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验收(开学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共50分,其中1—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21—3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世界地图,完成下面小题。
1. 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中,实际面积大小关系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④>③B. ②>①=③=④C. ②>①>④>③D. ②>①>④=③
2. A点位于B点的( )
A. 正北方B. 西北方C. 东北方D. 东南方
3. 从C到D的最短飞行距离约为( )
A. 2000千米B. 10000千米C. 16666千米D. 20000千米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②③④四个区域经度、纬度跨度都为30°,实际面积大小取决于所处的纬度,纬度越低,纬线越长,实际面积越大;读图可知,②区域所处纬度最低,实际面积最大;①③④所处纬度位置一样,面积相对,故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中,实际面积大小关系排序正确的是②>①=③=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读图可知,A点坐标是(30°S,45°W),B点坐标是(60°S,165°E),故A点位于B点的东北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更多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读图可知,C的经度是105°E,D的经度是75°W,CD两点位于正相对的两条经线上,则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沿经线飞行;其纬度跨度是180°,纬度1°的经线长是111千米,故从C到D的最短飞行距离约为19980千米,D正确,ABD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意:所谓大圆指的是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与日全食的原理相似。2023年3月24日,我国部分地区观测到了这一难得的天文奇观。图为部分天体及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本次“月掩金星”发生时,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 )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5. 与地球相比,下列关于金星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 距离太阳更远,温度更低B. 体积质量远小于地球
C. 缺少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D. 宇宙环境不安全
【答案】4. C 5. C
【解析】
【4题详解】
据材料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此时月球位于地球与金星之间,且三者位置呈一直线,因此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②、③位置,C正确;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①、④位置、②、④位置时,月球不在地球和金星中间,BD错误;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①、③位置时,月球虽然在地球、金星中间,但三者位置不呈一直线,A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金星是地内行星,比地球距离太阳更近,A错误;金星属于类地行星,体积与质量与地球相近,B错误;金星的大气主要是温度较高的二氧化碳组成,缺少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所以没有生命存在,C正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宇宙环境都是相对安全的,D错误。故选C。
【点睛】金星的大气层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还包括少量的氮气、水蒸气、氩气和一些硫酸颗粒。大气层非常厚重,厚度约为地球大气层的100倍。
图为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图示区域最大高差H的范围是( )
A. 700m
A. ①B. ②C. ③D. ④
8. 甲村庄的村民想要欣赏日出景观的最佳时间是( )
A. 3月21日6:00B. 6月22日5:00C. 9月23日6:00D. 12月22日7:00
【答案】6. B 7. C 8. D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区域最高处西北处,海拔为1200-1300m,最低处为东南处,海拔为300-400m,计算可知,高差范围为800-1000m,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根据两条垂直剖面线判断,该地为鞍部,图中①④为山脊,②为山谷,③为鞍部,故选C。
【8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处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谷,12月22日日出东南,晚于6时,故12月22日7时可以欣赏日出,D正确;3月21日、9月23日日出正东,6月22日日出东北,东侧和东北有山阻挡,不适合看日出,ABC错误。故选D。
【点睛】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日出日落就偏哪个方位,如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则东北日出、西北日落。
长白山海拔1700米左右的地带生长着一种岳桦树,此树长得扭白弯转,树皮苍灰,有的甚至匍匐在地,显得老态龙钟(图左),图右为“岳桦树叶”图(三角宽卵形、纸质叶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岳桦树匍匐在地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 )
A. 贫瘠的土壤B. 强劲的大风C. 强烈的光照D. 充足的水分
10. 岳桦树所属的植被类型是( )
A. 高山针叶林B. 落叶阔叶林C. 常绿阔叶林D. 热带雨林
【答案】9. B 10. B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岳桦树长的扭白弯曲,树皮苍灰,有的甚至匍匐在地,显得老态龙钟,其树干变得弯曲,主要是由于该海拔处风力强劲,B正确;树皮苍灰,说明该地区土壤肥力较差,土壤较为贫瘠,但土壤贫瘠不是岳桦树匍匐在地的主要原因,A错误;该生长习性未能反映出本地区光照强烈,C错误;岳桦树生长在长白山海拔1700米左右的地带,水分条件不足以多到植株扎根不稳,需要匍匐在地,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结合右图信息可知,岳桦树树叶叶片较大,呈三角状卵形、宽卵形,颜色为翠绿色,呈纸质片状(不是针状),结合其所处位置,位于长白山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可以推测,岳桦树属于落叶阔叶林,B正确,A错误;常绿阔叶林位于亚热带地区,C错误;热带雨林位于热带地区,该地区不符合其生长环境,D错误。故选B。
和田玉形成于地下,有片理和块状构造,质地细腻,坚硬致密。按其产出环境可分为山料、山流水料、籽料和戈壁料。其中,山流水料是指经自然风化、泥石流或雨水冲刷后形成的次原生矿玉料,距原生矿近,块度较大。图左为玉龙喀什河流域图,图右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左中,不同的和田玉及其位置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山料—②处B. 山流水料—④处C. 籽料—③处D. 戈壁料—①处
12. 从形成看,和田玉对应图右中的( )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11. C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按其产出环境可分为山料、山流水料、籽料和戈壁料。其中,山流水料是指经自然风化、泥石流或雨水冲刷后形成的次原生矿玉料,距原生矿近,块度较大”可知,图中①处位于河流上游山区,符合山流水料的形成条件,是山流水料,A错误;②处位于戈壁,是戈壁料,B错误;③处位于河流下游,是籽料,C正确;④处位于山区,属于山料,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和田玉形成于地下,有片理和块状构造,质地细腻,坚硬致密”可知,和田玉属于变质岩。右图中,甲是侵入岩,乙是喷出岩,丙是沉积岩、丁是变质岩,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山流水料一般出现在河流上游,矿床属残积、坡积、洪积型或冰川堆积型。这类玉材距原生矿近,虽受自然剥蚀及泥石流、雨水和冰川的冲蚀搬运,但自然加工的程度有限,尚未完全变成子玉,所以,新疆玉料商人平时戏称它是“子玉的妈妈”。
图示意1982—2020年阿拉伯海热带气旋数量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阿拉伯海区的海水一年中大规模、周期性的运动方向是( )
A. 夏季逆时针,冬季顺时针B. 全年顺时针
C. 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D. 全年逆时针
14. 夏季阿拉伯海东部生成热带气旋数量多于西部,从洋流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①西部海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水汽少
②东部海域受西南季风影响,水汽足
③西部海域受上升流影响显著,水温低
④东部海域受暖流影响显著,水温高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13. C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阿拉伯海所在位置位于南亚地区,该地区受季风环流影响明显,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水呈现顺时针运动,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呈现逆时针运动,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夏季时阿拉伯海受季风环流影响,海水呈现顺时针运动,西部海域呈现离岸风,受上升流影响较为显著,导致底部海水上泛,水温较低,不易形成热带气旋,③正确,排除①;而东部海域则受来自于低纬度温暖海水的影响,受暖流影响较为明显,水温较高,容易形成热带气旋,④正确;水汽充足对于热带气旋形成影响偏小,排除②。故选D。
【点睛】季风环流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海陆形成较大的气压差,形成季风环流,其中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最为典型。东亚季风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成因:海陆热力差异;南亚季风夏季吹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成因: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雅丹地貌,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图左和图右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左为平顶山状雅丹,塑造其平坦顶部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风力侵蚀B. 风力沉积C. 流水侵蚀D. 流水沉积
16. 图右为鲸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多大风的地区,其陡坡为( )
A. 迎风坡,侵蚀而成B. 背风坡,侵蚀而成
C. 迎风坡,堆积而成D. 背风坡,堆积而成
【答案】15. D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雅丹地貌是由河湖相土沉积物形成的地面,经外力作用形成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的地貌组合,因此,平顶山状的雅丹其平坦的顶部的外力作用主要在于河湖时期,通过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6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鲸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多大风的地区,因此,其地貌形成主要是受风力作用形成,同时,雅丹地貌属于风蚀地貌,因此,受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其地貌坡度较陡为迎风坡,背风坡受风力侵蚀作用较小,坡度较缓,A正确,排除BCD。故选A。
【点睛】雅丹地貌是指由风吹沙堆积形成的一种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风蚀地貌的特点是沙丘形态独特、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的像骆驼驼峰,有的像蘑菇,有的像蛋糕,有的像鼓。雅丹地貌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充足的风力、丰富的风沙、适宜的地形。雅丹地貌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具有很高的科学、观赏和生态价值。
甲烷(CH4)是仅次于二氧化碳(CO2)的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农业是甲烷的主要来源,而在甲烷的农业排放量中,32%来自反刍动物消化的排放,8%来自水稻种植。在2021年苏格兰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上,中美两国达成强化气候行动联合宣言,特别提及要加大行动控制和减少甲烷排放。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甲烷成为第二大温室气体,是因为能大量吸收( )
A. ②B. ③C. ④D. ⑤
18. 科研机构检测出天山山麓的某村镇上空大气中甲烷含量很高,则该村镇最应( )
A. 减少化肥农药使用B. 减少畜牧养殖
C. 减少化石燃料使用D. 减少水稻种植
【答案】17. C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③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是地面辐射,⑤是大气逆辐射,⑥是大气辐射。甲烷成为第二大温室气体,是因为甲烷和二氧化碳一样,能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④而使大气增温,对太阳辐射直接吸收很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8题详解】
据材料“农业是甲烷的主要来源,而在甲烷的农业排放量中,32%来自反刍动物消化的排放,8%来自水稻种植”可知,甲烷的主要来源是反刍动物消化的排放,故天山山麓的某村镇上空大气中甲烷含量很高,则该村镇最应减少畜牧养殖,B正确;化肥农药使用、化石燃料使用、水稻种植不是甲烷的主要来源,ACD错误。故选B。
【点睛】甲烷作为常规天然气、页岩气、可燃冰等的主要组成成分,是非常重要的碳基资源 。它是一种最主要的非CO2温室气体,在大气的平流层,甲烷会被分解为水蒸气(云),从而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2023年7月21日,台风“杜苏芮”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7月28日台风“杜苏芮”的中心在福建省晋江市沿海登陆,对我国沿海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台风“杜苏芮”属于( )
A. 暖锋B. 冷锋C. 热带气旋D. 温带气旋
20. 下列关于台风“杜苏芮”对沿海地区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带来暴雨,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B. 诱发海啸,加剧沿海地区土壤次生盐碱化
C. 使海面营养物质增多,利于渔业发展
D. 大风破坏当地的交通及通信设施
【答案】19. C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台风是夏秋季节形成于洋面的低压涡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A、B错误,结合发生的地区为菲律宾以东可知为热带气旋,C正确,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海啸是由于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引起的海水的波动,B错误。台风会带来大风、强降水、风暴潮。暴雨易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大风对交通及通讯设施破坏大,A、D不符合题意;台风搅动海水,海底营养物质上泛,利于渔业发展,C不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故选B。
【点睛】台风易带来大风、降水、风暴潮,但也可缓解旱情。
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绘制的某日某半球的等昼长线示意图(单位:小时)。此刻,全球处于同一天,甲、丙所在经线为东西半球分界线,丁地的纬度为71°。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此时北京时间为( )
A. 6:00B. 8:00C. 18:00D. 20:00
22. 上图所示昼长分布情况最可能出现在( )
A. 1月1日B. 5月1日C. 7月1日D. 9月1日
【答案】21. D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全球处于同一天,可以推测此时零时经线和180°重合,即180°经线对应时间为0:00。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根据时间计算公式“东加西减”可计算120°E和180°之间时差相差4小时,且北京时间更晚,因此北京时间为24:00-4h=20:00,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2题详解】
甲、丙所在经线为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或160°E经线,为甲丙经线靠近图示的0°经线,所以甲丙经线只能是20°W经线,由20°W经线需要向东转过20°才能到0°经线,所以推断该图示的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故此推断图示半球是南半球,丁地昼长24小时,说明在南极圈附近有极昼现象,说明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半年,1月1日在北半球的冬半年,A正确;5月1日、7月1日、9月1日都在北半球的夏半年,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上分隔日期的分界线共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期日期变更线(180度经线)另一条为0时的经线(不要与0度经线相混淆)。180度经线是固定不变的,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是随地球自转而自东向西移动的,是随时变化的。
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一阴山一线。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 )
A. 整体向北移动B. 整体向南移动C. 面积扩大D. 面积缩小
24. 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 )
A. 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B. 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
C. 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D. 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
25. 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祁连山地( )
A. 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B. 目前基带气温高
C. 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D. 冰期基带气温高
【答案】23. D 24. B 25. 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
【23题详解】
全球气温升高,苔原带南部植被会出现变化,亚欧大陆北部为海洋,苔原带无法向北延伸,苔原带面积缩小,D正确。
【24题详解】
亚欧大陆北部,受海洋的影响大,且气温低,湿度东西向差异小,植被差异小,B正确。东西向所处纬度基本相同,西岸受暖流影响气温高,东岸受寒流影响气温高,A错误。水分对植被生长影响大,C错误。亚欧大陆北部受高压控制,降水少,D错误。
【25题详解】
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一阴山一线。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冰期基带温度高,针叶林带以上温度高,不满足基地特有物种的生长条件,D正确。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有冰雪存在,温度低,AB错误。针叶林所处海拔高,冰期气温低,C错误。
【点睛】
图左为某地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图右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图右四地中,气候特征符合图左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的是( )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
27. 图右所示等温线分布,最可能出现在( )
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
【答案】26. C 27. A
【解析】
【26题详解】
左图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甲地位于30度-40度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A错误;乙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B错误;丙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C正确;丁地位于40度-60度的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D错误;故选C。
【27题详解】
根据等温线的数值,等温线的数值在25度左右,所以是夏季,根据等温线的凸向,陆地温度高,海洋温度低,所以是夏季,又因为是南半球所以是1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30度-40度的大陆西岸,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40度-60度的大陆西岸,全年温和多雨。
科学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图)的海冰进退影响海峡水流通量,继而对洋流产生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海冰的冻结与消融会影响海水盐度,威德尔海每年2月份比8月份( )
A. 温度更低、盐度更高B. 温度更高、盐度更低
C. 温度更低、盐度更低D. 温度较高、盐度更高
29. 当南极洲及其周边海区温度异常偏低时( )
A. 甲、乙洋流流量均增大B. 甲洋流流量增大,乙洋流流量减小
C. 甲、乙洋流流量均减小D. 甲洋流流量减小,乙洋流流量增大
【答案】28. B 29. B
【解析】
【28题详解】
海水的盐度和结冰融冰的关系:结冰就是海水结成冰,融冰就是冰融化掉,因为冰块里是没有盐的,所以结冰会析出盐分,从而加大未结冰的海水的盐度。威德尔海每年8月为冬季,2月为夏季,2月时,海水的温度高,海冰融化。故每年2月比8月温度更高、盐度更低,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9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甲为秘鲁寒流、乙为西风漂流。当南极洲及其附近海区温度异常偏低,南极半岛海冰增多使西风漂流在德雷克海峡受阻,阻塞了西风漂流的通道,因此西风漂流流量减小,排除AD;导致环南极大陆水流速度变慢和南太平洋环流速度变快,部分受阻水流北上,加强秘鲁寒流,使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变冷,加强沃克环流及增强赤道太平洋热流与南极环流的热交换,B正确,排除C。故选B。
【点睛】秘鲁寒流具体的形成原因如下:(1)秘鲁寒流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主要是秘鲁周边的太平洋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的影响,所以将大量的表面海水吹离海岸,位于深层的海水向上移动形成上升的补偿流。(2)地转偏向力。由于地地转偏向力在南半球是向左偏,再加上南美洲的西部海岸是中间区域凸向内陆,大致是东北﹣北西北的一个方向,因而洋流自高纬度向低纬度,向西北方向偏。(3)由于秘鲁沿岸的洋流方向由高纬度向低纬度流去,故为寒流。一般来说,高纬度向低维度流向的洋流为寒流,低纬度向高纬度流向的洋流为暖流。
青弋江位于皖南黄山北麓,是长江下游最大支流。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运动和东亚夏季风强度的阶段性变化促进了青弋江的发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 青弋江发育的地貌演化过程为( )
A. ①④②③B. ②③④①C. ③②①④D. ④①③②
31. 促进青弋江发育的构造运动和东亚夏季风强度的阶段性变化为( )
A. 地壳抬升夏季风阶段性增强B. 地壳抬升夏季风阶段性减弱
C. 地壳下沉夏季风阶段性增强D. 地壳下沉夏季风阶段性减弱
【答案】30. C 31. B
【解析】
【30题详解】
青弋江最初只是冲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河流,只是降水的时候有坡面径流汇入沟谷,在黄山出山口形成洪积扇,如图③所示;随着沟谷的下切进入地下水层,有了稳定的补给后,形成主流河谷,如图②所示;随着地壳抬升,河流进一步下切侵蚀和侧蚀,使河床变深变宽,如图①所示;地壳进一步抬升,河流进一步下切侵蚀,使河谷变得更深,并形成河流阶地,如图④所示。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1题详解】
由图示可知,河床不断地下切加深,说明地壳在抬升;夏季风减弱,锋面雨带在此停留时间长,雨季长,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河流的侵蚀能力强,夏季风阶段性减弱促进河谷的阶段性发育。综合起来,故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河流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壳抬升,使得河流下切侵蚀明显;地壳稳定时,随着河流降比的减小,流速变慢,河流侧面侵蚀明显,沉积作用增强。
日晷是古代计时工具。每天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投影会慢慢地移动,移动的晷针投影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日晷盘面则如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某同学去北京故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观察了安放在太和殿前的日晷,并绘制了日晷计时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 该同学观测日晷时纽约(74°W)的区时为( )
A 21:00B. 21:16C. 22:00D. 22:16
33. 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晷针影长变化的规律是( )
A. 先变短后变长B. 由长变短C. 先变长后变短D. 由短变长
【答案】32. D 33. A
【解析】
【32题详解】
读图可知,北京故宫日晷的指针指向11点,说明北京的地方时为11:00。北京的经度为116°E,纽约位于(74°W),其所在时区为西五区,使用75°W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的区时。75°W位于116°E往西相隔191°的经线上,应在北京地方时的基础上减12小时44分钟,得知纽约(74°W)的区时为22:16,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3题详解】
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先增加后减小,因此晷针影长先变短后变长,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
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 下列关于岩石①②③④的形成顺序,由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 )
A. ②④①③B. ②④③①C. ④②①③D. ④②③①
35. 该地发生明显地表侵蚀的次数至少有( )
A. 1次B. 2次C. 3次D. 4次
【答案】34. D 35. B
【解析】
【34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沉积岩一般下边年龄较老,上边年龄较新,故④早于②早于③,AB错误;保存越完整说明年龄越新,可判断①晚于③,因此由早到晚排列为④②③①。故选D。
【35题详解】
读图可知,下侧褶皱上方比较平,说明受过一次明显侵蚀,石灰岩上侧并不完整,说明受过一次侵蚀,故该地整体发生过两次明显侵蚀,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沉积岩一般先沉积的在下、年龄老,后沉积的在上,年龄新。
二、综合题(本题共4题,共50分。)
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45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从位于5200m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前进、一号、二号和三号四个营地(图),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
在长达4000万年的造山过程里,喜马拉雅山区岩石的最大抬升高度约有20~25千米,被降雨和冰川等各种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掉的岩石则有至少12千米。在当代,珠峰南面的喜马拉雅山南坡仍然保持着很高的风化速率,每年仍能损失2~5mm的地表岩石。
(1)根据图文材料,判断图中哪个营地被称为“魔鬼营地”,并对比分析说明理由。
(2)从地质作用的角度分析再次给珠峰测高的原因。
【答案】(1)前进营地。理由;前进营地位于山谷,地形封闭,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一号营地位于鞍部,二号、三号营地位于山脊,有大气流动。
(2)内力作用(地壳抬升),珠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处于消亡边界带上,还在隆起抬升;(地震活动)地震对珠峰高度也会有影响。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降雨、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岩石有强烈的风化侵蚀作用;(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峰顶积雪融化,海拔的数值必然会产生变化。
【解析】
【分析】本题以攀登珠穆朗玛峰为材料设置两个小题,考查学生对地形部位、地形地貌形成原因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魔鬼营地的位置,根据材料魔鬼营地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营地一号在鞍部,鞍部在两个山谷的最高点,空气流通;二号营地和三号营地在山脊,山脊空气流通;四号营地在最高峰,空气流通;前进营地在山谷地区,山谷地区,地形封闭,空气不易流通,容易引起高原反应。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喜马拉雅山区岩石的最大抬升高度约有20~25千米,再次给珠峰测高是因为珠穆朗玛峰在增长,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是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板块运动活跃,碰撞挤压,珠穆朗玛峰被迫隆起抬升。珠穆朗玛峰高度增加。外力作用方面,根据材料被降雨和冰川等各种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掉的岩石则有至少12千米,在当代,珠峰南面的喜马拉雅山南坡仍然保持着很高的风化速率,每年仍能损失2~5mm的地表岩石。风化侵蚀、降雨、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岩石有强烈的风化侵蚀作用,使得珠穆朗玛峰高度降低;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温度上升,积雪融化,海拔降低。
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冲积扇有“湿扇”和“早扇”之分。“旱扇”是由暂时性河流形成的,“湿扇”是由常年性河流形成的。与“早扇”相比,“湿扇”的石块磨圆度较高。西北地区是我国大型冲积扇发育程度最高的地区,也是欣赏冲积扇景观的最佳地区。下图为湿扇和旱扇示意图.
(1)与“旱扇”相比,说明“湿扇”石块磨圆度较高的原因。
(2)我国西北地区的冲积扇景观多属于图中甲和乙中的哪种类型,并说出依据。
(3)分析我国西北地区成为欣赏冲积扇最佳地区的原因。
【答案】(1)形成“湿扇”的河流多为常年性河流,侵蚀、搬运能力强,石块被侵蚀、磨损时间长,磨圆度较高。
(2)乙;西北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补给主要来源于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形成暂时性河流,以旱扇为主。
(3)西北地区,风化作用强,碎屑物多,冲积扇数量多;晴天多,云量少,能见度好植被覆盖率低,冲积扇地貌裸露,视觉效果好(或地广人稀,人类活动影响小)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湿扇和旱扇示意图等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湿扇”石块磨圆度较高的原因、西北地区的冲积扇景观的类型及依据、我国西北地区成为欣赏冲积扇最佳地区的原因等内容,考查学生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
【小问1详解】
磨圆度主要受摩擦力的影响,摩擦的时间越长,摩擦力越大,磨圆度越好。 由材料可知,形成“湿扇”的河流多为常年性河流,侵蚀、搬运能力强,石块被侵蚀、磨损的时间较长,因而磨圆度较高。
【小问2详解】
据材料可知,冲积扇有“湿扇”和“旱扇”之分。“旱扇”是由暂时性河流形成的,“湿扇”是由常年性河流形成的。我国西北地区的冲积扇景观多属于图乙类型,即旱扇。因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西北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补给主要来源于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形成暂时性河流,以旱扇为主。
【小问3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西北地区成为欣赏冲积扇的最佳地区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有结构完整且发育度高的冲积扇,二是有便于欣赏的条件。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气候干旱,物理风化作用强,产生的陆源碎屑物质多;西北地区山体高大,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河流搬运能力强,形成的冲积扇数量多;冲积扇彼此相连,规模宏大;西北地区降水少,睛天多,云层稀薄,云量少,能见度好,便于观察;冲积扇植被稀少,地貌裸露,观察效果好;西北地区土地面积广大,人口稀少,受人类活动干扰小。
3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山西省历史悠久,文化古迹众多。2021年10月初,山西省出现了罕见的、由多场降雨组成的持续暴雨天气,其强度大,历时长,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带来威胁。图示意本轮持续暴雨中某一时刻的局部海平面天气形势。
(1)读图,指出与往年相比2021年副热带高压的位置特点并分析图示时刻山西出现强降水的原因。
(2)与南方地区相比,相同强度的强降水对山西造成的危害更大,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1)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北。 强降水原因:强大的副热带高压盘踞在山西省的东部,高压边缘引导海洋的水汽登陆,形成暖湿的东南风(暖气团),水汽充沛;陆地高压增强,陆地高压前缘气压梯度大,引导冷空气东移南下,与较强的东南暖湿气流交汇,形成较稳定的冷锋;山地、高原对水汽的抬升时间长、作用强,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2)黄土高原多丘陵沟壑,植被覆盖率低,强降水更易诱发严重水土流失以及滑坡等地质灾害;正常年份降水量较小,民众防洪意识相对薄弱,自救万救技能较弱;经济发展水平偏低,防灾减灾设施落后;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众多,损失严重。
【解析】
【分析】本题以2021年10月初山西的强降水天气以及本轮持续暴雨中某一时刻的局部海平面天气形势图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涉及气压带风带以及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降水的影响因素、气象灾害的成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与往年相比2021年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读图可知,山西东部出现冷锋,其强降水应该是由冷锋引起的,所以其强降水着重分析冷锋的形成。读图可知,在山西省的东部有一强大的副热带高压盘踞,高压边缘气流辐散,引导海洋的水汽登陆,形成暖湿的东南风(暖气团),带来丰沛的水汽;山西的西北部有一陆地高压,陆地高压前缘气压梯度大,引导冷空气快速东移南下,与较强的东南暖湿气流交汇,形成较稳定的冷锋;另外,山西省以山地、高原地形为主,对水汽的抬升时间长、作用强,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因此出现了罕见的、由多场降雨组成的持续暴雨天气,而且强度大,历时长。
【小问2详解】
与南方地区相比,相同强度的强降水对山西造成的危害更大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和人文条件两方面来进行分析。自然条件方面,山西省位于北方地区,地形以黄土高原为主,植被覆盖率较南方低很多,而且黄土高原多丘陵沟壑,土质疏松,强降水更易诱发严重水土流失以及滑坡等地质灾害。人文条件方面,山西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在正常年份降水量较小,洪涝灾害发生概率低,民众防洪意识相对薄弱,自救互救技能较弱;山西省位于我国中部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较南方地区偏低,防灾减灾设施落后;山西省历史文化悠久,地面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众多,强降水会造成文物古迹的损失严重。
39. 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博斯腾湖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湖区周围生长着茂密的芦苇。芦苇是一种多生长于低湿地或浅水中的高大禾草。在水深20~50厘米,流速缓慢的河、湖,可形成高大的禾草群落,素有“禾草森林”之称。图示意博斯腾湖及其周边地区。
(1)分别说明开都河、孔雀河及湖区气候对博斯腾湖盐度的影响。
(2)从地形角度推测博斯腾湖芦苇主要生长在东、西、南、北湖岸的哪两岸,并说明理由。
(3)近年来,人们在博斯腾湖湖岸建设人工湿地,在湿地中种植大量芦苇,从水循环环节的角度说明大量种植芦苇对湖区的生态价值。
【答案】(1)开都河注入大量淡水,降低博斯腾湖盐度;孔雀河河水由博斯腾湖流出,对博斯腾湖起排盐作用(降低湖水盐度);湖区气候干燥,蒸发旺盛,使湖水盐度升高。
(2)主要分布在西岸、北岸。理由:西岸、北岸湖岸线变化大,地势平坦,湖水浅,流速缓慢,利于芦苇生长。
(3)增加蒸腾,大空气湿度;增加下渗,涵养水源;增加地下径流,增强河、湖、地下水之间的良性循环。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博斯腾湖流域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涉及湖泊盐度的影响因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植物的生态价值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博斯腾湖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少,蒸发旺盛,湖水盐度高。开都河的河水流入博斯腾湖,淡水的注入,降低了博斯腾湖的盐度;博斯腾湖的湖水经孔雀河排出,对湖水起到排盐的作用,能够降低湖泊的盐度。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芦苇是一种多生长于低湿地或浅水中的高大禾草,在水深20~50厘米,流速缓慢的河、湖,可形成高大的禾草群落,素有“禾草森林”之称。读图可知,湖泊西北为河流注入地,且有农业区,而且西岸和北岸湖岸线变化较大,说明地势较为低平,河流流速较慢,湖泊水位较浅,适合芦苇生长。而湖泊东岸及南岸湖岸线变化小,说明地势陡峭,水深较深,缺乏芦苇生长的环境。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种植芦苇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进而增加植物蒸腾,增加空气湿度;植被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可以减慢流速,增加下渗,有助于涵养水源;流速变慢之后,可以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强河、湖、地下水之间的良性循环,维护当地生态环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验收考试地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验收考试地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共1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验收(开学测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验收(开学测试)地理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