P382⑴体裁猜“线”。不同体裁的散文,其线索往往不同,如写景散文多以时间、空间为线索,写人散文多以感情为线索。(故都的秋、记念刘和珍君)⑵标题判“线”。有的标题即线索。(我与地坛、蓝眼)⑶时空连“线”。若文中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阅读时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看,有助于把握文章的线索。(荷塘月色)⑷以物求“线”。不少托物、叙事类散文,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串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主旨,这个事物常作为标题或在文中反复出现。⑸反复出“线”。可以通过反复出现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事物或抒情议论的语句去把握线索。⑹以情导“线”。前几种方法,都因有较明显的外部标志而较易于把握,而感情线索经常隐伏于内容之中。阅读时要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
[2024年县一检《蓝眼》冯骥才]8.文本一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答:①明线是蓝眼的一系列活动:买真画、被流言闲语困扰、买假画、发现上当、离开裕成公。暗线是黄三爷精心策划使蓝眼上当:卖真画、散布谣言、卖假画(考查梳理情节的能力)。②明暗两条线索互相交织,使小说情节更加紧凑,也使小说内容更加丰富(结构)。同时两条线索形成对照,突出了蓝眼和黄三爷不同的形象特征(人物),能引起读者对人物的思考。(复线的好处)
[2021年·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 》王小鹰]9.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6分)官方标答:①临终遗言是理解普希金人生悲剧的线索,它将普希金个人不幸与时代痛苦联系起来,揭示出他人生悲剧的深层原因;②临终遗言是统摄全篇的“文眼”,文章的标题由此而来,作者的情感抒发、思想表达也都与遗言有密切关系。组织答案:①从结构上看,这句话与标题“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相呼应,统摄全篇的“文眼”,临终遗言是理解普希金人生悲剧的线索。②从内容来看,这句话说明普希金去世时,来自于时代与社会的各种痛苦压倒了他对生命和自由的热爱,揭示出他人生悲剧的深层原因。(文本内容:解释普希金人生悲剧原因)③从主旨来看,本文就是通过这句话与普希金人生悲剧,抒发对痛苦与人生的思考。
[2020年·新高考Ⅰ卷《建水记[注](之四)》于坚]9. 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6分)[审题]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把握行文线索并分析其作用的能力。[答题模型]涉及文章的内容、结构和主旨①本文的空间线索是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②本文的时间线索是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官方标答:①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开始,依次写穿过城门,经过街道,市场,胡同小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②文章以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将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表现这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线索的作用)。
[2015年全国Ⅰ卷《马兰花》]12⑵.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①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考查梳理情节的能力)②好处: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人物),丰富小说的主题;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明暗线的好处)
[2023·甲卷]9.这篇随笔的最后段跳转到作者在上海的生活见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2020·Ⅰ卷]9.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2019·Ⅲ卷]9.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2017·Ⅰ卷]6.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2014年高考课标Ⅰ卷]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2012年课标卷]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1、熟练掌握情节两个方面和五个角度的作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发展、主题的揭示、读者的阅读体验等方面的作用)2、通读全文,确定位置。找出相关情节在小说中的位置,根据所处位置,思考该情节的作用。3、确定角度,找出对应。解答“情节作用”题需要从小说内容方面(人物、环境、主题、读者)和小说结构(情节的发展)方面思考,从文中找出对应内容进行分析。
结构上的作用:情节与情节之间的作用
内容上的作用: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读者
1.情节本身的作用(结构方面):P339(1)情节开头的作用:①写景开头: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社会环境——点明人物的身份、特征、背景等/引出小说人物的出场。②设疑开头:制造悬念,引人入胜;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提出疑问,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思考;埋下伏笔,为下文…做铺垫、张本。③一般开头: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做铺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情节中间的作用:①前后照应,承上启下,为后文写……(情节)做铺垫、埋伏笔;②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让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③贯穿全文线索。
(3)情节结尾的作用:➊.出人意料的结局(欧亨利式结尾):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以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➋.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显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➌.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的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和平美好幸福美满生活)的追求,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➍.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为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➎.以景作结的结局:从结构看,照应标题,首尾呼应;从情节看,暗示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从人物看,烘托人物;从主题看升华主题;从读者看,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空间。
2.情节在内容方面的作用:P344⑴对环境的作用:交代/突出了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使环境更具有典型性。⑵对人物的作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精神,刻画人物……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等。⑶对主旨/主题的作用: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山神庙偷听这一情节,是林冲由原来的忍让妥协到被逼反抗的转折点,有力地突出了小说的主题“逼上梁山”。⑷对读者的影响: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出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①“我”回忆鲁镇有关祥林嫂的见闻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得罪高俅被刺配沧州,分配看守草料场。因大雪来到山神庙,偷听到陆谦等人要杀他的密谋后,杀死三人,投奔梁山。
古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好像一个“套中人”,看到未婚妻骑自行车上街,认为不体面;与她弟弟争吵,被她弟弟从楼梯上推下来,不久死去。
格里高尔“变形”后,自己、家人、上司的一系列反应
[2023年·甲卷《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巴金]9.这篇随笔的最后段跳转到作者在上海的生活见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考点:分析散文的段落(最后段)的作用备考知识点: [解题思路]“最后段跳转”,考生需要先明确最后一段和上文之间的关联,在内容上有什么样的“跳转”。然后再来分析这一“跳转”有什么作用。另外,还要结合文章的题目“随笔之一”,综合考虑随笔的文体特点,“随”笔之“随”,选材上的灵活自由,“跳转”当在其中。官方标答:①通过场景的转换,表明“机械的诗”到处都存在,写出了它的普遍性;②通过对上海建筑工地的描写,进一步说明“机械的诗”的内涵和功能,深化了主题;③由旅途见闻引出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充分发挥了随笔自由灵活的特点。
[2020年·新课标Ⅰ卷《越野滑雪》(美)海明威]9.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审题]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的情节安排,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题干给了“文学理论”,要求考生探究这一理论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分析所给的“文学理论”,理解其含义,然后再运用这一理论去“对号入座”。对于本题而言,“冰山”理论其实可以理解为小说常用的“留白”艺术。[链接教材]早年做新闻记者的经历,使海明威拥有了一种“非同寻常的艺术自觉”(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他的小说语言凝练而又精当,少有修饰,往往用朴素的语句直接呈现场景和形象,却充满内在张力,令人印象深刻。
[2020·Ⅰ卷]9.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
官方标答: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露出的八分之一)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隐藏的八分之七)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效果)
组织答案:①小说只写到二人在雪坡滑雪的美妙感觉、在峡谷滑雪穿行的畅快到客栈逗留,这只是露出冰上的八分之一部分。(露出的八分之一)②在已有的情节安排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滑雪之外的生活。(隐藏的八分之七)③小说情节以人物间的对话形式展开,非常简洁,大量留白,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与思考空间。(效果)
[2019·Ⅲ卷《到梨花屯去》何士光]9.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官方标答:第一问:两个乘客的沉默,是由于赶车老人的话使他们产生触动,并陷入沉思。第二问:①首尾都写到两个乘客的沉默,既是结构上的呼应,也强调了沉默之中含有深意;(结构上的作用)②小说在开头提示“回过头来看一看”,结尾又说“不知为什么”,都指引读者去思考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意味。(内容上的作用,读者角度)
[2017·Ⅰ卷《天嚣》赵长天]6.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官方标答:①以得瓜解渴的“美好的谜”为结尾,使情节翻转,出人意料,增强小说的戏剧张力(1分) 。(情节结尾的作用)②以这个未解的“美好的谜”为结尾,留有想象空间,引发读者的想象(1分)。(读者的阅读体验)③以美好圆满的“美好的谜”为结尾,突出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这一温暖主旨(1分),因为听不懂蒙古族群众的话所以成了谜(1分),深化了各族人民支持祖国科研工作这一主题(2分)。(对主旨/主题的作用)
[2014年高考课标Ⅰ卷《古渡头 》叶紫]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官方标答:①以得瓜解渴的“美好的谜”为结尾,使情节翻转,出人意料,增强小说的戏剧张力(1分) 。(情节结尾的作用)②以这个未解的“美好的谜”为结尾,留有想象空间,引发读者的想象(1分)。(读者的阅读体验)③以美好圆满的“美好的谜”为结尾,突出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这一温暖主旨(1分),因为听不懂蒙古族群众的话所以成了谜(1分),深化了各族人民支持祖国科研工作这一主题(2分)。(对主旨/主题的作用)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赏析小说人物情节环境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赏析小说人物情节环境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赏析小说情节,情节是什么,情节有什么分类,情节怎么划分,情节常见题型,题型一情节梳理概括,赏析《枪口下的人格》,题型二情节作用,分析小说环境,考点题型解题技巧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之赏析小说情节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之赏析小说情节 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节是什么,情节有什么分类,情节怎么划分,判断方式,情节的分类,情节划分的方法,情节常见题型,题型一情节梳理概括,题型二情节作用,辨别题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情节鉴赏之情节的作用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情节鉴赏之情节的作用 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叙述人称,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情节构思,开头中间结尾,小说情节相关手法,上期回顾,铺垫与伏笔,铺垫与伏笔的异同,练习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