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9页。
第 Ⅰ 卷
本试卷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 题。
时至寒露,蝉噤荷残,霜浓气冷, 日照减少,风起叶落。①“寒露”是天气转凉的象征,开始出现凝结的现象,显得寒光四射。此时节,北方已呈深秋景象,南方也秋意渐浓。古人如何记录这深秋之景呢?让我们走进天津博物馆,从文物中感受“寒露”之美。
民谚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此时的柿子恰好成熟,正是吃柿子的好时候。②在中国文化中,因“柿”与“事”谐音,柿蒂四面出萼,萼片呈心形,极像四个如意云头,一音与形咭合,蕴含着“事事如意”的祝愿。
天博馆藏清代高凤翰的《山水花卉册》共十一开。册中第五开绘一枚柿子挂在树枝上,构图简洁明朗,线条果断有力,柿子颜色鲜艳,叶子饱满圆润,叶脉有弧度,枝条顿挫、有力,质感强烈。天博书画研究部副主任邢晋说: “此册以指代笔, 虽然失去了毛笔的弹性,但笔墨传达更直接酣唱。”
寒露后,景象变幻万千,枫叶渐红,枯荷摇曳。天博馆藏清代朱耷的《荷花双禽图》,画面荷叶以大写意手法描绘,荷茎曲折。③此画所绘是残叶败荷, 画面传达出一股荒凉、寂寞而又伤感的意境,这是朱耷凄凉身世、冷落情怀的恰当表现。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燕来宾;二候雀入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天博馆藏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的《墨笔菊花图》,画中菊花千叶万瓣繁复多姿,花头如球,布置张驰有度,“秀雅”之情隐现。④整幅作品将人淡如菊的艺术品质通过精妙的笔法、严谨的结构和逼真的写真呈现出来。
(节选自《今晚报》,有删改)
1. 文中加点词语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蝉噤(jìn) 民谚(yàn) 蕴(yùn)含
B. 顿挫(cuò) 酣(hān)唱 摇曳( ì)
C. 朱耷(dā) 荷茎(jìng) 鸿燕来宾(bīn)
D. 曲(qǔ)折 三候(hòu) 张驰有度(dù)
高一语文第1页 共8页2.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①句画线的语句没有语病。
B. ②句画线的语句排序不当, 应把“因‘柿’与‘事’谐音”调到“极像四个如意云头”之后。
C. ③句画线的语句表达准确。
D. ④句画线语句的“精妙”应换为“美妙”,“严谨”应换为“严格”。
3.下面所列信息,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4~6题。
材料一
“数字游民”,是指过着数字游牧生活的人,最初源于新千年左右一本名为《数字游牧》的书。书中论述了一个观点: “技术可能会让社会回归游牧的生活方式”。游民表征一种超出定居定点生活的状态。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以工厂、公司为主要单位的工作场景,解构了那种流水线串联起来的封闭空间,似乎让更多“打工人”奔逐到了自由广袤、水草丰美的地方。尤其是,这种状态是生活与工作一体的,审美与谋生一体的,似乎消解了工厂、公司场景下分工对生活的异化,何其动人。 因此在招聘平台的调研报告中,76.4%的00后愿意成为 “数字游民” ,2022年全球“数字游民” 已经达到3500万人。
和这个庞大的意愿相比,“数字游民”提供的可能只是一条狭窄的通道。“数字”二字,已经标定了这个概念是基于技术媒介存在,而技术本质上是由资本驱动的。技术媒介展现的是资本的高阶逻辑,流量让资本加速流动、热搜不断创造着资本变现的时刻,一个要在这当中谋生的人,其实要遵守更为严苛的资本增殖逻辑,比如粉丝量、转化率、外链数量,以及各个平台不同而繁琐的推量规则。这些,各平台的博主、网红、UP主、KOL已经深有体会。打破了工厂和公司的边界,媒介生存者仍然处于一个封闭的资本空间中,只不过,绩效评价规则不同了,是更大的自由承诺之下的高阶绩效管理。
如果仅讲择业, “数字游民”肯定是一个新的选择,新的机会。如果在择业上增加自由向度,甚至寄寓诗与远方的希望,估计它不免会让向往者失望。数字技术常常带来自由错觉,尤其在互联网普及早期的时候,也许现在, 更应该看到它控制性的一面。
(摘自光明网《当个“数字游民”,怎么样》,有删改)
材料二
数字遗产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数字资产,如游戏装备、虚拟货币等;另一类则是具有人格属性的数字遗物,如朋友圈、聊天记录、相册等。国内已有互联网企业上线对“逝
高一语文第2页 共8页A.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自由体诗
《女神》
“五四”新文化运动
B.
《百合花》
茹志鹃
短篇小说
通讯员
解放战争
C.
《登高》
杜甫
七言律诗
忧国伤时
唐代
D.
《劝学》
荀况
诸子散文
性善说
战国末期
者账号” 的保护功能。 比如, 微博此前发布了关于保护“逝者账号” 的公告, 提到为了保护逝者隐私, 防止逝者账号被盗,站方将对逝者账号设置保护状态。设置为保护状态的账号不能登录、不能新发内容、不能删除内容、不能更改状态。不具有人身性的“数字遗产”,如支付宝账户内的资产、 购物券等, 法律应允许继承。具有人身性的“数字遗产”,如社交账号一般不允许继承。微信和支付宝就明确,其账号仅供用户本人使用, 不得赠与、借用、 转让、 继承等。
民法典中有对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的指引性规定,即“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业内专家提出,社交账号、游戏装备等是由平台和个人共同生产的,对于类似的虚拟财产,法律应当研究规范赋予各方何种权利,在虚拟财产继承和个人信息保护之间求得平衡的问题。
(节选自《北京日报》赵莹莹《网络世界留下的足迹能继承吗》有删改)
材料三
在互联网环境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开辟了人们生活和生存的新空间。我们不仅生活在现实世界,已然生活在虚拟世界,并生活在知识、信念所构成的精神世界。
简单地说,现实世界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物理空间,人们需要在其中饮食、呼吸、睡眠等,满足物质性的需求。而虚拟世界(数字世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在这个虚拟世界,个人的真实身份被模糊,甚至被隐藏。人们在虚拟世界进行阅读、学习、交流、娱乐等活动,主要满足社会性需要。我们日常使用的微信、博客、微博、QQ等就是虚拟世界的代表。虚拟世界的未来就如元宇宙,它是三维的,个人可以凭借拥有自己形象的高仿机器人,在虚拟世界里控制数字身份、数字形象、数字资产,进行价值交换、变现和永久保存。虚拟世界是现实世界在虚拟空间中的投射。而精神世界是人实践活动的结果所生成的个人世界,是人的意识活动及其活动结果的总和, 包括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既然技术发展带来了虚拟世界,融合发展可以理解为“传统行业+互联网技术”,其本质是虚实互动,可行的路径就是建立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桥梁通道,进而为真实的现实世界服务, 实现经济增值,最终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
(节选自唐俊杰、李朝明《出版业融合发展的现实思考和路径探索》)
4. 根据材料一, 下列与“数字游民”相关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数字游民是基于数字媒介,让社会回归游牧生活方式的人,他们在择业上自由向度增加,完全可以追求诗与远方。
B. 数字游民的生存状态打破生活与工作的边界,将审美与谋生融为一体,消解了工厂、公司场景下分工对生活的异化。
C. 数字游民的出现满足了年轻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求,在数字媒介的加持下,年轻人谋生通道一定会更加宽广。
D. 数字游民本质上还是“打工人”,也会有“打工人”的烦恼,这是受资本驱动并遵守严苛的资本增殖逻辑的必然结果。
高一语文第3页 共8页5. 根据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字游民离世后,其数字遗产中某些资产可以被继承, 如支付宝中的财产,而支付宝明确规定, 其账号不能被继承。
B. 民法典对虚拟世界留下的虚拟财产受到保护有明确的规定,所以数字游民对自己创造出来的数字资产有独享权。
C. 数字游民既生活在现实世界,同时活在虚拟世界,而含有游牧式生活方式的知识和信念又构成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D. 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技术融合,架起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的桥梁,为真实的现实世界服务,实现经济增值,以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
6. 根据材料三, 下列不属于“传统行业+互联网技术”融合的一项是
A. 一部从天津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之路的历史人文纪录片《津门往事》,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
B.2023年8月22日,在《十竹斋笺谱》己亥重刊版基础上,十竹斋发布《十竹斋笺谱》数字版,让百年古籍重获新生。
C. 中秋国庆期间, 以“玩转振兴·数享国庆”为主题、数实互生的“乡村元宇宙”旅游新模式落地山西长治上党振兴小镇。
D. 在 2023北京国际设计周·台湖舞美国际论坛上,国内首部扩展现实数字戏剧《麦克白》宣布十月下旬亮相。
三、(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节选自韩愈《师说》)
材料二
二十一日, 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①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 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 犯笑侮, 收召后学,作《师说》, 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 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 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 ② 赋曰:“ 邑犬群吠 ,吠所怪也。”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
高一语文第4页 共8页日出则犬吠,予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 以召闹取怒乎?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注】①吾子: 第二人称,您,即韦中立,他是潭州刺史韦彪之孙,欲拜柳宗元为师。②屈子:对屈原的敬称。
7. 下面各句中 “师”的解释,全部具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①吾从而师之 ②吾师道也
③辱书云欲相师 ④因抗颜而为师
⑤因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⑥人益不事师
A. ①②⑤ B.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④⑥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以召闹取怒乎
B. 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蚓无爪牙之利
D. 而谁敢炫怪于群目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 下面对文言文阅读材料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愈肯定自古以来师对任何人总是不可少的,因为人不能“生而知之”。因此,他认为师并不是什么特殊人物,而是一种“传道受业解惑”的人。
B. 韩愈认为人人都可以为师,没有地位(贵贱)与年龄(长少)的限制,只问他有没有“道”,有就可以为师。
C. 韩愈提出的“师道”思想,招致顽固的“士大夫之族”的反对和嘲讽,这在柳宗元的文章中得到了证明。
D. 柳宗元在文章中一方面对韩愈“抗颜为师”进行声援,另一方面以韩愈为师的遭遇作为前车之鉴,暗示韩愈的做法不可取。
第Ⅱ卷
本卷共9小题,共73分。
四、(21分)
10.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分)
(2) 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3分)
11.材料二的第二段,柳宗元用形象生动的喻体分别比喻韩愈和他自己,请你分别指出其使用的喻体,然后说一说使用这种比喻论证想要证明的论点是什么? (3分)
高一语文第5页 共8页12.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7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①
〔唐〕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注】①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长安八千里之遥,韩愈到达离京师长安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写下这首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左迁”指调职,诗人因为上表违逆皇帝,“朝”上奏,“夕”就被贬八千里之外,首联对仗,交代获罪原因,
B. 颔联韩愈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
C. 颈联,融情于景。“云横秦岭”,诗人回首,不见家,不见长安;“雪拥蓝关”,诗人前瞻,联想前路艰险。
D. 结尾二句,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肯将衰朽惜残年”,进一步流露出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2)鉴赏“横”与“拥”二字是如何体现颈联意境雄阔特点的。(2分)
(3)请结合全诗,用三个词语准确概括出诗人韩愈的形象。(3分)
1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题1分)
(1)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曹操《短歌行》)
(4) ,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
(5)《沁园春·长沙》下片以“携来百侣曾游。 ”开启, 由独立寒秋、故地重游所看到的景色,联想到以前与“同学”一起来游玩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的回忆中。
五、(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14~17题。
还乡
路遥
天还没有明时,高加林就赤手空拳悄然地离开了县委大院。
他匆匆走过没有人迹的街道,步履踉跄,神态麻木, 高挑的个子不像平时那般笔直,背微微地有些驼了;失神的眼睛深陷在眼眶里,没有一点光气,头发也乱蓬蓬的像一团茅草。 整个脸上像蒙了一层灰尘,额头上都似乎显出了几条细细的皱纹。
高一语文第6页 共8页
早晨的太阳照耀在初秋的原野上,大地立刻展现出了一片斑斓的色彩。庄稼和青草的绿叶上, 闪耀着亮晶晶的露珠。脚下的土路潮润润的,不起一点黄尘。高加林在路上摇摇晃晃地走着、 走几步就站下、 站一会再走……
离村子还有一里路的地方,他听见河对面的山坡上,有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说话,其中一个男孩子大声喊:“高老师回来……”他知道这是他们村的砍柴娃娃,都是他过去的学生。
突然、 有一个孩子在对面山坡上唱起了信天游——
“哥哥你不成材、 卖了良心才回来……”
孩子们都哈哈大笑,叽叽喳喳地跑到沟里去了。
这古老的歌谣,虽然从孩子的口里唱出来,但它那深沉的谴责力量,仍然使高加林感到惊心动魄。他知道,这些孩子是唱给他听的。唉!孩子们都这样厌恶他,村里的大人们就更不用说了。
他走不远,就看见了自己的村子。一片茂密的枣树林掩映着前半个村子;另外半个村伸在沟口里,他看不见………
他忍不住停下了脚,忧伤地看了一眼他熟悉的家乡。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但对他来说, 一切又都不一样了……
就在这时,许多刚下地的村里人,却都从这里那里的庄稼地里钻出来,纷纷向他跑来了。
他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村里的人们就先后围在了他身边,开始向他问长问短。所有人的话语、表情、眼神,都不含任何恶意和嘲笑,反而都透着真诚。大家还七嘴八舌地安慰他哩。“回来就回来吧,你也不要灰心!”
“天下农民一茬子人哩! 逛门外和当干部的总是少数!”
“咱农村苦是苦,也有咱农村的好处哩!旁的不说,吃的都是新鲜东西!”
“慢慢看吧, 将来有机会还能出去哩。”
亲爱的父老乡亲们!他们在一个人走运的时候,也许对你躲得很远;但当你跌了跤的时候,众人却都伸出自己粗壮的手来帮扶你。他们那伟大的同情心,永远都会给予不幸的人! 高加林忍不住热泪盈眶。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人们问候和安慰了他一番,就都又下地去了。
当高加林再迈步向村子走去的时候,感到身上像吹过了一阵风似的松动了一些。他抬头望着满川厚实的庄稼,望着浓绿笼罩的村庄,对这单纯而又丰富的故乡田地,心中涌起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就像他离开它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才回来……
当他从公路上转下来, 走到大马河湾的岔路口上时, 腿猛一下子软得再也走不动了。他很快又想起,他和巧珍第一次相跟着从县城回来时,就是在这个地方分手的——现在他们却永远地分手了。他也想起,当他离开村子去县城参加工作时,巧珍也正是在这个地方送他的。现在他回来了,她是再不会来接他了……他坐在一块石头上,身上像火烧着一般烫热。他用两只手蒙住眼睛,头无力地垂在胸前。他真不知道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呀?他嘴里喃喃地说: “亲爱的人! 我要是不辜负你就好了……”泪水立刻像涌泉一般地从指缝里淌出来了…
(节选自路遥《人生》,有删改)
高一语文第7页 共8页
4. 阅读这篇小说,梳理概括出高加林在还乡的过程中内心经历了哪些变化? (4分)
5. 小说叙写下地的村里人对高加林的问候和安慰有何作用? (3分)
6. 请探究第一段“天还没有明时,岛加林就赤手空拳悄然地离开了县委大院”的丰富意蕴。(3分)
7. 请结合费孝通的《乡土中国》第一章《乡上本色》,说一说高加林还乡这一情节体现出乡土社会怎样的特点? (2分)
六、(40 分)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烛啊!
“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
——闻一多
人类发展进程中,总有一些人不计回报,不问收获,默默耕耘。他们或平凡,或伟大,都值得被书写。请你抓取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物和这样的事迹,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阶段性质量监测 (一) 答案
1. A
B酣畅 摇曳 (yè)C荷茎 (jīng)鸿雁来宾 D曲折(qū)张弛有度
2. C
A有语病,第二、三分句暗换主语B 排序得当D不能更换,搭配得当
3. D 应为“性恶说”
4. D
A 原文为“如果在择业上增加自由向度,甚至寄寓诗与远方的希望,估计它不免会让向往者失望"。
B 原文为“这种状态是生活与工作一体的,审美与谋生一体的,似乎消解了工厂、公司场景下分工对生活的异化"。
C 原文为“和这个庞大的意愿相比, “数字游民”提供的可能只是一条狭窄的通道"。
5. B
原文“业内专家提出,社交账号、游戏装备等是由平台和个人共同生产的,对于类似的虚拟财产,法律应当研究规范赋予各方何种权利,在虚拟财产继承和个人信息保护之间求得平衡"。
6. A
7. A ④和⑥句中的“师”均无活用现象
8. B“乃”均表转折, 竟然、却
9. D“另一方面以韩愈为师的遭遇作为前车之鉴,暗示韩愈的做法不可取"理解错误
10.(1) 我学习道理(我学习的是道),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 (“师”的活用,“庸知……乎"固定句式, “生于吾"状语后置句,各 1分!
(2)(我) 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当,何况做您的老师呢? (“众人”古今异义,“且”虚词,“况……乎”固定句式, 各1分)
11.韩愈被喻为“蜀之曰",柳宗元被喻为“越之雪” (各1分)。
证明的论点: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即现在的社会不尊师,出现对为师者嘲讽的风气,意对即可,1分)
12.(1) A“左迁"指贬官, 首联不对仗 (2分)
(2)“横”,写出秦岭上空云层覆盖之广 (1分);“拥”,写出蓝关周围白雪厚积之高(1分)。二字有力地表现“云横雪拥”之景的雄阔。
⑶(每点 1分,词语概括意对即可)
①敢于直谏(或刚直不阿),由“朝奏”“除弊事“等得出;
②不愿苟活(或老而弥坚),由“肯将衰朽惜残念"等得出;
③命途多舛(或仕途坎坷),由“夕贬”“家何在"“马不前"等得出。
13.略 (每题1分)
14.失落、迷惘———难堪、愧疚 感激、自责———悔恨、懊恼。 (每点1分)
15.①与上文孩子唱歌的嘲讽形成鲜明对比;
②减轻了高加林还乡的心里负担;
③表现庄稼人的善良、宽厚与真诚;
④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文章的主旨。
(每点 1分, 答出 3 点即可)
16.①赤手空拳离开县委大院,说明高加林进城发展不成功,不能衣锦还乡;
②选择天未明出发,高加林怕被熟人看到,怕被嘲笑而刻意躲避人群;
③悄然离开,说明城里人不在意高加林,他灰心失落;
④回到家乡,找回做人的淳朴本质;
⑤回乡路途远,需要早出门。
(每点1分,答出3 点即可,若有其他合理解释也可酌情给分)
17.
①高加林是村里人, 当城里没有容身和发展之地时,必然想家,所以还乡是他的第一选择,这与《乡土中国》中乡下人离不开土地,眷恋自己家乡的特点相符合;
②高加林还乡遇到孩子和大人们的不同对待,说明高加林的遭遇他们都知晓,这与《乡土中国》中乡土社会是一个“熟悉”的社会的特点相符合。
(每点 1分)
18.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天津市朱唐庄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及运用,基础文言知识,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文件包含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docx、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一)(Word版附答案),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