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029913/0-170083912601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029913/0-170083912605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029913/0-17008391260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I—127 Ba—137
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CaCl2、NaOH、HCl、O2四种物质都属于化合物
B. 溶液、浊液、胶体都属于混合物
C 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D. CO2、CO等非金属氧化物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O2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故A错误;
B.溶液、浊液、胶体都是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的,都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
C.硫酸是酸,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醋酸钠是盐,生石灰是金属氧化物,分别属于酸、盐、盐和氧化物,故C错误;
D.CO不能和碱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CO2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B。
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K2FeO4中Fe元素的化合价:+3
B. 烧碱的化学式:Na2CO3
C. 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 NaHCO3的电离方程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A.K2FeO4中K显+1价,O显-2价,因此Fe显+6价,故A错误;
B.烧碱是氢氧化钠,因此烧碱的化学式是NaOH,故B错误;更多免费优质滋元可 家 威杏 MXSJ663 C.镁离子由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得到,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C正确;
D.碳酸氢钠电离方程式正确的写法应该是:,故D错误;
故选C。
3. 下列有关氯及其化合物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B. ClO2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C. 实验室可用浓盐酸洗去试管壁上黏附的少量MnO2
D. 氯水久置后,漂白性和酸性均减弱
【答案】D
【解析】
【详解】A.新制氯水中含有HCl、HClO,酸使蓝色石蕊试纸变为红色,HClO具有强氧化性,将红色物质氧化变为无色,因此新制氯水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A正确;
B.ClO2具有强氧化性,是一种新型自来水消毒剂,B正确;
C.MnO2与热的浓盐酸反应生成二氯化锰,氯气和水,故可用浓盐酸洗去试管壁上黏附的少量MnO2,C正确;
D.新制氯水久置后为盐酸溶液,所以氯水久置后漂白性减弱、酸性增强,D错误;
故选D。
4. 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钠单质熔点较低,可用于冶炼金属钛
B. 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杀菌消毒
C. 氢氧化钠具有强碱性,可用作干燥剂
D.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B
【解析】
【详解】A.钠单质还原性强,故可用于冶炼金属钛,与熔点较低无关,A错误;
B.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杀菌消毒,B正确;
C.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C错误;
D.碳酸氢钠可以与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错误。
故选B。
5. 在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溶液中呈蓝色,故A错误;
B.溶液为酸性,酸性条件下无法大量共存,故B错误;
C.、、、是无色透明溶液,且能在酸性条件下共存,故C正确;
D.液为酸性,酸性条件下无法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6.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在硫酸铜溶液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Ba2++ =BaSO4↓
B. 把过氧化钠投入水中:2Na2O2+2H2O=4Na+ + 4OH- + O2↑
C Fe粉与溶液CuSO4反应:
D. 氯气和水反应:Cl2+H2O=2H++Cl-+ClO-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硫酸铜溶液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Cu2++ =BaSO4↓+Cu(OH)2↓,选项A错误;
B.把过氧化钠投入水中,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 + 4OH- + O2↑,选项B正确;
C.Fe粉与溶液CuSO4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选项C错误;
D.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7. 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碳酸钠俗称苏打,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
B. 相同温度时,在水中的溶解性:NaHCO3 大于Na2CO3
C. Na2CO3溶于水放热,NaHCO3溶于水吸热
D. 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NaHCO3 > Na2CO3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为碳酸盐,苏打为碳酸钠的俗称,小苏打为碳酸氢钠的俗称,故A正确;
B.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溶于水,相同温度时,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碳酸氢钠,故B错误;
C.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溶于水,碳酸钠溶于水的过程为放热过程,碳酸氢溶于水的过程为吸热过程,故C正确;
D.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能与盐酸反应,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速率大于碳酸钠,反应的剧烈程度大于碳酸钠,故D正确;
故选B。
8. 下列试剂的保存盛装方法中,错误的是( )
A. 漂白粉应该遮光密封保存B. 过氧化钠应该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C. 新制的氯水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D. 钠应该保存在汽油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A.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
B. 过氧化钠与CO2和H2O均能反应
C. 新制的氯水中存在Cl2和HClO;
D. 汽油容易挥发且易燃。
【详解】A.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可与CO2和H2O反应生成HClO,HClO见光分解,因此漂白粉应该遮光密封保存,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过氧化钠与CO2和H2O均能反应生成O2,因此应该隔绝空气密封保存,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新制的氯水中存在Cl2和HClO,HClO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汽油容易挥发且易燃,因此将钠保存在煤油或者石蜡油中,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选D。
【点睛】解答本题是要熟练掌握各种试剂保存的方法:
9. 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装置甲为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的定容操作
B. 装置乙可用于做NaCl的焰色试验
C. 装置丙可用于验证潮湿氯气与干燥氯气的漂白性
D. 装置丁可用于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定容时需要胶头滴管,眼睛平视容量瓶刻度线,则装置甲为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的定容操作,A正确;
B.可以洁净的铂丝做焰色试验,且观察钠元素的焰色试验时不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则装置乙可用于做NaCl的焰色试验,B正确;
C.浓硫酸可以干燥氯气,通过K可以控制氯气的流向,因此装置丙可用于验证潮湿氯气与干燥氯气的漂白性,C正确;
D.装置丁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正确的做法是把新配制的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滴入到沸腾的蒸馏水中,继续加热至呈红褐色为止,D错误;
答案选D。
10. 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氯气可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但要控制氯气的用量,使水中余氯符合国家标准
B. 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溶液和溶液
C. Na2O2 常用作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D. 工业上用 Cl2 和石灰乳为原料制造漂白粉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能杀菌消毒,但是氯气有毒因此要控制氯气的用量,使水中余氯符合国家标准,故A正确;
B.溶液和溶液中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都会产生白色沉淀,因此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溶液和溶液,故B错误;
C.过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氧气,可以用作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故C正确;
D.Cl2 和石灰乳反应生成次氯酸钙和氯化钙,最终得到的固体就是漂白粉,故D正确;
故选B。
11. 下列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与50mL2ml/L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
A. 150mL1ml/L的NaCl溶液B. 300mL3ml/L的CuCl2溶液
C. 150mL3ml/L的KCl溶液D. 300mL2ml/L的NH4Cl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2ml/L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2ml/L×3=6ml/L,氯离子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
A.1ml/LNaCl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1ml/L,故A不选;
B.3ml/L CuCl2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3ml/L×2=6ml/L,故B选;
C.3ml/LKCl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3ml/L,故C不选;
D.2ml/L的NH4Cl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2ml/L×1=2ml/L,故D不选;
故选:B。
12.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实验结论相对应且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黄色光会掩盖紫色光,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做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钠离子,不能确定是否含有钾离子,故A错误;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则将过量过氧化钠加入无色酚酞溶液中,溶液会先变红后褪色,故B错误;
C.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氯离子,故C正确;
D.臭氧和二氧化氮也能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使淀粉溶液变蓝色的单质碘,则某气体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溶液变蓝色不能说明该气体一定是氯气,故D错误;
故选C。
13.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8gH2O含有的电子数为0.1NA
B. 标准状况下,22gCO2与11.2LH2O含有相同的原子数
C. 常温常压下,48gO2与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
D. 1ml·L-1的蔗糖水溶液中含蔗糖分子的数目为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1.8gH2O的物质的量是1.8g÷18g/ml=0.1ml,1分子水含有10个电子,因此其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A错误;
B.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态,22gCO2与11.2LH2O含有的原子数不相同,B错误;
C.O2与O3均是由氧原子组成的单质,常温常压下,48gO2与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48g÷16g/ml=3ml,其原子总数为3NA,C正确;
D.1ml·L-1的蔗糖水溶液的体积不确定,无法判断其中含蔗糖分子的数目,D错误;
答案选C。
14.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可不经干燥直接用于配制溶液
B. 将10 mL浓硫酸沿着瓶口缓慢倒入容量瓶稀释以配制稀硫酸溶液
C. 用滴管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液滴飞溅,滴管紧贴试管内壁
D. 配制1L 0.1ml/L的NaCl溶液时可用托盘天平称量5.85 g NaCl固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容量瓶未干燥不会影响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无影响,所以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可不经干燥直接用于配制溶液,故A正确;
B.容量瓶是精量器,不能用于稀释浓硫酸,故B错误;
C.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在试管的正上方,不能插入试管内,故C错误;
D.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则配制1L0.1ml/L氯化钠溶液时,应用托盘天平称量5.9g氯化钠固体,故D错误;
故选A。
15. 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原理为。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少量Na2CO3固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装置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 向装置II洗气瓶中加入NaOH溶液以除去CO2中的少量HCl
C. 装置III中用冰水浴冷却试管内溶液有利于析出NaHCO3固体
D. 析出NaHCO3固体的上层清液中不存在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酸钙难溶于水,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开,要保留化学式的形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也能吸收,所以除去中的少量要用饱和溶液,故B错误;
C.为降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装置Ⅲ中用冰水浴充分冷却试管内溶液,使固体析出,故C正确;
D.析出固体后的溶液为混有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上层清液中还存在,故D错误;
答案选C。
16. 某实验小组设计实验测定Na2SO4和Na2CO3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BaSO4和BaCO3
B. 滤液b中Na+的物质的量为0.06ml
C. 气体d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mL
D. 原混合物中Na2SO4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给流程可知,混合物中硫酸钠、碳酸钠与过量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碳酸钡沉淀,过滤得到含氯化钠、氯化钡的溶液和硫酸钡、碳酸钡沉淀,滤液b为氯化钠、氯化钡的混合溶液、白色沉淀a为硫酸钡、碳酸钡的混合物;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碳酸钡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二氧化碳和水,硫酸钡不与稀硝酸反应,则白色沉淀为硫酸钡,无色气体d为二氧化碳;由硫酸钡的质量和元素守恒可知,混合物中硫酸钠、硫酸钡的物质的量相同,为=0.01ml,由硫酸钡、碳酸钡沉淀的质量和元素守恒可知,碳酸钡的物质的量为=0.03ml,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03ml。
【详解】A. 由分析可知,白色沉淀a为硫酸钡、碳酸钡的混合物,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混合物中硫酸钠、碳酸钠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1ml、0.03ml,由原子个数守恒可知,滤液b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1ml+0.03ml) ×2=0.08ml,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03ml,由碳元素守恒可知,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体积为0.03ml×22.4L/ml=0.672L=672mL,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混合物中硫酸钠、碳酸钠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1ml、0.03ml,则硫酸钠和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故D正确;
故选B。
二、填空(共52分)
17. Ⅰ、分类是研究物质组成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1)现有:①固体②稀硫酸③氨气④熔融⑤蔗糖⑥铜;其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
(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 ,所用试剂为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Ⅱ、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常用的物理量,请完成以下有关计算:
(4)33.3g某金属氯化物MCl2中含有0.6mlCl-,则该氯化物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
(5)在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CO和CO2,其体积之比为_______。
(6)某混合盐溶液中含有离子:、Mg2+、Cl-、,测得、Mg2+和Cl-物质的量浓度依次为:、、,则c()=_______。
【答案】(1) ①. ②④⑥ ②. ①④
(2)
(3) ①. 足量二氧化碳 ②. +CO2+H2O=2
(4)111g/ml
(5)11:7 (6)0.15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KOH晶体离子不能自由移动,不导电,KOH晶体的水溶液能导电,KOH是电解质;
②稀盐酸是混合物,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③氨气不含离子,自身不能电离,氨气是非电解质;
④熔融NaCl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NaCl属于电解质;
⑤蔗糖不含离子,自身不能电离,蔗糖是非电解质;
⑥铜是金属单质,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其中能导电的是②稀盐酸、④熔融NaCl、⑥铜;属于电解质的是①KCl晶体、④熔融NaCl;
答案为②④⑥;①④;
【小问2详解】
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小问3详解】
碳酸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则除杂试剂为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发生的离子反应为+CO2+H2O=2,故答案为:足量二氧化碳;+CO2+H2O=2;
【小问4详解】
33.3g某金属氯化物MCl2中含有0.6mlCl-,说明n(MCl2)=0.3ml,则该金属氯化物的摩尔质量为M=;
【小问5详解】
假设质量都为1g,则CO的物质的量为ml、CO2的物质的量为ml,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CO和CO2的体积之比=ml:ml=11:7;
【小问6详解】
溶液呈电中性,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则,=,故答案为:0.15。
18. 二氧化锰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得到氯气,如图是制取并探究Cl2化学性质的装置图。
(1)写出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
(2)若要在 D 中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B中应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
(3)实验中发现: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生成氯气,稀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不生成氯气。针对上述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a.稀盐酸滴入 MnO2中,然后通入HCl气体加热
b.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加入NaCl固体加热
c.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加入浓硫酸加热
d.MnO2与 NaCl的浓溶液混合加热
e.浓硫酸与 NaCl固体、MnO2固体共热
①实验b的目的是_______。
②实验现象:a、c、e有黄绿色气体生成,b、d没有黄绿色气体生成。由此得出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是_______。
(4)F装置是尾气处理装置,其中产物之一是消毒液的有效成份。
Ⅰ.2016年巴西奥运会期间,由于工作人员将84消毒液与双氧水两种消毒剂混用,导致游泳池藻类快速生长,池水变绿,其原因为反应产生的O2促进藻类快速生长。请写出两种消毒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Ⅱ.实验室需要配制480mL 2.5ml/L的消毒液,需要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量筒外,还需要_______;配制时需用托盘天平称量的质量为_______。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溶液未经冷却即转移至容量瓶并定容
②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③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⑤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5)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次氯酸的化学性质 , 用强光照射盛有氯水的密闭广口瓶;并用传感器测定广口瓶中数据,得到如下曲线。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曲线中氯离子的浓度和氧气的体积分数变化的原因_______。
【答案】18. 19. ①. 饱和食盐水 ②. 安全瓶
20. ①. 探究氯离子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②. 氢离子浓度
21. ①. ②. 500ml容量瓶 ③. 93.1g ④. ②④⑤
22.
【解析】
小问1详解】
圆底烧瓶中是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二氧化锰将氯离子氧化生成氯气,故答案为:;
【小问2详解】
要得到干燥的氯气先除去HCl,再用浓硫酸干燥,尾气处理用NaOH溶液,可能会发生倒吸,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安全瓶;
【小问3详解】
b中变量为氯离子,是探究氯离子浓度对反应的影响,a、c、e中相同变量为氢离子浓度,b、d中相同变量为氯离子浓度,综合起来,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为氢离子浓度,故答案为:探究氯离子浓度对反应的影响、氢离子浓度。
【小问4详解】
题设条件告知,生成了氧气,反应方程为:;要配置480ml溶液,需取用500ml容量瓶,称取NaClO的质量为:,使用托盘天平只能称取93.1g;溶液未经冷却即转移至容量瓶并定容,导致最终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溶质物质的量偏小,浓度偏小;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最终溶液浓度;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93.1g、②④⑤。
【小问5详解】
次氯酸在强光条件下分解为盐酸和氧气,会导致氯离子和氧气浓度的增加。故答案为:。
19. 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在水处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是一种高效的消毒剂。
(1)在的制备方法中,有下列两种:
方法Ⅰ:
方法Ⅱ:2NaClO3 +H2O2 +H2SO4 = 2ClO2 ↑+2H2O+ Na2SO4+O2↑
方法Ⅰ反应中,产生气体,电子转移_______ml;被氧化的HCl为_______ml;方法Ⅱ反应中,氧化产物为_______(填化学式)。
(2)亚氯酸钠(NaClO2)和ClO2都是重要的漂白剂。某学习小组设计如下装置制取亚氯酸钠(NaClO2):
①装置A中产生的ClO2气体,在装置C中反应生成NaClO2,写出生成NaClO2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②某同学认为上述装置并不完整,请写出需补充的装置_______(用文字叙述)。
(3)将溶于水得到溶液:为测定其浓度,进行以下实验操作:
步骤1:取待测溶液20.00mL于锥形瓶中;
步骤2:用稀硫酸调节溶液至酸性,加入足量的KI晶体充分反应,使转化为;
步骤3:逐滴加入的溶液,发生的反应为:;将“步骤2”反应生成的I2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溶液体积为29.50mL。
写出步骤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计算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9. ①. 1 ②. 1 ③. O2
20. ①. 2ClO2+H2O2+2NaOH=2NaClO2+ O2↑+2H2O ②. 在装置C后连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21. ①. 2ClO2+10I—+8H+=2Cl—+5I2↑+4H2O ②. 2.950×10—2ml/L
【解析】
【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中氯酸钠与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氯,装置B为空载仪器,做安全瓶,起防倒吸的作用,装置C中二氧化氯与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在冰水浴中反应生成制备亚氯酸钠,该实验的设计缺陷为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应在装置C后连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用于吸收二氧化氯,防止污染空气。
【小问1详解】
由方程式可知,方法Ⅰ的反应中,氯酸钠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盐酸中氯元素部分升高被氧化,盐酸表现酸性和还原性,反应生成2ml二氧化氯,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l,有2ml氯化氢被氧化,则反应生成1ml二氧化氯,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l,有1ml氯化氢被氧化;方法Ⅱ的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过氧化氢是反应的还原剂、氧气是氧化产物,故答案为:1;1;O2;
【小问2详解】
①由分析可知,装置C中二氧化氯与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在冰水浴中反应生成制备亚氯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O2+H2O2+2NaOH=2NaClO2+ O2↑+2H2O,故答案为:2ClO2+H2O2+2NaOH=2NaClO2+ O2↑+2H2O;
②由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设计缺陷为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应在装置C后连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用于吸收二氧化氯,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在装置C后连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小问3详解】
由题意可知,步骤2发生的反应为酸性条件下,二氧化氯与溶液中的碘离子反应生成氯离子、碘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10I—+8H+=2Cl—+5I2↑+4H2O,由方程式可得如下转化关系:2ClO2—5I2—10Na2S2O3,反应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则二氧化氯溶液的浓度为=2.950×10—2ml/L,故答案为:2ClO2+10I—+8H+=2Cl—+5I2↑+4H2O;2.950×10—2ml/L。保存依据
保存方法
典型实例
防氧化
①密封或用后立即盖好
②加入还原剂
③隔绝空气
①Na2SO3、Na2S、KI溶液等用后立即盖好
②FeSO4溶液中加少量铁屑
③K、Na保存在煤油里,Li保存在石蜡里
防与CO2
反应
密封保存,减少暴露时间
NaOH、Na2CO3溶液、石灰水、Na2O2固体等密封保存
防挥发
①密封,置于阴凉处
②液封
①浓盐酸、浓氨水等置于阴凉处
②液溴用水封
防燃烧
置于冷暗处,不与氧化剂混合贮存,严禁火种
苯、汽油、酒精等
防分解
保存在棕色瓶中,并置于冷暗处
浓HNO3、KMnO4溶液、AgNO3溶液、氯水等
防水解
加入酸(碱)抑制水解
FeCl3溶液中加稀盐酸;
Na2S溶液中加NaOH溶液
防腐蚀
①腐蚀橡胶的物质用玻璃塞或塑料盖
②腐蚀玻璃的物质用塑料容器
①浓HNO3、酸性KMnO4溶液、氯水、溴水等腐蚀橡胶
②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瓶中
防黏结
碱性溶液用橡胶塞
NaOH、Na2CO3、Na2SiO3溶液等
实验操作
现象
实验结论
A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做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溶液中一定不含K+
B
将过量加入无色酚酞溶液中
酚酞变红后不褪色
生成了碱性物质
C
向某溶液中加入酸化的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溶液中含有
D
某气体通入淀粉-溶液中
溶液变蓝
该气体一定为
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9页。
江苏省无锡市锡东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锡东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无锡市梅村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梅村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8页,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