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湖北省宜荆荆随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一、选择题
2023年6月17日,中国天文学会公布了IAU(国际天文联合会)采纳的杜鹃座恒星L168-9与它的行星L168-9b的中国团队命名提案——“丹凤”和“青鸾”。恒星“丹凤”,0.6倍太阳半径,0.6倍太阳质量,表面温度3800K,是一颗颜色很红的恒星。行星“青鸾”,1.4倍地球大小,4.6倍地球质量,公转周期1.4天,距离恒星0.02天文单位(天文单位即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是个很热的超级地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与“丹凤”和“青鸾”处于同一等级天体系统的是( )
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可观测宇宙
2. 与行星“青鸾”相比,地球更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是( )
A. 地表平均温度更高B. 与恒星距离更远
C. 大气层更厚D. 公转周期更短
3. 假设将恒星“丹凤”替代太阳( )
A. 地球上紫外线增多B. 地球上冰川面积减小
C. 地球上水体运动变快D. 地球上平均温度降低
【答案】1. B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杜鹃座恒星L168-9与它的行星L168-9b被命名为“丹凤”和“青鸾”,“丹凤”属于恒星,而“青鸾”属于“丹凤”的行星,所以“丹凤”和“青鸾”组成了恒星系统,同太阳系等级相同,B正确;地月系是行星系统;银河系包含太阳系;可观测宇宙包含银河系,故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青鸾”距离恒星0.02天文单位,是个很热的超级地球,说明其距离恒星较近,气温较高,而地球距离恒星太阳更远,使得地球上具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温度,故地球地表平均温度更低,B正确,A错误;“青鸾”的质量为1.4倍地球大小,其引力更强,能吸附更多的大气,该行星可能比地球大气层更厚,C错误;“青鸾”公转周期仅为1.4天,地球公转周期为一年,地球的公转周期更长,使地球具有更适宜的温度变化,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恒星“丹凤”为0.6倍太阳半径,表面温度3800K,而太阳表面温度为6000K,说明其发出的光热比太阳更弱,地球上能够接受的可见光、紫外线等可能减少,A错误;由于该恒星比太阳发出的光热弱,会使地球得到的光热更少,导致地球上平均温度降低,冰川面积增加,D正确,B错误;由于太阳辐射是水体运动的根本能量来源,更弱的太阳辐射会使地球上水体的运动速度减慢,C错误。故选D。
【点睛】天体是宇宙中各种物质的总称。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根据中心天体的不同,天体系统可以分为行星系、恒星系等。
2023年9月7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将在福建首次发现的恐龙化石命名为“奇异福建龙”,“奇异福建龙”是在植被繁盛地区水边生活的小型恐龙,它是目前已知全球地理位置最南的鸟翼类恐龙。下图为奇异福建龙生态复原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 在福建首次发现恐龙化石的地层( )
A. 形成于古生代B. 无明显时间顺序
C. 有明显层理结构D. 有大量被子植物化石
5. 推测“奇异福建龙”生存的环境为( )
A. 热带海洋B. 寒带陆地C. 寒冷干旱D. 温暖湿润
6. 在“奇异福建龙”生活的同地质年代( )
A. 是重要金属矿成矿期B. 联合古陆最终解体
C. 小型哺乳动物出现D. 蕨类植物繁盛
【答案】4. C 5. D 6. C
【解析】
【4题详解】
恐龙生存于中生代,古生代地层不会出现恐龙化石,A错误;化石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而沉积岩的形成特点是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有时间顺序, 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B错误,C正确;恐龙生存在中生代,而被子植物是新生代开始繁盛的,故不能发现大量被子植物化石,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奇异福建龙”是在植被繁盛地区水边生活的小型恐龙,说明温暖湿润的气候更容易形成植被和水域,更时候该恐龙的生存,D正确;热带海洋没有植被分布,而且恐龙大多生活在陆地,A错误;寒冷、干旱的气候不利于出现植被和水域,不适合该恐龙的生存,B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奇异福建龙”属于恐龙的一种,恐龙生活在中生代。地球上重要的金属矿成矿时期是前寒武纪,A错误;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发生在新生代,B错误;小型哺乳动物出现在中生代,C正确;蕨类植物繁盛于古生代,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的演化史:1.太古代(距今25亿年以前),出现了原始细菌、蓝绿藻类。2.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藻类日益繁盛。3.古生代(距今5.41亿~2.5217亿年),①早古生代:三叶虫、珊瑚等空前繁盛,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后期出现鱼类。②晚古生代动物:鱼类→两栖类植物:蕨类植物繁茂。4.中生代(距今2.5217亿~0.66亿年),蕨类植物衰退,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裸子植物时代”动物: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5.新生代(距今0.66亿年至现在),被子植物为主,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动物:哺乳动物繁盛,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2023年9月5日17时30分,中国台湾嘉义县发生4.9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下左图为地震发生地,下右图为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7.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地壳B. 软流层C. 上地幔D. 下地幔
8. 此次地震发生时,当地的人们会感觉到( )
A. 上下颠簸B.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 左右摇晃D.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9. 关于B界面,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该界面为莫霍界面B. 将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
C. 纵波速度下降D. 将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答案】7. A 8. B 9. C
【解析】
【7题详解】
此次地震发生在陆地上,震源深度为20km,而陆地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9-41km,所以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地壳,A正确;软流层位于地下大约80-400km深处,B错误;上地幔深度大约为41-980km,C错误;下地幔的深度大约为980-2900km,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由于地震波中的纵波传播的速度比横波快,而此次地震发生在陆地上,所以此次地震发生时,地面上人们先感觉到纵波,后感觉到横波,所以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据图可知,B界面位于地下2900km深处,为古登堡界面,A错误;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外核的分界线,并不是内核、外核的分界线,也不是上地幔、下地幔的分界线,BD错误;地震波中的纵波到达古登堡界面时,传播速度会下降,C正确。故选C。
【点睛】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能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于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并于当天下午与离地约400km的空间站核心舱成功对接。下图为神州十七号船箭组合体和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0. 神舟十七号飞船在发射入轨过程中,舱外( )
A 大气密度变化不大B. 气压不断降低
C 气温先升后降D. 氧气先增加后减少
11. 神舟十七号飞船在前往空间站核心舱过程中,航天员可能看到( )
A. ①层有极光现象B. ②层中有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C. ③层有客机在飞行D. ④层有流星现象
12. 关于神舟十七号飞船描述正确的是( )
A. 即将发射的神舟十七号是天体
B. 在对流层的神舟十七号是天体
C. 入轨后的神舟十七号是天体
D. 成功对接空间站的神舟十七号是天体
【答案】10. B 11. D 12. C
【解析】
【10题详解】
神舟十七号飞船在发射入轨过程中,由地面到达距地面400km的位置,大气密度是不断下降的,A错误;在地球大气层中,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神舟十七号飞船在发射入轨过程中气压不断降低,B正确;神舟十七号飞船在发射入轨过程中经过对流层时,气温呈下降趋势,经过平流层时,气温呈上升趋势,而经过高层大气时,气温先下降后上升,C错误;随着海拔升高,氧气浓度会不断下降,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极光一般出现在高层大气,①层为对流层,不会出现极光现象,A错误;②为平流层,大气呈水平运动,天气晴朗,不易出现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B错误;③层为高层大气的中间层,客机一般在平流层②飞行,C错误;④为高层大气的热层,流星体与高层大气剧烈摩擦,会出现流星现象,D正确。故选D。
【12题详解】
即将发射和在对流层的神舟十七号没有脱离地球,不属于天体,AB错误;入轨后的神舟十七号围绕行星地球运行,为地球的卫星,属于天体,C正确; 神舟十七号对接空间站后,成为人造天体——空间站的一部分,天体的一部分不能单独称为天体。D错误。故选C。
【点睛】天体是宇宙中各种物质的总称。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根据中心天体的不同,天体系统可以分为行星系、恒星系等。
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3. 图中20时时,B地的风向为( )
A. 偏东风B. 偏西风C. 偏南风D. 偏北风
14. 从6日14时到20时,下列四地中风力加大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15. 图中20时时,A地与B地相比,其风力大小及主要原因是( )
A. 大,A地地面摩擦力小B. 大,A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C. 小,A地地面摩擦力大D. 小,A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答案】13. C 14. A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结合5月6日20时图及所学知可知,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于等压线(由东南指向西北),然后根据北半球向右偏转30°~45°可知,20时B地的风向为偏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比较两图可知,甲地等压线变得更为密集,故甲地风力明显加大,A正确。乙、丙、丁处等压线变得稀疏,所以风速减小,BC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20时,A地和B地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同,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接近,BD错误;B地位于海洋,海面摩擦力小,风力大;A地地处内陆地区,地面摩擦力大,风力小,C正确,A错误。故选C。
【点睛】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第一步:过该点做等压线的切线;第二步:做切线的垂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三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高空或近地面;第四步: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这点的风向。风速大小与等压线疏密程度有关,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0年7月30日,美国“毅力”号火星车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研究发现,火星赤道地区夏季白天温度高达35℃,夜晚温度降至-73℃,昼夜温差较大,下表为火星与地球相关资料统计表。
(1)说明火星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的原因。
(2)火星与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没有生命存在,据表分析原因。
(3)据材料推测构成火星表面环境的主要圈层有哪些,并分析原因。
【答案】(1)火星大气层较为稀薄;虽然火星距离太阳更远,但是白天火星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火星表面的太阳辐射强,所以火星白天气温与地球相当;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因此火星表面昼夜温差更大。
(2)火星体积与质量较小,引力小,大气层稀薄;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缺少氧气;距太阳较远,表面平均温度较低;无液态水。
(3)岩石圈(火星地壳),大气圈。火星具有固体表面,由岩石组成,因此有岩石圈;火星引力能够吸附大气,且主要大气成分为二氧化碳,因此有大气圈。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火星和地球的相关资料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受热过程、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昼夜温差与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有关。据材料分析可知,火星的质量和体积小于地球,所以火星的引力较弱,吸附的大气层较为稀薄;所以导致火星虽然距离太阳更远,但是白天火星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火星表面的太阳辐射强,所以使火星白天气温与地球相当;而火星到达夜晚时,稀薄的大气使得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所以火星夜间气温较低,由此可知,火星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更大。
【小问2详解】
根据火星的质量和体积来看,火星的质量和体积更小,引力也更小,吸附的大气层较为稀薄,大气层稀薄则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以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使其温度变化较为剧烈;同时稀薄的大气不利于阻挡宇宙射线,不利于生命的生存;火星大气成分主要以二氧化碳为主,缺少氧气,不适合生物的呼吸;由于火星距离太阳的距离更远,使得火星受到的太阳辐射少于地球,其表面平均温度较低;而且火星表面没有液态水分布,不利于生命存在。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火星具有由岩石组成的固体表面,所以火星具有岩石圈(火星地壳);火星虽然质量和体积较小,但是其引力能够吸附一定量的大气,使火星大气层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所以火星具有大气圈。由此可知火星表面具有大气圈和岩石圈。
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地理纬度与年平均日照时数表”。
(1)指出图示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的低值区(地形区),并描述该地形区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
(2)说出表中所列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城市,分析其原因。
(3)简述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答案】(1)四川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2)拉萨。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云量少,阴雨天气少),因此太阳能资源丰富。
(3)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为我们生产、生活提供能量。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部分地区太阳辐射分布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该区域内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值出现在四川盆地;在四川盆地内,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数值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特点。
【小问2详解】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拉萨的年平均日照时数最长,说明该地区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拉萨地处30°N附近地区,其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使其受到太阳辐射较强;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较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拉萨为高原气候,晴天多,云量少,阴雨天气较少,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拉萨的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光热来源,同时也维持着地表温度处于相对适宜生命生存的范围;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水的运动、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太阳辐射为地球生命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光热资源,促进植物光合作用,是地球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太阳辐射能可以作为能源或转化为电能,而且地球上一些化石能源也是太阳辐射能的长期积累的产物,为人类生产生生活所使用。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清代黄叔璥在《台海使槎录》中,记述了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差异:“内地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早东风,午西风…四时皆然。”这里的“内地”指福建,“台地”指台湾。下图示意台湾海峡剖面。
材料二绾溪蜜柚是福建省特产,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柚子是一种喜温忌冻的果树,一般在骤然降温,突遇低温,短时间内就会遭受冻害。很多果农在白天大幅降温前会为果树覆盖塑料薄膜,以减少冻害的影响。
(1)请根据材料一,简述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日变化相反的原因。
(2)在下面两幅图中选择合适位置画出导致内地早西风、台湾午西风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3)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为果树覆盖塑料薄膜能够减轻果树冻害的原因。
【答案】(1)白天同纬度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夜晚同纬度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海陆间昼夜温度的差异会引起气压差异,产生海陆风;而福建和台湾省分别处于台湾海峡的两侧,因此白天和夜晚的风向变化相反。
(2) (3)塑料薄膜可减少地面辐射的散失,增强保温效果。
【解析】
【分析】本题以《台海使槎录》中的记述为背景材料,涉及到热力环流的原理、过程、应用、自然灾害的防治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由于海洋与陆地比热不同,导致升温降温幅度不同,海洋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也慢,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也快。因而白天同纬度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夜晚同纬度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海陆间昼夜温度的差异会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产生海洋和陆地之间海陆风;福建位于台湾海峡西侧,台湾位于海峡东侧,同为白天吹海风时,海峡两岸福建为东风,台湾为西风;同为夜晚吹陆风时,海峡两岸福建为西风,台湾为东风。因此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日变化相反。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下,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内地早西风说明大陆吹西风,为陆风,右图为夜晚,应画在右图,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热力环流为逆时针方向运动;台湾午西风说明台湾吹西风,为海风,左图为白天,应画在左图,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热力环流为逆时针方向运动。如图所示: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可以顺利透过塑料薄膜照入薄膜内部,使地面温度升高,但地面辐射无法穿过薄膜,因此薄膜可有效阻挡地面辐射的散失,起到对地面农作物的保温作用,减轻果树冻害。
行星名称
自转周期(地球为1)
公转周期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主要大气成分
与太阳平均距离(天文单位)
表面平均温度
地球
1
1年
1
1
N2,O2
1
15℃
火星
1.03
1.88年
0.11
0.15
CO2
1.524
-23℃
城市
南京
上海
重庆
杭州
宁波
拉萨
年平均日照时数(小时)
2182.4
1986.1
1211.3
1902.1
2019.7
3005.1
地理纬度(北纬)
30°04'
31°09'
30°40'
30°20'
29°54'
30°20'
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联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联考地理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宜荆荆随恩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B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宜荆荆随恩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B卷)(Word版附解析),共9页。
2024湖北省宜荆荆随恩教科研协作体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湖北省宜荆荆随恩教科研协作体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择题的作答, 非选择题的作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随着绿洲农业的发展,加龙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