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明德学校(山大附中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图,完成下面各题
1. 关于图中所反映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A. 图中河流的流向为从东北流向西南后再向南
B. 陡崖的相对高度大于100米,小于300米
C. ②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比①地多
D. 甲丙两地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海上日出
2. 当地为发展旅游业,打算修建一条直达山顶的观光索道,最合适的选线是
A. 从甲处到山顶B. 从乙处到山顶
C. 从丙处到山顶D. 从丁处到山顶
【答案】1. C 2. A
【解析】
【1题详解】
依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判断河流先自南向北,再向东北流,A项错误;图中等高距为50米,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相交,故陡崖相对高度大于或等于100米、小于200米,B错;图中高程为492米的山峰位于东北—西南向的山岭上,则①位于该山岭的西北坡,为东南季风的背风坡而降水少,②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而降水多,C对;冬季日出东南,甲位于河谷附近且东南方位有492米山峰,阻挡视线,故甲地冬半年一段时间内不能看到海上日出,D项错误。据此分析选C。
【2题详解】
从甲处到山顶的地形是山谷,索道经过山谷上空,与地面高差大,可观赏激流及山谷两侧风光,甲村位于河流沿岸,游人还可以进行水上项目活动,丰富旅游内容,A对;乙处位于山顶,在两个山顶之间修建索道,景观雷同,效益不好;图中等高距是50米,丙处和山顶之间为山脊和陡崖,其中陡崖顶部的相对高度是350--400米之间,导致丙处和山顶之间不通透,不能修建索道;丁处与山顶之间为陡坡,旅游景点少,没有修建索道的价值。据此分析选A合适。
日晷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是观测日影来记时的仪器。常见的赤道日晷的晷针上端指向北极星,且垂直于晷盘,可通过晷针在晷盘上的投影所指示的刻度来粗略估算时间。下图为某地赤道日晷及其放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以下四地放置赤道日晷时,晷盘与底座(地面)夹角最大的是( )
A. 北京B. 上海C. 拉萨D. 广州
4. 北京故宫里设置的赤道日晷晷针投影日变化角度最大的节气是( )
A. 春分B. 夏至C. 秋分D. 冬至
【答案】3. D 4. B
【解析】
【3题详解】
由图示可知,日晷与地面的夹角应为90°-当地纬度,若想将日晷夹角调至最大,则其所处地区纬度应该最低,题中4个选项纬度最低的为广州,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日晷晷针的投影日变化角度最大昼最长,北京夏至日昼最长,日出日落最偏北,故北京夏至日晷晷针投影日变化角度最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下图为某中学地理社团在我国某地研学时拍摄的照片及研学小记(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该地最有可能是( )
A. 台湾花莲B. 湖北武汉C. 广东从化D. 陕西西安
6. 推测标志塔地面镶嵌砖红色直线(如图中箭头所示)的延伸方向是( )
A. 正北—正南B. 正东—正西C. 西北—东南D. 东北—西南
【答案】5. C 6. B
【解析】
【5题详解】
北京时间12时26分太阳位于该塔正南方向,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太阳位于正南说明当地地方时为正午12点,由此可知当地经度为113.5°E,当地冬至日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0°-43°38',说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3°38’,据公式H=90°-丨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丨可知,该地43°38'=90°-(当地纬度+23°26'),可知当地纬度为23°26',因此该地最有可能是广东从化(113°E,23°26N),C对;台湾花莲地理坐标为东经121°,西安市34°N,AD错;武汉位于东经113°、北纬30°左右,纬度不符合,B错。故选C。
【6题详解】
该塔是当地具有地理指示意义的标志塔,地面沿一定方向镶嵌了一条砖红色直线以凸显该塔的标志性。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纬度为23°26',为北回归线,因此推测标志塔地面镶嵌砖红色直线与北回归线重合,与北回归线一样延伸方向是正东—正西,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说明:公式H=90°-丨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丨,“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
读地球上极昼边界纬度随时间的变化路径(箭头)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当时间为图中的a时,北京( )
A.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B. 日出时间为早上6时
C. 昼长大于夜长D. 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
8. 与图中b的纬度数相等的是( )
A.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
B.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最大纬度数
C. 夏至日时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D. 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9. 造成图中两个阴影面积大致相等的因素是( )
①地球自转 ②地球公转 ③黄赤交角 ④地方时
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
【答案】7. B 8. C 9. D
【解析】
【7题详解】
夏至日整个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极昼边界纬度为66°34′N ,此日后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缩小,极昼边界纬度逐渐增大,直至秋分日增大到90°N;之后,南极圈内开始出现极昼现象,直至冬至日,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增大,极昼边界由90° S 降低到66°34′S ;之后,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直至夏至日,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增大,极昼边界由90° N 减小到66°34' N 。读图可知,a 点之前极昼边界位于北极圈内,之后位于南极圈内,因此 a 点时间为秋分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日出6时,日落18时,北京正值秋收的时节,B正确、CD错误。夏至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A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读图可知,b纬线为极昼边界的最小值,结合上题分析可知,b的纬度数为66°3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是23°26′N—23°26′S,即纬度范围是46°52′,A错误;太阳直射点所在的最大纬度数为23°26′,B错误;夏至日时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90°-23°26′(纬度差)=66°34',C正确;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等于黄赤交角的度数,为23°26′,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随着地球的公转运动,北极圈和南极圈内的极昼、极夜范围在不断发生变化,②③正确,D正确。与地球自转和地方时无关,①④错误,ABC错误。故选D。
【点睛】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从春分到夏至,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此阶段昼长夜短;夏至这天昼最长夜最短;从夏至到秋分,夜逐渐变长昼逐渐变短,此阶段昼长夜短;秋分这天昼夜等长;从秋分到冬至,夜逐渐变长昼逐渐变短,此阶段昼短夜长;冬至这天昼最短夜最长;从冬至到春分,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此阶段昼短夜长;春分这天昼夜等长。
我国某学校高三(2)班地理兴趣小组在校园内开展日照观测活动,发现从9月23日开始,正午太阳光可透过窗户照射进本班教室(见下图)。10月23日之后因南侧高楼对阳光的遮挡,本班教室内的正午光照消失。一段时间后,正午太阳光再次照进本班教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该校可能位于( )
A. 吉林省B. 河南省C. 福建省D. 云南省
11. 10月23日之后,正午太阳光照再次照进高三(2)班教室的时间约为( )
A. 当年11月23日B. 当年12月22日
C. 次年2月21日D. 次年3月21日
12. 与高三(2)班相比,夏至日到冬至日期间,楼上高三(8)班教室内的正午光照( )
A. 同时出现,持续时间一样B. 同时出现,持续时间更长
C. 更早出现,持续时间一样D. 更早出现,持续时间更长
【答案】10. A 11. C 12. B
【解析】
【10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该地9月23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该校正午太阳高度为48°,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可知,该地位于42°N,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吉林、河南、福建和云南四省被42°N穿过的是吉林省,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结合材料“10月23日之后因南侧高楼对阳光的遮挡,本班教室内的正午光照消失”可知,10月23日正午阳光恰好被南侧高楼遮挡,之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每天正午阳光都会被南楼遮挡,冬至之后,正午太阳高度渐大,但仍被南楼遮挡,直到下一次太阳直射点和10月23日相同时,正午太阳高度和10月23日相同,正午阳光再次恰好被南楼遮挡,之后正午阳光可以照进教室内。根据对称原则可知,太阳直射同一纬度对应的两个日期关于冬至或夏至对称(如下图所示),10月23日到冬至约两个月,即下一个日期为冬至后约两个月,即次年2月21日前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该地10月23日到次年2月21日期间,正午太阳光会被南楼遮挡,即其他日期内(2月21日到10月23日)正午太阳光都可以照进教室。夏至在2月21日到10月23日日期范围内,两个教室都有正午太阳光照,因此为同时出现,CD错误,在10月23日时因南侧高楼对阳光的遮挡,高三(2)班班教室内的正午光照消失,但高三(8)班在楼上,仍未被遮挡,有正午太阳光照,因此高三(8)班正午太阳光照持续时间更长。
【点睛】在楼高一定的情况下,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越容易被前面高楼阻挡;在同一栋楼上,楼层越高,被阻挡的时间越少(即开始阻挡迟,结束阻挡早)。
校庆当天,我国某中学在校内操场(左图)开展合影留念活动。操场周围建筑物环绕,场边成行的香樟夹杂着零星火红的概树以及金黄的银杏,将操场装点得色彩斑斓,为活动增添喜庆氛围。合影拍摄过程中,工作人员多次移动合影阶梯架的位置以使拍摄对象始终面朝太阳,从而获得最佳拍摄效果。右图示意拍摄期间某时刻旗杆的影子朝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中学所在城市及校庆日期可能是( )
A. 哈尔滨9月10日B. 长沙11月15日
C. 石家庄10月2日D. 海口11月20日
14. 拍照期间合影阶梯架的位置变化可能为( )
A. 甲到乙B. 甲到丙C. 丁到乙D. 丁到丙
【答案】13. B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操场边香樟成行,夹杂着零星火红的枫树及金黄的银杏,香樟为我国南方树种,说明该中学所在城市为亚热带地区,银杏为黄叶,所以此时正值秋季,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从图可知拍摄期间旗杆影子朝向东北,说明太阳在西南方向,拍摄时间为下午,太阳方位始终位于西南且逐渐西移。为了使合影阶梯架始终面朝太阳,获得最佳拍摄效果,就需要保持合影阶梯朝向变化与太阳方位变化一致,即由西南向西移动。结合图中弧形合影阶梯架的朝向,丁到乙,合影阶梯架朝向西移动,故拍照期间合影阶梯架的位置变化可能为丁到乙,C正确;甲到乙合影阶梯架的朝向由东南向西南移动,A错误;甲到丙合影阶梯架的朝向由东南顺时针向西北移动,B错误;丁到丙合影阶梯架的朝向由西南沿顺时针向西北移动,D错误。故选C。
【点睛】香樟是樟目、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米,直径可达3米,树冠广卵形;树冠广展,枝叶茂密,气势雄伟,是优良的绿化树、行道树及庭荫树。产中国南方及西南各省区。
甲地(14'N,121°E)中学生做太阳观测活动,记录到某日北京时间5:36日出,日出方位为东偏北15°,该学生还用摄像机记录了直立杆子的影子移动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关于该日甲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日落西北,昼长小于12小时B. 日落西南,昼长大于12小时
C. 北京时间12:04太阳在正南D. 北京时间18:10太阳在西北
16. 该日直立杆子的影子末端轨迹可能是( )
A B.
C. D.
17. 该日,与甲地同时日落的地点可能是( )
A. 40°N,110°EB. 45°N,135°EC. 20°S,135°ED. 10°N,121°E
【答案】15. D 16. B 17. B
【解析】
【15题详解】
甲地(14°N,121°E)5:36日出,地方时5:40,则昼长大于12时,A错误;甲地处于北半球夏半年,日落西北,B错误;北京时间12:04对应地方时12:08,非正午时刻,太阳不在正南或正北,C错误;日出东北,则该天日落西北,北京时间18:10对应地方时18:14,日落时间为地方时18:20,即将日落,因此太阳在西北方,D正确。故选D。
【16题详解】
A图轨迹表明全天均有太阳和日影,出现极昼现象,不可能发生在14°N,A错误;甲地该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则杆影在日出时为西偏南方位,日落时为东偏南方位,故C、D错误;甲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太阳可能位于正北,B正确。故选B。
【17题详解】
该日日出东北,日期介于春分到秋分之间,甲地昏线呈东北一西南走向,故与甲地同时日落的地点可能位于甲地的东北方或西南方,A位于甲地的西北方,C位于甲地的东南方,D位于甲地的正南方,均不符合;B位于甲地的东北方,符合实际情况,故选B。
【点睛】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日出日落就偏向哪个方位。
2021年9月13日15点40分,正在太原(37°27′N,111°30′E)附近某地研学的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研学过程中拍摄了瀑布的照片,并发现附近的山上有正在打造的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图1为该地等高线图,图2为此时在瀑布附近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中的指向标箭头指向( )
A. B. C. D.
19. 此时( )
A. 地球逐渐靠近公转轨道的远日点B. 美国纽约地物日影朝向东北方向
C. 全球与太原处于同一日期范围小于1/2D. 赤道上昼半球范围是25°W向东至155°E
20. 该地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位于( )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18. B 19. D 20. A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材料“2021年9月13日15点40分······拍摄了瀑布的照片”可知,此时太阳应为南偏西,照片面向瀑布拍摄,则瀑布朝向北偏东。读图1,根据等高线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可判断瀑布朝向,结合前边分析,可知图1中方位是上北下南,排除ACD,B正确。故选B。
【19题详解】
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间大约是7月初。根据材料“2021年9月13日15点40分,正在太原(37°27′N,111°30′E)附近某地研学···”可知,此时地球地球逐渐远离公转轨道的远日点,A错误。根据地方时计算公式,当北京时间15:40,美国纽约(40°43’0”N,74°0’0”W)地方时约为2:44,B错误。此时,0:00所在经度为100°W,与太原处于同一日期范围100°W向东到180°,大于1/2,C错误。赤道上始终6:00日出,18:00日落,昼半球范围是25°W向东至155°E,D正确。故选D。
【20题详解】
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要求地形坡度较小,可铺设面积大,同时要保证太阳辐射能的强度大。读图可知,根据等高线分布,综合比较甲、乙、丙、丁四地,甲地位于山地的南坡,太阳辐射能的强度大,等高线稀疏,坡度小,面积广,适宜大面积集中铺设太阳能发电设备,A正确。乙地位于山脊,坡度大,且两侧紧邻山谷,可铺设面积小,B错误。丙地位于山地的阴坡,太阳辐射不足,C错误。丁地位于河谷,空气较为湿润,太阳辐射不足,且受河流影响,无法大面积集中铺设,D错误。故选A。
【点睛】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经度每差15°,差1小时。地理位置越靠东,地方时时值越大。地球公转轨道中,1月初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快;7月初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慢。
3月28日早晨太阳初升时,王先生驾车行驶在西安(34°N,109°E)某路段上,看到太阳的位置从车辆右前方变成正前方。下图为“西安局部交通地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此时,北京时间最有可能是( )
A. 5:00B. 6:15C. 7:00D. 8:45
22. 王先生驾车行驶的路段是( )
A. 南二环-建工路B. 新安路-西影路C. 新安路-建工路D. 东二环-新安路
23. 与该日相比,6月1日王先生在同一路段看到太阳转为正前方时( )
A. 地方时相同B. 地方时提前C. 太阳高度相同D. 太阳高度变大
【答案】21. C 22. A 23. D
【解析】
21题详解】
3月28日位于春分附近,早晨太阳初升时当地地方时应是6时左右,北京时间为120°E,与109°E相差11°,时间相差44分钟,结合时间的计算东加西减,可知北京时间应为6:44左右,与7:00最接近,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
【22题详解】
3月28日位于春分附近,日出接近正东,王先生驾车自西南向东北行驶在南二环路段时,太阳位于右前方,当驾车自西向东行驶在建工路上时,太阳位于正前方,A正确;行驶在新安路上时,太阳位于左前方或右后方,BCD错误。故答案选A。
【23题详解】
王先生在同一路段看到太阳转为正前方时,太阳还位于正东侧。6月1日相比3月28日昼变长,太阳位于东边时,地方时推迟了,AB错误;昼变长,当太阳位于东边时,太阳高度角在升高,D正确,C错误。故答案选D。
【点睛】日出日落方位:1、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各地日出的方位就越偏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的方位也越偏北。3、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南方向升起,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南回归线,各地日出方位就越偏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的方位也越偏南。
读同一时刻甲乙两区域昼夜状况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关于甲、乙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日,北京的昼长短于沈阳B. 该日,直射点由北向赤道方向移动
C. 该日,Q地对跖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0°D. 此日过后,M地正午太阳高度可能变大
25. 图示时刻,关于日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Q地肯定位于新的一天B. M地位于旧的一天
C. 新的一天的范围占三分之二D. 北京此时肯定位于新的一天
26. 圣地亚哥(33°26′S、70°40′W)附近有一架飞机飞往M地所在的国家,走最近航线航飞行方向是( )
A. 向西飞行B. 向东飞行C. 先西南后西北D. 先东南后东北
【答案】24. D 25. D 26. C
【解析】
【分析】本题以光照图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素养。
【24题详解】
根据图甲,晨昏线与70°N纬线相切,且70°N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可以推出该地当日太阳直射20°S,北京比沈阳的纬度低,昼长更长,A错误;此图只能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不能判断直射点的移动方向,B错误;该日,Q地(70°N,120°W)的对跖点(70°S,60°E)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90°-(70°-20°)=40°,C错误;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有可能向北移动,M地正午太阳高度可能变大,D正确。故选D。
【25题详解】
图示时刻,如下图,Q地地方时为12点,零时刻对应的经线为60°E,理论上60°E向东到180°为新的一天,Q位于旧的一天,A错误;M地经度为135°E,位于新的一天,B错误;北京120°E位于新的一天,D正确;新的一天的范围占三分之一,C错误;故选D。
【26题详解】
球面上两点的最短航行,满足大圆劣弧原则,圣地亚哥与M点几乎位于同一纬度,从圣地亚哥到M点最短航线为向高纬度凸出的一段弧,而不是沿着纬线飞行,A,B错误;飞行方向为先西南后西北,(如下图)D错误,C正确。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8分。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碇步桥是桥梁的原始形态之一,学术上称堤梁桥,因其形状酷似琴键,故人名为“琴桥”,是偏远丘陵地区河道上最原始的过河方式,多见于我国浙江、福建丘陵地区。碇步桥是由用大小砾石或雕琢较整齐的花岗岩条石放在水中筑起石磴,连接后形成的堤梁式石桥,由高低两级组成,一般桥长约几十米到数百米不等。现在,浙闽丘陵地区保留下来的碇步桥多为明清时期修建,其交通功能地位显著下降,数量减少,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图为我国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仕阳镇所在地区地形图及东溪碇步桥景观图。
(1)分析明清时期仕阳镇碇步桥选择在该镇中西部河面的主要原因。
(2)简述明清时期仕阳镇所在的东溪河段上没有修建木架桥的理由。
(3)简述现在浙闽丘陵地区河流上的碇步桥交通功能地位下降和数量减少的原因。
【答案】(1)该镇中西部河面南北村落规模大,两岸居民和商客流量大;该镇中西部河面宽阔,水流缓,水位浅;
(2)仕阳镇所在河段河面宽阔,大跨度木架桥搭建难度大;该镇地处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夏季多暴雨、台风,木架桥抗洪抗台风能力差;木架桥所用木材在风吹日晒下易腐烂、易着火,且易受白蚁蛀蚀,稳定安全性降低等。
(3)随着现代桥梁建筑技术的提高,钢筋混凝土桥梁不断增多;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稳定、跨度大、通行量大;碇步桥面离河面近,易受洪水淹没,通行安全性能低;碇步桥宽度小,通行量小,无法通过车辆,难以满足现在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等。
【解析】
【分析】该题以碇步桥为材料,涉及交通线路布局,考查学生根据材料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小问1详解】
明清时期仕阳镇碇步桥选择在该镇中西部河面的主要原因应主要从居民客商流量、抗自然灾害能力、水位流速区域差异对比三个角度分析。根据仕阳镇所在地区地形图可以看出,该镇中西部河面南北村落规模大,两岸居民和商客流量大,对碇步桥的需求更高;根据图中等高线可知,西部河面宽阔,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水流缓,水位浅,碇步桥在此建设更安全。
【小问2详解】
明清时期仕阳镇所在的东溪河段上没有修建木架桥的理由应主要从河面对修建桥梁难度、抗洪台风能力、安全稳定性等方面说明。明清时期建桥技术还不成熟,仕阳镇所在河段河面宽阔,大跨度木架桥技术有限,搭建难度大;根据材料,该地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该镇地处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夏季多暴雨、台风,木架桥抗洪抗台风能力差;木架桥所用木材由于所用木材在风吹日晒下易腐烂、易着火,且易受白蚁蛀蚀,会造成稳定安全性降低,威胁行人安全。
【小问3详解】
现在浙闽丘陵地区河流上的碇步桥交通功能地位下降的原因应主要从桥梁建筑技术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碇步桥的缺点、交通运输需求等方面说明。根据图示,碇步桥和现代桥梁距离较近,随着现代桥梁建筑技术的提高,现代钢筋混凝土桥梁不断增多;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稳定、安全性好,跨度大,方便更多行人和货物的通过;碇步桥面离河面近,在夏季暴雨季节,易受洪水淹没,通行安全性能低;碇步桥宽度小,不方便更多行人和货物的通过,尤其不能满足现在大型车辆和货物的运势,难以满足现在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等。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花椒,枝有短刺,耐旱,喜阳光,发芽开花期不耐寒,各地多栽种。2021年4月,一次寒潮后,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李老师指导下,对济南南部山区某乡村开展了以“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同学们首先来到了山谷,就其南北坡地进行考察,放眼望去,山地梯田和荒坡上都种满了花椒、核桃、香椿等经济林木。此时正值花椒树发芽季,然而他们发现,很多的花椒树受灾并未发芽。下午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本村劳动力常年外出打工为主,花椒主要是8月中旬至9月中旬纯手工采摘,雇佣劳动力成本占花椒价格的2/3。图为研学村庄所在区域等高线示意图。
(1)研学小组实地研学中发现,甲处花椒树受灾明显较轻。分析其自然原因。
(2)研学中,通过与村民交流了解到,受采摘条件限制花椒出现自然落果的现象。分析形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3)通过本次研学,同学们感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产业发展角度,为当地农民致富提出三条合理措施。
【答案】(1)甲地为阳坡,光照充足;山地阻挡,受寒冷偏北风影响小;山谷处海拔低,热量不易散失,气温较高。
(2)枝有短刺,采摘难度大,效率低;采摘期集中,时间短;农村劳动力主要外出打工,劳动力缺乏;雇工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3)加大农业技术投入,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因地制宜,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及特色农业,实现多种经营;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扩大就业,提高收入;利用“互联网+”,拓宽农副产品的销售;利用农业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
【解析】
【分析】本题以“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为背景,涉及影响气温的因素、农业区位、产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考查读图分析、材料分析能力及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本题主要结合花椒生长习性与甲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依据材料,花椒喜阳光,发芽开花期不耐寒,结合右上角方向标可以推出甲处位于山坡阳面,光照充足;北部有山地阻挡,受冷空气影响较小,靠近山谷处,热量不易散失,因此受灾明显较轻。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条件。本题解题思路主要是分析花椒采摘的不条件有哪些,依据材料,本村劳动力常年外出打工为主,花椒主要是8月中旬至9月中旬纯手工采摘,雇佣劳动力成本占花椒价格的2/3等信息可知,花椒采摘需大量劳动力,但本村劳动力常年外出,劳动力缺乏,雇佣劳动力成本较高;采摘期只有一个月左右,时间比较紧凑;花椒枝多刺,采摘难度大等原因导致未能及时采摘,出现自然落果现象。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题解题思路主要是挖掘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经济。首先本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多种农业经营;同时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以农业资源为依托,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生态旅游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赤水河为长江上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云南省,流经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在四川省合江县汇入长江。
材料二历史上贵州素不产盐,民众食盐均靠周边产盐省份输入。因入黔道路崎岖,运入量小,致使贵州盐价甚高。“改土归流”后,食盐的运输改为以水运方式为主并通过赤水河由四川省源源不断地输往贵州,困扰贵州的盐荒问题逐渐得以缓解。
材料三丙安镇位于贵州省北部,古称丙滩,因位于赤水河中游的大险滩——丙滩而得名(滩指江河中水浅多石,水流很急的地方)。历史上,曾因是川盐入黔途经之地而快速发展,后因盐路改道而发展缓慢。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时,红军指挥部曾在丙安扎营,保证了红军顺利渡过赤水河。2005年,丙安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如今旅游业成为该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材料四丙安古镇地理位置和地形示意图。
(1)分析古人在小镇选址上的智慧。
(2)指出丙安在“改土归流”后快速发展的原因。
(3)分析古镇经济再现活力对我国其他古镇发展的启示。
【答案】(1)位于赤水河左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小,流水侵蚀作用弱,河岸不易崩塌;临水但又高出洪水位,取水方便,同时又有利于抵御洪水;位于山脊线上,不易受滑坡和泥石流威胁;三面临水,同时位于高地,有利于军事防御。
(2)丙安是川盐入黔途经之地,"改土归流"后,赤水河上货运量大增;丙滩的存在使得入黔船只多在此停靠,装卸和中转货物,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3)依托当地特色历史文化发展旅游业,促进居民就业;发展与旅游相关的服务产业,如民宿和土特产零售,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接待能力;拓展深度游与体验游,实现多元化经营;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营造优美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古镇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解析】
【分析】本题以赤水、丙安古镇地理位置和地形示意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城市区位、交通运输布局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古镇发展的启示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顺着河流的流向,古镇处在赤水河的左岸,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位于赤水河左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小,流水侵蚀作用弱,河岸不易崩塌,流水较缓,利于泥沙淤积,便于发展城镇,古镇靠近河流,等高线较高,临水但又高出洪水位,靠近河流,取水方便,等高线较高,高出洪水位,又有利于抵御洪水;古镇处等高线向低处突出,位于山脊线上,不易受滑坡和泥石流威胁;从安全性角度分析,古镇三面临水,同时位于高地,有利于军事防御。
【小问2详解】
“改土归流”后,食盐的运输改为以水运的方式为主并通过赤水河由四川省源源不断的输往贵州,丙安作为赤水河沿岸的港口,因便利的水运,成为盐运的重要中转站,是川盐入黔途经之地,赤水河上货运量大增;凭借区位优势,丙安吸引大量客货在此集散,入黔船只多在此停靠,装卸和中转货物,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了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小问3详解】
据材料“丙安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如今旅游业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启示古镇发展需根据自身区位优势,依托当地特色历史文化,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打造特色品牌;科学合理规划,完善交通、餐饮、服务等相关基础设施,发展与旅游相关的服务产业,如民宿和土特产零售,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以旅游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除此之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如停车场、住宿等,提升区域景点接待能力;满足不同游客需求,拓展深度游与体验游,实现多元化经营,拓展市场范围;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营造优美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吸引游客前来;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做好政策引导与支持,为古镇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研学小记
该塔是当地具有地理指示意义的标志塔,地面沿一定方向镶嵌了一条砖红色直线以凸显该塔的标志性。北京时间12时26分太阳位于该塔正南方,冬至日当地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0°~43°08'。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三中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三中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明德学校(山大附中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明德学校(山大附中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明德学校(山大附中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明德学校(山大附中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地理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9,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该地最有可能是,推测标志塔地面镶嵌砖红色直线,当时间为图中的a时,北京,与图中b的纬度数相等的是,该校可能位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