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材料二:
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南朝的“文”装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僧,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绎不绝。在宗教方面,佛教之外,伊斯兰教、袄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交流也给盛唐社会注入新的气息。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结《问进士》)“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郑繁《开天传信记》)从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短短的五十年间,唐朝人口增幅达40%,人均粮食达到700斤。
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在思想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维崇佛。他们的不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人手中。这批在唐朝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
(摘编自袁行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气蓬勃作为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既是盛唐诗歌独有的艺术风格,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特征。
B. 作者认为,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
C. 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与尔同销万古愁”不仅仅在说愁之多、愁之长,更体现出形象的充沛饱满。
D. 在儒释道三教并行的唐代,诗人们可以多方面汲取营养,李白、杜甫、王维不同的诗风与其不同的信仰有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
B. 盛唐气象是与大唐帝国政治、经济、思想、外交、艺术等相适应的文化风貌特征,“浑厚”是其鲜明的风格。
C.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法、传教,盛唐气象因此形成。
D. 唐朝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文化新人诞生,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 )
A.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C.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D.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4. 材料一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5. 假如你是青少年盛唐文化研究会的一名成员,请你为课题“盛唐气象的成因探析”写一份报告,请结合材料二列出提纲。
【答案】1. B 2. B 3. D
4. ①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
②语言表述严谨。如“这是不全面的”“不一定总是”“更为接近”“单从字面上看”等语句的使用。
5. 示例:
①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
②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为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③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对盛唐诗人的诗歌风格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④抑制门阀士族政策的实行,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创造出盛唐文化。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辨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B.“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错误,选项理解不当。原文是“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属于人民的作品有描述黑暗的,没有程度上的要求。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并理解文中内容的能力。
A.“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盛唐时代不同于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楚辞》的风格与盛唐诗歌风格不同,可知选项无中生有。
C.“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法、传教,盛唐气象因此形成”以偏概全,原文只说“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而结合下文可知,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有“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思想自由”“打破门阀垄断”等多个方面。
D.“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因果颠倒,原文说的是“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内容并据此推断的能力。
D.《夜雨寄北》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缺乏蓬勃朝气,不属于盛唐气象。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的能力。
增强论证说服力,一般可以从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等角度去考虑。
材料一中,为论证“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举例“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为论证盛唐气象“朝气蓬勃”“充沛饱满”,举例李白的《将进酒》,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并点出“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大气象到小细节都通过举例论证,说明了盛唐气象的蓬勃饱满。“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运用对比论证,论证了盛唐气象的时代因素和表现特征。多处引用诗句,是引用论证;“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个春天的世界”“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等句子,是比喻论证。总之,运用多种论证方式,让论证更有说服力。
其次,从语言上看,文章表述极为严谨,如“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果单从字面上看”等,不过于绝对,显得严谨客观,更富有说服力。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二第一段“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和第二段“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可见,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
从“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可见,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为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从“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不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可见,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对盛唐诗人的诗歌风格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从“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可见,抑制门阀士族政策的实行,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创造出盛唐文化。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这也是一个人
叶圣陶
伊生在农家,没有享过“呼婢唤女”“傅粉施朱”的福气,也没有受过“三从四德”“自由平等”的教训,简直是很简单的一个动物。伊自出母胎,生长到会说话会行动的时候,就帮着父母拾些稻藁,挑些野菜。到了十五岁,伊父母便把伊嫁了。因为伊早晚总是别人家的人,多留一年,便多破费一年的穿吃零用,倒不如早早把伊嫁了,免得白掷了自己的心思财力,替人家长财产。伊夫家呢,本来田务忙碌,要雇人帮助,如今把伊娶了,即使不能省一个帮佣,也得抵半条耕牛。伊嫁了不上一年,就生了个孩子,伊也莫名其妙,只觉得自己睡在母亲怀抱里还是昨天的事,如今自己是抱孩儿的人了。伊的孩子没有摇篮睡,没有柔软的衣服穿,没有清气阳光充足的地方住,连睡在伊的怀里也只有晚上睡觉的时候才得享受,白天只睡在黑魆魆的屋角里。不到半岁,他就死了。伊哭得不可开交,只觉以前从没这么伤心过。伊婆婆说伊不会领小孩,好好一个孙儿被伊糟蹋死了,实在可恨!伊公公说伊命硬,怎不绝了他一门的嗣!伊丈夫却没别的话说,只说要是在赌场里百战百胜,便死十个儿子也不关我事!伊听了也不去想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只是朝晚地哭。
有一天伊发现了新奇的事了:开开板箱,那嫁时的几件青布大袄不知哪里去了。后来伊丈夫喝醉了,自己说是他当掉的。冬天来得很快,几阵西风吹得人彻骨地冷。伊大着胆央求丈夫把青布袄赎回来,却吃了两个巴掌。原来伊吃丈夫的巴掌早已习以为常,惟一的结局便是哭。这一天伊又哭了。伊婆婆喊道:“再哭?一家人家给你哭完了!”伊听了更不住地哭。婆婆动了怒,拉起捣衣的杵在伊背上抽了几下。伊丈夫还加上两个巴掌。
这一番伊吃得苦太重了。想到明天,后天……将来,不由得害怕起来。第二天朝晨,天还没亮透,伊轻轻地走了出来,私幸伊丈夫还没醒。西风像刀,吹到脸上很痛,但是伊觉得比吃丈夫的巴掌痛得轻些,就也满足极了。一口气跑了十几里路,到了一条河边,才停了脚步。这条河里是有航船经过的。
等了好久,航船经过了,伊就上了船。那些乘客好似个个会催眠术的,一见了伊,便知道是在家里受了气,私自逃走的。他们对伊说道:“总是你自己没长进,才使家里人和你生气。即使他们委屈了你,你是年幼小娘,总该忍耐一二。这么使性子,碰不起,苦还有得吃!况且如今逃了出去,靠傍谁呢?不如趁原船归去罢。”伊听了不答应,只低着头不响。众客便有些不耐烦。一个道:“不知伊想的什么心思,论不定还约下了汉子同走!”众人便哗笑起来。伊也不去管他们。
伊进了城,就到一家荐头。荐头把伊荐到一家人家当佣妇。伊的新生活从此开始了:虽也是一天到晚地操作,却没下田耕作这么费力,又没人说伊,骂伊,打伊,便觉得眼前的境地非常舒服,永远不愿更换了。伊惟一的不快,就是夜半梦醒时思念伊已死的孩子。
一天,伊到市上买东西,遇见一个人,心里就老大不自在,这个人是村里的邻居。不到三天,就发生影响了:伊公公寻了来。开口便嚷道:“你会逃,如今寻到了,可再能逃?你若是乖乖的,快跟我回去!”伊听了不敢开口,奔到里面,伏在主妇的背后,只是发呆。主妇便唤伊公公进来对他说:“你媳妇为我家帮佣,此刻约期还没满,怎能司去?”伊公公无可辩论,只得狠狠地叮嘱伊道:“期满了赶紧归家!倘若再逃,我家也不要你了,你逃到哪里,就在哪里卖掉你,或是打折你的腿!”
伊觉得这舒服的境地,转眼就成空虚的,非常舍不得。想到将来更害怕起来。这几天里眼睛就肿了,饭就吃不下了,事也就做不动了。主人知道伊的情况,心想如今的法律,请求离婚,并不烦难,便问伊道:“可情愿和夫家断绝?”伊答道:“哪有不愿!”主人便代伊草了个呈子,把种种以往的事实,和如今的心愿,都叙述明白,预备呈请县长替伊作主。主妇说道:“替伊请求离婚,固然很好,但伊不一定永久做我家帮佣的。一旦伊离开了我家,又没别人家雇伊,那时候伊便怎样?论情呢,母家原该收留伊,但是伊的母家可能办到?”主人听了主妇的话,把一腔侠情冷了下来,只说一声“无可奈何!”
隔几天,伊父来了,是伊公公叫他来的。主妇问他:“可有救你女儿的法子?”他答道:“既做人家媳妇,要打要骂,概由人家,我怎能作得主?我如今单是传伊公公的话叫伊回去罢了。”但是伊仗着主母回护,没有跟伊父同走。
后来伊家公婆托着邻居进城的带个口信,说伊丈夫正害病,要伊回去服侍。伊心里只是怕回去,主母就替伊回绝了。
过了四天,伊父亲又来了。对伊说:“你的丈夫害病死了,再不回去,我可担当不起。你须得跟我走!”主母也说:“这一番你只得回去了。否则你家的人就会打到这里来!”伊见眼前的人没一个不叫伊回去,心想这一番必定应该回去了。但总是害怕,总是不愿意。
伊到了家里,见丈夫直僵僵地躺在床上,心里很有些儿悲伤。但也想,他是骂我打,我的!伊公婆也不叫伊哭,也不叫伊服孝,却领伊到一家人家,受了廿千钱,把伊卖了。伊的父亲,公公,婆婆,都以为这个办法是应当的。他们心里原有个成例:不种了田,便卖耕牛。伊是一条牛,——一样地不该有自己的主见——如今用不着了,便该卖掉。把伊的身价充伊丈夫的殓费,便是伊最后的义务!
1919年2月14日作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嫁了不上一年,就生了个孩子”,自己“也莫明其妙”;孩子夭折,伊“哭得不可开交”,只觉从没这么伤心过,这表明伊对自己的命运缺乏清醒的认知。
B. 作者写伊的“新生活”,意在表现其“暂时坐稳了奴隶”时的满足心理,这和鲁迅写祥林嫂“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也白胖了”的用意一致。
C. 主妇以“约期还没满”为由维护伊的选择权利,主人更是主动帮助她拟写了离,婚的呈子,可见其雇主应该是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读书人。
D. “见丈夫直僵僵地躺在床上,心里有些儿悲伤”,表现出伊作为正常女性的真实情感;而伊公婆却“不叫伊哭”,表现了封建礼教毒害下人性的异化。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想到明天,后天……将来,不由得害怕起来”,既写出伊由悲伤到畏惧的心理变化,又为伊由愚昧麻木走向觉醒反抗蓄势。
B. 小说用语言描写刻画乘客的群像,他们对伊的规劝带有批评和揶揄的语气,表现了当时社会民众对待农村女性的态度。
C. 第六段划线句子中“嚷”“奔”“伏”“发呆”等用词,精炼传神地刻画出公公恼怒、儿媳惊惧无助的情态和心理。
D. 本文采用第三人称视角,按照事件发展顺序,紧紧围绕人物的命运展开叙事,这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写法一致。
8. 本文标题包含感叹和反问两种语气,分别具有不同的意蕴,请简要分析。
9. 你所在的读书小组发现本文的结尾很有特点,欲以“不奇而奇,冷峻有力”为题写一则文学短评,请据此写出评论要点。
【答案】6. B 7. A
8. ①感叹语气,强调主人公“伊”不是动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蕴含作者同情、惋惜和愤慨之情。②反问语气,强调主人公“伊”虽为人,却受着非人的待遇,蕴含作者对这一社会现象的反思和批判。
9. ①以伊被卖收束全篇,照应前文伊经历“苦难一逃离-返回”的人生阶段,是其悲剧命运的必然结果。②故事戛然而止,留白式结尾预示了伊悲惨的余生,引发读者联想和思考。③作者客观冷静地审视着封建礼教主宰下农村女性的命运,暴露时代症结,体现出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意在表现其‘暂时坐稳了奴隶’时的满足心理”错,作者写伊的“新生活”,意在表现伊的觉醒和反抗。由原文“伊的新生活从此开始了:虽也是一天到晚地操作,却没下田耕作这么费力,又没人说伊,骂伊,打伊,便觉得眼前的境地非常舒服”可知,伊找到了真正的人的地位,非奴隶式生活。而祥林嫂为此感到“满足”,口角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其实,这是一种“安分耐劳”的奴隶式生活,并不是真正的人的地位。故“用意一致”错。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为伊由愚昧麻木走向觉醒反抗蓄势”错。文中的“伊”,是五四时期心存反抗却又人单力薄无力回天的千千万万个受压迫女性的缩影,“伊”并不愚昧麻木。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①感叹语气,强调主人公“伊”不是动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由原文“伊生在农家,没有享过‘呼婢唤女’‘傅粉施朱’的福气,也没有受过‘三从四德’‘自由平等’的教训,简直是很简单的一个动物”可知,“伊”的周围,显然也将她看做很简单的一个动物了。“伊”的父母早早将伊嫁出去。没有离别的苦痛,倒像心里搁下了大包袱,省钱又省力。而面对逃走的伊,更是“铁面无私”、“大义凛然”,“既做人家的媳妇,要打要骂,概由人家,我怎能作得主?”;再有他们的儿子死了,伊的丈夫却说“只要在赌场里百战百胜,便死十个儿子也不关我事”;伊央求丈夫把青布衫赎回来,却反吃了两个巴掌等处,蕴含着作者同情、惋惜和愤慨之情。
②反问语气,强调主人公“伊”虽为人,却受着非人的待遇,蕴含作者对这一社会现象的反思和批判。文章最后“把伊的身价充伊丈夫的殓费,便是伊最后的义务”,一个“充”字表明周围的人根本没把伊当作人来看待,而是把她当作一个工具,当她已经没有用处的时候,只能被卖掉,表明伊是个没有任何自由与尊严的人。这句话中也蕴含着作者对这个社会强烈的愤怒之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①以伊被卖收束全篇,照应前文伊经历“苦难——逃离——返回”的人生阶段,是其悲剧命运的必然结果。最后,在所有人的心满意足中,伊就做一条不该有自己主见的不再用来种田的耕牛,被卖掉了,并将身价充伊丈夫的殓费,履行那最后的义务。是的,伊本来就是那“很简单的一个动物”,就是抵那半条耕牛,人尽其力,物尽其用。终于,皆大欢喜了。她所有的努力和抗争,终究还是抵不过这一悲剧命运。结尾之处,不奇而奇,照应全文,总结了伊悲惨的前半生,又预示了伊悲惨的余生,蕴含着真切的人生哲理,冷隽有力,有悠然不尽之感。
②故事戛然而止,留白式结尾预示了伊悲惨的余生,引发读者联想和思考。节制的叙述中却带着尖锐的窒息感,让人久久不能平静。叶圣陶的文章,平淡如水,表面和风细雨,却早已在水底伏笔波澜。没有冷嘲热讽,没有深恶痛绝,却自有其不可企及的高度和教育意义。
③文章叙述了一个农村女性从出生到出嫁,再到丈大死后被转卖的悲惨遭遇。“伊”从没有取得做人的资格,只是家中形同牛马的工具,反映了那个年代女性在父权夫权奴役下的苦难命运。作者客观冷静地审视着封建礼教主宰下农村女性的命运,暴露时代症结,体现出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伊出逃时船客的议论,不是寒暄,不是安慰,而是“即使他们委屈了你,你是年幼小娘,总该忍耐一二。这么使性子,碰不起,苦还有得吃”他们,一向是习惯了逆来顺受的,是将那些伦理道德当做隽语箴言来崇拜的。于是这位反抗者,只会是他们的笑料了。当佣妇时,主人、主妇对伊处境的态度,也不得不向时代低头,都表现了人们的冷漠,甚至残忍。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翱,字九皋,盐山人,永乐进士。宣德元年,以杨士奇荐,擢御史。时官吏有罪,不问重轻,许赎罪还职。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以惩贪黩帝从之。
公为吏部尚书,忠清,为英皇所信任。仲孙以荫入监,将应秋试,以有司印卷白公。公曰:“汝才可登第,吾岂忍蔽之哉!若汝因之中选,则妨一寒士矣。且汝有阶得仕,何必强所不能,以幸冀非分邪?”列卷火之。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帝眷翱厚,时召对便殿,称“先生”不名。而翱年几八十,多忘,尝令郎谈伦随入。帝问故,翱顿首曰:“臣老矣,所聆圣谕,恐遗误,令此郎代识之,其人诚谨可信也。”成化元年进太子太保,雨雪免朝参。屡疏乞归,辄慰留,数遣医视疾。三年,疾甚,乃许致仕。未出都卒,年八十有四。赠太保,谥忠肃。
(节选自《明史·王翱传》)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翱请A犯赃吏B但许赎罪C不得复官D以惩贪E黩F帝从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司”指官吏,与《出师表》中“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的“有司”含义相同。
B. “列卷火之”的“火”与《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的“目”用法不同。
C. “公固辞”“固”与《庖丁解牛》中“导大窾,因其固然”的“固”含义不同。
D. “顿首”,指磕头,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古代的跪拜礼,属九拜礼的一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翱曾针对官场积弊,提出犯贪赃罪者不得复职的意见,得到了皇上的赞同。
B. 王翱的孙子走后门拿到秋试试卷,王翱认为科场舞弊对寒士不公,撕毁烧掉了试卷。
C. 王翱的女婿想要通过王翱的关系调往京城做官,王翱不答应,女婿最终没能入京任职。
D. 王翱从辽东回朝时,收了宦官赠予的数颗明珠,后来他寻其后人,送还了明珠。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
(2)屡疏乞归,辄慰留,数遣医视疾。
14. 王翱为什么能深得皇帝信任?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CDF 11. B 12. D
13. (1)王公安慰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为贫穷所困吧?”
(2)(王翱)多次上疏请求解职归家,皇帝总是宽慰挽留他,多次派遣太医探视他的病。
14. ①勇于治贪;②正直无私;③为官清廉;④忠于皇帝。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王翱奏请朝廷,犯贪赃罪的官吏,只许赎罪,不能再复职,以此来惩戒腐败。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翱”主语,“请”谓语,“犯赃吏但许赎罪”属于“请”的内容,中间不断开,“罪”后C处断开;
“不得复官”是动宾结构,后面D处断开;
“以惩贪黩”,“以”表目的,“惩贪黩”是动宾结构,后面F处断开。
故在CDF处断句。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句意:拿有秋试主管官加印的卷子禀告王翱。/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
B.错误。“火”与“目”用法相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句意:就撕裂考卷烧了。/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
C.正确。坚决;本来。句意:王公坚决推辞不受。/依照牛体本来(的结构)。
D.正确。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王翱从辽东回朝时”说法错误。从文中“后公改两广”可知,不是王翱从辽东回朝,而是从辽东到两广去任职时。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劳”,安慰;“若”,你们;“得无……乎”,恐怕……吧。
(2)“乞归”,请求解职归家;“辄”,总是;“数”,多次。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文中“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以惩贪黩”可知,王翱勇于惩治贪赃官员。
从文中王翱撕裂并焚毁了孙子通过不法渠道获得的考卷以及坚决不利用自己的权利调动女婿的官职,可以看出,王翱为官正直,不为自己亲属谋取私利。
从文中“……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可以看出,王翱为官清廉,不贪图财物。
参考译文:
王翱字九皋,河北盐山人,是明朝永乐年间的进士。明宣宗宣德元年,通过杨士奇举荐,被提拔为御史。当时官吏们犯罪,不论罪行轻重,都允许赎罪官复原职。王翱奏请朝廷,犯贪赃罪的官吏,只许赎罪,不能再复职,以此来惩戒腐败。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王翱担任吏部尚书,忠诚清廉,被皇帝(明英宗朱祁镇)所深信。第二个孙子凭着上代的余荫而取得监生资格,即将参加秋试,拿有秋试主管官加印的卷子禀告王翱,王翱说:“你凭才学可以考上(的话),我怎么能忍心埋没你?如果你因为事前拿到考题而考中,则妨碍了一名苦读学子的前程,况且你有以监生资格做官的机会,何必强求自己所不能做到的事情,来妄求达到非分的奢望呢?”就撕裂考卷烧了。
王公有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一位官吏为妻。王公的夫人十分疼爱女儿,每当接女儿回娘家,女婿坚决不让妻子回娘家,他怨怒地对妻子说:“你父亲做吏部的长官,把我调任京城做官,那么你就可以时时侍奉你的母亲;况且调动我就如同摇下正在凋落的树叶罢了,可是为什么你父亲如此固执吝惜力气呢?”女儿托人带话给母亲。夫人在一天晚上摆上酒宴,跪着禀告王公。王公十分生气,拿起桌上的器物打伤了夫人,出门,坐车到朝房里住下了,十天后才回到自己的府第。女婿最终没有调进京城。
王公担任都御史时,同太监某人镇守辽东。这个太监也奉公守法,同王公相处得很好。后来王公改调两广任职,太监哭着送别,赠给大宝珠四枚。王公坚决推辞不受。太监哭着说:“这些大宝珠不是受贿得到的东西。以前先皇把僧保所买来的西洋珠赏赐给左右近臣,我得到八枚,今天拿一伴给您赠别,您本来就知道我不是贪财的人啊。”王公接了宝珠,放进自己所穿的披袄里,把它缝在里面。后来回到朝廷,寻找太监的后辈,找到了他的两个侄子。王公安慰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为贫穷所困吧?”二人都说:“是的。”王公说:“如果你们要有所经营,我帮你们出钱。”太监的两个侄子心里盘算,王公无法办到,只不过是表表老朋友的心意罢了,都假装答应说:“是。”王公几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照说定的办。于是他们就假造了一张买房子的契约,开列的价钱是五百两银子,告诉王公。公拆开披祆,取出宝珠交给他们,那包裹的记号仍然是原来的样子。
英宗对待王翱很宽厚,时常在别殿召见王翱,称王翱为“先生”而不叫他的名字。王翱年近八十,时常忘记事情,曾让侍郎谈伦跟随自己入见。英宗问他原因,王翱叩头说:“我老了,最担心的是遗漏耽误了圣谕,让侍郎代我记忆,他是诚实谨慎值得信任的人。”成化元年升任太子太保,雨雪天气可以不上朝参拜。(王翱)多次上疏请求解职归家,皇帝总是宽慰挽留他,多次派遣太医探视他的病。成化三年,病重,宪宗才答应他退休。没出京城就病逝,享年八十四岁。追赠太保,谥号忠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吴子似①过秋水
辛弃疾
秋水长廊水石间,有谁来共听潺湲。羡君人物东西晋②,分我诗名大小山③。
穷自乐,懒方闲,人间路窄酒杯宽。看君不了痴儿事④,又似巩流靖长官⑤。
注:①吴子似:时任铅山县尉。有史才,并善诗,与稼轩交往颇密,常相互唱和。辛弃疾罢官二十余年,隐居铅山瓢泉。②东西晋:即东晋和西晋,两晋时代出现了许多文人雅士。③大小山:汉淮南王刘安招集文人从事著述,各造辞赋,以类相从,分别称为大山或小山。④痴儿事:醉心官务政事。⑤靖长官:传说为唐时学道成仙之人。
15. 下列对词中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作者描写了自己居所周围的环境,长廊如带,水石间杂,泉鸣低徊,可惜平时死人同赏,略显清寂。
B. 三、四两句,作者巧妙用典,称赞友人具有两晋文人雅士风神,并请他为自己居所周围大大小小的山峰命以富有诗意的名称。
C. 五、六、七三句可以看作是作者回答友人的询问,以自嘲的方式叙写出了目前自己遭遇罢官后,多年隐居生活的状况、心境和态度。
D.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说吴子似好像一方面放不下当前的仕途国事,另一方面又有着隐逸遁世的追求,处于十分矛盾的状态。
16. “人间路窄酒杯宽”一句堪称全词的点睛之笔,请联系作者的境况解说这句话的意思和此时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答案】15. B 16. “人间路窄”是指辛弃疾在人生道路、理想追求中遇到的艰难坎坷;“酒杯宽”是指辛弃疾借酒消愁,只能靠“酒杯”走入幻觉中的广阔天地。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无奈、辛酸。辛弃疾一生立志收复失地,恢复中原,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在遭遇长年冷落,失去一展才华、实现政治抱负的机会后,只得向山水诗酒中求得排遣,自适。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项“并请他为自己居所周围大大小小的山峰命以富有诗意的名称”理解错误。诗句意思是称赞友人才华横溢,如淮南王刘安手下那些创造出“大山”“小山”一样作品的文人们一样。故选B。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诗歌语言和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认真品读所给诗句,掌握整首诗歌内容,理清诗歌的思路,然后结合标题、景物、表达情感的关键词把握诗人的情感。诗句字面意思是既然人间的路那么窄,我走不了,就在酒杯的世界里沉醉吧。一“窄”一“宽”,就是我的一生啊。“人间路窄”是指辛弃疾在南宋求和政策下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的人生道路、理想追求艰难坎坷;“酒杯宽”是指辛弃疾借酒消愁,只能靠“酒杯”走入幻觉中的广阔天地,来暂时摆脱人生失意、报国无门的痛苦。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无奈、辛酸。分析情感,要知人论世,联系时代背景和人物生平解读。辛弃疾一生立志收复失地,恢复中原,但这不合南宋统治者当权派的心意,所以命运多舛,遭遇长年冷落,没有一展才华、实现政治抱负的机会,只得向山水诗酒中求得排遣,自适或者说逃避。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诗歌鉴赏中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以及表现手法。答题时注意分角度考虑,防止丢点。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礼记·大学之道》中,提出天子和百姓都应该修身养性,加强自身修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诗词中常用叠词,或摹写声音或描绘形状,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见贤思齐焉 ②.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④.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⑤. 大弦嘈嘈如急雨 ⑥.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焉、庶、壹、嘈、急雨、私语。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仔细观察身边运动的人,你会发现一天中_____①______,并且都说自己选择的时间段是最合适的。那么到底什么时间运动最好呢?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最好至今没有定论,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可以保障运动进行的时间段。
若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改善精神状态为目的的运动,推荐早上。因为,身体经过一晚上的消耗,正处于低血糖状态,体内糖原较少,这个时间进行有氧运动,会加速体内糖原的消耗,伴随着糖原的消耗,身体会适当提高新陈代谢率。适当有氧运动会通过增强人体生物钟的调节,起到调节内分泌、减少焦虑的作用。但是,这一时间段并非适合每个人,因为平上我们体内血液黏稠度较高、血糖水平降低的特点,患有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人群、低血糖及糖尿病人群就不适合运动。
换句话说,____②____,每个人最适合的运动时间是不一样的,我们要从运动目的、工作、生活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时间。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19. 李明同学患有低血糖,不能上早操,他向班长请假,并委托班长代替自己向班主任解释详细原因。假如你是班长王强,请根据材料内容,给班主任张老师写一个留言条,帮助李明向班主任请假。要求:内容完整,语言得体,不超过90字。
敬爱的张老师:
您好!
王强
2023年×月×日
【答案】18. ①各个时间段都有人在运动
②运动时间段的选择要因人而异
19. 示例:
敬爱的张老师:
您好!李明同学因患有低血糖,早晨时体内糖原本身就较少,如果再早操跑步,就会加速体内糖原的消耗,导致血糖水平更低,达不到体育锻炼的目的,他委托我向您请假,请您批准,谢谢!
王强
2023年×月×日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处,根据上文“身边运动的人”和下文“都说自己选择的时间段是最合适的”,可知此处强调的是每个时间段都有运动的人,故应填写的是“各个时间段都有人在运动”之类意思的句子。
第②处,这一段是说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运动时间,要填写的是段落的总起句,根据“们要从运动目的、工作、生活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时间”,可见选择运动的时间要因人而异,故可填写“运动时间段的选择要因人而异”之类意思的句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应用文体之留言条的写作能力。
解答时一是要注意留言条的格式,本题已将格式给出,所以可不必考虑;
二是要联系材料内容解释李明为什么不能上早操,主要是结合他的低血糖病,搞清这种病为什么不适合早晨运动(如早晨时体内糖原本身就较少,如果再早操跑步,就会加速体内糖原的消耗,导致血糖水平更低,达不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三是要注意语言的得体,这是班长代替李明向班主任请假,所以要注意转述时语言的得体(如他委托我向您请假,请您批准,谢谢);四是要注意字数要求。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发表在英国《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云南大学研究人员在20年的时间里研发出多年生水稻品种,这种新型水稻不仅展示了产量潜力,而且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土壤质量。
研究人员将一种经过培育的亚洲一年生水稻品种与一种野生的非洲多年生水稻品种杂交,创造出一种新的杂交水稻品种,他们称之为“多年生稻23”。
在头四年中,多年生水稻的产量略高于一年生水稻,每季每公顷平均产量为6.8吨,而一年生水稻品种每季每公顷平均产量为6.7吨。两种水稻虽然在第一季的种植成本相差无几,但多年生水稻在几年内都不需要播种,这意味着使农民在接下来的每一季都可以节俭不少成本。
总体而言,多年生水稻可以使劳动力成本降低60%,并使每个再生长周期的投入成本减半。
(摘编自《参考消息》2022年12月16日《多年生水稻受中国众多农户热捧》)
20. 报道中多处运用了数字,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2. 这则报道在香港《南华早报》网站上的题目是《为什么中国小农户峰拥种植这一新品种水稻》,《参考消息》转载时的题目是《多年生水稻受中国众多农户热捧》,请比较这两个题目在表达效果上的异同。
【答案】20. ①增强了报道的真实性和严谨性;②能够准确、客观地说明多年生水稻的优势
21. 虽然两种水稻在第一季的种植成本相差无几,但多年生水稻在几年内都不需要种植,这意味着农民在接下来的每一季都可以节省不少成本。
22. ①《南华早报》报道题目使用疑问句,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关注和思考;②《参考消息》报道题目使用陈述句,语气肯定:并突出水稻“多布生”的特点。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使用数字作用的能力。
“平均产量为6.8吨”“平均产量为6.7吨”“成本降低60%”“成本减半”,精准的小数、百分数以及“减半”一词的使用增加了报道的真实性和严谨性,使表意更精准明确。
相关数字都是关于多年生水稻和一年生水稻的比较,两种水稻产量、成本等数字的比较更准确地说明多年生水稻的优势。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
第一处是“虽然”的语序不当,前后主语不一致,“虽然”应放在句首;
第二处是“使”导致结构混乱,去掉;
第三处是“节俭”和“成本”搭配不当,改为“节省”。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能力。
这两个标题都有中国、农户、水稻这三个关键词,信息很集中;运用“蜂拥”“热捧”等词,表明众多中国农户都青睐多年生水稻,这种水稻非常受欢迎。“为什么……”,港媒的标题采用了疑问句,设置悬念,引人思考,导向性明显;
《参考消息》的“多年生水稻受中国众多农户热捧”采用陈述句,陈述事实,语气肯定;以“多年生水稻”为主语,突出水稻“多年生”的特点。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导航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便利,只需打开导航软件,人们便可以按照语音提示到达目的地。于是,有人说从此天下再无“路盲”。
然而时下也有一些青少年,一味盲目追星,把明星偶像当作自己的导航仪。须知,过度依赖“导航”,会使人思想简单,思维懒惰,变成另一类“路盲”。
青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如何正确为自己的人生导航,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请结合上面材料,谈一谈你对这个问题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分为两段,第一段以导航技术带给生活便利引出人生需要正确导航;第二段以一味盲目追星为例,指出“过度依赖导航”这种错误的“人生导航措施”的危害。由此可知,本次作文的核心就是“人生导航”。
任务区中的关键语句是“青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如何正确为自己的人生导航,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关键词语是“如何”“人生导航”,这两个词语提示考生,文章的论点应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也就是思考为自己人生导航的措施。“青年”说明文章面向的对象是青年,因此语言要贴近青年,内容要能够指导青年;“联系材料”,这要求“正确为人生导航的措施”不能脱离材料泛泛而谈,“措施”要出自材料;“感悟和思考”,提示考生要结合自己生活,做到文中有我。
行文构思上,考生可以从“怎么做”的角度展开议论。开篇可以从生活中导航的现象、事例等引出观点,如“生命中,一首诗歌、一个人物……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温暖了我们的心灵,指引了我们前景的方向,成为我们人生的导航。因此,在生命之中,我们需要正确选择导航,助力生命的成长”;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如“正确选择人生导航的标准,引领人生”“切勿过度依赖‘导航’,理性追求偶像”;最后发出号召,要正确选择导航。
立意:
1.选择正确的人生导航标准,引领人生。
2.切勿过度依赖“导航”,理性追求偶像。
3.正确选择导航,助力生命成长。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中学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中学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中学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中学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