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师大附中2021级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展开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一定条件下,斐林试剂可与葡萄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去除沉淀后的溶液蓝色变浅,测定其吸光值可用于计算葡萄糖含量。下表是用该方法检测不同样本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斐林试剂与样本混合后立即生成砖红色沉淀
B.吸光值与样本的葡萄糖含量有关,与斐林试剂的用量无关
C.若某样本的吸光值为0.578,则其葡萄糖含量大于0.4mg/mL
D.在一定范围内葡萄糖含量越高,反应液去除沉淀后蓝色越浅
2.细胞中的核糖体由大、小2个亚基组成。在真核细胞的核仁中,由核rDNA转录形成的rRNA与相关蛋白组装成核糖体亚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无核仁,不能合成rRNA
B.真核细胞的核糖体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
C.r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
D.细胞在有丝分裂各时期都进行核DNA的转录
3.关于下列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蓝细菌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B.酵母菌有细胞壁和核糖体,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
C.破伤风杆菌细胞内不含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D.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人感染时可用青霉素治疗
4.科学家用离心技术分离得到有核糖体结合的微粒体,即膜结合核糖体。其核糖体上最初合成的多肽链含有信号肽(SP)以及信号识别颗粒(SRP)。研究发现,SRP与SP结合是引导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腔进行加工的前提,经囊泡包裹离开内质网的蛋白质均不含SP,此时的蛋白质一般无活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微粒体中的膜是内质网膜结构的一部分
B. 细胞中的基因都有控制SP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C. SP合成缺陷的浆细胞中,无法进行抗体的加工和分泌
D. 内质网腔中含有能够在特定位点催化肽键水解的酶
5.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观察其质壁分离,再用清水处理后观察其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结果见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组经蔗糖溶液处理后,有52%的细胞原生质层的收缩程度大于细胞壁
B.T1和T2组经清水处理后,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均复原
C.T3和T4组若持续用清水处理,质壁分离的细胞比例可能下降
D.各组蔗糖溶液中,水分子不能从蔗糖溶液进入细胞液
6.下图为植物细胞质膜中H+-ATP酶将细胞质中的H+转运到膜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转运过程中H+-ATP酶不发生形变 B.该转运可使膜两侧H+维持一定的浓度差
C.抑制细胞呼吸不影响H+的转运速率 D.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链也会发生图示过程
7.下列关于腺苷三磷酸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1个脱氧核糖、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B.分子中与磷酸基团相连接的化学键称为高能磷酸键
C.在水解酶的作用下不断地合成和水解
D.是细胞中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
8.下图1为酶的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示意图。多酚氧化酶(PPO)催化酚形成黑色素是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引起果蔬褐变的主要原因。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两种PPO活性的大小,某同学设计了实验并对各组酚的剩余量进行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各组加入的PPO的量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图1推测,底物与竞争性抑制剂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B. 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某部位结合后,改变了酶的活性中心,其机理与高温对酶活性抑制的机理相似
C.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酶的种类和抑制剂的种类,PPO用量是无关变量
D. 图2中,相同温度条件下酶B催化效率更高
9.科研人员用显微镜观察被化学药剂处理过的某种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发现有的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末端黏合,进而在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形成“染色体桥”,如连接下图所示,后续分裂时"染色体桥"部位随机断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碱性染料染色后,经解离、漂洗再进行观察
B. "染色体桥"结构增加了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C. 据图中染色体形态判断该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D. 若该细胞基因型为Aa,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
10.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同时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除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肿瘤干细胞不存在原癌基因,因而没有细胞周期
B. 编码BAX蛋白和ABCG2蛋白的基因均属于抑癌基因
C. 同一个体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核酸的种类和数目完全相同
D. 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有效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
11.纯合亲本白眼长翅和红眼残翅果蝇进行杂交,结果如图。F2中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根据杂交结果,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B.F1雌果蝇只有一种基因型
C.F2白眼残翅果蝇间交配,子代表型不变
D.上述杂交结果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12.在一个蜂群中,少数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而发育成蜂王,而大多数幼虫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将发育成工蜂。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如下图所示)。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在DNA分子中都可以与鸟嘌呤配对
B.蜂群中蜜蜂幼虫发育成蜂王可能与体内重要基因是否甲基化有关
C.DNA甲基化后可能干扰了RNA聚合酶等对DNA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
D.被甲基化的DNA片段中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从而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13.用关东107和白火麦两个品种的小麦(体细胞染色体42条)培育糯性小麦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小麦F1植株与玉米杂交前,应先对小麦进行去雄处理
B. 小麦F1植株与玉米杂交是为了让小麦获得来自玉米的优良基因
C. DH系小麦的体细胞中通常有21条染色体
D. DH系小麦中糯性小麦大约占1/4
14.图一是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的作用机制,已知肌肉细胞内不存在催化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的酶(G-6-pase),图二为当血糖含量较低时,兴奋传导至下丘脑过程中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肌肉细胞内缺少相关酶可能是肌糖原不能水解为葡萄糖的原因
B. 胰高血糖素与受体结合后糖原合成酶失活会导致肝脏细胞消耗的葡萄糖减少
C. be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D. 神经纤维置于稍低浓度的Na+溶液中,c点下移
15.动物细胞的存活与存活因子有密切关系。存活因子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启动细胞内部信号途径,抑制细胞凋亡,下图表示其过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的Bcl-2 mRNA量增加,凋亡程序启动
B. 存活因子受体的竞争抑制剂不会加速细胞凋亡
C. 动物体细胞核中都存在Bc1-2基因,细胞凋亡与特定基因的表达量有关
D.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坏死是所有细胞都必须要经历的阶段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至少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少选得1分,多选、错选均得0分。
16.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由一系列的氢和电子的载体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组成的连续反应体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
A. 图中的ATP合酶也可分布在叶绿体内膜上
B. NADH作为唯一电子供体,释放的电子最终被氧气接受生成水
C. 电子在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将H+从线粒体基质泵到膜间隙,形成浓度梯度
D. 图中电子传递过程与ATP合成过程偶联,利用H+浓度梯度驱动合成ATP
17.某基因型为AaXDY的二倍体雄性动物(2n=8),1个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引起1个A和1个a发生互换。该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两个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时期细胞中可能出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B.乙时期细胞中含有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
C.甲、乙两时期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均为8个
D.该初级精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均不相同
18.某研究小组采用放射性同位素14C进行了两组动物细胞学实验:
实验一:诱导14C完全标记的细胞样本,使其分别在只有12C的培养基内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实验期间收集到分裂中期的细胞样本甲和乙、以及分裂后期的样本丙和丁,统计样本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如下表:
实验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14C分别标记尿嘧啶核苷酸和亮氨酸,其后添加到两组细胞培养基中,并对14C在细胞中的分布进行跟踪测定,实验过程中,发现细胞对于放射性亮氨酸的吸收量远远高于同时期对放射性尿嘧啶核苷酸的吸收量。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0
B. 四个样本中,取样时间最早的可能是甲
C. 上表中可以肯定属于减数分裂的样本是乙和丁
D. 尿嘧啶核苷酸可以通过RNA的降解再次使用,而蛋白质不能被降解
19.下图是某变异果蝇(2n=8)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部分行为变化示意图,部分染色体片段缺失或重复均导致精子死亡。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变异的类型是染色体缺失
B. 该变异改变了果蝇基因的数量和位置
C. 乙图所示时期细胞中有16条染色单体
D. 按B方式产生的精子一半是致死的
20.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往往非常复杂。下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与甲膜和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发生相应的作用。据此分析,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源性大麻素作用于甲膜,使BC释放的谷氨酸增多
B.内源性大麻素作用于丙膜,进而使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降低导致Ca2+通道活性下降
C.细胞 AC与细胞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甲膜
D.正常情况下,甘氨酸受体和Ca2+通道不会成为内环境的成分
第Ⅱ卷 非选择题
21.(11分)物质M能降低高温等环境因素对类囊体膜造成的伤害。下图是叶肉细胞中合成物质M的有关过程,其中A、B代表相关细胞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代表的细胞器分别是 ,A中合成NADPH的场所是 ,B中[H]代表的物质主要是 。光合作用为物质M的合成提供 (填物质)。
(2)高温下叶肉细胞中B内的反应受抑制,物质M的合成量增加,据图分析主要原因是高温下B内的反应受抑制,使 (填物质)向叶绿体输送的数量增加,从而增加了物质M的合成。
(3)为验证高温使B内的反应受抑制,导致物质M合成增多,科研人员用B内反应抑制剂进行了如下实验,完成下表。
预期实验结果:④ 。
22.(12分)免疫荧光染色法地使特定蛋白质带上荧光素标记的示踪技术。图1是用该技术处理的正常小鼠(2N=40)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图像,图2是该小鼠减数分裂过程中物质相对位的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观察哺乳动物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更宜选用雄性小鼠的 (器官),不选用雌性小鼠的原因是 。
(2)图1中共有 条染色体,该时段通过 发生基因重组。与常染色体相比,小鼠细胞中X、Y染色体形成的联会复合体形态不同,主要原因是 。
(3)若图2纵坐标表示细胞中DNA含量的相对值,则处于cd段的细胞中上 (选填“有“或“无”)同源染色体;若图2纵坐标表示染色体和核DNA的比值,则图1所示细胞可能处于图2中 段。
(4)细胞周期同步化是使体外培养的细胞都处于相同分裂阶段的技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TdR)双阻断法是其常用方法,原理是高浓度TdR可抑制DNA复制,使处于S期的细胞受到抑制,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洗去TdR后S期的细胞又可继续分裂。图3是细胞周期的示意图。图4是TdR双阻断法诱导小鼠细胞周期同步化的操作流程。
①S期DNA复制所需酶是 ,需要的原料是 。
②T1的时长至少为 ,T2的时长至少为 (用图3中字母和数学符号表示)
③步骤三的目的是使处理后的所有细胞都停留在 期的交界处。
23.下丘脑通过整合来自循环系统的激素和消化系统的信号调节食欲,是食欲调节控制中心。下丘脑的食欲调节中枢能调节A神经元直接促进食欲。A神经元还能分泌神经递质GABA,调节B神经元。GABA的作用机制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丘脑既是食欲调节中枢,也是 调节中枢(答出1点即可)。
(2)据图分析,GAB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将引发突触后膜 (填“兴奋”或“抑制”),理由是 。
(3)科研人员把小鼠的A神经元剔除,将GABA受体激动剂(可代替GABA直接激活相应受体)注射至小鼠的B神经元区域,能促进摄食。据此可判断B神经元在食欲调节中的功能是 。
(4)科研人员用不同剂量的GABA对小鼠灌胃,发现30 mg·kg-1 GABA能有效促进小鼠的食欲,表明外源的GABA被肠道吸收后也能调节食欲。有人推测外源GABA信号是通过肠道的迷走神经上传到下丘脑继而调节小鼠的食欲。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另设4个组别,验证推测。
①完善实验思路: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随机均分成4组。
A组:灌胃生理盐水;
B组:假手术 + 灌胃生理盐水;
C组:假手术 + ;
D组: + ;
(说明:假手术是指暴露小鼠腹腔后再缝合。手术后的小鼠均需恢复后再与其他组同时处理。)
连续处理一段时间,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的摄食量。
②预期结果与结论:若 ,则推测成立。
24.茄子是我国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茄子的花色、果皮色是茄子选种育种的关键性状,为研究这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人员选用P1~P6纯合体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
(1)实验1可知,茄子花色(A、a基因控制)中 是显性性状,F2紫花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
(2)茄子果皮色由B、b与D、d两对基因控制,符合 定律,B基因抑制D基因,表现为紫色,实验2结果可知,绿果皮基因型为 ,其为绿色的原因 。
(3)为确定花色与果皮色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科研人员用纯合白花白果皮和紫花紫果皮植株进行了
如下杂交实验。
根据实验3测交结果,小生同学对测交后代中的性状分离比进行分析,画出了基因的位置关系(图1)。请评价小生同学的观点。(可文字结合图解说明)
(4)花青素是植物细胞内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天然色素,具有抗癌和延缓衰老等功效。茄子果皮颜色越深,花青素含量越高,其营养价值越高。研究人员发现光信号诱导花青素形成过程,如图2所示。请阐述茄子花青素含量相对稳定的机制和生物学意 。
25.(10分)反硝化细菌能在无氧环境中将硝酸盐转化为氮气(2NO3-+10e-+12H+→…→N2O→N2),在处理工业污水、治理水体富营养化中具有重要作用。科研人员想从一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出耐高温(42℃)的反硝化细菌(目的菌),用于提升温度较高的工业污水的脱氮效率,具体流程如图所示(BTB培养基初始pH=6.8,BTB是酸碱指示剂,酸性条件下为黄色,中性条件下为绿色,碱性条件下为蓝色):
(1)BTB培养基灭菌后待平板凝固后,应倒置放在超净台上,目的是 。
(2)将污泥样品梯度稀释后,使用 (填工具)将样液均匀涂布在BTB培养基上,放在 环境中培养2~3天后,挑选显 色的单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获得纯菌株。
(3)C/N(碳氮含量比)对反硝化效率有一定的影响。科研人员测得不同C/N条件下目的菌对硝酸盐的去除率,结果如图所示:科研人员提出,在利用目的菌株处理工业污水时,需要适当向污水中投放少量淀粉,据图分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4)为计数微生物的数量,一位同学在4个平板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稀释倍数为106的土壤样液0.1mL,培养后菌落数分别为155、160、176、149个,则每毫升原土壤样液中上述微生物数量为 。
哈师大附中2021级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生 物 试 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一定条件下,斐林试剂可与葡萄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去除沉淀后的溶液蓝色变浅,测定其吸光值可用于计算葡萄糖含量。下表是用该方法检测不同样本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斐林试剂与样本混合后立即生成砖红色沉淀
B.吸光值与样本的葡萄糖含量有关,与斐林试剂的用量无关
C.若某样本的吸光值为0.578,则其葡萄糖含量大于0.4mg/mL
D.在一定范围内葡萄糖含量越高,反应液去除沉淀后蓝色越浅
【答案】D
2.细胞中的核糖体由大、小2个亚基组成。在真核细胞的核仁中,由核rDNA转录形成的rRNA与相关蛋白组装成核糖体亚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无核仁,不能合成rRNAB.真核细胞的核糖体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
C.r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D.细胞在有丝分裂各时期都进行核DNA的转录
【答案】B
3.关于下列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蓝细菌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B.酵母菌有细胞壁和核糖体,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
C.破伤风杆菌细胞内不含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D.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人感染时可用青霉素治疗
【答案】C
4.科学家用离心技术分离得到有核糖体结合的微粒体,即膜结合核糖体。其核糖体上最初合成的多肽链含有信号肽(SP)以及信号识别颗粒(SRP)。研究发现,SRP与SP结合是引导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腔进行加工的前提,经囊泡包裹离开内质网的蛋白质均不含SP,此时的蛋白质一般无活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微粒体中的膜是内质网膜结构的一部分
B. 细胞中的基因都有控制SP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C. SP合成缺陷的浆细胞中,无法进行抗体的加工和分泌
D. 内质网腔中含有能够在特定位点催化肽键水解的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先在游离核糖体合成,形成一段多肽链后,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信号,再与内质网上信号识别受体结合,将核糖体-新生肽引导至内质网,SRP脱离,信号引导肽链进入内质网,形成折叠的蛋白质,随后,核糖体脱落。
【详解】A、分析题意,微粒体上有核糖体结合,其核糖体上最初合成的多肽链含有信号肽(SP)以及信号识别颗粒(SRP),且两者结合能引导多肽链进入内质网,据此推测微粒体中的膜是内质网膜结构的一部分,A正确;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核酸片段,信号肽(SP)是由控制“信号肽”(SP)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合成的,所以分泌蛋白基因中有控制SP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细胞中每个基因不一定都有控制SP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错误;
C、SRP与SP结合可引导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腔进行加工,SP合成缺陷的细胞中,不会合成SP,也无法分泌,C正确;
D、经囊泡包裹离开内质网的蛋白质上均不含“信号肽”,说明在内质网腔内“信号肽”被切除,进而说明内质网腔内含有能在特定位点催化肽键水解的有机物(酶),D正确。
故选B。
5.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观察其质壁分离,再用清水处理后观察其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结果见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组经蔗糖溶液处理后,有52%的细胞原生质层的收缩程度大于细胞壁
B.T1和T2组经清水处理后,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均复原
C.T3和T4组若持续用清水处理,质壁分离的细胞比例可能下降
D.各组蔗糖溶液中,水分子不能从蔗糖溶液进入细胞液
【答案】D
6.下图为植物细胞质膜中H+-ATP酶将细胞质中的H+转运到膜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转运过程中H+-ATP酶不发生形变
B.该转运可使膜两侧H+维持一定的浓度差
C.抑制细胞呼吸不影响H+的转运速率
D.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链也会发生图示过程
【答案】B
【详解】A、主动转运过程中H+-ATP酶作为载体蛋白,会发生形变,协助物质运输,A错误;B、该转运方式为主动转运,主动转运的结果是使膜两侧H+维持一定的浓度差,B正确;C、H+的转运方式主动转运,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需要能量,抑制细胞呼吸会影响细胞的能量供应,进而影响H+的转运速率,C错误;D、图示过程是消耗ATP的过程,而线粒体内膜的电子传递链最终会生成ATP,不会发生图示过程,D错误。故选B。
7.下列关于腺苷三磷酸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1个脱氧核糖、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B.分子中与磷酸基团相连接的化学键称为高能磷酸键
C.在水解酶的作用下不断地合成和水解
D.是细胞中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
【答案】D
8.下图1为酶的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示意图。多酚氧化酶(PPO)催化酚形成黑色素是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引起果蔬褐变的主要原因。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两种PPO活性的大小,某同学设计了实验并对各组酚的剩余量进行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各组加入的PPO的量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图1推测,底物与竞争性抑制剂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B. 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某部位结合后,改变了酶的活性中心,其机理与高温对酶活性抑制的机理相似
C.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酶的种类和抑制剂的种类,PPO用量是无关变量
D. 图2中,相同温度条件下酶B催化效率更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酶:(1)酶活性:酶的活性受温度、pH、激活剂或抑制剂等因素的影响。(2)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3)作用机理:催化剂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4)酶的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5)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据图可知: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性结合酶的活性部位,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底物的竞争力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所以抑制剂Ⅱ是竞争性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与酶的非活性部位不可逆性结合,从而使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即使增加底物浓度也不会改变酶促反应速率,所以抑制剂1是非竞争性抑制剂。
【详解】A、图1所示,酶的活性中心有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A正确;
B、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与酶的非活性部位不可逆性结合,从而使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其机理与高温对酶活性抑制的机理相似,B正确;
C、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酶的种类,抑制剂的种类和PPO用量是无关变量,C错误;
D、图2中,各温度条件下酶B剩余量都最少,与底物结合率最高,所以相同温度条件下酶B催化效率更高,D正确;
故选C。
9.科研人员用显微镜观察被化学药剂处理过的某种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发现有的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末端黏合,进而在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形成“染色体桥”,如连接下图所示,后续分裂时"染色体桥"部位随机断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碱性染料染色后,经解离、漂洗再进行观察
B. "染色体桥"结构增加了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C. 据图中染色体形态判断该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D. 若该细胞基因型为Aa,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观察有丝分裂装片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解离: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剪去洋葱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入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温室下解离。目的: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入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3)染色:把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玻璃皿中染色。目的:染料能使染色体着色。
(4)制片: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详解】A、制作某种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即需要经过解离、漂洗后,再用碱性染料染色,A错误;
B、据题干信息可知,染色体桥是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末端黏合,进而在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形成的,该过程并未增加染色体数目,B错误;
C、结合题干信息“在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形成染色体桥”,着丝粒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故该细胞处于分裂后期,C错误;
D、若该细胞基因型为Aa,经过间期DNA复制后的基因型为AAaa,如果姐妹染色体aa形成“染色体桥”,移向细胞的一极,即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D正确。
故选D。
10.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同时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除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肿瘤干细胞不存在原癌基因,因而没有细胞周期
B. 编码BAX蛋白和ABCG2蛋白的基因均属于抑癌基因
C. 同一个体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核酸的种类和数目完全相同
D. 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有效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2、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特征为:
(1)能无限增殖;
(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3)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于在体内扩散转移。
【详解】A、肿瘤干细胞存在原癌基因,A错误;
B、BAX蛋白为凋亡蛋白,与细胞凋亡有关,故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不属于抑癌基因,B错误;
C、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肿瘤干细胞与癌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故同一个体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核酸的种类和数目不完全相同,C错误;
D、姜黄素能诱发癌细胞凋亡,而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D正确。
故选D。
A11.纯合亲本白眼长翅和红眼残翅果蝇进行杂交,结果如图。F2中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根据杂交结果,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B.F1雌果蝇只有一种基因型
C.F2白眼残翅果蝇间交配,子代表型不变
D.上述杂交结果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12.在一个蜂群中,少数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而发育成蜂王,而大多数幼虫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将发育成工蜂。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如下图所示)。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在DNA分子中都可以与鸟嘌呤配对
B.蜂群中蜜蜂幼虫发育成蜂王可能与体内重要基因是否甲基化有关
C.DNA甲基化后可能干扰了RNA聚合酶等对DNA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
D.被甲基化的DNA片段中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从而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答案】D
【分析】1、DNA甲基化是指DNA序列上特定的碱基在DNA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作用下添加上甲基,虽然不改变DNA序列,但是导致相关基因转录沉默。
2、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说明这个基因的表达产物与环境因素类似,也能改变蜜蜂的表型。
【详解】A、据图可知,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在DNA分子中都可以与鸟嘌呤配对,因此甲基化并不影响基因中的碱基序列,即甲基化不会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A正确;
B、题中显示,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而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说明蜂群中蜜蜂幼虫发育成蜂王可能与体内重要基因是否甲基化有关,B正确;
C、DNA甲基化后与某种基因被敲除起到了相同的效果,据此可推测DNA甲基化可能干扰了RNA聚合酶等对DNA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从而抑制了该基因的表达,进而起到了该基因被敲除的效果,C正确;
D、被甲基化的DNA片段中遗传信息并未发生改变,只是由于甲基化抑制了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D。
13.用关东107和白火麦两个品种的小麦(体细胞染色体42条)培育糯性小麦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小麦F1植株与玉米杂交前,应先对小麦进行去雄处理
B. 小麦F1植株与玉米杂交是为了让小麦获得来自玉米的优良基因
C. DH系小麦的体细胞中通常有21条染色体
D. DH系小麦中糯性小麦大约占1/4
【答案】A
【解析】
【分析】诱导多倍体植株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A、小麦是雌雄同株的植株,在小麦F1植株与玉米杂交前,应先对小麦进行去雄处理,避免自身花粉的干扰,A正确;
B、根据题图可知,小麦F1植株与玉米杂交后,玉米的染色体全部丢失,培育得到的糯性小麦中并未获得玉米的基因,故两者杂交不是为了让小麦获得来自玉米的优良基因,B错误;
C、DH系小麦是经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获得的,其体细胞中通常有42条染色体,C错误;
D、据题意可知,小麦F1植株表示为AaBbDd,可以产生ABD、ABd、AbD、Abd、aBD、aBd、abD和abd8种配子,与玉米杂交后得到的受精卵,玉米染色体丢失,则获得的单倍体与小麦F1植株染色体组成相同,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则DH系小麦中糯性小麦(aabbdd)大约占1/8,D错误。
故选A。
14.图一是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的作用机制,已知肌肉细胞内不存在催化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的酶(G-6-pase),图二为当血糖含量较低时,兴奋传导至下丘脑过程中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肌肉细胞内缺少相关酶可能是肌糖原不能水解为葡萄糖的原因
B. 胰高血糖素与受体结合后糖原合成酶失活会导致肝脏细胞消耗的葡萄糖减少
C. be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D. 神经纤维置于稍低浓度的Na+溶液中,c点下移
【答案】C
【解析】
【分析】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详解】A、酶具有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血糖调节过程中,肌糖原不能直接水解为葡萄糖,这可能与肌肉细胞内缺少相关酶有关,A正确;
B、过多的葡萄糖在肝脏细胞中可以用于合成肝糖原,胰高血糖素与受体结合后糖原合成酶失活会导致肝脏细胞消耗的葡萄糖减少,B正确;
C、bc段是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该过程中Na+大量内流,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ce段是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该过程主要与钾离子外流有关,C错误;
D、将神经纤维置于稍低浓度的Na+溶液中,Na+内流量减少,形成的动作电位峰值变小,c点下移,D正确。
故选C。
15.动物细胞的存活与存活因子有密切关系。存活因子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启动细胞内部信号途径,抑制细胞凋亡,下图表示其过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的Bcl-2 mRNA量增加,凋亡程序启动
B. 存活因子受体的竞争抑制剂不会加速细胞凋亡
C. 动物体细胞核中都存在Bc1-2基因,细胞凋亡与特定基因的表达量有关
D.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坏死是所有细胞都必须要经历的阶段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细胞凋亡过程受基因的表达和外界环境因子共同调节,存活因子作为调节凋亡的信号分子和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进而引发Bcl-2基因的表达,其产物Bcl-2蛋白可以抑制细胞的凋亡。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细胞中的Bcl-2mRNA量增加,会合成Bcl-2蛋白质,抑制细胞凋亡,A错误;
B、存活因子受体的竞争抑制剂会阻碍存活因子与受体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抑制Bc1-2基因的表达,促进凋亡,B错误;
C、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细胞中基因都相同,动物体细胞中都存在Bc1-2基因,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故细胞凋亡与特定基因的表达量有关,C正确;
D、不是所有细胞都经历裂、分化、衰老、凋亡过程,由于某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有些细胞可能还未衰老就坏死了或凋亡了,再比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即无分裂、分化等过程,D错误。
故选C。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至少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少选得1分,多选、错选均得0分。
16.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由一系列的氢和电子的载体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组成的连续反应体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
A. 图中的ATP合酶也可分布在叶绿体内膜上
B. NADH作为唯一电子供体,释放的电子最终被氧气接受生成水
C. 电子在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将H+从线粒体基质泵到膜间隙,形成浓度梯度
D. 图中电子传递过程与ATP合成过程偶联,利用H+浓度梯度驱动合成ATP
【答案】CD
【解析】
【分析】线粒体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生成水和大量能量。
【详解】A、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也能合成ATP,其场所是类囊体薄膜,故图中的ATP合酶也可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A错误;
B、由图示可知,NADH和FADH都可作为电子供体,释放的电子最终被氧气接受生成水,B错误;
CD、将H+从线粒体基质泵入内外膜之间的膜间隙是主动转运过程,其能量来自于高能电子经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体时释放的能量;膜间隙的H+浓度高于线粒体基质的H+浓度,H+顺浓度梯度经ATP合酶转移至线粒体基质,同时利用Pi和ADP合成ATP。故图中电子传递过程与ATP合成过程偶联,利用H+浓度梯度驱动合成ATP,CD正确。
故选CD。
ABC17.某基因型为AaXDY的二倍体雄性动物(2n=8),1个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引起1个A和1个a发生互换。该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两个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时期细胞中可能出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B.乙时期细胞中含有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
C.甲、乙两时期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均为8个
D.该初级精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均不相同
18.某研究小组采用放射性同位素14C进行了两组动物细胞学实验:
实验一:诱导14C完全标记的细胞样本,使其分别在只有12C的培养基内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实验期间收集到分裂中期的细胞样本甲和乙、以及分裂后期的样本丙和丁,统计样本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如下表:
实验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14C分别标记尿嘧啶核苷酸和亮氨酸,其后添加到两组细胞培养基中,并对14C在细胞中的分布进行跟踪测定,实验过程中,发现细胞对于放射性亮氨酸的吸收量远远高于同时期对放射性尿嘧啶核苷酸的吸收量。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0
B. 四个样本中,取样时间最早的可能是甲
C. 上表中可以肯定属于减数分裂的样本是乙和丁
D. 尿嘧啶核苷酸可以通过RNA的降解再次使用,而蛋白质不能被降解
【答案】CD
【解析】
【分析】放射性同位素碳完全标记的细胞样本,在只有12C的培养基内进行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上的每个DNA分子中仅有1条链被标记,每条染色体含有的2条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上的每个DNA分子中仅有1条链被标记,每条染色体含有的2条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仅有1条链被标记。
【详解】A、分裂中期细胞甲含有20条标记的染色体,40个标记的DNA分子,细胞乙含有10条标记染色体,20个标记DNA分子,可以推测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甲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A正确;
BC、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甲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分裂后期细胞丙中含有20条标记的染色体,20个标记的DNA分子,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含有20条标记的染色体,20条未被标记的染色体),分裂后期细胞丁中含有12条标记的染色体,12个标记的DNA分子,可能是第三次有丝分裂后期,因此肯定属于减数分裂的样本是乙,取样时间最早的可能是甲,B正确,C错误;
D、尿嘧啶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亮氨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胞对于放射性亮氨酸的吸收量远远高于同时期对放射性尿嘧啶核苷酸的吸收量,说明蛋白质的合成量远远多于RNA的合成量,但不能说明尿嘧啶核苷酸可以通过RNA的降解再次使用,而蛋白质不能被降解,D错误。
故选CD。
19.下图是某变异果蝇(2n=8)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部分行为变化示意图,部分染色体片段缺失或重复均导致精子死亡。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变异的类型是染色体缺失
B. 该变异改变了果蝇基因的数量和位置
C. 乙图所示时期细胞中有16条染色单体
D. 按B方式产生的精子一半是致死的
【答案】ABD
【解析】
【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例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
【详解】A、图中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的某些片段发生了易位,染色体没有缺失,A错误;
B、发生易位的染色体,其相关基因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基因的数量不改变,B错误;
C、乙图所示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发生了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细胞中有16条染色单体,C正确;
D、按B方式产生的精子含有的染色体没有发生缺失和重复,则都不致死,D错误。
变成多选:
BD20.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往往非常复杂。下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与甲膜和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发生相应的作用。据此分析,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源性大麻素作用于甲膜,使BC释放的谷氨酸增多
B.内源性大麻素作用于丙膜,进而使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降低导致Ca2+通道活性下降
C.细胞 AC与细胞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甲膜
D.正常情况下,甘氨酸受体和Ca2+通道不会成为内环境的成分
第Ⅱ卷 非选择题
21.(11分)物质M能降低高温等环境因素对类囊体膜造成的伤害。下图是叶肉细胞中合成物质M的有关过程,其中A、B代表相关细胞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代表的细胞器分别是 ,A中合成NADPH的场所是 ,B中[H]代表的物质主要是 。光合作用为物质M的合成提供 (填物质)。
(2)高温下叶肉细胞中B内的反应受抑制,物质M的合成量增加,据图分析主要原因是高温下B内的反应受抑制,使 (填物质)向叶绿体输送的数量增加,从而增加了物质M的合成。
(3)为验证高温使B内的反应受抑制,导致物质M合成增多,科研人员用B内反应抑制剂进行了如下实验,完成下表(在答题纸上①~④处填写)。
预期实验结果:④ 。
【答案】11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 叶绿体、线粒体 类囊体薄膜 还原型辅酶I(NADH) ATP、NADPH、3-磷酸甘油醛 (2)3-磷酸甘油醛、PEP(2分)
(3) 常温 高温 物质M的含量 第1、2组物质M的含量高于第3组(2分)
22.(12分)免疫荧光染色法地使特定蛋白质带上荧光素标记的示踪技术。图1是用该技术处理的正常小鼠(2N=40)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图像,图2是该小鼠减数分裂过程中物质相对位的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观察哺乳动物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更宜选用雄性小鼠的________(器官),不选用雌性小鼠的原因是 。
(2)图1中共有________条染色体,该时段通过________发生基因重组。与常染色体相比,小鼠细胞中X、Y染色体形成的联会复合体形态不同,主要原因是 。
(3)若图2纵坐标表示细胞中DNA含量的相对值,则处于cd段的细胞中上_______(选填“有“或“无”)同源染色体;若图2纵坐标表示染色体和核DNA的比值,则图1所示细胞可能处于图2中_______段。
(4)细胞周期同步化是使体外培养的细胞都处于相同分裂阶段的技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TdR)双阻断法是其常用方法,原理是高浓度TdR可抑制DNA复制,使处于S期的细胞受到抑制,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洗去TdR后S期的细胞又可继续分裂。图3是细胞周期的示意图。图4是TdR双阻断法诱导小鼠细胞周期同步化的操作流程。
①S期DNA复制所需酶是________,需要的原料是 。
②T1的时长至少为________,T2的时长至少为________(用图3中字母和数学符号表示)
③步骤三的目的是使处理后的所有细胞都停留在________期的交界处。
【答案】12分,每空1分
(1) ①. 睾丸(或精巢) ②. 雌性小鼠卵巢内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较少
(2) ①. 40 ②. 互换(交叉互换) ③. X、Y染色体上有非同源区段
(3) ①. 无 ②. cd
(4) ①. ①DNA聚合酶、解旋酶等 ②. (游离的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或dNTP,或脱氧核苷三磷酸) ③. G2+M+G1 ④. S ⑤. G1、S
23.下丘脑通过整合来自循环系统的激素和消化系统的信号调节食欲,是食欲调节控制中心。下丘脑的食欲调节中枢能调节A神经元直接促进食欲。A神经元还能分泌神经递质GABA,调节B神经元。GABA的作用机制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丘脑既是食欲调节中枢,也是 调节中枢(答出1点即可)。
(2)据图分析,GAB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将引发突触后膜 (填“兴奋”或“抑制”),理由是 。
(3)科研人员把小鼠的A神经元剔除,将GABA受体激动剂(可代替GABA直接激活相应受体)注射至小鼠的B神经元区域,能促进摄食。据此可判断B神经元在食欲调节中的功能是 。
(4)科研人员用不同剂量的GABA对小鼠灌胃,发现30 mg·kg-1 GABA能有效促进小鼠的食欲,表明外源的GABA被肠道吸收后也能调节食欲。有人推测外源GABA信号是通过肠道的迷走神经上传到下丘脑继而调节小鼠的食欲。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另设4个组别,验证推测。
①完善实验思路: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随机均分成4组。
A组:灌胃生理盐水;
B组:假手术 + 灌胃生理盐水;
C组:假手术 + ;
D组: + ;
(说明:假手术是指暴露小鼠腹腔后再缝合。手术后的小鼠均需恢复后再与其他组同时处理。)
连续处理一段时间,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的摄食量。
②预期结果与结论:若 ,则推测成立。
【答案】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体温/水平衡 (2)抑制 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Cl-内流,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2分) (3)抑制食欲/抑制摄食量 (4)①灌胃30mg•kg-1GABA 切断迷走神经 灌胃30mg•kg-1GABA A组小鼠的摄食量与B组差异不明显,C组小鼠的摄食量比B组高,D组小鼠的摄食量比C组低(2分)
【详解】(1)下丘脑既是食欲调节中枢,也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2)由图可知,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Cl-内流,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更难兴奋,所以使突触后膜受抑制。(3)由题意可知,(A神经元的)突触前膜释放GABA,突触后膜(B神经元)受抑制;若注射GABA受体激动剂作用于B神经元,B神经元被激活且受到抑制,能促进小鼠摄食,说明B神经元在食欲调节中的作用是抑制小鼠食欲。(4)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外源GABA信号是通过肠道的迷走神经上传到下丘脑继而调节小鼠的食欲,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信号通路是否被阻断,因变量是食欲变化,据此做出判断:C组与B组对照,单一变量是有无灌胃30mg•kg-1GABA,验证GABA的作用;D组与C组对照,单一变量为是否切断迷走神经,即验证外源GABA信号是通过肠道的迷走神经上传到下丘脑继而调节小鼠的食欲,对实验结果进行两两比较。若最终A组小鼠的摄食量与B组差异不明显,C组小鼠的摄食量比B组高,D组小鼠的摄食量比C组低,则说明外源 GABA 信号是通过肠道的迷走神经上传到下丘脑继而调节小鼠的食欲。
24.茄子是我国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茄子的花色、果皮色是茄子选种育种的关键性状,为研究这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人员选用P1~P6纯合体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
(1)实验1可知,茄子花色(A、a基因控制)中_____是显性性状,F2紫花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
(2)茄子果皮色由B、b与D、d两对基因控制,符合_____定律,B基因抑制D基因,表现为紫色,实验2结果可知,绿果皮基因型为 ,其为绿色的原因 。
(3)为确定花色与果皮色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科研人员用纯合白花白果皮和紫花紫果皮植株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根据实验3测交结果,小生同学对测交后代中的性状分离比进行分析,画出了基因的位置关系(图1)。请评价小生同学的观点。 。
(4)花青素是植物细胞内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天然色素,具有抗癌和延缓衰老等功效。茄子果皮颜色越深,花青素含量越高,其营养价值越高。研究人员发现光信号诱导花青素形成过程,如图2所示。请阐述茄子花青素含量相对稳定的机制和生物学意义。 。
【答案】
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 ①. 紫花 ②. 1/3
(2) ①. 自由组合 ②. bbDD和bbDd(或bbD_) ③. bbD_,无B基因不影响D基因表达,D基因表达使茄子果皮呈现绿色 (2分)
(3)小生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若小生同学的基因定位正确,那么,若ad完全连锁,则测交后代中白花白皮占比应为1/4.假设A/a与D/d基因自由组合,则白花白皮占比为1/8.故,若两者不完全连锁,白花白皮占比应介于1/8和1/4之间,与事实不符。
实验结果数据应该用三对基因自由组合来解释,如图。(3分)
(4)强光激活MBW复合物,促进花青素合成基因表达,花青素增加;花青素含量过高时会通过SM2抑制花青素基因表达,形成负反馈调节机制维持其相对稳定。(2分)
意义:花青素的相对稳定既满足了茄子抗强光氧化等代谢的需要,又避免了物质和能量的浪费。(1分)
【解析】
【分析】1、分析表格:紫花与白花杂交,子一代全为紫花,子一代自交,紫花:白花=3:1,说明紫花为显性性状,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实验2白果皮与紫果皮杂交,子一代全为紫果皮,子一代自交,紫果皮:绿果皮:白果皮=12:3:1,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两对相对性状控制,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紫果皮为双显性个体,白果皮为双隐性个体。
【小问1详解】
分析表格:紫花与白花杂交,子一代全为紫花,子一代自交,紫花:白花=3:1,说明紫花为显性性状,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一代紫花的基因型是Aa,F2紫花(A_)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3。
【小问2详解】
实验2白果皮与紫果皮杂交,子一代全为紫果皮,子一代自交,紫果皮:绿果皮:白果皮=12:3:1,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两对相对性状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且紫果皮为双显性个体,由于B基因抑制D基因,表现为紫色,所以紫果皮为B_D_、Bdd,绿果皮为bbD_,白果皮为bbdd,绿果皮的基因型为b6DD、bbDd,根据基因型可知表现为绿色的原因在于b基因不影响D基因的表达,D基因的表达使茄子果皮呈现绿色。
【小问3详解】
若小生同学的基因定位正确,那么,若ad完全连锁,则测交后代中白花白皮占比应为1/4.假设A/a与D/d基因自由组合,则白花白皮占比为1/8。故若两者不完全连锁,白花白皮占比应介于1/8和1/4之间,与事实不符。因此小生同学的观点不正确。实验结果数据应该用三对基因自由组合来解释,如图 。
【小问4详解】
强光激活MBW复合物,促进花青素合成基因表达,花青素增加;花青素含量过高时会通过SM2抑制花青素基因表达,形成负反馈调节机制维持其相对稳定。意义:花青素的相对稳定既满足了茄子抗强光氧化等代谢的需要,又避免了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25.(10分)反硝化细菌能在无氧环境中将硝酸盐转化为氮气(2NO3-+10e-+12H+→…→N2O→N2),在处理工业污水、治理水体富营养化中具有重要作用。科研人员想从一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出耐高温(42℃)的反硝化细菌(目的菌),用于提升温度较高的工业污水的脱氮效率,具体流程如图所示(BTB培养基初始pH=6.8,BTB是酸碱指示剂,酸性条件下为黄色,中性条件下为绿色,碱性条件下为蓝色):
(1)BTB培养基灭菌后待平板凝固后,应倒置放在超净台上,目的是 。
(2)将污泥样品梯度稀释后,使用___________(填工具)将样液均匀涂布在BTB培养基上,放在___________环境中培养2~3天后,挑选显___________色的单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获得纯菌株。
(3)C/N(碳氮含量比)对反硝化效率有一定的影响。科研人员测得不同C/N条件下目的菌对硝酸盐的去除率,结果如图所示:科研人员提出,在利用目的菌株处理工业污水时,需要适当向污水中投放少量淀粉,据图分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4)为计数微生物的数量,一位同学在4个平板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稀释倍数为106的土壤样液0.1mL,培养后菌落数分别为155、160、176、149个,则每毫升原土壤样液中上述微生物数量为___________。
【答案】(1)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避免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的挥发(2分)
(2) ①. 涂布器(1分) ②. 无氧、42℃ (2分) ③. 蓝 (1分)
(3)适当提高污水中的C/N,从而提高目的菌对污水中硝酸盐的去除率(2分)
(4)1.6×109(2分)
【解析】
【小问1详解】
BTB培养基灭菌后待平板凝固后,应倒置放在超净台上,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同时也能避免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的挥发。
【小问2详解】
将污泥样品梯度稀释后,采用稀释涂布法将菌液涂布在平板上,这里所用的接种工具是涂布器,为了筛选出耐高温的反硝化细菌,需要将接种后的平板放在无氧、42℃环境中培养2~3天,根据反硝化反硝化过程的产物可知,反硝化细菌能在无氧环境中将硝酸盐转化为氮气,反应过程中消耗培养基中的H+,因此会导致菌落周围呈弱碱性,菌落周围培养基呈蓝色。因此需要挑选显蓝色的单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获得纯菌株。
【小问3详解】
科研人员提出,在利用目的菌株处理工业污水时,需要适当向污水中投放少量淀粉,结合实验数据可知,C/N比影响目的菌对硝酸盐的去除率且随着该比值的增大,能提高对污水中硝酸盐的去除率,实验结果显示在C/N=7是效果最好,因此在利用目的菌株处理工业污水时,向污水中投放少量淀粉的目的是适当提高污水中的C/N,从而提高目的菌对污水中硝酸盐的去除率。
【小问4详解】
为计数微生物的数量,一位同学在4个平板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稀释倍数为106的土壤样液0.1mL,培养后菌落数分别为155、160、176、149个,则每毫升原土壤样液中上述微生物数量为(155+160+176+149)÷4÷0.1×106=1.6×109个 。
样本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吸光值
0.616
0.606
0.595
0.583
0.571
0.564
葡萄糖含量(mg/mL)
0
0.1
0.2
0.3
0.4
0.5
样本
标记染色体数
标记DNA数
样本
标记染色体数
标记DNA数
甲
20
40
丙
20
20
乙
10
20
丁
12
12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要点
配制溶液
配制缓冲液,均分为3组,第1组加适量B内反应抑制剂,第2、3组不加。
材料选择
切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叶片,分为3组。
进行实验处理
将叶片的叶柄浸入相应的缓冲液中,第1组置于① 下,第2组置于② 下,第3组置于常温下。
测定数值
一段时间后,测定3组叶片的③ 。
组别
亲本杂交
F1表型
F2表型及数量(株)
实验1
P1(白花)×P2(紫花)
紫花
紫花(84)、白花(26)
实验2
P1(白果皮)×P2(紫果皮)
紫果皮
紫果皮(83)、绿果皮(21)、白果皮(7)
组别
亲本杂交
F1
F1与白花白皮测交结果(株)
实验3
P5(白花白果皮)×P6
(紫花紫果皮)
紫花紫果皮
紫花紫果皮(20)、白花白果皮(10)非亲本类型(50):紫花绿果皮、紫花白果皮、白花紫果皮、白花绿果皮
样本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吸光值
0.616
0.606
0.595
0.583
0.571
0.564
葡萄糖含量(mg/mL)
0
0.1
0.2
0.3
0.4
0.5
样本
标记染色体数
标记DNA数
样本
标记染色体数
标记DNA数
甲
20
40
丙
20
20
乙
10
20
丁
12
12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要点
配制溶液
配制缓冲液,均分为3组,第1组加适量B内反应抑制剂,第2、3组不加。
材料选择
切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叶片,分为3组。
进行实验处理
将叶片的叶柄浸入相应的缓冲液中,第1组置于① 下,第2组置于② 下,第3组置于常温下。
测定数值
一段时间后,测定3组叶片的③ 。
组别
亲本杂交
F1表型
F2表型及数量(株)
实验1
P1(白花)×P2(紫花)
紫花
紫花(84)、白花(26)
实验2
P1(白果皮)×P2(紫果皮)
紫果皮
紫果皮(83)、绿果皮(21)、白果皮(7)
组别
亲本杂交
F1
F1与白花白皮测交结果(株)
实验3
P5(白花白果皮)×P6
(紫花紫果皮)
紫花紫果皮
紫花紫果皮(20)、白花白果皮(10)非亲本类型(50):紫花绿果皮、紫花白果皮、白花紫果皮、白花绿果皮
哈师大附中 2021 级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哈师大附中 2021 级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文件包含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11月期中生物pdf、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11月期中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三次调研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三次调研生物试题含答案,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78,则其葡萄糖含量大于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哈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哈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