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第101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共40分)
1. 小麦幼苗在缺少无机盐X的完全营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叶片发黄的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正常幼苗相比,该幼苗光合作用增强
B. 为了进一步证明叶片发黄是由缺少无机盐X引起,应在该培养液中补充X,进一步观察叶片颜色
C. 该实验应再设置一组含有无机盐X的完全营养液组作对照
D. 实验结束时,培养液中某些无机盐离子的浓度可能会增加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将小麦幼苗在缺少无机盐X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叶片发黄的现象,据此推测,缺少无机盐X叶绿素减少,而镁是组成叶绿素的元素,故无机盐X可能是一种含镁元素的无机盐。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小麦幼苗出现了叶片发黄的现象,说明其体内叶绿素含量降低,与正常幼苗相比,该幼苗光合作用会减弱,A错误;
B、为了进一步证明叶片发黄是由缺少无机盐X引起,应在该培养液中补充X,进一步观察叶片颜色,若叶片变绿,则表明叶片发黄是由缺少无机盐X引起的,反之,则叶片发黄不是由缺少无机盐X引起的,B正确;
C、该实验应再设置一组含有无机盐X的完全营养液组作对照,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C正确;
D、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植物吸收水分和吸收无机盐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实验结束时,由于植物吸收水分可能较多,培养液中某些无机盐离子的浓度可能会增加,D正确。
故选A。
2. 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图中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B. 由甲转变为乙的过程中,细胞失水
C. 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紫色加深
D. 甲、乙、丙中,乙的细胞液浓度最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甲、乙、丙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属于显微结构,A错误;
B、甲至乙的过程中,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小,说明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细胞失水,B正确;
C、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细胞在吸水,液泡中的色素变浅,C错误;
D、三个细胞中,乙细胞原生质层体积最小,失水最多,所以乙浓度最高,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体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由图可知,干旱条件下ABA对野生型幼苗根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茎叶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B. 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推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升高
C. ABA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D. 由此可以推测,ABA的合成有利于植物度过不良环境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干旱缺水条件下,脱落酸抑制茎叶的生长,同时促进根的生长,说明脱落酸的这种作用,有利于植物适应缺水环境。
【详解】A、通过曲线图分析:干旱条件下ABA对野生型幼苗根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茎叶的生长起抑制作用,A正确;
B、施加ABA后,根生长加快,从土壤吸收水分增多;茎叶生长减慢,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减慢,水分散失减少,B错误;
C、ABA是一种微量的有机物,主要在植物体的根冠、萎蔫的叶片中合成,C正确;
D、由题意分析可知,ABA的调控作用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故ABA的合成有利于植物度过不良环境,D正确。
故选B。
4.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NADH和NADPH是同一类辅酶,前者比后者多1个磷酸基团
B. 人体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会被运输到肝脏再生成葡萄糖
C. 叶肉细胞中碳反应产生的三碳糖大部分在叶绿体内合成蔗糖
D. 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产生的NADH去向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碳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发生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碳反应阶段发生CO2被C5固定形成C3, 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2、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实质是细胞内发生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详解】A、NADH是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还原剂[H],NADPH是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还原剂[H],二者是不同的辅酶,后者比前者多1个磷酸基团,A错误;
B、人体厌氧呼吸属于不彻底的氧化分解,葡萄糖分解产生的乳酸会被运输到肝脏再生成葡萄糖,B正确;
C、叶肉细胞中碳反应产生的三碳糖大部分在叶绿体内合成葡萄糖,C错误;
D、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产生的NADH去向不相同,D错误。
故选B。
5. 下图中的实线表示某草原上野兔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a、b、c、d为曲线上的点,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该环境中兔群的K值为c点对应的数量
B. a点和b点时出生率相等
C. a点时的增长率大于d点时的增长率
D. cd段时间内可能有较多的捕食者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群数量都是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即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在种群数量处于不断增长的过程中,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处于不断减少的过程中,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当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的过程中,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详解】A、种群数量达到稳定时,在K值上下波动,故该种群的K值为c+d/ 2 ,A错误;
B、a点时,鹿群的种群数量处于不断减少的过程中,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而b点时,鹿群的种群数量处于不断增长的过程中,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
C、a点时,鹿群的种群数量处于不断减少的过程中,种群的增长率为负值,d点时种群数量维持稳定,增长率为0,C错误;
D、cd段时间内鹿群的数量在不断减少,这可能是天敌增加、食物资源减少、种内斗争加剧等原因,D正确。
故选D。
6. 已知等位基因A、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让某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相互交配,所获得的子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基因A对基因a为不完全显性
B. 含A的雄配子不能完成受精作用
C. 种群中存在显性杂合致死现象
D. 雌雄亲本均产生两种生活力相同的配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基因分离定律,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相互变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表现型及比例为3:1。题干中所获得的子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可能的原因是含A的雄配子(或雌配子)不能完成受精作用,导致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1,而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
【详解】A、若基因A对a为不完全显性,则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2:1,这与题干不符,A错误;
B、若含基因A的雄配子不能受精,则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1,所获得的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B正确;
C、若种群中存在杂合致死现象,则不会出现Aa个体,C错误;
D、若雌雄亲本均产生两种生活力相同的配子,则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表现型及比例为3:1,与题意不符,D错误。
故选B。
7. 下面是某动物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动物形成的性细胞中只有4条染色体
B. 减数分裂过程的图像为③→②→④
C. ③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D. 可判断该动物一定是雄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详解】A、③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表明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则其性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条,A错误;
B、③为有丝分裂中期,B错误;
C、有丝分裂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C正确;
D、④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的分裂图像,也可能是第一极体的分裂图像,该动物可能是雄性,也可能是雌性,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8. 在严寒的冬天,利用温室进行蔬菜种植,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但需要调节好温室的光照、湿度、气体和温度,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下列措施及方法正确的是 ( )
①由于温室内外温差大,在温室薄膜(或玻璃)上结成一层水膜,要及时擦干,以防止透光率降低②适当地增加光照,以补充冬季阳光的不足③尽量增加空气湿度,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④向温室内定期施放二氧化碳气体,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⑤向温室内定期施放氧气,以降低呼吸作用强度⑥冬季温室内温度尽量维持恒定
A. ①②④B. ①②④⑥C. ②③⑤⑥D. ③④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冬季光照强度较弱,光照时间较短,要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可以适当增加光照;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适当的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可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温室薄膜上的一层水膜会降低透光率,影响光合作用,所以要及时擦干;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来自其光反应过程,而不是呼吸作用,且增加温室中氧气的含量,能促进呼吸作用,加快有机物的消耗。
【详解】①温室薄膜上结成的水膜要及时擦干,防止透光率降低,①正确;
②适当增加光照,以补充冬季阳光不足,②正确;
③温室中湿度要适中,蒸腾作用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动力,一定的蒸腾作用是必要的,③错误;
④向温室内定期释放二氧化碳,可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④正确;
⑤向温室内释放氧气,不能降低呼吸强度,⑤错误;
⑥冬季温室白天要适当升高温度,夜晚要适当降低温度,⑥错误。
综上所述,A正确。
故选A。
9. NO是一种可自行失活(平均5s即失活)的神经递质,它凭借其脂溶性穿过细胞膜,迅速在细胞间扩散,可不经受体介导直接进入突触后细胞内,如果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通过增强GC(鸟苷酸环化酶)的催化活性,打开离子通道,使血管平滑肌松弛。下列有关NO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NO不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
B. NO可打开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Na+通道
C. NO的释放实现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
D. 突触后膜上没有NO的特异性受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详解】A、根据“NO凭借其脂溶性穿过细胞膜,迅速在细胞间扩散”,说明NO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释放至细胞外,进入突触间隙,A正确;
B、根据“NO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通过增强GC(鸟苷酸环化酶)的催化活性,打开离子通道,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而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所以打开的通道不是Na+通道,B错误;
C、NO是一种神经递质,突触前膜释放NO实现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C正确;
D、根据“NO凭借其脂溶性穿过细胞膜,迅速在细胞间扩散,不经受体介导,直接进入突触后膜细胞内”可知突触后膜上没有NO的特异性受体,D正确。
故选B。
10. 关于探究酶特性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可溶性淀粉溶液作为底物
B. 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
C. 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本尼迪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D. 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答案】B
【解析】
【分析】淀粉酶催化的底物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也会发生水解反应;酶的高效性是相对于无机催化剂而言的;本尼迪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不适于温度作为自变量的探究实验;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用碘液进行检测时,实验结果均相同。
【详解】A、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宜选用淀粉水解,因为淀粉酶催化的底物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也会发生水解反应,应该选择过氧化氢作为底物,A错误;
B、酶的高效性是相对于无机催化剂而言的,故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时,可选无机催化剂作对照,B正确;
C、本尼迪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故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宜选择本尼迪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C错误;
D、因为蔗糖否水解都不会和碘液反应,因此不能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与酶相关的探究实验,对于此类试题,要注意的细节较多,如选材是否合适、实验设计过程是否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所选用的鉴定试剂是否合适,这些都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1. 以下植被的哪个特征最适于预测鸟类的多样性?( )
A. 面积大小B. 分层结构C. 是否落叶D. 阔叶与针叶
【答案】B
【解析】
【分析】取食高度多样性是对植物垂直分布中分层和均匀性的测度。层次多,各层次具更茂密的枝叶表示取食高度多样性高。结果发现:鸟类多样性与植物种数的相关,不如与取食高度多样性相关紧密。因此,根据森林层次和各层枝叶茂盛度来预测鸟类多样性是有可能的,对于鸟类生活,植被的分层结构比物种组成更为重要。
【详解】不同鸟类在不同的森林层次中生活,要通过森林各层情况来预测鸟类的多样性,只要看森林中植被的分层结构就能得出相应的结论。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特征,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掌握影响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因素,能理论联系实际,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作出准确的判断。
12. 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 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 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都含Y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1、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是均和性别决定有关,如红绿色盲基因、血友病基因等;并且生殖细胞中并不是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细胞新陈代谢必需的酶的基因在每个细胞中均得到表达。
2、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
3、X和Y为同源染色体,在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但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X或Y这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即次级精母细胞有的含X染色体,有的含Y染色体。
【详解】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只有那些能影响到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性激素合成的基因才与性别决定有关,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与人类红绿色盲有关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A错误;
B、基因在染色体上伴随染色体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B正确;
C、不同的细胞里面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生殖细胞也是活细胞,具备正常的生理活动,与此相关的基因也需表达,如呼吸酶基因、ATP合成酶基因等,C错误;
D、X和Y为同源染色体,在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有X染色体,但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X或Y这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即次级精母细胞有的含X染色体,有的含Y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13. 神经元能够感受刺激、产生和传递兴奋。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的膜内外不存在离子的跨膜运输
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均需要消耗能量
C. 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将突触小泡释放至突触间隙
D. 在一个功能正常的完整反射弧中,刺激其中的任何环节均会引起反射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的膜内外存在离子的跨膜运输,如钾离子的外流,A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将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至突触间隙,C错误;反射活动必需要由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所以刺激其中的除感受器以外的任何环节引起活动均不是反射活动,D错误。
【点睛】解答D选项,关键能理清反射的概念,能掌握判断某—活动是否属于反射的方法,总结如下:凡不经历完整反射弧所引起的反应(如肌肉收缩)不可称为“反射”。刺激反射弧中间某个部位,虽然也能引起效应器作出一定的反应,但不能称作反射。
1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某甜瓜品种进行“低温锻炼对冷胁迫下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该酶能减缓植株的衰老)活性与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实验。设置了如下三组实验:T1(昼夜15~10℃),T2(昼夜10~5℃)和CK(昼夜25~15℃)。低温锻炼十天后,将三组幼苗同时进行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各项生化指标,结果如下。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低温锻炼不能防止甜瓜幼苗在冷胁迫下叶绿素的分解
B. 在冷胁迫下,经低温锻炼的处理组SOD活性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未经低温锻炼的CK组
C. 幼苗经过低温锻炼后使清除自由基的机制起作用,增强其对冷胁迫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D. 未锻炼的CK组冷胁迫后SOD活性降低是由于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从曲线图表示的意义可知,无论是胁迫前还是胁迫后,锻炼过的甜瓜幼苗的SOD活性均比未锻炼的要高。
【详解】A、在低温胁迫下,T1和T2组甜瓜幼苗细胞中叶绿素含量均低于CK组,说明低温锻炼不能防止甜瓜幼苗在冷胁迫下叶绿素的分解,A正确;
B、据左图可知,在冷胁迫下,经低温锻炼的处理组SOD活性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未经低温锻炼的CK组,B正确;
C、由题干可知,SOD能减缓植株的衰老,幼苗经过低温锻炼后,SOD活性提高,故低温锻炼可使清除自由基的机制起作用,增强其对冷胁迫环境下的适应能力,C正确;
D、低温会使酶的活性降低,但空间结构不改变,故未锻炼的CK组冷胁迫后SOD活性降低,不是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导致的,D错误。
故选D。
15. 下列关于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山脚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植被类型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 空间异质性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
C. 湖泊演替为森林群落都要经历五个演替阶段
D. 在中温中湿条件下,顶极群落是温带雨林
【答案】B
【解析】
【分析】1、垂直结构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许多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
2、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水平方向上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光照变化等造成群落中各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详解】A、从山脚到山顶存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其分布着不同的植被类型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
B、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复杂的斑块性和镶嵌性是空间异质性的一种表现,空间异质性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B正确;
C、从裸地阶段演替为森林群落一般要经历五个演替阶段,而天然湖泊有生物生活不用再经裸地阶段,C错误;
D、在中温中湿的条件下,顶极群落是温带草原,D错误。
故选B。
16. 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均与性别相关联
C. 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 染色体都比 X 染色体短小
D. 各种生物细胞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性别决定与性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有关。
【详解】A、性染色体上很多基因不控制性别,如果蝇的红白眼基因,A错误;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均与性别相关联,B正确;
C、果蝇Y染色体长于X染色体,C错误;
D、有些生物无性染色体如玉米,D错误。
故选B。
17. 红细胞内铁含量降低时,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含量也减少,这个事实说明铁的作用是( )
A. 以化合物形式存在B. 红细胞的结构物质
C. 调节渗透压平衡D. 维持pH的稳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详解】A、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A错误;
B、铁是血红蛋白组成成分,缺铁时血红蛋白含量会下降,造成贫血,说明铁是红细胞的结构物质,B正确;
C、本题不能说明无机盐可以调节渗透压平衡,C错误;
D、题目信息不能说明无机盐能维持pH的稳定,D错误。
故选B。
18.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故线粒体在健那绿染液中可一直维持活性
②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发现细胞核呈红色、细胞质呈绿色
③用硝酸钾溶液处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④脂肪的鉴定实验用苏丹Ⅲ和苏丹Ⅳ,实验现象不同,但实验结果、结论相同
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1、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的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 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因此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线粒体能在健那绿染液中维持活性数小时,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
【详解】①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在健那绿染液中维持活性数小时,并不是一直维持活性,①错误;②由分析可知,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发现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②错误;③由于K+和NO3-能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故用大于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随后可观察到自动复原现象,③正确;④脂肪的鉴定实验用苏丹Ⅲ和苏丹Ⅳ,实验现象和结果不同,但结论是相同的,④错误。综上分析,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 激素调节是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内容。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B. 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都具有信息传递的作用
C. 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都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D. 生长激素和生长素都是促进细胞生长激素,但化学本质有所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1、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详解】AB、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且都可以作为信息分子传递信息,起调节作用,AB正确;
C、激素不参与组成细胞结构,C错误;
D、生长激素和生长素都是促进细胞生长的激素,但化学本质有所不同,其中生长激素属于动物激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生长素是植物激素,本质是吲哚乙酸,D正确。
故选C。
20. 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纯合显性和隐性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F1,则F1的成熟植株中高产抗病类型占比例为
A. 1/2B. 1/3C. 1/4D. 1/6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说明有茸毛玉米植株的基因型只有Dd一种。因此,高产有茸毛玉米的基因型为AaDd。高产有茸毛玉米AaDd自交产生的F1中,高产抗病类型为AaDd。两对基因分开考虑:只考虑A、a这对等位基因时,Aa自交产生的F1中Aa占1/2;只考虑D、d这对等位基因,Dd自交产生的F1中DD∶Dd∶dd=1∶2∶1,由于DD个体幼苗期就不能存活,所以F1的成熟植株中Dd 占2/3。综合考虑两对等位基因,则F1的成熟植株中高产抗病类型(AaDd)占比例为1/2×2/3=1/3,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遗传定律的应用和遗传概率的计算的相关知识。可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 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但一定要注意认真审题,注意考虑题目中“D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的特殊情况。
二、综合题(共60分)
21. 胁迫是对植物生长和生存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研究人员探究了重金属镉胁迫对烟草叶绿体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格:
注:镉浓度为100mg/L时植物培养数天,随即死亡。
(1)烟草细胞中叶绿素分布在____上,主要吸收____光。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镉进入植物体后,____,从而使得农作物干重减少,产量下降。
(3)研究人员推测,施加一定浓度的CaCl2能缓解镉胁迫。从叶绿素含量角度利用丙组烟草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完善以下实验思路:
将丙组烟草等分为两组,一组施加____,另一组施加等量清水,用____提取并用____法分离叶片中的色素,观察并比较____。
(4)研究人员发现,镉离子和钙离子结构有一定的相似性,施加一定的钙肥能减少烟草对镉的吸收。试从物质跨膜运输的角度推测施钙能缓解镉胁迫的原理____。
【答案】(1) ①. 类囊体薄膜 ②. 红光和蓝紫光
(2)改变类囊体结构,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减弱
(3) ①. 一定浓度的CaCl2 ②. 无水乙醇 ③. 纸层析 ④. 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
(4)钙离子和镉离子竞争载体蛋白(或镉离子无法与载体蛋白结合)
【解析】
【分析】光反应:(1)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2)条件:光照、色素、酶等。(3)物质变化:叶绿体利用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成[H]和O2,同时促成ADP和Pi发生化学反应,形成ATP。(4)能量变化:光能转变为ATP中的活跃的化学能。表中镉浓度影响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的值和类囊体结构,从而影响光反应,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小问1详解】
叶绿体的每个基粒都由一个个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这些囊状结构称为类囊体。四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小问2详解】
据表,随镉浓度增大,叶绿素含量减小,叶绿素a/叶绿素b的值减小,类囊体结构被破坏程度加大,从而抑制光反应,抑制光合作用。
【小问3详解】
自变量是是否施加CaCl2,所以一组要施加一定浓度的CaCl2,另一组施加等量清水。因变量的指标是叶绿素的总含量和叶绿素a/叶绿素b的值,可通过纸层析法比较。
【小问4详解】
镉离子和钙离子都是主动运输吸收,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镉离子和钙离子的结构有一定的相似性,故钙离子和镉离子会竞争同一种载体蛋白。
22. 下图为某研究小组绘制的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生理变化示意图,图中ACh为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英文缩写。据图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________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ACh;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________,引起肌肉收缩。
(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ACh受体当作抗原,使________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抗体。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导致________信号向电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____________发育成T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________免疫的应答。
【答案】(1) ①. 传出 ②. 电位变化
(2) ①. B细胞 ②. 化学
(3) ①. 造血干细胞 ②. 体液
【解析】
【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小问1详解】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因此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传出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从而释放递质(Ach);Ach与突触后膜上的Ach受体结合后,导致肌膜(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从而引起肌肉收缩。
【小问2详解】
神经递质Ach与Ach受体结合后,又使肌膜发生电位变化,由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后产生相应的抗体,并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导致化学信号转换电信号过程受阻。
【小问3详解】
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的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分化为B细胞,在胸腺中分化为T细胞;所以切除胸腺的目的是抑制造血干细胞发育成T细胞,则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体液免疫的应答。
23. 图甲为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乙为血细胞计数板(400个小方格体积为1mm×1mm×0.1mm)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图丙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若图甲表示草原上鼠的种群数量变化,最好在_____(填“b”或“c”或“d”)时刻前进行防治。若图甲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蛇发挥明显作用的时间段是_____。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环境而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_____(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3)若图甲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可采取__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DE段酵母菌数量减少的原因除了营养物质大量消耗之外还可能是_____。若以图乙一个中方格的酵母菌数代表整个计数室中每个中方格酵母菌数的平均值,则该1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约为_____个。该数值与实际活菌数相比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相同”)。
(4)图甲中D点对应图丙中_____的年龄结构。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网眼大小以保护幼鱼,使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图丙中_____所示的类型。
【答案】(1)种群密度
(2) ①. b ②. ef ③. 变大
(3) ①. 抽样检测 ②. 代谢废物大量积累或pH变化 ③. 6×109 ④. 偏大
(4) ①. Ⅲ ②. Ⅰ
【解析】
【分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1) 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3)观察并计数→重复(2)、(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绘图分析。
【小问1详解】
种群的特征包括空间特征和数量特征,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小问2详解】
草原上的鼠在b时刻种群数量为K/2,此时增长速率最快,故最好在b时刻前进行防治;在草原中投放一定数量的蛇后,蛇发挥明显效应的时间段是草原鼠数量下降这段时间,为ef段;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草原鼠数量降低速度减慢,因此α角度变大。
【小问3详解】
调查酵母菌数量的方法为抽样检测法;DE段酵母菌数量减少的原因除了营养物质大量消耗之外还可能是代谢废物大量积累或pH变化;由图乙及血球计数板规格可知,该血球计数板共25个中方格,血球计数板上酵母菌数量为24×25=600个,又因为血球计数板体积为1mm×1mm×0.1mm,故1L酵母菌培养液含有的酵母菌数量为600÷(0.1×10-3) ×103=6 ×109,所得计数中的菌可能有死菌,故该数值比实际活菌数量偏大。
【小问4详解】
图丙Ⅰ增长型、Ⅱ稳定型、Ⅲ衰退型;图甲中D点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属于衰退型的年龄结构,故为图丙中的Ⅲ,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网眼大小以保护幼鱼,使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即图丙中Ⅰ所示的类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变化,熟记知识点是做题关键。
24. “遗传学之父”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以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做亲本,分别设计了纯合亲本的杂交、F1的自交、测交三组实验,最后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1)孟德尔在杂交、自交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问题:
①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
②为什么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德尔提出的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是: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孟德尔巧妙的设计了测交实验对假说进行了验证,请你以子二代豌豆为实验材料再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孟德尔的假说。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为什么子二代高茎:矮茎=3:1 ②.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生殖细胞(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③. 方法一实验思路:让子二代所有豌豆自交,观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方法二实验思路:让子二代所有高茎豌豆自交,观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方法三实验思路:让子二代所有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观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④. 方法一预期结果:若高茎:矮茎=5:3,则验证其假说。
方法二预期结果:若高茎:矮茎=5:1,则验证其假说。
方法三预期结果:若高茎:矮茎=2:1,则验证其假说。
【解析】
【分析】1、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2、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通过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来确定子一代的基因型。
【详解】(1)孟德尔通过对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时,发现子一代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且子二代高茎:矮茎=3:1,故其在杂交、自交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问题:①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②为什么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③为什么子二代高茎:矮茎=3:1?
(2)孟德尔提出的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是: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③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生殖细胞(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孟德尔巧妙的设计了测交实验对假说进行了验证,若以子二代豌豆为实验材料再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孟德尔的假说。可以采用自交或测交的方法进行,实验思路为:让子二代所有豌豆自交,观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让子二代所有高茎豌豆自交,观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或让子二代所有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观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预期结果:若高茎:矮茎=5:3,则验证其假说(或预期结果为若高茎:矮茎=5:1,则验证其假说或若高茎:矮茎=2:1,则验证其假说)。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知识,只要考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25. 图甲表示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部分物质流,图乙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定时间内λ值和时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从图甲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_________ 过程进入生物群落,图中表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生态系统中能量是不能循环流动的,原因是________不能被生物体固定用于合成有机物。
(2)由图乙可知,该种群在第_________年时,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当种群在第10~30年时期内,种内斗争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保护该物种,最好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西双版纳的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能力弱。若此草原正向着森林群落演替,在演替过程中,群落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显著提高了。
(4)在该生态系统中发现了一种抗逆基因。若将其用于培育优良的作物新品种,则利用了其__________价值。
(5)草原上狮子与羚羊可根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躲避猎捕,说明__________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1) ①. 光合作用 ②. 能量流 ③. 热能
(2) ①. 40 ②. 逐渐增强 ③. 就地保护
(3) ①. 低 ②. 自我调节 ③. 阳光等环境资源
(4)直接 (5)信息传递##化学信息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
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小问1详解】
从图甲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的。图中的虚线可以热能形式散失故表示的是能量流。生态系统中能量是不能循环流动的,因为散失的热能是不能被生物体固定用于合成有机物。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在40年前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第40年之前,λ一直大于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到第40年,λ=1,说明种群数量不再继续增加,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数量,故此时达到了K值。当种群在第10~30年时期内,因为种群数量的增加,种内斗争逐渐增强。如果要保护该物种最有效的措施是进行就地保护。
【小问3详解】
与西双版纳的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草原生态系统因为物种数目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其抵抗力稳定性也较低。如果由草原向森林演替,群落中对光能等环境的利用率会逐渐增强。
【小问4详解】
利用其抗性培育新品种体现的是直接价值。
【小问5详解】
草原上狮子与羚羊可根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躲避猎捕,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6. 目前,精子载体法逐渐成为最具诱惑力的制备转基因动物方法之一,该方法以精子作为外源基因的载体,使精子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卵细胞受精。下图表示利用该方法制备转基因鼠的基本流程。请据图回答:
(1)外源基因能够整合到精子的______上是提高转化率的关键,因为受精时只有精子的头部(细胞核)才能进入卵细胞中。
(2)过程②采用的是 ____________技术,该过程中应对已经导入外源基因的精子进行____________处理。
(3)过程③需要在_________培养液中进行(填培养液名称)。由于人们对动物细胞所需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此在培养细胞时需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
(4)为了获得更多的早期胚胎,常用____激素对供体进行处理,使其超数排卵,从而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
【答案】(1)染色体 (2) ①. 体外受精 ②. 获能
(3) ①. 发育 ②. 血清##血浆
(4)促性腺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首先通过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到成熟精子的染色体中,再通过体外受精作用将目的基因移入到受精卵中,再通过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最终获得转基因鼠.因此①是转化目的基因进入精子的染色体上,②是体外受精,③是早期胚胎培养,④是胚胎移植。
【小问1详解】
受精作用过程中,只有精子的头部(细胞核)才能进入卵细胞中,尾部留在外面,所以要使精子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卵细胞受精,只有将外源基因整合到精子的染色体上才能成功。
【小问2详解】
过程②是体外受精技术,需在受精前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并在受精溶液中才能完成受精过程。
【小问3详解】
过程③是早期胚胎培养,需要在发育培养液中进行。由于人们对动物细胞所需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此在培养细胞时需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血清。
【小问4详解】组别
镉浓度(mg/L)
叶绿素含量(mg/g·FW-1)
叶绿素a/叶绿素b的值
类囊体结构
甲
0
7.8
3.36
平行状排列
乙
3
3.9
2.83
粘成絮状
丙
30
1.9
2.31
消失或出现空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生物: 这是一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生物,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第97中学(金英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第97中学(金英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97中学金英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97中学金英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第101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第101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