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图是镶嵌在植物细胞膜中的酶复合物合成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纤维素的模型。随着酶复合物在细胞膜上移动,纤维素糖链在膜外不断延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酶复合物在细胞内的合成需要核糖体的参与
B.酶复合物的移动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C.图中UDP-G中的G是指果糖
D.图示过程不能发生在动物细胞
2、蓝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质中同时含有ATP、NADPH和NADH等中间代谢物。下列关于蓝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质中的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为各项生命活动供能
B.细胞质中的NADPH来源于光反应中的水光解
C.有氧条件下,细胞质中的NADH被用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大量ATP
D.有氧条件下,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反应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3、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用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子代均为红眼,但偶尔出现极少数白眼子代,经检测白眼子代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O表示少一条性染色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
B.亲代红眼雌蝇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
C.红眼子代中可能存在性染色体组成异常的个体
D.白眼子代的出现可能源于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4、真核生物细胞周期可分为四个时期:DNA复制准备期(G1期)、DNA复制期(S期),细胞分裂准备期(G2期)和有丝分裂期(M期)。在3个培养皿中分别培养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甲、乙、丙三组动物细胞,每个培养皿中均含有DNA复制所需原料A,短时间培养后(培养时间远小于细胞周期的任一时期)测定每组细胞中A的含量和DNA总量,得到下图所示结果。图中丙组细胞所处时期是( )
A.G1期B.S期C.G1期或S期D.G2期或M期
5、下面的图表是兴奋在神经Ⅰ~Ⅲ上传导和传递的数据。在神经I~Ⅲ上标记点d1~d5,如图1所示。对神经Ⅰ和Ⅱ的同一点P以及神经Ⅲ的点Q(P和Q各为d1~d5中的某一点)同时给予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刺激4ms后测得神经I~Ⅲ上各点膜电位见下表。神经I的两个神经元的兴奋传导速度均为2V,神经Ⅱ和Ⅲ的兴奋传导速度依次为3V和6V。神经Ⅰ~Ⅲ上各点产生动作电位时,膜电位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兴奋在各神经上只发生1次传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点Р对应点d2,点Q对应点d4
B.刺激后神经I的点d1的膜电位不变
C.刺激4ms后,神经Ⅱ的点d3的膜电位是-80mV
D.兴奋在神经Ⅱ上的传导速度为2cm/ms
6、研究河流中石块上微生物群落的演替时,需将灭菌后的裸石置于河流中,统计裸石上不同时间新增物种数日,统计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裸石上发生了初生演替
B.前120天,裸石上的物种数量逐渐减少,之后趋于稳定
C.120天后,裸石上各营养级构成了正金字塔形的能量金字塔
D.120天后,裸石上群落的结构和周围类似石块上群落的结构相似
二、读图填空题
7、叶片是给植物其他器官提供有机物的“源”,果实是储存有机物的“库”。现以某植物为材料研究去除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和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1和图2.
(1)研究光合产物从源分配到库时,给叶片供应14CO2,14CO2以_________方式进入叶绿体后,先与___________结合而被固定,形成的产物还原为糖需利用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在本实验中,选用14CO2的原因是_________。
(2)由图1和图2可知,随着去除果实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_________、叶片中_________增加。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果实等器官并被利用,综合上述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去除果实百分率的提高导致叶片光合速率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
8、三种大豆脂氧酶Lx-1,2,3是大豆产生腥臭味的原因,大豆食品深加工过程中需去除三种脂氧酶。脂氧酶Lx-1,2,3分别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为研究这三对基因是否独立遗传,科研人员将野生型纯合大豆植株与三种脂氧酶完全缺失的植株杂交,获得F1种子。F1植株自交得到F2种子。对F1种子和F2种子的脂氧酶进行蛋白质电泳检测。不同表现型的电泳条带示意如下图。
根据电泳检测的结果,对F2种子表现型进行分类统计如下表。
(1)脂氧酶缺失型属于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2)表中①②的表现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控制脂氧酶Lx-1,2,3的三对基因的遗传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________。
(3)在对应的图中画出F1种子表现型的电泳条带_________。
9、研究表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是胰岛素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如下图)。
(1)如图所示,靶细胞接受胰岛素信号后激活PI3K,PI3K可促进PIP3(三磷酸磷脂酰肌醇)生成,在PIP3协助下PDK1(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作用于AKT,使AKT中的T308磷酸化,随后在_________的作用下使AKT中的S473_________导致AKT被完全激活,进而启动细胞内相关基因的表达。
(2)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糖浓度升高时,_________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经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经由Pl3K/AKT信号通路,通过促进GLUT基因表达,并将GLUT转运至细胞膜上,促进靶细胞对葡萄糖的_________,通过促进FASN基因表达,促进靶细胞对葡萄糖的_________,使血糖浓度降低。
10、蓝光和赤霉素分别作为外部环境信号和内部信号对植物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科研人员利用拟南芥对两者在调节植物生命活动中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1)赤霉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_________,合成后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其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赤霉素与其受体结合后,可以起到相应的调节作用。蓝光能够激活蓝光受体,抑制赤霉素的作用,为探究该机理,科研人员利用野生型拟南芥植株(能产生内源赤霉素)分二组进行不同处理。一段时间后,将二组拟南芥植株的细胞裂解,在裂解液中加入表面结合了蓝光受体抗体的微型磁珠,充分孵育后收集磁珠,将磁珠上的蛋白分离下来,检测其中的蓝光受体和赤霉素受体,植株处理及检测结果见下表。
实验组的植株处理是_________,依据实验结果推测蓝光抑制赤霉素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__。
11、《本草纲目》记载,“蝉花可治疗惊痫,夜啼心悸,功同蝉蜕”。蝉花是蝉拟青霉寄生于蝉若虫后形成的虫菌复合体,内含虫草多糖、甘露醇和必需氨基酸等活性成分。研究人员从天然蝉花中分离纯化蝉拟青霉菌株进行人工培养。
(1)制备培养基:
①该实验选择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配方如下: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KH2PO42g,MgSO40.5g,琼脂20g,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自然pH,培养基中的马铃薯可为蝉拟青霉生长提供_________等营养成分(至少写出2种),该培养基的自然pH为_________性范围。
②为了便于筛选蝉拟青霉菌株,培养基中还应加入氯霉素等抗生素以抑制_________的生长。该培养基从功能上分类属于_________培养基。
③配制的培养基必须进行灭菌处理,目的是_________。检测固体培养基灭菌效果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
(2)蝉拟青霉的分离纯化:取新鲜蝉花,挑取虫体胸腔中的少量菌丝采用_________法接种至PDA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3)发酵生产:发酵生产中常用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下表为发酵菌丝体和天然蝉花的主要成分及含量的测定结果,据表判断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发酵菌丝体替代天然蝉花,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
三、填空题
12、甲植物细胞核基因具有耐盐碱效应,乙植物细胞质基因具有高产效应。科研人员用甲、乙两种植物细胞进行体细胞杂交,基本过程包括获取原生质体、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和杂种植株再生,最终获得高产耐盐碱再生植株。
(1)为了便于观察细胞融合的状况,通常用不同颜色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若甲植物原生质体采用幼苗的根为外植体,则乙植物可采用幼苗的_________为外植体。
(2)植物细胞外面有一层细胞壁,这层细胞壁阻碍着细胞间的杂交。因此,在进行体细胞杂交之前,必须先利用_________酶和_________酶去除这层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在原生质体融合前,需对原生质体进行处理,分别使甲原生质体的_________失活和乙原生质体的_________失活。将处理后的两种原生质体混合,通过添加适宜浓度的_________诱导融合。
(3)将融合原生质体悬浮液和液态的琼脂糖混合,在凝固前倒入培养皿,融合原生质体分散固定在平板中,并独立生长、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_________可形成胚状体。胚状体能长出_________,直接发育形成高产耐盐碱再生植株。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酶复合物的本质是蛋白质,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因此酶复合物在细胞内的合成需要核糖体的参与,A正确;
B、细胞膜中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酶复合物(蛋白质)在细胞膜上移动,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
C、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图中UDP-G中的G是指葡萄糖,C错误;
D、动物细胞内无蔗糖和纤维素,因此图示过程不能发生在动物细胞中,D正确。
故选C。
2、答案:D
解析:A、蓝细菌是原核生物,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蓝细菌内的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正确;
B、叶绿素和藻蓝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氧和H+,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B正确;
C、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细胞质中的NADH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产生大量ATP,C正确;
D、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D错误。
故选D。
3、答案:B
解析:A、用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子代均为红眼,说明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A正确;
B、相关基因用B/b表示,推测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亲代红眼雌蝇产生3种类型的配子XBXB、XB、O,B错误;
C、亲代红眼雌蝇产生3种类型的配子XBXB、XB、O,红眼子代中可能存在性染色体组成异常的个体XBXBXb,XBXBY,C正确;
D、白眼子代(XbO)的出现可能源于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着丝粒分裂后两条子染色体未分离,D正确。
故选B。
4、答案:D
解析:ABCD、根据题意“DNA复制准备期(G1期)、DNA复制期(S期),细胞分裂准备期(G2期)和有丝分裂期(M期)”,并分析题图:乙组细胞的DNA总量在1左右,而丙组细胞的DNA总量在2左右,其DNA含量是乙组的二倍,推测丙组的DNA已经过复制;甲组细胞的DNA总量介于1—2之间,且其细胞中DNA复制所需的原料A的含量远高于乙组和丙组,推测甲组细胞应处于正在进行DNA复制的S期,而乙组为G1期或分裂末期结束之后的状态(DNA未复制之前),丙组为DNA复制完成之后的G2期或M期(前期、中期、后期以及末期未完全结束之前),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答案:D
解析:A、兴奋神经Ⅱ以3V的速度传导。在神经Ⅰ的传导速度为2V,对神经Ⅰ和Ⅱ的同一点P以及神经Ⅲ的点Q同时给予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刺激点的膜电位变化相同,所以P对应d2,故Q对应d4,A正确;
B、因为刺激的是d2,那么对于神经Ⅰ而言,d1与d2之间存在突触,那么从d2到d1需要从突触后膜到突触前膜,信号不能从突触后膜到突触前膜,d1的膜电位没有变化,B正确;
CD、神经Ⅲd2为-80mV,由图2可知-80mV是刺激作用3ms后的电位,这是由于d4是刺激点,d2对应兴奋后3ms时的电位。说明从d4到d2经过了1ms,传到距离为2cm,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相同,神经Ⅱ和Ⅲ的兴奋传导速度依次为3V和6V,故神经Ⅱ上兴奋从d2到d3经过了1ms,传到距离为1cm,各神经元膜电位随时间的变化相同,神经Ⅱ的点d3的膜电位是-80mV,且神经元上传导速度为1cm/ms,C正确,D错误。
故选D。
6、答案:B
解析:A、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故裸石上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A正确;B、由图示可知,在前120天内,新增的物种数目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即物种数目在逐渐增加),在120天后新增物种数目为零,故裸石上的物种数量先逐渐增加,之后趋于稳定,B错误;C、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即营养级越高,该营养级所含能量越少,故裸石上各营养级构成的能量金字塔为正金字塔形,C正确;D、120天后,裸石上的群落结构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由于裸石与周围石块的环境条件相似,故裸石上群落的结构和周围类似石块上群落的结构相似,D正确。故选B。
7、答案:(1)自由扩散;五碳化合物;NADPH和ATP;CO2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14C能够被仪器检测
(2)逐渐下降;含14C的光合产物量;随着去除果实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输出量降低,进而在叶片中积累。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
解析:(1)在暗反应阶段,14CO2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叶绿体后,14CO2先与C5结合形成两个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及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在本实验中,CO2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用14CO2能探究光合产物从源分配到库生成过程,14CO2能够被仪器检测。
(2)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果实百分率的提高,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叶片光合速率)逐渐下降;由图2可知,随着去除果实百分率的提高,叶片中含14C的光合产物量增加。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果实等器官并被利用,但随着去除果实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输出量降低,进而在叶片中积累,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故随着去除果实百分率的提高会导致叶片光合速率降低。
8、答案:(1)隐性
(2)Lx-1,2缺失型;Lx-3缺失型;不遵循;脂氧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F2种子在脂氧酶的性状上只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说明控制Lx-1,2的两对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不发生互换,控制Lx-3的一对等位基因在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3)
解析:(1)由图可知F2中野生型:①:②:Lx-1、2、3 均缺失型≈9:3:3:1,说明脂氧酶缺失型(Lx-1、2、3 均缺失型)属于隐性性状。
(2)由电泳表可知:Lx-1、2始终表现在一起,说明控制脂氧酶Lx-1,2的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脂氧酶Lx-3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故图中①②的表型为分别Lx-1、2缺失型、Lx-3缺失型。脂氧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F2种子在脂氧酶的性状上只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说明控制Lx-1,2的两对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不发生互换,控制Lx-3的一对等位基因在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控制脂氧酶Lx-1,2,3的三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根据题中的杂交育种过程分析,F1应为杂合子,表现出野生型,电泳条带为Lx-1,2,3三条电泳条带,如图所示:
。
9、答案:(1)mTORC2;磷酸化
(2)胰岛B;摄取;转化(储存)
解析:(1)结合图示,当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可激活PI3K,PI3K可促进PIP2转化为PIP3(三磷酸磷脂酰肌醇),在PIP3的协助下PDK1(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作用于AKT,使AKT中的T308由于结合了一个磷酸基团而被磷酸化,随后在mTORC2的作用下,使AKT中的S473也结合了一个磷酸基团而被磷酸化,导致AKT被完全激活,进而启动细胞内相关基因的表达。
(2)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降低血糖浓度)增多,经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经由Pl3K/AKT信号通路后,被激活的AKT启动细胞内的GLUT基因和FASN基因的表达:通过促进GLUT基因表达合成GLUT,并将GLUT转运至细胞膜上,结合图示可知,GLUT可将靶细胞膜外的葡萄糖转运到细胞内,以促进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通过促进FASN基因表达合成脂肪酸合成酶,以促进靶细胞对葡萄糖的转化(储存),即使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类物质,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10、答案:(1)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2)蓝光;蓝光激活蓝光受体后,蓝光受体与赤霉素受体结合,使赤霉素无法发挥作用,从而抑制赤霉素的作用
解析:(1)赤霉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2)根据题意“蓝光能够激活蓝光受体,抑制赤霉素的作用”,并结合表格内容,为探究该机理,对照组的植株处理是黑暗,故实验组的植株处理应为蓝光;微型磁珠的表面结合了蓝光受体抗体,蓝光受体抗体只能与蓝光受体特异性结合(抗原、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而不能与其他物质结合。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植株经过蓝光处理后,能同时检测到蓝光受体和赤霉素受体,而对照组只能检测到蓝光受体。可推测在蓝光的照射下,蓝光受体被激活后与赤霉素受体结合,蓝光受体携带着赤霉素受体与蓝光受体抗体一同结合在一起。又因“赤霉素与其受体结合后,可以起到相应的调节作用”,故蓝光抑制赤霉素作用的机理是:蓝光激活蓝光受体后,蓝光受体与赤霉素受体结合,使赤霉素无法与赤霉素受体结合并发挥其作用,从而抑制赤霉素的作用。
11、答案:(1)碳源、氮源、无机盐;酸;细菌;选择 ;杀灭培养基中的微生物 将灭菌的固体培养基放置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是否长出菌落
(2)平板划线(稀释涂布平板)
(3)能;发酵菌丝体活性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天然蝉花
解析:(1)①马铃薯中含有淀粉、蛋白质和无机盐等物质,故培养基中的马铃薯可为蝉拟青霉生长提供碳源、氮源、无机盐等营养成分;
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即培养蝉拟青霉的培养基的自然pH为酸性范围。
②氯霉素等抗生素可以通过抑制肽聚糖(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的合成来抑制细菌的生长,而对真菌的生长无影响。为了便于筛选蝉拟青霉(真菌)菌株,培养基中还应加入氯霉素等抗生素以抑制细菌的生长,该培养基从功能上分类属于选择培养基。
③为了杀灭培养基中的微生物,配制的培养基必须进行灭菌处理;将灭菌后的固体培养基放置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若培养基中无菌落长出,说明固体培养基的灭菌是合格的。
(2)蝉拟青霉的分离纯化:由(1)的题干信息可知,PDA为固体培养基,在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微生物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
(3)根据题意“蝉花是蝉拟青霉寄生于蝉若虫后形成的虫菌复合体,内含虫草多糖、甘露醇和必需氨基酸等活性成分”,并结合表格信息可知,发酵菌丝体中各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天然蝉花,故能用发酵菌丝体来替代天然蝉花。
12、答案:(1)叶(叶片)
(2)纤维素;果胶;细胞质;细胞核;PEG
(3)再分化;根和芽
解析:(1)根据题意“为了便于观察细胞融合的状况,通常用不同颜色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可知,若甲植物原生质体采用幼苗的根为外植体,则乙植物可采用幼苗的叶(叶片)为外植体。
(2)由于植物细胞外面有一层细胞壁,这层细胞壁阻碍着细胞间的杂交。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在进行体细胞杂交之前,必须先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这层细胞壁,以便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据题意“甲植物细胞核基因具有耐盐碱效应,乙植物细胞质基因具有高产效应”,故应使甲原生质体的细胞质失活和乙原生质体的细胞核失活,将处理后的两种原生质体混合,通过添加适宜浓度的PEG诱导融合,以获得同时具有耐盐碱和高产效应的杂种细胞。
(3)愈伤组织经再分化可形成胚状体,胚状体能长出根和芽,直接发育形成高产耐盐碱的再生植株,此过程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使杂种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后形成高产耐盐碱的植株。
F2种子表现型
粒数
脂氧酸Lx-1,2,3
野生型
282
①
94
②
94
Lx-1,2,3全缺失型
31
组别
植株处理
检测结果
对照组
黑暗
只能检测到蓝光受体
实验组
______
能同时检测到蓝光受体和赤霉素受体
粗蛋白(%)
粗纤维(%)
灰份(%)
水分(%)
虫草多糖(mg/g)
甘露醇(mg/g)
发酵菌丝体
25.38
8.32
7.87
8.92
33.2
78.9
天然蝉花
19.65
3.12
7.84
9.81
28.5
53.6
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2,【生物——选修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内蒙古包头市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内蒙古包头市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内蒙古包头市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2届内蒙古包头市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未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