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是关于几类生物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色球蓝细菌与绿藻的共同点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它们的细胞中都不含叶绿体
B.硝化细菌与变形虫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有细胞壁,后者无细胞壁
C.大肠杆菌和蓝细菌在结构上有统一性,具体体现在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及都以DNA为遗传物质等
D.甲型流感病毒结构简单,仅含有核糖体
2、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支原体细胞含有下列哪些结构(或物质)( )
①蛋白质外壳
②DNA或RNA
③DNA和RNA
④核糖体
⑤线粒体
⑥细胞壁
⑦具有细胞膜
A.①②B.③④⑦C.③④⑤⑦D.③④⑥⑦
3、从某动物细胞中得到两类生物大分子x、y,该动物细胞中x的含量大于y,用稀盐酸处理,x的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x含有化学元素N,有的含有S,y含有化学元素N和P,下列有关x、y的叙述,正确的是( )
A.x可能是蛋白质或者淀粉B.y可能是磷脂或者核酸
C.细胞中的x可能有运输物质的功能D.y只可能存在于细胞核中
4、①、②、③三个结构图示可用来表示植物细胞中的几种重要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①可表示淀粉,是动物细胞内重要的储能物质
B.结构②可表示DNA,其中的组成图形可以多种多样
C.结构③可表示蛋白质,其中的组成图形代表氨基酸
D.如果结构②表示RNA,则○代表核糖
5、某非环状多肽,经测定其分子式是C25HxOyN5S2,该多肽上有一个二硫键(-S-S-是由两个-SH缩合而成),其它R基团没有参与反应。已知该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某几种作为原料合成的。苯丙氨酸(C9H11NO2)、天冬氨酸(C4H7NO4)、丙氨酸(C3H7NO2)、亮氨酸(C6H13NO2)、半胱氨酸(C3H7NO2S)。下列有关该多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多肽中氧原子数是6
B.该多肽彻底水解后能产生4种氨基酸
C.该多肽有四个肽键,为五肽化合物
D.该多肽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74
6、现提供新配制的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溶液)、乙液(0.05 g/mLCuSO4溶液)、蒸馏水,若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能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 )
①葡萄糖
②蔗糖
③蛋白质
④纤维素
⑤麦芽糖
⑥淀粉
①⑤B.①③⑤C.①⑤⑥D.①②④⑤
7、研究发现用不含Ca2+和K+的生理盐水灌注离体蛙心时,蛙心收缩不能维持,而用含有少量Ca2+和K+的生理盐水灌注离体蛙心时,心脏能持续跳动数小时。在正常人的血浆中,NaHCO3的含量约为H2CO3含量的20倍,当血浆中NaHCO3的含量减少时,会形成酸中毒,当血浆中H2CO3含量减少时,会形成碱中毒。医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临床上可用来补液和洗涤伤口。上面一系列事实说明( )
①无机盐是细胞内许多重要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②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③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④无机盐可维持细胞渗透压,从而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A. ②④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
8、研究表明:吃葡萄可以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其中包括阿克曼氏菌等。科研人员发现,阿克曼氏菌对人体葡萄糖和脂质代谢有积极影响,它可以分解葡萄糖和胆固醇,增强肠壁功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从而预防心脏病发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阿克曼氏菌的遗传物质位于拟核和线粒体DNA分子上
B.阿克曼氏菌具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的细胞膜
C.胆固醇与磷脂均参与动物细胞膜的构成且组成元素不同
D.细胞中的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也可转化为糖类
9、细胞膜的状态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胆固醇与磷脂分子结合,既可以限制磷脂分子的自由运动,又可以将磷脂分子隔开使其更易流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人体血液中Ca2+的运输
B.无序液体状态的形成可能与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C.低温时,细胞吸收蛋白质等大分子的效率可能会下降
D.胆固醇的存在可能会使细胞膜对高温的适应性加强
10、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泌蛋白多肽链的合成离不开游离的核糖体
B.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必须依赖细胞膜上某些蛋白质完成
C.固醇类激素的合成与加工在高尔基体上进行
D.大多数细菌细胞内没有线粒体因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11、变形虫和水稻共同具有的显微结构是( )
①细胞核
②细胞膜
③叶绿体
④核糖体
⑤内质网
⑥中心体
⑦高尔基体
⑧线粒体
A.①②④⑤⑦⑧B.①⑤⑥⑦⑧C.①⑧D.①④⑤⑦⑧
12、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四种方式示意图,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影响a、b方式的因素分别是浓度差和载体蛋白数量
B.向细胞中注入某种有氧呼吸抑制剂,则c、d方式受影响最大
C.氨基酸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相同,都是c方式
D.上述4种运输方式的实现均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13、科学家发现普通大鼠肾脏细胞在迁移过程中,其收缩纤维的横截面处会有很多直径约为3μm的囊泡,这些囊泡会释放到胞外,因其在细胞迁移过程中具有确定的路径和方向,被称为迁移小体,迁移小体最终被周围细胞所吞噬。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迁移小体的产生依赖于肾脏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迁移小体的获取不可通过差速离心法
C.迁移小体可能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
D.迁移小体被周围细胞吞噬后会被胞内的溶菌酶降解
14、下列有关“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在细胞质中,应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其形态
B.实验中,可选用菠菜叶少带些叶肉的上表皮制作临时装片
C.供观察用的黑藻,事先应放在黑暗、室温条件下培养
D.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15、许多植物在种子发育时会储存大量的油脂,这些油积累在油质体中,油质体的产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油脂和淀粉是植物的常见的储能物质
B.油质体中的油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积累
C.图示为光面内质网,还可合成磷脂分子
D.脂质可与苏丹Ⅲ染液反应显色为橙黄色
16、图1是某高等生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是真核细胞中4种结构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2中的4个结构可能都来自图1所示的细胞
B.胰岛素的合成是在图1细胞质中的①中进行的
C.图2中的4个结构都属于具膜细胞器,是生物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D.图2中的乙和丙都与能量转换有关,它们扩大生物膜面积的方式相同
17、某些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和高尔基体膜上存在着M6P受体,能够与某些带有甘露糖残基,被磷酸化(甘露糖-6-磷酸标记,高尔基体内完成)的蛋白质(M6P)结合,在由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包裹逐渐形成溶酶体水解酶的过程中,由于溶酶体的酸性环境与M6P脱磷酸的双重作用,M6P受体与M6P彻底分离,返回高尔基体膜或细胞膜被重新利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带有甘露糖残基的蛋白质由内质网加工经囊泡转运而来
B.溶酶体水解酶只有在酸性环境中才能有效发挥催化活性
C.细胞能够回收利用偶尔分泌到细胞膜外的M6P
D.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受损就不能形成溶酶体水解酶
18、核孔复合物(NPC)结构是细胞核的重要结构,近日施一公团队解析了来自非洲爪蟾NPC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电镜观察到NPC附着并稳定融合在与细胞核膜高度弯曲的部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附着NPC的核膜为双层膜结构,且可以与高尔基体膜相联系
B.NPC保证了细胞核与细胞质间蛋白质、RNA等大分子自由进出
C.非洲爪蟾NPC是双向性核质交换通道,其数目、分布与细胞代谢活性有关
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的NPC数量较少,因此代谢较弱
19、细胞核中富含热胁迫敏感蛋白,在热胁迫条件下其会发生错误折叠。为探究错误折叠蛋白的修复机制,研究者让融合蛋白L-G在细胞中表达,该融合蛋白分布在细胞核中,其中L是受热胁迫时易错误折叠的部分,G是能发出绿色荧光的热稳定部分。研究发现,融合蛋白在热胁迫条件下会错误折叠并进入核仁,若破坏核仁,错误折叠的蛋白将不能被修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融合蛋白在细胞质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B.正常温度和热胁迫条件下融合蛋白均能发出绿色荧光
C.核仁可能具有修复错误折叠蛋白的功能
D.修复好的融合蛋白主要在核仁内发挥作用
20、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当温度增加到15℃以上,膜的流动性发生变化
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运动
C.温度对膜蛋白的运动有影响
D.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21、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a+进入液泡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降低了细胞的吸水能力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
22、某同学进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将观察到的某个细胞大小变化情况绘制成了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c段,由于失水过多,细胞可能已经死亡
B.c~d段,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是从细胞外进入细胞
C.d~e段,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D.e时液泡的颜色比a时浅
23、离子和一些小分子不能自由地通过细胞膜,需要镶嵌在膜上旳转运蛋白协助,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类,其中通道蛋白有极高的转运速率,比已知任何一种载体蛋白最快的转运速率都要高1000倍以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均可以介导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
B.载体蛋白在转运物质时需要改变自身构象
C.通道蛋白具有一定的专一性
D.不同生物膜各含有一套与该膜功能相关的不同的转运蛋白
24、为研究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设计简易渗透吸水装置如下图甲所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一成熟植物细胞放在某外界溶液中发生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由图甲中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结束时b液体的渗透压大于a液体的渗透压
B.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一定范围内会一直下降
C.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③④⑤
D.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
25、新鲜叶类蔬菜常残留有水溶性有机农药。有人认为把蔬菜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可大大减少蔬菜的农药残留量。对此,某研究机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取相同的青菜各1kg作为样本,并用相同量的水进行不同方式的处理,结果如下:
实验二:取相同的青菜若干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液浓度,所得数据可绘出如图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一中农药残留量丁组大于丙组,原因可能是农药分子溶于水后被细胞吸收
B.实验二AB段,细胞对水分子的吸收速率大于对农药分子的吸收速率
C.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既可以吸收水分,也可以吸收可溶性农药
D.植物细胞吸收水分和吸收可溶性农药是相对独立的过程
二、读图填空题
26、以下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物质F的基本元素组成是____________;SARS病毒体内物质H彻底水解后,产生的物质有_________种。
(2)物质C的不同取决于_________的不同;现有C若干个,在合成含有三条链的G过程中,共产生200个水分子,则C的数目为_________个。
(3)小麦种子细胞中,物质E是指_________;在人体内,物质E是指_________。
(4)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耗氧量较多的是_________。
(5)若物质G具有免疫作用,则G可能是_________。
27、下图表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在[__]中填写图1中的字母或数字序号)。
图1
图2
(1)图1中⑤代表______________,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______________决定。细胞膜上识别信号分子的是[__]。
(2)图1中代表被动运输的运输方式是[__],可能代表酒精运输过程的是[_]。
(3)载体蛋白与被运输物结合会改变载体蛋白的______________结构。若将图1中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图中______________的跨膜运输会受到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将形状、大小相同的萝卜条A和萝卜条B各5段,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甲~戊)中相同时间后,取出萝卜条称重,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
①萝卜条A与萝卜条B的细胞液浓度大小的关系为A______(填“>” 或“<”)B。
②五种蔗糖溶液的浓度关系是______________(按从大到小顺序)。
28、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结构简单、取材方便,是研究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最好材料。水通道蛋白位于部分细胞的细胞膜上,能介导水分子跨膜运输,提高水分子的运输效率。如图是猪的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体积和初始体积之比的变化曲线(0点对应的浓度为红细胞吸水涨破时的NaCl浓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细胞吸水涨破,内容物流出,其细胞膜又会重新封闭起来,这种结构称为红细胞血影。涨破的细胞又能重新封闭,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根据图示可知,猪的红细胞在浓度为_________mml·L-1的NaCl溶液中能保持正常形态。
(2)分析题图,将相同的猪的红细胞甲、乙分别放置在A点和B点对应浓度的NaCl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乙的吸水能力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红细胞甲,原因是_________。
(3)将猪的红细胞和肝细胞置于蒸馏水中,发现红细胞吸水涨破所需的时间少于肝细胞,结合以上信息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4)用不同试剂处理红细胞血影,去除部分膜蛋白,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如下(“+”表示有,“-”表示无):
根据以上结果推测,对维持红细胞形态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是_________。
(5)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如镶在表面、部分或全部嵌入、贯穿。为了检测膜蛋白在膜上的分布位置,科学家将细胞分为三组,设计如下实验。(图1所示)
甲组:不作处理;
乙组:用胰蛋白酶处理完整的细胞,此时胰蛋白酶不能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丙组:先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再用胰蛋白酶处理完整细胞,此时胰蛋白酶能进入细胞。分别提取和分离三组的膜蛋白,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
(注:控制消化处理的时间,使胰蛋白酶不能消化位于磷脂内部的蛋白质部分;电泳能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蛋白质越小,迁移越快,反之则慢)
已知水通道蛋白贯穿磷脂双分子层,根据实验结果推测,1-5号蛋白质中,如果有跨膜的水通道蛋白,最可能是_________(编号),镶在膜内侧表面的蛋白质是_________(编号)。
(6)研究发现,细胞膜的多种功能具有不对称性和方向性,是生命活动高度有序的保障。例如细胞运动、跨膜运输及信息交流等都具有方向性,这些方向性的维持依赖于_________分布的不对称。
三、实验探究题
29、为研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科学家利用变形虫(单细胞动物)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正常生活没有分裂活动的变形虫随机分为三组,每组有若干变形虫。
A组:用含32P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食物饲喂变形虫;
B组:将变形虫的细胞核去掉;
C组:不作处理。
步骤二: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检测到A组每只变形虫的细胞核中出现放射性后,将细胞核移植到B、C两组的变形虫细胞内。
步骤三:一段时间后检测B、C两组的放射性,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A组每只变形虫的细胞核中出现大分子X物质,且其具有放射性,X物质最可能是________,每组设置多只变形虫的目的是_________。
(2)结合以上所有信息判断,下列关于该实验结果的分析,最合理的是________。
A.B组细胞质比C组细胞质放射性强的原因是B组细胞核体积大
B.放射性元素标记的核苷酸会进入细胞核,标记所有的核酸分子
C.X物质可能在细胞核中合成,原料有放射性,因而核有放射性
D.C组细胞质具有放射性的原因是细胞吸收了含P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3)根据步骤三中的实验结果,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绿藻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叶绿体,A错误;硝化细菌(原核生物)与变形虫(真核生物)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变形虫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无核糖体,D错误。
2、答案:B
解析:①支原体细胞属于原核细胞,而蛋白质外壳是病毒所特有的结构,①错误;
②③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该细胞中既含有DNA,也含有RNA,②错误,③正确;
④核糖体是支原体中唯一具有的细胞器,④正确;
⑤支原体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⑤错误;
⑥支原体没有细胞壁,⑥错误;
⑦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细胞膜,⑦正确。
综上所述,支原体细胞含有结构是③④⑦,B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C
解析:在细胞中,含有C、H、O、N、S的生物大分子可能是蛋白质,淀粉不含N、S元素,A错误;磷脂和核酸都含C、H、O、N、P,但是磷脂不属于生物大分子,B错误;x可能是蛋白质,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例如血红蛋白,C正确;y是核酸,核酸有两种,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D错误。
4、答案:C
解析:A、结构①是由相同单体构成的,可表示为淀粉,是植物细胞内重要的储能物质,A错误;
B、结构②由4种不同形状的单体组成,可表示为DNA或RNA,B错误;
C、结构③由5种不同形状单体构成,可表示蛋白质,每个图形代表氨基酿;
D、如果结构②表示RNA,O代表核糖核苷酸,D错误。
故选C。
5、答案:A
解析:A、通过题目分析,题中每一个氨基酸只含有一个氮,而C25HxOyN5S2含有5个氮,所以该多肽含有5个氨基酸,由于该多肽含有2个S,而氨基酸中只有半胱氨酸含有S,所以有2个半胱氨酸。再根据C原子的数目总共是25个,去掉2个半胱氨酸的6个碳,还有19个碳、3个氨基酸。所以这3个氨基酸是苯丙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所以氧原子的总数是4+2+4+2-4=8,A错误;
B、该多肽由4种氨基酸(2个半胱氨酸+1个苯丙氨酸+1个天冬氨酸+1个亮氨酸)脱水缩合形成的,B正确;
C、由A、B可知,该多肽由5个4种氨基酸组成,故含有4个肽键,C正确;
D、该多肽形成4个肽键,脱去4个水分子,形成一个二硫键,脱去2个氢原子,故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4×18+2=74,D正确。
故选A。
6、答案:B
解析: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区别是:斐林试剂甲液=双缩脲试剂A液,都是0.1g/mLNaOH溶液;斐林试剂乙液和双缩脲试剂B液成分都是CuSO4溶液,但浓度不同,分别是0.05g/mL、0.01g/mL。根据题意,双缩脲试剂B液可以通过蒸馏水和斐林试剂乙液稀释而成。所以利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可以分别鉴定还原性糖和蛋白质,①是还原性糖,②是非还原性糖,③是蛋白质,④是非还原性糖,⑤是还原性糖,⑥是非还原性糖,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答案:B
解析: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可知,不含Ca2+和K+的生理盐水灌注离体蛙心时,蛙心收缩不能维持,而含有Ca2+和K+的生理盐水灌注离体蛙心时,心脏能持续跳动数小时,这说明Ca2+和K+具有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作用;当血浆中的NaHCO3含量减少时,会形成酸中毒;当血浆中H2CO3含量减少时,则形成碱中毒,这表明无机盐具有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的作用;医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临床上可用来补液和洗涤伤口,这是因为其渗透压与细胞内液相同,利于维持人体细胞活性。综上所述,上面一系列事实说明,②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③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④无机盐可维持细胞渗透压,从而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即B正确。
故选B。
8、答案:A
解析:A、阿克曼氏菌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A错误;
B、原核生物具有细胞膜,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B正确;
C、胆固醇与磷脂均参与动物细胞膜的构成,胆固醇包含C、H、O三种元素,组成磷脂的元素有C、H、O、N、P,C正确;
D、细胞中的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也可转化为糖类,二者转化存在差异,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正确。
故选A。
9、答案:A
解析:A、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错误;
B、温度很高会破坏膜中蛋白质的空间构象,使得蛋白质失去活性,从而使生物膜变成无序状态,B正确;
C、低温时,细胞膜呈凝胶态,流动性降低,细胞吸收蛋白质等大分子的效率可能会下降,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胆固醇与磷脂分子结合,既可以限制磷脂分子的自由运动,又可以将磷脂分子隔开使其更易流动”,说明胆固醇可以调节动物生物膜的流动性,胆固醇的存在可能会使细胞膜对高温的适应性加强,使生物膜适应温度的范围变大,D正确。
故选A。
10、答案:A
解析:A、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大致是:游离的核糖体中以 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因此分泌蛋白多肽链的合成离不开游离的核糖体,A正确;
B、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不一定需要细胞膜上某些蛋白质来完成,如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传递,B错误;
C、固醇类激素的合成与加工在内质网上进行,C错误;
D、好氧细菌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
故选A。
11、答案:C
解析:①动植物细胞都含有细胞核,且细胞核属于显微结构,①正确;
②动植物细胞都含有细胞膜,且细胞膜是亚显微结构,②错误;
③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③错误;
④动植物细胞都含有核糖体,但核糖体属于亚显微结构,④错误;
⑤动植物细胞都含有内质网,但内质网属于亚显微结构,⑤错误;
⑥高等植物细胞不含中心体,⑥错误;
⑦动植物细胞都含有高尔基体,但高尔基体属于亚显微结构,⑦错误;
⑧动植物细胞都含有线粒体,且线粒体属于显微结构,⑧正确;综上,①⑧正确,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A、图a中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需要载体的协助,也不消耗能量,为自由扩散,运输的动力是物质的浓度差,与载体数量无关,图b中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且需要载体的协助,不消耗能量,说明是协助扩散,运输的动力也是浓度差,受载体数量的影响,A错误;
B、图中c、d分别表示主动运输和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所以都受有氧呼吸抑制剂的影响,B正确;
C、氨基酸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C错误;
D、abc的运输方式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胞吐的运输方式的实现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B。
13、答案:C
解析:A、迁移小体以囊泡的形式到胞外,其释放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A错误;
B、各种细胞器的密度不同,依据此原理,迁移小体的获取可通过差速离心法,B错误;
C、分析题意可知,迁移小体在迁移过程中具有确定的路径和方向,迁移小体可能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C正确;
D、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迁移小体被周围细胞吞噬后通过胞内的溶酶体降解,D错误。
故选C。
14、答案:D
解析: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在细胞质中,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再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其形态,A错误;菠菜叶的上表皮叶肉细胞叶绿体较小,因此用菠菜叶做实验材料时,要取菠菜叶少带些叶肉的下表皮,B错误;供观察用的黑藻,事先应放在适宜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C错误;叶绿体悬浮在细胞质中,故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D正确。
15、答案:D
解析:A、由图中所示可知油质体内的是油,而油脂是植物的储能物质,淀粉也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A正确;
B、由图可知油质体是油在内质网的两层磷脂分子之间积累而形成的,B正确;
C、由图可知该内质网为光面内质网,光面内质网含有合成磷脂的酶,可合成磷脂分子,C正确;
D、脂质中只有油脂可与苏丹III染液反应显色为橘黄色(橙黄色),与苏丹Ⅳ反应为红色,D错误。
故选D。
16、答案:B
解析:A、由图1可知,细胞中无细胞壁和液泡,但存在中心体,故为动物细胞,而丙为叶绿体不存在于动物细胞,A错误;
B、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是在图1细胞质中的①核糖体中进行的,B正确;
C、图2中甲为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C错误;
D、图2中的乙为线粒体,丙为叶绿体,两者能量转换有关,但它们扩大生物膜面积的方式不同,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堆叠形成基粒,D错误。
故选B。
17、答案:D
解析:A、分析题意可知:带有甘露糖残基的蛋白质在高尔基体内完成的,由此可知,该蛋白质是由内质网加工经囊泡转运而来,A正确; B、溶酶体中众多水解酶只有在酸性环境下(pH~4.5-5.0)才会发挥最大功效,B正确; C、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能力,细胞膜上的M6P受体能与M6P结合,故细胞能够回收利用偶尔分泌到细胞膜外的M6P,C正确; D、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受损,细胞膜上仍存在M6P受体,细胞膜上的M6P受体能通过囊泡的形式转运至高尔基体上,故当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受损能形成溶酶体水解酶,D错误。
故选:D。
18、答案:C
解析:核膜为双层膜结构,且外膜可与内质网膜相连,A错误;NPC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而DNA不能通过,故其控制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B错误;核孔复合物(NPC)可实现核质间双向物质交流,其数目多少及分布位置与细胞代谢活性有关,C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不含NPC,D错误。
19、答案:D
解析:融合蛋白是大分子物质,其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A项正确;融合蛋白L-G中,G是能发出绿色荧光的热稳定部分,因此正常温度和热胁迫条件下融合蛋白均能发出绿色荧光,B项正确;据题意可知,若破坏核仁,错误折叠的蛋白将不能被修复,说明核仁可能具有修复错误折叠蛋白的功能,C项正确;由题意可知,融合蛋白在热胁迫条件下会错误折叠并进入核仁,在核仁内被修复,推测结构正常的或被修复好的融合蛋白发挥作用的场所可能不在核仁内,D项错误。
20、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温度增加到15CC 以上时,形成嵌合体的百分比迅速增加,说明膜的流动性发生变化,A正确;该实验证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是能够运动的,B正确;分析题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变化,形成嵌合体的百分比在改变,说明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C正确;题图中的横坐标是温度,即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所以题图中数据不能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D错误。
21、答案:C
解析:A、Na+逆浓度梯度进入液泡,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
B、生物膜系统都具有选择透过性,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即说明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正确;
C、当Na+运入细胞液后,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可以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C错误;
D、由于该载体蛋白的作用,液泡内Na+浓度增大,有利于吸水,从而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D正确。
故选:C。
22、答案:D
解析:结合题意分析曲线可知,c点后细胞大小相对值变大,说明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因此b~c段细胞是活细胞;图中c~d段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既有从细胞外进入细胞,也有从细胞内进入细胞外,但进入细胞的水分子数多于离开细胞的水分子数;d~e段,细胞大小相对值大于1且基本不变,由于细胞壁有支持作用,故细胞液浓度仍可能大于外界溶液浓度;e时细胞大小相对值大于1,说明细胞吸水,体积增大,故e时液泡内细胞液浓度降低,液泡的颜色比a时浅。
23、答案:A
解析:A、通道蛋白只能介导被动运输,有些载体蛋白介导主动运输,有些载体蛋白介导被动运输,A错误;B、载体蛋白每次转运时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B正确;C、通道蛋白对溶质的选择性主要取决于通道的直径、形状以及电荷,故具有一定的专一性,C正确;D、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生命观念,不同生物膜各含有一套与该膜功能相关的不同的转运蛋白,D正确。故选A。
24、答案:D
解析:A、据图甲分析,漏斗液面上升,水分是从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故b液体的浓度大于a液体的浓度,A正确;
B、由图乙可知: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溶液的液面在逐渐上升,说明其吸水速率在一定范围内会一直下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升幅度减小直至不再上升,说明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下降,直到为0,B正确;
C、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即半透膜的是③④⑤,即原生质层,C正确;
D、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可能正在质壁分离或正在质壁分离复原或处于动态平衡状态,D错误。
故选D。
25、答案:C
解析:A、实验一丁组(浸入纯水30min)农药残留量比丙组(浸入纯水1min)农药残留量多,可能的原因是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农药分子溶于水后又被植物细胞吸收,A正确;
B、在实验二中,在AB段细胞对水分子的吸收速率大于对农药分子的吸收速率,B正确;
C、渗透作用只能是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农药不是通过渗透作用吸收,C错误;
D、植物细胞吸收水分和吸收可溶性农药的速率是不同的,因此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D正确。
故选C。
26、答案:(1)C、H、O;6
(2)R基;203
(3)淀粉;糖原
(4)F
(5)抗体
解析:(1)物质F主要储能物质为脂肪,其元素组成是C、H、O;SARS病毒是RNA病毒,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由1分子核糖、1分子磷酸、1分子含氮碱基,因此SARS病毒体内物质H彻底水解产生的物质是核糖、磷酸、4种含氮碱基,共6种物质。
(2)物质C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不同,是因为氨基酸的R基不同;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形成的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的个数−肽链数,因此若三条肽链产生200分子的水,则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200+3=203个。
(3)淀粉是小麦种子细胞中主要储能物质;动物细胞内的主要储能物质是糖原。
(4)与糖类E相比,脂肪F含有较多的H,因此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多,释放的能量多。
(5)物质G是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可能是抗体。
27、答案:(1)磷脂双分子层;膜蛋白;①
(2)b、c;c
(3)空间;a、d;它们均为主动运输,无氧环境中,细胞产生的能量少,主动运输受影响
(4)>;乙>丁>甲>戊>丙
解析:(1)⑤代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则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蛋白质决定。细胞膜上识别信号分子的是[①]糖蛋白。
(2)图中b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c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转运蛋白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为被动运输;酒精运输过程是[c]自由扩散。
(3)载体蛋白与被运输物结合会改变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若将图中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图中a、d的跨膜运输会受到影响,原因是它们均为主动运输,无氧环境中,细胞产生的能量少,主动运输受影响。
(4)由图2甲可知,A与所在的蔗糖溶液浓度相当,B因失水而质量减少,说明B细胞液浓度小于所在的蔗糖溶液浓度,所以A的细胞液浓度大于B的细胞液浓度。根据图2可知,萝卜条A与所在的甲蔗糖溶液浓度相当,在乙、丁蔗糖溶液中失水且乙失水程度大于丁,故乙浓度大于丁,丁大于甲,在丙、戊蔗糖溶液中吸水且丙吸水程度大于戊,即五种蔗糖溶液的浓度关系是乙>丁>甲>戊>丙。
28、答案:(1)流动性;150
(2)大于;红细胞乙失水量多,细胞液渗透压较高,细胞吸水能力较强
(3)红细胞细胞膜上存在水通道蛋白,肝细胞细胞膜上无水通道蛋白
(4)血影蛋白、肌动蛋白
(5)5;1和2
(6)膜蛋白、膜脂及糖被
解析:(1)涨破的细胞膜又重新封闭起来的过程依赖于膜分子的运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根据图示可知,猪的红细胞在浓度为150mml·L-1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体积和初始体积之比是1,则能保持正常形态。
(2)分析图,B点的NaCl的溶液浓度高,因此红细胞乙失水量多,细胞液渗透压较高,因此细胞吸水能力较强。
(3)将猪的红细胞和肝细胞置于蒸馏水中,发现红细胞吸水涨破所需的时间少于肝细胞,结合以上信息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红细胞细胞膜上存在水通道蛋白,肝细胞细胞膜上无水通道蛋白。
(4)由实验结果可知,当细胞膜上缺少血影蛋白和肌动蛋白时,红细胞变得不规则,不能维持正常形态,所以这两种蛋白是维持细胞形态的重要蛋白。
(5)水通道蛋白贯穿磷脂双分子层,乙组(消化暴露于膜外侧蛋白)和丙组(消化暴露于膜外侧和内侧蛋白)均会被部分消化,使分子量变小,电泳条带与完整蛋白不同,分析图2可知,只有蛋白5符合上述特征,故5可能是水通道蛋白;位于内侧镶在表面的蛋白在乙组实验中不会被消化,电泳条带应与甲组相同,但在丙组实验中会被完全消化,不出现电泳条带,所以应为蛋白1和2。
(6)胞间信息交流过程中,膜外侧受体接受环境中的信息分子,引起膜内侧相关物质的变化,此过程依赖于膜蛋白、膜脂及糖被的不对称性。
29、答案:(1)RNA(核糖核酸);减小实验误差,排除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C
(3)①X物质(RNA/放射性物质)能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②C组自身细胞核;C组细胞质
解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DNA中特有的碱基是胸腺嘧啶,RNA中特有的碱基是尿嘧啶。用含32P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食物饲喂变形虫,可使变形虫细胞中的RNA被标记。
(1)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X物质最可能是RNA。每组设置多只变形虫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排除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B组和C组的区别在于B组细胞去掉了原有的细胞核,并移植了A组有放射性的细胞核,C组细胞中除了含有A组的放射性细胞核外,还有自己的无放射性的细胞核,因此B组细胞质比C组细胞质放射性强的原因有可能是C组细胞中的无放射性细胞核对细胞质的放射性强度产生了影响,且根据题中信息无法判断出细胞核体积大小会对细胞质放射性强度产生影响,A错误;放射性元素标记的核糖核苷酸会进入细胞核,标记核糖核酸分子,B错误;由(1)小题可知,X物质(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合成原料(32P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有放射性,从而使得核有放射性,C正确;C组细胞质具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32P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合成了RNA,RNA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使细胞质出现放射性,D错误。故题述选项最合理的是C。
(3)①经检测B组细胞质中出现放射性,可得出结论,B组具有放射性的X物质从细胞核进入了细胞质,使B组细胞质出现放射性;②经检测C组自身细胞核中无放射性,C组细胞质中有放射性,可得出结论,X物质不能由细胞质进入细胞核。
甲
乙
丙
丁
处理方法
未做处理
纯水冲洗1min
浸入纯水1min
浸入纯水30min
1kg青菜农药残留量
0.195mg
0.084mg
0.099mg
0.124mg
实验
处理
膜蛋白种类
处理后红细胞形态
血型糖蛋白
带3蛋白
带4.1蛋白
锚蛋白
血影蛋白
肌动蛋白
试剂甲
+
+
+
+
变得不规则
试剂乙
-
-
+
+
+
+
还能保持
检测结果
实验结论
B组细胞质中出现放射性
①_________
②_____中出现放射性,______中不出现放射性,
X物质不能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高三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高三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