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陕西省宝鸡市高考模拟检测(二)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如图,甲、乙、丙表示某动物细胞中的不同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甲为该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获得6种产物
B.可用双缩脲试剂来检测物质乙,注意A液和B液混合后再使用
C.物质丙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
D.甲、乙、丙三种物质不可能同时出现在线粒体中
2、人体内环境稳态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的结果。下列构建的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模式图,错误的是( )
A.B.
C.D.
3、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描述的是( )
①生产者的残枝败叶和消费者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②在草→鼠→蛇→猫头鹰的食物链中,蛇是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圆圈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大气中的CO2被植物吸收,然后通过生物及人类活动又以CO2形式返回大气中
A.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4、研究人员从小鼠肿瘤细胞中发现了蛋白X,为了研究其功能做了如下实验:将DNA模板和RNA聚合酶混合一段时间后加入几种核糖核苷酸和其他必要条件,其中鸟嘌呤核糖核苷酸用32P标记,一段时间后,加入肝素(可以与RNA聚合酶结合),然后再加入蛋白X,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RNA聚合酶识别DNA模板上的起始密码子后开始指导合成产物
B.肝素与RNA聚合酶结合后可能会影响RNA聚合酶的空间结构
C.对照组应加入不含蛋白X的缓冲液,两组实验均需要添加能量条件
D.曲线反映的是DNA转录的过程,蛋白X能解除肝素抑制转录的作用
5、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技术与课本实验的对应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位素示踪技术——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B.构建数学模型——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和酶活性变化的规律
C.对比实验分析——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方式
D.差速离心技术——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和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分离
二、多选题
6、向盛有5%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加入适量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浓度条件下测得相同时间内酵母菌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合理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细胞呼吸合成ATP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
B.氧浓度为b时,丙酮酸中的碳元素只在线粒体基质转移到CO2和酒精中
C.氧浓度为c时,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无氧呼吸消耗的1/3
D.氧浓度为d时,细胞呼吸产生的NADP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气结合生成水
三、实验探究题
7、《落花生》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叙事散文作品,文中提到的“落花生”可以分为果针入土和荚果膨大两个阶段。果针入土:花生开花受精后,形成向地生长的果针,随着果针的伸长生长,推动果针顶端的子房入土,它扎入土中3-10厘米后才停止伸长。荚果膨大:在正常生长的花生植株上,随着果针的伸长,受精子房被推入土壤中,发育成荚果。果针入土和荚果膨大通常受植物激素的调节。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针入土阶段内源植物激素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协同作用促进了果针的伸长生长。激素作为信息分子,会影响细胞的__________,从而起到调节作用。
(2)若人为阻止果针入土,果针将不能膨大形成荚果,科研人员推测荚果的形成可能需要__________环境条件,为验证该观点,可以利用野生型花生植株进行研究。(只写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材料:进入花期的野生花生若干、盛有沙质土的盆栽装置,装有半固态营养液的透明瓶子、遮光罩。
实验思路: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
(3)花生荚果膨大可以通过外源补充细胞分裂素(6-BA)与生长素类似物(2,4-D)促进,为探究诱导荚果膨大的最适浓度组合,实验结果如下图。
①同学据实验结果推测,2,4-D对花生荚果生长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请问这个推测__________(选“合理”或“不合理”)?为什么__________。
②实验结论:本实验中__________是促进荚果膨大的最适浓度组合。
8、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细胞可能发展成为恶性肿瘤,严重地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患者体内存在数量极少的肿瘤干细胞(简称CSCs),CSCs来源于成体干细胞,从根本上讲是__________的结果。CSCs形成过程一般需要漫长的时间,从分子水平上分析,有些成体干细胞能够发展成为CSCs的原因是__________。
(2)进一步研究发现,CSCs会改变细胞表面某些分子如CD47、PD-L1等的含量。其中CD47可与巨噬细胞上的配体结合,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PD-L1可与T细胞表面的受体PD-1结合后,抑制T细胞的激活。请判断CSCs表面的CD47与PD-L1含量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CSCs在人体内大量繁殖,其分裂的方式为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的变异是__________。(选填“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
(4)研究还发现,CSCs具有很强的耐药性;它可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对杀伤肿瘤细胞的外界理化因素不敏感;CSCs的DNA修复能力非常强大;其细胞膜上具有某些转运蛋白,可运输并外排代谢产物、药物、毒性物质等,使许多化疗药物对其杀伤作用减弱。综上所述,目前手术、化疗、放疗等手段无法清除CSCs细胞的原因包括___________。(不定项选择)
A.抗癌药物可诱导CSCs产生抗药性B.CSCs对外界理化因素不敏感
C.csCs的DNA修复能力非常强D.CsCs可及时将药物及毒素排出
(5)为研究CSCs的相关基因,通常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培育转基因动物。这一技术手段与传统的育种方法相比,其优势在于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四、读图填空题
9、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它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感染该病毒的人有的只有发烧或轻微咳嗽,有的会发展为肺炎,有的则更为严重甚至死亡。下图表示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效应T细胞释放穿孔素,促使靶细胞裂解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突破人体免疫的第一、二道防线的阻挡,便进入第三道防线,促使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执行的是__________,一般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感染新冠病毒早期,可能会出现能检测出核酸而检测不出抗体的情况是因为__________。
(3)结合题干和图示分析,靶细胞裂解的可能机理是__________。
(4)某男子感染新冠病毒康复后,他还是有可能再次感染新冠病毒而患病,其原因是:①从新冠病毒的角度分析,新冠病毒为单链RNA病毒,易发生__________;②从该男子自身免疫力的角度分析,体内的新冠病毒抗体(或记忆细胞)的__________有限。
10、请根据生物变异、育种及进化有关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一)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植株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取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长成植株。
(1)这样培养出来的植株与杂交育种后代不同的是,它们都是__________,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二)将基因型为AA和aa的两个植株杂交,得到F1,将F1再作进一步处理,据图分析并回答:
(2)丙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基因型和比例是__________。
(3)丙植株的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由此可推断形成丙植株的甲和乙植株__________(“是”或“不是”)同一物种,原因是__________。
(三)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
(4)该种群的植物个体自交,后代中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__。
(5)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__。
11、奶酪是中国西北的蒙古族、哈萨克族等游牧民族的传统食品,在内蒙古称为奶豆腐,如图是天然奶酪的简要制作过程,其中凝乳是指凝固的牛奶,酸性物质一般都可以使牛奶变性凝固。某牛奶厂从自然发酵的凝乳中筛选具有优良发酵性能的微生物菌种。请据此回答问题:
(1)由奶酪制作过程可推测,儿童食用天然奶酪比牛奶更容易消化吸收,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加热压缩过程可以去除凝乳中多余的__________,有利于奶酪的硬化和保存。
(2)为了保证奶酪的品质和营养,牛奶在发酵之前应该进行消毒处理,请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 )
A.100℃处理30min
B.62~65℃处理30min
C.80~90℃处理30s~1min
(3)这一株优良菌株分离纯化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法。纯化培养时通常需要将接种培养基与未接种培养基同时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纯化培养后,需将菌种临时保藏,可采取的保藏方法是__________。
(4)最终筛选出的菌种还需要进行产酸能力的测定,已知固体培养基会因为添加碳酸钙而呈乳白色,碳酸钙会被酸性物质反应形成透明圈,则此种培养基从功能上看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观测的指标是__________。
12、目前基因工程在农业生产、医学研究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人类生活的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获得抗病毒的马铃薯植株,往往采用转基因技术,将病毒复制酶基因转移到马铃薯体内。其过程大致如下图所示。
(1)上述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马铃薯细胞并在细胞中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该方法是将目的基因插入到农杆菌Ti质粒的T-DNA上,然后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使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并插入到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上。
(2)目的基因在马铃薯体内能否成功转录,可采用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__,该转基因马铃薯产生的配子中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含有目的基因。
材料(二):人类疾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常用于致病机理的探讨及治疗药物的筛选。利用正常大鼠制备遗传性高血压转基因模型大鼠的流程如图所示。
(3)图中的高血压相关基因通常可以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含有一种生物所有基因的文库称为__________获得人体高血压相关基因后可以利用PCR技术扩增,其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__________,在PCR过程中不断消耗的物质有__________。
(4)子代大鼠如果在体内能检测到__________和出现高血压,即可分别在分子水平和个体水平上说明高血压相关基因已成功表达,然后可用其建立高血压转基因动物模型。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据图分析可知,物质甲为核酸,则为该生物的遗传物质,不是主要遗传物质,A错误;
B、物质乙存在于物质甲和物质丙(磷脂双分子层),则物质乙为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先加A液,再加B液,B错误;
C、据图分析可知,物质丙为磷脂双分子层,由蛋白质、脂质等构成,其中脂质主要包括磷脂,由甘油、脂肪酸、磷酸等组成,C正确;
D、据图分析可知,物质甲为核酸,物质乙为蛋白质,物质丙为磷脂双分子层。线粒体是半自主细胞器,由DNA、RNA、蛋白质等物质,且其为双层膜结构,D错误。
故选C。
2、答案:B
解析:A、在神经调节的过程中,传出神经能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作用于效应器,进而引起骨骼肌收缩,A正确;
B、生长激素能促进骨骼生长和蛋白质的合成而促进生长发育,但不能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甲状腺激素对神经中枢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错误;
C、胸腺分泌胸腺激素能促进T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C正确;
D、下丘脑还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就加强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D正确。
故选C。
3、答案:C
解析:①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属于能量流动功能,①正确;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这里分析的是营养结构,不是生态系统的功能,②错误;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属于信息传递功能中的行为信息,③正确;
④根植物将大气的二氧化碳转化成为有机物,然后通过生物及人类活动又以CO2形式重新回到大气中,属于物质循环功能,④正确;综上所述,属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有:①③④。
4、答案:A
解析:A、RNA聚合酶能识别DNA模板上特定的位点(启动子)并与之结合,催化RNA的合成,而起始密码子位于mRNA上,A错误;
B、肝素与RNA聚合酶结合后产物中32P的放射性不再增加,说明转录停止,肝素可能改变RNA聚合酶的空间结构,使RNA聚合酶不能发挥作用,B正确;
C、为了排除蛋白X以外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对照组应加入不含蛋白X的缓冲液,两组实验均需要添加能量条件,C正确;
D、实验中用32P标记鸟嘌呤核糖核苷酸,放射性反映的是转录过程,根据两曲线的比较可知,加入蛋白X的实验组产物中32P放射性明显增多,说明蛋白X能解除肝素对转录的抑制作用,D正确。
故选A。
5、答案:D
解析:A、同位素示踪技术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在生物学研究中,用于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等方面,A正确;
B、探究酵母群种群数量变化和酶活性变化的规律时都用到了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包括数学方程式和曲线图,B正确;
C、设置有氧和无氧条件,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方式,C正确;
D、差速离心法可以用来分离细胞中各种细胞器,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D错误;
故选D。
6、答案:AD
解析:A、氧浓度为a时,酒精量和二氧化碳量一样,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酵母菌细胞呼吸合成ATP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A正确;
B、氧浓度为b时,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丙酮酸中的碳元素可在线粒体基质转移到CO2中,也可在细胞质基质转移到CO2和酒精中,B错误;
C、当氧浓度为c时,酒精的产生量为6,说明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为6,则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为15-6=9,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可以计算,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分别为 1.5、3,因此氧浓度为c时,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无氧呼吸消耗的1/2,C错误;
D、氧浓度为d时,酒精量为0,表面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细胞呼吸产生的 NAD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气结合生成水,D正确。
故选AD。
7、答案:(1)生长素;赤霉素;基因的表达
(2)黑暗;将野生花生若干均分为两组分别移栽到两个盛有沙质土的盆栽装置中,果针均插入装有半固态营养液的透明瓶子,一组用遮光罩遮住瓶子,一组不遮盖,每天观察记录荚果的生长情况;用遮光罩遮住瓶子的果针发育(荚果生长),透明瓶子的果针不发育(荚果不生长)
(3)不合理;2,4-D浓度为0时,花生荚果直径是4mm,而2,4-D浓度大于0时,其直径均大于4mm,因此实验结果不能表明2,4D对花生荚果的生长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0.5mg·L-16BA与0.8mg·L-12,4D
解析:(1)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赤霉素也可以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在促进果针的伸长生长方面,生长素和赤霉素存在协同作用;激素作为信息分子,会影响细胞的基因表达,从而起到调节作用。
(2)荚果膨大:在正常生长的花生植株上,随着果针的伸长,受精子房被推入土壤中,发育成荚果;人为阻止果针入土,果针将不能膨大形成荚果,根据上述现象可推测光照对花生果针伸长起着促进作用,而对荚果膨大起着抑制作用;为了探究影响花生荚果膨大的影响因素,根据假说设计黑暗处理,据此设置实验如下:将野生花生若干均分为两组分别移栽到两个盛有沙质土的盆栽装置中,果针均插入装有半固态营养液的透明瓶子,一组用遮光罩遮住瓶子,一组不遮光,每天观察记录荚果的生长情况用遮光罩遮住瓶子的果针发育(荚果生长),透明瓶子的果针不发育(荚果不生长)。
(3)由图可知,2,4-D浓度为0时,花生荚果直径是4mm,而2,4-D浓度大于0时,其直径均大于4mm,因此实验结果不能表明2,4D对花生荚果的生长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0.5mg·L-16BA与0.8mg·L-12,4D是荚果直径最大的组合,是促进荚果膨大的最适浓度组合。
8、答案:(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成体干细胞可通过DNA复制不断累积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发生的突变
(2)上升;上升
(3)有丝分裂;基因重组
(4)BCD
(5)能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可打破物种间的生殖隔离
解析:(1)CSCs由成体干细胞分化而来,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成体干细胞能够发展成为CSCs,说明调控细胞增殖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突变并积累,导致细胞增殖失控而发展为肿瘤干细胞。
(2)由题目分析CD47、PD-L1可以抑制巨噬细胞与T淋巴细胞的作用,所以CSCs表面的CD47与PD-L1含量均上升,帮助其逃脱免疫系统的攻击。
(3)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CSCs为体细胞的一种,而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分裂时期,一般体细胞无法发生基因重组。
(4)A、抗药性的产生是细胞基因突变和环境选择的结果,抗癌药物无法诱导CSCs定向产生抗药性变异,A错误;
B、CSCs对外界理化因素不敏感,则杀伤对杀伤肿瘤细胞的外界理化因素无法清除,B正确;
C、sCs的DNA修复能力非常强,有利于保持稳定,C正确;
D、CsCs某些转运蛋白可及时将药物及毒素排出,则药物杀伤性减弱,D正确。
故选BCD。
(5)基因工程可以根据需求定向转入基因改造性状;不局限于同一物种,打破生殖隔离。
9、答案:(1)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2)感染早期,人体免疫系统尚未制造出特定(相应)的抗体
(3)穿孔素与靶细胞膜结合后,可促进Na+内流改变细胞内的渗透压,最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4)变异(基因突变);数量及存活时间(或只答“存活时间”)
解析:(1)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引起人体免疫反应,第三道防线执行的是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类型。
(2)感染新冠病毒早期,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尚未制造出特定的特异性受体,从而导致只能检测出核酸但是检测不出抗体的情况。
(3)穿孔素与靶细胞结合之后,引起钠离子内流。因此,靶细胞裂解的可能机制是穿孔素与靶细胞膜结合后,可促进Na+内流改变细胞内的渗透压,最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4)新冠病毒为单链RNA病毒,其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感染康复之后可能会再次感染是因为人体内新冠病毒抗体(或记忆细胞)的数量以及存活时间有限,不能一直免疫病毒。
10、答案:(1)纯种
(2) 4;AAA:AAa:Aaa:aaa=1:5:5:1
(3)3;不是;甲与乙杂交产生的丙植株不可育
(4)55%
(5)否
解析:(1)用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小麦杂交,取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长成植株,该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相关基因型分析如下,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小麦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它产生的花粉有AB、Ab、aB、ab四种,花药离体培养发育形成单倍体幼苗,其基因型也是这四种。
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幼苗的染色体加倍基因型变成了AABB、aaBB、AAbb、aabb四种,这样培养出来的植株与杂交育种后代不同的是,它们都是染色体加倍后获得的纯种,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而且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将基因型为AA和aa的两个植株杂交,得到F1的基因型为Aa,由于秋水仙素能够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故对F1幼苗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乙植株的基因型是AAaa。
甲植株的基因型为Aa产生的配子A和a,乙植株AAaa产生的配子是AA:Aa:aa=1:4:1,杂交得到的丙植株为AAA:AAa:Aaa:aaa=1:5:5:1。
(3)甲植株Aa与乙植株AAaa杂交得到的丙植株为三倍体,即其体细胞含有3个染色体组,由此可推断形成丙植株的甲和乙植株不是同一物种。丙植株为三倍体不能产生后代(染色体联会时紊乱)。
(4)该植物自交一代后,AA占30%+50%×1/4=42.5%,aa占20%+50%×1/4=32.5%,Aa占50%×1/2=25%,此时A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1/2×Aa的基因型频率=55%,a基因频率=1一A基因频率=45%。
(5)(2)原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1/2×Aa的基因型频率=55%,a基因频率=1一A基因频率=45%。由于种群基因频率没有改变,所以该植物在两年中没有发生进化。
11、答案:(1)由制作过程可知,奶酪制作过程中经过了微生物发酵,将牛奶中蛋白质分解或变性处理,都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水分
(2)BC
(3)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培养基的制备是否合格,以保证培养基上的菌落均来自培养液(确定培养基灭菌处理合格,没有杂菌污染);接种至固体斜面培养基,在合适温度下培养。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4℃条件下培养
(4)鉴别;透明圈的大小
解析:(1)由制作过程可知,奶酪制作过程中牛奶经过了微生物发酵,将牛奶中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或变性处理,都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加热压缩过程去除水分,水分减少,奶酪的硬度加大,不利于微生物生长,有利于储存。
(2)煮沸消毒法是在100℃煮沸5~6分钟可以杀死微生物细胞和一部分芽孢,但对于牛奶这些不耐高温的液体,使用巴氏消毒法,在75~90℃中保温15秒,不仅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还可以使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A错误,BC正确。
故选BC。
(3)为检测培养基的制备是否合格,以保证培养基上的菌落均来自培养液,在纯化培养时通常需要将接种培养基与未接种培养基同时培养:若空白培养基上出现菌种,则证明培养基被污染。
菌种临时保存的方法为:接种至固体斜面培养基,在合适温度下培养。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4℃条件下培养。
(4)因CaCO3可与产酸菌产生的酸反应,产酸菌周围的CaCO3与酸反应后产生无色物质,形成透明圈,故可利用此原理利用CaCO3筛选出产酸菌。此种培养基从功能上看属于鉴别培养基,可根据透明圈的大小判断菌种的产酸能力。
12、答案:(1)转化;染色体DNA
(2)分子杂交技术(或DNA-RNA分子杂交技术);不一定
(3)基因组文库;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引物和四种脱氧核苷酸
(4)高血压相关基因表达产物(或相关蛋白质)
解析:(1)分析图片过程可知: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体内用农杆菌转化法。该方法先将目的基因插入到农杆菌Ti质粒的T-DNA上,然后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使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并插入到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2)目的基因导入马铃薯细胞后,可通过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马铃薯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可通过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由于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所以不一定会存在导入的目的基因。
(3)分析题图:图示是利用正常大鼠制备遗传性高血压转基因模型大鼠的流程图,图中涉及到体外受精过程;采用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的过程;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等。图中的高血压相关基因通常可以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含有一种生物所有基因的文库称为基因组文库;获得人体高血压相关基因后可以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其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在PCR过程中不断消耗的物质有引物和四种脱氧核苷酸。
(4)如果与高血压有关的基因转录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说明目的基因成功表达分子水平;如果转基因小鼠表现出高血 压症状,也可以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个体水平。
2023届陕西省咸阳市高考模拟检测(二)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陕西省咸阳市高考模拟检测(二)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陕西省宝鸡市高考模拟检测(二)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届陕西省宝鸡市高考模拟检测(二)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