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之炼字 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034035/0-170104993641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之炼字 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034035/0-170104993651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之炼字 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034035/0-17010499365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之炼字 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034035/0-1701049936579/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之炼字 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034035/0-1701049936605/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之炼字 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034035/0-17010499366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之炼字 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034035/0-1701049936658/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之炼字 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034035/0-1701049936686/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之炼字 课件
展开“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在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匠心的字是“炼”的字,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或几个字)炼得好而意境全出。 在高考语文里,一般炼字主要是炼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声词、虚词等。命题者往往就诗中这些词提问。其中,最常考的是动词、形容词。
熟悉常考词性的一般艺术效果;掌握炼字题的一般答题步骤。
动词:使诗歌有动态之美,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效果,赋予形象以动态感,常会涉及到拟人手法;形容词:从形、声、色、态等方面表现被描述对象的特点,还能传达作者某种感情,有时要注意考虑词语在状物和抒情时的双关含义;颜色词还有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作用。数量词:数词或具有虚拟意义,侧重夸张渲染;或具有动词意义,凸显动态,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叠词: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其次在于加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除此之外,叠词还可以描摹各种声音,收到生动、形象的效果,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虚词(副词、连词):这里的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运用恰当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常考词性的 艺术效果(重点记忆)
炼字题或者鉴赏效果题,一定要代入具体的语境中,看它在表达内容情感方面的作用。脱离了具体的语境,不结合内容情感去谈效果,就不是真正的鉴赏!!!
合作探究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为何不是“望”南山?2.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绿”两词在这里用的精妙,请赏析。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请分析叠词的好处。4.“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将“一枝”改为“数枝”哪个更好?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见”南山能否换成“望”南山?
使诗歌有动态之美,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效果,赋予形象以动态感
不能,两字意境不一样。“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
“流光容易把人抛”,指时光流逝之快。“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以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具体地显示出时光的奔驰,也是渲染。蒋捷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春愁是剪不断、理还乱。词中借“红”“绿”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吸。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物象具体、生动、直观、形象。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绿”两词在这里用的精妙,请赏析。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寻寻觅觅:写出词人心中无定,若有所失,反复寻找。冷冷清清:写外在环境的寂静。凄凄惨惨戚戚:淋漓尽致的表达出词人经历不幸遭遇后飘零、孤寂的心态。
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其次在于加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除此之外,叠词还可以描摹各种声音,收到生动、形象的效果,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请分析叠词的好处。
原诗为“昨夜数枝开”将“数枝”改为“一枝”,诗人清晨再次从前村经过,昨天还是花骨朵儿的梅花竟开了一枝,照应题目,突出早梅开放之“早”,显示出“早梅”的不同寻常,更突出它傲然独立的个性。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数词或具有虚拟意义,侧重夸张渲染;或具有动词意义,凸显动态,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常”字写时间之长,频率之高,由此强化了诗人因遭遇坎坷、长期漂泊而产生的孤苦与悲凉的心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运用恰当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熟悉常考词性的一般艺术效果;掌握炼字题的一般设问形式及答题步骤。
1.设问型---某一词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探究型---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比较型---本诗词的某字换成另一字,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释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再现情境。(描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出怎样的意境,表达出怎样的感情,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谈效果)
〔赏析〕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早 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步骤一:释含义。“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步骤二:扣文本.将该字放入句中理解,简述该句内容(描景象)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步骤三:谈效果:从手法、意境、情感、作用等角度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赏析〕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著一闹字,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木兰花 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步骤一:释含义“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步骤二:扣文本.将该字放入句中理解,简述该句内容(描景象)红艳艳的杏花簇绽枝头彰显浓盛的春意。步骤三:谈效果:从手法、意境、情感、作用等角度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表达出作者对春日美景的喜爱。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①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乎昔颜![注】 ①远烧:远方的落日好似燃烧的烈焰。请从炼字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的颈联。
答案:①“下”、“入”两字用的极妙。“下”字准确写出了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的动态,“入”字生动表现了夕阳由余晖返照远处秋山的一片火红,到渐隐山后显得暗淡的变化过程。(析含义)②颈联描绘的景象是: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像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描景象)③“入”字表明了诗人伫望之久,思念之深;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营造了寂静落寞的氛围,加重了诗人的乡愁。(点作用)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 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炼字型,一炼动词,二炼形容词,三炼颜色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字题型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字题型 课件,共20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字”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字” 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诗词鉴赏之,“炼字”,学习目标,考查方式,技巧点拨,从词性入手,从描写对象人手,从表现手法入手,从表达效果入手,从结构作用入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